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8196-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

GB8196-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

GB8196-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
GB8196-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

GB/T8196-2003代替GB8196-1987,GB8197-1987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自 2003-9-1 起执行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防护装置

3.2 固定式防护装置

3.3 活动式防护装置

3.4 可调式防护装置

3.5 联锁防护装置

3.6 带防护锁定的联锁防护装置

3.7 防护装置的关闭状态

3.8 防护装置的打开

3.9 工具

3.10 工具的使用

3.11 进入频次

4 风险评价

5 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5.1 机器方面

5.2 人员方面

5.3 防护装置的设计方面

5.4 防护装置的制造方面

5.5 材料的选择

5.6 密封性

5.7 抗腐蚀

5.8 抗微生物

5.9 无毒

5.10 机器的观察

5.11 透明性

5.12 频闪影响

5.13 静电特性

5.14 热稳定性

5.15 可燃性

5.16 降低噪声与振动

5.17 防辐射

6 防护装置类型的选择

6.1 通则

6.2 不同类型的防护装置的组合或防护装置与其他装置的组合6.3 根据危险的数量和位置选择防护装置

6.4 根据要求进入的性质和频次选择防护装置

7 其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考虑

7.1 攀登

7.2 保留紧固件

7.3 抗振

7.4 警告标志

7.5 颜色

7.6 美学

8 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

8.1 通则

8.2 冲击强度

8.3 安全距离

8.4 密封性

8.5 噪声

8.6 防护装置的操作力

8.7 可视性

9 使用信息

9.1 通则

9.2防护装置的危险

9.3 安装

9.4 操作

9.5 防护装置的拆卸

9.6 检查与维修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14120:2002的技术性差异

及其原因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帮助选择针对移动部件产生的危险的防护装置的指南

附录C(规范性附录)根据危险的数量和位置选择防护装置的指南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4120:200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14120:2002重新起草,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本网采用蓝色字表示)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本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一致,但由于增加了附录A,因此国际标准中原有的两个附录的编号在本标准中依次改为附录B 和附录C。

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O14120:2002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删除ISO14120:2002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ISO14120:2002的引言;

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

本标准代替GB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和

GB8197-1987《防护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GB8196-1987和GB8197-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扩大,不仅包含防护罩、防护屏,而且包括各类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由于结构不同,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GB8196-1987和GB8197-1987的导语;本版的1);

——全部术语和定义均为新增加内容,以使其与现有采用ISO标准的其他涉及机械安全的国家标准协调一致(GB8196-1987的1和GB8197-1987的1;本版的3);

——增加了风险评价方面内容(本版的4);

——设计制造要求方面增加了密封性、抗腐蚀、抗微生物、无毒、机器的观察、透明性、频闪影响、静电特性、热稳定性、可燃性、降低噪声与振动、防辐射等方面的要求(GB8196-1987的2和

GB8197-1987的2;本版的5);

——增加了防护装置类型选择方面的规定(GB8196-1987的2.4;本版的6);

——增加了防护装置的其他设计制造规定:攀登、保留紧固件、抗振、警告信号、颜色、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本版的7);

——增加了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要求(本版的8);

——增加了对防护装置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本版的9);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建民、郑凡颖、施化文、石俊伟、王亚茹。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8196-1987;

——GB8197-1987。

引言

GB8196-1987和GB8197-1987已发布实施十几年,由于国际上及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上述两项标准在技术上已经过时,例如:关于防护装置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分类方法不但与国际上不对应,而且与国内已发布实施的一些标准如GB/T15706.1-1995缺乏一致性;一些主要的技术要求如安全距离、结构尺寸等与GB12265.1、GB12265.2和GB12265.3不协调。为适应国内对提高机械设备安全防护性能以及减少伤亡事故、保证操作者的安全与健康、促进安全生产的需要,对这两项标准进行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本标准是对GB8196-1987和GB8197-1987的修订,修订后将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不仅可保持与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同步,而且也使本标准与其他涉及机械安全的国家标准(已采用国际标准)保持协调一致。

由于本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反映了当前国际上在防护装置方面的发展及技术进步,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的机器设备也使

设备安全检查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设备安全检查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8765 设备安全检查措施 Equipment safety inspection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设备检修前的安全检查和措施 设备检修前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检修安全方案的确定,检修队伍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检修前对设备的安全检查等。 (1)检修前的准备 根据设备检修项目要求,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落实检修人员、检修组织、安全措施。检修项目负责人应按检修方案的要求,组织检修作业人员到检修现场,交代清楚检修项目、任务、检修方案,并落实检修安全措施。检修项目负责人应对检修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并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工作。 设备所在单位应在检修前负责对设备进行清洗、置换,并提交设备清洗、置换分析报告。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会同设

备技术人员、工艺技术人员检查并确认设备、工艺处理及盲板抽堵等是否符合检修安全要求。 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扳手、管钳、锤子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查,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器具不得使用。对检修现场的爬梯、栏杆、平台、铁算子、盖板等进行检查,保证安全可靠。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证畅通无阻。对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应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也可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并设夜间警示红灯。 对检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器材设备应经专人检查,保证完好可靠,并合理放置。检修用的盲板应逐个检查,高压盲板须经探伤后方可使用。检修所使用的移动式电气工器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 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切断需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并经启动复查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的安全标志并加锁。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修场所应备有冲洗

机械防护罩技术规范

机械设备防护罩技术规范 1 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机组建设工程机械设备防护罩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要求。它提出了机械设备防护罩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调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本技术规范书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说明,也未全部引用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买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及运行一年以内,如发生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质量问题,卖方承诺免费修理或更换;若因保管不当使设备损伤,卖方承诺协助解决有关问题,做好技术服务工作。1.5 本技术规范书经卖方和买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卖方不遵守本技术规范书,买方有权拒受货、拒付款。 1.6 供货范围的总体性能保证由卖方负责保证,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检修、运行需要。 1.7 卖方提供的文件,包括图纸、计算、说明等,卖方承诺使用国际单位制(SI)。所有文件、工程图纸及相互通讯,使用中文。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机组机械设备防护罩更换、补充,目前主体工程处于调试阶段后期。 3 设计和运行条件 3.1 气象条件(略) 4 技术条件 4.1 规定和标准 4.1.1 设备制造和材料符合下列标准和规定的最新版本的要求: 1)《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1987 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T8196-2003 3)《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1990 4)《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1990 5)《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GB/T15706.2-1995 6)《防护屏安全要求》GB8197-1987 7)《火力发电企业生产安全设施配置》DL/T1123—2009 8)《国华NOSA基建移交生产要求与标准2003》 4.2 机械防护罩更换工程概述 4.2.1 机械防护罩更换工程范围

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

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 编制:审核:批准: 目的: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查找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以确定隐患或有害、危险因素或缺陷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制定整改措施,消除或控制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的安全。使企业符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的要求。 要求:对每个检查项目依照检查标准认真检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点。对查出问题及时处理,或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检查人检查日期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或依据) 检查结果 符合不符合及主要问题 1 设备选用是否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设备现场检查 生产设备、管道的设计是否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物料的性 质性质合适的材料 现场检查 2 警示标志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有关设备设施上,是否设置明显的安全 警示标志 现场检查应使用安全色,生产设备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有安全 标志 现场检查 3 设备标识每台生产设备都必须有标牌。注明制造厂、制造日期、产品 型号、出厂号和安全使用的主要参数等内容 现场检查 4 设备操作生产设备上供人员作业的工作位置,应安全可靠。其工作空 间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头、臂、手、腿、足有充分的活动余地。 危险作业点,应留有足够的退避空间。 现场检查生产设备必须保证操作点和操作区有充足的照明。现场检查 精选范本,供参考!

人员可触及的可动零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以避免在运 转时与其接触 现场检查 5 设备维护各种设备润滑情况是否良好,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对设 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 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现场检查 对于在调整、检查、维修时,需要察看危险区域或人体局部 需要伸入危险区域的生产设备,必须防止误启动。 现场检查 6 设备布置明火设备应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应远离可燃气体和易燃、 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及储槽,并应布置在这类设备的上风向。 现场检查 对尘毒危害严重的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和管道,在满足生产工 艺要求的条件下,集中布置在半封闭或全封闭建筑物内,并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 现场检查 7 防爆设备化工生产装置区应准确划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范围, 并设计和选用相应的仪表、电气设备。 现场检查 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宜将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电气 设备,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 现场检查 爆炸性气体环境设置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的产品。 现场检查不宜采用便携式电气设备现场检查 根据爆炸区域的分区、电气设备的种类和防爆结构的要求, 应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 现场检查 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 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现场检查 精选范本,供参考!

安全防护罩标准

安全防护罩标准 按照 GB8196-2003《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要求,制定本标准: 一、机械设备防护罩安装要求 1、所有的轴端安装防护装置,转动机械的防护罩包括转动机械的全部外露转动部分的防护罩,含转动机械的联轴器、传动皮带、机械密封等处(或盘根)等所有转动部分; 2、所有做旋转或振荡运动的杠杆、凸轮、传动装置或轴安装防护装置; 3、所有的传送带安装防护栏(尤其要注意传送带下面)、头尾部滚筒的封闭装置; 4、所有的皮带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安装防护装置; 5、所有正常情况下能够伸手摸到运动部件安装防护装置或封闭; 6、如果无法给这些设备安装有效的防护装置,应将它们封闭起来 二、机械设备防护罩的安全要求 1、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2、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机构,当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止手指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5mm。 2)防止手指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92mm。 3)防止上肢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60mm。 4)防止足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平台)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0mm。 3、制作后的防护罩应双面刷涂黄色漆,于防护罩的顶部中间部位刷涂旋转方向(白色)箭头,箭头大小视防护罩的大小而定,箭头的长度小于0.5倍防护罩长度,箭头的宽度小于0.2倍防护罩宽度。 4、械设备防护罩,应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优先采用联锁式防护罩,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开启式或可调节式防护罩。 5、防护罩表面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严禁产生新的危险源。组装前从每个零部件内部清除全部加工垃圾,如金属切削、填充物等,应从内外表面清除所有轧屑。 6、防护罩设计不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便于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便于运行人员的巡视检查。 三、整改要求: 各分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改,5天后将进行检查,对整改不力或不符合标准的分厂严厉问责,并每项处罚50元。 生产安环处

GB8196-2003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

GB/T8196-2003代替GB8196-1987,GB8197-1987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自 2003-9-1 起执行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防护装置 3.2 固定式防护装置 3.3 活动式防护装置 3.4 可调式防护装置 3.5 联锁防护装置 3.6 带防护锁定的联锁防护装置 3.7 防护装置的关闭状态 3.8 防护装置的打开 3.9 工具 3.10 工具的使用 3.11 进入频次 4 风险评价 5 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5.1 机器方面

5.2 人员方面 5.3 防护装置的设计方面 5.4 防护装置的制造方面 5.5 材料的选择 5.6 密封性 5.7 抗腐蚀 5.8 抗微生物 5.9 无毒 5.10 机器的观察 5.11 透明性 5.12 频闪影响 5.13 静电特性 5.14 热稳定性 5.15 可燃性 5.16 降低噪声与振动 5.17 防辐射 6 防护装置类型的选择 6.1 通则 6.2 不同类型的防护装置的组合或防护装置与其他装置的组合6.3 根据危险的数量和位置选择防护装置 6.4 根据要求进入的性质和频次选择防护装置 7 其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考虑

7.1 攀登 7.2 保留紧固件 7.3 抗振 7.4 警告标志 7.5 颜色 7.6 美学 8 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 8.1 通则 8.2 冲击强度 8.3 安全距离 8.4 密封性 8.5 噪声 8.6 防护装置的操作力 8.7 可视性 9 使用信息 9.1 通则 9.2防护装置的危险 9.3 安装 9.4 操作 9.5 防护装置的拆卸 9.6 检查与维修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14120:2002的技术性差异

大型机械设备安全检查方案

大型机械设备安全检查方案 一、检查目的通过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进一步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机械操作人员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促进承秦项目特种设备继续保持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 二、主要检查内容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1、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准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在整个网络中应包括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人、日常安全业务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员、操作人员,所有成员要各负其责,措施得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使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约束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遵照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基本方纠,依照《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安全教育培训。 2、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心理稳定,身体素质好。在复杂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变性。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不了解岗位可能发生事故及防范措施不上岗要在取得考核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要做好操作人员劳动防护工作,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并且与经济挂钩,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发生。 3、搞好机械自身安全首先,要制定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采用定期、不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审验,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检查和工作后检查。工作前检查是预防,工作中检查是发现,工作后检奄足处理。其次、要保证机械各部位运转正常,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敬的设备不得使用、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如力矩限制器、紧急停机开关等安全装置,严禁拆除监测、指示、仪表、

安全防护罩标准

安全防护罩标准 按照GB8196-2003《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要求,制定本标准: 一、机械设备防护罩安装要求 1、所有的轴端安装防护装置,转动机械的防护罩包括转动机械的全部外露转动部分的防护罩,含转动机械的联轴器、传动皮带、机械密封等处(或盘根)等所有转动部分; 2、所有做旋转或振荡运动的杠杆、凸轮、传动装置或轴安装防护装置; 3、所有的传送带安装防护栏(尤其要注意传送带下面)、头尾部滚筒的封闭装置; 4、所有的皮带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安装防护装置; 5、所有正常情况下能够伸手摸到运动部件安装防护装置或封闭; 6、如果无法给这些设备安装有效的防护装置,应将它们封闭起来 二、机械设备防护罩的安全要求 1、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2、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机构,当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止手指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5mm。

2)防止手指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92mm。 3)防止上肢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60mm。 4)防止足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平台)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0mm。 3、制作后的防护罩应双面刷涂黄色漆,于防护罩的顶部中间部位刷涂旋转方向(白色)箭头,箭头大小视防护罩的大小而定,箭头的长度小于0.5倍防护罩长度,箭头的宽度小于0.2倍防护罩宽度。 4、械设备防护罩,应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优先采用联锁式防护罩,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开启式或可调节式防护罩。 5、防护罩表面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严禁产生新的危险源。组装前从每个零部件内部清除全部加工垃圾,如金属切削、填充物等,应从内外表面清除所有轧屑。 6、防护罩设计不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便于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便于运行人员的巡视检查。 三、整改要求: 各分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改,5天后将进行检查,对整改不力或不符合标准的分厂严厉问责,并每项处罚50元。 生产安环处 2015年5月6日

GB8196-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GB8196-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自 1988-5-1 起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中、为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而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各种防护罩。 本标准为防护罩的设计、制造、安装提供主要技术依据。 1 名词 1.1 危险区域(hazardous location) 人体进入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 1.2 防护罩的安全距离(safety distance of guard) 防护罩外缘与危险区域之间的直线距离。 2 技术要求 2.1 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2.2 防护罩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一般应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也可用其他材料制造。 2.3 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其安全距离和网眼的开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2.3.1 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 2.3.2 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见图1)。

图1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2.3.3 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见图2)。 图2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2.3.4 为防止上肢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张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见图3)。

图3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2.3.5 为防止足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小于150mm(见图4)。 图4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安全防护罩标准

安全防护罩标准 按照?罩安全标准》要求,制定本标准: 一、机械设备防护罩安装要求 1、所有的轴端安装防护装置,转动机械的防护罩包括转动机械的全部外露转动部分的防护罩,含转动机械的联轴器、传动皮带、机械密封等处(或盘根)等所有转动部分; 2、所有做旋转或振荡运动的杠杆、凸轮、传动装置或轴安装防护装置; 3、所有的传送带安装防护栏(尤其要注意传送带下面)、头尾部滚筒的封闭装置; 4、所有的皮带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安装防护装置; 5、所有正常情况下能够伸手摸到运动部件安装防护装置或封闭; 6、如果无法给这些设备安装有效的防护装置,应将它们封闭起来 二、机械设备防护罩的安全要求 1、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2、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机构,当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止手指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5mm。 2)防止手指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

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安全距离不应小于92mm。 3)防止上肢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60mm。 4)防止足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平台)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0mm。 3、制作后的防护罩应双面刷涂黄色漆,于防护罩的顶部中间部位刷涂旋转方向(白色)箭头,箭头大小视防护罩的大小而定,箭头的长度小于倍防护罩长度,箭头的宽度小于倍防护罩宽度。 4、械设备防护罩,应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优先采用联锁式防护罩,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开启式或可调节式防护罩。 5、防护罩表面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严禁产生新的危险源。组装前从每个零部件内部清除全部加工垃圾,如金属切削、填充物等,应从内外表面清除所有轧屑。 6、防护罩设计不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便于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便于运行人员的巡视检查。 三、整改要求: 各分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改,5天后将进行检查,对整改不力或不符合标准的分厂严厉问责,并每项处罚50元。 生产安环处 2015年5月6日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1987).doc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GB 8196-1987 国家标准局1987-09-21批准1988-05-01实施 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中、为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而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各种防护罩。 本标准为防护罩的设计、制造、安装提供主要技术依据。 1 名词 1.1 危险区域(hazardous location) 人体进入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 1.2 防护罩的安全距离(safety distance of guard) 防护罩外缘与危险区域之间的直线距离。 2 技术要求 2.1 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2.2 防护罩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一般应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也可用其他材料制造。 2.3 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其安全距离和网眼的开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2.3.1 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 2.3.2 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见图1)。 图1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2.3.3 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见图2)。

图2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2.3.4 为防止上肢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见图3)。 图3 a-网眼尺寸;b-安全距离 2.3.5 为防止足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m(见图4)。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防护装置 3.2 固定式防护装置 3.3 活动式防护装置 3.4 可调式防护装置 3.5 联锁防护装置 3.6 带防护锁定的联锁防护装置 3.7 防护装置的关闭状态 3.8 防护装置的打开 3.9 工具 3.10 工具的使用 3.11 进入频次 4 风险评价 5 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5.1 机器方面 5.2 人员方面 5.3 防护装置的设计方面 5.4 防护装置的制造方面

5.5 材料的选择 5.6 密封性 5.7 抗腐蚀 5.8 抗微生物 5.9 无毒 5.10 机器的观察 5.11 透明性 5.12 频闪影响 5.13 静电特性 5.14 热稳定性 5.15 可燃性 5.16 降低噪声与振动 5.17 防辐射 6 防护装置类型的选择 6.1 通则 6.2 不同类型的防护装置的组合或防护装置与其他装置的组合6.3 根据危险的数量和位置选择防护装置 6.4 根据要求进入的性质和频次选择防护装置 7 其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考虑 7.1 攀登 7.2 保留紧固件 7.3 抗振

7.4 警告标志 7.5 颜色 7.6 美学 8 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 8.1 通则 8.2 冲击强度 8.3 安全距离 8.4 密封性 8.5 噪声 8.6 防护装置的操作力 8.7 可视性 9 使用信息 9.1 通则 9.2防护装置的危险 9.3 安装 9.4 操作 9.5 防护装置的拆卸 9.6 检查与维修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14120:200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帮助选择针对移动部件产生的危险的防护装置的指南

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330逍白线漯河至舞阳段改建工程 S330-1合同段 机械设备 安全检查制度 河南乾坤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四月

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一、机械设备检查制度 1、机械设备检查是促进机械管理,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确保安全生产,改进服务态度的有效措施。 2、机械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机械技术状况、附件、备品工具、资料、记录、保养、操作、消耗、质量等情况,并对机械使用人员进行技术考核。 3、检查机械使用单位对于机械管理工作的认识,是否重视机械管理工作,并纳入议事日程; 4、检查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5、检查管理机构和机务人员配备情况; 6、检查技术培训及各级机务人员素质情况; 7、检查机械技术状况及完好率、利用率情况; 8、检查机械使用、维修、保养、管理情况; 9、检查机械使用维修的运行效果。 10、机械检查的组织实施 11、每季度综合组织由各机械使用班组参加机械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通报给安全员,定人定质限期解决。 12、机械设备使用人员凡不按规定要求组织机械检查或检查不细,存在问题未解决,发生机械事故的,对有关人员按失职追究责任。 二、机械专项检查

1、机械使用单位应按制度经常检查机械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况,包括年度检查、季度检查、月度检查。 2、每月对在用的机械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按额定速度进行回转、行走等机构安全性能检查。 3、每季度进行的检查至少应包括下列项目: 4、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5、配电线路、集电装置、开关、控制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6、液压保护装置是否正常; 7、主要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 8、钢结构、传动机构的检查; 9、大型机械的防风、防倾覆措施的落实情况; 10、重机械的安装、拆除、维修资料是否齐全、规范。 三、每月(包含停用一个月以上的机械在重新使用前)至少应检查下列项目: 1、每周检查项目 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器、离合器、控制器以及紧急报警装置等; 配电线路、集电装置、开关、控制器等有无异常情况; 液压保护装置是否正常;主要受力部件有无异常和损伤。 2、每日作业前应检查的项目 各类极限位置限制器、制动器、离合器、控制器以及紧急报警装置等;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大全】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1、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2、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机构,当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止手指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5mm。 2)防止手指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92mm。 3)防止上肢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 47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60mm。 4)防止足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平台)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0mm。 3、制作后的防护罩应双面刷涂黄色漆,于防护罩的顶部中间部位刷涂旋转方向(白色)箭头,箭头大小视防护罩的大小而定,箭头的长度小于0.5倍防护罩长度,箭头的宽度小于0.2倍防护罩宽度。 4、机械设备防护罩,应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优先采用联锁式防护罩,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开启式或可调节式防护罩。 5、防护罩表面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严禁产生新的危险源。组装前从每个零部件内部清除全部加工垃圾,如金属切削、填充物等,应从内外表面清除所有轧屑。 6、防护罩设计不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便于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便于运行人员的巡视检查。 7、当防护罩需涂漆时,应按GB 6527.2-86《安全色使用导则》执行。

机械设备检查规定

编号:SY-AQ-01681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机械设备检查规定 Inspection regulations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机械设备检查规定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了确保现场机械设备在施工中正常运转,搞好机械设备的平时维修、保养和合理使用,提高机械设备完好、使用率,杜绝重大机械事故,避免一般机械事故,延长机械使命寿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特作下列检查规定: 一、设备检查方法: 1、各项目部机管员每月定期对本项目部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资料整理归档后备查。 二、设备检查内容: 1、各类机械设备安全装置是否齐全,限位开关是否可靠有效,设备接地线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塔吊轨道接地线、路轨顶端止挡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3、轨道铺设平整,拉杆、压板是否符合要求。 4、设备钢丝绳、吊索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5、各类设备制动装置性能是否灵敏可靠。 6、固定使用设备的布局搭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7、人货电梯限速器,附墙装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8、井架、人货电梯进出口处,防护棚,门搭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9、机械设备重要部位螺丝紧固,各类减速箱和滑轮等需要润滑部位的润滑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0、现场设备用电装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1、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12、机械设备的清洁工作是否做好。 三、对查出的问题各项目部应立即改正,并做好相应记录,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司安全监督部。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安全护栏及防护罩标准

************公司 编号 安全管理标准 制订 年月日 安全护栏及防护罩标准 1.目的: 防止人员进入存在危险的场所、防止进入设备运动部分而受到伤害。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人行通道、操作平台、升降口、地坑、屋顶等有跌落危险安全危害的场所;设备传动部位、危险部位防护和屏蔽。 3.权责: 公司内工程施工或发外部门、设备设施发外部门负责确认符合本标准要求;使用部门对不符合要求防护设施应向责任部门提出改善要求;环安事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4.防护围栏规范:(如下图示) 防护围栏的高度标准: 围栏的种类 具体目的 高度的标准 禁止进入的安全栏 防止与危险部分的接近和接触 ≥1200mm 防止坠落的扶手 防止操作者从高处坠落。 ≥1100mm 区域划分栏 区域划分。(属人、车通道) 1000mm 左右 防止手从围栏间隙触摸设备的对策:①护栏与危险地方要距离750mm 以上;②围栏上装金属网;③危险部分要设 置防护罩。(符合其中之一) 围栏的间隙:①纵向间隙在150mm 以内。②围栏间以及围栏与固定物间隙150mm 以内。③地面与围栏下面的间隙 200mm 以下。 栏杆的全部构件采用性能不低于 Q235— 的钢材制造。 栏杆端部必须设置立杆或与建筑物牢固连接。 所有结构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5. 防护罩规范:(如下图示) 只要操作工可能触及到的活动部件,在防护罩没闭合前,活动部件就不能运转。 防护罩应具备足够的强度、硬度,一般用金属材料制作,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也可用其它的材料制作。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固定式全封闭结构防护罩,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钢板防护罩或网状结构防护罩。经常进行 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采用联锁式防护罩,或采用开启式、可调式防护罩。 进行拆下防护罩作业前,须挂“有人作业,禁止合闸”停机牌,确保断电使设备停机,防止误操作。 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满足对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防护罩 外缘与危险区域——人体进入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间的直线距离的规定,见下表: 防护人体通过部位 网眼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短轴尺寸)mm 安全距离 mm 手指尖 < ≥35 手指 < ≥92 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 <20 ≥135 上肢 <47 ≥460 足尖 <76(罩底部与所站面间隙) ≥150 6. 围栏、防护罩表面必须进行防腐涂装,本公司范围内一律用黄色油漆涂装;交通通道护栏可黄黑相间颜色。 7. 参考资料: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T8196-2003 编号 修订日期 核 准 审 核 修订者 修正内容 150mm 以内 固 定 物 200mm 以内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编号:SY-AQ-0706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ve cover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中、为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而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各种防护罩。 本标准为防护罩的设计、制造、安装提供主要技术依据。 1名词 1.1危险区域(hazardouslocation) 人体进入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 1.2防护罩的安全距离(safetydistanceofguard) 防护罩外缘与危险区域之间的直线距离。 2技术要求 2.1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2.2防护罩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一般应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也可用其他材料制造。

2.3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其安全距离和网眼的开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2.3.1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 35mm。 2.3.2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 92mm。 2.3.3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 2.3.4为防止上肢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 2.3.5为防止足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m。 2.4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机械设备防护罩检查标准 一、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二、防护网罩应有足够的强度、钢度,一般应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制造。三、防护网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其安全距离和网眼的开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 2.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 3.为防止手掌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 4.为防止上肢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 5.为防止足误通过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小于150mm。 6.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优先采用连锁式防护罩,条件不允许时,应采用开启式或调节式防护罩。

7.防护罩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 8.防护罩不应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且便于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四、主机传动部位的防护罩需齐全。 五、有液力传动的高速旋转配件部位,防护罩需使用1—1.5mm 钢板制作,严禁用其他材料替代;十字滑块、蛇形簧联轴器等低速转动的部位,需使用30×30mm扁钢制作拉筋,并使用网孔不得大于10mm的钢板网焊接制作,两侧距传动轴部加装的护板与护罩成一体,护罩与传动件间距应大于35mm。 六、防护装置焊接部位应打磨光滑,无毛刺棱角,避免伤人。

防护罩安全标准

防护罩安全标准 (1)对各种机械的传动带、明齿轮、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 轮、飞轮等易伤人体的部位都必须有完好的防护设施。 ①皮带轮:安装皮带轮要注意松紧程度,装得太紧,致使皮带拉断,装得太松会影响机器正常转动。对于皮带传动的防护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防护罩将皮带安全遮盖,二是使用栅档防护,使皮带在转动中避免人体与皮带轮的危险部位接触。 ②齿轮:在齿轮传动中最危险处是齿轮啮合部位,以及齿轮的轮辐间的空隙处,为了避免齿轮传动所发生的危险必须装有防护罩,并要将齿轮全部遮盖封闭对齿轮传动、摩擦轮传动的防护都应根据其特点分别在啮合区域安装防护装置,有可能的应将齿轮装入全封闭的机座内。而摩擦轮表面光滑,因此可不用整体式防护,而仅局部防护其接触部位即可。 ③链传动:链传动的危险部位是在链条进入链轮之处,在距离地面2 m以内并露在机座以外的链条传动系统,均应装设防护罩。 ④轴:所有凸出于轴面或是不平滑的附体,如:键、固定螺钉等,露头固定螺钉尤其有害,在生产中,有可能将人的衣服卷住,而发生伤害,因此必须安装防护轴套。对于转动轴在离开地面高度2 m以内,除置于机器内部者外,其余露出部分必须全部加以遮盖,防护。 ⑤联轴器:转动轴的联轴器所发生的危险基本与轴相类似,但

其严重程度比轴更大,因表面光洁度比轴差。安全的联轴器必须无凸出的不平整部分,螺栓头及螺母均应埋头在联轴器内,或者设计时将联轴器外径边缘大于螺栓紧固尺寸。总之联轴器在转动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部位,都必须有档板罩盖等防护措施。 (2)防护罩标准: ①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其安全距离和网眼和开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②为防止指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 ③为防止手指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 ④为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 ⑤为防止上肢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 ⑥为防止足尖误通过而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m。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防护装置 3.2 固定式防护装置 3.3 活动式防护装置 3.4 可调式防护装置 3.5 联锁防护装置 3.6 带防护锁定的联锁防护装置 3.7 防护装置的关闭状态 3.8 防护装置的打开 3.9 工具 3.10 工具的使用 3.11 进入频次 4 风险评价 5 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5.1 机器方面 5.2 人员方面 5.3 防护装置的设计方面

5.4 防护装置的制造方面 5.5 材料的选择 5.6 密封性 5.7 抗腐蚀 5.8 抗微生物 5.9 无毒 5.10 机器的观察 5.11 透明性 5.12 频闪影响 5.13 静电特性 5.14 热稳定性 5.15 可燃性 5.16 降低噪声与振动 5.17 防辐射 6 防护装置类型的选择 6.1 通则 6.2 不同类型的防护装置的组合或防护装置与其他装置的组合6.3 根据危险的数量和位置选择防护装置 6.4 根据要求进入的性质和频次选择防护装置 7 其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考虑 7.1 攀登 7.2 保留紧固件

7.3 抗振 7.4 警告标志 7.5 颜色 7.6 美学 8 防护装置安全要求的检验 8.1 通则 8.2 冲击强度 8.3 安全距离 8.4 密封性 8.5 噪声 8.6 防护装置的操作力 8.7 可视性 9 使用信息 9.1 通则 9.2防护装置的危险 9.3 安装 9.4 操作 9.5 防护装置的拆卸 9.6 检查与维修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14120:200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帮助选择针对移动部件产生的危险的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罩标准

安全防护罩标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安全防护罩标准 按照罩安全标准》要求,制定本标准: 一、机械设备防护罩安装要求 1、所有的轴端安装防护装置,转动机械的防护罩包括转动机械的全部外露转动部分的防护罩,含转动机械的联轴器、传动皮带、机械密封等处(或盘根)等所有转动部分; 2、所有做旋转或振荡运动的杠杆、凸轮、传动装置或轴安装防护装置; 3、所有的传送带安装防护栏(尤其要注意传送带下面)、头尾部滚筒的封闭装置; 4、所有的皮带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安装防护装置; 5、所有正常情况下能够伸手摸到运动部件安装防护装置或封闭; 6、如果无法给这些设备安装有效的防护装置,应将它们封闭起来 二、机械设备防护罩的安全要求 1、防护罩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域。 2、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机构,当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止手指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5mm。 2)防止手指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安全距离不应小于92mm。

3)防止上肢误通过造成伤害时,其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60mm。 4)防止足尖误通过造成伤害时,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平台)的间隙应小于 76mm,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0mm。 3、制作后的防护罩应双面刷涂黄色漆,于防护罩的顶部中间部位刷涂旋转方向(白色)箭头,箭头大小视防护罩的大小而定,箭头的长度小于倍防护罩长度,箭头的宽度小于倍防护罩宽度。 4、械设备防护罩,应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运动部件,应优先采用联锁式防护罩,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开启式或可调节式防护罩。 5、防护罩表面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严禁产生新的危险源。组装前从每个零部件内部清除全部加工垃圾,如金属切削、填充物等,应从内外表面清除所有轧屑。 6、防护罩设计不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便于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便于运行人员的巡视检查。 三、整改要求: 各分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改,5天后将进行检查,对整改不力或不符合标准的分厂严厉问责,并每项处罚50元。 生产安环处 2015年5月6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