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质量层次划分

药品质量层次划分

药品质量层次划分
药品质量层次划分

件3

招标药品评价指标及质量类型

对药品质量因素(得分就高不就低)、相关因素和企业规模、市场信誉等相关指标,实行百分制计分(详见下表)。其中客观指标85分,主观指标15分。

评审要素要素

权重

评审

指标

描述

指标

权重

主(客)

观分

药品质

量直接因素50分

质量类

型一

具有我国知识产权局授予的有效期

内的化合物实体发明证书的药品

50分

客观分原研制药品、国家化药1.1类新药、

生物制品一类、国家保密处方、中药

一类、中药保护一级药品

47分

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或科技进步

二等奖及以上的药品、西药组合物专

利、中药提取物专利、天然物提取物

专利、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专利药品

45分

单独定价(包括国家批准的执行单独

质量标准和价格)药品,优质优价中

成药

43分

除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外,首家取

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

号;且是国家质量标准起草单位并同

时取得新药证书(或新药批件)的药

41分

获得美国cGMP或FDA认证、欧盟

GMP认证、日本GMP认证、澳大利

亚TGA认证证书的制剂生产线生产

并向相应国家出口的国产药品

39分

质量类

型二

科技部等多部委评定的国家重点新

产品

37分

化学药前50强、中成药前30强制药

企业药品

35分

质量类

型三

中药组合物专利药品、实用新型专利

(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生产工艺

专利、中药保护二级、国家质量标准

起草单位

33分

其他GMP药品30分

药品质5分

(单

个品

储存

条件

药品保存的环境要求,优于同类药品

(需企业申请并提供比较材料)

2分

客观分其他药品0分

要素权重指标权重观分

量间接因素种得

分最

高不

超过

5分)

原料来

源(化学

药)

本厂自产原料2分

客观分本集团厂家原料1分

非本厂、本集团内厂家原料0分

药品

有效期

有效期高于同类药品(以药品说明书为

比较依据,需企业申请并提供比较材料)

1分

客观分其他药品0分

适应症

适应症多于同类产品(以药品说明书为

比较依据,需企业申请并提供比较材料)

2分

客观分其他药品0分

气雾剂

不含氟利昂2分

客观分含氟利昂0分

腹膜透

析液

非PVC包装2分

客观分PVC包装0分

新版GMP 认证10分

非普通

大输液

投标品种对应生产线(剂型)通过新

版GMP认证

10分

客观分未通过新版GMP认证0分

15分

普通

大输液

通过新版GMP认证不同包装材料的

普通大输液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得3

分,最多15分

3-15

客观分

业规模20分

销售

金额

销售金额A(元)以2013年度本生

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报表为依据,按上缴

增值税对应的销售金额进行评价,得

分=5+A/2亿元。最高得分14分,除

去工信部排名的其他进口药品企业

按5分计算。

14分客观分

行业

排名

工信部的公布的2012年化学药品、

中成药、生物生化药品工业企业法人

单位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序为依据进

行评价:第一名得6分,化学药品、

中成药企业每后排一名少得0.02分,

生物生化药品企业每后排一名少得

0.04分。除去工信部排名的其他进口

药品企业按2分计算。

6分客观分

场信誉15分

临床

疗效

优4分

主观分良3分

中等2分

一般1分

差0分

要素权重指标权重观分

品牌认同度认同度高3分

主观分认同度较高2分

认同度一般1分

认同度较差0分

药物安全性评

价同类产品中相比,无不良反应发生2分

主观分同类产品中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分

同类产品中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

0分

包装质量和方便实用情况包装质量好且方便实用2分

主观分包装质量较好,较为方便实用1分

包装质量较差,不够方便实用0分

保障供应及伴随服务配送到位率高,伴随服务好4分

主观分配送到位率较高,伴随服务较好3分

配送到位率一般,伴随服务较一般2分

配送到位率较差,伴随服务较差0分

奖惩指标重合同,

守信用,

2013年

基层及

县级药

品配送

到位率

高于90%的企业,每提高1%奖0.3

分;低于90%的企业,每降低1%扣

0.3分。(基层及县级医疗机构奖惩

分数分别计算后求和)

客观分

品种质

量检验

公告

无不合格

不扣

一次不合格

扣5

注:

1.质量类型评分中,如果产品符合多项指标条件,按照最高得分项评分,不重复计分。

2.企业规模行业排名中,属于集团子公司的,应由其集团出具隶属关系证明。

3.原产地为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制剂产品(不含国内分装产品),视同通过新版GMP认证产品,并予以赋分。

4.专家评分项指标。伴随服务是指对医疗机构提供破损药品或近有效期药品退换、进行药品使用情况相关培训等伴随服务情况进行评价;保障供应情况是指

对投标企业近两年来对我省药品集中采购保障供应配送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尤其是急救用药、短缺药品、低价药品保障供应配送为依据进行评价;包装质量情况是指对企业投标产品包装材料的总体评价。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等级分类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建设工程安全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5)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及处理职责 各门类、各专业工程,各地区、不同时期界定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标准尺度不一,通常按损失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 (1)一般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是指由于质量低劣或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且直接经济损失在5千元以上(含5千元)、5万元以下的事故。一般质量事故由相当于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进行处理。 (2)严重质量事故是指建筑物明显倾斜、偏移;结构主要部位发生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强度不足,超过设计规定的不均匀沉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工程建筑物外形尺寸已造成永久性缺陷,且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处理。 (3)重大质量事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即为重大质量事故。 1)工程倒塌或报废。

质量检验评定的等级标准

4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等级标准 4.0.1本标准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划分为“合格,,与“优良"两个等级。 4.0.2分项工程的检验项目分为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其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4.0.2.1合格: (l)保证项目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基本项目抽检的处(件)应符合本标准合格的规定: (3)允许偏差项目抽检的点数中,有80%及以上的实测值应在本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其余实测值也应基本接近本标准的规定。 4.0.2.2优良: (l)保证项目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基本项目每项抽检处〈件〉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合格的规定:每项抽检的处(件)中有60%及以上符合优良规定,该项应为优良项,优良项数应占检验项目数50%及以上,该基本项目应评为优良. (3)允许偏差项目抽检的点数中,有90%及以上的实测值应在本标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其余测值也应基本接近本标准的规定。 4.0.3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4.0.3.1合格: 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应全部合格。 4.0.3.2优良: 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必须全部合格其中达到优良等级的分项工程数量不应少于50%,且主要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应为优良。 4.0.4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4.0.4.1合格: 〈1〉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应全部合格; 〈2〉质量保证资料(P2)应基本齐全完整: 〈3〉单位工程总体检验压力试验、气密试验、仪表单校、联校试运转等)结果必须合格。 4.0.4.2优良: (1) 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等级全部合格其中有50%及以上为优良: (2) 质量保证资料(P2)应齐全完整; (3) 单位工程总体检验(高低压实验、变电所受、送电及电动机联动试运转等)结果必须合格。 4.0.5分项工程质量不符合本标准的合格规定时,必须及时处理,并按以下规定评定质量等级: 4.0. 5.1返工重做的可重新评定等级。 4.0. 5.2经加固补强返修达到合格的分项工程,其质量等级仅能评为合格,不能评为优良. 4.0. 5.3让步接收的分项工程仅能评为合格。 (3)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流程 分析 质量事故 项目经理 质量调查小组 事故调查报告 纠正预防措施 质量处罚单 一般质量事故 现场监理 安质部

1 目的 严肃质量事故的处理,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质量事故的处理。 3 工程质量事故等级的划分 工程质量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一般事故,事故划分标准如下: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以上; (2).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 (3).直接导致运营线路发生行车安全特别重大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重大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 (2).死亡3人及以上,10人以下; (3).直接导致运营线路发生行车安全重大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和安全产生很大影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大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及以上,300万元以下; (2).死亡1人及以上,3人以下;

(3).直接导致运营线路发生行车安全大事故、险性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和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下; (2).直接导致运营线路发生一般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和安全产生影响。 4 职责 4.1 项目部经理为质量事故的第一责任人。 4.2 工程部负责事故处理的具体实施。 5 制度内容 (一)、发生轻微不合格事件时,由工地技术或质检人员进行评定和确定处理方案并实施。由质检人员验证,并在施工日记中做好记录。 (二)、故发生后,岗位人员必须及时口头或电话报告项目部负责人或工程部、安质部。由安质部门组织,进行评定和确定处理方案,报总工程师或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由安质部填写《质量台帐》,工程部负责整改措施。 (三)、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用电话或电传以最快的速度(不得超过12小时)上报局及集团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同时项目经理部应立即报业主及哈大质量安全监督分站等,通知设计、咨询、监理。发生严重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或重大质量事故(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应及时填写《质量事故报告》,在规定的时限内逐级上报到集团公司安质部、工程部,并按以下处置:一般工程质量事故由安质部组织评审,经理分部领导主持,提出处置方案,上报

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产品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一、目的: 适应公司产供销一体化要求,做为各部门间产品质量沟通的依据。 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细则要求,适应市场新态势。 二、等级划分条件: 2.1产品的用途大致分为折弯类和拉伸类,客户的用途不同,对我们产品的质 2.2.1表面质量缺陷类: 2.2.1.1辊印:因轧辊表面受到损伤造成带钢表面有周期性印记,一般指跑偏或卷边、多层的带钢进入轧辊产生的印记(轧辊表面无其它黏附物)。 (1)轻微:面积小且无手感,小于1cm2 (2)一般:面积大于1m2且小于2cm2。且无手感。 (3) 严重:辊印有手感或面积大于2cm2。 2.2.1.2痘痕:残留在乳化液中或吸附在带钢表面上的较硬物质,使轧辊产生细小或者小块儿的凹坑.产生凹坑的轧辊轧制出的带钢表面就会产生周期性的凸起,称之为痘痕。 (1)轻微:数量极少(周期内小于3个),平整后无手感。 (2)一般:数量少(周期内小于5个),平整后无手感,清晰可见。 (3)严重:数量多(周期内大于5个),平整后有手感。 2.2.1.3凹坑:黏附在轧辊上的较硬物质使轧辊表面产生小块凸起,粘辊后的轧辊可能黏附着条线状、点状的钢带。使用产生凸起的轧辊轧制出的带钢表面会出现周期性的凹坑,。 (1)轻微:其深度小于厚度公差的1/4(轻微手感)。 (2)一般:其深度小于厚度公差的1/2(一般手感)。 (3)严重:其深度大于厚度公差的1/2(明显手感)。 2.2.1.4划伤/挫伤:带钢在各个机组运行中,因为张力辊、导向辊、过料台等部件上存在细小的凸起,与带钢发生局部摩或因张力辊、导向辊与带钢存在线速差,造成带钢表面产生间断或者不间断的浅沟,称为划伤。挫伤是带钢层间滑动产生的多处细小划伤。 (1)轻微:其深度小于厚度公差的1/4(轻微手感)。 (2)一般:其深度小于厚度公差的1/2(一般手感)。 (3)严重:其深度大于厚度公差的1/2(明显手感)。

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分类准则

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分类 准则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⑴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⑵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⑴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⑵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⑶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⑴工程倒塌或报废; ⑵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⑶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重大事故。

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⑴.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⑵.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 ⑶.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⑷.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5.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 (二)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及处理职责 各部门、各专业工程,各地区、不同时期界定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标准尺度不一,通常按损失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 1.一般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是指由于质量低劣或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且直接经济损失在直接经济损失在直接经济损失在直接经济损失在5千元以上(含5千元)5万元以下的事故。一般质量事故由相当于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进行处理。 2.严重质量事故是指建筑物明显倾斜、偏移;结构主要部位发生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强度不足,超过设计规定的不均匀沉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工程建筑物外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 一、制定中药材规格标准的实际意义 中药的质量是指中药材自身的品质状况。中药材的外观性状,如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等及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效果等,都可以反映质量的优劣。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是其品质的外观标志。因此药材的品质与规格,是衡量药材商品质量好坏的标准。品质是对药材品种与质量的基本要求,规格是划分药材商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具体标准。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特殊物品,质量必须优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同时药材又是一种商品,必须符合商品按质论价的要求。因此药材具有双重特性,它既有药用性,又有商品性。为适应商品性的需要,又必须按质量优劣划分规格与等级,以便在市场进行商品交流。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标准。 1.国家中药材标准:国家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材标准。目前,国内执行的是部颁标准《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达,于1984年3月试行)。本标准是在中国药典的基础上,选择产销量大,流通面广,价格较高,具有统一管理条件的76种药材,作为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 2.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备经营的药材有600种,其中已经制定地方标准的有100种,而大部分尚未制

定地方药材标准。但地方制定的药材商品标准是指在历史上已形成的地区习惯用药的药材,称为“地区性、民间习惯使用药材”,只能在本地区内销售使用,调往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须经调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 3.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药材商品质量优劣的客观标准,应是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和疗效的好坏。但目前绝大多数药材商品所含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不很清楚或缺乏定量检测方法。因此现在制定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仍以外观质量及性状特征为主,只能依据三级药材标准来划分药材的商品规格和等级。但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不是每种药材可以划分的。有的既有规格,又有等级,有的没有规格,但有等级,有的既无规格,又无等级。既无规格,又无等级的则为统货。有些全草、果实和种实类药材,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大,常不划分规格等级,如枇杷、木瓜等。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的不同之处:人为改变原生药形态的,则为规格;区分大小、好次的则为等级。等级标准较规格标准更加具体。中药材规格与等级的划分:一般规格是按洁净度、采收时间,生长期,即老嫩程度、产地及药用部位形态不同来划分;而等级则指同一规格或同一品名的药材,按干鲜、加工部位、皮色、形态、断面色泽、气味、大小、轻重、货身长短等性质要求规定若干标准,每一个标准即为一个等级。等级名称以最佳者为一等,最次者为末等(符合药用的),一律按一、二、三、四、……顺序编列。 由于中药材是自然形态,如货身长短粗细,大小轻重,同一等级

医疗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 药物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另一些疾病。能够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专门多,按其来源分类,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抗生素、生物制品、人工合成药、中成药等;假如按照药理作用分类,其几乎能够包括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中所有类不的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可侵及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等,以及致突变、癌变和畸形等。 药品不良反应具有自限性特点,发觉早,处理及时,大部分患者都能够自行恢复。假如差不多出现了严峻反应甚至阻碍到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除停药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和治疗。 了解和学习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

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控意识,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药品不良反应差不多概念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要紧是指合格的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严格地讲,ADR要紧是指常规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应包括超剂量给药、意外给药、蓄意给药、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据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定必须具有以下三点: 第一、药品必须是合格的。所谓合格药品,指的是符合我国《药品治理法》和国家药品标准并经药品监督治理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品。假药、劣药产生的不良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范畴。 第二、患者使用药品和医师指导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讲明书的规定或没有违反药品的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误用、滥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出乎事先预料。

质量事故等级划分.

质量事故等级划分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 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 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 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 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5)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

焊缝质量标准和焊缝等级分类

焊缝质量标准和焊缝等级分类 焊缝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 4.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4.2.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 成品保护 5.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6.2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木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6.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6.4 焊缝夹渣:多层施焊应层层将焊渣清除干净,操作中应运条正确,弧长适当。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采用碱性焊条时,上须使熔渣留在熔渣后面。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 7.2 焊工合格证及编号。 7.3 焊接工艺试验报告。 7.4 焊接质量检验报告、探伤报告。 7.5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6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7 其它技术文件。

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目的、作用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 2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2.1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分为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和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两种。 2.2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 2.2.1质量不合格是偏离规范的表现,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规定见表1 表1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

2.2.2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应按表1的分级原则在作业指导书相应栏目中列出该产品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由检验机构编制。 2.2.3质量检验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主要用于指导检验工作,其作用具体体现在: a是把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制造要求与顾客使用要求综合考虑,使检验工作予以满足的有效手段, b为合理地确定检验方式、检验的严格程度提供依据; c为恰当地确定质量的严重程度及其处理权限,处理程序,特别是采取让步措施提供依据; d便于检验员在检验中明确重点,有效地运用检验方法和处理方式。 2.3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规定 2.3.1产品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是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针对产品使用过程中顾客反馈的质量项目,按其对产品使用性的影响程度所进行的分级,其分级的原则规定如表2

2.3.2产品质量审核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是用来指导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活动的实施与评定产品质量水平而确定的。在制定产品质量计划时,依据表2产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由技术部门负责编制,并纳入产品质量审核计划实施管理。

大米质量等级划分详情

大米质量等级划分详情 我们在购买大米的时候会看见大米的外包装写有大米的质量等级,那么大米的等级是如何划分出来的呢?这对我们挑选大米又有什么帮助呢? 大米如何分级? 我国新的国家标准(GB1354—2009)对食用商品大米的分类与分级有明确的规定:籼米和粳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共四个等级;籼糯米、粳糯米、优质籼米、优质粳米、优质籼糯米和优质粳糯米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共三个等级。这一规定改变了过去将大米划分为“特等、标准一等、标准二等和标准三等”的方法。 一级大米: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由于一级大米基本除净了糙米的皮层和糊粉层,所以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很低,因此,米的涨性大,出饭率高,食用品质好。 二级大米: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加工精度低于一级大米,食用品质、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略低于一级大米。 三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米中的灰分和粗纤维较高,(信息来源:诚邻粮食Neighborly food)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均低于一级大米和二级大米。 四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由于米中保留了大量的皮层和糊粉层,从而使米中的粗纤维和灰分增多。虽然出饭率没有其他等级大米高,但所含的大量纤维素有益于人体生理功能。 等级划分其他参考标准 黄粒米 稻米黄变危害性很大,一是黄粒米营养差,有的甚至带毒,有碍身体健康;二是导致出米率低。沤黄严重的稻谷一般少出米1.5~2.5公斤。用黄粒米煮成的米饭,似一团棉絮,吃在口里像豆腐渣。碎米率 碎米包括大碎米和小碎米。大碎米是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的碎粒,小碎米是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碎粒。碎米率是大米品质优劣的标志之一,是标准中的必检项目。碎米率高既影响大米整齐度和食味,又不利于大米的安全储藏。杂质含量 大米杂质包括通过1.0mm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层上的粉状物(糠粉),矿物质如沙石、煤渣、砖瓦块和金属物等。另外还包括其他杂质,如带壳的籽粒、无使用价值的米粒及异种粮粒等物质。大米含杂质高低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国家标准规定的必检项目之一。 因此,不要小看大米包装上的质量等级标识,它背后所代表的安全和营养品质极富深意。学会认识的大米包装的标识,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选购适合自己的大米。

药品不良反应摘要

在一种新药或药品的新用途的临床试验中,其治疗剂量尚未确定时,所有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也应视为药品不良反应。 在药理学中,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可以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在物质使用中,包括用药所致的不愉快的心理及躯体反应。 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 定义凡用药后产生与用药目的不相符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side effects)、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后遗效应(after effect)、继发效应(secondary effect)、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及三致(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作用。一般是可预知的,但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则是难以恢复的。 药物的后遗反应 指停药后的生物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次日的宿醉现象,停药后可消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耳蜗神经损害很难恢复,可成为永久性耳聋。过敏反应药物刺激机体而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药物在体内与高分子载体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药物再次进入机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过敏反应性疾病。 特异质反应少数人用药之后,会发生于药理作用无关的反应。多数是由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比如缺乏某种药物代谢酶所形成依赖性喉,断药后体内不能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出现戒断综合征,有时很严重,可发生惊厥,甚至死亡。 药物的致畸作用 在妊娠期内,特别是头三个月胎儿器官形成期,此时某些药物可作用于胎儿而形成先天畸形。 药物的致癌作用 具有致癌作用的药物称致癌因子,不少化学药品属于此类物质。 药物的致突变作用 遗传因子DNA的构成发生突然变异和染色体异常,可引起此变异的因子称变异原。短时间内变异原通过机体内因起作用,发生显著的生物学变异,如畸胎或肿瘤的生成。

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什么等级

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什么等级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工程建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的东西是方方面面的,如果在施工建设的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对于工程质量事故会根据实物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的,那么,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什么等级呢?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一起了解下具体的内容吧。 工程事故等级划分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

某公司印刷产品通用质量标准与等级分类规定

印刷产品通用质量标准与等级分类规定 1.0目的 规范产品质量等级分类,建立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生产质量控制与检验依据。 2.0范围 适用于印刷公司。 3.0职责 3.1市场部、工程部负责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 3.2工程部、品管部负责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与维护; 3.3各相关部门负责执行此文件。 4.0内容 4.1 产品等级分类 4.1.1产品质量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具体见附件:产品质量等级 分类表) A类:工艺难度大、质量要求高,采用高附加值材料生产的产品。 B类:工艺难度中、质量要求一般,采用一般材料生产的产品。 C类:工艺难度小、质量要求低,采用低档材料生产的产品。 4.1.2首次生产的产品由市场部、工程部初步确定其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并 书面通知品管部进行检验,产品生产完工后由工程部将其纳入《深 圳德邦印刷产品质量等级分类表》中,经综合评定确认后发放市场 部、生产部、采购部、品管部等部门(如当月没有变化可不重新发 放)。

4.1.3工程部每季度召集市场部、生产部、采购部、品管部对《深圳德邦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分类表》进行综合评估,经总经理审核后,重新 确定产品质量等级。 4.2 切纸工序质量标准 4.2.1 白料切纸 规格大小偏差≤±1mm,幅面偏斜≤±3mm 4.3印刷工序质量标准 4.3.1 印刷产品文字、图案、规格、尺寸、位置与样稿、蓝图相一致; 实地平实光洁均匀,无明显珠点及墨杠现象,无明显色点/墨皮; 无明显擦花、刮花、水干、水大、脏污及过油喷粉不均等不良现 象。丝印产品文字清晰,无糊版、漏墨、洇墨,粘结牢固不分层 脱落。 色点/墨皮(不能影响图文的辨认) A类产品:面积≤0.4mm2大的色点/墨皮不超过1个; B类产品:面积≤1.0mm2大的色点/墨皮不超过2个; C类产品:面积≤1.5mm2面积大的色点/墨皮不超过4个; 擦花、刮花(不漏底色) A类产品:不能有; B类产品:长≤15mm,宽≤0.4mm,不超过2条; C类产品:长≤25mm,宽≤1.0mm,不超过3条;

药品不良反应总结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不断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为了加强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顺利的开展,经我院院务会决定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院长张广海担任组长,小组办公室设在本院,以此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报工作。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年初就联合召开了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切实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培训和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推动监测报告工作广泛、深入、扎实的展开。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院根据上级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为确保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三项措施,促进了全院监测工作正常运转,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点;明确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院与上级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联系沟通工作,实行实时督报制度,各科室在规定日期集中报送监测信息,杜绝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二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员库,各信息员要做到反馈灵敏、报告及时,形成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良好

局面,使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培训,我院派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收集工作的同志多次参加了市药监局组织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会议,同时又多次组织我院工作人员在全院大会上学习药不良反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明确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做好监测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截止2017年12月,我院共上报不良反应检测病例3例,3例都是药品不良反应,完成了2017年的任务,同时,对各个监测点的信息上报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未发生一起漏报、瞒报、迟报现象,上报率达100%,做到了准确、科学、及时,而且不断提高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水平。 三、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对事件报告的“关联性”评价不够规范,可能和不可能等关联性评价混淆不清。 2、医学术语匮乏,在事件报告的描述中不会运用相关的医学术语去描述临床症状。 3、责任心不强。在事件报告表中,有些厂家的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是相同的,或者在商品名称的填写处填写成通用名 四、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培训科室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的概 念,能准确定义不良反应事件,防止漏报。 2、对于科室隐瞒不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加大处罚力度,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须引起科

原材料、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原材料、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编号: DX(GL)ZG-8.3-1.4 版/次:A版1次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

原材料、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1 目的 规定本公司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原则、内容、要求及标注方法,指导产品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层级职责分配。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德鑫航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制造的产品。 3引用文件 JB/T 5058 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导则 GB/T 7635.1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 4术语和定义 4.1产品质量特性 产品质量特性由产品的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递给工艺、制造和检验等的技术要求和信息。它包含有尺寸、形位公差与配合、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政府有关法规和标准情况等。 4.2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是指影响产品适用性的重要程度。 5职责 5.1 技术部负责产品及零部件重要度分级,分别在新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零部件进行初步重要度分级,通过新产品试制,在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5.2 工艺人员针对技术科给定的产品及零部件重要度分级负责原材料的重要度分级。 5.3 物资供应部门按照原材料重要度分级要求确定原材料的采购。 5.4 生产部负责按照产品及零部件重要度分级落实生产。 5.5 质管部负责按照产品、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重要度分级制定检验标准。 6 工作过程 6.1 分级原则

6.1.1重要度分级以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6.1.2 可按规定的级别符号直接标注在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上,也可单独编制产品及其组成零部件重要度分级文件。 6.2重要度分级内容 重要度分级内容一般包括: 1) 安全、环保要求; 2) 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3) 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4) 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5) 焊接及铸、锻规定; 6) 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7) 外形、外观要求; 8) 清洁度要求; 9) 涂敷、包装、防护及储运等要求。 6.3 产品特性重要度分级 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1)关键特性[A]: 如发生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降低产品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之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使用者提出申诉的特性。 2)重要特性[B]: 如发生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使用者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3)一般特性[C]: 如发生故障,对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影晌不大及不致引起使用者提出申诉的特性。 6.4 零部件、原材料重要度分级 一般分为A类零部件或原材料、B类零部件或原材料、C类零部件或原材料。 1)A类零部件或原材料:零部件或原材料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键特性[A],同时还可能包含重要特性[B]和(或)一般特性[C]。 2)B类零部件或原材料:零部件或原材料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要特性[B],同时还可能包含一般特性[C],但没有关键特性[A]。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和依据

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 作的通知 (建质[2010]111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现就规范、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事故报告 (一)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 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尸■、亠 前言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7775-1999《旅 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本标准与 GB/T17775-1999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1 .在划分等级中增加了AAA 级旅游区(点)。新增的AAA 级主要从细节方面、景区的文化性和特色性等方面做更高要求; 2. 对原AA-A 级旅游区(点)的划分条件均进行了修订,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AA 级旅游区(点)增加细节性、文化性和特色性要求; 3. 细化了关于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的划分条件。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xx、xxxx、xxxx、xx xx、xx、xx 引言 本标准的制订旨在加强对旅游区(点)的管理,提 高旅游区(点)服务质量,维护旅游区(点)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总结了国内旅游区(点)的管理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技术 1 / 33

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同时,根据 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 与评定》国家标准自1999年至今近3年时间的实施情况,在原标准基础上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旅游区(点)的发展实际。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的各种类型的旅游区(点),包括以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区(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 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9667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T 10001.1-2000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 通用符号(GB/T 10001.1-2000,neq 2 / 33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内容: 简介ADR(Adverse Drug Reaction)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在一种新药或药品的新用途的临床试验中,其治疗剂量尚未确定时,所有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也应视为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第二十九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的不良反应 1、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如阿托品被用于解除胃肠痉挛而引起口干等。 2、毒性反应。如引起失眠、耳鸣、贫血、肝功能损害等。 3、过敏反应。 4、其他不良反应。如、致畸、致突变、致癌等。 药品的不良反应分类 型不良反应 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特点是可以预测,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有关,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1%),死亡率低。主要表现包括过度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后遗效应。 型不良反应 是与药品的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特点是一般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1%=,死亡率高。进一步分类为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和变态反应。 型不良反应 有些不良反应难以简单地归于A型或B型,有学者提出为C型不良反应。C型不良反应的特点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或不全,非特异性(指药品),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较长。有些发生机制尚在探讨中。 构成的四个前提: 1、必须是合格药品。 2、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3、必须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 4、必须是有害的反应。 表现及分类: 作用于机体,除了发挥治疗的功效外,有时还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某些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