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考试大纲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考试大纲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考试大纲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考试大纲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课程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课程主要研究中外代表性国家考试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演变规律,着重探讨不同国家高中会考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不同国家同类考试制度演变发展的异同及其成因。本课程是考试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了解中外代表性国家高中会考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理解考试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同类考试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异同与成因,掌握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中获得开展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的启示和借鉴。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学生需预修《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和《中国考试发展史》课程。本课程的重点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探明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同类考试制度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异同的成因。本课程的难点在于考试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导论》的学习,要了解比较研究的缘起,理解比较研究的意义,领会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切实掌握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比较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现实需要;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二)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纵向内容;横向比较。

(三)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缘起

(二)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

(三)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

2.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

(二)领会:

1.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缘起

2.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

(三)应用:

1.运用比较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设计某类考试制度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案

上篇中英德法高中会考制度比较

第一章传统与现实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含香港、澳门、台湾)、英国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德国完全中学毕业证书考试制度、法国高中业士学位考试制度的演变发展的历程,掌握中、英、德、法四国高中会考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变化发展与各国社会发展与文化、教育的互动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一)中国大陆的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创建与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功用;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实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发展现状。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学会考

香港中学会考的总科目数;中学会考的必考科目;中学会考的成绩评定;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职能与组织架构;中学会考的试题编审。

(三)澳门的高中毕业考试

官立中学毕业证书的认可;私立中学毕业证书的认可申请。

(四)台湾的高中毕业考试

台湾高中的校内评核;德育考查;智育考查;体育考查;群育考查。

第二节英国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

(一)早期的学校证书考试

伦敦大学预科考试;三所大学的考试;中学离校考试;高级学校证书考试。

(二)普通教育证书考试

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缘起;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规程。

(三)中学教育证书考试

中学教育证书考试的缘起;中学教育证书考试的管理与运行模式。

(四)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

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的缘起;国家标准、学科标准、等级标准;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的目标与特色;国家课程与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政府对考试的监管。

第三节德国完全中学毕业证书考试制度

(一)德国完全中学毕业证书制度的文化与教育背景

德国的文化背景;德国统一后的教育概况。

(二)德国高级完全中学会考

报考资格;报考科目;命题;考试时间;口试;评卷;成绩组成部分;计分制度;总成绩计算方法;教师在考试中的角色地位;发展前景。

第四节法国高中业士学位考试制度

(一)法国高中业士学位考试制度的文化与教育背景

法国的文化背景与考试文化传统;法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法国业士文凭考试的起源、变革与前景

业士文凭考试的起源;早期的业士文凭考试;业士文凭考试改革;业士文凭考试的发展前景。

(三)法国普通业士文凭考试的运作

命题;法文考试;报考科目;考试时间;试卷;评分制度;总成绩的计算;第二轮考试;补考。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大陆的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学会考

(三)澳门的高中毕业考试

(四)台湾的高中毕业考试

(五)英国早期的学校证书考试

(六)英国普通教育证书考试

(七)英国中学教育证书考试

(八)英国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

(九)德国完全中学毕业证书制度的文化与教育背景

(十)德国高级完全中学会考

(十一)法国高中业士学位考试制度的文化与教育背景

(十二)法国业士文凭考试的起源、变革与前景

(十三)法国普通业士文凭考试的运作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中国大陆的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学会考

3.澳门的高中毕业考试

4.台湾的高中毕业考试

5.英国早期的学校证书考试

6.英国普通教育证书考试

7.英国中学教育证书考试

8.英国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

9.德国高级完全中学会考

10.法国普通业士文凭考试的运作

(二)领会:

1.德国完全中学毕业证书制度的文化与教育背景

2.法国高中业士学位考试制度的文化与教育背景

3.法国业士文凭考试的起源、变革与前景

(三)应用:

1.比较中国大陆的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与香港中学会考的异同

2.比较中国大陆与英德法三国高中会考制度科目设置的异同

3.香港及英德法三国高中会考制度对中国大陆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第二章特点与成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英、德、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特色及其成因,理解中学毕业会考中的教师角色,理解多元化考试的内涵与发展趋势,理解考生考试压力的来源,能够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维护考试成绩可比性的方法处理中国考试中的类似问题;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师担任的角色

(一)各国中学毕业会考中的教师角色

(二)校内教师评核利弊分析

教师评核学生的优点;校内教师评核的模式。

第二节多元化的考试

(一)考试形式多元化

考试题型的多元化;考试方式的多元化;考试形式多元化的利弊。

(二)考试科目多元化

中、英、法、德中学毕业会考的科目设置;考试科目多元化的利弊。

(三)反观多元化考试

中、英、法、德中学毕业会考的多元化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

第三节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一)成绩与前途、合格率

英、法、德中学毕业会考成绩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主宰升学机会分配导致的考试压力。

(二)考试的要求

考试科目多寡对考生压力的影响;校内教师评核对考生压力的影响;试题类型造成的考生压力。

(三)无形的压力

家长造成的压力;社会舆论造成的压力;考生压力的调适。

第四节维持考试成绩的可比性

(一)成绩可比性问题的类型

考试机构间的可比性问题;年与年之间的可比性问题;同一考试机构不同考试科目之间的可比性问题。

(二)成绩可比性问题的争议

学者的观点;学科教师的观点。

(三)成绩可比性的处理办法

英国考试局的措施;香港考试局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

(一)各国中学毕业会考中的教师角色

(二)校内教师评核利弊分析

(三)考试形式多元化

(四)考试科目多元化

(五)反观多元化考试

(六)成绩与前途、合格率挂钩造成的考生压力

(七)考试要求造成的考生压力

(八)无形的压力

(九)成绩可比性问题的类型

(十)成绩可比性问题的争议

(十一)成绩可比性的处理办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各国中学毕业会考中的教师角色

2.考试形式多元化

3.考试科目多元化

4.成绩可比性问题的类型

5.成绩可比性的处理办法

(二)领会:

1.校内教师评核利弊分析

2.反观多元化考试

3.成绩与前途、合格率挂钩造成的考生压力

4.考试要求造成的考生压力

5.成绩可比性问题的争议

6.无形的压力

(三)应用:

1.考生压力调适的案例分析

2.借鉴英国和香港解决成绩可比性的措施处理中国考试中的类似问题

3.各国考试形式和考试科目多元化对中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改革的启示

第三章问题与对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英、德、法国中学毕业会考面临的主要问题,掌握中学毕业会考面向全体学生、维护考试公信力、考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理解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主要障碍及解决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面向全体考生的问题

(一)中国大陆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地位

没有甄选成分;“证书贬值”及对会考成本效益的质疑。

(二)香港中学会考设置学科基本能力部分的理念

设置“学科基本能力部分”的缘由;“学科基本能力部分”的设置构思。

(三)英国GCSE考试对试卷标准效应的克服

同一科目设置多份不同难度的试卷;提供多种选考科目。

(四)法国业士文凭多元化

设置三组文凭考试;业士文凭多元化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维持考试公信力的问题

(一)预防性措施

保密;谨慎制定考试政策;增加考试的透明度。

(二)治疗性措施

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第三节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

(一)社会转型

知识经济对人才和教育的需求;应试教育的根源。

(二)考试范式转移

评核范畴的扩大;命题取向的改变;社会对考试的关注。

第四节考试革新的问题

(一)考试改革的原因

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5种动因。

(二)考试改革的阻力

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阻力来源。

(三)消除障碍的方法

改革必须有通盘计划;要与教师沟通;在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大陆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地位

(二)香港中学会考设置学科基本能力部分的理念

(三)英国GCSE考试对试卷标准效应的克服

(四)法国业士文凭多元化

(五)维护中学毕业会考公信力的预防性措施

(六)维护中学毕业会考公信力的治疗性措施

(七)社会转型对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要求

(八)中学毕业会考考试范式的转移

(九)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原因

(十)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阻力

(十一)消除中学毕业会考改革障碍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英国GCSE考试对试卷标准效应的克服

2.法国业士文凭多元化

(二)领会:

1.中国大陆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地位

2.香港中学会考设置学科基本能力部分的理念

3.社会转型对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要求

4.中学毕业会考考试范式的转移

5.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原因

6.中学毕业会考改革的阻力

(三)应用:

1.维护考试公信力的案例分析

2.3种消除障碍的方法在中国大陆高中毕业会考改革中的运用

3.运用社会转型的原理分析论证中国同类考试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第四章借鉴与创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高中毕业会考与英、德、法三国中学毕业会考的差异,了解各国为维持考试水准,增强考试透明度,强化考试正面影响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从而提出可供中国同类考试创新参考的借鉴和启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外中学毕业会考的差异

(一)中学毕业概念的差异

(二)考试形式的异同

(三)考试对教师角色地位的差异

(四)考试费的支付

(五)考试的次数

(六)考试的运作

第二节维持考试的水准

(一)各国为使会考面向全体学生的改革

(二)维持考试的水准

第三节增强考试的透明度

(一)克服习惯性与自卫性

考试机构的习惯性与自卫性;改变工作模式。;

(二)鼓励考试机构追求卓越

提高透明度是改善考试服务的催化剂。

(三)正视考试的局限

考试机构应承认考试有其局限。

第四节强化考试正向影响

(一)对教学发挥良性影响

命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给教学以良性影响。

(二)提供有利于教学的反馈

分析考生答题的弱点,提供给教师以改进教学;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反馈资料。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外中学毕业会考的差异

(二)各国为使会考面向全体学生的改革

(三)英国、香港维持考试水准的措施

(四)增强考试的透明度

(五)强化考试正向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中外中学毕业会考的差异

2.各国为使会考面向全体学生的改革

(二)领会:

1.增强考试的透明度

2.强化考试正向影响

(三)应用:

1.英国、香港维持考试水准的措施对中国大陆同类考试的借鉴

2.运用习惯性与自卫性原理分析自学考试机构工作模式现存问题及其改进

中篇中日美法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

第五章沿革与现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特点,并通过补充各国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最新材料,掌握各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发展趋向。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一)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演变概述

近代的变革;中国现代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二)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双层多级的级层结构;内容与方法。

(三)台港地区大学入学考试的现状

香港会考;台湾“大学联考”;台湾“大学多元入学方案”。

第二节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一)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

明治后期到昭和前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改革创新。

(二)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共通第一次考试的模式与职能;高校自主考试的实际运作;大学入学中心考试。

第三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一)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演变

创建及早期实践;20世纪以来的演变过程。

(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组织管理;类型结构;设计与实施;ACT考试的目标、内容和特点;美国高校选拔新生的方法。

第四节法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一)法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演变

1789年以前的法国大学入学方式;拿破仑教育改革;现行法国大学入学制度。

(二)法国高等专业学院的招生考试

学校单独组织招生考试;考试竞争激烈;“大学校”的预备班及其入学考试;招生录取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演变概述

(二)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三)台港地区大学入学考试的现状

(四)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

(五)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六)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演变

(七)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八)法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演变

(九)法国高等专业学院的招生考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演变概述

2.台港地区大学入学考试的现状

3.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

4.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5.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演变

6.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7.法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演变

8.法国高等专业学院的招生考试

(二)领会:

1.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

2.美国ACT考试的目标和特点

(三)应用:

1.比较现行中、美、法、日四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异同

2.法国高等专业学院招生考试对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的借鉴与启示

第六章体制与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掌握各类大学入学考试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的差异,及其与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本质联系与相互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大学入学考试的管理体系

(一)大学入学考试的政策法规体系

考试立法权限划分的3种模式;考试政策法规的运行。

(二)大学入学考试的组织机构体系

考试组织机构的权责划分;各国考试组织结构及其特征;考试组织机构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大学入学考试的运作模式

(一)大学入学考试行政管理

考试标准的控制;考试经费的控制。

(二)大学入学考试业务管理

考试设计管理;考试实施管理;考试信息资源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大学入学考试的政策法规体系

(二)大学入学考试的组织机构体系

(三)大学入学考试行政管理

(四)大学入学考试业务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大学入学考试立法权限划分的3种模式

2.大学入学考试的组织机构体系

3.大学入学考试行政管理

4.大学入学考试业务管理

(二)领会:

1.大学入学考试政策法规的运行

2.考试组织机构管理的原则

(三)应用:

1.考试行政管理的案例分析

2.考试业务管理的案例分析

3.运用考试立法权限划分和政策法规运行原理论证在中国实现“依法治考”的途径

第七章内容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内容结构、科目设置、考试设计、测试方法及计分方法,掌握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内容与方法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根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大学入学考试内容的比较

(一)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内容结构分析

高等教育型;专业知识型;基础知识型;四国大学入学考试科目设置的差异。

(二)中外大学入学考试设计的特点比较

认知层次的侧重;考查目标的整合;四国大学入学考试设计特点的成因。

第二节大学入学考试方法的比较

(一)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测试方法比较

测试方法的同一性;测试方法的差异性。

(二)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计分方法比较

四国现行计分制度的异同;现行几种主要计分方法的利弊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外大学入学考试的内容结构

(二)中外大学入学考试设计的特点

(三)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测试方法

(四)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的计分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中外大学入学考试的内容结构

2.中外大学入学考试设计的特点

3.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测试方法

4.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的计分方法

(二)领会:

1.四国大学入学考试设计特色的成因

2.现行几种主要计分方法的利弊分析

(三)应用:

1.分析教育制度和文化背景对大学入学考试内容结构的影响

2.分析四国大学入学考试测试方法差异性的成因

3.针对各类考试内容结构的特点,论证中国同类考试内容结构改革的构想

第八章结构与功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日美法四国大学入学考试的类型结构、层级结构、题型结构,以及考试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掌握各类结构的特点,掌握大学入学考试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构建科学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体系、提高大学入学考试系统的整体功能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大学入学考试类型结构比较

(一)单一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优点;不足。

(二)复合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法国和日本;复合型大学入学考试结构的优缺点。

(三)并列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美国;并列型大学入学考试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大学入学考试层级结构比较

(一)中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层级结构

两层四级三类的考试层级结构。

(二)日、美、法的大学入学考试层级结构

二战后的演变与现状;形成原因。

第三节大学入学考试题型结构比较

(一)以传统纸笔测验为基础的大学入学考试题型结构

表现形式;特点。

(二)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大学入学考试题型结构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题型结构;弱点。

第四节大学入学考试功能比较

(一)大学入学考试的基本功能

选拔功能;评价功能;督导功能;基本功能的比较分析。

(二)大学入学考试的社会功能

协助社会控制;发扬和传承社会文化;开发社会潜在的人力资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功能的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一)单一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二)复合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三)并列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四)中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层级结构

(五)日、美、法的大学入学考试层级结构

(六)以传统纸笔测验为基础的大学入学考试题型结构

(七)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大学入学考试题型结构

(八)大学入学考试的基本功能

(九)大学入学考试的社会功能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单一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2.并列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3.复合型的大学入学考试结构

4.中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层级结构

5.日、美、法的大学入学考试层级结构二战后的演变与现状

6.以传统纸笔测验为基础的大学入学考试题型结构

7.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大学入学考试题型结构

(二)领会:

1.日、美、法大学入学考试层级结构的形成原因

2.大学入学考试的基本功能

3.大学入学考试的社会功能

(三)应用:

1.大学入学考试功能发挥的案例分析

第九章困境与出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外大学入学考试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外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的最新动态,掌握中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改革原则与基本取向,掌握大学入学考试改革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相互联系与彼此适应。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外大学入学考试面临的困境

(一)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表现形式;发展趋向。

(二)学历与能力的矛盾

表现形式;发展趋向。

(二)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表现形式;发展趋向。

第二节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发展的趋势

(一)统一入学考试不断扩大

各国实施统一考试的情况;统一考试不断扩大的原因。

(二)标准化考试广泛应用

各国应用标准化考试的情况;广泛应用标准化考试的影响。

(三)选拔方式弹性化

美国大学选拔方式弹性化的表现。

(四)大学入学多样化

美国大学的多种入学形式;中国大学入学形式多样化的改革尝试。

(五)考试改革法制化

美、英、日等国考试改革法制化的措施。

第三节中国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的趋向

(一)全面启动“3+X”改革方案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从“一年一考”到“一年两考”

春季高考改革试点的情况;香港托福考试全盘电脑化的情况。

(三)中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高考形式多样化,更具灵活性;省级政府和高校的作用;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

三、考核知识点

(一)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二)学历与能力的矛盾

(三)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四)统一入学考试不断扩大

(五)标准化考试广泛应用

(六)选拔方式弹性化

(七)大学入学多样化

(八)考试改革法制化

(九)全面启动“3+X”改革方案

(十)从“一年一考”到“一年两考”

(十一)中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统一入学考试不断扩大

2.标准化考试广泛应用

3.选拔方式弹性化

4.大学入学多样化

5.考试改革法制化

6.全面启动“3+X”改革方案

(二)领会:

1.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2.学历与能力的矛盾

3.中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三)应用:

1.运用共性与个性矛盾原理分析中国大学入学考试面临的困境及改革路径

2.分析中国高考“一年两考”的利弊

下篇中西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比较

第十章西传与东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特质,了解中国古代文官考试西传与东渐的历史事实,掌握中国古代文官考试传延发展的成因,把握文官考试与政治制度、经济机制、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特质

(一)对象开放

对象范畴;历史意义。

(二)标准统一

取舍标准;历史意义。

(三)机遇均等

主体内容;历史意义。

(四)程序严密

程序规程;历史意义。

(五)竞争入选

竞争的激烈;历史意义。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西传

(一)葡萄牙人对科举制的评介

维埃拉的评介;佩雷拉的评介;克鲁兹的评介。

(二)西班牙人对科举制的考察述评

门夺萨的《大中华帝国史》。

(三)耶稣会士对科举制的探讨宣传

披露笔试方法;揭示并肯定科举制的本质精神;评述科举制度及其弊端。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东渐

(一)朝鲜对科举考试的传播与发展

(二)日本对科举考试的借鉴与变革

(三)科举考试在越南的传延与完善

第四节中国古代文官考试传延发展的成因(一)现代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政治格局变化;政党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客观需要;科举考试内涵与西方政治、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

(二)“能力本位”价值观念的驱动

强化“竞争择优”机制;促进了“公开平等”原则运行环境的优化;“四化”改革目标。

(三)考试文化自身的渗透

科举考试文化与西方近代主流思想文化的相通与接轨;中西考试文化的互补。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对象开放

(二)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标准统一

(三)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机遇均等

(四)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程序严密

(五)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竞争入选

(六)葡萄牙人对科举制的评介

(七)西班牙人对科举制的考察述评

(八)耶稣会士对科举制的探讨宣传

(九)朝鲜对科举考试的传播与发展

(十)日本对科举考试的借鉴与变革

(十一)科举考试在越南的传延与完善

(十二)中国古代文官考试传延发展的成因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葡萄牙人对科举制的评介

2.西班牙人对科举制的考察述评

3.耶稣会士对科举制的探讨宣传

4.朝鲜对科举考试的传播与发展

5.日本对科举考试的借鉴与变革

6.科举考试在越南的传延与完善

(二)领会:

1.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对象开放

2.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标准统一

3.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机遇均等

4.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程序严密

5.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的竞争入选

6.中国古代文官考试传延发展的成因

(三)应用:

1.分析日本、朝鲜、越南传延变革科举考试的成因

2.中国古代文官考试特质对当前考试改革的启示

3.中国古代文官考试传延发展的成因对借鉴外国先进考试理论、技术的启示

第十一章认同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官考试西传的历史轨迹,及各国公务员考试制度建立和推行的演变历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探索与认同时期

(一)英国对科举考试的探索与认同

16至18世纪的介绍;18世纪晚期的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麦杜思。

(二)科举考试在法国的传播与认同

18世纪法国吏治腐败;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科举考试的推崇。

(三)科举考试在美国的传播与认同

富兰克林的倡导;18世纪中晚期的评价;美国新闻界的介绍。

第二节倡导与植根时期

(一)在英国的倡导与植根

研究者引入科举制的主张;东印度公司选拔文职人员;“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道枢密院令。

(二)在法国的倡导与植根

文官制度的初步改革;二战后戴高乐对官吏制度的改革。

(三)在美国的倡导与植根

1840年创建公务员分级考试制度的提议;1866年、1868年文官改革议案;“三人文官委员会”;文官考试法案。

第三节扩展与发展时期

(一)公务员考试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普及

1883年英国《文官制度法》;1947年日本正式推行公务员制度;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二)公务员考试制度范围的扩展与内涵的发展

亚、非、拉诸多国家相继建立公务员考试制度;公务员考试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英国对科举考试的探索与认同

(二)科举考试在法国的传播与认同

(三)科举考试在美国的传播与认同

(四)在英国的倡导与植根

(五)在法国的倡导与植根

(六)在美国的倡导与植根

(七)公务员考试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普及

(八)公务员考试制度范围的扩展与内涵的发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英国对科举考试的探索与认同

2.科举考试在法国的传播与认同

3.科举考试在美国的传播与认同

4.在英国的倡导与植根

5.在法国的倡导与植根

6.在美国的倡导与植根

7.公务员考试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普及

(二)领会:

1.公务员考试制度范围的扩展与内涵的发展

(三)运用:

1.比较、分析西方国家在三个时期中对中国古代文官考试认识的发展变化

第十二章差异与原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西公务员考试制度现存的诸多差异,掌握中西方同类考试制度差异产生的原因,把握公务员考试制度发展的规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观念与体制的差异

(一)考试观念差异

“德才兼备”;“知识本位”、“能力本位”。

(二)管理体制差异

独立型;从属型;兼容型;各国公务员考试管理体制。

(三)西方各国公务员考试管理体制的变化趋势

兼容型的道路;美、英、德三国公务员考试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中国现行公务员考试管理体制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对公务员管理的领导与指导作用。

第二节考录程序差异

(一)发布招考公告的差异

制定程序与发布方式;内容;意义;考试日期和地点的规定。

(二)资格审查的差异

西方各国资格审查的内容;中国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资格审查程序。

(三)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的差异

笔试和面试;中国公务员录用笔试的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考试的法律保障。

(四)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录用考核的差异

中国;西方。

(五)试用的差异

各国公务员试用期;规定试用期的其积极意义。

第三节内容与方法的差异

(一)考试内容的差异

知识测验;一般能力测验;专业技能测验;心理素质测验;中西公务员考试内容的差异。

(二)考试方法的差异

笔试的三种形式;面试;演作试;“笔迹辨析”法;西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改革目标。

第四节考试功能与设考目的的差异

(一)考试功能的差异

公务员考试的政治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设考目的的差异

公务员考试的直接和间接目的;通过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意义。

第五节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政治体制与经济机制的不同

(二)文化价值观念及科技发展水平的区别

三、考核知识点

(一)考试观念差异

(二)管理体制差异

(三)西方各国公务员考试管理体制的变化趋势

(四)中国现行公务员考试管理体制的特点

(五)发布招考公告的差异

(六)资格审查的差异

(七)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的差异

(八)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录用考核的差异

(九)试用的差异

(十)考试内容的差异

(十一)考试方法的差异

(十二)考试功能的差异

(十三)设考目的的差异

(十四)产生差异的原因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管理体制差异

2.发布招考公告的差异

3.资格审查的差异

4.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的差异

5.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录用考核的差异

6.试用的差异

7.考试内容的差异

8.考试方法的差异

(二)领会:

1.考试观念差异

2.中国现行公务员考试管理体制的特点

3.西方各国公务员考试管理体制的变化趋势

4.考试功能的差异

5.设考目的的差异

6.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应用:

1.分析各国公务员管理体制走向兼容型的原因

2.运用政治、经济体制决定考试管理和管理体制的原理分析中国现行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公务员考试观念革新及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十三章挑战与改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西公务员考试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困境,掌握中西各国公务员考试的发展趋向。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外部环境的挑战

(一)人才资源短缺与政府从职要求的矛盾加剧

(二)企业与国家政府机关争夺人才的现象日趋严重

第二节内部面临的困境

(一)主考队伍素质与考试活动效能需求的矛盾日渐激化

差距;困难。

(二)四类机构职能的行使缺乏协调机制

公务员录用考试业务机构;公务员考试的管理机构;公务员制度的保障及协调仲裁机构;公务员培训机构;四类机构之间普遍存在着矛盾。

第三节西方公务员考试改革的取向

(一)西方公务员考试简化程序,下放权力的改革

简化程序;下放权力。

(二)西方公务员考试健全完善“四化”的改革

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三)西方公务员考试优化组合,力求“双高”的改革

考试科目的综合;考试测评要素的全面性;追求公务员考试活动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第四节中国公务员考试改革的趋势

(一)中国公务员考试功能的调控

考试功能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现实需求;西方的经验;更新考试观念;优化考试内容结构;考试方法多元化。

(二)中国公务员考试“竞争择优”的科学制导

科学制导是贯彻“竞争择优”原则的必要条件;科学制导的内涵;科学制导的措施。

(三)中国公务员考试外部运行环境的改善

政治环境的改善;经济环境的改善;文化、教育、社会意识环境的改善;社会人才资源结构和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四)协调中国社会主文化与考试亚文化的关系

考试亚文化与社会主文化的关系;考试对文化选择的两种倾向;强化社会主文化的传递和传播。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才资源短缺与政府从职要求的矛盾加剧

(二)企业与国家政府机关争夺人才的现象日趋严重

(三)主考队伍素质与考试活动效能需求的矛盾日渐激化

(四)四类机构职能的行使缺乏协调机制

(五)西方公务员考试简化程序,下放权力的改革

(六)西方公务员考试健全完善“四化”的改革

(七)西方公务员考试优化组合,力求“双高”的改革

(八)中国公务员考试功能的调控

(九)中国公务员考试“竞争择优”的科学制导

(十)中国公务员考试外部运行环境的改善

(十一)协调中国社会主文化与考试亚文化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西方公务员考试简化程序,下放权力的改革

2.西方公务员考试健全完善“四化”的改革

3.西方公务员考试优化组合,力求“双高”的改革

(二)领会:

1.人才资源短缺与政府从职要求的矛盾加剧

2.企业与国家政府机关争夺人才的现象日趋严重

3.主考队伍素质与考试活动效能需求的矛盾日渐激化

4.四类机构职能的行使缺乏协调机制

5.协调中国社会主文化与考试亚文化的关系

(三)应用:

1.中国公务员考试功能调控的案例分析

2.中国公务员考试科学制导“竞争择优”的案例分析

3.中国公务员考试改善外部运行环境的案例分析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使考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比较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教材: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康乃美等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教材:

①《中等教育考试制度比较研究》,韩家勋等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②《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姜海如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学习本课程,考生应首先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名词、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并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认识各种考试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弄清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学习本课程,要注意运用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对同类事物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与差异,挖掘差异产生的根源。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今的考试改革实践进行学习,并能针对中国当前同类考试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提出借鉴和启示,提供改革和发展路径与措施。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应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考生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一般和重点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知识。食品工程原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对象,研究食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与守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食品工程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0. 绪论 (基本内容) 1)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三种传递过程及其物理量的守恒 2)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3)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 (可选内容) 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1.流体流动 (基本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5)简单管路的计算 6)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可选内容)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复杂管路(并联/分支)的计算; 2. 流体输送 (基本内容) 1)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其他类型泵(容积泵、浓浆泵、磁力驱动泵); 2)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真空泵及真空管路; 3)流体输送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

食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不含计算题) 一、填空题: 1.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15.7kg.s-1,其体积流量为_________.平均流速为______。 ***答案*** 0.0157m3.s-1 2.0m.s-1 2. 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倍; 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倍。 ***答案*** 2;1/4 3. 离心泵的流量常用________调节。 ***答案*** 出口阀 4.(3分)题号2005 第2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 某输水的水泵系统,经管路计算得,需泵提供的压头为He=25m水柱,输水量为20kg.s-1,则泵的有效功率为_________. ***答案*** 4905w 5.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换热管的壁温接近____________的温度,而传热系数K值接近____________的对流传热系数。 ***答案*** 饱和水蒸汽;空气 6. 实现传热过程的设备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间壁式蓄热式直接混合式 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又称_______________。由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_______。使其内单位容积的溶液所占有的传热面积比其它加热管内溶液占有的

______________,因此,溶液在中央循环管和加热管内受热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形成溶液的_______________循环。 ***答案*** 标准式,较大,要小,自然 8.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中的体积流量为0.022m3.s-1,质量流量为_________,平均流速为_______。 ***答案*** 22kg.s-1 ; 2.8m.s-1 9. 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___________. ***答案*** 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24/ Rep 10. 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0.57w.m-1.K-1,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答案*** 1140w 11. 非结合水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以机械方式与物料相结合的水份。 12. 设离心机转鼓直径为1m,转速n=600 转.min-1,则在其中沉降的同一微粒,比在重力沉降器内沉降的速度快____________倍。 ***答案*** 201 13. 在以下热交换器中, 管内为热气体,套管用冷水冷却,请在下图标明逆流和并流时,冷热流体的流向。 本题目有题图:titu081.bmp

【工程考试类】工程项目管理考试大纲精编

(建筑工程考试)《工程项目管理》考试大纲

《工程项目管理》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率、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 壹、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理解”、“应用”二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理解: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且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于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掌握有关的原理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1章项目管理概论 壹、考核知识点 1.项目概念 2.项目利益关联者 3.项目管理 4.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框架 5.项目管理的发展和我国项目管理的改革 二、考核要求

(壹)理解 1.项目的概念 2.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内容 3.项目利益关联人及其作用 4.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5.我国项目管理发展以及最新研究动态。 第2章项目管理组织壹、考核知识点 1.项目管理组织概念 2.项目管理组织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3.项目组织的选择 二、考核要求 (壹)理解 1.项目管理组织概念 2.项目组织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第3章项目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壹、考核知识点 1.项目经理 2.项目团队 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二、考核要求 (壹)理解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611306 课程总学时:70学时(讲课60学时,实验10学时)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食品生产、科研与设计中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及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约能耗,防止污染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主要任务是:研究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或选型)。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一)理论教学 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食品工程原理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掌握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食品工程原理的发展历程 二、食工原理的性质、任务、与内容 三、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四、物料衡算 五、能量衡算 六、过程平衡与速率 重点:单元操作的概念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难点:经验公式的单位变换、试差计算法 1 / 8

第一章流体流动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在此基础上解决管路计算、输送设备功率计算等问题。 重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难点:柏努力方程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流动边界层的概念、流动阻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主要内容: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一、流体静力学方程式 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一、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二、连续性方程式 三、柏努利方程式 四、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一、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度 二、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三、滞流与湍流 四、边界层的概念 五、流动阻力 第四节管路计算与流量测量 一、管路计算 二、流量测量 第二章粉碎与筛分 目的要求:掌握粉碎与筛分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 重点: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难点:食品物料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主要内容: 第一节粉碎 一、概述 二、粉碎理论 第二节筛分 一、筛分理论

食品工程原理期末复习单项选择题

食品工程原理期末复习 单项选择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一个标准大气压,以mmHg为单位是( B ) (A) 761 (B) 760 (C) (D) 9、一个标准大气压,以mH2O柱为单位是( B ) (A) (B) (C) (D) 2、表示流体流动形态类型可用雷诺数来表示,当流体流动属于层流时,雷诺数为( D ) (A) Re ≤ 1500 (B) Re ≤ 1600 (C) Re ≤ 1800 (D) Re ≤ 2000 10、表示流体流动形态类型可用雷诺数来表示,当流体流动属于湍流时,雷诺数为( C ) (A) Re >3500 (B) Re >3800 (C) Re >4000 (D) Re >4200 16、一个标准大气压,以cm2为单位是( B ) (A) (B) (C) (D) 25、一个标准大气压,以Pa为单位应为( B ) (A) ×104 (B) ×105 (C) ×106 (D) ×105 3、流体内部流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对流体的流动有阻碍的作用,称为流体的 ( D ) (A) 比热 (B) 密度 (C) 压力 (D) 粘性 5、流体流过任一截面时,需要对流体作相应的功,才能克服该截面处的流体压力,所 需的功,称为( C )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外加能量 6、流体流动时,上游截面与下游截面的总能量差为( D ) (A) 外加能量减动能 (B) 外加能量减静压能 (C) 外加能量减位能 (D) 外加能量减能量损失 7、输送流体过程中,当距离较短时,直管阻力可以( C ) (A) 加倍计算(B) 减半计算(C) 忽略不计(D) 按原值计算 8、泵在正常工作时,实际的安装高度要比允许值减去( B ) (A) 0.3m (B) 0.5-1m(C) 1-1.5m(D) 2m 12、流体流动时,由于摩擦阻力的存在。能量不断减少,为了保证流体的输送需要( D ) (A) 增加位能 (B) 提高动能 (C) 增大静压能 (D) 外加能量 13、利用柏努利方程计算流体输送问题时,需要正确选择计算的基准面,截面一般与 流动方向(C) (A) 平行(B) 倾斜(C) 垂直(D) 相交 14、输送流体时,在管道的局部位置,如突扩,三通,闸门等处所产生的阻力称为( B) (A) 直管阻力(B) 局部阻力(C) 管件阻力(D) 输送阻力 15、泵在正常工作时,泵的允许安装高度随着流量的增加而( B ) (A) 增加(B) 下降(C) 不变(D) 需要调整 17、离心泵启动时,泵内应充满输送的液体,否则会发生( A ) (A) 气缚 (B) 汽蚀 (C) 气阻 (D) 气化 19、流体内部的压强,以绝对零压为起点计算的是( C ) (A) 真空度 (B) 表压 (C) 真实压强 (D) 流体内部的静压 20、流体流动时,如果不计摩擦损失,任一截面上的机械能总量为( D ) (A) 动能加位能 (B) 动能加静压能 (C) 位能加静压能 (D) 总能量为常量 21、利用柏努利方程计算流体输送问题时,要正确的选择合理的边界条件,对宽广水 面的流体流动速度,应选择(C) (A) U = 1 (B) 0 < u < 1 (C) u = 0 (D) u < 0 22、输送流体时,泵给予单位质量流体的能量为( C ) (A) 升扬高度(B) 位压头 (C) 扬程(D) 动压头 23、往复式泵的分类是依据不同的(A) (A) 活塞(B) 连杆(C) 曲柄(D)汽缸 26、离心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该小于允许安装高度,否则将产生( B ) (A) 气缚 (B) 汽蚀 (C) 气阻 (D) ) 气化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

2004 – 2005 学年第二学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工程原理试卷(A)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合计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20分) 1. 71dyn/cm= N/m(已知1N=105 dyn); 2. 给热是以和的差作为传热推动力来考虑 问题的; 3. 金属的导热系数大都随其温度的升高而 , 随其纯度 的增加而 ; 4. 能够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即A=1)称为 体; 5. 蒸发操作中,计算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的方法有 、 ; 6. 蒸发器主要由 室和 室组

成; 7. 喷雾干燥中,热空气与雾滴的流动方式有 、 、 三种; 8. 形状系数不仅与 有关,而且 与 有关; 9. 粉碎的能耗假说比较著名的三种是 、 、 ; 10. 圆形筛孔主要按颗粒的 度进行筛分,长形筛孔主要按颗粒 的 度进行筛分。

二、选择题(10分)(有一项或多项答案正确) 1. 揭示了物体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间关系的定律是( ) (A)普朗克定律;(B)折射定律;(C)克希霍夫定律; (D)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2. 确定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有() (A)查样本书;(B)经验估算;(C)公式计算;(D)实 验测定 3. 为保证多效蒸发中前一效的二次蒸汽可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 汽,前一效的料液的沸点要比后一效的() (A)高;(B)低;(C)相等;(D)无法确定; 4. 对饱和湿空气而言,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p=p S,φ=100%,;(B)p=p S,φ=0;(C)p=0,φ=0; (D)t=t w=t d=t as 5. 粉碎产品粒度分析中,一般认为,筛分法分析的下限是( ) (A)100μm;(B)50μm;(C)10μm;(D)5μm。 三、判断题(10分)(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1. ()算术平均温度差是近似的,对数平均温度差才是准确的; 2. ()两固(灰)体净辐射传热的热流方向既与两者温度有关, 又与其黑度有关; 3. ()NaOH溶液的杜林线不是一组相互平行的直线; 4. ()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大小决定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 件; 5. ()泰勒标准(Tyler Standard)筛制中,相邻两筛号的网眼净宽 度之比为1∶2。 四、计算题(60分) 1. (10分)外径为426mm的蒸汽管道,其外包扎一层厚度位 426mm的保温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可取为0. 615 W/(m· ℃)。若蒸汽管道的外表面温度为177℃,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 为38℃,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以及保温层中的温度分布。 2. (10分) 一单程列管式换热器,由若干根长为3m、直径为 φ25×2.5mm的钢管束组成。要求将流量为1.25kg/s的苯从350K 冷却到300K,290K的冷却水在管内和苯呈逆流流动。若已知 水侧和苯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0.85和1.70kW/(m2.K),

食品工程原理练习题

传热练习题 1、 某加热器外面包了一层厚度为300mm 的绝缘材料,该材料的热导率为0.16W/(m ·℃),已测得该绝缘层外缘温度为30℃,距加热器外壁250mm 处为75℃,试求加热器外壁面的温度为多少? 2、 用套管换热器将果汁从80℃冷却到30℃,果汁比热为3.18kJ/kg ℃,流量为240kg/h 。冷却水与果汁呈逆流进入换热器,进口和出口温度分别为10℃和20℃,若传热系数为450W/m 2℃,计算换热面积和冷却水用量。 3、在一内管为Φ25mm×2.5mm 的套管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苯,冷却水在管程流动,入口温度为290K ,对流传热系数为850W/(m 2·K),壳程中流量为1.25kg/s 的苯与冷却水逆流换热,苯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50K 、300K ,苯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700 W/(m 2·K),已知管壁的热导率为45 W/(m·K),苯的比热容为c p =1.9 kJ/(kg·℃),密度为ρ=880kg/m 3。忽略污垢热阻。试求:在水温不超过320K 的最少冷却水用量下,所需总管长为多少(以外表面积计)? 4、 在一单程列管式换热器中,用130℃的饱和水蒸汽将36000kg/h 的乙醇水溶液从25℃加热到75℃。列管换热器由90根Ф25mm×2.5mm ,长3m 的钢管管束组成。乙醇水溶液走管程,饱和水蒸汽走壳程。已知钢的热导率为45W/(m·℃),乙醇水溶液在定性温度下的密度为880kg/m 3,粘度为1.2×10-3Pa·s ,比热为4.02kJ/(kg·℃),热导率(即导热系数)为0.42W/(m·℃),水蒸汽的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04W/(m 2·℃),忽略污垢层热阻及热损失。试问此换热器是否能完成任务(即换热器传热量能否满足将乙醇水溶液从25℃加热到75℃)? 已知: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为4.08.0Pr Re )/(023.0d λα=,λμ/Pr p C =。 干燥练习题 5、 某物料在连续理想干燥器中进行干燥。物料处理量为3600kg/h, 物料含水量由20%降到5%(均为湿基)。空气初始温度为20℃,湿度为0.005kg/kg 绝干气,空气进干燥器时温度为100℃, 出干燥器时温度为40℃。试求:(1)空气消耗量;(2)预热器传热量。 6、 在某干燥器中干燥砂糖晶体,处理量为100kg/h ,要求将湿基含水量由40%减至5%。干燥介质为干球温度20℃,相对湿度15%的空气,经预热器加热

工程项目管理考试大纲

福建农林大学成人教育(函授)学位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考试大纲 一、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考核目的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项目管理的原理在我国被现代社会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对项目管理的运用和研究相对更早、更深入。而且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学生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统一考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检验考生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其学会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一般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指定教材 王雪青、杨秋波主编的《工程项目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版。 (三)复习方法 考生必须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指定的教材,尽可能较全面、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专业教师应在考生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章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辅导。 (四)内容分类 从考试的基本目的和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大纲将各章节内容划分为重点把握、基本领会、一般了解和不作要求四个层次。考核内容一般不超出本大纲所列的基本范围。 1、重点把握:能熟练掌握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识记和表述。 2、基本领会:初步熟悉本课程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间的区别和联系,基本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般操作技能。考核目标的重要程度仅次于重点把握。 3、一般了解:内容作一般性了解,起系统性学习作用。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大纲

d高纲114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280食品工艺原理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品工艺原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各类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原理)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药学以及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与保藏,研究加工对食品质量方面的影响以及保证食品在包装、运输好销售中保持质量所需要的加工条件,应用新技术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选用由夏文水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作为教材,全书共分8章,教材体系完整、知识新颖、理论先进。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具体为:教材第八章《典型食品的加工工艺》的具体内容不作要求,涉及的保藏原理结合在相应章节中掌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要求应考者对食品工艺原理总体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食品分类方法、食品加工的目的,掌握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2.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掌握食品干藏原理和干燥机制以及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了解食品pH值与腐败菌的关系,掌握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和热加工原理,及热烫、巴氏杀菌、商业杀菌技术;掌握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热力致死速率曲线、Z值、F值、D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掌握罐头食品的主要腐败变质现象及原因。 4.了解冷藏与冻藏、冷链、冷害及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概念;掌握低温对微生物、酶活性、非酶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掌握低温保藏延长食品货架期的原理与技术。重点:常用的食品冷却和冻结方法及其优缺点;影响冻制食品的品质及其耐藏性的因素。 5.了解腌渍、发酵和烟熏的类型,掌握腌渍、发酵和烟熏的保藏原理;以及腌渍和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重点:腌制剂、熏烟的作用;控制食品发酵的因素。 6.了解化学保藏的概念,在学习食品常用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及其应用特性的基础上,掌握以防腐和抗氧化为主的食品化学保藏原理。 7.在了解食品辐射保藏的概念、辐射源、辐射用单位的基础上,掌握辐射的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食品辐射的应用类型及对应剂量、辐射食品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的依据。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新食品工程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15.7kg.s-1,其体积流量为_0.0157m3.s-1_.平均流速为__ 2.0m.s-1____。 2. 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倍; 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倍。2;1/4 3. 离心泵的流量常用________调节。出口阀 4.(3分)某输水的水泵系统,经管路计算得,需泵提供的压头为He=25m水柱,输水量为20kg.s-1,则泵的有效功率为_________.4905w 5.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换热管的壁温接近__饱和水蒸汽;_的温度,而传热系数K值接近___空气____的对流传热系数。 6. 实现传热过程的设备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___、__、___.间壁式蓄热式直接混合式 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又称__标准式__。由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__较大_____。使其内单位容积的溶液所占有的传热面积比其它加热管内溶液占有的____要小__,因此,溶液在中央循环管和加热管内受热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形成溶液的____自然__循环。 8.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中的体积流量为0.022m3.s-1,质量流量为__22kg.s-1 __,平均流速为_ 2.8m.s-1______。 9. 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_24/ Rep ___. 10. 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0.57w.m-1.K-1,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1140w 11. 非结合水份是主要以机械方式与物料相结合的水份。 12. 设离心机转鼓直径为1m,转速n=600 转.min-1,则在其中沉降的同一微粒,比在重力沉降器内沉降的速度快___201___倍。 13. 在以下热交换器中, 管内为热气体,套管用冷水冷却,请在下图标明逆流和并流时,冷热流体的流向。 本题目有题图:titu081.bmp 14. 用冷却水将一定量的热流体由100℃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15℃,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采用两种方案比较,方案Ⅰ是令冷却水终温为30℃,方案Ⅱ是令冷却水终温为35℃,则用水量WI__WII AI___A II。(大于,等于,小于) 大于,小于 15. 多效蒸发的原理是利用减压的方法使后一效的蒸发压力和溶液的沸点较前一效的____________,以使前一效引出的______________作后一效_________,以实现_____________再利用。为低、二次蒸汽、加热用、二次蒸汽 16. 物料干燥时的临界水份是指_由恒速干燥转到降速阶段的临界点时,物料中的含水率;它比物料的结合水份大。 17. 如右图所示:已知,ρ水=1000kg.m-3,ρ空气=1.29kg.m-3,R=51mm,则△p=500_ N.m-2,ξ=_1(两测压点A.B间位差不计) 本题目有题图:titu141.bmp 18. 板框压滤机主要由__滤板、滤框、主梁(或支架)压紧装置等组成_,三种板按1—2—3—2—1—2—3—2—1的顺序排列组成。 19. 去除水份时固体收缩最严重的影响是在表面产生一种液体水与蒸汽不易渗透的硬层,因而降低了干燥速率。 20. 多效蒸发的原理是利用减压的方法使后一效的蒸发压力和溶液的沸点较前一效的_为低,以使前一效引出的_二次蒸汽作后一效加热用,以实现_二次蒸汽_再利用。 21. 恒定的干燥条件是指空气的_湿度、温度、速度_以及_与物料接触的状况_都不变。 22. 物料的临界含水量的大小与_物料的性质,厚度和恒速干燥速度的大小__等因素有关。 二、选择题: 1. 当离心泵内充满空气时,将发生气缚现象,这是因为( ) B. A. 气体的粘度太小 B. 气体的密度太小 C. 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起漩涡 D. 气体破坏了液体的连续性 2. 降膜式蒸发器内溶液是(C )流动的。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不循环 3. 当空气的t=t=tφ(A)。

食品工程原理 第五章 习题解答

第五章习题解答 1. 什么样的溶液适合进行蒸发? 答:在蒸发操作中被蒸发的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他溶剂的溶液。只要是在蒸发过程中溶质不发生汽化的溶液都可以。 2. 什么叫蒸发?为什么蒸发通常在沸点下进行? 答:使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在蒸发操作过程中物料通常处于相变状态,故蒸发通常在沸点下进行。 3. 什么叫真空蒸发?有何特点? 答:真空蒸发又称减压蒸发,是在低于大气压力下进行蒸发操作的蒸发处理方法。将二次蒸汽经过冷凝器后排出,这时蒸发器内的二次蒸汽即可形成负压。操作时为密闭设备,生产效率高,操作条件好。 真空蒸发的特点在于: ①操作压力降低使溶液的沸点下降,有利于处理热敏性物料,且可利用低压强的蒸汽或废蒸汽作为热源; ②对相同压强的加热蒸汽而言,溶液的沸点随所处的压强减小而降低,可以提高传热总温度差;但与此同时,溶液的浓度加大,使总传热系数下降; ③真空蒸发系统要求有造成减压的装置,使系统的投资费和操作费提高。 4. 与传热过程相比,蒸发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①传热性质为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的恒温传热过程。 ②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或产生泡沫、高温下易分解或聚合;溶液的浓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逐渐增强。二次蒸汽易挟带泡沫。 ③在相同的操作压强下,溶液的沸点要比纯溶剂的沸点高,且一般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从而造成有效传热温差减小。 ④减少加热蒸汽的使用量及再利用二次蒸汽的冷凝热、冷凝水的显热是蒸发操作过程中应考虑的节能问题。 5. 单效蒸发中,蒸发水量、生蒸气用量如何计算? 答:蒸发器单位时间内从溶液中蒸发出的水分质量,可用热负荷来表示。也可作物料衡算求得。 在蒸发操作中,加热蒸汽冷凝所放出的热量消耗于将溶液加热至沸点、将水分蒸发成蒸汽及向周围散失的热量。蒸汽的消耗量可通过热量衡算来确定。 6. 何谓温度差损失?温度差损失有几种? 答:溶液的沸点温度t往往高于二次蒸汽的温度T’,将溶液的沸点温度t与二次蒸汽的温度T'之间的差值,称为温度差损失。 蒸发操作时,造成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因蒸汽压下降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因蒸发器中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和因管路流体阻力引起的温度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科目考试大纲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科目考试大纲 1Z200000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1Z201000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1Z201010 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1Z201011 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 1Z201012 建设工程管理的任务 1Z201020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Z201021 业主方、设计方和供货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Z201022 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Z201023 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Z201030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 1Z201031 项目结构分析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Z201032 组织结构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Z201033 工作任务分工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Z201034 管理职能分工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Z201035 工作流程组织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Z201036 合同结构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Z201040 建设工程项目策划 1Z201041 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工作内容 1Z201042 项目实施阶段策划的工作内容 1Z201050 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的模式 1Z201051 项目管理委托的模式 1Z201052 设计任务委托的模式 1Z201053 项目总承包的模式

1Z201054 施工任务委托的模式 1Z201055 物资采购的模式 1Z201060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1Z201061 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 1Z201062 项目管理规划的编制方法 1Z201070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Z201071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Z20107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1Z201080 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 1Z201081 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方法及其应用 1Z201082 动态控制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1Z201083 动态控制在投资控制中的应用 1Z201090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责任1Z201091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性质 1Z201092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任务 1Z201093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责任 1Z201094 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方法 1Z201095 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1Z201100 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1Z201101 项目的风险类型 1Z201102 项目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1Z201110 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1Z201111 监理的工作性质 1Z201112 监理的工作任务 1Z201113 监理的工作方法 1Z202000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1Z202010 成本管理的任务、程序和措施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为食品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三大传递理论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即研究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动量传递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和流体输送机械(泵与风机)的选用、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热量传递内容包括传热学和蒸发操作等;质量传递内容包括传质过程、吸收与蒸馏、吸附与离子交换,浸出与萃取等单元操作;此外还包括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如食品的干燥等。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技术原理与工程实现的应用基础课程,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有关课程密切相关,其基础涉及数学、物理、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等。本课程以单元操作为主线,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有关理论与工程方法,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对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实验探索、工程经验的贯通融合和创新应用方面要求很高。学习中要注重逐步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从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方便、节能减排等方面认真掌握单元操作和工程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 1.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的能力。食品加工工艺千变万化,其实现的途径又可以多种多样,所以要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物料特性,合理地选择单元操作及相应的设备,完成过程分析、设计计算,努力使系统集成达到最优化。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攫取能力。食品工程原理学科研究的历史短,基础数据十分缺乏。如何通过网络或资料查取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或者通过实验测取、生产现场查定相关数据、是进行良好的食品工程设计的重要前提。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实验设计、单元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整理食品工程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课程

1.1.位能:由于流体在地球重力场中处于一定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若任选一基准水平面作为位能的零点,则离基准垂直距离为Z的流体所具有的位能为mgz。 2.动能: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若流体以均匀速度u流动,则其动能为mv2/2.若流动界面上流速分布不均,可近似按平均流速进行计算,或乘以动能校正系数。 3.内能:物体或若干物体构成的系统内部一切微观粒子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对于不克压缩流体,其内能主要是流体的分子动能,对于可压缩流体,其内能既有分子动能,也有分子位能,如果单位质量流体所含的内能为e,则质量为m的流体所具有的内能E=me。在热力计算时,我们对某一状态下的内能变化值。 4.流动功:如果设备中还有压缩机或泵等动力机械,则外接通过这类机械将对体系做功,是为功的输入,相反也有体系对外做功的情形,是为功的输出,人为规定,外界对体系做功为正,体系对外界做工为负。 5.汽蚀:水泵叶轮表面受到气穴现象的冲击和侵蚀产生剥落和损坏的现象。吸上真空高度达最大值时。液体就要沸腾汽化,产生大气泡,气泡随液流进入叶轮的高压区而被压缩,于是气泡又迅速凝成液体,体积急剧变小,周围液体就以极高速度冲向凝聚中心,造成几百个大气压甚至几千个大气压的局部应力致使叶片受到严重损伤。 6.汽蚀余量:指泵吸收入口处单位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气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7.泵的工作点:泵的特性曲线与某特定管路的特性曲线的交点。1.雷诺准数:Re=dup/u;是惯性力和黏性力之比,是表示流动状态的准数2努赛尔特准数:Nu:表示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3普兰特准数:Pr:表示物性影响的准数4格拉斯霍夫准数:Gr:表示自然对流影响的准数5粘度: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性,粘性的大小用黏度表示,是用来表征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运动黏度是流体的动力黏度与流体的密度之比6热传导:是通过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电子等)的运动实现能量传递;热对流:指流体质点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热辐射:指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7水分结冰率:食品冻结过程中水分转化为冰晶体的程度;最大冰晶生成区:水分结冰率变化最大的温度区域(-1~5摄氏度)8形状系数:表证非球形颗粒与球形颗粒的差异程度。9分隔尺度:指混合物各个局部小区域体积的平均值;分隔强度:指混合物各个局部小区域的浓度与整个混合物的平均浓度的偏差的平均值。10泵的工作点:将同一系统中的泵的特性曲线和某特定管路曲线,用同样的比例尺绘在一张图上,则这两条曲线的交点称为系统的工作点11温度场:某一瞬间空间中各点的温度分布;温度梯度:沿等温面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12颗粒群的频率分布曲线:将各个颗粒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绘制成曲线;累计分布曲线是将小于(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累积分布13粉碎:利用机械力将固体物料破碎为大小符合要求的小块颗粒或粉末的单元操作;粉碎比“物料粉碎前后的平均粒度之比14床层空隙率:众多颗粒按某种方式堆积成固体定床时,床层中颗粒堆积的疏密程度可用空隙率表示,数值等于床层空隙体积与床层总体积之比15床层的比表面:单位床层体积具有的颗粒表面积16水力光滑管:当δ﹥Δ时,管壁的凸凹不平部分完全被黏性底层覆盖,粗糙度对紊流核心几乎没有影响,此情况成为水力光滑管17紊流核心:黏性影响在远离管壁的地方逐渐减弱,管中大部分区域是紊流的活动区,这里成为紊流核心18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p:在吸上真空高度上留有一定的余量,所得的吸上真空高度19最大吸上真空高度Hsmax:当泵的吸入口处的绝对压力Ps降低到与被输送液体在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Pv相等时,吸上真空高度就达到最大的临界值,称为最大吸上真空高度20泵的几何安装高度(吸入高度):指泵的吸入口轴线与贮液槽液面间的垂直距离21壁效应:壁面附近的空隙率总是大于床层内部,因阻力较小,流体在近壁处的流速必大于床层内部22黑体:A=1表示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该物体吸收;白体或镜体:R=1,表示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被该物体反射;透热体:D=1表示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透过;灰体:能以相同的吸收率且部分地吸收所有波长范围的辐射能的物体;特点:a,灰体的吸收率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本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核已完成专科学习的考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运用工程项目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判断考生是否较好地达到本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并对其继续进行本科相关专业深入学习的能力进行评估。 一、考试内容、要求和目的 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1、项目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工程项目的分解体系 3、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4、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5、项目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内容 第二章项目管理组织 1、工程项目组织工作概述 2、项目组织系统的建立 3、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体制 4、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第三章项目经理 1、项目经理的地位和作用 2、项目经理的素质 3、注册建造师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项目计划 1、项目计划概述 2、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第五章项目目标控制 1、项目控制的基本原理 2、项目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3、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控制

4、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上) 5、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下) 第六章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和生产要素管理 1、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概述 2、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概述 第七章建设工程监理 1、建设工程监理概述 2、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和内容 3、工程项目监理实施 二、教材或参考书 1、本课程选用的教材 《工程项目管理》陈群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2、教学参考书 (1)《工程项目管理》(第三版)成虎、陈群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 (2)《工程项目管理》乐云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声明:此资源由本人收集整理于网络,只用于交流学习,请勿用作它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食品工程原理(下)期末试卷(B) 2006.6

江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专 用 纸 《食品工程原理》(2)期末试卷(B ) 2006.6 (食品学院03级用) 使用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题 数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概念题 〖共计30分〗; (填空题每空1分,判断、选择题每小题各1分) 1 在填料塔吸收系数测定的实验中,本实验室所使用的填料有__拉西______环和___鲍尔_____环两种。 2 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 C )。 (A)两相界面存在的阻力; (B)气液两相主体中的扩散的阻力; (C)气液两相滞流层中分子扩散的阻力; 3 气体的溶解度随________的升高而减少,随 ___________的升高而增大。 4 精馏过程是利用 多次部分气化_______________和____多次部分冷凝____________的原理而进行的。 5 精馏塔设计时采用的参数(F ,x F ,,q, D ,x D ,R 均为定值),若降低塔顶回流液的温度,则塔内实际下降液体量__增大______,塔内实际上升蒸汽 量________。(增大,减少,不变,不确定) 6 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 (A)平衡线; (B)操作线与q 线; (C)平衡线 本题得分 8. 判断题(对打√,错打×) ①干燥操作能耗大,但要从湿固体物料中除去湿份(水份),只能采用干燥 操作。( ) ②干燥过程中,湿物料表面并不总是保持为操作条件下空气的湿球温度。 ( ) 9. 干燥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过程。 10 料液在高于沸点下进料时,其加热蒸气消耗量比沸点进料时的蒸汽消耗 量___少______, 因为此时料液进入蒸发器后有____闪蒸__________现象产生。 11多效蒸发的原理是利用减压的方 法使后一效的蒸汽压力和溶液的沸点较前一效的低,以使前一效引出的_____________作后一效的 ____________,从而实现____________再利用。 12萃取剂加入量应使原料和萃取剂的和点M 位于 (A)溶解度曲线之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上; (C)溶解度曲线之下方区; (D)座标线上。 13萃取是利用各组分间的 差异来分离液体混合液的。 (A)挥发度 (B)离散度 (C)溶解度 (D)密度。 14判断题(对打√,错打×) 从A 和B 组分完全互溶的溶液中,用溶剂S 萃取其中A 组分,如果 出现以下情况将不能进行萃取分离: (A) S 和B 完全不互溶,S 和A 完全互溶。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