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一、数量:

中央监护站:2台,胎儿监护仪:18台,双胎配置胎儿监护仪(含双胎心探头):2台。

二、产科中央监护站技术要求:

1、采用无线联网模式,网络覆盖范围内床边机可随意移动。无线电发射装备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2、采用分布式结构,可实现多产网系统统一服务器管理,跨围产科室(产前门诊、产科病房、待产室和产房等多科室)管理,实现孕妇完整档案管理(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3、配备专家分析功能,支持国内主流KREBS、Fischer、改良Fischer和NST四种评分标准。

4、全产程、实时、多床位显示和记录胎儿监护仪的数字和曲线,自动判断有效监护数据进行智能提示和报警,显示胎儿监护仪工作状态、信号质量、监护信息等。

5、信号重合报警功能:母亲和胎儿心率重合报警,双胎信号重合报警。

6、智能走纸技术,自动记录有效数据,即使无人值守也可以完成监护过程。

7、可根据医院需求定制化管理操作按键,可增加、删除快捷操作、优先常用快捷操作功能。

8、符合国际标准的三级声光报警系统,母亲/胎儿参数报警,报警设置可调;报警信息置顶显示,方便医务人员快速定位报警床位和报警信息。

9、高质量、高速度的激光打印系统,支持选段打印;可打印多种报告,包括评分报告、三类图形评估报告和CTG报告等多种报告系统。

三、胎儿监护仪技术要求:

1、监护参数:胎心率,宫缩压力,自动胎动;

2、高清晰液晶彩屏≥10英寸,0-90度内多角度翻转;

3、具备双胎心率重合报警功能;

4、≥60小时CTG存储、回放,掉电数据存储;

5、单机专家评分系统,提供KREBS、Fischer、改良Fischer和NST四种评分方式;

6、胎心探头:多晶片防水探头,超声工作频率:1MHz,超声波束声强:lob≤3mW/c㎡,胎心率范围:30-240bpm;(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7、宫缩压力探头:无凸点探头设计, 0-100相对单位;

8、可升级为无线探头,可根据需要实现无线探头和有线探头随意切换,提供包含无线探头的注册登记表复印件;

9、无线探头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可安放于任意卡槽;

10、无线探头工作距离≥100m,满足临床科室使用需求;(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11、内置国际标准宽行(152mm)热敏打印机,兼容152mm/150mm打印纸,连续准确记录胎心率、宫缩压曲线及胎儿活动曲线和母亲参数。

12、内置通讯接口,与中央站组成无线网络系统;

四、技术服务:

1、免费安装、调试,现场培训使用人员至熟练操作;

2、保修2年,终身维护。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概念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是在传统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测控系统。 系统简介 一般而言,现有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大都符合“控制中心—监测站”的构建模式。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运作的核心,负责收集各监测站上传的监测信息,发送各种操作命令以控制监测站的行业。监测站被布放于远离控制中心的各监测点处,负责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响应控制中心发出的控制命令。控制中心可用普通微机、工作站或工控机实现,软件开发可靠基于现有的Windows或Unix操作系统。监测站的设计实现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采用特定的技术形式,比如单片机、DSP或者Intel X86系列的微处理器等。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也很灵活,可利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如GSM/GPRS网络,CDMA移动网络等,也可单独搭建专门的无线局域网。下面系统地讨论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开发时涉及到的一些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监测站的设计开发、无线网络的组建和控制中心的软件设计。 系统构造 1、监测站的设计实现

监测站的设计与实现是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研制开发的重点,监测站对信息数据处理的能力和精度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最终性能。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监测站的设计是工作量最大、所需时间最长的一部分。监测站处于工作现场,只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控制,任务相对单一、固定,无须用詙大的台式机来完成;考虑到节能和布放方便,监测站多为嵌入式系统。根据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和对数据处理与对传感器控制能力的要求,监测站设计的复杂程度和采用的具体技术是不一样的。 2、无线通信的设计实现 无线通信的设计相对于监测站而言较简单,有许多现有的产品和通信系统可以利用,重点只是在于从多种实现方式中作出最优的选择。 常用的实现方式有: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GSM/GPRS、CDMA移动网等)和相应的无线通信产品;通过无线收发设备,如无线Modem,无线网桥等专门的无线局域网;利用收发集成芯片在监测站端实现电路板级与监控中心的无线通信。 3、控制中心的设计实现 控制中心的设计相对于监测站的设计开发来讲较为简单,硬件设计少,除了普通微机(或工作站、工控机)外,还需要网络接入设备(若无线通信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块实现,则须开发专用的无线网卡插入微机主板的预留总线插槽中)。控制中心的设计开发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上,一般是基于Windows 和Unix等常用操作系统的。当前用于此类软件开始、调试的工具较多,且功能强大,给控制中心软件的设计带来便利。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优势 1、综合成本低,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无线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网络中,不需要为新建传输铺设网络、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无线监控。 3、维护费用低,无线监控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意义 随着无线技术的日益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接受。无线监控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监控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现代化小区、交通、运输、水利、航运、治安、消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独居老人无线监护系统设计与应用

现代独居老人无线监护系统设计与应用 摘要 为了防止独居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情况,保障老人的人身安全,同时保护老人的个人隐私,本文结合单片机串行全双工通信和无线高频收发电路与热释红外探头设计了适用于独居老人的无线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址显示、呼叫回复和自动呼叫报警等功能,性能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本文详细描述了应用于独居老人的无线监护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和特色。 关键词:远程监护;无线收发;呼叫系统;红外探头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改变,“丁克族”的不断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负增长,已经让世界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 亿,占总人口的11% ,并正以每年3 %的速度增长。在未来的五年,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5年的1.43 亿增加到2010 年的1.74 亿。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三代同堂”、“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传统家庭生活模式正在逐渐退化。城市独居老人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独居老人的增多,带来生活照料,生病护理的困难,独居老人在家中发生重大意外无法自救的情况比比皆是,严重的可能对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等等。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分析独居老人生活起居规律的基础上,将热释红外监控探头、单片机电路和无线电收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应用于独居老人的无线监护系统,该系统安装方便,成本低,使用简单,应用前景好。

第1章应用于独居老人的无线监控系统简介 1.1 系统主要功能和应用 本系统主要用于独居老人的居室,根据需要通常在卧室和卫生间各设一个热释红外监控探头: 1.卫生间: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设置,当老人进入卫生间后超过一定时间未出来或超过一定时间未进入卫生间时,系统都要向监控室发送报警信号; 2.卧室和床上:根据老人的睡眠时间设置,超过预定睡眠时间老人未上床或者到预定起床时间老人未起床,系统都要向监控室发送报警信号; 3.主动呼救:当老人在家中遇有不适的状况需要帮助时,可直接按紧急呼救按钮; 4.自动检测功能:因系统处于长期工作状态,为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在设定的时间内,主机每天数次自动向各个分机发射检测信号,分机收到信号后即回送信息表示工作正常,否则系统会报警; 5.正常工作时,当监控室主机收到报警信号时会自动显示出呼救人的地址并发出声光信息,同时向对方回送信息表示收到信号,报警方收到回送的信息后即停止发送,否则会连续发送报警信号。 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居民住宅区、干休所、养老院、疗养院、医院和宾馆等地。

远程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硬件设计

远程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硬件设计 施敏敏1,何学红2 (1.盐城工学院实验教学部,江苏盐城224000;2.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启东226200) 摘要:为了能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时监测心电信号,以便提供及时的救助,本文研究了一套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硬件设计,通过保护与输入缓冲电路、前置放大及右腿驱动电路、滤波电路、后置放大及电平抬升电路实现心电信号的放大、滤波。目前监护系统的设计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能够在强烈的噪声中,采集到准确的心电信号,尽可能地减小了失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电信号;硬件设计;无线传输;实时检测中图分类号:TN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2)21-0132-03 Hardware design of wireless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 SHI Min -min 1,HE Xue -hong 2 (1.Experiment Dept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00,China ; 2.Jiangsu Linyang Electronics Co.,Ltd.,Qidong 226200,China )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o as to provide timely rescue ,The hardware design of remote wireless electrocardiogram (ECG )monitoring system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the input buffer ,preamplifier and driven right leg circuit ,filter circuits ,the uplift of the amplification level circuit to realize ECG amplifying ,filtering.The present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can in the strong noise ,to collect accurate ECG signal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distortion.Key words:ECG monitoring ;ECG signal ;hardware design ;wireless transmission ;real -time detection 收稿日期:2012-07-16 稿件编号:201207099 作者简介:施敏敏(1982—),女,江苏启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最主要疾病,而且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低龄化趋势。通过心电信号来发现并及时诊治心血管疾病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利用当前迅猛发展并日趋成熟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设计开发一套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适宜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患者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心脏状态进行监护,减轻了奔波劳累和经济开支,节省了时间和社会医疗资源;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实时监测,提高了心电信号的准确性,从而为病情的发现和诊治赢得绝对的时间;对于行动不便或自理能力较差的用户实施远程监护,遇到病情突变时能够迅速报警,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助[1]。 1系统整体结构 文中选择以GPRS 通信技术为平台,设计了一套基于飞 思卡尔DSC 的远程心电信号监护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心电采集、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护软件3个部分。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负责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长时间的实时采集,同时辅以心电信号调理电路,对采集到的微弱心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然后由微控制器控制远程通信模块将心电信号数据发送到医院中心监测站的远程服务器,医护工作人员操作远程服务器上的心电信号监护软件,对接收到的心电信号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给出诊断意见,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实时的远程指导;对一些突发病情,可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1]。 2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心电信号采集模块和远程通信模 块两部分。心电信号采集模块主要包括电极、心电导联系统、前置放大电路及右腿驱动、高低通滤波电路、50Hz 陷波电路、后置放大及电平抬升电路等几个部分。远程通信模块主要由MC9S12XS128单片机、GPRS 模块、SIM 卡电路、电源电路组成。整个硬件组成如图2所示。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20卷 Vol.20 第21期No.212012年11月Nov.2012 图1 系统整体框架 Fig.1System framework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 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上海智达电子有限公司

目录 一、客户需求....................................................................................2二、方案概述....................................................................................2三、系统组成....................................................................................2 3.1控制中心主站 (3) 3.2通讯网络....................................................................................3 3.3现场主要监测设备 (3) 四、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主要特点 (4) 五、系统软件功能及特点 (5) 5.1功

能..........................................................................................5 5.2特点..........................................................................................6六、主要硬件设备概述 (9) 6.1G P R S无线通讯设备 (10) 6.2水资源控制器 (11) 6.3水位计 (14) 6.4室外专用监测箱 (16) 6.5开关电源 (17)

一种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种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方案 0 引言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技术的广泛推广,物联网技术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物联网医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物联网医学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第七届上海国际呼吸研究研讨会上向国内医学界提出的。 所谓物联网医学,指的是利用传感技术,将传感器固定在人体上,传感器的终端嵌入和连接到医疗检测设备里,医生可通过手机或电脑连接到该终端,实时地实现对病人全天候、远程检测及诊断。 1 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 针对物联网医学提倡的全方位互联的特点,本文将ZigBee 和GPRS 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了对智能医疗多监护参数进行处理、传输和可视化的网关系统,在一定范围内配置一处或者多处血压、体温、血氧和脉搏传感器,组成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网络作为低功耗、低复杂度、低成本且可自动组网的无线网络技术,支持传感器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可以将不同点的多个传感器数据利用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同时结合GPRS 技术实现远程监控,改变了传统无线传感网络需要依托有线公共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限制,解决了同时安装大量检测装置、布线量大、线路维护和更改困难的难题,使网络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图1 所示是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架构图。该系统将信息通过HTTP POST 数据包上传到互联网云端Yeelink 平台,从而实现对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可视化和远程监测。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方便扩展、实时性强。 2 网关节点硬件设计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STC12C5A60S2 为主控芯片的智能网关系统,单片机负责GPRS 与ZigBee 网络之间的双向数据转换,网关实际上是一个基于GPRS 协议和ZigBee 协议的转换网关。在ZigBee 网络中,网关起到网络协调器的作用,主要工作包括ZigBee 组网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文章编号:1002 0411(2006)02 0265 05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赵 泽,崔 莉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0) 摘 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嵌入式远程医疗监护系统.首先,提出了以各种无线通信生理指标传感器形成一种可扩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然后,介绍在该系统结构中采用的无线生理指标传感器节点以及监护基站设备的设计.在本系统中,节点和基站设备所使用的近距离通信标准为802.15.4/Z igbee标准,同时本系统中的基站设备可以采用多种接入方式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包括直接联入In ternet网络、使用G S M短消息通信方式或者通过mode m接入Internet网络.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以及医院病房,构成远程的家庭、社区以及医院的医疗监护系统.*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医疗监护;802.15.4/Z i gbee 中图分类号:T P393 文献标识码:B A R e mote H ealth Care Syste m Based onW ireless Sensor Net w orks Z HAO Ze,CU I Li (In stit u t e of Co mpu ti ng T e chnolo gy,Ch inese Acad e m y of S cie n ces,B ei j i ng100080,Ch i na) Ab stract:A n embedded re m ote hea lt h care syste m based on w ireless sensor net w ork techno l ogy is established. F irstl y,a new syste m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wh i ch i ntroduces a scalab le w ireless senso r ne t w ork w ith a v ariety o f w ireless physi o log i ca l senso r nodes.T hen t he desi gns of severa lw ireless physio l og i ca l sensor nodes and the care base stati on are presented.W ireless comm un i cati on bet w een the senso r nodes and the care base stati on is rea lized w it h IEEE802.15.4/Z i gbee standard,and t he care base station and the remo te centra l server a re connected i n one of t he fo llow i ng w ays,i ncl uding compu ting ne t w ork,G S M s hort m essages and te l ephone m odem.The syste m can be used at hom e o r in hospita ls to form a re m ote hea lth care syste m a m ong ho m e,comm un it y and hospita.l K ey words:w ire less senso r net wo rk;remo te hea lt h care;802.15.4/Z i gbee 1 简介(Introduction) 医疗监护仪器目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在医院内由职业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专门仪器,对病人进行生理指标的监护;另一类是在普通人员的家庭内或者户外,在医生的指导下,由病人本人或者家属使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对病人进行监护,所得到的生理指标将及时传送给相关医生.目前,医院所使用的监护方法,大多使用固定的医疗监护仪,连接设备将传感器探头连接在病人与监护设备之间进行信号的传递.复杂的设备,众多的连线,会造成病人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病人身体状况,使得诊断所得到的数据与真实情况有一定差距,给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带来不便,可能会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 为了使经常需要测量生理指标的人员(比如慢性病人或者老年患者等)能够在家中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测量某些常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远程医疗的关注越来越强[1~5].本文设计出一种新的网络式监护装置及系统,目的是利用高频率的无线多通道数据传输方式,传递医疗传感器与监护控制仪器之间的信息,减少监护设备与医疗传感器之间的连线,使得被监护人能够拥有较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获得较准确的测量指标的同时,免除病人在家庭与医院之间奔波的劳苦.同时,在医院病房内建立无线监测网络,很多项测试可以在病床上完成,能够极大地方便病人就诊,并加强医院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和工作效率.另外,远程监护系统还可以扩展,使远离医院等医护机构的病员也随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监 第35卷第2期2006年4月 信息与控制 Info r ma ti on and Contro l V o.l35,N o.2 A pr.,2006 *收稿日期:2006-01-20

无线远程抄表监测系统方案

无线远程抄表监测系统方案 (利用中国移动GPRS/SMS无线上网方式) 适用于各类计量点(台区变、关口表、大用户等) 一、开发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数字网络的发展,无线远程自动抄表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应用领域极为广阔,尤其是在油田各计量点,其优势更为突出。 目前,油田各变电站分布点多面广,其远程抄表大多仍沿用有线传输方式,线路维护量很大。为保证传输质量,若采用专线方式,投资成本太高;若与变电所的电力调度电话线公用,通讯时经常发生冲突,既影响了数据的传输也对电调部门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干扰,并且此种方式对通讯部门程控交换机正常、稳定的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采用中国移动GPRS/SMS无线数字网的通讯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远程抄表数传路由的瓶颈问题。 二、系统简介 北京旭航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利用中国移动GSM无线公网提供的GPRS/SMS无线上网数传服务业务,自主开发了无线远程抄表监测系统,该系统是由计量点(变电站、台区变、关口表等)端的GPRS无线集中抄表终端(ESL-8030E)和配套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数据处理中心包括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宽带网接入设备和管理软件。系统的中心管理软件为网络版,它把采集的抄表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经处理后,存

放在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中,计算机工作终端可以通过多种网络通道(局域网、internet网、GPRS网等)对其进行查询浏览。另外,系统中心还为用户提供直接用手机上网方式进行查询浏览。 在自动抄表系统中,ESL-8030E抄表终端自动进行定时抄表,铁电存储,定时上报,小时上报等一系列抄表上报工作;同时也能及时响应来自中心的即时抄表命令;抄表终端自动完成对变电站端电能表数据的高精度采集。抄表终端所采集变电站端数据主要包括电能量信息:如表底的峰、谷、平、尖峰电量、最大需量、ABC三相的累计失压时间等;抄表终端所采集变电站端的非电能量数据包括失电、失压、失流等事件信息。 系统所抄录的电能表表底数据和电量,能够作为电费结算依据,直接用于核算电费、计算母线电量平衡和线损分析的管理,并可用于用电市场的负荷预测。系统根据所抄录的事件信息,能够提供供电可靠性统计(掉电记录)和电压合格率监测功能。在供电局自动化系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抄表终端还能够能接收自动化系统的开关刀闸信号,进行旁路的自动替代。营销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负荷控制系统联网,进一步提高供电营销和运行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典型用户 该系统是由本公司自主开发,并由大港油田集团公司供水供电公司提供试验环境下完成的。大港油田所属的变电站在天津和河北两地分布很广,由于中国移动提供的GPRS无线数据通讯业务,在国内跨省市不加收漫游费,所以该方式完成自动抄表监测,其运营费用最低。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两年,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

10 合适的元器件、优化程序等,有助于系统设计向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菁旻,上海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 现代建筑中消防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69-72. [2] 程杰,陆英浩,陆树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消防自动 控制装置的技术规程(GBJGJ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9-82. [3] 杨进波,张正兴.浅谈消防自动控制装置中的相关问题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29-132.[4] 王冬,朱乃苏,陈志兴.消防自动控制装置电网调度运行 及管理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62-174. 作者简介:王伯牙(1982-),男,福建南安人,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消防验收和防火监督;叶志冬(1977-),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防火审核和防火监督工作。 (责任编辑:周加转) 1 概述 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硬件技术高速发展的带动下,远程医疗的概念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并演变成为一个完善的学科科目。广义上理解,远程医疗是指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和新型通信工具来实现对医患远程分离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综合治疗的医疗方式,这其中包括多种专业技术,例如远程问诊、异地疾病诊疗、远程医疗会议、超距离可视电话医疗信息服务等医疗活动。狭义上看,远程医疗是指一系列具体的远程医疗治疗行为,例如远程诊断、远程手术、远程专家坐诊等。 2 系统相关技术简介 2.1 生理参数采集原理 对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来说,采集各项与疾病相关的生理数据是一项必要的疾病监控工作。其中可以大体分为如下四种数据测量工作:机械测量:测量患者心肺、脉搏等振动频率;测量患者血压、胸气压以及血管内部压力数据;测量患者肌肉松弛度、心脏张力等。热学方法:一般用来采集患者体温数据。光学技术:针对患者的心血管静电量、血氧含量等进行数据采集。化学检测:可以采集患者体内pH值、呼吸压力等数据。 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 黄欣荣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 文章建立了一种无线监控医疗网络,该网络将新兴起的智能手机与医疗监护中心信息网络相连接,通过蓝牙技术将便携式健康监护器与智能手机形成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搭建一个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组成的医疗生理监控数据系统。 关键词: GPRS 无线网;蓝牙;传感器;远程;医疗监护中图分类号: 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7-0010-032012年第27期(总第234期)NO.27.2012 (CumulativetyNO.234)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上海智达电子有限公司

目录 一、客户需求 (2) 二、方案概述 (2) 三、系统组成 (2) 3.1控制中心主站 (3) 3.2通讯网络 (3) 3.3现场主要监测设备 (3) 四、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主要特点 (4) 五、系统软件功能及特点 (5) 5.1功能 (5) 5.2特点 (6) 六、主要硬件设备概述 (9) 6.1 GPRS无线通讯设备 (10) 6.2水资源控制器 (11) 6.3水位计 (14) 6.4室外专用监测箱 (16) 6.5开关电源 (17)

一、客户需求 在某单位建立一套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来实对水位的实时监测,统一管理。 二、方案概述 作为行业领先者的水位远程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经过我们多年的水位监测系统项目实施经验,依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实际需求,我们提供并建立一个合理、完整的地下水位系统的决方案。 水位数据的收集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反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指导工作实践,而且更是研究地下水位动态规律,掌握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层位、不同水源地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的重要依据,对水资源的研究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可实现如下功能: (1)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实时采集计量点的地下水位数据,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2)报警信息主动上报:现场监测箱开门、断电、设备运行异常等信息能够主动发送到监测中心; (4)计量装置监测:远程监测水位计运行信息,分析计量故障等信息,及时发现用户计量异常; (5)统计分析:配合水位监测体系的建立,实现各地下水位监测点的数据统计、做出日周月年报表、曲线、柱状图等。 三、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地下水位监测中心主站、通信网络、现场监测设备三部分组成,利用前端监控、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远传通讯功能和系统软件功能实现。采集数据,使监测中心通过简单而又经济的计量手段,实现对整个地区地下水信息的实时监测,进而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于ZigBee的无线医疗监护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ZigBee的无线医疗监护系统解决方案 一、应用需求 临床求助呼叫(监护)是传送临床信息的重要手段,病房呼叫系统是病人请求值班医生或护士进行诊断和护理的紧急呼叫工具,可将病人的请求快速传送给值班医生或护士,并在值班室的监控中心电脑上留下准确完整的记录,是提高医院和病室护理水平的必备设备之一。呼叫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员的安危,历来受到各大医院的普遍重视。也就是说,不管病人是在病房内还是室外,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都应该得到及时的治疗。因此要求呼叫系统必须具备及时、准确、可靠、简便等。 二、发展的现状 传统的病房呼叫(监护)系统普遍采用的是有线式呼叫系统,是安装于床边设备上,通过按键与主机联系。这种系统不仅布线安装繁琐、维护不便、利用率低,而且实时性差。虽然无线式呼叫(监护)系统没有布线问题,但它的可靠性差,而且无线电波会干扰其它医疗仪器设备,目前大多数医院不采用此类无线呼叫系统。 三、应用Zigbee技术的优势 有线的病房叫呼系统,在一些经常需要移动的病人身上和需要临时加床的病床上,应用是十分不便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一种无线数传的方式来处理,就显得更加方便。这样就要求该无线系统应及时、准确、可靠、抗干扰,简单可行。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面向低成本设备无线联网要求的技术——ZigBee,它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高可靠性、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远程控制领域及家用设备联网。 将ZigBee无线技术应用于病房呼叫系统的无线通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时监护 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中,重病患者随时都可能发生病变,因此需要呼叫系统具备实时监护的功能。我们公司的ZigBee无线技术就完全满足这种实时在线监护的需求。不管病人在医院的哪个角落,出现突发性病变时,就可以通过佩戴在病人身上的ZigBee无线呼叫器,将自动结果检测结果发到医院急救中心,是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2、低成本 要想实现医院的无线呼叫系统,需要组建一个可以覆盖医院整体建筑面积的网络,还需在每个病人身上佩戴一个无线呼叫器。所以建设费用是相当高的,而我们使用ZigBee组网技术一次性投入成本非常低,运行成本几乎没有。 3、组网的灵活性 网络的大小是根据病人的多少决定的,所以系统的组网必须灵活性强。当病人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ZigBee无线网络也能灵活的增加或减少呼叫器,而无须进行繁杂的参数设定工作。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某开题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心电数据检测与分析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最新)术"(项目编号为0141316.4.2)的子课题"基于手机通信的可穿戴健康信息处理系统" 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和心源性猝死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疾病,过去只是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比例较高 ,但随着事业及家庭双重重担的压力,近年来中年人的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升高的趋势。常规的静态体表心电图(12导联)是各种心脏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一般是在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心电图仪将病人的心电波形记录在心电图纸上,然后进行阅读和分析,为医生提供有用的临床诊断资料。然而,有时患者常常自感心慌胸闷不适,待赶到医院进行检查时,往往又错过了出现异常的短暂变化期,查不出问题使得医生不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心跳记录。现在,无线遥测技术已经成为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医疗监护产品的无线化、网络化是发展趋势,移动型、具备无线联网功能的监护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另外,TELEMEDICINE(远程医疗)的发展也将使无线监护与无线互联技术大有用武之地。无线应用的前景广阔,因此研制开发无线监护产品势在必行。 远程心电监护(ECG Telemonitoring)是远程医疗(Telemedicin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来对受试者进行长时间的、远距离的心电监测,受试者的活动范围可以不受医院的限制。研究远程心电监护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缩短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为患者提供及时救助,减少患者或医务人员的旅途奔波;对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实施远程心电监护,不仅能对受试者的心电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监测,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还可以充分评估监护对象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程心电监护可以在患者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对健康人群的远程心电监护,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予以预警和提示,从而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因此,心电远程监护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监护系统的发展,可追溯至1962年,北美建立第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以后,监护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CCU/ICU监护系统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1988—1997年的10年间,一大批有价值的项目相继启动,它代表了第二代远程疗,其声势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第一代技术。在远程医学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发展速度最快,联系方式多是通过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监护系统除具有以前的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的智能报警外,还要求在监护质量以及医院监护网络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监护、药物评价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中国金卫医疗网络即卫生部卫生卫星专网于1997年7月正式开通。它可以为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进行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电视直播会诊,它已成功地进行大型国际会议全程转播、组织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数十次,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1997年9月,中国医学基金会成立了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委员会(IMNC)。该组织经过十年三个阶段即:电话线阶段;DDN、光缆、ISDN通讯联网阶段;卫星通讯阶段,逐步在我国开展医学信息及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开展了可视电话系统的远程医疗。

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提供一种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包括被测老年人、手环、控制终端,及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无线网关,及与无线网关通过无线网进行通讯的用户终端设备和监测设备;所述手环佩戴在被测老年人的手腕处;所述手环内安装有多种监测设备传感器。本技术的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实用智能、操作方便,专门用于监护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测老年人、手环、控制终端,及与控制终端电连接的无线网关,及与无线网关通过无线网进行通讯的用户终端设备和监测设备;所述手环佩戴在被测老年人的手腕处;所述手环内安装有多种监测设备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关由 ZigBee无线网关和GPRS无线网关组成;所述用户终端设备通过GPRS移动通讯网络与GPRS

无线网关进行通讯;所述监测设备传感器通过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ZigBee无线网关与监测设备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由温度计、心电监测仪、脉搏仪和血氧仪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心电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和血氧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手机用户端、笔记本电脑、PAD中的一种。 技术说明书 一种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医疗监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老年人专用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技术的广泛推广,物联网技术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无线局域网为有线网络提供了灵活有效的延伸,利用PDA或电脑通过无线网络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病人标识码识别,以及基于无线局域网的语音多媒体应用等,充分发挥医疗信息

远程心电监护

远程心电监护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监护病人的心率异常情况,如果检测心率异常则通过gPsone 获取病人位置信息并通过CDMA 传输到医院监护中心,或者连接到个人PC 机,然后通过Internet 网传输到医院监护中心。因此,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可以从心电监护部分、定位及数据传输部分、监护中心服务器三个部分来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如图所示。 (1)心电监护终端。采集人体心电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分析; (2)定位及数据传输模块。实现对病人的准确定位和对数据的远程传输,当心电监护终端检测心率异常时就把数据传输到该模块。 (3)Boa 服务器,即个人PC 机,病人可以将采集到的心电信息由Boa 服务器通过Internet 传输到医院监护中心 (4)中心服务器。远程接收心电数据由医生或专家进一步分析决定治疗方案,并对监护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一.心电监护终端硬件设计 人体心电信号经过采集电路处理后,得到稳定且可供S3C2440采集的信号,并保存、显示在终端设备上,通过CDMA 模块实现定位并发送数据,或者家庭PC 机(本地服务器)控制终端设备,实现数据回传,最后医院监护中心通过浏览器模式登陆到家庭PC 机服务器后,便可对病人的心电信号进行查看并控制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现场模拟诊断”。

心电处理电路 输入缓冲电路 电极从体表采集心电信号,经导联线传到输入缓冲电路,该输入缓冲电路为电压跟随器。该电路的特点是输入阻抗很高,而输出阻抗很低,便于和后级放大器匹配。该电路的作用是将人体与前端放大电路隔离、提高输入阻抗、稳定输入信号、提高实际的共模抑制比、充分发挥AD620的性能。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6的作用是能与人体阻抗匹配,人体阻抗大小在500k 以上,取R16=I00K 。 导联选择电路 输入缓冲电路的输出信号经导联选择电路进行导联选择。导联选择电路由威尔逊网络和多路开关集成电路构成。威尔逊网络是用9个电阻组成的平衡电阻网络。6个20K 电阻组成三角形,如图中电阻R24、R25、R27、R34、R35、R36。3个30K 电阻组成星形,如图中电阻R26、R28、R29。顶点LA 、RA 、LL 通过输入缓冲电路分别与左臂、右臂、和左腿电极相连,顶点LALL 、RALL 、RALL 为加压肢体导联的相应参考点,中心C 为威尔逊网络中心端,均连接到多路开关集成电路的输入端。中心端C 的电位与人体电偶中心点的电位相等,均可视为零电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_顿文涛

基金项目: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编号:112102210212)。 作者简介:顿文涛(1980-),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安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通信作者:马斌强,男,实验师,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及信息技术。收稿日期:2013-12-27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 顿文涛1,卢高飞1,左秀生1,赵玉成2,李子山1, 袁超1,马斌强1(1.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河南郑州450008) 摘 要:在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医疗监护领域的现状和趋势,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远程医 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拓宽思路。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远程医疗;医疗监护;应用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6251(2014)02-0043-04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Tele-medicine Monitoring System DUN Wentao 1,LU Gaofei 1,ZUO Xiusheng 1,ZHAO Yucheng 2,LI Zishan 1,YUAN Chao 1,MA Binqiang 1 (1.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nan Zhengzhou 450002; 2.Henan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Test and Appraisal Station,Henan Zhengzhou 450008)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medical care,the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echnology in tele-medicine monitoring system were elaborated,which broadened the application way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ensor;tele-medicine;medical care;application 农业网络信息 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 ·信息技术· 2014年第2期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种慢性病在中青年人群中也有蔓延的趋势,因此,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要求日益增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日益延长,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很大[1]。但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而且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由于医疗行业是高信任度的行业,患者对名医、专家和知名的医院非常信任,而各领域的名医专家大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里,小医院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给很多患者带来了不便。 远程医疗是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普及远程医疗成为可能。医疗保障是现今社会的主要焦点之一[2]。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医疗服务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的状况日益凸显,而远程医疗能够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对医疗服务进行分配和管理,不仅降低了医疗时间和成本,还从某种 程度上减少了医疗服务的障碍,使患者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诊治。 1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简介 传统的医疗体系往往不能将病人的情况及时地反 馈给医生,从而导致延迟就医。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将病人的生理信息及时地传给医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及时医治。为了使经常需要测量生理指标的人员(比如慢性病人或者老年患者等)能够在家中在随意运动的状态下测量某些常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远程医疗的关注越来越强[3]。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通讯及监测工具,对病人进行实时监护,使得人们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个人与医院间的医学信息的远程传输和监控,远程会诊、医疗急救、远程监护等,从而提高对病人诊断和监护的准确性和便利性。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可用于对人体健康信息、体征参数进行采集与传输,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后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