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咕咚来了教案_4

二年级语文上册咕咚来了教案_4

二年级语文上册咕咚来了教案_4
二年级语文上册咕咚来了教案_4

咕咚来了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七八岁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能力丰富,喜欢表现,愿意与老师亲近,喜欢回答问题。

参加录象的这个班(借班上课),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拼音的掌握比较好,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掌握了一些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在识字方面,学生能够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合起来、部件相加等方法,掌握字形;能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字义。

在写字方面,能够比较准确地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但是在书写时还把握不好部件之间的关系,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与点拨。

在朗读方面,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词语连读。

另外学生有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说话;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思维比较比较活跃。

内容分析:

《咕咚来了》是北京版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响,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是大象拦住了大伙儿,问明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的笑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事情不要偏听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实。

课时安排:

《咕咚来了》一课,共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进行识字教学,重点掌握“热闹”两个生字的理解和书写;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其余的6个生字,重点放在书写的指导上;讲讲这个故事;用“热闹”造句;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模式:

自读感悟——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反馈

教具:

小黑板、图片、多媒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2.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3.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2.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1.写好“热”字。

2.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1分钟)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14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逃命正巧熟了热闹

大伙儿吓坏了跟着跑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2)读词。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平、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24分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四)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1分钟)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ɡū dōnɡ

咕咚来了

听见(跟着)跑

兔子猴子……

看见哈哈笑热闹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第三册总案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咕咚来了》教案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咕咚来了》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的 ⑴朗诵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⑵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⑶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他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他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他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他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⑴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他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他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⑴(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心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⑵板书课习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⑴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⑵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他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局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⑶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⑷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⑸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心得:(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⑴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答复,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⑵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馈一样吗?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⑵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⑴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馈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答复板书∶逃跑、拦住) ⑵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胆怯) ⑶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胆怯,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诵。 ⑷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胆怯,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恐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⑸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⑹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诵课文。 ⑺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分明。 (四)、第四自然段。 ⑴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终究,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⑵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⑶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授课计划 识字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倡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用多方式来反馈和巩固。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一、揭示课题。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凉爽的秋天就来到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二、欣赏图片。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秋天的图片展示给同学看。 2、班内欣赏。把收集到的图片用几个词语或一句话介绍给小朋友。 3、老师结合课文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词语。老师板书。三、学习生字。 1、初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词语。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同学听,要求读得通顺。 3、三读词语。请同学说说读了这些词语后的感悟。 4、出示全文,引导认读。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读出秋天的美。 2、指名读,及时进行鼓励指导。 3、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展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秋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 2、学习写字。

3、积累词语。一、巩固练习。 1、我会认。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2)每组在生字中挑一个生字进行词语接龙比赛。例如:层次—次要—要紧—紧张 2、我会读。 用多种方法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二、积累词语 1、说说你收集到的跟秋天有关的词语,并板书。 2、选择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烈日炎炎鸟语花香泉水丁冬 秋色宜人天寒地冻秋风习习果实累累柳绿花红 3、出示图片,让学生把与图片相配的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朗读。三、指导写字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宜、实、色、华、谷、金、尽” 2、重点讲解:“宜、实、色、华”四个

二年级语文上册 咕咚来了教案 北京版

6咕咚来了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七八岁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能力丰富,喜欢表现,愿意与老师亲近,喜欢回答问题。 参加录象的这个班(借班上课),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拼音的掌握比较好,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掌握了一些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在识字方面,学生能够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合起来、部件相加等方法,掌握字形;能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字义。 在写字方面,能够比较准确地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但是在书写时还把握不好部件之间的关系,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与点拨。 在朗读方面,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词语连读。 另外学生有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说话;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思维比较比较活跃。 内容分析: 《咕咚来了》是北京版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响,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后来,是大象拦住了大伙儿,问明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的笑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事情不要偏听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实真相。 课时安排: 《咕咚来了》一课,共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进行识字教学,重点掌握“热闹”两个生字的理解和书写;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其余的6个生字,重点放在书写的指导上;讲讲这个故事;用“热闹”造句;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模式: 自读感悟——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反馈 教具:小黑板、图片、多媒体。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温馨提示:本教案适用于部编最新版教材,望大家谨慎下 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__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2名,男生22名,女生20名。有3名学习困难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4人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计划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教材分析】 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 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 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目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一、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 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写字姿势的习惯培养。(重在学会方 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 处。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 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得又快有好。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二、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目前学生已达到了近千字的识字量,已经掌握了部首、音序两中查字方法,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让他们爱上读书,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三、关于写话: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 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201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教 学 设 计 2019年8月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教学后记】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二年级语文上册咕咚来了教案_4

咕咚来了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七八岁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能力丰富,喜欢表现,愿意与老师亲近,喜欢回答问题。 参加录象的这个班(借班上课),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拼音的掌握比较好,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掌握了一些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在识字方面,学生能够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合起来、部件相加等方法,掌握字形;能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字义。 在写字方面,能够比较准确地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但是在书写时还把握不好部件之间的关系,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与点拨。 在朗读方面,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词语连读。 另外学生有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说话;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思维比较比较活跃。 内容分析: 《咕咚来了》是北京版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响,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是大象拦住了大伙儿,问明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的笑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事情不要偏听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实。 课时安排: 《咕咚来了》一课,共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进行识字教学,重点掌握“热闹”两个生字的理解和书写;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其余的6个生字,重点放在书写的指导上;讲讲这个故事;用“热闹”造句;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模式: 自读感悟——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反馈 教具: 小黑板、图片、多媒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2.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3.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2.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1.写好“热”字。 2.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1分钟)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14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逃命正巧熟了热闹 大伙儿吓坏了跟着跑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2)读词。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最新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秋天》 一、教材分析:《秋天》抓住了秋天的景色特点写出秋天的迷人: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写出了秋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蓝天上飘着的白云;像铺了一地金子的黄澄澄的稻田;把树叶当做伞的小鱼,把树叶当做运动场的蚂蚁,把落叶当做电报的燕子等等。这些形象的描写,使秋天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二、教学重难点: ⑴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三、教学过程: ⑴引导学生看。因为书中图画和课文内容极其吻合,所以首先引 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使学生弄懂图意。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最后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秋天?有了这 样的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了。 ⑵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可听老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 文内容。 ⑶学生自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

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同学。(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划出生字。 ⑷细细地品读。就是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品读要以“情”贯穿读。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蓝”、“白”、“黄”是秋天的色彩,描绘出秋天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气爽,丰收在望。面对这么美丽的丰收景色,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赞美的语气去读。 课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个比喻句都与小动物有关。一是“小鱼藏在树叶底下,……”,二是“蚂蚁爬到上面……”,三是“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 这三句话把动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草枯叶黄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游、藏、爬、跑”等几个动词要重读,“伞”、“运动场”、“电报”这几个喻体前要稍作停顿。 ⑷用课文内容填空。 四、拓展 说话训练:仔细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看看它们跟夏天的有什么不同,把观察到的景象说一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 《观潮》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资料,了解大自然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 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6 咕咚来了3_北京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6 咕咚来了3北京 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懂得“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道理。 2.学习生字“吓、腿、啦、热、闹”,掌握字形,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热闹”一词练习说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和狮子“沉着、冷静”的语气。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热闹”一词的意思,能够用“热闹”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声音,揭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奇特的声音,仔细听,能猜出这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音效)那一样东西掉进水里,你们觉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是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读题写题:一起读课题。观察这两个字,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吗?(加一加、加偏旁)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初读,了解课文大概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小猴儿大伙儿 兔子狐狸热闹拦住领着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1)自由读; (2)小老师带读(2个) (3)开火车(两列) (4)轮读课文 3、再读课文,完成填空:快速地读课文,同桌共同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4、汇报交流。 过渡:是呀,就是这声音,居然吓跑了那么多的小动物!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咕咚的威力吧! 三、看图,精读课文 (一)第1~2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问:咕咚指的的是什么?(咕咚指的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随机出示木瓜图片) 2、感受声音的响、重: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木瓜熟了,很大很重;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 3、感受兔子的行为、心理:这响亮的声音可把一旁的兔子吓了一大跳。瞧!(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慌张、害怕)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表情、动作) 4、随机理解“拔腿就跑”:你把兔子慌慌张张的样子说的生动极了!课文中用哪个词写了兔子逃跑的样子。(词卡出示)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也会拔腿就跑,那个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齐读第二自然段:就当当这只落荒而逃的兔子吧! 6、引导读好兔子的话(老师扮演猴子,带上猴子的头饰):小兔,小兔,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呀?(个别读2个,齐读) (二)第3~4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继续扮演猴子)嘿!真不得了了!我也得想个法子才是呀!小猴子会怎么做呢?请大家读读第3段吧!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3.使学生逐步了解查字典的意义,逐步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朗读的? 二.小结要领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距离眼睛课本距离一尺 三.模仿评判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并由大家给予评判。

2.评判中指出一些错误姿势的危害。 四.集体训练 1.观察下图。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朗读时身子怎样,两臂怎样,怎样拿书,眼睛和课本的距离怎样 3.复习要领,全体学生参与姿势训练。 4.指名几个学生摆正姿势,朗读一篇短文。5.集体评判。 6.学生齐读已学 过的课文,看学生是否达到要求。 7.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简说图意。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提问: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 小结:身正肩平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态度认真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5.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什么?(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左下方小图。 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态度怎样?老师要他干什么?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指名学生模仿表演。 2.观察中间小图。 让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家长要孩子干什么?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 3.观察右边小图。 让学生弄清: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态度怎样,姿势怎样?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 四.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