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本章共提供了26个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分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每个学段8—10个,这些活动设计包括环境适应、自我发展、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五个领域。其中每个活动设计方案均包括主题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方法、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五大部分,每个方案最后均设计了“温馨提示”栏目,为教师们更好地开展不同主题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提供参考。

第一节 小学低年级

【主题背景】

儿童怀着不安与渴望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他们将面临很多挑战: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如何和新老师、同学建立亲密的关系,从中体验学校生活的愉快?解决好这些问题,

将有助于小学生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为他们顺利度过整个小学阶段奠定基础。本活动旨在让一年级新生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熟悉校园,喜欢校园,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校生活预期、消除胆怯、疑惑的心理,产生主动适应学校生活的愿望。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不同的。

2.尽快地熟悉校园,喜欢学校,认识班级的新同学,消除胆怯、疑惑的心理,融入到学校大集体中。

3.适应新环境、新角色,感受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

【活动方法】

游戏体验、实地体验、讨论等。

【活动准备】

学校实景照片、学生提前制作的名片、彩色纸若干、展板等。

【活动过程】

一、唱一唱,唱出小学生的自豪感(2分钟)

1.播放《上学歌》,师生边唱边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伴着轻缓的音乐)教师导语:小鸟嘟嘟叫,夸我起得早,背上我的小书包,来到新学校。校园里,五彩缤纷的花儿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早上好!”教室里,老师亲切的目光把我们带入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多快乐呀!同学们,现在你们是小学生了,高兴吗?

二、看一看,寻找“新家”里的惊喜(20分钟)

1.实地参观:我了解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新家”,大家快乐学习、共同成长的乐园。你喜欢它吗?了解它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好吗?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认识教师办公室、教室、专用室、活动室、食堂等场所,在参观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日常规范教育,如如何进办公室、如何到食堂买饭等,同时结合活动室了解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

2.抢答游戏:我知道

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通过抢答游戏,引领学生分享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看看哪个小组了解得最多。

(1)出示校园某个场地的照片,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2)出示某专用教室的照片,说一说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功能。

(3)出示教室图书角或者班级名片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

(4)出示学科教师的照片,让学生说明一说教师姓什么,教什么学科。

三、亮一亮,认识我们的新朋友(5分钟)

教师导语:大家对小伙伴们还不是特别熟悉,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互相认识一下好吗?

1.亮出我的名片。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制作的名片,以小组为单位读自己名片的内容,向同学介绍自己。然后请部分学生到前面展示,介绍自己。

2.找找我的朋友。

教师将学生的名片收集后,打乱顺序,随机将名片分到小组中,各小组根据本组内收到的名片,一起找朋友,将名片送还本人。(全班同学在《找朋友》的音乐中做游戏。)

四、画一画,布置我们的“新家”(10分钟)

1.对比交流:“新家”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2.动手设计:幸福树

(1)学生画树叶、剪树叶。

(2)师生合作设计“幸福树”展板。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树叶,请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自己剪出的树叶上,然后贴在展板上,挂在教室的墙上。

五、诵一诵,激情迈向新生活(3分钟)

1.师生齐读儿歌。

我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

早晨,叮铃铃的小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我该起床了——

因为我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上学不能迟到。

妈妈要帮我整理书包,我对妈妈说——

妈妈,我自己来!

因为我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背上书包我高高兴兴地去学校,

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您好!

见到同学说声——同学,您早!

2.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在温馨、漂亮的家园里,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度过快乐的小学生活,好吗?

【主题背景】

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相比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书包里的物品越来越多,让学生学会整理书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物质条件和长辈关注与照顾,但如果长辈代劳过多,如学习生活物品由长辈代为整理、业余活动由长辈代为安排等,会限制学生自理能力的发展。本节课通过书包整理活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小书包,教孩子学会有序的生活,唤醒他们的自立意识,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学会整理书包的方法,使书包整洁有序。

【活动方法】

角色扮演、讨论、竞赛、游戏体验等。

【活动准备】

组织学生准备心理情景剧《小书包的烦恼》、“整理书包我最棒”表格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欢乐蹦蹦跳”(3分钟)

游戏规则:老师做游戏的主持人,主持人说“欢乐蹦蹦跳”,学生问“谁来跳?”主持人根据学生的性别、衣服等特征,邀请符合条件的学生起身跳一跳,可循环进行多次。比如,主持人说“请穿拉链上衣的同学跳一跳”,符合条件的同学就站起来。(为引出主题,主持人最后说“请有书包的同学跳一跳”,让全体同学参与进来。)

游戏总结: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天天都离不开它。你爱自己的小书包吗?那就骄傲地展示一下自己的小书包。

学生分享:平时自己的书包是由谁整理的?

二、竞赛游戏:我会整理书包啦(20分钟)

活动一:书包探宝

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教师说一种常见的学习用品(如、语文书、田字格本、橡皮)

,让学生找出来,小组内最先找到的学生获胜(提醒学生,只有听到“开始”

命令的时候,才可以行动)。

获胜者交流一下为什么找得快?

活动二:小书包的烦恼

呈现图片:卡通的小书包哭得满脸泪水。

请学生表演:我是文文的小书包,当他的小书包可真苦恼呀!主人每天写完作业,书、本、铅笔到处乱放,总等着别人收拾。要是没有给他整理,第二天早晨,他就胡乱地装起来,把我的肚子撑得特别难受。而且他很不讲卫生,把废纸、瓶子、小玩具统统放到我的肚子里,呜呜……谁来帮我整理一下啊?

1.提问:谁能帮助小书包解决烦恼呢?

2.出示儿歌:

小小书包四方方,学会整理有决窍。

先把大书放包底,再把小书放上方,

各种物品分类放,养成习惯我最棒。

提问:你从儿歌中知道了哪些整理书包的方法?

活动三:我是整理小能手

让学生比赛整理书包:学生把自己书包里的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接到命令后开始整理书包,书包整理好后举手。比一下谁整理得最快,整理得最整齐。(建议小组内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小组内学生相互参观彼此的书包整理情况。)

三、拓展游戏:《小书包的新烦恼》(12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能够既快又好地整理书包了,现在小书包又有新烦恼了,请在一起来想想办法。

请学生表演小书包:最近我的肚子特别不舒服,主人文文总是把课本、练习本等所有的物品全填在我的肚子里,胀得我喘不过气来……

1.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给小书包减肥?

2.学生尝试给自己的书包减肥,然后在小组内展一展、评一评,共同找到书包减肥的“金点子”。

3.班级内交流“金点子”。

4.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给书包减肥》中根据当天课程表重新整理书包,并让学生交流分享书包整理前后,书包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让自己的书包减肥成功了。希望同学们今后都

能成为自己书包的主人,让书包陪伴自己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活动延伸:养成习惯我最棒(5分钟)

过渡语:下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养成整理书包好习惯的方法,它能够和同学们一起记录成长的足迹。

呈现《整理书包我最棒》记录表。让学生按照要求记录自己一周的行为,每天将符合自己情况的小星星涂色。每周在小组内评选出“整理书包小明星”。

【主题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在心理辅导的工作中,孩子们提得较多的问题是—“我该如何管住自己的不自觉?”他们为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而感到懊恼、自责、内疚,学生自控能力差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每当他们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时,就会深深地自责、内疚,缺乏自信。针对这种情况,设计本节活动课,旨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学习的效率。

【活动目的】

1.锻炼自控能力。

2.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3.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活动方法】

游戏体验、角色扮演、讨论等。

【活动准备】

课前发给学生一颗棉花糖,并告诉学生如果能坚持不吃,课堂上会得到另外一块棉花糖;数学题目等。

【活动过程】

一、棉花糖的诱惑(3分钟)

心理实验:课前,教师发给每名学生一颗棉花糖,告诉学生:这颗糖果属于你,你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能坚持等上课以后再吃,就会得到另外一颗同样的棉花糖作为奖励。

课堂上,教师首先检查学生的棉花糖,对于经得住诱惑的学生,给予奖励。

分别请没有吃糖和吃了糖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评价,引入主题。

二、管住自己好处多(6分钟)

1.学生表演心理情景剧《放学回家》。小刚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集中精力写完

作业,然后出去和小伙伴玩儿。小强放学回家,书包扔到一边,又吃零食,又玩电脑,到了晚上,时间紧张,作业胡乱一写。结果期中考试倒数第二名。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喜欢谁?为什么?

(2)像小刚这样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小强这样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习为什么害处?

3.教师小结:是的,能管住自己,专心学习的同学,成绩肯定会好一些,而管不住自己的,三心二意,不能认真学习的同学,成绩可能就会差一点。可见,管住自己是多么重要呀!

三、我们一起来“诊断”(6分钟)

在生活和学习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管住自己,才能做好。怎么才能管得住自己呢?首先要明辨事非,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下面就来听听大家的声音?

A.叮铃铃,上课了。老师还没有进教室,你会……

B.课堂上,老师正在有声有色地讲着课,你会……

C.自习课上,老师布置了些作业,你会……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在学校应该怎样管住自己,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知道,而且要努力做到。

四、自控能力训练营(20分钟)

活动一:熊和木头人

游戏规划:一生扮演大熊,其他学生走进森林去玩儿,装作木头人。如果大熊来了,没有装作木头儿,就会被“吃掉”。

1.游戏开始,学生伴着歌声走进森林。(歌词: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我们小朋友也往森林跑,采上几朵花,再把舞来跳,要是大熊走过来,千万别乱跑,快快装作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笑,还有一条不许动。)

2.讨论交流:

扮演大熊的学生说说哪一个小朋友能够做到一动也不动?

做得好的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

活动二:逗你笑

游戏规划:一名学生在十秒钟内逗另一名学生笑,被逗的学生能忍住不笑就获胜,

相反能逗笑别人的学生获胜。

活动三:数学王国

游戏规划: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学生听老师口令,开始做题。做题的过程中播放精彩的动画片,音乐停止,比一比哪个学生做的题多,哪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管住自己,不受动画片影响。

活动结束,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你有没有看看这个可爱的动画?

然后,教师分别采访做得多和做得少的学生,请他们交流做得快和做得慢的原因。

在采访了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和能管住自己的学生后,教师适当进行小结,并对能管住自己的学生,发小奖品鼓励。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得真好,要想把游戏做成功,就要管住自己,做到专心和细致,不受外界干扰。学习的时候管住自己好好学习,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五、收获大家谈(5分钟)

教师导语:通过今天的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相信同学们都找到管住自己的法宝了,只要你们能把这些法宝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就一定能管住自己。

这节课的最后就让我们齐声说出我们的决心—“我一定能管住自己!”

【主题背景】 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由于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谅他人等观念。在自觉性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尚较差。在课堂上,他们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和同学合作、交往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他们的行动往往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督促,这些都将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正确地了解自我,充分地完善自我,能够使他们的生命充满朝气、活力和欢乐,生动地展现儿童多彩的个性。

本次活动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我等特点,围绕“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了解什么才是真正“长大”的表现,懂得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在活动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以此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初步、客观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点。

2.了解自己“长大”的表现,学会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活动方法】

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

【活动准备】

课前给每名学生家长提供一张水果卡片,请家长为孩子写一封信等。

【活动过程】

一、“我”看“我”自己(10分钟)

1. 游戏——“猜猜我是谁”

展示班内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请学生猜猜分

别是谁,并请学生说出这名学生现在和以前相比

有哪些变化,同时也请照片上的学生谈谈自己的

变化。

2. 自己看自己的照片,寻找、思考自己与小

时候有什么不同,并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自己从

小到大的变化。

3.教师小结。

二、别人眼中的“我”(12分钟)

活动内容:请学生当小神探,到水果卡片中找出父母给自己写的一封信,并自己阅读。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照顾我们最多的是父母。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在爸爸、妈妈的眼中,你是不是长大了,下面我们就来当个小神探,自己来找一找答案!大家看,今天我们活动室里多了许多水果卡片,爸爸妈妈对我们的评价就藏在这些卡片里面,快来找一找吧!

1.音乐响起,学生自已动手找父母为自己写的一封信。

2.学生阅读爸爸、妈妈的信。

3.和同桌交流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集体交流:在爸爸、妈妈的信中,你最喜欢爸爸、妈妈对你说的哪些话?为什么?

5.教师小结。

三、“我”是小小裁判员 (12分钟)

1.学生进行心理情景剧表演:

情境1:周末,妈妈和爸爸加班,小红独自在家。

情境2:课堂上,明明有不懂的题,不敢问老师。

情境3:早晨7:00了,贝贝还在床上睡觉,妈妈叫他快起床上学,他不听。

情境4:小美在商场和妈妈走散了,站在原地大哭。

2.请学生评价短剧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是长大的表现,并说说为什么?

四、“我”为小树加营养 (6分钟)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树苗”。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的你们就像一棵棵充满活力的小树苗,要想使你的生命小树健康、茁壮地成长,就要到家庭、学校、社会里锻炼自己,不断给自己增添“营养”。那么,你怎么做才能使你的生命小树快快长大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展示在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做哪些方面才是长大了的表现。

教师总结:同学们,明天的你们有了这些营养会很快长大的,老师祝愿每一位同学都天天快乐,天天长大!

【主题背景】

托马斯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人们的情绪反应需要具有灵活性 (非呆板)

、应变性 (非固定不变)和适度性 (非唤醒过度或唤醒不足),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分享和感受更多的情绪体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情绪的产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和表现,知道面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为后续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好铺垫。

【活动目标】

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认识常见的情绪。

2.知道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活动准备】

情绪蛋糕用图每人一张,情绪词条若干、歌曲《幸福拍手歌》等。

【活动方法】

游戏体验、讨论等。

【活动过程】

一、抓手指游戏,感知情绪(5分钟)

1.“抓手指”的游戏规则:

伸出右手,手掌心朝下,伸出左手,手掌心朝上,和同桌对面而站,用自己的手赶快去抓同桌左手,自己的左手争取快速逃脱同桌的抓握。(教师边说边示范)

2.学生思考并交流:当你抓住同桌的手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当你的手被同桌抓住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情?

3.教师小结:刚才游戏中同学们心理产生的感受,我们都统称为情绪。我们的情绪就像万花筒,五彩缤纷,变化多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情绪万花筒。

二、梦想剧场,了解情绪的多样(10分钟)

1.“梦想剧场”游戏。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个写有多种情绪的词条(恐惧、欢喜、痛苦、愤怒、眉开眼笑、

垂头丧气、狂喜、厌恶等)。小组选两个成员分别用动作表演词条所表现的情绪,其他成员猜测表演的含义。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猜中率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思考并交流:看了表演后,觉得这八种情绪的表达有什么不同或不同的地方?

(教师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

(1)情绪的多样性。

(2)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教师小结:同学们,情绪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有时是高兴的,愉悦的,我们叫做积极情绪;而有时是烦恼的、低落的,我们叫做消极情绪。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现象。

三、快乐体验,了解情绪的多变(8分钟)

活动一:情绪乐曲

1.先请学生欣赏一段音乐,提示学生用心去听、去感受。

2.听完音乐后,学生交流自己的情绪产生了哪此变化?(欢快—幸福—恐慌—悲伤)。

3.教师小结:刚才一段简短的音乐引起了情绪上强烈的波动,我们的情绪无时无刻在受着环境、事件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情绪体验。

活动二:情绪脸谱

1.学生写出遇到下面的情况,产生的一种情绪或感受。

(1)很晚了,妈妈还没有回家。()

(2)交了一个好朋友。()

(3)考试又得了100分。()

(4)丢失了心爱的东西。()

(5)春游活动取消了。()

(6)爸爸妈妈争吵了。()

(7)考卷发下来,发现因看错了题目,只得了70分。()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不同的事情会引发我们不同的情绪,而有时同一件事也会使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

四、情绪蛋糕,了解情绪状况(15分钟)

1.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情绪蛋糕图片。

2.学生完成自己的情绪蛋糕,并涂上颜色。

3.组内交流。(同一种颜色对不同的人来说代表的情

绪可能是不同的,这个没有关系,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

自己解读自己的作品。)

4.班内交流。(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作

品。)例如:昨天老师回忆了上周的活动,制作了一个多

彩的情绪蛋糕。蛋糕上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情绪,

想不想知道老师情绪蛋糕上的秘密?老师用黄色表示紧张,因为上个周老师备课、研讨、生活都处于紧张忙碌的生态状态;用红色表示高兴,上个周同学们上课表现得积极、热情,老师心里很高兴;最后老师用蓝色表示平静,看到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的紧张感也消失了,心情也逐渐平静了,这就是老师的蛋糕的秘密。同学们,你们的情绪蛋糕是什么样的呢?

五、唱《幸福快乐歌》,传递快乐(2分钟)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在情绪蛋糕里品味着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它蕴藏着许多奥秘,了解它,玩转它,你就会拥有一个七彩的世界。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幸福拍手歌》结束本课。

【活动背景】

分享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社会技能。当今社会的孩子有不少特权,父母、祖辈在生活中处处“谦让”,过多的保护、迁就,形成了一个不言而喻的规则——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孩子优先,这为小学生“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分享行为。我们设计了本节课,以培养分享行为为切入点,让他们学会分享。

【活动目标】

1.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知道帮助别人也能获得快乐。

【活动方法】

游戏体验、讨论等。

【活动准备】

魔术道具、快乐卡、快乐小调查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魔术,引出主题 (5分钟)

教师表演魔术。

请学生解开道具的秘密。

过渡语:虽然被揭秘,但老师依然很快乐。这份快乐是源于共同分享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原来分享是可以带来快乐的。

二、交流分享,感受快乐就在身边 (10分钟)

找一名学生讲故事,故事内容如下:

一位老者问一位前来拜师学艺的年轻人一个奇怪的题目:如果给你五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会自己吃掉一个,另外四个分给朋友。”老者来了兴致,似乎对这答案很满意,问道:“为什么?”年轻人说:“我吃一个苹果,能品尝出苹果的味道,吃五个苹果照样还是品尝出苹果的味道,不如与别人分享,让别人也品尝苹果的味道,五份苹果的味道变成一份苹果的味道与四份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这位年轻人被这位艺术精湛的大师留下了。

教师小结:五个苹果变成了一份味道和四份快乐。生活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不是

孤立的,需要朋友,需要交流,很多东西、很多事情需要和别人分享,在分享中找到快

乐。

提问:分享了魔术,分享了故事,此时你们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学生到前面和大

家分享歌曲、笑话、图画、旅游经历等。)

出示三个箱子:世上很多东西越分越少,唯有是越分越多。学生

一起读。

学生玩游戏:请每组派三名学生从三个箱子里分别抽出一张纸条,组成一句话读给

大家听。(三个箱子里装的是事先写好的纸条,分别写的是“学生姓名”、“地点”和“做

什么事情”。)

三、体验分享:帮助别人也是分享快乐 (15分钟)

1.学生进行心理情景剧表演。

剧情如下:

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屋子中躲避风雪。天晚了,

卖包子的很冷,卖被子的很饿。但他们都相信对方会有求于自己,所以谁也不先开口。

又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说:“我再吃个包子。”卖被子的说:“我再盖上条被子。”就这

样,卖包子的一个一个地吃包子,卖被子的一条一条地盖被子,谁也不愿向对方求助。

最后……

请学生将故事讲完,并请学生交流,如果

自己是卖包子和卖被子的,会如何做?为什么?

教师小结:卖包子的和卖被子的不像我们

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2.制作“快乐室盒”,收藏分享的快乐。

(1)小组长到前面选取一个盒子,并把上面

的话大声读出来。制作要求如右图所示。

(2)小组合作制作完成“快乐宝盒”。

(3)每个小组成员将自己课前制作的快乐

卡 (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情,同时体验到的快

乐)在组内交流分享后放入“快乐宝盒”。

(4)每个小组轮流在班内分享自己小组的“快乐宝盒”。

(5)学生交流在制作“快乐宝盒”。、快乐卡以及分享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这种给予、帮助式的分享会让双方得到快乐,这份快乐是双倍的。我们的宝盒要收藏的就是这种双倍的快乐。

四、感受分享:在事例中领悟真蹄 (10分钟)

呈现事例:

(1)那远负盛名、四季如春的地方——云南,在2010年时却完全变了样。因为遭遇特大干旱,原本一切可以流动的水都不复存在了。山村小学里的那些孩子们每天郡要忍受无水的苦楚。听说了这件事后,许多人都希望能够献出一份爱心,替他们分担一点。

当时我们学校同学听说后主动把压岁钱、平日积攒的零花钱捐给他们。当大家把钱捐出去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已的零花钱少了,但大家快乐吗?为什么?那些山区的孩子快乐吗?奉献一片爱心,替别人分担一点儿痛苦,就是在分享决乐。

(2)还记得汶川地震吗?时至今日那些画面依然会让我们揪心地痛,时间快过去四年了,此时的汶川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那里的人们呢?是什么力量让汶川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

提问:看到今日的汶川,你们还难过吗?

教师小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人都分担一点,再大的困难都会过去。谁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个人的幸福与大家的幸福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人分享阳光,更要与人分担风雨,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五、快乐升华 (3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活动课你感到快乐吗?活动结束了,但快乐不会止步,因为我们学会了分享,明白了不仅要分享阳光,还要分担风雨,快乐就会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主题背景】

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思维能的发展,能够增强记忆力等,想象力强的儿童往往个性鲜明,他们思维活跃、有独立见解,喜欢寻根问底,记忆力强、学习新事物快,专注于感兴趣的问题。

儿童期是个体想象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从低年级小学生开展激

发想象力的辅导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激发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和魅力。

2.培养想象能力。

【活动方法】

绘画、游戏体验等。

【活动准备】

头饰、白纸、彩笔、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我做你猜 (5分钟)

教师做动作,学生猜教师在千什么,然后邀请学生做动作,其余学生猜。采访表演的学生:听到这么多同学不同的猜测,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一个简单的动作,你们就说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我们这种联系生活和以往经验的思考,是一种想象的过程。想象这种心理活动在我们2岁左右就开始萌芽,它真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究更多关于想象的话题,好吗?

二、神奇想象 (15分钟)

1.“○”的初想象。

(1)请学生在一张画好圆的A4纸上,充分发挥

想象力,涂一涂 画一画,把想象变成一幅画,越

新奇越好。3分钟后,举行“奇妙的圆”的画展。

画作展示。

(2)高年级同学的作品展示。

2. “○”的再想象。

(1)在A4的空白纸上,让学生用多个圆进行想象创作。

(2)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高年级同学的作品进行的动画创

作,由一个圆、两个圆、三个圆到更多的圆的不同作品。

3. “○”的深度想象。

交流生活中的圆构成的物品。

教师小结:同学们,圆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想象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级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比大海还宽广,比天空还辽阔,值得我们用心探究、不断积累、不断丰富。

三、玩转想象(15分钟)

1.剪剪“○”。

(1)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圆形剪出一个圆环。

游戏规则:请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手中的“○”变成一个大大的、完整的圆环,让它能穿过你身体的某个部位。3分钟后音乐停止,游戏结束。

(2)比大小,请小组推荐圆环大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2.穿穿“○”。

(1)教师展示用和学生一样大小的圆剪成的圆环,并用它穿过自己的身体。

(2)教师用另一个圆剪成的圆环穿过台上所有学生的身体。

(3)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奥秘。

(4)教师揭示奥秘。

教师小结:展开想象的翅膀,换个角度来思考,能够

使我们体验到无穷的奥妙、无尽的乐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