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文化运动习题

新文化运动习题

新文化运动习题
新文化运动习题

新文化运动课堂测试

主编:张红批准:刘兴旺金少林

一、选择题

1、(2013·武汉模拟)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

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

2、“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

A.重视商业

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军事实力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3、“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该观点应该出自(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4、郑观应在谈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时说:“今之自命正人者,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有讲求西学者,则斥之曰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下列选项不能为此话提供依据的是( )

A.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承认西方文明有超过中国的地方,日记被奉旨毁版

B.为“徐图自强”而创办的天文算学馆第一次招生时,“正途投考者寥寥”

C.据《东西学书录》统计,到1899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出书126种

D.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因奔父丧,乘坐了外国的小轮船,几乎被顽固派开除省籍

5、(2013·江南十校模拟)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

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6、(2013·开封模拟)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7、书籍和杂志是思想的载体之一。下列书籍和杂志说明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思考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中国向何处去”

B.“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C.“民主、共和”

D.“社会主义能否救中国”

二、非选择题

8、(2013·徐州模拟)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4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从“读经讲经”“外语”“图画”“体操”各占的比重来看,传统教育不再占主导地位了,传统的修身养性教育仍然存在。故C、D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殖民地教育。故正确答案为A。

2.【解题指南】本题以魏源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内涵,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强调研究与介绍世界,从而学习西方的长处,更好地维护清朝统治。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由“专行贾”“兵贾相资,遂雄岛夷”等信息可看出,魏源主张重视商业发展来增强军事力量,使国家走向富强;B、C、D均与材料本意不符。

3.【解析】选A。本题考查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从材料中“忠刚”和“制器之术”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这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A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B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D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后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4.【解析】选C。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顽固势力对西学的排斥,A、B、D记载与之相符。C 反映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出书126种,没有涉及遭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破坏等概况。【误区警示】坚持“中体西用”主张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5.【解析】选C。福泽谕吉主张“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依次对应的应该是思想解放、政治变革和创办实业等。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洋务运动属于“有形的物质”类、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属于“改变政令”类,而新文化运动属于“变革人心”类,故选C。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可以看出,陈独秀极力推崇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A、D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C结论不符合陈独秀的主张。

7.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三部书籍或杂志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B、C、D都没有体现三者的共同之处。

8.【解析】本题围绕新文化运动,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第(1)题,应依据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回答;第(2)题,“发展阶段”可依据材料信息归纳,“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要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这一角度,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来分析。

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2分)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2分) (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4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任答3点,6分)

(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2分)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4分)

第9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 2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我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C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D 陈独秀在运动后期举起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3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民主科学时代 D 社会主义时代 4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无耻”,下列哪一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所引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狂 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估计该书成语五四运动以后 D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儒家思想的虚伪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D 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 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 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如果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你应该选择() A 《中外纪闻》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9、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A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解放了人们思想 C 维护了民族尊严 D 挽救了民族危亡 10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A 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B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 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11、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启发者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精品课程)上课讲义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

新文化运动 习题(含答案)

新文化运动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1.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A. 反对尊孔复古 B. 继续反封建 C. 主张民主共和 D. 向西方学习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青年杂志》的创办 B.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C.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 鲁讯发表《狂人日记》. 3.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报刊杂志与“第三期”有关的是() A. 《申报》 B. 《万国公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4. 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 A. 京师同文馆成立 B. 京师大学堂创办 C. 科举制度废除 D. 《明定国是诏》颁布 5.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通俗易懂的文风离不开下列哪一运动的倡导()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6. 严复曾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他所说的“此事”评价的是() A. 剪发辫 B. 办《申报》 C. 废科举 D. 改称呼 7.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 《药》 B. 《阿Q正传》 C. 《文学改良刍议》 D. 《狂人日记》 8. 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掀起了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9.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A. 剪发辫 B. 改称呼 C. 废科举 D. 辛亥革命 10.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海国图志》的出版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C. 《新青年》的创办 D. 《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 11. 下列对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留下的成果 B. 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 C. 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D.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最高学府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以新课改下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新理念,贯彻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结构设计上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具体以问题为中心引领教学、在教与学的互动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深入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包括三部分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这一时期的基本脉络是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包括袁世凯统治时期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是:对内专制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相对统一状态;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黄金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本课内容处于近代中国探索史的范畴,政治民主化在此阶段遭遇挫折,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遇到逆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获得显著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本节课在整体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辛亥革命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下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总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近代化步伐在缓慢前行,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生力量也在悄然孕育。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4班,班级共40人,全班只有十六个学生选历史课,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对民族工业等概念不清楚,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通过短期接触发现高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课堂上喜欢思考问题,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学习历史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理性思维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帮助,特别是面对新教材中许多新概念、新名词会茫然无措、难以消化,为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一方面可以提前布置一些内容让他们课下展开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融入历史、走进历史,在探究、探讨、交流中突破认知上的瓶颈,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法制 C.民主与自由 D.博爱与人权 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6.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民报》和北京大学 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C.《国闻报》和北京大学 D.《时务报》和北京大学 7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D.戊戌变法兴起 8.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9.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陈独秀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技能:从背景、内容和发展深度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 (2)阅读鉴赏:选读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的典范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抨击旧封建和旧文学,有力的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更多的进步人士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打破封建守旧思想的精神枷锁,挺身而出,大声疾呼。这种对国家对社会勇担重任的责任心和使命观使得后人推崇。新一代要确立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民主精神和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恰当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倾向。 三、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情况如何?由学生回答,老师完善。 (1)社会: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变革包括剪辫子、易服饰、改称谓、变礼仪和倡女权等,这次变革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2)政局 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证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逐步深入民心,独裁专制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有其内外原因(内因是小农经济为军阀生存提供物质条件,外因是帝国主义来华争夺利益培植代理人为军阀混战提供政治支持),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北洋军阀的混战使国家陷于分裂和动乱,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动荡的政局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思想文化层面拷问,掀起了一场动天地、泣鬼神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那么,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呢?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第9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曾发表《狂人日记》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3、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D ) ①“自强”②“民主”③“求富”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敬告青年》 C.《每周评论》 D.《民报》 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于辛亥革命之后 B.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6、近代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是() A.《敬告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庶民的胜利》 D.《孔子与宪法》 7、近代中国白话小说的典范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革命论》 8.近代中国首先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物是() A.胡适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9、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1、《每周评论》的主要创办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2、下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 的过程。据此回答第13~15题。 13、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A.维新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新文化运动》包含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虽然学生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的教学巧妙运用民意调查切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历史课堂知识丰富、内容多彩;为了有利于教学,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彰显历史学科的人文关怀;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行小组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高。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因时间关系,让学生看材料和图片时,并没有对其做深层次地介绍和解读。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并没有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导致拖堂。 在评课的过程中,专家同行也对我提出了一些意见,如在课本内容的调整上可以在大胆些,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等等,是我感触颇深。 我更加明白教学大纲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在此次备课中,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只是一味地讲究形式上的多样,而丢了备课中的重要一个环节,研读大纲,课程标准。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深刻地感触,到底什么是新课改,仅仅是形式上的吗?仅仅是小组合作,仅仅是探究讨论吗?不论是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甚至大量的材料视频等等,这些都只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而我们

新文化运动听课评课记录

《新文化运动》听课评课记录 2010.10.29,有幸得以参加普陀教育讲坛(第一讲)活动。听特级教师周飞老师执教的《新文化运动》一课,与他所作的《教学资源开发与课堂设计》专题讲座。受益良多。 一、课堂印象 周老师使用的教材为岳麓版,学生对象为高中学生。 印象之一:对教材的利用与取舍。 岳麓版历史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教材框架为:陈独秀与《新青年》、“德先生”与“赛先生”、“打倒孔家店”、鲁迅与《狂人日记》、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在教材原文上,我看到了周老师的圈划、注解痕迹。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周老师在解读教材时的思路与关注重点。通过课堂上周老师的板书,我们看到了他对教材取舍之后的重组: 一、运动的缘起 1、胡适的苦闷(危机、复辟、萌动) 2、陈独秀的首倡 3、蔡元培的包容 二、运动的深化 1、文学革命(胡适倡导【形式】——陈独秀呼应【内容】——鲁迅实践【两者结合】) 2、德先生和赛先生 3、打倒孔家店 三、运动的意义——“人”的运动 重组后,教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 印象之二:具有吸引力的切入 在整个教材重组后,周飞老师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切入口——胡适。

上课之前,周老师首先播放了视频《晋元中学百年历史》,其中提到了胡适曾在该校任教国文。为正式上课的切入做好了铺垫。整堂课使用了大量的胡适日记,通过师生共同研讨日记及相关史料信息,准确地描绘了整个新文化运动的由缘起到尾声的全部过程。这就是周飞老师在讲座里提到的,要找到一个最适切的教学创意,而且,这个创意从导入开始,就要给学生以冲击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印象之三:史料运用 课堂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大量史料的使用。这些史料,除了胡适日记,还有引自当时的杂志及报纸的相关文章,有来自博物馆美术馆的油画,甚至有来自晋元中学校史陈列馆的照片。来源之多,令人咋舌。尤其是这些史料都很典型。学生通过解读它们,能够获得明确的认识。这令我非常惊讶。在我平日的教学中,寻找典型史料一直是一大苦恼。有时找到一幅图片或一段文字,又往往不能确定其来源。讲座中,周老师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些史料,大部分并非专为这节课而寻找得来,更多的是平日生活中的积累。平时读报读书,看到了可作教学资源的内容,就作笔记,或留下线索,以备今后上课之用。晋元中学校史陈列馆的照片以及几幅油画,就是这么积累而来的。周老师也提到了有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史料,却查不到来源的 情况。他的解决办法是想尽各种办法一 定要查到。去图书馆,上网,询问所有可以给予帮助的人。课堂中使用的一幅名为《宽容》的油画,其来源及相关信息,就是由一位英语老师为他解决的。这些话,引起我的深思。 印象之四: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进行自我挑战 在讲座的末尾,周老师给我们出示了他为这堂课做的一些其他设想。并解释了最终选择使用“胡适创意”的理由。他的经验是,要在不停的试讲中,找到学生最能理解也最有兴趣的方式,据此调整教学设计,寻找上课的感觉。日常教学中,历史教师常常任教多个班级,并非没有不断调整的机会。但要真的做到把每一堂课都当作试讲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仅要有这方面的强烈愿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长久努力与积累。 二、教学片段节录 片段一: 教学目的:明确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华童公学师生合影》(晋元高级中学校史陈列馆),提示学生观察、提取历史信息——年代:辛亥革命前(判断根据:留辫);人物特征:中间一位外国人姿态散漫、神情倨傲,其余的中国人正襟危坐(提取信息:此时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方法启示:读图中教师的引导很关键。重要图片信息放大,让学生观察得更加仔细。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还原历史的真实,体现出专制与反专制的斗争。 教师讲解袁世凯称帝史实和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与过程,同时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护国战争历程。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能力与思维逻辑。 教师提问: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回答,得出结论: (1)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根本原因。 (2)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组织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贰、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军阀割据原因 教师讲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同时给出材料,提问学生总结出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特点。 材料二直皖战争前,皖系拥有3师4旅的兵力;直皖战争后,直系崛起,其嫡系兵力即有7个师、5个混成旅。第一次直奉战争前直系兵力已近10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经过大事扩充,殆达25万人之众。奉系在1921年时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三个骑兵旅的兵力,而到了1925年奉系鼎盛时期,兵员增至36万余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材料三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总结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叁、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教师展示两则材料,提问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材料五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学生总结得出: ①内部原因: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和教材阅读,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二)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新气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讲授该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1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板书设计? 标志: 兴起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1

新文化运动教案

课题:岳麓版教材·必修III·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授课教师: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李四华 《新文化运动》 ——以“百度”新闻来呈现史料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念:背景与原因、过程与特点、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百度”新闻的方式呈现史料,组织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并提出问题,形成认识。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3)通过分组抢答比赛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胆量,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4)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与今天全球祭孔作对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重大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及其先驱的敬仰和赞赏。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下启“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课标要求学生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课程内容 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学会利用相关史料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形成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一课,本课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课包括两个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教材以“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内容精炼。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而《新文化运动》一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抽象,对儒家的“纲常伦理”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选取通俗

易懂的材料增强学生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情境导入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同学们,这段话是百年前的一位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呼唤、对青年的呐喊、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祖国的深情。他是谁?何以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 有人说,思想源于时代,思想又引领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拜访那群激情昂扬的人物,去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讲授新课 一、桎梏:枷锁重重乱象生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20世纪初的中国,将会看到以下现象: 社会现象一:北大师生问好(图片、文字)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新文化运动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提倡民主 B.提倡文学革命 C.提倡科学 D.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A.《新民丛报》 B.《新华日报》 C.《民报》 D.《新青年》 3.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孔乙己》 4.《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 5.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新青年》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6.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是() A.北洋军阀的统治 B.专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 7.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8.前期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 D.达尔文的进化论 (潜江市2001年) 11.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黄冈市2001年) 二、填空题 12.从_________年起,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________”和“_________”两面大旗,以《__________》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3.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_____________”的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三、动脑筋 14.你读过鲁迅的哪些文学作品?请列举出来。 15.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回答: (1)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_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

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 ,辜鸿铭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是新文化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结论: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高中历史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执教者上海南汇中学历史组邵秀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概况;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通过史料阅读分析来理解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原因。 通过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既传承又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辛亥革命前的理 想与革命后现实 的差距 通过新闻报道概括民国社 会现状 提问:通过新闻报道,民国四 年的社会现状如何? 得出民国是进步与落后并存的 时代,为实现真正的共和而开 展新文化运动。 用时事新闻的方 式拉近现实与历 史的距离 背景辛亥革命后政治 上的复辟帝制, 思想文化上的尊 孔逆流 复习旧知,了解民国初年的 社会习俗变革并没有实现 真正的民主共和,是因为中 国封建旧思想根深蒂固。 提问:民国成立后试图做出哪 些变化来改变人们的旧思想? 最后有没有实现? 回顾旧知,进行前 后线索的串联,培 养历史整体感 兴起新文化运动的时 间、代表人物及 主要阵地 阅读课本文字进行归纳 讲授《新青年》的创办,简介 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办学方针, 讲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策 源地,《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阵地。 培养从教材中提 取相关信息的能 力 内容民主与科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知道民 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宣扬民主是为了 反对专制,宣扬科学是为了 反对迷信。 了解民主与科学的宣传使 人们质疑和反对封建礼教 提问:材料中“德先生”与“赛 先生”指的是什么?“民主” 和“科学”的提出是为了反对 封建思想中的哪些方面? 民主与科学的宣传给中国社会 带来了哪些变化? 培养学生的史料 分析能力

2019-2020年新文化运动基础训练题

2019-2020年新文化运动基础训练题 【典型例题】 例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①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继续处于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之下②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③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④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不要理解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社会条件。背景与条件的涵义不同。背景指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客观环境,概念范围较宽;而条件仅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有关因素,范围窄,它与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其与事件本身的内在联系而言,前者较松疏,后者较紧密。背景一般情况下包含了条件在内。本题中的①②属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③④属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也可看成背景的一部分。 【答案】D 例2.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 C学习西方的文化运动D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实质,要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前期新文

化运动以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思想。领导人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们针对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和专制独裁而在文化领域掀起的反封建斗争,所以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思想领域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正确答案是D。至于A项,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B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非本质,C项也不能反映这场运动的实质。 【答案】D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尊孔复古逆流B一战的影响 C袁世凯复辟帝制D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A 2.新文化运动首先兴起于 A北京B上海C天津D广州B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A《新青年》B《新潮》C《湘洒评论》D《国民》4.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科学”的意思包括①科学的思想和精神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④进化论、唯物论和无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原文: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知识与技能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知道陈独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三组不同的图片:(1)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袁世凯在北京天坛祭天;同时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3)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 2.提问学生:这种现象反映中国当时怎样的现状?(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如何解决?(必须启发国民

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的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板书课题:一场空前思想解放运动展开了。《新文化运动》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思考题: (1)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2)思考: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尊重生命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的主张?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合作学习:依据材料评价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出示以下材料:(1) (2)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