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U燃烧性能

PU燃烧性能

PU燃烧性能
PU燃烧性能

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阻燃技术

聚氨酯硬质泡沫板材以具有容重强度高、吸水率小、低温或高温尺寸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绝热性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包装、冷藏、军工、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工业造型设计等诸方面作结构材料和绝热材料。随着人们对聚氨酯研究越来越深,聚氨酯的优异性能逐渐得到了认识和使用。然而聚氨酯硬泡材料在生产、施工和使用中的火灾事故屡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笔者以2003年青岛“4·5”火灾和2004 年青岛丰旭实业有限公司青州分公司“4·22”火灾为例,分析聚氨酯泡沫材料(简称PU)在生产、施工和使用中存在的火灾危险性,给出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方法和在生产、施工和使用中的火灾防范措施。

一、聚氨酯硬泡材料推广使用趋势

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文明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增长有2 /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在中国消耗的能源中,建材及建筑耗能占47. 3%。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部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到2020年,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的资源消耗水平要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建设部科学技术司梁俊强处长明确表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是建筑业、建材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提高各级

政府与民众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十分必要。推广聚氨酯在建筑中的应用,将有助于缓解日益紧张的能源状况,推动绿色产业的深入发展,国家也将在立法和政策上支持建筑节能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聚氨酯硬泡材料(简称PU硬泡)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好的保温材料,原料方面,中国是拥有生产异氰氨酯这一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五个国家之一。硬质聚氨酯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低、耐热性好、耐老化、容易与其它基材黏结、燃烧不产生溶滴等其它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屋顶、墙体、天花板、地板、门窗等的保温隔热材料。聚氨酯可以根据不同物性要求灵活设计出各种高分子结构,而且还可以现场加工成型,推广聚氨酯材料作为我国建筑保温材料的替代品,是我国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聚氨酯作一种塑料,而塑料都是可燃的,在一定条件下,燃烧还相当迅速猛烈,这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目前有关聚氨酯硬泡材料的行业规范、规程均尚未面世,聚氨酯硬泡材料在生产、施工和使用中的火灾事故屡有发生,对聚氨酯硬泡材料替代传统建筑保温材料的应用技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成分、燃烧特性和火灾分析

(一)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成分

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主要特征是分子链中含有多个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基团。聚氨酯全称是聚胺基甲酸酯,是由二元或多元异氰酸酯与二元或多元羟基化合物作用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以聚酯树脂或聚醚树脂为主要原料与甲苯二异氰酸脂(TD I)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MD I)或聚次甲基聚苯基异氰酸脂( PAP I)按一定比例加入发泡剂、催化剂等,在适宜的温度下,经混合搅拌进行发泡所成的泡沫材料即为聚氨酯泡沫材料。

(二)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燃烧性能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燃烧性能,可以用氧指数来表示。氧指数在26%以上的可以认为具有难燃性,在平常空气中燃烧,比较安全。氧指数越大,越难燃烧;反之,氧指数越小,越易燃烧。实验表明,聚氨酯泡沫材料,其氧指数为25. 4%,且离开火焰后继续燃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原料都是低闪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氢等剧毒气体和有毒烟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为了减少火灾,应对其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其难燃性。

(三)聚氨酯硬泡材料的火灾分析

聚氨酯泡沫无论软硬,都具有很大的着火危险性,且一旦着火就会迅速蔓延、火热浓烈,产生大量有毒烟雾,且极易形成立体燃烧,严重影响人员的疏散和消防队员的灭火救人行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原料都是低闪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烟雾,极易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2004年4月22日上午10时58分,位于山东青州市的青岛丰旭实业有限公司青州分公司肉食鸡加工车间发生火灾,造成38 人死亡(其中男4 人,女34人) , 20人受伤。事故发生前,出于卫生考虑,肉食鸡加工车间需要低温和密闭,对封口包装工段要求作业水温在0~4℃。为了达到这个温度,分公司于1996年对封口包装工段吊顶上喷涂了平均厚达8cm的聚氨酯泡沫作保温层; 1998年增加中央空调系统时,又在分割加工等工段吊顶的PVC扣板之上直接喷涂了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分公司采用聚氨酯泡沫作保温层,喷涂施工时将电气线路或部分日光灯镇流器直接喷涂包裹进了聚氨酯泡沫板层或埋在了泡沫里面,没有埋进里面的就直接放置在裸露、易燃的聚氨酯泡沫板上。通过对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对镇流器的过热情况进行技术鉴定,结果为:聚氨酯泡沫材料起始发热温度为201. 9℃,镇流器的过热温度600℃。由此认定火灾是由于肉食鸡加工车间封口包装工段吊顶内日光灯镇流器发热引燃聚氨酯保温材料造成的。解剖分析表明,死者主要是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这起火灾造成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及加工车间使用聚氨酯泡沫作保温层而未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是至关重要的因素。2003年4月5日,位于即墨市龙泉镇的青岛正大有限公司食品分公司熟食品加工一厂因员工违章使用电炸炉忘记断电导致炉内油温过高,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火灾,造成21人死亡, 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 745万元。失火的熟食品加工一厂厂房内房顶由铁皮覆盖,墙面、吊顶、隔墙均为彩色夹芯钢板(夹芯为聚胺酯泡沫) ,起火后由于没有竖向分隔而形成立体燃烧,设备层内设有的送排风、排油烟、供水、供气、输油管道及电缆桥架,管道相互连通,错综相连,闷顶没有隔断,与车间全部连通成一体,火焰烧穿顶棚后,通过闷顶迅速蔓延,塌落、扭曲、变形的墙面、吊顶、隔墙(均为聚氨酯泡沫夹芯的彩钢板)严重影响了人员疏散导致惨剧的发生。事实证明,聚氨酯作为一种塑料是可燃的,在一定条件下,燃烧还是相当迅速和猛烈的,这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因此加强对聚氨酯材料的阻燃及其在生产、施工和使用中的防火技术研究,对于防止火灾事故,减少火灾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方法

对聚氨酯泡沫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是通过提高其氧指数,使其着火后燃烧缓慢,或者离开火焰后能自行熄灭。经过阻燃处理的塑料,虽然较难燃烧,但仍是可燃物质,仍不可直接接触明火和高温。聚氨酯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外,还有剧毒氰化物如氰化氢、氰磷酸类和氨气等。因此,要根据生产性质使用要求采取相应的阻燃处理方式方法。

(一)聚氨酯泡沫材料阻燃方式

1. 反应型阻燃。反应型阻燃是将阻燃元素磷或卤通过化学反应同时或分别导入多元醇中,而使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阻燃性能。如国产Ⅱ型阻火聚醚、601聚醚即是。含磷多+ 5价,这种磷化物除有较好阻燃效果外,价格也最便宜。磷在聚氨酯泡沫材料中含量在1. 5%~2%即可满足一般阻燃要求。含卤多元醇中,氯桥酸为基础的反应产物的聚酯多元醇和含卤聚醚多元醇是比较重要的两种。若采用四溴量达到4%时就能产生自熄效果, 8% ~10%时则可大大延缓其燃烧, 12% ~14%时泡沫材料则很难燃烧。也可将磷和卤导入氰酸酯,同样可以起到阻燃作用。

2. 添加型阻燃。添加型阻燃就是添加阻燃剂同样也可赋予聚氨酯泡沫材料满意的阻燃效果。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添加型阻燃剂有磷酸三( 一氯乙基)酯、磷酸三( 2, 3一二氯丙基)酯、磷酸三(溴氯丙基)酯等。也有添加卤- 锑阻燃体系的,含卤化物有氯化石蜡、氯化焦

油、溴代妥而油、四溴丁烷等。锑主要为三氧化二锑。近年来,添加无机阻燃剂的越来越多,特别是氢氯化铝和氢氧化镁。将这两种阻燃剂表面处理之后,克服了粘度高、添加量不大的缺点,为用于聚氨酯泡沫阻燃打下了基础。聚氨酯铵(APP)和磷酸铵盐能赋予聚氨酯泡沫材料较好的阻燃性能。

(二)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方法

聚氨酯材料的阻燃处理方法主要是聚合时加入阻燃剂。常用的阻燃剂,有锑、锌和铝的盐类;有机阻燃剂有氯化和溴化碳氢化合物、卤代有机磷化合物等。阻燃方法有: (1)化学方法,有合成新型耐热塑料、共聚法、接枝法和交联法四种。( 2 )物理方法,有添加阻燃剂、与阻燃聚合物共混、无机填料的稀释法和防火材料覆盖法四种。聚氨酯泡沫材料最常用的阻燃处理方法是防火材料覆盖法,即在泡沫材料表面直接涂刷或包覆贴盖一层防火材料,以保护泡沫材料。常见的这类材料有防火涂料、防火包带、阻燃织物、阻燃板材和贴面。由于这些材料本身具有很好的耐温阻燃性能,对泡沫材料能起到有效地防火保护作用。这种方法不仅不会降低泡沫材料的性能,反而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四、聚氨酯材料的防火措施

(一)生产中的防火要求

聚氨酯生产多为放热反应,泡沫塑料容易自燃,这方面的火灾已多次发生,因此要切实做好聚氨酯生产中的防火工作。聚氨酯泡沫材料生产,主要是熟化、固化工艺容易发生火灾,具体要求有: ( 1)要控制反应温度。聚氨酯生产过程要放出热量,尤其是甲苯二异氰酸与水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聚氨酯泡沫材料体积大,绝热性能好,能积聚热量,在熟化、固化时,体内温度可达200℃,这时有一氧化碳和醇类低分子物质放出,在中心开始燃烧,俗称“烧心”。聚氨酯泡沫材料一旦着火, 蔓延很快。据试验,400kg泡沫塑料能在5min内全部烧完。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变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在高温季节可加入少量抗氧剂、氟里昂- 11,以加速

散热。(2)慎重选用原料。不同的原料,其放热情况是不一样的。使用含水量高的聚醚(酯)容易发热。生产低密度产品(20kg/m3 以下)用水量大,也容易发热。因此,当更换新原料时要进行小批量试验,并加强观察,注意安全。(3)严格配方比例。配方配比不当,容易发热。多加了活性催化剂,或聚醚(酯)用量不足,尤其是基料和异氰酸酯比例失调,或者搅拌不均,都会导致温度急剧升高。所以,一定要严格配方,防止比例失当。(4)生产车间要有良好通风,防止阳光直射。电气要符合防爆要求,产品和边角料均严禁堆积在车间内。(5)刚生产出来的产品温度较高,有些未完全反应的物料仍在继续放热,应等到充分冷却后(一般要经过24h)方可入库。库房要

有良好通风,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阳光直射。

(二)施工中的防火要求

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可燃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组织工序,现场喷涂聚氨酯必须通风良好,严禁电焊等明火交叉作业,一般应在电焊及明火作业完成后再行喷涂,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明火、高温、电火花。聚氨酯泡材固化过程为放热反应,放热高,其中最高温度可达150℃左右。为避免火灾发生,喷涂时每次喷涂厚度应控制25~38mm,最多不得超过50mm。聚氨酯泡材安装或喷涂完成后,如须进行电焊等明火作业时,必须申报消防主管部门,并派专人进行检验,严禁遗漏残火或焊渣落入聚氨酯泡沫材料中。

(三)应用设计上的防火要求

1. 认识上要加强引导。聚氨酯泡沫材料作为新型建筑材料,人们普遍认为是安全可靠的,但聚氨酯泡沫只是一种阻燃材料,是可燃的。可见是聚氨酯泡沫材料的诸多优点蒙蔽人们对其安全缺陷的全面了解,而未引起足够的消防安全重视,应加强引导,纠正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

2. 聚氨酯保温材料适用范围。聚氨酯泡沫无论软硬,都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且一旦着火会迅速蔓延,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危及生命安全。劳动密集型企业、公众聚集场所等公共场合在目前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应避免使用聚氨酯泡沫材料作夹芯。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内部建筑结构和室内装修采用大面积的尤其是外露聚氨酯泡沫是极端危险的。墙面或天花板、压力通风系统、竖井等均应避免使用这类泡沫材料。国外典型的建筑法规要求用作墙内绝缘材料的泡沫塑料必须覆盖一层阻热材料,例如普通石膏板或采用其他可降低引燃及随后发生闪燃等危险倾向的各种方法。

3. 防火分隔保护措施。使用大面积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的单层或多层建筑应进行防火分隔保护措施,防止火烧连营或形成立体燃烧。设置设备层的建筑,其闷顶要采用不燃材料(例如普通石膏板或采用其他可降低引燃及随后发生闪燃等危险倾向的各种方法)隔断,防止火焰烧穿顶棚后,通过闷顶迅速蔓延。多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设水平防火带作为竖向分隔,防火带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对于建筑内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外层防火保护,应根据建筑内所储藏物品包装材料和货物重量比确定,当重量比小于0. 1% ,储存物品可燃材料较少,只需造柱加圈梁120砖砌到2. 0m,保证地面有明火作业时不会引燃泡沫塑料;当重量比大于0. 1%时,储存可燃材料较多,泡沫塑料应完全封闭保护。采用钢筋混凝土内衬防护墙,可以采用在泡沫塑料内埋设木条,上挂钢筋进行水泥砂浆抹灰处理。

4. 电气线路的敷设要求。电气线路的敷设必须设置金属或阻燃PVC硬塑料套管保护;电缆、电线主线应尽量避免设置在设备层内。严禁将电气线路或将日光灯镇流器等灯具直接喷涂包裹于聚氨酯泡沫板层或泡沫里面,切实把好火灾源头关。

5. 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形成强制性规范约束力。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大对使用领域防火建筑保温材料的监管,确保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阻燃性能达不到耐火级别要求的,不准施工、验收备案,不准销售和使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健全制度,加大对伪劣产品的打击、查处力度,对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在工程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把好消防验收关,对使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建筑工程其电气设施要进行消防电气检测,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彻底根除不合格产品在建筑中的使用,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一章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本节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容进行介绍。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法》(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材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 (三)平板状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 平板状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3-3。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别。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1996-06-14发布1997-04-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08-1996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代替GB2408-80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GB4609-84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1210、1992《塑料—水平和垂直试样与小火焰点火源接触时燃烧性能的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内,对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的试样用小火焰点火源点燃后的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材料和按照GB6343测定的表现密度不低于250kg/m3的泡沫材料,而不适用于接触火焰后没有点燃就强烈收缩材料的测定。 本方法给出的试验结果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及材料预选,但不能用来评价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性。 2引用标准 GB 2547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5471 热固性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 GB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现密度的测定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有焰燃烧afterfla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火焰持续的燃烧。 3.2 有焰燃烧时间afterflame 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3.3 无焰燃烧afterglow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当有焰燃烧终止或无火焰产生时,材料保持辉光的燃烧。 3.4 无焰燃烧时间afterglow time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与等级划分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 ①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③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④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1]? 的 3.2.2 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极不应低于二级,建筑面积不大于300 m^2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3.2.3 单、多层丙类厂房和多层丁、戊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的丁类厂房,其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当为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的单层丙类厂房或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单层丁类厂房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3.2.4 使用或储存特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设备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2.5 锅炉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为燃煤锅炉房且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3.2.6 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等标准的规范。 3.2.7 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3.2.8 粮食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粮食筒仓可采用钢板仓。 粮食平房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二级耐火等级的散装粮食平房仓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承重构件。 3.2.9 甲、乙类厂房,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为 4.0h。 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50h和2.00h。 全保护的一级耐火等级单、多层厂房(仓库)的屋顶承重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4层及4层以下的一、二级耐火等级丁、戊类地上厂房(仓库)的非承重外墙,当采用不燃性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73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 级(正式版)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以下简称GB 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名称 A 不燃材料(制品)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1、总则 1.0.1 为保障建筑内部装修的消防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建筑物火灾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内部装修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设计。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1.0.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妥善处理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本规范规定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以及固定家具、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固定饰物等;在工业厂房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和隔断的装修。注:(1)隔断系指不到顶的隔断。到顶的固定隔断装修应与墙面规定相同。 (2)柱面的装修应与墙面的规定相同。 (3)兼有空间分隔功能的到顶橱柜应认定为固定家具。 1.0.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 2.0.1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七类。 注:(1)装饰织物系指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等; (2)其他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2.0.2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 2.0.2的规定: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表 2.0.2 2.0.3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确定。B3级装修材料可不进行检测。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 8624—1997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4—04批准 1997—1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 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 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整理)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校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T 2406-93 氧指数法代替GB 2406-8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1《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亦称氧指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软片和薄膜材料等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其结果不能用于评定受热后呈高收缩率的材料。 2.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3863 工业用气态氧。 GB 3864 工业用气态氮。 GB 5471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方法。 GB 6379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立 法和重复性和再现性。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 GB 11997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3.方法提要 将试样垂直固定在燃烧筒中,使氧,氮混合气流由下向上流过,

点燃试样顶端,同时记时和观察试样燃烧长度,与所规定的判据相比较。在不同的氧浓度中试验一组试样,测定塑料刚好维持平稳燃烧时的最低氧浓度,用混合气中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4.试验设备 4.1 氧指数仪 氧指数仪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图1氧指数测定仪示意图 1.点火器; 2.玻璃燃烧筒; 3.燃烧着的试样; 4.试样夹; 5.燃烧筒支架; 6.金属网; 7.测温装置; 8.装有玻璃珠的支座 9.基座架;10.气体预混合结点;11.虐待截止阀;12.接头; 13.压力表;14.精密压力控制器;15.过滤器;16.针阀; 17.气体流量计;18.玻璃燃烧筒;19.限流盖 4.1.1 燃烧筒 最小内径75㎜,高450㎜,顶部出口的内径为40㎜的耐热玻璃管,垂直固定在可通过氧.氮混合气流的基座上.底部用直径为3~5㎜的玻璃珠充填,充填高度为80~100㎜.在玻璃珠的上方装在金属网,以防下落的燃烧碎片阻塞气体入口和配气通路. 4.1.2 试样夹 4.1.2.1 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能固定在燃烧筒轴心位置上,并能垂直夹住试样的构件. 4.1.2.2 非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采用图2所示的框架,将试样的两个垂直边同时固定在框架上.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以下简称 GB 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 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表2-3-2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性能等级名称A不燃材料(制品)B1难燃材料(制品)B2可燃材料(制品)B3易燃材料(制品)(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1)材料。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 (三)平板状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平板状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3-2。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 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别。表2-3-2 GB 8624—2012对平板状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燃烧性能等级试验方法分级判据AA1GB/T5464a且炉内温升 ΔT≤30℃;质量损失率Δm≤50%;持续燃烧时间tf=0GB/T14402总热值PCS≤2.0MJ/kga,b,c,e总热值PCS≤1.4MJ/㎡dA2GB/T5464a或且炉内温升ΔT≤50℃;质量损失率Δm≤50%;持续燃烧时间 tf≤20sGB/T14402总热值PCS≤3.0MJ/kga,e;总热值PCS≤4.0MJ/㎡b,dGB/T2028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2MJ≤120W/s火焰横向蔓延未到达试样长翼边缘;600s的总放热量 THR600s≤7.5MJB1BGB/T20284且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FIGRA0.2MJ≤120W/s;火焰横向蔓延未到达试样长翼边缘;600s的总放热量THR600s≤7.5MJGB/T8626点火时间30s60s内焰尖高度 Fs≤150mm;60s内无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现象CGB/T20284且燃烧增长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版)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以下简称GB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

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名称 A不燃材料(制品) B1难燃材料(制品) B2可燃材料(制品) B3易燃材料(制品)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一章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本节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材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一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第二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诸如基础、墙壁、柱、梁、板、屋顶、楼梯等。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其燃烧性能取决于所使用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1.不燃烧体(非燃烧体) 金属、砖、石、混凝土等不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称为不燃烧体(以前也称非燃烧体)。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如砖墙、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梁等构件都属于非燃烧体,常被用作承重构件。 2.难燃烧体 用难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护层制成的构件。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和微燃立即停止。3.燃烧体 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或发生微燃,而且当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梯、木搁栅、纤维板吊顶等构件都属燃烧体构件。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1.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的温度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分别取时间和温度作为横、纵坐标,即可绘制出火灾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曲线。在实际的火灾中,每一起火灾的时间--温度曲线是各不相同的,但为了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实验,进而对其耐火极限进行度量,必须人为规定一种能反映、模拟一般火灾规律的标准温升条件,把它绘制成曲线就称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2.耐火极限的概念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表示。 3.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 (1)材料的燃烧性能。材料的燃烧性能好,构件耐火极限就低。 (2)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的截面尺寸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3)保护层的厚度。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4.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1)失去完整性。 (2)失去绝热性。 (3)失去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高层民用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见表。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

1、总则 1.0.1 为保障建筑内部装修的消防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建筑物火灾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内部装修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设计。 1.0.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妥善处理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本规范规定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以及固定家具、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固定饰物等;在工业厂房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和隔断的装修。 注:(1)隔断系指不到顶的隔断。到顶的固定隔断装修应与墙面规定相同。 (2)柱面的装修应与墙面的规定相同。 (3)兼有空间分隔功能的到顶橱柜应认定为固定家具。 1.0.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 2.0.1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七类。 注:(1)装饰织物系指窗帘、帷幕、床罩、家具包布等; (2)其他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2.0.2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 2.0.2的规定: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表 2.0.2

2.0.3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由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确定。B3级装修材料可不进行检测。 2.0.4安装在钢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做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2.0.5当胶合板表面涂覆一级饰面型防火涂料时,可做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不内含电器、电线等物体时,宜仅在胶合板外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内含有电器、电线等物体时,胶合板的内、外表面以及相应的木龙骨应涂覆防火涂料,或采用阻燃浸渍处理达到B1级。 2.0.6单位重量小于300g/m2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做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2.0.7施涂于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饰涂料,可做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m2的有机装饰涂料。可做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涂料施涂于B1、B2级基材上时,应将涂料连同基材一起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确定其燃烧性能等级。 2.0.8当采用不同装修材料进行分层装修时,各层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复合型装修材料应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整体测试并划分其燃烧性能等级。 2.0.9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举例确定。 3、民用建筑 3.1 一般规定 3.1.1当顶棚或墙面表面局部采用多孔或泡沫状塑料时,其厚度不应大于15mm,且面积不得超过该房间顶棚或墙面积的10%。 3.1.2除地下建筑外,无窗房间的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本章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3.1.3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其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3.1.4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中央控制室、电话总机房等放置特殊贵重设备的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3.1.5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其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3.1.6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校准 塑料燃烧性能实验方法GB/T 2406-93 氧指数法代替GB 2406-80 本规范参照采用国际规范ISO 4589-1981《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亦称氧指数)的实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评定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软片和薄膜材料等在规定实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其结果不能用于评定受热后呈高收缩率的材料。 2.引用规范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实验的规范环境。 GB 3863 工业用气态氧。 GB 3864 工业用气态氮。 GB 5471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方法。 GB 6379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间实验确定规范测试立法和重复性和再现性。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 GB 11997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3.方法提要 将试样垂直固定在燃烧筒中,使氧,氮混合气流由下向上流过,点燃试样顶端,同时记时和观察试样燃烧长度,与所规定的判据相比较。在不同的氧浓度中实验一组试样,测定塑料刚好维持平稳燃烧时的最低氧浓度,用混合气中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4.实验设备 4.1 氧指数仪 氧指数仪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图1氧指数测定仪示意图 1.点火器。 2.玻璃燃烧筒。 3.燃烧着的试样。 4.试样夹。 5.燃烧筒支架。 6.金属网。 7.测温装置。 8.装有玻璃珠的支座 9.基座架。10.气体预混合结点。11.虐待截止阀。12.接头。 13.压力表。14.精密压力控制器。15.过滤器。16.针阀。 17.气体流量计。18.玻璃燃烧筒。19.限流盖 4.1.1 燃烧筒 最小内径75㎜,高450㎜,顶部出口的内径为40㎜的耐热玻璃管,垂直固定在可通过氧.氮混合气流的基座上.底部用直径为3~5㎜的玻璃珠充填,充填高度为80~100㎜.在玻璃珠的上方装在金属网,以防下落的燃烧碎片阻塞气体入口和配气通路. 4.1.2 试样夹

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是指建筑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 等级划分 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新国标《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于2007年3月1日实施,其中将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 为新旧标准顺利对接,公安部[2007]182号文对新老规范燃烧性能标准分级作出说明:新标准A1、A2级对应于旧标准的A级,新标准B、C级对应于旧标准的B1级,新标准D、E级对应于旧标准B2级。 测试仪器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来测试,一般来说,比较通用的仪器设备有m606氧指数测定仪、z801建材烟密度测试仪、z802建材不燃性试验炉、z803 建材可燃性试验装置、z805建材制品燃烧热值试验装置等。这几个设备是基础的设备仪器。一般企业、学校和质检单位都需要的。 附录B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 表B 材料类别级别材料举例 各部位材料 A 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石膏板、石灰制品、粘土制品、玻璃、瓷砖、马赛克、钢铁、铝、铜合金等 顶棚材料 B1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装饰吸声板、玻璃棉装饰吸声板、珍珠岩装饰吸声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岩棉装饰板、难燃木材、铝箔复合材料、难燃酚醛胶合板、铝箔玻璃钢复合材料等 墙面材料 B1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防火塑料装饰板、难燃双面刨花板、多彩涂料、难燃墙纸、难燃墙布、难燃仿花岗岩装饰板、氯氧镁水泥装配式墙板、难燃玻璃钢平板、PVC塑料护墙板、轻质高强复合墙板、阻燃模压木质复合板材、彩色阻燃人造板、难燃玻璃钢等 B2 各类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装饰微薄木贴面板、印刷木纹人造板、塑料贴面装饰板、聚脂装饰板、复塑装饰板、塑纤板、胶合板、塑料壁纸、无纺贴墙布、墙布、复合壁纸、天然材料壁纸、人造革等 地面材料 B1 硬PVC塑料地板,水泥刨花板、水泥木丝板、氯丁橡胶地板等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

4.1.2 试样夹 4.1.2.1 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能固定在燃烧筒轴心位置上,并能垂直夹住试样的构件. 4.1.2.2 非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采用图2所示的框架,将试样的两个垂直边同时固定在框架上. 图 图2 支撑非自撑试样的框架结构 4.1.3 流量测量和控制系统 能测量进入燃烧筒的气体流量,控制精度在±5%(V/V)之内的流量测理和控制系统,至少2年准一次. 设备校正,参见附录A. 4.2 气源 用GB 3863中所规定的氧和GB 3864中所规定的氮及所需的氧,氮气钢瓶和调节装置.气体使用的压力不低于1Mpa. 4.3 点火器 由一根金属管制成,尾端有内径为2±1㎜的喷嘴,能插入燃烧筒内点燃试样.通以末混有空气的丙烷,或丁烷,石油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点燃后,当喷嘴垂直向下时,火焰的长度为16±4㎜. 注:仲裁试验时,须以未混有空气的丙烷作为点燃气体. 4.4 排烟系统 能排除燃烧产生的烟尘和灰粒,但不能影响燃烧筒中的温度和气体流速. 4.5 半时装置

具有±0.25S 精度的计时器.. 1. 试样 5.1 取样 按产品标准或按GB2828的有关规定取样. 5.2 试样制备 按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动作或按GB 5471,GB 11997等有关标准,模塑或切割符合尺寸规定.要求的试样. 5.3 试样类型,尺寸和用途 表1 ㎜ 注:不同型式,不同厚度的试样,测试结果不可比 5.4 试样数量 每组试样至少15条. 5.5 外观要求 试样表面清洁,无影响燃烧行为的缺陷,如:气泡,裂纹,溶胀,飞边,毛刺等. 类型 型式 长 宽 厚 用途 基本尺度 极限偏差 基本尺度 极限偏差 基本尺度 极限偏 差 自撑材料 I 80-150 ___ 10 ±0.5 4 ±0.2 5 用于模塑材料 II 10 ±0.5 用于泡沫材料 III <10.5 — 用于原厚的片材 IV 70-150 6.5 3 ±0.25 用于电器用模塑料或片材 非自撑材料 V 140 -5 52 ≦10.5 用于软片或薄膜等

最新 常见室内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试验分析-精品

常见室内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试验分析 辐射热源法是分析铺地材料燃烧性能的重要试验方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 理的一篇关于室内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试验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随着室内铺地材料在建筑室内装修中的大量使用,室内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的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的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常见的室内铺地材料包括: 簇绒地毯、木地板、PVC 卷材地板、防静电地板等。 我国最新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分级和判定标准GB 8624 -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已于 2013. 10. 01正式实施,对燃烧等级 A2、B1(B、C) 、B2(D、E) 的铺地材料均要求通过采用 GB/T 11785 -2005《铺地材料燃烧性能测定辐射热源法》进行评定。 本文通过常见室内铺地材料: 簇绒地毯、木地板、PVC 卷材地板、防静电 地板的辐射热源法试验,分析其临界辐射通量 CHF、产烟量等数据,研究其燃烧 性能以及试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辐射热源法试验原理 该方法是在试验燃烧箱中,用小火焰点燃水平放置并暴露于倾斜的热辐射场中的铺地材料,评估其火焰传播能力。试验前,按图 1 安装好长(1050 ± 20) mm、宽度(250 ±10) mm \ 厚度 20mm、密度(850± 100) kg / m3无涂覆层硅 酸钙板模拟试样,模拟试样按照图 2 中 110mm ~ 910mm 开 9个(26 ± 1) mm 圆孔,然后在排气扇打开,试件出入门关闭情况下,调节箱体管道内气体流速为(2. 5 ± 0. 2) m/s,点燃辐射板后关闭点火器,让辐射加热板加热至少 1h,直到试 验箱体温度稳定,使用热辐射通量计测量410mm 处的辐射通量在(5. 1 ±0. 2) kW / m2范围内,即可测量110mm ~ 910mm 间 9 个开孔的辐射通量数值,并绘制标准临界辐射通量曲线。 本中心采用 FRF -1 型铺地材料燃烧装置进行试验,校准的各个开孔的辐射通量数值见表 1,符合 GB/T 11785 -2005 的要求。 试验中,制取 6 个1050mm ×230mm 试件,纵横向格 3 个,首先纵横向各进行一次试验,测量 30min 内火焰最大传播距离,根据图 3 得出临界辐射通量 CHF 或 CHF - 30,取临界辐射通量 CHF 或 CHF - 30 较低的那个方向再重复两次试验,取这个方向的三次试验的临界辐射通量CHF 或 CHF - 30 的平均值作 为结果。试验过程中通过铺地材料燃烧装置的光测系统测量光衰减值,计算得到试样的产烟量。 2、试验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对防静电地板、PVC 卷材地板、木地板、簇绒地毯等常见室内铺 地材料,采用辐射热原法进行试验,得到以下数据: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

附录B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 表B 材料类别级别材料举例 各部位材料A 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石膏板、石灰制品、粘土制品、玻璃、瓷砖、马赛克、钢铁、铝、铜合金等 顶棚材料B1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装饰吸声板、玻璃棉装饰吸声板、珍珠岩装饰吸声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岩棉装饰板、难燃木材、铝箔复合材料、难燃酚醛胶合板、铝箔玻璃钢复合材料等 墙面材料B1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防火塑料装饰板、难燃双面刨花板、多彩涂料、难燃墙纸、难燃墙布、难燃仿花岗岩装饰板、氯氧镁水泥装配式墙板、难燃玻璃钢平板、PVC塑料护墙板、轻质高强复合墙板、阻燃模压木质复合板材、彩色阻燃人造板、难燃玻璃钢等 B2 各类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装饰微薄木贴面板、印刷木纹人造板、塑料贴面装饰板、聚脂装饰板、复塑装饰板、塑纤板、胶合板、塑料壁纸、无纺贴墙布、墙布、复合壁纸、天然材料壁纸、人造革等 地面材料B1 硬PVC塑料地板,水泥刨花板、水泥木丝板、氯丁橡胶地板等 B2 半硬质PVC塑料地板、PVC卷材地板、木地板氯纶地毯等 装饰织物B1 经阻燃处理的各类难燃织物等 B2 纯毛装饰布、纯麻装饰布、经阻燃处理的其他织物等 其他装饰材料B1 聚氯乙烯塑料、酚醛塑料、聚碳酸酯塑料、聚四氟乙烯塑料、三聚氰胺、脲醛塑料、硅树脂塑料装饰型材、经阻燃处理的各类织物等。另见顶棚材料和墙面材料内中的有关材料 B2 经组燃处理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玻璃钢、化纤织物、木制品等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精华版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

附录B 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举例 表B 材料类别级别材料举例 各部位材料 A 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石膏板、石灰制品、粘土制品、玻璃、瓷砖、马赛克、钢铁、铝、铜合金等 顶棚材料B1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装饰吸声板、玻璃棉装饰吸声板、珍珠岩装饰吸声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岩棉装饰板、难燃木材、铝箔复合材料、难燃酚醛胶合板、铝箔玻璃钢复合材料等墙面材料B1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防火塑料装饰板、难燃双面刨花板、多彩涂料、难燃墙纸、难燃墙布、难燃仿花岗岩装饰板、氯氧镁水泥装配式墙板、难燃玻璃钢平板、PVC塑料护墙板、轻质高强复合墙板、阻燃模压木质复合板材、彩色阻

燃人造板、难燃玻璃钢等 B2 各类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装饰微薄木贴面板、印刷木纹人造板、塑料贴面装饰板、聚脂装饰板、复塑装饰板、塑纤板、胶合板、塑料壁纸、无纺贴墙布、墙布、复合壁纸、天然材料壁纸、人造革等 地面材料B1 硬PVC塑料地板,水泥刨花板、水泥木丝板、氯丁橡胶地板等 B2 半硬质PVC塑料地板、PVC卷材地板、木地板氯纶地毯等 装饰织物B1 经阻燃处理的各类难燃织物等 B2 纯毛装饰布、纯麻装饰布、经阻燃处理的其他织物等 其他装饰材料B1 聚氯乙烯塑料、酚醛塑料、聚碳酸酯塑料、聚四氟乙烯塑料、三聚氰胺、脲醛塑料、硅树脂塑料装饰型材、经阻燃处理的各类织物等。另见顶棚材料和墙面材料内中的有关材料 B2 经组燃处理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玻璃钢、化纤织物、木制品等

燃烧性能测试实验

燃烧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明确氧指数的定义及其用于评价材料相对燃烧性的原理; 2.了解YZS-100型氧指数测定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运用YZS-100型氧指数测定仪测定常见材料氧指数的基本方法; 4. 掌握运用氧指数评价常见材料的燃烧性能。 二、实验原理、方法 物质燃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消耗的氧气量不同,通过对物质燃烧过程中消耗最低氧气量的测定,计算出物质的氧指数值,可以评价物质的燃烧性能。所谓氧指数(Oxygen index),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即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表示(即在该物质引燃后,能保持燃烧50mm 长或燃烧时间3min时所需要的氧、氮混合气体中最低氧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作为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非常有效。一般认为,OI<27的属易燃材料,27≤OI<32的属可燃材料,OI≥32的属难燃材料。YZS-100型氧指数测定仪,就是用来测定物质燃烧过程中所需氧的体积百分比。该仪器适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泡沫塑料及各种固体的燃烧性能的测试。 氧指数的测试方法,就是把一定尺寸的试样用试样夹垂直夹持于透明燃烧筒内,其中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点着试样的上端,观察随后的燃烧现象,记录持续燃烧时间或燃烧过的距离,试样的燃烧时间超过3min或火焰前沿超过50mm标线时,就降低氧浓度,试样的燃烧时间不足3min或火焰前沿不到标线时,就增加氧浓度,如此反复操作,从上下两侧逐渐接近规定值,至两者的浓度差小于0.5%。氧指数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材料燃烧性能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对窗帘幕布、木材等许多新型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作出准确、快捷的检测评价。需要说明的是氧指数法并不是唯一的判定条件和检测方法,但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已成为评价燃烧性能级别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实验原料和仪器 1.材料:PP或PP复合材料注塑标准样条 2.试样尺寸:每个试样长宽高等于(120mm)×(10±0.5mm)×(4±0.5mm) 3.试样数量:每组应制备10个标准试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