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再审案件的规定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再审案件的规定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再审案件的规定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再审案件的规定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再审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5年3月4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7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规范民事再审案件审理程序,推进再审审判方式改革,依法、及时、正确地审理各类民事再审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结合我省再审审判实践,制定本意见。

一、再审审理范围

1、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针对再审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但下列情况除外:

(1)上级法院指令再审或本院院长依职权启动再审时,有明确审理意见的:(2)原裁判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权益的。

2、按照第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当事人要求变更原审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其不予准许而未予准许的除外。

3、按照第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因追加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而引起的合并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合并后的全部诉讼请求为审理对象。

4、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不予准许,但当事人自愿调解的除外。

5、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出反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但在原审时应当受理而未受理的除外。

6、再审中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审查,但当事人在原审中依法提出管辖权异议,原审人民法院未予审查或者原管辖权异议的裁定确有错误的除外。再审审查认为管辖权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审裁决,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再审中追加的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审查,并对管辖权异议是否成立作出裁定。

二、再审诉讼主体

7、再审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应区别以下情况确定:

(1)当事人不服生效的一审裁判申请再审的,其诉讼地位分别为原审原告、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

(2)当事人不服生效的二审裁判申请再审的,其诉讼地位分别为原审上诉人、原审被上诉人,但未上诉或原二审裁判未涉及其利益的当事人列为原审原告、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

(3)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再审进通知追加的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其诉讼地位分别为原告、被告。

(4)再审上诉案件的当事人,其诉讼地位分别为上诉人、被上诉人等。

8、按照第一审程序再审的条件,原审遗漏了应当参加诉讼的必要共同诉讼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9、人民法院追加必要共同诉讼人时,应当通知其他当事人。应当追加的原告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不予追加: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追加为共同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依法作出裁判。

10、再审期间,原审诉主体发生变更的,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1)一方当事人死亡,其继承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诉讼的,该继承人为当事人。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的,分立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当事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并的,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3)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歇业,但尚未注销登记,没有清算组织的,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有清算组织的,以清算组织为当事人。

(4)企业法人被撤销,有清算组织的,以该清算组织为当事人;没有清算组

织的,以作出撤销决定的机构为当事人。

(5)企业法人注销登记后,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该权利义务承受人为当事人;企业注销登记前未进行清算的,负有清算责任的组织或自然人为当事人。

(6)企业法人注销登记时,第三人向工商部门承诺承担企业注销后的债券债务的,该第三人为当事人。

11、一方当事人在原审判决中未被判令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仍应将其列为当事人,但如该当事人下落不明致使无法送达法律文书的,可以不经公告送达直接审理。

12、原审当事人经破产清算终结的,人民法院不应将其列为当事人,但应在再审裁判文书中叙明。

三、再审开庭前准备

13、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当事人发送申请再审书副本或者抗诉书副本、再审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并通知当事人在受到申请再审书或者控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以及针对抗诉书的有关意见。

当事人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另一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不答辩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人民法院在申请再审审查程序中已将申请再审书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且当事人已经提出答辩意见的,再审立案后可以不再向该当事人送达申请再审书副本及通知其提出答辩状。

14、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通知各方当事人。

15、人民法院审理民事再审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开庭审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1)庭前调解结案的;

(2)依法应当终结再审诉讼的;

(3)原审裁判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处理,需要发回重审的;(4)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等程序性裁定进行再审的;

(5)其他依法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情形。

16、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确定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对于争议的事实、证据应记录在卷,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对于有争议的事实、证据,应当引导当事人作好举证准备。

17、当事人在申请再审审查阶段听证中的陈述,以及对相关证据发表的质证意见在再审诉讼中具有约束力。

18、人民法院应在开庭三日前将开庭传票、出庭通知书分别送达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开庭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或名称、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19、人民检察院抗诉的再审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

四、再审开庭程序

20、再审案件的开庭审理,应当结合再审案件特点,参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的有关规定。

21、开庭审理时,审判长应当宣布案由,宣布裁定再审的理由和依据,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22、法庭调查按下列顺序进行:

(1)申请再审人陈述申请再审的具体请求和理由。

(2)对方当事人针对申请再审请求和理由陈述答辩意见。

(3)审判长归纳再审争议焦点,并征求各方当事人的意见。

(4)合议庭根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决定由一方当事人先行举证,另一方当事人质证。

因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而再审的,由提供“新的证据”的一方当事人先

行举证,另一方当事人质证。

(5)合议庭出示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组织当事人质证。

(6)合议庭可以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出示原审有关证据,也可以主动出示原审有关证据,并组织当事人质证。

(7)经审判长许可,当事人可以向证人发问,当事人之间也可以相互发问。

23、合议庭应当结合当事人在原审中的质证情况,对有关证据进行审核认定。

当事人推翻原审质证意见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依据。

24、法庭辩论由申请再审人、对方当事人、第三人依次陈述。

25、合议庭应当引导当事人围绕民事责任承担和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辩论。

26、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应当进行调解。

27、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或本院院长依职权启动再审的案件开庭审理程序,参照上述规定进行。

28、因检察机关抗诉启动再审的案件开庭程序,参照上述规定进行。

法庭调查,首先由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宣读抗诉书,并可以进行说明;人民检察院因故未能派员出庭的,由合议庭概述抗诉书的主要内容。

当事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或者当事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又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由该当事人陈述,再由其他当事人依次陈述。

检察机关依职权提出抗诉的,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依次陈述。、

29、因当事人申请再审而引起再审程序的,该当事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30、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的案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迳行裁判;如果由于当事人不到庭致使案件事实无法查清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再审诉讼。

五、再审调解

31、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

32、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制作调解

书。

33、当事人不能对诉讼费用负担达成协议的,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可直接决定诉讼费用的负担,并记入调解书。

34、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尚未未履行或者未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的内容并制作调解书。

35、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且已全部履行完毕,当事人申请撤回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36、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签收,即具有法律效力,原生效判决视为撤销。

参加再审的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不影响未参加再审诉讼的当事人的权利的,人民法院可对参加再审的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进行确认并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生效后,原生效判决视为部分变更。

37、当事人就部分诉讼请求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就达成调解协议的部分先行确认并制作调解书;未达成协议的部分,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并依法作出裁判。

六、再审裁判

38、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对原审程序法适用问题的审查,应当适用原审审判时的法律;对案件实体处理,应当适用民事行为发生时的法律。

39、再审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

(1)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时对再审裁判有明确意见,但合议庭审理后的意见与审判委员会意见不一致的;

(2)检察机关抗诉的再审案件;

(3)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案件,合议庭认为应当维持原审裁判或者应当改变原审期间本院审判委员会意见的;

(4)本院院长依职权启动再审的案件,合议庭认为应当维持原裁判的;

(5)其他应当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情形。

40、因当事人申请引起再审的,申请再审人撤回再审申请,除违反法

律禁止性规定、侵害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权益外,人民法院应予准许,并裁定终结再审诉讼。

申请再审人撤回再审申请后,再以相同事实和理由申请再审的,不予受理。

41、因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诉引起抗诉再审的案件,申诉人申请撤回申诉,或经人民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参加诉讼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再审诉讼但人民检察院以生效裁判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依法判决。

42、人民法院终结再审诉讼裁定书中应载明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43、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经审理确认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直接裁定撤销原一、二审判决驳回起诉。

44、人民法院对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认为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裁定撤销原一、二审裁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1)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四)项规定的条件的;

(2)再审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后,调解不成的;

(3)再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法院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未作审理、判决,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后,调解不成的;

(4)当事人提供再审新证据,导致原一、二审认定事实发生重大变化的。

45、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裁定撤销原一、二审或再审裁判指令与原一审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重审;

(1)下级人民法院经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后维持原判的;

(2)指令原一审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审理更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46、人民法院经再审审理发现原二审法院维持一审法院不予驳回起诉裁定错误的,裁定撤销一、二审裁定,指令第一审法院受理。第一审法院受理后,应当移送相关业务庭审理。

一审法院已经作出实体判决,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裁定驳回起诉错误的,或者一、二审法院作出了实体判决,再审撤销一、二审判决、裁定驳回起诉错误的,可以撤销驳回起诉裁定,依法判决。

47、人民法院对原审民事调解书进行再审后,认为不需要撤销的,可以作出判决维持原调解书。

七、其它

48、本意见施行后,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