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屈曲计算

板屈曲计算

板屈曲计算
板屈曲计算

5.5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梁的设计

5.5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梁设计 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组合梁,其腹板宜考虑屈曲后强度,可仅在支座处和固定集中荷载处设置支承加劲肋,或设有中间横向加劲肋,其高厚比可以达到250也不必设置纵向加劲肋。下面介绍我国规范规定的实用计算方法。此计算方法不适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吊车梁。 5.5.1 腹板屈曲后的抗剪承载力u V 腹板屈曲后的抗剪承载力u V ,根据理论和试验研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当0.8s λ≤时, 0u w v V h t f = (5. 44a ) 当0.8 1.2s λ<≤时, []010.5(0.8)u w v s V h t f λ=-- (5. 44b ) 当 1.2s λ>时, 1.20u w v s V h t f λ= (5. 44c ) 式中 s λ——用于腹板抗剪计算时的通用高厚比。 s λ== (5. 45) 当0 1.0a h ≤时,204 5.34()h a β=+;当0 1.0a h >时,205.344()h a β=+。如果只设置支承加劲肋而使0a h 更大时,则可取 5.34β=。 5.5.2 腹板屈曲后的抗弯承载力eu M 腹板屈曲后抗剪承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弯矩作用下腹板受压区屈曲后使梁的抗弯承载力有所下降,我国规范建议采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梁的抗弯承载力。 图 5.24 梁截面模量折减系数计算 采用有效截面的概念,假定腹板受压区有效高度c h ρ,等分在c h 的两端,中部则扣去c h )1(ρ-的高度,梁的中和轴也有所下降。假定腹板受拉区与受压区同样减去此高度[图5.24 (d )],这样中和轴可不变动,计算较简便。 腹板截面如图5.24(d )时,梁截面惯性矩为(忽略孔洞绕自身轴惯性轴): 2312(1)()(1)22 c xe x c w x c w h I I h t I h t ρρ=--=-- 梁截面模量折减系数为:

第11章 屈曲分析17汇总

第11章 屈曲分析 11.1 屈曲分析概述 静力分析方法认为杆件的破坏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当杆件承受的应力小于其许用应力时,杆件便可安全工作,对于细长受压杆件这却并不一定正确。压杆在承受的应力小于其许用应力时,杆件会发生变形而失去承载能力,这类问题称为压杆屈曲问题,或者压杆失稳问题。 工程中许多细长构件如发动机中的连杆、液压缸中的活塞杆和订书机中的订书针等,以及其他受压零件,如承受外压的薄壁圆筒等,在工作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压杆屈曲的问题。 临界载荷是受压杆件承受压力时保持杆件形状的载荷上限。压杆承受临界载荷或更大载荷时会发生弯曲,如图11-1所示。经典材料力学使用Euler 公式求取临界载荷: () 22l EJ F cr μπ= (11-1) 图11-1临界载荷下压杆发生屈曲 该公式在长细比超过100有效。针对不同的压杆约束形式,参数的μ取值如表11-1所示。 表11-1 Euler 公式中参数μ的取值 对于压杆屈曲问题,ANSYS 中一方面可以使用线性分析方法求解Euler 临界载荷,另一方面可以使用非线性方法求取更为安全的临界载荷。 ANSYS 提供两种技术来分析屈曲问题,分别为非线性屈曲分析法和线性屈曲分析法(也称为特征值法)。因为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见图11-2),故需要理解它们的差异: ? 非线性屈曲分析法通常较线性屈曲分析法更符合工程实际.使用载荷逐渐增大的非线性静力学分析,来求解破坏结构稳定的临界载荷。使用非线性屈曲分析法,甚至可以分析屈曲后的结构变化模式。 ? 线性屈曲分析法可以求解理想线性弹性理想结构的临界载荷,其结果与Euler 方程求得的基本一致。 图11-2不同分析方法的屈曲分析结果

屈曲支撑方案

北京科学中心装修改造项目(C馆D 楼)屈曲约束支撑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9日 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施工工程 第一章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简介

1.屈曲约束支撑(BRB)是一种无论受拉还是受压都能达到承载全截面屈服的轴向受力构件,即能提供必要的抗侧刚度,又可以减小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2.屈曲约束支撑(BRB)是位移依存型阻尼器。 3.内核单元使用的是软钢材料。 4.小震时按普通钢支撑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很容易地满足规范的变形要求。 5.支撑的刚度和强度很容易调整,屈曲约束支撑设计灵活。 6.由于可以受拉和受压屈服,屈曲约束支撑消除了传统中心支撑框架的支撑屈曲问题,因此在强震时有更强和更稳定的能量耗散能力。 7.支撑构件既可保护其他构件免遭破坏,并且大震后,可以方便地更换损坏的支撑,起到建筑物安全保险丝的作用。 第二章本工程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安设位置 本工程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主要安设于框架柱边柱之间。 第三章设计要求 1.屈曲约束支撑是重要的结构抗震及减震产品,不可采用普通钢结构支撑替代,应由专业制造厂家提供。产品制造商应提供屈曲约束支撑产品的住建部科技成果评估证书,产品应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及产品专利。 2.产品制造商应提供符合本工程检测要求(屈服承载力大于等于本工程同时长度大于等于本工程)的屈曲约束支撑检测报告(检测报告须有CMA章)。制造商还应提供由本公司产品进行的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报告,以证明产品的性能和减震效果。 3.屈曲约束支撑(包括连接节点)应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厂家)深化设计、制作及安装,并得到设计人员确认后方可安装使用。 4.本屈曲约束支撑为消能器,屈曲约束支撑抽检试验件须在具有CMA检测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屈曲约束支撑应能表现出稳定的、可重复的滞回性能,要求依次在1/300、1/200、1/150、1/100支撑长度的拉伸和压缩往复各三次变形下,支撑有稳定饱满的滞回曲线。并在1/80支撑位移下往复循环30

柱左表示作用弯矩与考虑屈曲后强度承载力比值教学文稿

柱左表示作用弯矩与考虑屈曲后强度承载力比值,主要表现的是钢柱的强度能否满足,数值不能超过1,越接近1证明材料利用率越高。 柱右上表示平面内稳定应力比及对应长细比,主要表现是稳定能否满足,括号内的长细比如果超出范围,结构就容易失稳,通常通过通过增加截面参数修改,钢柱增大翼缘面积可达到。(长细比是指杆件的计算长度与杆件截面的回转半径之比) 柱右下表示平面外稳定应力比及对应长细比,主要表现是稳定能否满足,在前期输入计算长度时要注意外边的围护砖墙之类,如果有,计算长度就要减去围护高度。 柱右下的比值出现红色时通过怎么调整才能达到稳定性 一般都是通过加大截面的,也可以选择加柱间支撑或系杆改变计算长度。 挠度大就加高截面,应力大可以加厚翼缘和加大高度咯,这样省钢。 应力大则说明截面惯性矩I小了,则有效的办法是加大截面高度,要比加大翼缘宽度效果明显。挠度的也说明截面惯性矩I小,解决办法是一样的。 应力大和挠度大,说明截面惯性距小了。效果明显且省钢的做法是加大截面高度,而不是加大翼缘宽度。 1.调整结构的截面尺寸 2.调整结构翼板及腹板的厚度 3.建模时还要考虑结构的平面外及平面内的计算长度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强度、挠度、稳定性、柱顶位移,在设计中这些都要满足,都要考虑。根据结构不同,它们对结构的影响也不一样。如果有的结构是由挠度控制的,则可能截面很大,远远大于强度设计值,为了节省用钢,要调节截面尺寸,但是一定要保证挠度满足规范要求。如果结构是由强度控制,则可能截面满足,但是挠度很小。 所以有时候不可能每个方面都正好满足规范要求,但是每个方面都要满足规范要 PKPM2005年版,06年总结。 门式刚架快速建模: ●门式刚架网线输入: 柱高——建筑高度+300(mm) 5%坡度——2.86°;10%坡度——5.71° 平面外计算长度——隅撑及附跨的间距 ●定义铰接构件及支座情况:不带行车一般柱底是铰接的,带行车的钢柱一般是钢接的;砼柱钢梁的屋面,一般梁是铰接的。 ●荷载输入: 【恒荷】:a单板保温棉:0.15~0.2(kN/m*m);b双板保温棉:0.25;c吊顶板:0.15;d女儿墙(看作柱顶集中荷载);e其他吊挂设施 【活荷】:a面积大于60平米取0.3,小等于取0.5 ;b雪荷载、积灰荷载中取大值,但不小于0.35(保守值);c其他附加荷载 【风荷】:a自动布置:1.3*1.05*风压*柱距*高度;b女儿墙风荷(柱顶附加弯矩) 【吊车荷载】: 吊车跨度——总跨度-1.5m 工作制——中级(A4 A5) 最小轮压——2*(吊车总重+起重量)/轮数-Dmax 小车重——轮数*(Dmax-Dmin)-起重量 #吊车参数查询:Dmax、小车重量、吊车宽度、轮距 #部分吊车参数:LDA5t 轻级跨度22.5m : Dmax——72.2 Dmin——21.5 Tmax——4.8 WT——65.5 ========================= 吊车梁:台数——2;连接轨道孔径——22;孔距——105;材质——Q345;一般无制动梁 ●参数输入: 【结构类型参数】: 设计规范: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执行《门规》。 受压长细比——180 受拉长细比——300 柱顶位移——1/60;有行车:1/180 钢梁挠度——1/200(无吊顶);1/240(有吊顶) 门式刚架梁按压弯构件验算平面内稳定性——坡度大于1:2.5时勾选

ansys桁架屈曲分析实例

一、桁架结构屈曲分析实例 命令流 !步骤一前处理 /TITLE,buckling of a frame /PREP7 ET,1,BEAM4 R,1,2.83e-5,2.89e-10,2.89e-10,0.01,0.01, , RMORE, , , , , , , MPTEMP,,,,,,,, MPTEMP,1,0 MPDATA,EX,1,,1.5e11 MPDATA,PRXY,1,,0.35 RPR4,3,0,0,86.6025e-3, VOFFST,1,1, , /VIEW,1,1,1,1 /ANG,1 /REP,FAST VDELE, 1 FLST,2,5,5,ORDE,2 FITEM,2,1 FITEM,2,-5 ADELE,P51X LPLOT FLST,5,3,4,ORDE,2 FITEM,5,7 FITEM,5,-9 CM,_Y,LINE LSEL, , , ,P51X CM,_Y1,LINE CMSEL,,_Y LESIZE,_Y1, , ,20, , , , ,0 FLST,5,6,4,ORDE,2 FITEM,5,1 FITEM,5,-6 CM,_Y,LINE LSEL, , , ,P51X CM,_Y1,LINE CMSEL,,_Y LESIZE,_Y1, , ,3, , , , ,0 FLST,3,6,4,ORDE,2 FITEM,3,4 FITEM,3,-9

LGEN,15,P51X, , , , ,1, ,0 /PLOPTS,INFO,3 /PLOPTS,LEG1,1 /PLOPTS,LEG2,1 /PLOPTS,LEG3,1 /PLOPTS,FRAME,1 /PLOPTS,TITLE,1 /PLOPTS,MINM,1 /PLOPTS,FILE,0 /PLOPTS,LOGO,1 /PLOPTS,WINS,1 /PLOPTS,WP,0 /PLOPTS,DATE,2 /TRIAD,LTOP /REPLOT NUMMRG,KP, , , ,LOW NUMCMP,KP NUMCMP,LINE FLST,2,93,4,ORDE,2 FITEM,2,1 FITEM,2,-93 LMESH,P51X FINISH !步骤二获得静力解/SOL ANTYPE,0 NLGEOM,0 NROPT,AUTO, , LUMPM,0 EQSLV, , ,0, PRECISION,0 MSAVE,0 PIVCHECK,1 PSTRES,ON TOFFST,0, /PNUM,KP,0 /PNUM,LINE,0 /PNUM,AREA,0 /PNUM,VOLU,0 /PNUM,NODE,1 /PNUM,TABN,0 /PNUM,SVAL,0 /NUMBER,0 /PNUM,ELEM,0

复合材料加筋板屈曲后屈曲分析流程

ABAQUS模拟流程 2009-9-29 目录 1.综述 2.分析对象介绍 2.1 实验介绍 2.1.1实验试件 2.1.2实验结果 3.数值模拟过程详述 3.1分析方法 3.2 材料属性定义 3.3 截面属性 3.4 屈曲分析 3.5 单元和载荷 3.6 创建Job 3.7 Riks分析 4.计算结果 4.1屈曲模拟结果 4.2Riks后屈曲极限载荷分析结果 1.综述 本人硕士阶段的任务是模拟复合材料船体梁的极限强度分析,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对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屈曲后屈曲分析以得到加筋板崩溃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对后期研究做铺垫。考虑到复合材料加筋板材料的复杂性,现阶段对复合材料加筋板的极限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还没有一个像钢船那样简化的分析经验公式等简化方法。为了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船体梁极限强度,对于船体梁基本类型的加筋板,考虑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以得到应力应变关系,之后通过对各加筋板的应力应变关系后处理得到复合材料中舱段的极限强度。基于此,下面对某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其中有所错误和不足,请各位参阅者给予批评和指教,作者在此深表谢意。 2.分析对象介绍 2.1试验介绍 为了考虑分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对1998年韩国Cheol-Won Kong等人做的复合材料加筋板的极限承载试验进行分析以作对比。试验结果如下所示,具体参见附录[1]。 2.1.1实验试件 试验中对三种试件进行了实验,分别是Blade型,I 型1类(cap 10mm),I型2类(cap 20mm)。具体几何尺寸如下图所示。

图1 试验试件几何尺寸图 2.1.2实验结果 试验中测量了屈曲和后屈曲的整个试件变形情况,在这里我们关心的是加筋板的极限强 度和相应端缩位移,因此在这里列出了实验获得的加筋板的极限强度和端缩位移结果。 表1 试验结果极限载荷值 EA(MN) P cr(kN) P ul(kN) P ul/P cr Panel Cap width(mm) S1 0 13.19 5.48 4.89 26.80 4.40 9.08 39.93 S2 10 16.45 S3 20 18.10 7.02 8.74 61.40 S1:Blade型加筋模式 S2:I型加筋模式(cap 10mm) S3: I型加筋模式(cap 20mm) P cr: 屈曲载荷 P ul:后屈曲极限压缩载荷 EA:轴向拉伸刚度 试验结果测量的短缩位移如下图所示:

塑性承载力屈曲承载力等概念

【Q3.2.1】极限承载力、屈服承载力、屈曲承载力、塑性承载力,四者如何理解? 【A3.2.1】概念上,极限承载力是以钢材的极限抗拉强度u f 为基础确定的承载力,可以是受拉极限承载力或受弯极限承载力;屈服承载力是以钢材的屈服强度y f 为基础确定的承载力,一般指受拉屈服时的承载力;屈曲承载力是构件受压屈曲时的承载力,按y Af ?取值;塑性承载力一般指受弯构件的塑性铰弯矩(对于拉杆而言,塑性承载力等同于屈服承载力),按y np f W 取值,式中,np W 为按截面确定的塑性截面模量。 具体到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因为设计规则为“0S R γ≤”, 所以,在《钢规》第9.2节中,公式右侧都是采用np fW (可称作“塑性受弯承载力设计值”),这里,y R /f f γ=,R γ为抗力分项系数。 (2)《抗规》8.2.5条第1款,其本质是要求柱的塑性受弯承载力≥梁的塑性受弯承载力,公式中采用的强度指标是yc f 、yb f ,分别表示柱、梁所用钢材的屈服强度。注意,屈服强度没有“设计值”的说法。 (3)《抗规》8.2.5条公式(8.2.5-3)如下: pb1pb2p yv ()/(4/3)M M V f ψ+≤ 式中,yv y 0.58f f =,pb1M 、pb2M 表示节点域左、右侧梁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按y f 求出。 (4)《抗规》8.2.7条第1款规定,消能梁段“受剪承载力”l V 取w ay 0.58l V A f =和 p 2/l l V M a =的较小者, 其中,p p l M fW =。同一个l V ,一个按照ay f 取值(《抗规》中的ay f 相当于《钢规》中的y f ),一个按照f 取值,二者存在矛盾。从设计原则“RE /S R γ≤”的角度考虑,l V 位于公式RE /l V V φγ≤的右侧,应该采用“受剪承载力设计值”(规范中没有称其为设计值)。据此,写成w 0.58l V A f =才能是“设计值”。 (5)《抗规》8.2.8条中涉及的p M ,应按y f 求出。 (6)《高钢规》的规定可按照对应的《抗规》条文理解。

受弯构件的强度、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要点

《钢结构》网上辅导材料 受弯构件的强度、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钢梁的设计应进行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刚度四个方面的计算。 一、强度和刚度计算 1.强度计算 强度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局部承压强度和折算应力。 (1)抗弯强度 荷载不断增加时正应力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以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为例说明如下: 图1 梁正应力的分布 f,荷载继续增1)弹性工作阶段荷载较小时,截面上各点的弯曲应力均小于屈服点 y f(图1b)。 加,直至边缘纤维应力达到 y 2)弹塑性工作阶段荷载继续增加,截面上、下各有一个高度为a的区域,其应力f。截面的中间部分区域仍保持弹性(图1c),此时梁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 σ为屈服应力 y 3)塑性工作阶段当荷载再继续增加,梁截面的塑性区便不断向内发展,弹性核心不断变小。当弹性核心完全消失(图1d)时,荷载不再增加,而变形却继续发展,形成“塑性铰”,梁的承载能力达到极限。 计算抗弯强度时,需要计算疲劳的梁,常采用弹性设计。若按截面形成塑性铰进行设计,可能使梁产生的挠度过大。因此规范规定有限制地利用塑性。 梁的抗弯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向弯曲时

f W M nx x x ≤=γσ (1) 双向弯曲时 f W M W M ny y y nx x x ≤+=γγσ (2) 式中 M x 、M y —绕x 轴和y 轴的弯矩(对工字形和H 形截面,x 轴为强轴,y 轴为弱轴); W nx 、W ny —梁对x 轴和y 轴的净截面模量; y x γγ,—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对工字形截面,20.1,05.1==y x γγ;对箱形截面, 05.1==y x γγ; f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当梁受压翼缘的外伸宽度b 与其厚度t 之比大于y f /23513 ,但不超过y f /23515时,取0.1=x γ。 需要计算疲劳的梁,宜取0.1==y x γγ。 (2)抗剪强度 主平面受弯的实腹梁,以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达到钢材的抗剪屈服点为承载力极限状 态。 v w f It VS ≤=τ (3) 式中 V —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设计值; S —中和轴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I —毛截面惯性矩; t w —腹板厚度; f v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当抗剪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常采用加大腹板厚度的办法来增大梁的抗剪强度。 型钢腹板较厚,一般均能满足上式要求,因此只在剪力最大截面处有较大削弱时,才需 进行剪应力的计算。

Ansys-第21例非线性屈曲分析实例

第21例非线性屈曲分析实例—悬臂梁本例通过计算悬臂梁的临界载荷,介绍了利用ANSYS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的方法、步骤和过程。 21.1非线性屈曲分析过程 1.建立模型非线性屈曲分析的建模过程与其他分析相似,包括选择单元类型、定义单元实常数、定义材料特性、定义横截面、建立几何模型和划分网格等。 2.求解 (1)进入求解器。 (2)指定分析类型。非线性屈曲分析属于非线性静力学分析。 (3)定义分析选项。激活大变形效应。 (4)施加初始几何缺陷或初始扰动。可以先进行线性屈曲分析,将分析所得到的屈曲模态形状乘以一个较小的系数后作为初始扰动施加到结构上,本例即采用该方法。 (5)施加载荷。所施加的载荷应比预测值高10%一21%。 (6)定义载荷步选项。 (7)设置弧长法。 (8)求解。 3.查看结果 在POST26时间历程后处理器中,建立载荷和位移关系曲线,从而确定结构的临界载荷。 21.2问题描述及解析解 图21-1 (a)所示为一悬臂梁,图21-1 (b)为梁的横横截面形状,分析其在集中力P作用下的临界载荷。已知截面各尺寸分别为H=50mm、h=43mm、B=35mm、b=32mm,梁的长度L=1m。钢的弹性模量E=2xl011N/m2,泊松比p=0.3。

图21-1工子悬臂梁 21.3分析步骤 21.3.1改变任务名 拾取菜单Utility Menu→Jobname,弹出如图21-2所示的对话框,在“[/FJLNAM]”文本框中输入EXAMPLE21,单击“OK”按钮。 21.3.2选择单元类型 拾取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弹出如图21-3所示的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弹出如图21-4所示的对话框,在左侧列表中选“Structural Beam”,在右侧列表中选“3 node 189”,单击“OK”按钮,返回到如图21-3所示的对话框,单击“Close”按钮。 图21-2改变任务名对话框

屈曲分析过程及示例

分析过程说明: 屈曲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结构开始变得不稳定时的临介荷载和屈曲结构发生屈曲响应时的模态形状的技术。ANSYS提供两种结构屈曲荷载和屈曲模态分析方法:非线性屈曲分析和特征值屈曲分析。 非线性屈曲分析是在大变形效应开关打开的情况下的一种非线性静力学分析,该分析过程一直进行到结构的极限荷载或最大荷载。非线性屈曲分析的方法是,逐步地施加一个恒定的荷载增量,直到解开始发散为止。尤其重要的是,要一个足够小的荷载增量,来使荷载达到预期的临界屈曲荷载。若荷载增量太大,则屈曲分析所得到的屈曲荷载就可能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打开自动时间步长功能,有助于避免这类问题,打开自动时间步长功能,ANSYS程序将自动寻找屈曲荷载。 特征值屈曲分析步骤为:1.建模 2.获得静力解:与一般静力学分析过程一致,但必须激活预应力影响,通常只施加一个单位荷载就行了 3.获得特征屈曲解: A.进入求解 B.定义分析类型 C.定义分析选项 D.定义荷载步选项 E.求解 4.扩展解 之后就可以察看结果了 示例1: !<ansys 7.0 有限元分析实用教程> !3.命令流求解 !ANSYS命令流: !Eigenvalue Buckling FINISH !这两行命令清除当前数据 /CLEAR /TITLE,Eigenvalue Buckling Analysis /PREP7 !进入前处理器 ET,1,BEAM3 !选择单元 R,1,100,833.333,10 !定义实常数 MP,EX,1,200000 !弹性模量 MP,PRXY,1,0.3 !泊松比 K,1,0,0 !创建梁实体模型 K,2,0,100 L,1,2 !创建直线 ESIZE,10 !单元边长为1mm LMESH,ALL,ALL !划分网格 FINISH !退出前处理 !屈曲特征值部分 /SOLU !进入求解 ANTYPE,STATIC !在进行屈服分析之前,ANSYS需要从静态分析提取数据

屈曲分析实例:桁架结构屈曲分析

屈曲分析实例:桁架结构屈曲分析 框架的端部固定,横截面为边长为150mm的正三角形,框架总长15m,分成15小节,每小节长1m; 已知所有杆件为空心圆管,内半径4mm,外半径5mm,所有接头均为完全焊接; 材料弹性模量1.5e11pa,泊松比0.35; 求该结构顶部三角顶点受均匀集中载荷作用时的屈曲临界载荷。 1.定义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 Beam 3D 2node 188 EX 1.5e11 PRXY 0.35 2.定义杆件材料性质 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 Section

3.建模 三角形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Polygon>Triangle 拉伸三角形面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Extrude>Areas>A long Normal 在DIST后面输入1

删除多余体和多余面,Delete>Volumes Only or Areas Only 指定单元划分尺寸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tool 所有三角形边框分成3,3条棱边分成20 复制线和单元划分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opy>Lines 选择L4,L5,L6,L7,L8,L9 ITME Number of copies 输入15 DZ Z-offset in active CS 输入1 合并关键点和线Main 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s>Merge Items 在Label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Keypoint 压缩编号Main 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s>Compress Numbers 在Label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All 4.获得静力解 Main Menu>Solution>Unabridged>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Static Main Menu>Solution>Unabridged>Analysis Type>Sol'n Controls,勾上Calcutate prestress effect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