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科技行业类)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类)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类)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类)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厦门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0年入学试卷——海洋生态学

一、填空题

1.目前生态学的发展呈现出等趋势

2.海洋浮游生物中,一般picoplankton是指,nanopankton是指,micropankton是指,而macroplankton是指大型浮游动物。

3.大多数海洋生物的最适生活温度接近于,而安全性接近于。

4.因过渡捕捞而处于资源衰退的鱼类种群,一般在年龄结构上会出现。性别比例上会出现的现象。

5.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是指。

6.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讲,K-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r-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

7.生态位分化的方式主要有、、、和。

8.补偿深度的深浅主要与相关,临界深度的深浅主要与相关。

9.大洋生态系统的平均生态效率比沿岸上升流的(高或低),是因为

10.真光层下方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和。

11.在较低营养盐浓度下,藻类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v)与介质营养盐浓度(s)的关系可用公式v=v max×s/(k s+s)表示,其中v max是反映的指标,k s是反映

的指标。

12.动物食性的特化是对和的一种适应。

13.海洋河中氮的补充途径有,氮从海洋中损失途径则有。

二、名词解释

1. 优势种

2. 生物圈

3. 两级同源和热带沉降

4. 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

5. 生物学捕捞过度和经济学捕捞过度

三、何谓“梁概念”?如何理解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

四、试分析自然海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季节更替的原因

五、何谓海洋生物泵?为何说它对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有重要作用?估算海洋生物泵

效率的依据是什么?目前估计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效率是多少?

六、什么叫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饱和增长)?写出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微分形式。说

明提出这个模型的出发点(设想)和描述的机制,并举例说明模型的假设条件和缺

陷。

温带的近岸海区浮游职务的生产周期和生产力相对于外海有何差别?并根据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加以分析。

厦门大学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海洋生态学

一、填空(25%)

1、生态系统是指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2、种群是。

自然种群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3、海洋浮游生物的类别中,一般picoplankon是指,nanoplankton是指

,microplankton是指,而macroplankton是指大型浮游动物。

4、同一海区傍晚十的临界深度比正午时,一般中纬度海区临界深度冬季比夏季。

5、边缘效应是指。

6、上升流海区具有、、、和

等理化环境特征。

7、鱼雷资源的合理开发主要通过调整和来获得。

8、生态生长效率(K1)是指,组织生长效率(K2)是指

9、一般初级生产力越高的海区,真光层内生源要素(氮、磷等)的再生效率越。

10、群落比种群高一个组织层次,具有种群所没有的

等属性。

二、简答(25%0:

1、种群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哪方面?

2、栖息在同一棵树上(空间生态位相同)、有相同食物(营养生态位相同)的两种

鸟能否长期共存,为什么?

3、温带海区海水临时性的层次化现象对初级生产有何影响?为什么?

4、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平均生态效率有何差别?为什么?

5、何谓生态平衡?

三、论述题(50%):

1、简述生态系统生物生产过程、并举例说明生产量(production)、生物量(或现

存量,biomass or standing crop)与周转率(turnover rate)的概念及其相互

关系。(12%)

2、实数海流有哪些生态作用?(12%)

3、河口区生态群落的生境及其生物组成(植物、浮游和游泳动物、底栖动物等)有

哪些特点?(12%)

4、何谓食物链?举例说明海洋食物链的主要类型。为什么说岁写食物链在海洋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维持生态系的相对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4%)

厦门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20%)

1、新生产力(new production)(4%)

2、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compensation depth & critical depth)(4%)

3、平衡渔获量(equilibrium catch)(4%)

4、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4%)

5、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4%)

二、简答题(40%):

1、使用辨证统一的观点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6%)

2、简要回答海洋中碎屑的主要生态作用。(8%)

3、海洋污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

4、简述微型生物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基本作用。(8%)

5、说明14C法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为什么说以往14C法测定的结果比实际生产力低,有何改进措施?(10%)

三、综合分析题(请从下面三题中选择二题进行回答)(40%):

1、珊瑚礁生物群落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试用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的有关理论阐述海洋珊瑚礁生物群落高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基本原因。(20%)

2、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包括农业式生产和牧业式生产两类方式,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开展水产农牧化生产是必须注意哪些环境和生态学问题?(20%)

3、什么是海洋生物泵和碳酸盐泵?试论述研究海洋生物泵的重要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20%)

2004海洋生态学(回忆版)

1、名词解释:

生物群落

优势种

限制因子

生物入侵

海洋污染

生态位

2、简答:

简要说明当代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简要回答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种的作用

为什么大多数保护动物属k选择动物

上升流有几种类型?上升流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海洋微形生物的主要生态作用是什么

3、论述:

如何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来以生存的基础"?试论述之

请从你熟悉的领域入手,根据生态学原理谈谈你对环境污染生态防治的设想

华师大海洋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20%)

1、新生产力(new production)(4%)

2、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compensation depth & critical depth)(4%)

3、平衡渔获量(equilibrium catch)(4%)

4、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4%)

5、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4%)

二、简答题(40%):

1、使用辨证统一的观点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6%)

2、简要回答海洋中碎屑的主要生态作用。(8%)

3、海洋污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

4、简述微型生物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基本作用。(8%)

5、说明14C法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为什么说以往14C法测定的结果比实际生产力低,有何改进措施?(10%)

三、综合分析题(请从下面三题中选择二题进行回答)(40%):

1、珊瑚礁生物群落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试用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的有关理论阐述海洋珊瑚礁生物群落高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基本原因。(20%)

2、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包括农业式生产和牧业式生产两类方式,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开展水产农牧化生产是必须注意哪些环境和生态学问题?(20%)

3、什么是海洋生物泵和碳酸盐泵?试论述研究海洋生物泵的重要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2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硕士考试海洋生态学之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2*10=20)

限制性因子范霍夫定律(Q10)生物量和周转环境容量

生物地化循环放牧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生态入侵和地理隔离

同域性物种形成和异域性物种形成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二.问答思考题(16分/题)

1,试比较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差别。

2.什么是最大持续产量(MSY)?试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图解说明最大持续产量的基本原理。

3.试论群落生态学中的物种多样性概念和内涵,并讨论当今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提出的主要科学问题有那些。

4.试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论述全球碳循环。

5.什么是全球变化?当今国际上与全球变化有关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有那些?选择其中一个论述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99年硕士考试海洋生态学之生态学

一,解释名词(1.2分/题,共30分)

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动态库模型顶级群落

厄尔尼诺(EL-NINO)生物量和周转营养级和生态效率共生和偏害作用

限制因子和关键因子种群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模型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群落和区系放牧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同域分布和异域分布

生态系统和系统生态学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生境和生态位范霍夫定律和生物学零度生态入侵和地理隔离分布(格局)和扩散 r-选择和K-选择生物地化循环 P/B和B/P 最大持续产量(MSY)和最适产量二.试用σ2 和μ 两个主要种群参数描述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形并论述空间分布图形在野外取样设计中的

应用。(14分)

三,图解说明群落丰度(abundance)图形的主要类型及如何使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14分)四,何谓生物多样性?对决定一个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理论有那些?你认为当前生物多样性属于优先研究的领域有那些?(14分)

五,一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那些方面?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和人类日益增强的扰动对自然的和人为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14分)

六,试述全球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4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8

一.概念题(2*10=20)

限制因子最适温度最大出生率社会行为乔丹定律

优势种边缘效应生态对策组织生长效率生产力

二.填空(10分)

1.恒温动物的热能调节形式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生态学意义上,光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特性最主要

3.具时滞T的logistic增长的稳定极限环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种群的内禀自然能力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生物群落命名的主要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不同生态型之间是否有遗传性区别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生态系统观察,可把环境污染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前生态学研究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研究方法,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简答题(共44分)

1影响动物呼吸强度的有那些因素?(6分)

2.那些因素会导致动物食性变化?(6分)

3.种群鉴别的主要依据有那些?(6分)

4.请简述动物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4分)

5.标志重捕法的假设条件是什么?(4分)

6.生态初级生产力受那些因素制约?(6分)

7.请简述食物网的5条经验性规律(6分)

8.从生物地化循环的角度看,那种元素的生态学意义最大?为什么?(6分)

四.问答题(26分)

1.您认为“高斯假说”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域生态系统有那些特点?其中有那些特点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意义?为什么?(16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7

一.名词解释(2*8=16)

生态演替竞争排斥原理 dominant species

habitat ligbig最低因子定律

群落净生产力动态生命表 red tide

二.填空(3*8=24)

1.生态群落的主要特征(属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具有的五大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能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保持内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顶级格局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7.寒温带生物休眠滞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高斯原则已成为一条生态学定律,它在植物种间的竞争关系中是_________

三.问答题(6*10=60)

1.请比较种群的两种基本生态对策

2.请解释生态工程及其应用

3.请论述全球变化及其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4.列出海洋生态系中植食食物链(生食食物链)的几种类型

5.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那些?

6.若要提高某个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应考虑从那些方面入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1996

1.请简介生态模拟(10分)

2.生物氧化塘的原理及应用(10分)

3.请比较种群的两种基本生态对策。(10分)

4.名词解释

ecological pyramid ,

ecological efficiency,

niche,biogeochemical cycle,red tide

5.假如甲乙两个物种是相互竞争的,请分别列举物种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10分)

6.请列举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公式。(7分)

7.请叙述种群演替过程的结构,机能变化,以及演替的生态学意义。(10分)

8.请解释生态工程及其应用。(7分)

9.请绘出碳的生物循环简图。(7分)

10.请介绍测定水域初级生产的叶绿素法和C14法(8分)

11请列举出两个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和其一般特征(7分)

12.请论述全球变化及其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7分)

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

论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 作者:周浩王璐 中文摘要: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尤其是海洋微生物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将从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海洋药物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极端酶、海洋微生物在消除海洋污染物等方面给予介绍。 中文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资源生物药物资源 前言 洋中生活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是以单细胞或以群体形式存在,能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等。但按狭意所指仅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菌。微生物体积大多非常微,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如海洋微生物,它的直经大多仅为几个微米到零点几个微米。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大。如胶州湾每毫升海水中生活着几百个,多至几千万个细菌。它们对我们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它覆盖着地球表面积海水总体积占地球总水量的70%,海洋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生物活性物质种类繁多,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仅在过去10年中有近5000种新的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大多数都分离自海洋微生物,且许多是陆地生物所没有的,显示出巨大开发潜力,因此,海洋微生物资源研究已成为海洋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文 1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生态环境,包罗了高盐、高压、低温、尤其是深海低光照、寡营养等特点,还有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的极端环境,来自海洋的微生物大部分都是适应了极端环境的极端微生物,据估计海洋微生物可达0.1~2亿种,已发现的类群主要包括病毒、古菌细菌、粘细菌、微藻、真菌,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决定了其代谢产物多样性,海洋环境是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源泉 2海洋微生物药物资源

微生物学作业

微生物学作业(华师生科院06函授07号李文勇)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人们把那些形体微小(<0.1mm),结构简单,在适宜环境下能生长繁殖及发生遗传变异,用肉眼难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低等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有6大特点:微生物的比表面积大、转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易变异、适应性强、分布广。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 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肽聚糖:由两种糖衍生物,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以及短胎所组成。溶菌酶:又称N-乙酰胞壁酸酶。它专攻击聚糖链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而使细胞壁解体 核区:细菌菌体中央大量遗传物质(DNA)所在的区域。无核膜核仁,由一环状DNA分子高度缠绕而成。 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粘液层:荚膜的类型,量大,而且与细胞表面的结合比较松散,没有明显边界,常扩散到培养基中。 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的群落。 2、根据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革兰氏染色法,主要过程为: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再以沙黄等红色燃料复染。染色结果为: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染成浅红色。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3、什么是芽胞?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说明芽孢的抗逆性。 芽胞杆菌生长到后期,在其菌体内形成厚壁、折光性强、具抗逆性的孢子称为芽孢。芽胞是代谢活性很低,对干燥、热、化学药物和辐射等具有高度抗性的休眠体。究表明芽孢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主要由于其含水量低(40%)。且含有耐热的小分子酶类,富含大量特殊的吡啶二羧酸钙和带有二硫键的蛋白质,以及具有多层次厚而致密的芽孢壁等原因。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 真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 真菌:真核微生物,有细胞壁没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生活,靠渗透作用吸取营养。 酵母菌:真核单细胞生物。体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通常以出芽繁殖;有的能进行二等分分裂;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 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

2014年广东海洋大学814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A卷)圣才出品

2014年广东海洋大学806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本科目满分150分) 一、填空题(16×1=16分) 1.病毒是主要是由______及______组成的非细胞类生物。(2分) 2.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4分)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捕食。(4分)4.次级代谢常见的产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3分) 5.免疫系统是由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3分) 二、单项选择题(18×1=18分) 1.第一个发明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柯赫 D.华特逊

2.酵母菌主要生长在()。 A.极端环境 B.中性环境 C.含糖高环境 D.碱性环境 3.下列()不是真菌菌丝的特化结构。 A.吸器 B.菌网 C.附着枝 D.羧酶体 4.灭菌是指杀死物品上的()。 A.病原微生物 B.腐败菌 C.全部营养体 D.所有微生物 5.砂土管法保藏菌种主要利用了()因素来进行菌种保藏。A.干燥 B.低温

C.缺氧 D.营养 6.下列()方法适用于活菌数的计数。 A.平板计数法 B.血球计数法 C.比浊法 D.DNA含量测定法 7.绝大数微生物是()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型 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 D.化能异养型 8.下列()不是化能自养菌的生物氧化和产能方式。A.氢的氧化 B.葡萄糖氧化 C.硫的氧化 D.氨的氧化 9.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806食品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 2013年广东海洋大学814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A卷)2014年广东海洋大学806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5年广东海洋大学806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806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806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2013年广东海洋大学814食品微生 物学考研真题(A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本科目满分150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放线菌的菌丝根据形态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系统是由有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肽聚糖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其合成依发生部位分 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位。 4抗原性包括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5按突变体表型特征的不同,基因突变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6证实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三个经典实验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7构成抗原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 8获得微生物纯种常用分离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9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污染。 10微生物在其能量代谢过程中,获得ATP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11细菌的鞭毛由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2革兰氏染色两种不同结果是由细胞壁的______与______的差异决定的。 13微生物菌种复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海洋微生物学作业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 姓名: 班级:学号: 摘要: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海洋微生物因其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产物的巨大潜力,已受到全世界海洋研究人员的重视。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中已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其中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显示了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Abstract: The changeable and complex environment of the ocean leads to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 Marine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potential in producing novel bioactive substances. Marine-derived microorganisms are rich source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thus they receive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marine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many new structurally-unique anti-tumor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marine-derived microorganisms, and some of them have been in clinical trials and showed bett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筛选方法研究模型 Key words: marine-derived microorganisms; antitumor; bioactive substance; Method of screener; research model; 一、海洋微生物 1.海洋微生物研究意义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高压、高盐、低温、低光照、寡营养等)使海洋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代谢方式和很强的再生、防御和识别能力。海洋微生物能产生一些结构新颖、活性特异的次级代谢产物以适应周围极端的生存环境。近几年,已有近万种新的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这些海洋天然产物具有抗癌、消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活性,已成为当今世界药物研发的热点,有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或已进入临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抗肿瘤活性物质 肿瘤是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多年来,各国学者致力于寻取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化合物。对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有关研究表明,醚类、大环内酷类、菇类、含氮杂环类、肤类、酞胺类及醌类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二、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分类(450) 1.海洋放线菌的抗肿瘤活性物质(150) 海洋放线菌的生活环境十分特殊,如高盐、高压、低营养、低温等。在这些生命的极限环境,海洋放线菌已发展出独特的代谢方式,同时提供了产生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例如,中国海洋大学药物与食品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海洋放线菌S1001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研究,并用理化手段综合分析了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研究者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出的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见表1。

生物学考研专业排名

国内排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厦门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解放军军需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国际排名 出路:四大就业通道 与计算机、电子等热门专业或化工、机械等传统专业相比,生物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潜力专业,生物学专业的前景还是很令人期待的。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未雨绸缪,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长期规划,创造更好的条件迎接未来的挑战。大致而言,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四个就业通道: 通道一: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研发人员或技术员 该方向按照待遇及工作环境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几类:

1.跨国公司或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的技术支持。如宝洁、玛氏、联合利华、伯乐公司等。这类公司主要招收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待遇非常不错,福利优厚,培训机制也很完善,而且大公司的从业经历也能为个人今后的发展提供较高的平台。此类单位可以说是生物学专业的最佳出路,竞争相当激烈,对英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口语。 2.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检验员。在2007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专业中尚未发现专门招收生物学专业的,如果报考不限专业的公务员岗位,就只能挑战“百里挑一”的录用几率了。毕业生一旦被事业单位录用,工资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相关事业单位主要有疾控中心(CDC)、物证中心、食品检验处等,但相关岗位的人员需求较少。以北京为例,每年招收的也不过十几人,且以当地生源为主。这一类岗位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考试,并且考后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面试、审核等,且招收人数较少,竞争激烈。不过,这类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且工作稳定,工作强度不大,福利和各项保障也比较好,是生物专业女生的首选。 3.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或非事业型科研单位。生物技术服务公司如上海生工、北京奥科、申能博彩、北京博奥、三博远志等,这些公司一般以引物合成、测序等业务为主,其技术人员主要是操作测序仪、合成仪,工作烦琐、技术含量较低,时常需要加班。硕士毕业生的待遇在2000~3000元之间。科研单位如华大基因、北大生命科技园等对专业基础的要求则比较高,研发工作的辛苦和枯燥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如果想在生物科技领域“出人头地”,不妨试一试,因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能学到一些技术,培养良好的科研能力。但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待遇一般,如果能获得研究成果,会有一定的提成和奖励。 4.酒厂、生物制药厂等企业的技术人员。目前社会上有不少民营企业,如生产木糖醇、酒精等产品的企业也招收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岗位大部分是技术员,工作比较辛苦。但这类岗位待遇相对不错,如张裕、青啤、五粮液,待遇较高,硕士毕业生刚工作就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月薪,工作两年后基本上可以成为技术中坚。 此外,生物学专业特别是微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把目光投向一些生物制药厂和疫苗公司,现在社会上外资和医院附属的制药厂比较多,做疫苗的公司也不少,一般研究生会比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并且待遇要高于本科生。面试前要对所应聘公司的背景、产品和专业知识等有充分的准备,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通道二:大中专院校及其他教学单位的教师 由于目前的高校都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对生物学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高校对学历的要求较高,硕士毕业要想进一线城市的院校或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困难。一般大学各个院系可能会留有一定的留校名额,可以去尝试一下。 除高校外,毕业生可把目光投向初中和高中学校。因为高考改革,生物课在“3+X”模式中占有比较重的分量,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生物都被提升到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中学对生物教师就有了较大需求。据了解,发达地区重点中学的教师年收入

2020年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安徽大学2008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199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1997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199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15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16年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16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2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各大高校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4/29版 各大高校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6/21版 各大高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目录2020/06/04广州大学2013年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广州大学2013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3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4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7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8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09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0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1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2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3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4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5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6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实变函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参考解答

微生物学第10-11章作业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1简述宿主对病原菌的防御机制。 答:机体对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应答方式。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力完全正常的宿主,固有性免疫应答足以将抵达病原微生物清除;而当感染趋向于慢性,或者宿主曾经被致敏,则适应性免疫应答迅速启动。 1.固有性免疫应答模式识别受体固有性免疫应答起始于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通过分泌或膜结合受体对微生物进行识别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识别微生物后,固有免疫系统释放杀微生物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吞噬细胞通过膜表面多种受体与病原微生物结合来实现吞噬作用。宿主对真菌的免疫反应依赖于几类激发信号级联反应的跨膜受体。识别这些菌体可促进机体的保护性应答反应,包括对真菌的摄取及杀伤(通过呼吸爆发介导),以及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以及粒细胞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巨噬细胞许多研究表明,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下降,是导致宿主对烟曲霉易感的主要因素。吞噬细胞在保护宿主免受烟曲霉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作为吞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构成了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2.在固有性免疫机能完好的情况下,T细胞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是可以忽略的,只有在固有性免疫受损的宿主,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性才得以体现。目前,对两种类型细胞因子的调节研究较深入,Thl型细胞因子的产生伴随着细胞免疫为主的反应,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则有助于以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总的来说,抗真菌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Thl型有利于对真菌感染的免疫防护。研究中发现,Th2型细胞因子,机体对病原微生物越不易感。对于Thl类细胞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目前有一个共识,即在识别病原微生物抗原之后,T细胞活化引起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功能。当病原微生物与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时,对菌丝的杀伤要明显强于T细胞缺席时的效果。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什么简述三者的相互关系。 答:1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 传染源是作为传播的起点,没有传染源,就不会有传染病发生; 3 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传播的媒介,没有这个媒介病原体就不会在传染源和健康人群中传播,比如通过血液传播,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等等。 关系:病原体和宿主免疫力是决定传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当病原体致病性弱、宿主的免疫力强时往往导致隐性传染;当病原体致病性强、宿主的免疫力弱时,往往导致显性传染。环境因素在传染中起着间接作用,良好的环境因素有助于增强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利于限制或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因而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不利的环境因素则导致与其相反的结果。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发酵工程复习题(仅供参考) 第1章绪论 1.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 2.发酵工程:主要包括菌种选育和保藏、菌种的扩大生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制备,同时也包括微生物生理功能的工业化利用等。 3.现代生物技术划分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5个方面。 4.发酵的本质:①1680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制成了显微镜;②1897年德国人毕希纳提出酶的催化理论后,对发酵的本质才最终有了真正的认识。 5.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史(6个阶段):①1900年以前,自然发酵阶段;②1900-1940年,德国人科赫在1905年因肺结核菌研究获诺贝尔奖,科赫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应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得到了细菌的纯培养,同时改进了细菌的染色法,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③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它的问世使千万生命免除了死亡的威胁,同时在发酵工业的发展史上开创了崭新的一页;④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时期;⑤20世纪60年代,许多跨国公司决定研究生产微生物细胞作为饲料蛋白质的来源,甚至研究采用石油产品作为发酵原料,这一时期可视为发酵工业发展的第五阶段。⑥这一时期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构建基因工程菌。 6.发酵工业的特点: ①发酵过程一般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②可采用较廉价的原料生产较高价值的产品; ③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适应调节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一的代谢产物; ④由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反应机制,能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也可以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订单安排通用发酵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发酵产品。 7.(P6) 8.工业发酵的类型: ①根据对氧的需求分为:需氧发酵、兼性厌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②根据培养基物理状态分为: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 9.近年的一些新发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两步法液体深层培养):此法在酶制剂生产和氨基酸生产方面应用较多。在酶制剂生产中,由于微生物生长与产酶的最适条件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采用两步法培养,可将菌体生长条件(营养期)与产酶条件区分开来,因而更容易控制各个生理时期的最适条件。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微生物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术语或名词 1.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

海洋微生物学

1、在人类的肠道中存在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数量惊人和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大约有10个微生物,包括400多种重要的细菌,有100多个物种组成。 2、定居在肠道里的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好处,它们帮助人类消化食物、防御病原体、获得营养,调节脂肪含量,甚至还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更新。第一篇关于微生物功能的文章起因于来自两个不相关的,健康人的排泄物的基因组分析。参与新陈代谢的许多基因在人类肠微生物组中是富足的,例如那些参与异质、多糖和氨基酸等物质的新陈代谢的基因。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讲解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对异质物质和毒素的代谢、人类外在体型的调节、作为疾病的病因) 3、肠道微生物对外来物质的代谢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的药物被看做是外来的物质。与生物除污是类似的,这些微生物可以使有害的物质降解解毒。 4、通过上千年的选择,使得人类和微生物之间拥有一个有益的酶系统,一个例子就是共同的新陈代谢。其能产生两种影响。Good 和bad。 5、早期研究,人类可以通过肠中的微生物进行划分,因为这些微生物受到不同生活习惯、生理等条件的影响。而在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中,饮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我们摄取食物的不同改变了肠道中的微生物,然后改变了人类的外在体型。

6、进行动物研究来看待肥胖。在胖老鼠体内的微生物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能力更强,因此导致了肥胖积累。微生物代谢难以消化的多糖,将其变为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很容易被吸收并作为脂质储存在寄主脂肪组织中。 与瘦人相比较,在胖人的体内,拟杆菌所占的比列小。当给肥胖的人提供低卡路里的食物时,这个比率将要改变,并且他们的体重将减轻2-6%。这些发现显示,肠道微生物在肥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7、ppt上 8、Hooper等将微生物与寄主的关系分为互利共生、同食共生及致病3种。互利共生就是微生物寄宿在寄主内,双方都不会危害对方,且双方受益。同食共生就是在共生中不损及对方,但是也没有明显的有益作用。共生微生物的生态失衡会使寄主致病,即使在没有外来传染性微生物侵入的条件下,共生微生物的生态失衡也会引发寄主发生炎性肠病。 寄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经过几十亿年的协同进化,使得平衡向互利共生移动,在正常的情况下寄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处于一种互利共生的状态。 9、肠道微生物影响寄主的健康情况。肠道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引起免疫失调。肠易激综合症也许是最好的例子。肠易激综合征是。。。。。 10、研究表明,在患者的体内,微生物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会产生如下几个结果。。。。。。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2015年广东海洋大学806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5年广东海洋大学806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14×1=14分) 1、原核微生物的鞭毛由、和三部分构成。 2、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是放线菌鉴定主要依据。 3、微生物的生长对环境的酸碱度要求不同,一般来说细菌、放线菌为,而真菌为。 4、次级代谢常见的产物有、、等。 5、微生物初级代谢调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二、单项选择题(15×1=15分) 1、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示意图,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 A:BDAEC B:ABCDE C:BDEAC D:DBAEC

2、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 A:葡聚糖和脂多糖 B: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C:几丁质和纤维素 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3、不是霉菌菌丝的特化结构。 A:吸器 B:菌网 C:附着枝 D:羧酶体 4、直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法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A:真菌孢子 B:细菌 C:病毒 D:酵母菌 5、下列菌体个体最大的是。 A:老龄菌 B:成熟菌 C:幼龄菌 D:营养细胞 6、与制造味精和酱油有关的微生物依次是。 A:乳酸菌和曲霉

B:棒状杆菌和曲霉 C:曲霉和乳酸菌 D:棒状杆菌和乳酸菌 7、细菌(运动单胞菌)的酒精发酵途径是经过途径。A:EMP B:HMP C:ED D:PK 8、微生物细胞合成代谢的三要素是。 A:能量、还原力、大分子物质 B:O2、能量、小分子物质 C:CO2、还原力、能量 D:能量、还原力、小分子物质 9、属于自养型微生物的是。 A:铁细菌 B:乳酸杆菌 C:啤酒酵母 D:毛霉 10、引起海产品如鱼、虾等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是由引起。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副溶血性弧菌

最新广东海洋大学微生物学考试

广东海洋大学微生物 学考试

绪论 ---刘晓良 科赫氏法则: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曲颈瓶实验:巴斯德设计了一个既可允许空气自由进入容器又可阻止容器内肉汤“自然发生”生命(腐败)的简便、巧妙的曲颈瓶,通过实验证实了肉汤腐败产生大量细菌的原因只有接种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胚种”。 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微生物分解初级有机物的能力、微生物有最多样的产能方式、生物固氮作用、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等各种复杂有机物的能力、对复杂有机分子集团的生物转化能力、分解有毒和剧毒物质的能力、抵抗极端环境的能力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 个共性;②.吸收多,转化快。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③.生长旺,繁殖快。但由于营养、空间和代谢产物等条件的限制,微生物的几何级数分裂速度充其量只能维持数小时而已;④.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由于繁殖快,虽然其变异频率十分低,也可在短时间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⑤.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土壤、空气、海洋、人体肠道。种类多: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微生物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和数量多等原因,可以到处传播。而且微生物的种类多造就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海洋微生物活性产物及研究方法_倪志华

海洋微生物活性产物及研究方法 倪志华 1,2 ,张玉明1,刘龙1 ,马 玻3   (1.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河北保定071002;3.河北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教研室,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 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就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菌、酶及酶抑制剂活性分别进行概述,同时概括了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筛选方法中图分类号 Q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07-02839-03Bioactiv e P ro ducts and R esearch Methods o f Marine Microorg anis m N I Zhi -hua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ebei University ,B aodin g ,Hebei 071002) A bstract The en viron ment of sea is chan geable and complex ,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 is m .In recent years ,many un iq ue bioactive m 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 icroorganis m .The extraction an d ph armacology of these bioactive m aterials were studied ,whic h provid e ne w hop e for the d evelop ment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 ifferent diseas es .S everal kin ds of im portant b io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 -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an ti -tu mor ,antibacterial ,enzyme an d enz ym e inhibitor activit y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 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 -tive materials from m 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 mm arized .Key w ords Marine microorganism ; B ioactive m aterials ;Metab olite ;Method of screening 作者简介 倪志华(1979-),女,河北唐山人,讲师,从事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08-12-10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不仅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且包含着地球80%的生物资源。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共同造就了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其中,海洋微生物种类就多达100万种以上,而目前所研究和鉴定过的海洋微生物还占不到总量的5% [1] ,已发现的活性物质只占总 数的1%[2] 。经过大量研究得出,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的生 物活性物质包括胺及酰胺类、吲哚生物碱类、乙酰配基类、环肽类及聚丙酸酯类,其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微生物、抗病毒、酶及酶的抑制活性等[3] 。海洋微生物作为活性物质的新来源,正日益被海洋研究工作者、化学研究工作者以及生物医药工作者所重视。1 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重要生物活性 1.1 抗肿瘤活性 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多种活性,其中以抗肿瘤活性最为重要。近年来,科研人员对来自海洋细菌、海洋真菌、海洋放线菌的抗肿瘤活性物质作了较多研究。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种类包括含氮类、内酯类、酮类、醌类、多糖类[4];按其来源又可分为海洋细菌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海洋放线菌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海洋真菌的抗肿瘤活性物质。 1.1.1 海洋细菌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海洋中常见的细菌主要属于以下几个系统类群:变形细菌(Prote obacte ria )类群、革兰氏阳性细菌类群、噬纤维菌属-黄杆菌(C ytophaga -Flav obacte rium )类群、浮霉状菌(Plancto my ce tale s )/衣原体类群、疣微菌(Ve r ruc o mic ro biales )类群等。海洋细菌是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集中在假单胞菌属、弧菌属(Vibrio )、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En -te rubac re rium )、交替单孢菌属(Alte romonas )、链霉菌属、钦氏菌属、黄杆菌属和小单孢菌属(M ic r omonos pora )。 1966年,Burkholder 第1次从海洋细菌———假单胞菌中分离得到具抗癌作用的硝吡咯菌素(Pyrolintrin )。此后对海 洋细菌的研究一直较少,直到20世纪末,人们才对海洋细菌的筛选、培养及代谢产物的研究重视起来,以期从中得到新的特效抗癌药物。日本冈见分离到一株黄杆菌属的海洋细菌代谢产生杂多糖Mar inac ta n ,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和抑制动物移植肿瘤,并成为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佐剂[5] 。Custa fson 等从海洋细菌中分离到大环内酯类化合物Macr o -la ctins ,它由24元内酯环、吡喃型葡萄糖和一个开链的酸构成,其中macr ola ctin A 组分是一种配糖体母体,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等功能[3]。与海洋生物共生或寄生的很多海洋细菌也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海绵体内的微生物最多可占其体重的70%,海绵能产生多种抗菌、抗肿瘤活性成分,从而引起国内外对于海绵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热潮。海绵中存在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海绵中的抗癌物质是由海绵中共生共栖的细菌所产生的,从这些细菌中可以分离出抗白血病、抗鼻咽癌的活性成分。Canedo 等从加勒比海海鞘(Ecte inasc idia turbinata )及土耳其海岸Polyc itonide 属海鞘中分离到2株土壤杆菌,并从脂溶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Sesba nimide A 和C ,对肿瘤细胞L1210的I C 50达0.8μg /L 。 1.1.2 海洋放线菌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海洋放线菌主要包括链霉菌属(Stre pto myc ete s )、小单孢菌属(Mic ro monosp ora )、红球菌(Rhodoc oc c us )、诺卡氏菌(N oc ardia )以及游动放线菌(Ac tinoplanete s )等稀有属种。海洋放线菌主要分布在海底沉积物、海洋生物表面以及游离于海水中。海洋放线菌的生活环境十分特殊,如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等。在这些所谓生命的极限环境中,海洋放线菌已发展出独特的代谢方式,同时也提供了产生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 中国海洋大学药物与食品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海洋放线菌S1001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研究,并用理化手段综合分析了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6]。有报道称,从我国台湾海峡采集的海洋植物、动物的表面、表皮和内部分离得到多株放线菌,其中有20.60%的放线菌对肿瘤细胞P388有细胞毒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l of An hui Agri .Sci .2009,37(7):2839-2841,2850 责任编辑 金琼琼 责任校对 卢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