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

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

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
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

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

深入调查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从整体(按地区)和局部<按具体路段)去分析研究,掌握各有关自然因素的变化规律及路基的变形与破坏及其原因,从而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以达到正确进行路基设计、施工和养护的目的。

1、路堤变形、破坏及其原因

1.1路堤沉陷

路堤沉陷的特征是路基表面做竖向位移。但应将路堤的沉陷和由于逐渐密实而产生的沉缩区别开来。高而松软的路堤,未经压实,其沉縮可能达到危险的程度。路堤表面的大量沉陷主要是由软弱地基的沉缩引起,并且可能同时引起地基的土从路堤两旁隆起,也可能由堤身内部形成过度饱水区(泥泞窝)所引起。当用透水性不同的土杂乱无次序地堆成路需求量皮及冬季填筑路堤采用饱水的冻结土或混有雪的土,均能产生饱和水区。易被水所饱和的砂土能在堤身中积蓄水分,从而使路堤中的亚黏土和黏土过度潮湿。

1.2边坡溜方、滑坡及风蚀

溜方是由被水饱和的少量土体沿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的。溜方通常指的是边坡上薄的表层的下溜。它可能是由于流动水冲刷边坡所引起的。

边坡土体的位移形成滑坡,即路堤的一部分土体与堤身分离,在重力作用下沿某滑动面滑动。滑坡是由于下列几种原因破坏了土体的稳定性而引起的:(1)边坡过陡;

(2)不正确地用倾斜层次的方法填筑路堤;

(3)土过于潮湿,减低了黏聚力和内摩擦力;

(4)坡脚被水冲刷。

1.3路基整体沿地基滑动

在陡峭的山坡上,路堤整体或其一部分可能沿地基滑动。滑动亦可能仅限于边坡下部一部分路堤土的位移。若路堤底部(地基表面)为水所浸湿,并形成滑动面,则整个路基可能沿该斜坡面向下滑动。

2、路堑变形、破坏及其原因

路堑的主要变形是边坡变形。

2.1边坡溜方和滑坡

与路堤边坡一样,路堑边坡也可能出现溜方。溜下的土会堵塞边沟,有时也侵占路基。

引起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是土的浸湿。过度浸湿可能是由于大气降水浸人土内或从排水沟,特别是截水沟渗入路基土内,也可能是由于地下水所引起的路堑过湿。

路堑滑坡的原因,亦可能由于弃土堆距路堑边坡顶部边缘太近,致使路堑边坡超载之故。

2.2边坡崩塌和碎落

碎落和崩塌亦属于路堑和半路堑的变形。碎落是软弱石质土经风化而成的碎块大量沿边坡向下移动。碎落的堆积可能堵塞边沟和侵占部分路基。

3、保证路基稳定性的措施

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必须采取一些适当的工程措施,以改善路基的水分、温度状况,减少和抵制各种破坏外力。这样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2)注意填土的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尽可能把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土填筑在路基上层。当采用不同土类的土同时填筑路堤时,应依填料的透水性大小有规则地分层合理配置填筑;对于翻浆路段可采取换土措施。

(3)合理地规划和设计路基的排水系统(包括地面排水、地下排水,以及地基的特殊排水),保证水流通畅,防止浸湿或水毁路基。

(4)充分压实土基,保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提高土基的水稳性。

(5)适当提高路基,以防止水分从旁渗入或使地下水位上升,使路基工作区处于干燥状态。

(6)设置隔离层用以隔绝毛细水上升。隔温层用以减少路基冰冻深度和水分累积,砂垫层用以疏干土基。

(7)采用边坡加固与防护措施,以及修筑支撑挡土墙,以抵御土体、岩体的滑落与倾倒等。

上述各项措施,各有不同效果,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运用。

4、正确设计路基路面宽度

4.1路面宽度

路面宽度也叫行车道宽度,是直接供车辆行驶的部分。为给汽车创造良好的行车条件,在行车道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建筑材料修成单层或多层的结构体。

正确地确定路面宽度是横断面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宽度不足时,不但不能保证行车安全,同时也会降低行驶速度。当路面过宽时,不但使公路的造价提高,同时也造成土地浪费。所以,对公路的路面宽度能否正确设计,则是以车辆能正常行驶、节约用地和减少工程数量为标准。

行车道宽度是由车道数目和每条车道宽度决定的。车道数目是根据运材量和其他客、货运输的交通量来决定的。影响行车道宽度的因素有设计车型的横向尺寸、车辆行驶速度、车辆与路肩之间的安全距离及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

4.2路肩宽度

(1)路肩的作用与宽度:路肩是路基主要构造要素之一,设于行车道外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起着稳定路面的作用。作为侧向净宽,使路面宽度能有效地利用,并有利于行车安全和增强舒适感。使发生故障的车辆能在其上停车,以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作为养护操作提供场地和为设置路上设施提供场地,以诱导行车。为行人、自行车、兽力车的通行提供一定的条件。

按功能路肩有以下几种类型:

全路肩:路肩宽度为2.50-3.25 m,可供各种车辆临时停车用。

半路肩:路肩宽度为 1.25~1.75 m,可供小型车辆临时停车,是对通行能力没有较大影响的路肩宽度。

窄路肩:路肩宽度为0.5-0.751m,是行车所必须的最小宽度。

保护性路肩:路肩宽度为0.5m是为了设置防护栅、护栏等路上设施或为保护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而另外增加的路肩,它不属于路肩净宽之内。

公路的路肩宽度是必须保证的最小净宽,如需设防护栅或护栏等设施时,则应增加保护性路肩或设置在路基边坡上,以保证行车安全。从自然条件和节约工程费用出发,在深挖路段也可以考虑将路肩外侧的边沟改成暗沟,设于路肩之下,但在有冰锥发生地段不能采用。

(2)路肩横坡度

路肩横坡度是路肩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是路面横向排水系统的重要环节。路肩横坡坡度较路面横坡度稍大些,一般在1%左右,以便迅速从行车道上排出径流水。但此横坡度不应过大,如过大会给行车造成危险。从保证行车安全出发,可使路肩横坡度与路拱横坡度相同。

总之,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良好的路基是保证道路具有良好使用品质的根本条件。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标签: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0 引言 瀝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 路面设计 1.1 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我县一条沥青路面砼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碾压法施工,又是雨季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严重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只好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借方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大投资,现该段沥青路面破坏较为严重,已多处修补。 1.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我县在加快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路面工程,但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

试述水泥砼路面板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试述水泥砼路面板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摘要:根据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的使用情况,从路基施工前准备、路面施工、台背处理、路面施工及路表排水处理等方面分析了水泥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关键词:水泥砼路面破坏防治 abstract: based on the use of high-grade highways opened to traffic in china has, from the preparation of the roadbed construction, road construction, abutment processing, road construction and road surface drainage treatment analysis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and its control. keywords: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damage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u41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公司具有机动、灵活、直达、迅速、适应性强、服务方面广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发展迅猛,高等级路面舒适、平坦已日益为人们所注重。但对于高等级水泥砼路面板,根据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使用情况看,相当部分踊坏、如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等。这里仅对刚性路面板破坏原因及其防治,谈几点个人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水泥砼路面板的原因 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 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定,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被压实到规定的密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处理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处理 摘要:当今,我国的公路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早期修建的一些公路也开始进行大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破坏治理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路基路面常见破坏及其原因作了简单分析,提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破坏治理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路面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受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 关键词:路基路面破坏成因处理对策 Abstract:Today, China’s highway career entered the new era, the early some o 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re also beginning overhaul, highway roadbed projec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roadbed damage and its reason common simple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roadbed management strategy,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road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by water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influence, and it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roadbed drainage engineering. Keywords: roadbed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cause damage 1公路路面破坏及其成因 1.1路面不平整 公路竣工后开放交通,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的不平整。造成不平整的原因与填土高度和地基内部各层土的压缩系数都有关系。由于软土地基引起路面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得路面纵断面产生大的变形。施工期太短,在软基还没有固结沉降达到稳定时就开始铺设沥青路面也是造成路面不平整的原因之一。 水破坏造成的路面变形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几种不同情况:首先是由于沥青混凝土公路下层密度较上层要高,当雨水来袭时,它能够很快的进入空隙较大的表面层,在高密度下层的阻挡下一直滞留于上层就开始产生水破坏,路面开始产生圆形坑洞;当雨水较多,有足够的时间和份额进入到中面层,中面层就开始遭受破坏,表现为:该层沥青混凝土强度变弱,沥青剥落,当车辆经过路面会使上层面产生网裂形变;最后雨水会进入到底面层,如果做了下封层但质量不好,进入底面层的水将会直接滞留在基层顶面。车辆经过产生压力,会使得滞留水首先冲刷路面的水泥细料或二灰细料,在其泵吸作用下,沿途的沥青混凝土碎石上的沥青剥落,轻者表面产生网裂变形,重者很快产生坑洞,使得洞中产生积水。所用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是水破坏的重要内因。另一重要内因是片面强调路面的平整度,忽视了压实度。第三个重要内因是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大。

2014北交大路基路面作业3

作业三 1、路面的功能是什么? 答:路面结构的铺筑则一方面隔离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承受车辆和环境因素的破坏作用,确保路基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另一方面,铺筑路面后,提高了平整度,改善了公路条件,从而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而经济地在公路上全天候通行。 2、路面的行使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路面的行使质量同路表面的平整度特性、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特性,人对振动的反应或接受能力三方面因素有关。 3、路面的损坏以分为哪几类? 答:分三类①断裂和裂缝类;②永久变形类;③耗损类。 4、为了保证路面在使用时有更好的性能,对路面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答:对路面具有以下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强度 (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具有足够的表面平整度 (5)具有足够的表面抗滑性 (6)具有足够的不透水性 (7)具有低噪声及低扬尘性 5、简述路面结构层及其功能? 答:路面结构层划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三个层次,各层功能如下: (1)面层是路面结构最上面的一个层次,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垂直力,水平力和振动冲击力的作用,并受到大气降水、气温和湿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直接影响。(2)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行车荷载垂直力,并将它扩散和分布到垫层和

土基上。 (3)垫层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的影响。 6、简述根据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划分的路面类型,及各自有点? 答:根据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划分的路面划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三类。 (1)柔性路面优点: 柔性路面结构整体刚度较小,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路面结构层抗弯拉强度较低,行车荷载通过各结构传递给土基,因而使土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 (2)刚性路面优点: 水泥混凝土具有抗压、抗弯拉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的特点,,他的板体刚度较大,具有较大的扩散应力的能力 (3)半刚性路面优点: 半刚性基层初期强度和刚度较小,具有柔性路面力学性质,后期强度和刚度增长幅度较大,具有刚性路面力学性质,但是最终的强度和刚度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 7、我国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荷载设计标准是什么?轴载作用次数的等效换算原则?及换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含义? 答: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 轴载作用次数的等效换算原则是: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 - i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的换算系数 -标准轴载作用系数

沥青路面推移拥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推移拥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2008-07-31 04:14:41) 分类:道路施工标签:混合料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层杂谈 沥青路面属柔性路面,它具有行车舒适、振动小和噪音低等优点,在我国的公路路面中占绝对的比例。但就已建公路而言,有相当部分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功能,存在使用期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问题。有的路面第一年建成,当年或第二年就出现部分推移和拥包,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在社会和经济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影响。 1、沥青路面推移拥包的现象 沥青路面的破坏有很明显的阶段性。从现象上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整度有很小的变化,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路面出现波浪式皱纹;第二阶段平整度明显变差,路面出现一个挨一个的直径5cm~20cm的小疙瘩;第三阶段是开裂、推移拥包阶段,路面上出现与路中心线成20°~50°夹角的裂缝,锐角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路面边缘出现一隆起带,隆起带内混合料粘结性差,呈松散状。 2、沥青路面推移拥包的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产生推移拥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交通量的大小、车辆超载情况温度、路线线型、路面设计、路面材料、路面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水平等。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超载30%时.换算系数为满载的3.131倍超载60%时换算系数为7.725倍,超载100%,时换算系数为20.393倍。在沥青路面运行早期,沥青混合料中的颗粒构成尚不稳定,处于微移动阶段,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抗弯拉强度及抗冲击强度均没有达到最佳值。而早期重型车的通行使结构层的拉应力远远大于沥青面层的抗弯拉强度.经车轮重复碾压,形成车辙,出现推移拥包,直接导致沥青路面的稳定性破坏。 2.2路线线型对路面的影响 通过几年来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详细观察,往往是在山岭重丘纵坡较大路段、平曲线半径较小路段和长直线进入小半径平曲线的缓和曲线路段最易出现推移拥包。原因是在纵坡较大路段受重力的影响,使该路段的剪切力比其它路段明显偏大;在小半径平曲线路段,按规范设置超高,往往由于计算行车速度与实际行车速度有差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平曲线成45°夹角处剪切力偏大,在长直线末进入小半径平曲线前,往往要刹车减速,也导致路面剪切力偏大。当剪切力大于路面结构层的粘结力时,导致路面发生推移拥包。 2.3路面基层对路面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损坏类型及产生原因分析

TECHNOLOGY TREND 新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将水泥混凝土常见路面损坏分类:1断板 断板就是破碎板,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损坏形式,通常是在重载作用下裂缝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荷载的作用下,破碎板会进一步破碎直至完全失去整体性。 1.1早期断板 早期断板是指路面在完成施工浇筑成型后,24小时内发生板快断裂。这种断板一般是由于前期养护不充分造成的,特别是夏天炎热的施工季节。早期断板的另一个原因是切缝较晚。 1.2后期断板 引起后期断板成因归纳有以下原因。基底施工不合格、过早通车加载、因温度造成断裂、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运输与浇注、外加剂使用不当、切缝及附件埋设不当。 1.3防止断板产生的措施 对于路基铺筑时层层严格要求,密实度要求100%合格,弯沉达到设计要求。 基层施工应严格控制标高,平整度,横坡度及厚度,满足强度的要求,基层与路面施工间隔不宜过长。 水泥混凝土所用材料都经过严格挑选,从检验合格的厂家进料,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就进场材料批量做相应验证试验,以提高混泥土的拌和质量,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混泥土质量的影响。 2 裂缝 2.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纵向裂缝通常大多出现在高填方、半填半挖路段,填挖交界以及软土地基路段,主要是由于路基横向不均沉降或板下的不均匀支撑造成的,特别是当路堤从局部洼地通过时,如果路堤两侧没有有效排水设施,路堤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除向地基渗透外,还能渗入路堤下部。 2.2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交叉裂缝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路面横、斜向裂缝通常发生在:1 )填挖相交断面;2)新老路基交接处;3)土基密度不同部位;4 )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和路基相接处;5)软弱地基。2.3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没有及时覆盖草包,导致水分迅速散发,在炎热或大风天气,体积急剧的收缩,导致开裂。2)施工时混凝土混合料或基层材料拌和不充分,以致减弱基层强度或路面强度,造成板体裂缝。3)混凝土路面锯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混凝土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容易断裂。 3板角断裂 板角断裂指在水泥混凝土的板角被与纵横接缝相交且交点距离等于或小于板边长度一半的裂缝从板体断开。 板角断裂需和斜向裂缝区分开来,主要看裂缝与纵横缝交点的距离是否小于板边的长度的一半。板角是水泥路面较薄弱的部位。由于施工的原因,板角相对于其他部位来说强度稍低,但却处于不利的受力位 置,因此在重载反复作用及温度和湿度翘曲应力作用下,再加上地基软弱、唧泥和传荷能力差等因素,就会出现板角断裂损坏。 4错台 错台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纵向或横向接缝两边板块出现大于5mm 的高差。在唧泥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带有基层被冲蚀材料的高压水把这些材料冲积在近进板的脱空区域内,使该板升高,而驶离板由于板下基层材料被冲蚀而下沉,由此产生错台。此外,在施工时胀缝的填缝板未予牢固固定,在振捣时被振歪或使缝壁倾壁倾斜,或接缝的上部填缝料同下部接缝板未能对齐,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也会导致错台。错台是水泥路面最为常见的损坏之一,也是造成水泥路面行驶舒适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5唧泥 唧泥指水泥板块在车辆驶过后,接缝处有基层泥浆涌出。唧泥的明显标志是接缝附近的路面表面有污渍或基层材料沉积物。 唧泥通常是由于板下基层材料受到有压水的冲蚀,泥浆在荷载作用下随之从接缝或裂缝中唧出,唧泥的出现是由于接缝填封的失效而引起水的下渗,板底面与基层顶面的脱空,基层材料不耐冲刷和重载的反复作用引起的。唧泥会使板边缘的基础部分失去支撑能力,在轮载重复作用下最缝将导致板的断裂。 6边角剥落 边角剥落指沿接缝方向的板边出现裂缝、破碎或脱落现象,裂缝面一般垂直贯穿板厚,而是与板面成一定角度。 边角剥落是由于接缝内进入坚硬材料而妨碍了板的膨胀变形,接缝处混凝土强度不足,传荷设施(传力杆)设计或设置不当(未正确定位,锈蚀等),接缝施工质量差,重载反复作用等造成的。 7接缝料损坏 1)填缝料损坏。填缝料损坏是指接缝内无填料,填料破损及接缝内混杂砂石等不正常现象。填缝料损坏的主要原因有:填缝料本身质量不合格,填缝料在长期外界环境作用下老化,脆裂,或由于混凝土路面板受热膨胀,挤压胀缝,致使填缝料被挤出,不能正常复原等。 2)接缝碎裂。接缝碎裂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两侧各60cm 左右宽度内倾斜的剪切挤碎现象。接缝碎裂主要是指由于填缝料损坏,泥、砂等杂物侵入胀缝,导致路面板再次膨胀时受阻,或雨水渗入基层和垫层,使基层强度降低,从而导致路面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 8坑洞 板面出现有效直径大于30mm 、深度大于10mm 的局部坑洞。施工质量差或浇筑的混凝土砂石材料含泥量过大,夹带朽木、纸张、泥块等杂物,以及行驶的某些车辆、机械的金属硬轮对路面产生撞击都可能造成坑沿的产生。 9拱起 拱起损坏指横缝两侧的板体发生明显抬高。这是由于板收缩时缝隙张开,填缝料失效,坚硬碎屑等不可压缩的材料塞满缝,使板在膨胀时不可能恢复原位,产生较大的热压应力,从而出现纵向压曲失稳。 拱起和沉陷。拱起是指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抬高的现象,相反,沉陷则是指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下沉的现象。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损坏类型及产生原因分析 刘志友李新春 (上蔡县公路管理局,河南上蔡 463800)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在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总结,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损坏类型进行分析,总结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类型产生的 原因,并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损坏类型;产生原因;处治方法工程技术 195

路基的常见病害

路基的常见病害之一 路基沉陷与防治 姓名:董云鹏 道路桥梁08—8班 学号:0802090833

路基的常见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与防治 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修建的规模日益扩大,工程界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工程人员对路基的设计和施工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明确路基沉降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造成路基沉陷的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提高路基使用耐久性确保公路交通安全。 关键词:路基沉陷分类;病害分析;防治方法 引言:道路的路基部分由于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路面,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路基的病害大致有路基沉陷,边坡滑塌,剥落碎落和崩塌,沿山坡滑动,不良地址和水文条件造成的破坏等。下面研究路基病害中最常见的沉陷。 路基沉陷的定义是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沉陷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所以基于这两条研究路基沉陷的着手点一个在路基,另一个则是路基下面的土基。 路基沉缩的原因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湿综合作用之下,引起路基沉缩。土基的沉陷原因是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承载能力极低,路基修筑前未经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 路基的三种形式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三种。路堤(路基设计高程高于天然地面高程)是填方路基;路堑(路基设计高程低于天然地面高程)是挖方路基;半填半挖顾名思义兼有路堤和路基二者特点。无论路堤还是路堑都是建在土基之上,所以都得考虑的是土基的沉陷问题。除了这个共性问题外,也有各自的区别与侧重。既然路堤是填方路基则首要考虑填料的原料与压实等;路堑既然是挖方路基则首要是固有路基土的压实等。半挖半填就参考兼顾二者即可。具体防治路基沉陷的办法如下: 对土基的沉陷防治:

我国道路路面破坏的原因分析

我国道路路面破坏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道路路面破坏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道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面积道路过早破坏的问题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收集了近年来几十个道路路面破坏的案例,列于附件中。在这些案例中,许多新建或新近大修的国道、省道都出现过严重的早期破坏,与设计使用年限相差甚远。如324国道南宁至百色段在建成通车仅四五年后就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开裂破坏。G105国道连平段通车使用6年后不出现了严重的损坏。广东S349省段杨爱线使用不到3年就出现了严重的破坏。以上举的都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例子。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浙江03省道诸暨段在使用1年后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早期病害。国道111线乌兰浩特至新林段在交付使用一年后的路况调查中发现,裂缝、沉陷已大面积出现。道路病害过早出现的情况在高速公路上更为突出。如昌九高速公路从建成通车之始,每年的养护维修费用就逐年迅速增加,即使如此,使用三四年后路面破坏仍比较严重。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各级道路普遍存在着破坏时间早、破坏程度重的情况。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试分析如下。 二、路面破坏的原因分析 下文将首先介绍与道路工程相关的我国近几年的国情,然后在些基础上具体讨论设计、施工、使用三方面因素对道路破坏的共同作用。 1、国情背景 (1)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活动非常活跃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异常迅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是活跃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总量的增加给作为经济动脉的各级道路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2)大型基础设计建设如火如荼,但建筑业尚不规范 我国目前被有些人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地。此言不虚,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即是印证。但我国建筑业存在大量的问题,如建筑工人素质低下,施工队伍资质不高,招投标体制不完善,建设监理不普遍,许多监理公司的水平与能力也十分有限。这些不利的因素都严重影响着我国建设工程的质量,制约着我国建设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道路工程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道路设计、管理与使用经验不足 1949年以前我国仅有8万公里的公路能够通车,且技术标准低。道路建设的真正发展始于改革开放,道路工程学科也只有在道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后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2、设计原因 通过案例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路面破坏发生在较早修建的道路上。限于经济条件,当时的设计规范对道路的建设标准要求偏低。随着近年代经济的发展,这些道路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交通运输的需要,出现破坏是必然的,在早期的沥青路面中尤为突出。如202国道抚顺段,是抚顺境内唯一一条国道,“八五”“九五”期间尽管曾大力改建,但目前仍然破坏严重。这种老道路的先天不足很难通过维修弥补。再如1996年建成通车的沪宁高速,按1986年的老规范进行设计,路面结构承载力明显不足,现在破损已经比较严重了。 有些道路,即使建造年代不是很早,但因为设计时对交通量的增长速度估计不足,使设计标准偏低,在交通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也难免发生破坏。 设计方面的另一个主要缺陷是排水系统不完善。水害是对道路路面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但由于原先对水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路面与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一些道路的路基与路面长期受水浸泡,在潮湿地区尤其如此。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路面破坏在所难免。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摘要:要避免路基病害的产生对路面造成的早期破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治理和预防路基病害的产生。本文就如何针对路基常见病害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病害分析处理 在公路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病害中,路基病害是最常见,治理难度也比较大,在增加养护费用的同时还使公路的寿命大大缩减。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1路基常见病害分析1.1 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 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而这种沉落是不可恢复的。它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沉 陷两种。(1) 路基本身引起的沉陷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夹层等因素,在荷载等的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的竖向位移和变形。(2) 地基的沉陷是由于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土基的承载能力极低,填筑路基前未对原天然

地面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的路基下沉。(3) 边坡滑塌路基边坡滑塌也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溜方与滑坡两种。①溜方: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②滑坡: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路堤边坡坡度过陡,或边坡坡脚被冲刷淘空,或填土层次安排不当是路堤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1.2 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若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在路基自重的各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整个路基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1.3碎落和崩塌碎落和剥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的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大块岩石脱离坡面称为崩塌。碎落和剥落物堆集在路堑边沟里,影响边沟排水,路堑地段如果排水不畅,又将引发其它路基路面的病害。1.4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如泥石流、冻土、盐渍土、溶洞) 和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大暴雨) 等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破坏。 2病害的处治措施 2.1坍方及其处治 路基挖方边坡和靠路陡崖上的岩土体失去稳定,向路基塌落的现象称为坍方。坍方按其成因和特征主要有五种。①

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第一章路基 第一节路基填筑 一、土方路堤适宜的填料有哪些?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堤填筑中有些填料适宜性差,影响路堤质量,导致工期延误、投资增加。 2、原因分析 材料采集、使用人员不熟悉材料性质,经验不足,选择填料时顾此失彼。 3、预防措施 1)材料采集、使用人员必须对路堤填料的种类、性质和适宜性认真研究,选择填料时,既要考虑料源和经济性,更重视填料的性质和适宜性。 2)常见填料的分类、性质和适宜性有:砂土,;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碎石质土,砾石、不易风化的石块。 3)不宜于路堤填筑的其它类土:重粘土,黄土类土,黑土,淤泥、泥炭,带有草皮的表层土一般不得用于填筑路堤。 二、路基填筑过程中如何控制中线偏位?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填筑过程中线偏位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需返工处理。 2、原因分析 导线点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中线复测频度不够,没有按要求设立保护控制桩。 3、预防措施 1)应进行导线复测,并加固导线点,一直保护至交工验收。 2)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

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臵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和路中心填挖高度。 3)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深或填高60-80cm应复测一次中线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坡度。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填挖标志,并在不大于200m 间距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设立控制桩。 4、处理措施 校核导线点,重新恢复中线,按“规范”要求保护设立的控制桩。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 三、如何处理斜坡、坑穴、水渠、填井、墓穴、淤泥等?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于原有斜坡、水渠、填井、墓穴、淤泥处,出现局部沉陷、失稳、滑坡等病害。 2、原因分析 路基填筑过程中对斜坡、水渠、填井、墓穴、淤泥地段处理不当,给工后的路基留下隐患。 3、预防措施 1、路基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地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夯实或压实。 2、对影响路基稳定的人工坑洞,应予以查明,可参照岩溶处臵方法进行处理,不能填埋时,可用构筑物跨越。 3、黄土陷穴应进行处理,处理时先要查清陷穴水的供给来源、水量、发育情况与扩展方向及对路基可能造成的危害,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4、黄土陷穴的处理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宜包括路基填方或挖方办坡外的上侧50cm,下侧10-20cm。若陷穴倾向路基,虽在50cm以外,仍应作适当处理。对串状陷穴应彻底进行处治。 5、路基穿过水渠时,先将积水排除,然后彻底清除淤泥,并在水

路基沉降控制措施

浅议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路面性能和路面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究课题之一。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不均匀沉降现象非常普遍。有文献指出,某高速公路经实地调查发现,线路纵向路基沉降的变异系数最高达67 . 4 %。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很多情况下都可能造成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如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沉陷或桥头跳车;路基压实度不够导致路基路面局部沉陷变形或纵向裂缝; 基层质量不好造成的块状裂缝或网裂。公路工程中,填挖过渡段是不均匀沉降的多发地段。纵向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会导致路面产生波浪式的不平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可能使路面产生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 从而使路基路面发生结构性破坏。现行沥青路面多采用波密斯特( Bur m ister)线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不能分析由于路面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附加响应,因此不均匀沉降也有可能引起路面早期损坏。 一、公路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原因 1、路堤填料不均匀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 对填料、级配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 填料常常是路堑的挖方、隧道掘进产生的废方。这些填料差异大、级配也相差很远。一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分层碾压厚度过大,小颗粒填料和软弱物质很难得到有效压实,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回填料会产生不协调沉降变形, 路面会产生局部沉陷,刚性路面还可能产生裂纹或缝隙。另一方面, 由于回填料的性质不一样,特别是有的回填料具有膨胀性,在路基排水系统局部失效后, 水的渗入会使路面局部隆起, 影响行车舒适度,严重的会使路面破坏。 2、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

由于压实度不足, 往往导致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路基土体压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1)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路基施工时,天气太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 致使路基边缘压实不好, 其拼接处也会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况。 ( 2)在填方路堤施工中,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对于较高的填方路基,通常都要做相应的处治。 ( 3)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好,压实效果达不到要求。 ( 4)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使得压实或压实作用时间不足,路基压实不充分。 ( 5)路基压实过程中产生漏压区。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和特殊部位施工方法不当导致局部路基未充分压实。这些路基漏压区的存在是造成路基不均匀下沉的最大隐患。 3、地下水的影响 在地下水的交替作用下,路基土体内含水量反复变化。土体容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更为重要的是,由毛细管张力引起负孔隙水压力可以达到相当的数值,再加上水的软化、润滑效应,使土体产生沉降变形。 4、地质不良 对地质不良路段的处治不彻底造成该路段路基变形。 5、施工组织不当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摘要] 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只有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分类以及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处治措施,达到及时处治路面病害,确保公路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的目的。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 1.宁夏沥青路面破损种类 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并具有坚实、耐久、平整、良好的抗滑、防渗、耐疲劳的性能和抗高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短时期内还无法杜绝,开展对沥青路面破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宁夏是东西窄、南北长,面积不大。但沥青路面占干线公路的90%以上,南北环境、地理、气候也不相同,路面破损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以下就宁夏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一些破损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年各分局对沥青路面状况的调查,路面破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属于路面表层的破损(功能性破损);二是属于路面结构层的破损(结构性破损)。在宁夏常见的沥青路面破损归纳起来有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其它类四种: 1.1裂缝类 裂缝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不规则裂缝、网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 1.2松散类 松散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坑槽、松散、推移、啃边。 1.3变形类 变形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桥头跳车、翻浆。 1.4其它类 其它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泛油、麻面、磨光、修补损坏。 2.沥青路面破损产生的原因 产生沥青路面破损的原因比较复杂,除受当地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外,还将受到来自设计、施工质量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超载车辆的碾压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影响尤为严重。 2.1裂缝类 2.1.1横向裂缝 (1)沥青面层在施工时,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致使接缝不紧密,结合不好。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产生的反射裂缝。 (4)桥梁、涵洞两侧的台背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5)路面结构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车辆的严重超载。 2.1.2纵向裂缝 (1)沥青面层前后摊铺时,两幅之间的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在行车的作用下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3)加宽路段的新老路基未挖台阶,致使新老路基结合处沉降不一。

路基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路基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 措施 [ 摘要]分析了路面不平整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关键词] 路面平整度原因处理措施1前言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队伍的水平。于各种原因沥青路面工程,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坑凹、接缝台阶、波浪、碾压车辙、桥涵与路面接茬不平、跳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本人就出现的某些现象借此分析、初探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2 沥青路面不平整产生的主要原因沥青路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很多,单是路面平整度,就与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段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

面材料的质量有关,而这些恰恰就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已铺筑路面出现坑凹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陷,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分析其原因,不外乎:⑴路基填料控制不好,路面形成高低不平,养护人员挖开路面后,发现部分路段路基是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填筑的⑵半挖半填路基的接合部处理不当、路基的压实度不足,半挖半填路基较多,当路面完成后,出现了沉陷、沉陷和裂缝,是于路基填料的含水量大,施工单位力量不够,未能按规范要求挖台阶施工,造成路基于填料接缝接合部产生裂缝和沉降,路基压实机具不足,使路基土壤的密实度偏低,土体透水性增强,造成水分集聚和侵蚀路基,使路基土软化而产生不均匀沉降。⑶特殊地基路段、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是于对原地基勘探不祥,有部分路基修筑在软土地段,因软土的压缩性大,在自重的作用下产生沉降,部分路段是于路基的

第二篇第二章道路路基

第二章道路路基 第一节路基破坏现象和原因 一路基的常见病害: 在自然因素和荷载的作用下,路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与病害。常见的主要病害有下列几种类型: 1路堤的沉陷:荷载、水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堤身作竖向位移,向下沉陷。如图2-2-1所示。 2 路基边坡的坍方: 路基边坡坍方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亦是水毁的普遍现象,按其破坏的规模与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滑坡)、崩坍及坍塌等,如图2-2-2所示。 (1)剥落指边坡表层土或风化岩层表面,在大气的干湿或冷热循环下,表面发生胀缩现象,使零碎薄层成片状从边坡上剥落下来,老的脱落后新的又产生。 (2)碎落指软弱岩石经风化而成碎块,大最沿边坡向下移动;如果落下的岩块较大(一般直径在40cm以上)以单个或多块落下,这种现象称为落石或坠落。 (3)滑坍(滑坡)指路基边坡土体或岩石,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成整体状向下滑动。 (4)崩坍是指整体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倾倒、崩落。它与滑坍的主要区别在于崩坍没有固定的滑动面,坡脚线以下的地基无移动现象,崩坍的各部分相对位置在崩坍的过程中完全被打乱。 3路基翻浆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处于水温条件不利的土质路基,在负温度坡差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冬季开始时,土基由上而下逐渐冻结,在负温度坡差作用下,水分以薄膜水和毛细作用的移动方式,不断向上积聚,使聚水层增厚,由于水冻结后的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即为冻胀现象。如果路面结构层设计不当,亦会造成路面开裂。到了春融季节,气温回升,此时路基路面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聚积在土基上层的冰体先解冻,无法下渗而滞留在土基上部,导致土基湿度增大,强度下降,在行车作用下,路基路面结构产生较大变形。湿度大的路基土会以泥浆的形式从冻胀后开裂的路面裂缝中冒出,形成翻浆。冻胀与翻浆往往相伴形成。 4路基沿山坡滑动 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由于原地面横坡较陡,在施工中又未作相应的技术处理(如挖台阶等)当受水湿润后,填方路堤与原地面之间的抗滑力减小,此时在自重和荷载作用下,有可能造成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原地面向下滑动,造成路基失去整体稳定性。 5 路基在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破坏: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表征土基强度的指标主要有:弹性模量0E、突击反应模量0K、CBR 值、抗剪强度指标P5 2.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浅水层、层间水——————P33 3.按填土高度不同,路堤可分为:矮路堤、高路堤和一般路堤——————P24 4.在路基路面设计中,把路基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P14 5.路基的典型横断面形式有: 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P24 6.植物防护的方法有种草、铺草皮、植树————P58 7.间接防护措施主要有:丁坝、顺坝及格坝————P62 8.路堑的常见断面形式有:全挖式、台口式和半山洞三种————P25 9.路基边坡稳定性力学验算法根据滑动面形状的不同分为:直线法、圆弧法和折线法三种——————P64 10.根据墙背的倾斜方向,墙身断面形式可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和衡重式。—— ————P85 11.挡土墙的验算项目包括: 滑动稳定性、倾覆稳定性、基底应力、偏心距和墙身横断面强度。————P104 12.圆弧法确定滑动面圆心辅助线有4.5H法和36°法两种方法————P69 13.按照墙的位置,挡土墙可分为: 路堑墙、路堤墙、路肩墙和山坡墙等类型————P83 14.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时一般要进行内部稳定性计算

和外部稳定性计算————P126 15.加筋土挡土墙内部稳定计算包括筋带的强度验算和抗拔验算————P126 16.按照墙体材料,挡土墙又可分为石砌挡土墙、砖砌挡土墙、砼挡土墙、钢筋砼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P83 17.施工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归纳为组织准备工作、技术准工作和物资准备工作三方面——————P150 18.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按其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力机械化和爆破等几种——————P149 19.土质路基的压实度实验方法可采用灌砂法、环刀法、灌水法(水袋法)或核子密度湿度仪法。————P160 20.路堑地段的病害主要有排水不畅、边坡过陡或缺乏适当支挡结构物————P152 21.雷管由雷管壳、正副装药、加强帽三部分组成————P163 22.按照不同的挖掘方向,路堑开挖方案主要有全宽挖掘法、纵向挖掘法和混合法———— ——P153 23.路堑纵向挖掘法可分为分层纵挖法、通道纵挖法和分段纵挖法——————三种P153 24.药包按其形状或集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集中药包、延长药包和分集药包————P164 25.路面横断面可分为两种槽式和全铺式两种————PP3 26.通常将路面结构划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三个层次————PP5 27.从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出发,将路面划分为柔性路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第二部分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路基工程是路面工程的基础。路基工程做不好,路面工程做得再好也没用,照样出问题。反过来也一样。 路基工程,有一整套的理论知识,内容非常丰富,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讲的重点,不是理论知识。因为时间比较紧张,不可能把理论知识讲全、讲深、讲透。今天要讲的,是施工当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我们要先讲清楚,在今后的施工中尽量不要出现。 (一)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填料选择得好,路基质量就容易保证,填料选择得不好,质量就很难保证。 1.宕渣 宕渣是一种很好的路基填料,用宕渣填筑而成的路基,强度高,稳定性好,沉降变形少。但是要控制好几点: ①粒径要控制好 在平时的抽查中,经常发现宕渣填料的粒径严重超标。某项目有一个标段,粒径严重超标,多次指出,多次不改正。最后,监理办下达指令,900米长、1.5米深的路基全部挖出来,结果重新填筑,从此,粒径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宕渣,应该属于一种土石填料,而不是填石填料,所以,其粒径,按施工规范要求:

路床(0~80cm):填料最大粒径:10cm 路堤( >80cm):填料最大粒径:15cm 但是,有的高速公路项目,由于起点早,起点高,对质量的要求也高,有创精品工程的口号,对粒径要求更高一些。某项目要求宕渣最大粒径不超过5cm,所有的宕渣填料都经过轧石机轧碎。 ②级配要控制好 对宕渣填料,要求有尽可能好一点的级配,目的是要减少空隙率,增强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当然,宕渣填料的级配,不要求象砼的级配那么密实。但是,在填筑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掺配,改善天然级配。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不注意。 2.砂性土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筑路材料,只要在填筑时,注意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后,就会形成平整坚实的表面,效果很好。 3.砂土 砂土实际上就是一种粗砂或中砂或细砂。 砂土无塑性,但透水性良好,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采用砂土修筑路基,强度高,水稳性好。但粘性小,易于松散,车辆通过时容易产生较深车辙。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应该在砂土中加入适当的粘性土。这一点,往往在施工中省略掉了,但这一点又是非常重要的,是关键。只有加入适当的

路基土的变形原理及路基沉降

287 浅析路基土的变形原理及路基沉降 李俊岩 济南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 宋金平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王 丽 济南黄河路桥工程公司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建设成果日益显著,而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和超载、自然等因素, 致使道路使用中表现出各种问题,比如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病害等,本文通过分析土的变形原理及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特征,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类型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路基土;变形原理;路基沉降 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较多,比如荷载的大小、路基土的性质、土层分布,以及土的应力历史等等,总之,路基不均匀沉降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通常,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表现以下几种形式,比如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地基存在软土层、地基存在岩溶、路堤填料不均、地下水影响、及复合型几大类型。因此,了解路基土的性质和导致路基变形的原理,即会清晰地认识路基沉降,进而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 1 路基沉降表现 众所周知,填土内部发生裂缝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通常这种裂缝的程度较小,而当这种裂缝扩大直至导致过大的裂缝出现,则会对路基或路面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公路的根本使用能力。填土裂缝根据其裂缝部分可分为表面裂缝和内部裂缝,根据走向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及鬼裂缝,从裂缝成因上看,其又可分成变形裂缝、水力劈裂裂缝、渗流裂缝、滑坡裂缝、干缩裂缝、冰冻裂缝和振动裂缝等等。在这些多种多样的裂缝形式上,对路基影响最大且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变形裂缝。而导致变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即是由于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或是路基边坡临界状态失衡、抑或是沿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 路基沉降的表现多种多样,这就导致路面病害的形式也十分复杂,比如较为常见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变形、松散等情况,一般混凝土路面的病害主要表现类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因为路基的结构被破坏或损害,比如常见的变形、开裂或接缝损害等情况,另一类是指表面损坏导致其使用功能受到影响的功能性病害。在这两大类路面病害中,主要因素即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或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因素联合作用导致的,尤其是路面结构的整体变形和破裂路基沉降更是罪魁祸首。 2 填方路基土的变形原理 路基土的变形即由于土的压缩性导致的,土的压缩性即指土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压缩变形,致使原有体积变小的性质,同时这也是填方路基土变形的根本原因。导致土体积变 小的原因归结起来有3种,即根据土的多孔分散性质,一种是土粒自身的压缩变形导致的土体积变小,一种是是因为土粒孔隙中不容形态的水和气体受到压缩导致的变形,最后一种是孔隙中一部分的水和气体被外力挤出,致使土粒之间距离变小,孔隙体积减少而导致的土体积压缩变小。这种压缩变形的过程与水和气体的排出速度有关,开始时变形速度较大,然后随着颗粒之间接触点的增加,变形逐渐减弱。 路基土是路面结构的最下层,承受着由面层传下来的车辆荷载和上部结构的自重。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坚实、均匀、的土基,即使采用很坚固的面层,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也会很快发生破坏。实际工程中,无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沥青路面出现的损坏现象,大部分都是由于土基强度不足,稳定性变差,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过量变形所致。因此,设计和构筑一个坚实、均匀、稳定的土基,提高土基的抗变形能力,是保证公路路面结构具有良好使用品质的根本措施。 3 路基地基应力 负荷作用会导致路基变形,而在在荷载作用以前,地基中本就存在初始应力场,它与土体自重,以及该土地地下水位相关,同时与其地基土层的地质历史也有一定关系。在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场发生了改变,而被改变的部分即被称为附加应力场,地基土层的形状和应力场的分布与荷载大小息息相关,荷载相同,则地基土层几何形状相同。在计算荷载作用下欠固结土地基的沉降量时,应考虑土自重引起的这部分固结沉降。地下水位的变动将改变地基中的应力场,地下水位下降将使地基中部分土层上覆压力增大,地基土产生固结,地面产生沉降。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中部分土层的上覆压力减少,卸载使地基竖向变形产生回弹现象。不少城市因从地下抽去大量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致使地下水位陡降,引起城市地面大面积沉降。地基也会因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面沉降现象。其中,附加应力即指车辆或人行荷载在路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是使路基失去稳定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路基可认为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无限长条形基础,其面积上受有分布荷载,且荷载在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