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10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10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10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10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陆地水体的运动转化规律。

运用全球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

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3)实现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影响环节影响方式

A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B 人工增雨

G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二、洋流

1.洋流的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2.洋流的意义

(1)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2)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3)改变所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3.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 所示。

①中心:大约分布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②组成?????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形成

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赤道逆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

大洋西侧为暖流、大洋东侧为寒流

(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 所示。 ①中心:位于60°N 附近。

②组成:大洋西侧为寒流、大洋东侧为暖流。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且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洋流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深层水温低于表层水温),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4.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北半球冬季为例)

海域洋流名称共有的洋流

太平洋

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I千岛

寒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

亚暖流、H秘鲁寒流A北赤道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西风漂流大西洋

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

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

暖流、P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

一、判断题

1.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2.黄河下游河段,河水与地下水互补。()

3.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可以影响水循环的每个环节。() 4.寒流的温度一定比暖流低。()

5.北印度洋的洋流,冬季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夏季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大气降水

答案:D

7.关于水循环叙述正确的是()

①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不能起吸收和转化能量的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A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9.日本暖流()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它们都与所在半球的反气旋运动方向一致,且大陆的东岸都为暖流,西岸都为寒流。第9题,日本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加了沿岸地区的降水量、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该洋流向北流,会加快海轮北上的速度;其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北海道渔场;该洋流会将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物的污染范围。

答案:8.C9.A

水循环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见教材P59图2-40)。

(1)图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有什么不同?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2)由图分析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哪四大圈层?

(3)由图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4)画一画:结合图2-40绘出水循环简图,并注明水循环主要环节。

提示:(1)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为海陆间循环;在陆地上的为陆地内循环;在海洋上的为海上内循环。

(2)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地表径流。

(4)略。

【核心归纳】

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如下列图表所示:

水循环类型发生空间循环过程及环节特点

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

体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

再生

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

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

【跟踪训练】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解析:(1)从图中看,①箭头向上指,应为蒸发、蒸腾,A、C错;②位于冠层与土壤之间,应为地表调蓄,D错;③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④是径流。B 正确。(2)修建水库可拦水拦沙,会引起河流含沙量变小;植被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下降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变大;降水强度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变大;上游河道采砂,河流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河道中含沙量变大。

答案:(1)B(2)A

洋流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见教材P61图2-41)和全球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图(见教材P62图2-42)。

(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是怎样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是怎样的?

(2)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3)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4)据图分析北太平洋暖流与南半球西风漂流的成因是否相同?性质是否相同?

(5)若下图所示为太平洋海域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写出图中字母所示的洋流名称。

提示:(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大洋的东侧是寒流,西侧是暖流。

(3)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4)成因相同,两者都是由西风吹拂而成;性质不同,西风漂流是寒流。

(5)A是东澳大利亚暖流,B是西风漂流,C是加利福尼亚寒流,D是北赤道暖流。

【核心归纳】

1.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盛行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和近地面风带的关系密切。绘图分析如下: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名称分布组成特点

以副热带

为中心的

大洋环流

热带、副热带海区(南

北纬5°~45°之间)

北(半球)顺(时针)南(半

球)逆(时针),(大洋)东

(侧)寒(流)西(侧)暖(流)以副极地

为中心的

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北纬45°~70°之间)

逆时针环流,(大洋)东

(侧)暖(流)西(侧)寒(流)西风漂流南纬40°~60°的海域自西向东的寒流

季风洋流北印度洋

随季节改变流向,夏(季)

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断方法

(1)洋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一般而言,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④特定环境法: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2)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则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类型具体影响实例

水热

平衡

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对全

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

续上升

大陆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日本暖流给日本南部带来温

沿岸

气候

给流经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天气和多雨的天气

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给流经地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荒

漠环境的形成和沿岸寒流有

很大的关系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

海渔场等

上升流秘鲁渔场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冬季暖流上空及寒暖流交汇处多大

雾,对航行不利

冬季北大西洋暖流上空的大

洋流从极地海区携带冰山向低纬海区

移动,给航运造成威胁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

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海上石油泄漏,污染范围扩散

读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洋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①洋流

B.①洋流与③洋流的水温相同

C.③洋流是由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

D.⑤洋流为季风洋流

(2)下列关于图中②④两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为寒流,④为暖流

B.②为暖流,④为寒流

C.②④均为暖流

D.②④均为寒流

解析:第(1)题,图中的①洋流是由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的北赤道暖流,③洋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北太平洋暖流;①洋流所处的纬度较低,其水温高于③洋流;季风洋流只存在于北印度洋海域。第(2)题,②④洋流均位于北半球,②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故为暖流;

④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为寒流。

答案:(1)C(2)B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典图示例】

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答案:(1)数值(2)枯水(3)流量(4)补给

【判读技巧】

1.判读方法

(1)读横轴,看时间与流量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表示流量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流量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中流量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流量变化较小。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50 m3/s左右,说明该河流的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流量的变化特点

从流量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流量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

(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针对练习】

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解析:(1)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但图中显示河流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河流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2)河流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3)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4)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对点练一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2.有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是水汽输送,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e是蒸发。第2题,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水循环可促进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不仅影响生态和气候,还能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1.C 2.D

对点练二洋流

(2018·4月浙江)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

3.该日为()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4.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自西南向东北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向西

解析:第3题,分析图中经度数值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再结合图中纬度可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应为冬至日。第4题,甲地经纬度约为(50°S,160°E),位于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此处洋流为自西向东流的西风漂流。

答案:3.D 4.B

[基础巩固]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B.径流

C.蒸发D.水汽输送

2.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问题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3.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A.拉萨B.吐鲁番

C.北京D.呼和浩特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第2题,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据题干可知,收集到的雨水没有直接回灌地下,而是使用后作为污水排放。收集雨水对减缓城市内涝作用较小。该雨水处理方式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第3题,吐鲁番位于干旱地区,降水少,推广该房屋的意义不大;拉萨、呼和浩特位于半干旱区,降水也较少,推广该房屋的意义也不大;北京人口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供应紧张,该雨水处理方式可以缓解北京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1.B 2.C 3.C

英国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所著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认为,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70年到达美洲大陆,早于库克船长350年发现大洋洲(当时称澳洲)与南极洲。下图是他根据史料绘制的洪保将军(郑和属下)船队的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船队出使南亚各国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5.关于洪保将军船队的见闻和经历,叙述正确的是()

A.①航段:正值旱季,阳光直射

B.②航段:夜空中的北极星指引航向

C.③航段:沿岸荒漠广阔无垠

D.④航段:沿途物资补给非常困难

解析:第4题,南亚海区属季风洋流区,郑和船队从中国出发,为保证顺风顺水,一般顺流出行。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沿岸洋流自东向西流,利于其出使南亚各国。第5题,①航段位于北印度洋,其冬季无阳光直射;②航段位于南半球,无法看到北极星;③航段顺巴西暖流航行,沿岸多森林景观;④航段航行于印度洋上,沿途物资补给困难。

答案:4.D 5.D

下图中甲~丁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甲~丁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北移有关

B.乙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份洋流的流向

C.丙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丁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7.图示洋流甲沿岸的景观为()

A.热带雨林B.热带稀树草原

C.热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第6题,甲洋流是季风洋流,其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北移有关,A正确;乙洋流是逆时针环流,所以反映了该海域冬季洋流的流向,B错误;丙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风海流,C错误;丁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稀树草原带,D错误。第7题,甲是离岸风形成的洋流,洋流远离海岸,下层冷海水上泛,为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形成荒漠景观,C正确。

答案:6.A7.C

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A、B、C、D四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属于补偿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图中大型渔场出现在____________(填字母)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形状,可判断该海区位于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再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判断各洋流名称。(2)根据洋流的成因,可以分为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随风漂移形成的大规模运动。结合图中洋流的分布,即可推知B、D为风海流;而当该海区的海水流走以后,周围相应海区的海水就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补偿流,图中A、C洋流即是如此。(3)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补偿流分布的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常形成大型渔场。

答案:(1)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

(2)B、D A、C

(3)C上升补偿流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易形成渔场

[能力提升]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据“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第1题,绿化带高度过低,颜色不同,也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A错;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B对;图中裸露地面铺设砂石,颗粒大,可以减少扬沙天气,C 错;绿化带面积过大,利于下渗,不易发生城市内涝,D错。第2题,“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利于增加下渗。

答案:1.B 2.B

2017年4月12日,江西九江市鞋山水域湖东裸露龟裂。受降雨偏少、上游来水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当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仅为8.19 m,逼近8 m极枯水位线,湖泊中央标志性景观落星墩“水落石出”,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

B.湖水大量下渗

C.地下径流大量流出

D.湖水大量蒸发

4.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

解析:第3题,材料中有“上游来水减少”,说明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是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第4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如三峡水库、南水北调等工程。

答案:3.A 4.C

5.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

解析:选C。Q地因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A错误;P地受千岛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错误;M海域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对航运不利,C正确;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沿岸有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D错误。

下面的海陆分布示意图中虚线代表纬线。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7.实际调查发现④处附近有世界性的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可能是()

A.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

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解析:第6题,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使得海水温度有从低纬向高纬降低的趋势,故①②两处水温高于③④;再结合大洋环流分布规律可知,①④处附近有暖流流经,②③处附近有寒流流经,故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④③。第7题,④处位于60°N附近的大陆西岸,只有北海渔场符合条件,故选B。

答案:6.A7.B

8.一艘满载牛肉的轮船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起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英国伦敦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伦敦,沿图示航线航行,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2)与阿根廷拉沃拉耶相比,英国伦敦的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

(3)图中M区域漂浮着许多垃圾,形成了“北大西洋垃圾带”,试分析该垃圾带形成的原因。

解析:(1)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伦敦的航线经过了巴西暖流、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逆洋流航行速度慢,顺洋流航行速度快。(2)根据阿根廷拉沃拉耶与英国伦敦气候资料图可以得出,英国年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均匀,其原因为英国伦敦纬度高,受盛行西风影响,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影响。(3)海洋中的垃圾来源于沿海陆地,受洋流影响汇集在副热带海域,而副热带海域受下沉气流影响,风浪小,垃圾易在此滞留,形成垃圾带。

答案:(1)逆巴西暖流和加那利寒流,航行速度慢;顺北大西洋暖流,航行速度快。

(2)特点:年均温较低,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原因:伦敦纬度较高,全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沿岸暖流的影响。

(3)垃圾主要来自周围大陆,随着北半球中低纬环流漂流到该海域;该海域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风浪小,垃圾易在此积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 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综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 1.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题。 3.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 4.上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2.1969-1972年,美国人登月成功。他们在月球可能上看不到() A. 太阳黑子 B. 流星现象 C. 夜晚的星星 D. 彗星的长尾 阅读以下材料和图示,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2014年10月8日傍晚,上海的夜空开始上演今年国内可见的唯一月全食;18时25分,月亮开始变红,红月亮过程持续近1小时。 3.月球所属于的天体类型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4.下列天体系统与此次月全食所涉与的天体系统无关的是()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5.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新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2(含答案解析)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课堂互动与探究 抓要点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能力 太阳常数的数值为8.24焦(厘米2·分),表示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力的大小。在太阳辐射的三种光中,辐射能力最强的是可见光,所以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长短,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②天气:天气晴朗,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反之,太阳辐射少。 ③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④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点拨: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结合①可得:太阳高度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越集中,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愈多,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大;反之愈小。 结合②可得:太阳高度愈大,太阳辐射所经过的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愈少。 【例1】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的城市中,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____市。 (2)在我国四大直辖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是________市,

简述原因。 (3)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________(高或低),解释原因。 (4)我国台湾岛、海南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均比东侧的多,请试着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拉萨市有“日光城”之称。第(2)题,我国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中,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由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第(4)题,台湾岛、海南岛两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应从两侧降水差异入手分析。 [答案](1)拉萨 (2)重庆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盆地地形使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3)高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4)台湾岛、海南岛的西侧地处夏季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东侧处于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的多。 知识点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圈层剖面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案模块复习课

[核心知识回顾](教师用书独具) 一、人口的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①时间上: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上:地区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划分: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 (2)分布: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但有一部分正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中间类型。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 3.人口的迁移 (1)概念: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的现象。 (2)分类:人口迁移根据是否跨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5.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一个地区或国家利用本地及他地的资源,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生活消费水平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三种观点:乐观、悲观、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 6.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条件: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的生活质量。 (3)意义:影响人口战略、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土地利用: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同类活动的高度集聚。 (2)城市功能分区 ①特点:一般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常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3)形成的因素 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等。 ②其他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4)发展变化 ①初期:各个功能区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 ②后期:各功能区逐渐分类布局。 3.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 ①标准: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②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3)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等级高,职能多,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 (4)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地理位置、地形、资源、交通等。 4.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含义: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城市的空间组合。 (2)特点: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5.什么是城市化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学生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1.区域的定义 2.区域的特征 3.区域空间结构的定义 4.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5.区域的分类 6.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联系与区别 7.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分布形式有哪几种?对应的地理事物分别是什么? 8.区域产业结构的定义 9.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0.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1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构成 12.说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3.说明同一区域不同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的差异

14.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15.说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6.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 17.区域发展阶段比较(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内部经济差异,劳动力就业,中心城市交通,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联系,状态等角度比较) 18.四大地区是那些?划分标准?如何判定? 19.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三次产业对比,工业结构) 20.四大地区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原因)

21.四大地区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分布密度,小城镇建设) 22.四大地区对外开放差异(时间,空间) 23.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地理意义 24.比较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因素) 25.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6.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27.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28.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9.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30.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1.比较南水北调东、西、中线工程(起止点,优、缺点) 32.南水北调对调入区,调出区的影响 33.比较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途径省区,主要地形区,起止点) 34.西气东输一线经过陕西向北弯曲的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10~11题。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章章末小结与测评含答案

[巩固层·知识整合构网络] (教师用书独具) 请你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原始型 ②现代型 ③经济因素 ④国际人口迁移 ⑤环境承载力 ⑥自然资源 ⑦人口合理容量 [提升层·专题讲练深拓展] 专题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1)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所决定。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增长率的高低。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率(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数量的增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人口增长。 (3)人口的机械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迁入率高于迁出率则人口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只是对世界的局部地区而言,对全球化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2.人口增长影响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常见的人口年龄失调有两种情况: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文化素质总体过低→ 不利于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 → 国家要加大劳动者 的职业技能培训 [对点训练] 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17252022】

高中地理必修一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考点: 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2)具有适宜的温度(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一)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 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南方 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 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 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中线西线 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较大较小大 水质差较好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 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 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 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 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 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 动相关产业。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崖城高级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老师:周秀云 审核人: 第一卷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C.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3.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气旋与反气旋 B. 热力环流 4. 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D.冰川和生物水 A.干燥 B.狂风暴雨 C.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 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7. 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 图中最有 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9. 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 B C. C 10.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A.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B.海洋水和冰川水 A.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 ) 色球、光 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 日冕、色球、 光球 .大气垂直运动 ) D .大气水平运动 以上都不是 D. 晴朗 图10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区)。北侧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等,南侧支流主要有乌江、湘江、赣江等。 2.流域内有哪些地形类型?据上图分析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提示: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在上游河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过程】 )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 学法指导: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 干旱 -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 ↓ 旱灾 知识点二:干旱灾害 1.概念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 ~ (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 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思考1: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特征: a.有一定的界限模糊的:植被区、气候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明确的:行政区(国家之间、两省之间、两州之间、两市之间等) b.相似性、连续性(区域内部) c.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注: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 甲乙为东部季风区:年温差较 小,降雨量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丙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 量少,温差大,植被覆盖率极低, 生物多样性缺失, 丁为青藏高原区:酷寒,极冷, 温差最大。 注:东部地区分为南方和北方 划分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降水量,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海拔,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

A为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 B为一二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 山—巫山—雪峰山 C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 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脉 D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区域划分(总体上看):乡村地域:范围大、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地域:范围小、非农业生产活动 关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带动乡村地域发展3、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地域——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线状或者网状 城市、工厂——点状, 城市群、工业区——岛状 结论: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 、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加工、制造、生产、装配、采掘业等 第三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通讯、信息、金融、银行、保险、旅游、博彩、商业、酒店等 3.三次产业的结构差异 (1)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例:第二产业轻重工业的比 重,第一产业种植业和林业的比重)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莫斯科(37°E附近) C.上海(120°E附近) D.洛杉矶(120°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 D.近地面 8.图中d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9.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风向相反 C.A地风速小于B地 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案附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附3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重点) 2.掌握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点。3.结合中心地理论理解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分类: 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餐饮娱乐 文化与旅游家庭健康与养老法律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 (2)特点:复杂性、发展性和多样性。 (3)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 a .市场:市场需求影响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发展潜力。 b .交通运输: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c .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 d .技术因素: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e .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等。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服务业的制约在不断削弱。 2.服务业空间布局 (1)生活性服务业的布局大多分散进行。 (2)生产性服务业: ①特点: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以及集聚性等。 ②集聚区的区位优势 高素质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区位、规范化的政策环境、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市场。 3.案例:探究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1)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产品直接出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使用或销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 (2)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a.地形:山区商业网点规模小而分散;平原商业网点规模大。 b.气候:气候差异及季节变化,影响居民商品消费需求。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等对零售业布局影响较大。 [自主诊断] (1)金融、信息等产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 (2)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等行业,可布局在高等院校附近。() (3)现代物流产业等同于交通运输业。() (4)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主要商业街沿线。() 提示:(1)×生活性服务业包括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以及法律服务等。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2)√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等行业,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布局在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 (3)×现代物流业涉及交通、装缷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以及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诸多部门。 (4)√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规模大、等级高、付租能力强,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主要商业街沿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