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研究方法最新版

教育研究方法最新版

教育研究方法最新版
教育研究方法最新版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与特征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第四节教育科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五节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概念

第一节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须选择和采用的手段、措施、行动程序、途径和办法。

二、学习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

(一)方法的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二)对于教育实践有促进作用

(三)方法的学习可提高科研水平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准则与特征

一准则

(一)实事求是----基本准则(二)严谨细致

(三)讲究科学道德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一)高度的目的性(二)自觉的继承性(三)极大的创新性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一四种研究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What is happening?)

2探索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What is causing this to happen?)

3 迁移推广水平. 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Will the same thing happen under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4理解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Is there underlying principle at work?)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一)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

1 适用于某一学科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

2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方法。

3 唯物论和辩证法等.

(二)按研究的目的功能作用分

1.基础研究

2.应用研究

3.发展研究

4.评价研究

5.预测研究

(三)按研究的方法分

1.历史研究enter

2.描述研究enter

3.相关与比较研究

4.实验研究

5.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对我国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述评

描述研究:二年级学生如何支配他们的教学时间

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至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前

1考察教育的立足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教育内容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较分散,没有形成严谨的逻辑系统。

3 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的思想观点。

二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也即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标志的教育学独立开始。

代表人物:培根笛卡尔康德

特点:

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 教育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是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法

三形成独立时期

特点:

1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是从其它学科中移植过来的。

2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和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辩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3.由于受西方哲学影响,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4.在教育科研方法成为门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部分科的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

5.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同时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另一个是心理学及方法的发展。

第五节教育科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

1 从开放引进逐步走向自我创造

2 学科研究日益深化,新学科不断涌现

3 群体攻关日益增强,课题数量不断增长

4 教育科研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性科研活动日益昌盛

5 方法及方法论研究得到空前的重视与发展

我国当前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科研成果数量较多,质量较低

2教育科学研究的手段及结果分析的方式较为落后

3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与预测较为有限

4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解决策略:

第一研究者要大力提高自身素养。

第二广泛开展新研究方法的介绍、研究和交流。

第三提倡微观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深化或深入研究。

第四重视操作化研究。

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调查越来越多

(二)以开发智能为中心的多方面教育实验越来越广泛

(三)长期追踪研究法引起人们重视

(四)现代教育评价的兴起

(五)系统科学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

(六)未来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在教育上的应用

(七)注重采用综合研究法

(八)电子计算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九)重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十)开放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和协作研究方式的广泛开展

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

基本概念

一被试

二变量:在教育研究中,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的量以及测量或操纵的因子或条件。

与变量相反的是常量,常量是在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的学科成绩的影响。

有机变量研究中个体的先天特征。

中间变量可推断其存在,但它不能够被控制或被测量。

控制变量是一个不同于起主要作用的自变量,它的效果可由研究者控制。

练习:在五年级的成绩测量中,包括有 4 个学校,学生按从前的成绩进行高、中、低分组,男女生之间存着差异,用不同的材料类型测试他们的阅读成绩和拼写成绩。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三操作性定义:用具体的、可感知的或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对概念、命题作的界定。

构造操作性定义的理由:

1.使研究方法更清晰

2.限制了对观察事物的描述性陈述

3.便于不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

构造操作性性定义的方法:

1.研究者为引起某种研究所需的特殊状态而进行的操作。

2.研究者根据所研究的对象或事物如何操作而进行的定义。

3.研究者根据客体的可观测到的构造属性进行定义。

注意的问题:

第一,操作性定义必须与抽象定义有逻辑联系。

第二,操作性定义应有独特性。

第三,要参考别人的研究。

四随机又叫随机现象。

第一,一次试验有多种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

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可能结果会出现;

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五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一般是对教育研究内容进行质的分析,通常可以通过分类、选取典型例证的方式对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和在描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定量研究是对教育研究中所包含的信息采用一定的方法、技术进行量的分析,也即它是将文字的、非定量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六测量与测验

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对事物属性用数字进行描述的过程。

一般包含三个内容:1测量对象即事物的属性;2测量工具即某些法则;3测量结果即某数字表示形式。测验是测量的工具。

七信度与效度

信度也称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效度指正确性,指能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科研课题的确立

第二节文献的查阅与获得

第三节研究假设的构建与验证

第四节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第一节科研课题的确立

一选择课题的重要意义

(一)选择一个好的课题是一半的成功

(二)问题决定了近期研究的范围与方向

(三)选题是判断科研能力高低的标准

二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一)问题必须有价值

(二)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1 事实依据----实践基础

2 基本原理依据----理论基础

(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五)问题要有可行性

1 客观条件

2 主观条件

3 时机问题

三选择课题的方法

(一)从工作实践中、现实生活中选择课题

(二)在理论学习中选择课题

1 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质疑提出研究课题

2从综合角度提出课题

(三)从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

1 经常浏览定期刊物

2 阅读研究报告

3查阅各级课题申报材料或已批准课题的汇总书刊

(四)借用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来选择课题

1 借用现代方法论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

2借用研究技术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

3借用或移植其它领域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来选择研究课题

(五)通过及早发现热点问题来选择研究课题

(六)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选择研究课题

(七)善于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优势选择课题

(八)在已有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研究

(九)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便于克服困难

(十)应选择与自己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相适应的课题

(十一)要有捕捉选题的意识

四科研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二)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说明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实施途径(四)研究的可行性

(五)研究经费的预算(六)成果预计

第二节文献的查阅与获得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一)从内容上看,他人做了什么

(二)从方法上看,他人是如何做的

(三)确定自己研究的立足点

二、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一)检阅要全面----全面性(二)检阅要认真细致----准确性

(三)善于积累(四)善于思考

三、文献的来源

(一)书籍:专著、论文集、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读物

(二)报刊:(三)教育期刊(四)教育档案类

四、文献检索的步骤

(一)书目登记

(二)摘要或总结

书目登记:问题对象方法结果和结论

例:杨格“学生对科学教师、课堂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学校科学和数学1984年.5期406—414页

问题:了解各年级学生对他们科学教育中各因素的看法。

对象:700名胜山区学生和9、13、17岁青少年及24—35岁的成年人。

方法:调查法、比较法

结果和结论(略)

(三)分组

(四)写综述

有效的文献综述包含内容:重要作者的意义:

这位作者的作品频繁地被其他研究者引用。

这位作者的观点要么具有首创性,要么具有批判性,或者具有综述性。

这位作者和研究者有某种因缘关系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二、文献综述的价值

三、文献综述的要点四、文献综述的格式

五、撰写文献综述的要求六、参考文献的标注

七、常用文献检索工具

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

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的综合叙述。

文献综述的价值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2.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文献综述的要点

1.找到感兴趣的领域中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

2.有能力根据这些文献与研究问题的相关程度来对他人的研究做出评价

文献综述的格式

1.引言

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2.正文

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的分析,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3.结论

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4.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撰写文献综述的要求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撰写文献综述的要求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三、文献综述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五、要引述有影响与权威的文献

六、引文应该是新近的文献(近5—10年)

参考文献的标注

注释:文中注脚注尾注文末列参考文献

[1]麻跃辉.对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动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 12) :8.

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 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常用文献检索工具

一、目录

《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

二、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月刊)G31、G38、G39

《报刊资料索引》(年刊)第四分册是教育类

《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季刊)

三、文摘

《新华文摘》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双月刊)

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中小学各科教学》等

四、参考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教育大辞典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国教育年鉴

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

五、杂志

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心理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报教育研究与实验

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上海教育科研教育评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外国中小学教育教育与职业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国外有关教育专业期刊

第三节研究假设的构建与验证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

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已有的资料,凭借教育的科学理论,而提出的有待证明的设想或理论

研究问题揭示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而研究假设是指明了研究问题的可能结果。

研究问题:智力和儿童的学习情况是否有关?

研究假设: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的得分与其期末语文和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研究问题:出生季节对儿童爬行行为的获得有何影响?

研究假设:出生在秋季和冬季的婴儿爬行的起始年龄早于出生在春季和夏季的婴儿。

练习:

研究问题:实施中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的实践研究

研究假设1:如果进行有层次有序的训练,则中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研究假设2:如果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用:首先,假设有指导研究的功能。其次,假设具有增进知识的功能。

二、研究假设的构建

(一)假设的结构:一是已知的事实和理论,二是推测和假定

(二)假设的特点

1 科学性

2 推测性3可检验性4简洁性

(三)假设的基本类型

按假设的形成分

1归纳式假设2 演绎式假设3 类比式假设

第一类比的两者间要有同一性、相关性时才能类比。

第二要注意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即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4分类式假设5想象式假设

按概括程度分:

1一般假设2特定假设

练习: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

2.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策略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有何关系?

四、研究假设的验证

(一)研究计划的拟定

1 确立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指标

2 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3 确定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预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要突破的难点

(二)抽样检验验证假设

第四节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一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原则

(一)精确性(二)客观性(三)确证性(四)逻辑性

(五)简炼性(六)可读性

二科研论文的类型

(一)调查研究报告(二)实验报告

(三)经验总结报告(四)学术研究报告

三科研论文的撰写

第三章文献法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第二节文献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和文献法的含义

宋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文献即对贤者及学说的典籍记录。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图书、报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书面印刷品,还包括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实物形态的各种材料。)

文献法是指以现存文献为资料研究社会的一种方法。

二特点

(一)优点

1.能用以研究不可能或不容易接近的研究对象。

2.文献的坦白程度高、真实性强。

3.文献研究过程简便易行且费用低。

4.研究结果可靠性大

(二)缺点:

1.文献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完善性:

第一记载偏差。

第二选择性留存和破损。

第三信息不完全。

2.文献收集困难

3.抽样缺乏代表性

4.文献的整理和编码困难

三文献法的作用

(一)便于探讨前人的教育活动或思想

(二)利于了解教育发展历程及趋势

(三)能广泛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教育问题

第二节文献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拟定文献研究计划

二收集文献资料

(一)明确文献的种类,确定查找方向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索引、文摘

三次文献又称参考性文献。综述、述评

按文献是否为文字,可分为文字资料与非文字资料。

文字:教科书与专著、工具书、论文集或资料汇编、期刊与报纸

非文字:文物、遗迹、歌谣、图片和图表、录音和录像磁带、磁盘等。

(二)利用检索性文献,快速获得文献线索

(三)运用文献查找方法,全面收集所需文献

顺查法,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逆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

引文查找法

综合查找法正确的检索文献的方法应达到四点:准、全、深、快

(四)论证文献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第四章观察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观察研究的记录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作用和特点

二、观察前的准备

三、观察的类型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作用和特点

(一)概念: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作用

1获得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

2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3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的重要途径。

局限性:

1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

2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观察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使用比较困难。

3通过观察进行推论,必须小心谨慎。

(三)特点

1 可当时当地观察到行为的发生,但不能保证观察到预定的内容。

2能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不便报道对象的资料。

3被试反应性小,但难以探讨因果关系。

4通常不要求观察对象的合作,便于实施,但费时。

二观察前的准备

(一)观察工具的设计

1观察记录的表格一般设计单面纸上。

2用统一的符号代替词填入记录单的方格内。

3若需用文字阐述,用一个或两个词简化所填内容,代替详尽的阐述。

(二)获准观察的策略

1 研究者必须有合法身份。

2逐步获准观察。

3通过熟人或中间人,直接到领导桌旁,最好不要通过邮寄等渠道商谈。

4建立友好关系。

三观察的类型

观察法从不同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自然情境中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三)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贝尔斯群体互动行为标准分类:社会情感部分:

积极:1团结(表示团结、尊重他人、给予帮助、赞同)

2轻松(消除紧张、开玩笑、笑笑、表示满意)

3一致

(同意、消极接受、理解、参加、让步)

消极:4分歧(不同意、消极拒绝)

5紧张(出现紧张)

6对抗(表示反对、贬低他人、进行自卫)

工作任务部分:提供情报:7提供情报(提出建议、指导、暗示他人自卫)

8发表意见(提出意见、评价、分析、表示感情、愿望)

9提出建议(提出方针、指导、重复、阐述、证实)

10打听情况(指导)

11听取意见(评价、分析、表示感情)

12征求意见(指导、行动)

(四)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

非结构式;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

第二节观察研究的记录

一、描述记录

二、取样记录

三、行为核对表

四、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观察研究的记录

一描述记录:通过详细记载事件或行为发生、发展过程而获得资料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

(一)日记描述法:是一种记录连续变化、新的发展或新的行为的观察方法,它是一种纵向记录。

缺点:

1样本小,从一个或几个对象身上观察到的内容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2选择被试和观察带有偏见,因往往是选择身边的、亲近的;

3观察时间长,费时、费精力。

优点:记载详细、具体、有背景、有情节、能提供发展的完整次序,说明行为的连续性,多方面给人们提供儿童行为或发展的图景。

(二)轶事记录法:它着重随时随地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及研究者感兴趣的事例。

(三)连续记录法:是对自然发生的顺序事件或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作连续不断的记录,其记录要求描述足够详细精确和有足够完整的情节。

二取样记录

它是对观察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事件或行为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限制的材料进行记录。

第一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转化为可数量化的材料。一是要详细、明确、具体;二是要包罗无遗、相互排斥。

第二给每种类别下操作性定义

(一)时间取样

(二)事件取样

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观察,是研究特定类别的完整行为事件,它的测量单位是行为本身而不是人为的时间间隔。

(三)个人取样

它是对单个被试连续取样,以个人为单位,记录这个被试的全部中心行为和事件。三行为核对表

主要用来核对行为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划对号

四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观察的目的性

(二)观察的客观性

1 先入为主的偏见

2 无意过失

3 假像和错觉

(三)观察的自觉性

第五章调查法

第一节调查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访谈法

第三节问卷法

第一节调查法概述

一定义、特点与分类

(一)定义:它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列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关系的方法。

(二)特点:

1.以提问的方式,间接获得材料。

2.在自然状态下主动收集资料。

3.以现状为研究对象。

(三)分类

1.按调查涉及对象的多少来分:

全面调查:也称普查,是对研究对象全体进行无一遗漏的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是在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有显著特征的对象进行调查。

2.按调查研究的目的来分

现状调查:是了解教育活动目前状况和基本特征的调查。

发展调查:是考察某一教育现象、教育活动的某一特征随时间的延续而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

预测性调查:是试图对教育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和估计的调查研究。

3按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分

描述性调查:是以了解某种事物或问题全貌或发生过程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解释性调查:是以探讨现象间的关系为目的的调查,它要解决的是某一教育现象为什么会发生的问题。

二主要功能

(一)揭露问题,暴露矛盾

(二)总结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

(三)为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

三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一)根据课题的性质,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二)草拟调查的具体内容。

(三)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

(四)进行调查预测,发现问题,修改调查内容

(五)正式调查

(六)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七)完成调查报告。

第二节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讨论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一访谈的类型与特点

(一)类型

根据涉及人数多少,访谈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个别访谈:是指访谈者对每位访谈对象逐一进行的单独访谈的方法。

集体访谈:是指一名或多名访谈者同时对一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方法。

根据访谈的内容是否是由标准化的问题组成可分为结构式访谈或非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访谈者按照封闭式问卷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按规定回答的一种调查方式。

非结构式访谈:访谈者按照访谈提纲或开放式问卷进行访谈,访谈对象的回答不受约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多用于探索性研究。

根据访谈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性访谈与重复性访谈

根据访谈者与访谈对象接触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面谈、电话访谈和网络访谈。(二)特点:

优点:

1灵活性大。

2适用范围广。

3控制性强。

4 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5 回收率高。

缺点:

1访谈费时费力费用开支大。

2访谈面对面接触,匿名性低,访谈对象因顾虑不作真实回答。

3易产生偏差。

4 访谈法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

二个别访谈的步骤与技巧

充分做好访谈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

2、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有关材料。

3、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

4、选择好访谈的合适时间、地点。

(一)进见

接近访谈对象

第一、必须遵循接近性原则,即尽可能缩小自己与访谈对象的差异,使二者接近,这样易于被接纳。

第二、在自我介绍与研究说明阶段,访谈者应该沉着自信,感染访谈对象,促使其配合。

第三、应用正面肯定语气,邀请访谈对象参加访谈研究,而不要用易于让访谈对象拒绝的语气讲话。

第四、应通过适当方式让访谈对象放心,他谈话的内容将得到保密。

第五,接近访谈对象时,应注意观察访谈对象衣着打扮、外貌特点、行为举止等情况,并以此来调节自己接近对方的方式。

(二)与访谈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

1以访谈对象感兴趣的事为话题

2从赞扬话题入手

3真诚关心访谈对象的疾苦。

(三)正式访谈

1 在访谈过程中,始终以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访谈对象。

2 控制话题,始终围绕中心。

3 在访谈过程中,随时注意发现访谈对象提供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旦发现与调查目的相关的新信息或原来未考虑到的问题,应纳入到调查的范围与计划中。

4 多用鼓励或重复语句,使访谈对象始终保持谈话的劲头。

5 在访谈中保持中立的态度

(四)告别

1.应严格控制和掌握访谈时间。

2.应善于根据访谈气氛的变化和临时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灵活把握访谈的结束时间。

3.应注意感谢访谈对象的合作和帮助。

4.如可能,对访谈对象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当予以满足。

三影响访谈效果的因素

(一)年龄(二)性别(三)身体语言(四)服饰

访谈提纲

介绍研究内容、研究的意义、研究的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及研究者的简单情况,让被访谈者做到心里有数。

(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情况(如年龄、年级、受教育的经历等)

(2)您如何理解“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好的师生关系”?为什么这样认为?

(3)您认为您中学时代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讲述一个与您关系较好的老师的故事,为什么您认为您和他的关系好?(在学习上给予无私的帮助、生活上缌照顾、有共同语言、具有人格魅力。)

(4)您怎样看待大学里的师生关系(重要、不重要、无所谓)?为什么?(5)上大学后您期待怎样的师生关系?现在您与教师的关系和您期待的是一样的吗?(一样、不一样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

(6)您一般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教师交往?

(7)您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满意吗?为什么?

(8)您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节问卷法

一、什么是问卷法

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的方法。

特点:1运用范围广;2.是一种高效调查手段;3.调查结果具有较高代表性。

二、问卷的结构

1.标题

2.前言和指导语

3.问题和答案

4.结束语

三、问卷的类型

(一)开放式

1.自由回答式

2.言语联想式

3.情境导入式

(二)封闭式

1.肯否式

2.多项选择式3排序式

4.等级式

5.定距式

(三)半封闭式

四、问卷的编制技术

(一)问卷设计的一般程序

1.构建问卷框架(1)分解中心概念

(2)以理论为根据(3)设计开放性问题

2.进一步将大问题分解

3.广泛征求意见,修订题目

4.试测

5.根据试测结果,修订

6.完成

(二)问题的功能与设计

1.问题的功能

接触性问题实质性问题辅助性问题

第一,过滤性问题第二,校正性问题

第三,补充性问题第四,调节性问题

2.问题序列的设计

人们对中学生谈恋爱有不同看法,你认为①应公开提倡②应任其自然③应对其进行淡化④应旗帜鲜明地反对⑤其它

(1)根据问题的功能安排

(2)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卷末

(3)采用漏斗形技术即按漏斗形排列问题

(4)内容上相互有联系的可放在一起

(5)先问为后面的问题所必需的信息

(6)问题的形式和长短在排列时适当变化

(三)设计敏感性问题的技巧

1.迂回提问

2.投射式提问

3.假定性提问

4.委婉性提问

(四)指导语的功能与设计

1建立初步的心理融洽,引起回答动机。

第一,说明调查者的身份。

第二,说明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第三,说明调查对象协作与支持的重要性。

2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

3通俗简明地阐述回答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五、问卷设计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问卷的结构问题

1问卷内容定义不明确2问卷编制的随意性问题

3 问卷长度不适当

(二)问卷题的编制问题

1对笼统、抽象、含混概念不加操作定义

2两个以上概念在同一题中出现

3 使用专门术语、行语、俗语

4漏掉综合性的选择项目

5出现带有某种倾向的暗示性问题

6 使用不肯定的词某些相当经常

7使用可作多种解释,意义含糊的词

8问卷中出现调查对象未经历过的或不知道的,导致问卷结果的虚假性9问题的陈述使用否定句

10 问题带有刺激性的词

11问题缺乏限制的前提

12 题目中供选择的项目未包容所有的程度

(三)问卷的信度、效度考察

1 借助观察法和访谈法验证2对问题本身进行效度、信度考察

3加大样本容量4 建立测谎题和校正题

(四)问卷的统计分析问题

1.样本的容量

2.调查项目的可加性和加权值问题

3.以单因素分析代替多因素分析

4.运用计算机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六、问卷的实施

可分为四种方式:

1当面填答2有组织的分配

3邮寄4网络

第六章个案研究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个案研究的原则和基本程序

第三节个案研究法的类型及其研究例证

第一节概述

一个案研究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是以个人、机构、团体为整体,以其特殊情况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研究不良状况,也研究优秀特征。

(二)特点:

1研究对象的单一性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

3研究过程的精细性4研究时间的长期性

二个案研究法的作用

(一)能为教育对象提供有效的帮助,利于因材施教

(二)能为理论的发展提供特殊例证,丰富研究内容

(三)能有效揭示典型、特殊教育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个案研究的原则和基本程序

一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二)灵活性原则(三)谨慎性原则

二程序

(一)认识对象,确立个案

(二)搜集个案资料

1个案资料的内容

2个案资料的来源与搜集

3注意材料的深度、广度和真实性

(三)分析整理资料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

1个案资料的分析

(1)主观-客观维度(2)现状-过程-背景维度

2个案资料的整理

个案谈话记录表年月日

姓名性别年龄

谈话时间

谈话地点

谈话原因

谈话问题

被试的反映

研究者的分析

矫正办法

学生个案研究资料袋年月日

姓名性别年龄

学校名称年级班级

学校地址

表件名称制表或存件的时间备注

谈话记录表年月日

观察记录表

原毕业学校介绍信

自我检查书

班主任历年评语

每年各科成绩表年月日

体格检查表

其它年月日

(四)个案的补救矫正与发展指导

(五)追踪研究

(六)撰写个案论文

第三节个案研究法的类型

及其研究例证

一个人个案研究

(一)概念

它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对特殊个体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进行的研究。

评价的准则:

1是否忽略了任何重要数据。

2是否不只用一种方法收集资料。

3在资料的解释中,曾否考虑到多个学派的思想。

6是否提出了统计分析的参考点。

7曾否考虑到受试者作弊的可能性。

8提出的文化情况是否详细。

9是否提出了一份家庭情况说明。

10是否说明了与个案有关的发展经历。

11对于当前的行为趋势是否引起的足够重视。

12 对于未来的计划是否有充分的考虑。

13进行预测时,是否提供出作为证据的资料

14在说明受试者的动机时,是否给以充分注意。

15是否为一般的类型提供的具体说明

16是否回避了检查项目。17写作完整吗。18曾否力求简明扼要。

19前言是否与研究内容一致。

20当读完个案研究时,你是否感到对该人已有真正的了解。

(二)个人个案研究的例证

二机构个案研究

(一)概念

是以家庭、学校、工厂、农场等单位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

(二)例证

三团体个案研究

(一)概念是指以企业团体、学术团体、群众性团体组织或地区中一定数量的成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

(二)例证

第七章教育叙事研究法

第一节教育叙事研究法概述

第二节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教师如何做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的理论背景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目前,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

首推建筑学和哲学,

后现代建筑

法国的解构主义:

设定相对主义。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是性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第一节教育叙事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叙事研究起源于北美国家。1990年,康纳利(Connelly,F.)与克莱迪宁(Clandinin,D.)在美国权威教育刊物《教育研究者》上合作发表《经验的故事和叙事研究》,首次在教育研究领域使用“叙事研究”(narrative inquiry)术语。康纳利和克莱迪宁先后发表《经验的故事和叙事研究》(1990)、《叙事研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与故事》(2000)等系列研究成果标志着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的诞生。

二、概念

叙事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这种研究的前提在于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他们过着故事化的生活。

第一节教育叙事研究法概述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三、特点

(一)所叙述的内容是真实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

(二)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三)通过归纳的方式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

(四)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五)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一)在日常生活的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

(二)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促进学校发展

(三)以多元化的方法和视角研究复杂的教育问题

(四)解放教师的思想

第二节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过程性问题

二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

三搜集叙事材料,形成研究文本

形成现场文本的方法:

(一)口述史(二)故事(三)访谈(四)谈话(五)现场笔记(六)日记、书信、自传和传记(七)年鉴和编年史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

编年史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记录方式。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

(八)文献分析(九)照片、个人或机构的纪念品

四、撰写研究报告----

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包括六个部分:

(1)问题的提出(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背景知识(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5)研究的结果(6)对研究结果的检验

第三节教师如何做叙事研究

一、教师叙何事

(一)教学叙事

(二)生活叙事

(三)自传叙事

二、教师如何叙事

(一)教学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二)每个教学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

(三)每个教学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

(四)教学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

(五)在叙述教学事件时,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

(六)一份完整的教学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

第八章经验总结法

第一节经验总结法概述

一经验总结法的意义与作用

(一)含义: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二)作用

1充实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实践

2 有利于搞好教育管理

3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 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二经验总结法的特点

(一)以经验事实为其研究对象(二)研究客观、真实、自然

(三)一般是进行“回溯”研究(四)操作简便易行、运用广泛

(五)主体性和主观性强(六)研究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三经验总结法的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事件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促进理论内化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针对困惑,我们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事例写成案例,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为应付培训而被动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使

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

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教育学原理论文 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 内容摘要:教育学备受质疑的一个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者对于教育研究的内在逻辑认识不清楚,在使用上随意而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发展,但教育研究的核心体系和基本功能一直没有变。教育研究具有描述、规范、解释和批判四种基本功能。它们形成了一个“超循环”的逻辑体系,所有的研究方法都可以在此循环中衍生出来,也可以在此循环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在把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向系统方法学习和迈进。关键词: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逻辑体系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教育学备受质疑的一个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者对于教育研究的内在逻辑认识不清楚,在使用上随意而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发展,但教育研究的核心体系和基本功能一直没有变。教育研究具有描述、规范、解释和批判四种基本功能。它们形成了一个“超循环”的逻辑体系,所有的研究方法都可以在此循环中衍生出来,也可以在此循环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在把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向系统方法学习和迈进。 关键词: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逻辑体系 作者简介:程岭,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嘉毅,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730070 长期以来,教育学一直受到学界的质疑,追本溯源,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教育学的学理研究弱,未能做出一门成熟学科所应做出的值得称道的贡 1

献”[1]。如何实现学科成熟,在库恩看来,“范式”的产生是一门学科达到成熟的标志。何谓“范式”,库恩指出,“它是一个共同体成员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学科的研究者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简言之,“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2]如是,技术和实践层面在“范式”中居于重要地位,方法作为重要的实践技术就成为教育研究亟待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无独有偶,涂尔干也认为:“一门学科如欲发展成为一个合乎科学的学术,首先必须有确定的研究主题与对象,其次是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3]就当前来看,教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且时有创新,但是许多研究者对于方法论的内在逻辑认识不清,在解释表述上语焉不详,且层次混乱,在使用时经常出现乱用、误用等现象。因此,澄清并理顺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成了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课题。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演化过程 方法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知识的演进以及学科体系的发展一脉相承。下面即对知识、学科和方法三个层面加以阐述。 (一)从“知识”到“研究”和从“知识型”到“研究型” 以名词来看,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就是知识”[4]。如此论断影响了西方知识界近千年,直至笛卡尔时代,西方知识论才发生转向,从“本体论”走向了“认识论”,也即由研究“知识是什么”转向了“知识如何获取”。在当前国内,石中英把知识总结为一种“经验”,也即“一套系统的经验,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一种可以在主体间传播的经验和一种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到行动目的的经验”[5]。知识本来由人类所创造,但如今人类却成了知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教育研究方法之名词解释

中学物理课程:是根据物理教学的性质,内容,特点,方法,学生的认识规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学设备和教学而设计的。 1.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内容。 2.思维: 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性认识的过程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点分析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4.抽象: 是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抽出来。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5.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6.科学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活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1归纳推理,由个别结论—规律方法2演绎推理由一般—个别 3 类比推理个别—个别 7.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只是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过程。 8.教学: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 10,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11,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张能力的方法。 12,讨论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只是、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3,谈话法:是介于讲授法和讨论法之间,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1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15,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有的错误认识的纠正会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 16,同化: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始原有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17,顺应: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学生进行艰苦的比较、辨别、承认新知识的合理性,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 18,图示策略:将头脑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情系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19,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0,物理教学资源,特点多样性,独特性:物理教学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价值潜在性。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范文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1)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2)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3)生长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5)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精编WORD版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 析法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 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着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 题及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B D A C A D A A B B D C C B D D D B B 正确 按照提出问题的结构程度(主观、客观)可以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三大类。

按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访谈分为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 就研究主体而言,倡导“行动者合作研究” 正确 (一)第一环节:计划(二)第二环节:行动 错误 因变量的测量一般包括前测和后测两部分。 正确 追溯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提供的线索,追溯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正确 (一)定性分析 的特点1.强调整体观和事物质的规定性 正确 4、就研究过程而言,强调“在研究中行动”,体现了其反思性 正确 一、教育实验研究法及其特征(一)主动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 正确 教育调查法指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错误 现状调查属于描述性调查,主要是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发现现存的问题或寻找一般数据。 就研究结 果而言,是

“行动的改进与发展”,(正确) 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反映了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平均差异。 调查表根据其说明事项或分组比较事项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表和复合表。 正确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用(读杠)表示。它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 错误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它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文章检索的概率和成功引用率。 (错误) (一)第一环节:计划 (二)第二环节:行动 (三)第三环节:观察 (四)第四环节:反思 正确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某一种或多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错误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或属性,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性质和特点的方法。 错误 (Kert Lewin)将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错误 (二)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分类,可分为技术的行动研究、慎思的行动研究、解放的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一、前言 在寻找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个案时,我们坚持从教育研究的外围进入教育研究的内部:(1)先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寻找三个著名个案;(2)然后从教育领域内部寻找三个著名个案;(3)接下来解释该研究方法的操作策略;(4)最后,再以“拓展阅读材料“的形式提供三个可以直接模仿和借鉴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式的著名个案。 从这里提醒我,不要只为教育研究而做教育研究,其他领域如企业,经济,军事等等的方面的知识也要涉及去了解,不要固步自封。 (1)例如: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本尼敌克特的《菊与刀》;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曹锦清的《黄河边上的中国》;泰晖的《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 (2)例如: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沃尔科特的《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陈向明的《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刘云斌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徐碧美的《追求作乐——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3)解释“调查研究“的基本策略:收集资料:访谈、观察与问卷;分析资料:“编码“并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 (4)在拓展阅读材料推荐三分论文或研究报告:“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从自卑到自尊——一个学业优秀学生的发展分析“;“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 重视从教育研究的外围寻找著名个案 重视著名个案中的“具体的人“:除了需要从那些著名个案中领会方法之外,还需要从那些提交研究报告的具体个人的生活史和他们的学术道路中领会相关的“研究精神“。 面对相同的案例,鼓励不同的理解:只是“理解程度“的差别,不存在“学科内容“上的差别。 启用新的“分类框架“:(1)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含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这是“学者“的功夫;(2)理论研究(批判研究),它显示“思想者“的精神;(3)应用研究(变革研究),这是实践者、行动者、改革家的情怀。 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含访谈、问卷、观察以及相关的教育经验总结)与“描述性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类比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 )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 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 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 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 )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可以更有效和准确的反应问题。例如,某学校三年级的期中数学测验后,知道其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90分。仅仅有这个分数,很难说明该同学的成绩在这个年级中是否属于优秀。如果用统计处理,可以计算出全年级数学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7分。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或该学生的成绩高于全年级95%的学生。可见,经过统计处理可以有效而准确的说明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教育统计。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对研究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或规律性的分析、推论,形成量化描述,增加了解释教育科学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统计分析还可以训练科学思维方法,使研究者逐步形成科学推理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所以不懂统计方法,难以了解他人的研究进展,也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但是不可以用工具、方法代替研究本身,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高水平的有创意的研究如果没有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辅助,就不能显示其高水平、创造性。但是统计分析本身并不决定研究的科学价值。“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可能提高低劣水平的研究。 统计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没有这样的结合不能很好的实现和有效的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例如,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这种定量分析的方向、范围必须要由定性分析来规定,而不是由研究者随意确定的。统计分析的进行需要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的选择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的专业知识。否则,统计分析只是在数据上绕圈子,进行数学游戏,而不具有任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此外,统计分析得出的规律(或特征)也需要借助于教育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地解释。 第一节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的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案例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猛增,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开发地区。伴随流动人口的产生,留守儿童问题接踵而来。 留守儿童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被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也缺少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对其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极易使之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需要深入地了解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集中展开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方面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社会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学校应关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掌握其发展趋势并进行及时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共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2.应用价值 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教育及心理的教育上,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道路,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开展适时、恰当的教育。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5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感受

《教育研究方法》课的感受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由胡灵敏老师给我们讲课。刚开始的时候,看了一下这学期的课程表,我咋一看还真有点费解,这学期我们开设了三门有关这方面的课程:一是胡老师的《教育研究方法》;二是张老师的《教法课》;三是《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这三门课都是关于教学和科研的,例如:怎样能够当好一名老师,当好一名老师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和素养。 如何的看待这门课,首先我们必须对教育学有深深地理解,我想我们的这门课应该属于教育学的研究范畴,那么我们许多的方面也应该从教育学方面入手,而我们的《教法课》,由于专业的问题,主要是实践方面的,缺少的是理论方面的指导,所以我们的《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恰恰弥补了我们理论时间的不足。 根据胡老师的讲解,我想这门课讲解的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东西,我可以这样概括:如何备课,怎样驾驭课堂,课堂的一般结构等等问题,在教育学中都有明确的理论支撑和指导,而起指导作用的就是我们这门课。另外一些就是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与心理学也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结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就是教育学中的教育机智问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新教师刚进教室,因为紧张的缘故摔倒了,他随即闪出一连串应急方案:躺着不动,假装晕倒;爬起来,回办公室;站起来,向学生解释摔倒的原因,以求同情;站起来,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按原定

计划上课……他立即否定了这一系列方案,最后他是这样做的:稳稳地站起来,面对学生,大声说道:"我刚才是为热心的学生而倾倒!"课堂上的哄笑声立即为热烈的掌声所代替。以上的这个例子就是我们这门课的很好应用,这是一门艺术,我想这门课多我们以后是如此的重要的。 对《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很无聊,没意思。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上过教育学这方面的课后,才这样的认为的,但上了胡老师的第一节课后,感觉完全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老师讲课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和方法也恰恰是培养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胡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上这门课第一节课时,老师让我们写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比如:性格,爱好,擅长等等。我们都积极认真的写出了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特点等,感觉这样上课充分的发挥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另外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胡老师让写好的自己的介绍拿着念给同学们听。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每一个人写出自己的名字的介绍方法,这种方法让我们能够很快的记住自己的同学,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介绍方法。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和认识自己的同学。在大学与自己的同学相处了将近三年了,以前也有老师让同学们做自我介绍,但没有这次的印象深刻,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好多事情写出来念给大家听,又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情。

教育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的概念和类型(P147) 1.概念: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谈与日常谈话是不是一回事? 本质区别: 访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谈话,是紧紧围绕研究的主题进行的谈话。 讨论: 访谈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案例某同学对中国历史,特别是对近、现代史非常感兴趣,他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决定研究长征的起因和历史意义。他们到图书馆、书店等处查阅了大量有关长征的资料。为了弥补这些书面文字资料的不足,他们还想到了访谈法,希望能从老红军的口中“掏”出更生动的一手资料来。下面是他们的描述: 今天,我们突然想到可以去采访老红军。听说邻村有两位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我们不如就去吧。说干就干,我们几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位老红军家。不料却是“铁将军把门”——没人;我们又来到第二家,却被当成讨饭的给“轰”了出来。我们只好扫兴地回家了。(一)答访谈前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访谈问题》选择访谈对象》取得认可同意》确定时间地点》知识准备》设计访谈提纲》模拟训练 访谈提纲的设计(P150) 1. 明确访谈目的,围绕研究目的考虑从哪几个方面提问,每一方面提出几个问题。 2.访谈类型: 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 一次性访谈——重复性访谈 个别访谈——集体访谈 3.访谈主题 4.访谈具体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问题清晰、具体) 5.访谈的具体时间、地点、访谈人员与访谈对象 6.访谈的资料记录与分类方法 记录一个现场追问的问题 主持人身上哪些访谈技巧值得我们学习?(提问、倾听、回应) 注意第一,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 第二,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宜; 第三,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告别一定要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 三、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 ?访谈结束后,要对原始资料及时进行分类和编码,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写好访谈小结。 教育实验研究 自变量:研究者要操作的变量,即实验变量,变化的措施、条件,即实验变量(不同的教材、

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一.概念解释(15) 1.调查研究(5) 答: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5) 答: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个案研究(5) 答: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二.简答题(45) 1.叙事研究的特点(15) 答:简单地讲,叙事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自我反思为媒介和强调民主、平等。 1.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教育叙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教育中,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但是,“叙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讲究时空位置的叙事才能构成研究。 2.以人文研究为取向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人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由人进行的对培养人这一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意义进行的研究。这意味着从人出发,回到人自身;它强调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自己的“认识”是什么。这是生命存在的自我确证。 3.以自我反思为媒介 教育叙事研究是在叙述中进行清思、整顿和梳理的过程。这是一种富有批判色彩的反思性探讨。反思还不仅仅限于揭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更终极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当事人获得一种自由的生活。 4.强调民主、平等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实用)

各章节重点难点 一、教育研究概述(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来划分的(6个要点) 2、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4个要点)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