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3.1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3.1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3.1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3.1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1课时铁的单质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铁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的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1.变化观念:知道铁作为还原剂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时,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反应,铁原子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反应时,铁原子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2.科学探究:通过对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原理的探究,分析可能的生成物。

【课前预习】

1.金属的物理通性

状态颜色延展性导电、导热性

绝大多数为固态不透明、有金属光

泽,大多是银白色

大多数

较好

良好

(1)金、铜等少数金属有特殊颜色。

(2)除汞外,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3)密度相差较大。其中常温下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0.535 g·cm-3),常见金属中密度最大的是铂(21.45 g·cm-3)。

(4)硬度相差很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Cr),钠、钾等金属硬度较小。

(5)熔、沸点相差也很大。钠、钾的熔点都低于水的沸点(100 ℃),而钨的熔点高达3 422 ℃。

2.铁的存在和冶炼

(1)铁的存在

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形态存在,但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2)铁的冶炼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国的铜柄铁剑,这说明春秋初年我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

提炼出来。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为3CO+

Fe

2

O

3

=====

高温

2Fe+3CO

2

3.铁的化学性质(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Fe与足量的Cl

2、KMnO

4

(H+)、硝酸溶液等强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为+3

价;Fe与足量的S、I

2

、Cu2+等弱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为+2价。

4.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1)铁与冷水或热水不反应,但在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作用下,易腐蚀。

(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方法方法一(实验改进) 方法二

实验装置

方法方法一(实验改进) 方法二

气体检验用小试管C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

听到轻微的“噗”声,证明生成了H

2

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听到

爆鸣声,证明生成了H

2

实验结论

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

4H

2O(g)=====

高温

Fe

3

O

4

+4H

2

灯,以防止加热的铁粉与氧气反应。方法二中,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重难点解决】

金属铁、钠与非金属反应的比较

与O

2

反应与Cl

2

反应与S反应

Na 常温下:4Na+O

2

===2Na

2

O

2Na+Cl

2

=====

2NaCl 2Na+S=====

Na

2

S 加热时:2Na+O

2

=====

Na

2

O

2

Fe

常温下:Fe在潮湿的空气中生

锈,主要成分为Fe

2

O

3

·n H2O 2Fe+3Cl

2

=====

2FeCl

3

Fe+S=====

FeS

Fe在纯氧中点燃生成Fe

3

O

4

性强于硫。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铁与水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能听到轻微“噗”声

B.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常温下,Fe与H

2

O不反应,但在空气中O

2

、H

2

O的共同作用下能发生氧化反应

D.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固体产物是黑色的FeO

解析:选D。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固体产物是黑色的Fe

3

O

4

2.将11.5 g钠、9 g铝、28 g铁分别投入2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

B.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多

D.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解析:选A。经计算知金属相对于盐酸都是过量的,所以Al、Fe剩余,而剩余的Na又能与水反应,因而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3.(教材改编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

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 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B 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 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 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故A 装置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2)D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水蒸气,干燥H 2。(3)E 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H 2+CuO=====△

Cu +H 2O ,故E 装置中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同时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水珠生成。(4)应先点燃A 处酒精灯,若先点燃B 处酒精喷灯,B 装置中的Fe 会与空气中的O 2反应;点燃E 处酒精灯之前要收集H 2,并检验其纯度。

答案:(1)产生水蒸气 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2)除去未反应的水蒸气,干燥H 2

(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水珠生成 (4)A 收集H 2,并检验其纯度 课堂小结

铁???

??

与非金属反应??

?与足量的Cl 2等强氧化剂反应被氧化为+3价与足量的S 、I 2等弱氧化剂反应被氧化为+2价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如稀硫酸、盐酸)被氧化为+2价与盐溶液反应,如Fe +Cu 2+

===Fe 2++Cu 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3Fe +4H 2

O (g )=====高温Fe 3O 4

+4H

2

合格考训练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Fe ――→Cl 2

加热FeCl 3 B .Fe ――→盐酸

常温FeCl 3 C .Fe ――→H 2O (g )高温

Fe 3O 4 D .Fe ――→S 加热

FeS 解析:选B 。Fe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被氧化为+2价,B 错。

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与铁反应,且铁元素的化合价能变为+3价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气

C .硫酸铜溶液

D .稀盐酸

解析:选B 。Fe 与强氧化剂Cl 2反应被氧化为+3价。 3.下列反应中,能置换出铁的是( ) A .Cu 和FeSO 4(溶液) B .Na 和FeSO 4(溶液) C .C 和Fe 2O 3(高温)

D .Ag 和FeSO 4(溶液)

解析:选C 。A 项不发生反应;B 项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亚铁反应产生氢氧化亚铁沉淀;C 项反应为3C +2Fe 2O 3=====高温

3CO 2+4Fe ;D 项不发生反应。

4.下列变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直接完成的是( ) A .Fe ―→Fe 3O 4 B .Na ―→Na 2CO 3 C .Na 2O 2―→NaOH

D .Na ―→Na 2O 2

解析:选B 。A 项反应为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B 项Na 性质活泼,但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Na 2CO 3;C 项反应为2Na 2O 2+2H 2O===4NaOH +O 2↑;D 项反应为2Na +O 2=====△

Na 2O 2。

5.有A 、B 、C 三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 也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 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 2和一种黑色固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A 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与水蒸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故A是钠;B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B是镁;C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H

2

和一种黑色固体,故C是铁。

答案:(1)Na Mg Fe

(2)①2Na+O

2=====

Na

2

O

2

②3Fe+4H

2O(g)=====

高温

Fe

3

O

4

+4H

2

③2Na+2H

2O===2NaOH+H

2

等级性测试

1.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燃烧产生白烟

B.铁丝生锈是缓慢氧化

C.铁丝燃烧的产物是Fe

2O 3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解析:选B。铁丝燃烧看不到白烟,会看到火星四射,A错误;铁丝生锈是缓慢氧化,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缓慢的发生反应,B正确;铁丝燃烧的产物是

Fe

3O

4

,C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

O

3

,D错误。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a+2H

2

O===2Na++2OH-+H

2

B.铁与CuSO

4

溶液反应:Fe+Cu2+===Cu+Fe3+

C.钠与盐酸反应:Na+2H+===Na++H

2

D.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

2

解析:选A。B中Fe与Cu2+反应时,Cu2+氧化性较弱,只能把Fe氧化为Fe2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Fe+Cu2+===Fe2++Cu。C中电荷不守恒。D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而不是Fe3+。

3.类比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下列类比推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已知Fe与O

2能直接化合生成Fe

3

O

4

,推测Cu与O

2

可直接化合生成Cu

3

O

4

B.已知Na与H

2O反应生成 NaOH和H

2

,推测Fe与H

2

O反应生成Fe(OH)

2

H 2

C.已知Fe能与CuSO

4溶液反应,推测Fe与AgNO

3

溶液也能反应

D.已知Na在常温下能与H

2O反应,推测Fe在常温下也能与H

2

O反应

解析:选C。Fe与O

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Fe

3

O

4

,Cu与O

2

反应生成CuO,

故A错误;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

3O

4

和H

2

,故B错误;Fe是活泼金属,能把金

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其后的金属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C正确;Na在常温下能与H

2

O反应,但是Fe与水在常温下不反应,故D错误。

4.铁粉在高温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若反应后得到的干燥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铁粉的质量增加了32 g,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ol B.1 mol

C.1.5 mol D.2 mol

解析:选C。

3Fe+4H

2O(g)=====

高温

Fe

3

O

4

+4H

2

Δm(固体)

3 mol 6

4 g

n(Fe) 32 g

解得n(Fe)=1.5 mol。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与纯氧气和水蒸气反应都能生成四氧化三铁

B.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铁在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D.铁与盐酸或水蒸气反应,都做还原剂

解析:选C。铁能在纯氧气中燃烧,也能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二者共同产物为四氧化三铁;铁与盐酸和水蒸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在反应中铁的化合价升高,铁做还原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

6.已知钠、铁都能与水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B.它们反应的产物不完全相同

C.都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D.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解析:选C。钠、铁都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但二者反应难易程度不同,其产物不完全相同。钠在常温下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Na与H

2O反应:2Na+2H

2

O===2Na++2OH-+H

2

B.Al与稀盐酸反应:2Al+6H+===2Al3++3H

2

C.Fe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

2

D.Al与CuCl

2

溶液反应:2Al+3Cu2+===2Al3++3Cu

解析:选C。Fe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

2

8.在标准状况下,将5.6 g铁和4.6 g钠分别与100 mL 1 mol·L-1的盐

酸反应,则放出H

2

的体积( )

A.铁的大B.钠的大

C.铁和钠放出的一样大D.无法比较

解析:选B。n(HCl)=1 mol·L-1×0.1 L=0.1 mol,n(Fe)=

5.6 g

56 g·mol-1

=0.1 mol,Fe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H

2

↑,反应中Fe

过量,以HCl计算产生H

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n(Na)=

4.6 g

23 g·mol-1

=0.2

mol,Na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Cl===2NaCl+H

2

↑,反应中Na过

量,过量的Na继续与水发生反应2Na+2H

2O===2NaOH+H

2

↑,Na无论是与HCl反

应还是与H

2O反应,都存在关系:2Na~H

2

,生成H

2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以

标准状况下Na反应放出H

2

的体积大。

9.如下图所示,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可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D处画出用简单方法(用试管)收集氢气的装置图(所需其他仪器自选)。

(4)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是水,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底部放入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H

2

O的状态与产物的成分。(2)应选固体干燥剂。(3)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注意导管伸入的位置。(4)通过加热圆底烧瓶中的水获得水蒸气。(5)实验时,应先加热圆底烧瓶,产生的水蒸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加热硬质玻璃管,防止铁粉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答案:(1)3Fe+4H

2O(g)=====

高温

Fe

3

O

4

+4H

2

(2)碱石灰(或无水CaCl

2等) 除去H

2

中的水蒸气

(3)如图所示(注意用向下排空气法,导管伸入试管底部)

(4)为反应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防止液体暴沸

(5)酒精灯先点燃酒精灯,产生的水蒸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防止Fe与O

2

反应

10.现有2 mol·L-1的盐酸和硫酸各100 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完全后,所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3。试求加入的铁粉的质量。

答案:根据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

2+H

2

↑和Fe+H

2

SO

4

===FeSO

4

+H

2

可知,

若盐酸、硫酸过量,等量的铁全部反应,则产生H

2

的质量比应为1∶1;

若铁都过量,则两酸都全部反应,根据题给数据,n(HCl)=n(H2SO4)=2

mol·L-1×0.1 L=0.2 mol,则盐酸产生H

2 0.1 mol,硫酸产生H

2

0.2 mol,二

者的质量比为1∶2。

这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则只能是盐酸中铁过量(盐酸耗铁少),硫酸中铁不足(硫酸耗铁多),这种情况下,才可能使产生的H

2

的质量比为2∶3。

当铁与盐酸反应,盐酸全部反应时,产生的H

2为0.1 mol,根据产生H

2

的质

量比为2∶3可知,硫酸产生H

2

0.15 mol。

设硫酸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则

Fe+H

2SO

4

===FeSO

4

+H

2

56 g 1 mol

x 0.15 mol

x=8.4 g

答: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8.4 g。

11.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稀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烧瓶B的作用是

__________,烧瓶C的作用是________,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________。

(2)实验时,U形管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

________。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

母)________。

(4)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安全,在E管中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_________________;E管中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题中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3Fe+4H

2O(g)=====

高温

Fe

3

O

4

+4H

2

Fe

3O

4

+4H

2

=====

高温

3Fe+4H

2

O;

Zn+2HCl===ZnCl

2+H

2

[用稀盐酸和较活泼的金属(通常用Zn)制取H

2

]。

在题中给出的两个装置中,甲为水蒸气和铁反应的装置,因为D为集气装

置,无氢气发生装置。因乙中有氢气制取装置I,故乙为H

2还原Fe

3

O

4

的装置,

用于制取“引火铁”。判断出这两个装置的用途后再进行解答。

(1)由于甲是Fe的氧化装置,故A中装有普通铁粉;B是产生水蒸气的装置;C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水槽内水倒吸;试管D中收集的气体是H

2

(2)U形管的作用是净化、干燥氢气,应用固体NaOH或碱石灰等固体干燥

剂。因制取过程中,H

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在干燥H

2

的过程中一并

去除HCl气体。

(3)需要加热的仪器:A(Fe与水蒸气需在高温下反应)、B(需加热制取水蒸

气)、E(H

2还原Fe

3

O

4

时需加热)。

(4)试管E中发生H

2还原Fe

3

O

4

的反应:Fe

3

O

4

+4H

2

=====

高温

3Fe+4H

2

O。

(5)因为H

2和O

2

混合点燃或加热时可能爆炸,所以H

2

在使用时要检验纯度,

多余的氢气要燃烧掉或导出室外,以避免与室内空气混合爆炸。

答案:(1)普通铁粉产生水蒸气防止倒吸氢气

(2)碱石灰(或固体NaOH、CaO等碱性干燥剂) 稀盐酸

(3)ABE

(4)Fe

3O

4

+4H

2

=====

高温

3Fe+4H

2

O

(5)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

第2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了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及其1.变化观念: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科学探究:通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探究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

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

其应用。

检验,从而探究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证据推理: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铁的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

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一、铁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

氧化物FeO Fe

2

O

3

Fe

3

O

4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

铁的价态+2 +3 +2、+3

溶解性都不溶于水

2.

(1)稳定性:FeO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

3

O

4

(2)与酸反应:FeO和Fe

2

O

3

属于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

为FeO+2H+===Fe2++H

2

O,Fe

2

O

3

+6H+===2Fe3++3H

2

O。

(3)四氧化三铁(Fe

3

O

4

)的化学式可写成FeO·Fe

2

O

3

,其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

式为Fe

3

O

4

+8H+===2Fe3++Fe2++4H

2

O。

3.用途

Fe

2

O

3

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

2

O

3

,是炼铁原料,也可作外墙涂料。

(1)FeO、Fe

2

O

3

属于碱性氧化物,Fe

3

O

4

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2)Fe

3

O

4

与盐酸反应可分别看作Fe

2

O

3

、FeO与盐酸反应,然后把两个反应式相加。

(3)FeO、Fe

3

O

4

遇氧化性酸(如HNO

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价的铁均被氧化成+3价。

二、铁的氢氧化物1.物理性质

Fe(OH)

2

Fe(OH)

3

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溶解性难溶于水

2.制备实验

Fe(OH)

2Fe(OH)

3

操作

现象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

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生成红褐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Fe2++2OH-===Fe(OH)

2

↓;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Fe3++3OH-===Fe(OH)

3

实验结论Fe(OH)

3与Fe(OH)

2

分别可用相应的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碱反应制得

Fe(OH)

2Fe(OH)

3

稳定性不稳定,易被O

2

氧化,受热易分

解,但产物复杂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

方程式为2Fe(OH)

3

=====

Fe

2

O

3

+3H

2

O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H)

2

+2H+===Fe2++2H

2

O Fe(OH)

3

+3H+===Fe3++3H

2

O

制备Fe(OH)

2

的注意事项

(1)Fe2+必须是新配制的,并加入Fe粉,以防Fe2+被氧化成Fe3+;

(2)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

2

,其方法是加热煮沸NaOH溶液;

(3)为了防止滴加NaOH溶液时带入空气,滴管末端要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以下,再挤出NaOH溶液;

(4)必要时可在液面上加植物油或苯进行液封。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的氧化物均为黑色固体,均难溶于水

B.Fe(OH)

2在空气中易变质,生成红褐色的Fe(OH)

3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

3O 4

D.氢氧化亚铁为白色絮状沉淀

解析:选A。FeO是一种黑色粉末,Fe

2O

3

是一种红棕色粉末,Fe

3

O

4

是一种具

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2.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

2

白色沉淀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选B。因为Fe(OH)

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Fe(OH)

3

,故要长时间观察到

Fe(OH)

2

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装置①是先用铁与稀硫酸反

应生成的H

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

2

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

中液面上加苯阻止了生成的Fe(OH)

2与空气接触;②由于能接触空气中的O

2

,故

不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Fe(OH)

2沉淀。

(1)在试管Ⅰ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2)在试管Ⅱ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

2

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续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

2

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制备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稀硫酸和铁屑产生氢气,先赶尽装置中的

空气。确定空气赶尽后,再夹紧止水夹,通过H

2

产生的压强将试管Ⅰ中产生的

FeSO

4溶液压入试管Ⅱ的NaOH溶液中,从而使产生的白色Fe(OH)

2

沉淀在H

2

的还

原性气氛中得以较长时间保持。

答案:(1)稀硫酸、铁屑(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

2

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

2

充满了试管Ⅰ和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铁盐和亚铁盐

1.常见的铁盐有Fe

2(SO

4

)

3

、FeCl

3

等,常见的亚铁盐有FeSO

4

、FeCl

2

等。

2.Fe2+、Fe3+的检验方法

(1)观察法: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棕黄色溶液中含有Fe3+。

(2)加碱法:若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为Fe2+;若直接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Fe3+。

(3)加KSCN溶液法:无明显现象,再加新制氯水变红色的为Fe2+;若溶液直接变红色的为Fe3+。

3.Fe2+与Fe3+的转化

(1)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适量铁粉振荡后,溶液变成浅绿色;再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取上层清液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

(2)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 3++Fe===3Fe 2+、2Fe 2++Cl 2===2Fe 3++2Cl -。

(3)结论:Fe 2+和Fe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Fe 3+

铁、铜等弱还原剂氯气等强氧化剂

Fe 2+

1.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铁三角”

铁元素有三种常见价态:0价、+2价和+3价,这三种价态的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我们称之为“铁三角”。

(1)Fe 只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Fe 2+或Fe 3+

①Fe ―――――――――――――――――――→-2e -

与S 、Fe 3+、Cu 2+、H +等弱氧化剂反应

Fe 2+

Fe +2H +===Fe 2++H 2↑(非氧化性酸); Fe +Cu 2+===Fe 2++Cu ; Fe +2Fe 3+===3Fe 2+。 ②Fe ―→Fe 3O 4 3Fe +2O 2=====点燃

Fe 3O 4;

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③Fe ―――――――――――――――――――――――→-3e -与Cl 2、足量HNO 3、KMnO 4(H +)等强氧化剂反应Fe 3+

2Fe +3X 2=====△

2FeX 3(X 代表F 、Cl 、Br)。

(2)Fe 2+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可以被氧化为Fe 3+,也可以被还原为

Fe

2Fe 2++Cl 2===2Fe 3++2Cl -; Zn +Fe 2+===Zn 2++Fe ; FeO +CO=====△

Fe +CO 2。

(3)Fe 3+具有较强氧化性,可被还原为Fe 2+或

Fe

2Fe 3++Cu===2Fe 2++Cu 2+(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Fe 2O 3+2Al=====高温

2Fe +Al 2O 3。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例如:Fe 3+―→Fe 2+。

2.Fe 3+、Fe 2+的检验

检验方法 Fe 2+ Fe 3+ 观察法 浅绿色

棕黄色

加碱法 (NaOH 溶液) ①现象:白色沉淀――→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沉淀

②反应:Fe 2++2OH -===Fe(OH)2↓(白色);4Fe(OH)2+O 2+2H 2O===4Fe(OH)3(红褐色)

①现象:红褐色沉淀 ②反应:Fe 3++3OH -=== Fe(OH)3↓(红褐色)

加盐法

①现象:加入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①现象:加入KSCN 溶液,

(KSCN

溶液)

入氯水,溶液变成红色

②反应:2Fe2++Cl

2

===2Fe3++2Cl-;

Fe3++3SCN-===Fe(SCN)

3

(红色)

溶液变为红色

②反应:Fe3++3SCN-===

Fe(SCN)

3

(红色)

(1)只含Fe2+的溶液

检验Fe2+加入试剂的顺序:待测液――→

KSCN溶液

不变色――→

氧化剂

如氯水、H

2

O

2

红色(含Fe2+,不含Fe3+)。

①加KSCN溶液前,防止加入氧化性物质[如H

2

O

2

、NO-

3

(H+)等],使Fe2+被氧化。

②氧化剂不能选用酸性KMnO

4

溶液。原因:酸性KMnO

4

溶液本身显紫红色,

对Fe(SCN)

3

的红色有干扰;酸性KMnO

4

溶液能氧化KSCN,溶液不变红色,不能证明不含Fe2+。

(2)同时含有Fe2+和Fe3+的溶液

Fe2+对检验Fe3+无干扰,可以滴加KSCN溶液检验Fe3+;Fe3+对检验Fe2+有干

扰,不能采用加KSCN溶液检验Fe2+,通常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KMnO

4

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1.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

B.氧化性:Fe3+>Cl

2

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

D.Fe2+被氯水氧化成Fe3+

解析:选B。Cl

2

将Fe2+氧化成Fe3+,说明氧化性:Cl

2

>Fe3+,选项B不正确。

2.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为Fe,B为FeO

B.C→D溶液的颜色变化:浅绿色→棕黄色C.④的离子方程式:Fe+Fe3+===2Fe2+

D.⑤的离子方程式:4Fe(OH)

2+O

2

+2H

2

O===4Fe(OH)

3

解析:选B。由“红褐色固体”可知F是Fe(OH)

3

,从而得出A为Fe,“黑

色晶体B”为Fe

3O

4

,继而推出C为FeCl

2

,D为FeCl

3

,E为Fe(OH)

2

。⑤的离子方

程式可为Fe+2Fe3+===3Fe2+,④的离子方程式可为2Fe2++Cl

2

===2Fe3++2Cl-。

3.某同学为了检验家中的一瓶补铁药(成分为FeSO

4

)是否变质,查阅了有

关资料,得知SCN-、Fe2+能被酸性 KMnO

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并

结合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药片除去糖衣研细后溶解、过滤。

②取滤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酸性KMnO

4

溶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滴入酸性KMnO

4

溶液后褪色,滴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结论是

____________。

(2)若滴入酸性KMnO

4

溶液后不褪色,滴入KSCN溶液变红,结论是

____________。

(3)若滴入酸性KMnO

4

溶液后褪色,滴入KSCN溶液变红,结论是

____________。

(4)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酸性KMnO

4

溶液和KSCN溶液滴入同一支试管中进行验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加入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说明含有Fe2+,而加入KSCN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3+,所以前三问的答案很容易得出。第(4)问中的原因可归纳为两条,

一是酸性KMnO

4

溶液呈紫红色,影响Fe3+的检验;二是KSCN具有还原性,可以

被酸性KMnO

4

溶液氧化,影响Fe2+的检验。

答案:(1)补铁药没有变质

(2)补铁药完全变质

(3)补铁药部分变质

(4)不能酸性KMnO

4

溶液呈紫红色,影响Fe3+的检验;KSCN具有还原性,影响Fe2+的检验

课堂小结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Fe

3O

4

可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 )

(2)FeCl

2、FeCl

3

、Fe(OH)

3

都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

(3)Fe3+、Cu2+、H+、Fe2+四种离子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Fe3+。( )

(4)在配制FeSO

4溶液时,为防止FeSO

4

被氧化而变质,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

的铁粉。( )

(5)某溶液中滴加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答案:(1)√(2)√(3)√(4)√(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B.Fe

2O

3

为碱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Fe(OH)

3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

D.Fe

3O

4

中铁元素有+2价和+3价,故Fe

3

O

4

是混合物

解析:选C。赤铁矿、铁锈的主要成分均是Fe

2O

3

,A错误,C正确;Fe

2

O

3

碱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B错误;Fe

3O

4

为化合物,不是混合物,D错误。

3.在空气中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可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 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 H2(g)+I2(g)2HI(g) 对于以上反应: 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 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 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有机化学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 【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3、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学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预备知识】 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外,常有、_____,还含有、、、_ 等。其中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也可称为,该类物质中组成最简单的是。有机物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种。【基础知识】 一、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存在:。 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为:, 对应的CH2Cl2有几种结构? 常用的分子模型有两种。 3、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用或收集甲烷。 4、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与不反应,与也不反应。因为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一般 用箭头而不用等号。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2)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材实验3-3)将一瓶甲烷与一瓶氯气混合, 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高压汞灯照射, 观察到什么现象? 化学反应现象:光照时,氯气的黄绿色

逐渐,瓶壁上有 生成,液面, 试管中有少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常如何验证HCl的生成呢? ②常温下,除了CH3Cl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无色液体,为什么我们看到黄色油珠呢? 。其实,在该反应中,生成的有机产物除一氯甲烷外,还有 。 [课堂练习] 请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取代反应的定义: [思考与交流] 1.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不是相同的呢?它们之间的差别为: 2.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正四面体型与平面正方形,科学家如何判断出甲烷分子是哪种空间构型的? [归纳小结]:甲烷取代反应 条件: 特点: 【过关检测】 1、下列关于甲烷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 B. 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为正四边形结构 D. CH2C1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都不反应 B.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核素 1、质量数 忽略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 +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练习(1) (2)判断:任何微粒都有:质子( )、电子( )、中子( ) (3)1mol 下列物质的质量分别为:H 2O : D 2O : T 2O : 3、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把具有 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 性质基本相同, 性质不同 (2)不论游离态、化合态,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 同位素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考古时利用 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用于制造氢弹,利用 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 制原子弹、核反应堆原料。 4、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已知铀元素有235U等多种核素,则铀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2、B有两种同位素,一种核内有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6个中子,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问在自然界中B的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碱金属元素 课前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钠与氧气常温: 钠与氧气加热: 钠和水(滴加酚酞):反应: 现象: 2、完成教材P5 碱金属元素表格,并总结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思考: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写在书上) 课上 1、碱金属元素符号: 名称: 2、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5、碱金属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导学案2.2.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学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2)了解发展中的原电池; (3)能依据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自主学习 1.请写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能源分类 (1)一次能源: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等。 (2)二次能源: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等。 课内探究 一、原电池原理深化认识 【例题】下列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的是() [练习1] 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有() [练习2]

由X、Y两种金属和稀硫酸组成一个原电池,结果发现X表面无气泡而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X与Y分别作什么极?哪个金属性更强? [练习3] 用镁、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分别插入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判断构成原电池的正极、负极。 [练习4] 用铜、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分别插入稀硫酸、浓硝酸溶液中,判断构成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并写出相关电极反应方程式。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锌):(反应) 正极(石墨):2N+2e-2NH3↑+H2↑(反应) 2.二次电池 (1)铅蓄电池。 负极(Pb):; 正极(PbO2):; 总反应:。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电压高、质量轻、寿命长等。 用途:作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的电源等。

3.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1)用酸性电解质时: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2)用NaOH等碱性电解质时: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三、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废旧电池中含有、、、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随处丢弃会对、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通过人类的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另一方面,废旧电池中的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回收再利用这些废旧电池,不仅可以减少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的节约。 随堂检测 1.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硫酸中,锌片() A.发生氧化反应 B.发生还原反应 C.为正极 D.为负极 2.某金属能与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该金属为() A.Mg B.Fe C.Al D.Cu 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另一组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则在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为() A.铝片、铜片 B.铜片、铝片 C.铝片、铝片 D.铜片、铜片 4.如图所示的装置,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上有气体放出 B.M为负极,N为正极 C.稀硫酸中S-移向M极 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 5.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 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6.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铁铜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铝 教学目标 1.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难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 一、金属与合金 常温下,除汞外是液体外,其余的均为固体。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五.合金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①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 ②合金的熔点、密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低. ③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大. ④合金的化学性质也和各成分金属不同.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最常见、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 2.特点 二、铝 (1)铝在常温下能很快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2)跟酸的反应 非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强氧化性酸: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3)跟碱的反应 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该反应可理解为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简写为:2Al + 2H 2O + 2NaOH = 2NaAlO 2 + 3H 2↑ (4)与氧化物的反应: 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Al 2O 3 + 2Fe 2Al + Cr 2O 3 ==== Al 2O 3 + 2Cr 特点: 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本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应用: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Cr 、Mn 等)。 (5)制法 1)铝土矿制备铝的步骤和原理: 步骤:铝土矿 溶解 过滤 酸化 过滤 (NaAlO 2) (Al(OH)3 ) 灼烧 电解 铝 高温 高温 过量NaOH 溶液 过量的CO 2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课时作业》(全套)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2.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一、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原子及构成的微粒 原子 2.质量数 3.原子构成的表示

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提示:是。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提示:不一定。氢原子(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点拨提升]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 m(126C) 1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练习与活动] 1.下列关于微粒A Z R n-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答案 A 解析A Z R n-的质子数=Z,中子数=A-Z,电子数=Z+n,电荷数=n,A不正确。 2.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m g R2+中所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m(A-N) A mol B. m(A-N-2) A mol

C. m (A -N +2) A mol D. A -N +2 mA mol 答案 B 解析 R 原子与R 2+的质量数都等于A ,其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A ,R 2+的质子数为A -N ,R 2+的核外电子数为A -N -2,1 mol R 2+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N -2) mol, m g R 2+的物质的量为m A mol ,所以m g R 2+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 (A -N -2)A mol 。 规律方法 (1)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且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11H 。 (2)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元素,如Ne 和H 2O 。 二、核素 [自主学习] 1.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 01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 02质子数决定的。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03质子和一定数目□ 04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1)概念:□ 05质子数相同而□ 06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1)工业制氯气(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 2O 2NaOH+H 2↑+Cl 2↑ 2Cl - +2H 2O 2OH - +H 2↑+Cl 2↑ (2)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MnO 2+4H + +2Cl -Mn 2+ +Cl 2↑+2H 2O (3)铁与氯气的反应:2Fe + 3Cl 2 2FeCl 3 (棕褐色的烟) (4)* 铜与氯气的反应:Cu + Cl 2 CuCl 2 (棕黄色的烟) (5)* 钠与氯气的反应:2Na + Cl 2 2NaCl (白烟) (6)氢气与氯气的反应:H 2 + Cl 2 2HCl (苍白色火焰) H 2 + Cl 2 2HCl (7) 氯气溶于水:Cl 2 +H 2O HCl +HClO Cl 2 + H 2O H + + Cl - + HClO (8)次氯酸见光分解: 2HClO 2HCl + O 2↑ (9)氯气的尾气处理:Cl 2+2NaOH =NaCl+NaClO+H 2O Cl 2 + 2OH - = Cl - + ClO - +H 2O (10)漂白粉的生产原理:2Ca(OH)2 + 2Cl 2 == Ca(ClO)2 + CaCl 2 + 2H 2O Cl 2 + 2OH - =Cl - +ClO - +H 2O (11)漂白粉消毒原理:Ca(ClO)2+2HCl =CaCl 2+2HClO ClO - + H + = HClO Ca(ClO)2 +CO 2 +H 2O == CaCO 3 ↓+ 2HClO Ca 2+ +2ClO - +CO 2 + H 2O= CaCO 3↓+2HClO (12)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Cl 2 + 2KBr == Br 2 + 2KCl Cl 2 + 2Br - == Br 2 + 2Cl – (Cl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Cl 2 + 2KI == I 2 + 2KCl Cl 2 + 2I - == I 2 + 2Cl – Br 2 + 2KI == I 2 + 2KBr Br 2 + 2I - == I 2 + 2Br – (13)氯、溴、碘离子的检验: KCl+AgNO 3 == AgCl↓+KNO 3 Ag + +Cl - ==AgCl↓(白色沉淀) NaBr+AgNO 3==AgBr↓+NaNO 3 Ag + +Br - == AgBr↓(淡黄色沉淀) NaI + AgNO 3 == AgI↓+ NaNO 3 Ag + + I - == AgI↓(黄色沉淀) (14)钠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常温):4Na + O 2 == 2Na 2O (氧化钠,白色固体) (15)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O 2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16)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 + 2H 2O == 2Na + + 2OH - +H 2↑ (17)钠与四氯化钛的反应:TiCl 4 + 4Na Ti + 4NaCl (18)钠的工业制法:2NaCl(熔融) 2Na + Cl 2↑ (19)氧化钠和水反应:Na 2O+H 2O ==2NaOH Na 2O+H 2O ==2Na + + 2OH - (20)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Na 2O+CO 2=Na 2CO 3 (2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O 2 (22)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Ca 2++CO 32-==CaCO 3↓ (24)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Ba 2+ + CO 32- ==BaCO 3↓ (25)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CO 32- + CO 2 + H 2O==2HCO 3 – (26)NaHCO 3与NaOH 溶液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HCO 3 - +OH -==CO 32- +H 2O (27)少量 NaHCO 3与Ca(OH)2溶液反应:NaHCO 3+ Ca(OH)2==CaCO 3↓+NaOH +H 2O 通电 通电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700~800℃ 通电 Na 2O 2既是氧化剂 又是还原剂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 全书导学案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课时原子结构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学业要求 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深化对原子 结构的认识。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明确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 原子核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 ? ?原子核 ? ? ? ? ? ? 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决定原子质量 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序数=□0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02质子数(Z)+□03中子数(N)。 3.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 如16 8O表示质量数为□0416,质子数为□058的氧原子。 核素同位素 1.核素 具有相同数目的□01质子和相同数目的□02中子的一类原子。

氢元素有氕、氘、氚三种核素,分别用□0311H、21H、3 1 H表示。 2.同位素 □04质子数相同而□05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例如 1 1 H与□0621H、31H互为同位素。同位素分为□07稳定同位素和□08放射性同位素。 课堂互动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提示:是。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提示:不一定。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 m(126C) 1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知识拓展 核力是使核子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的一类。原子核中有中子、质子,质子是带正电的,所以质子之间会互相排斥。是非常强大的核力将它们吸引在一起,使它们在非常小的区域形成原子核。核力是短程力,只有在原子核尺度上才显现出来。 1.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核内有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b a R B.a+b-2 a+2 R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 【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核素 【知识点的认识】 1、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很多元素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例如,氢有、、3种原子,就是3种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分 别有0、1、2个中子.这3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2,称为C﹣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3,称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种核素.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核素常用表示,X是元素符号,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 A﹣,N是该核素中的中子数.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核素的概念,属于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原电池(学案)

第1课时 原电池(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一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电能 使用电器时都需要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2.火力发电 火电(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该过程可表示为 化学能――→燃烧 热能――→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3.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 化学能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转化成电能。 [归纳总结]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 .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 .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下列各项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煤气⑤电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2.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 具体条件是:①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②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导线: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分析下图并填空

高中化学 1.1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情感目标: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自身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1、①什么叫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②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有何关系? 2、结合原子示意图看课本,观察元素周期表 (1)每一横行有什么相同点?每一纵行有什么相同点? (2)原子序数如何排列? 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将的元素按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 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加油,你能行!【合作探究】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 2.族 ①概念:周期表中的族。

②.有多少纵行?每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吗? ③A、B、0、Ⅷ有什么意义? ④族又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各包含哪些纵行?哪个族包含的元素种数最多? ⑤据你所探究,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何特点,与其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 3.小结:树状分类法小结元素周期表: 周期个(共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族个(共个纵行)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Ⅷ三。 4.判断下列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19号元素 53号元素 【针对训练】 1.请写出Na、C、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a.画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指出硫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 b.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 __元素。 训练案(练一练,学习再上新台阶) 学生姓名:班级:_________ 【达标检测】 1、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ⅦA族 D.ⅥA族 2、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 A.C、N、Si B.N、P、O C.N、O、S D.C、Si、S 3、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A.ⅠA族元素 B.第ⅦA元素 C.第三周期元素D.金属元素 4、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元素处于()A.第三周期ⅥA族 B.第三周期ⅥB族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