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石首市城南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及实施指导意见

为确保规范有序地推进新课改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重庆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课程体系。以高中新课改为契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现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推动学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及实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及要求,整体设置,统一规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八个学习领域的所有必修课程,为学校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2.选择性原则。赋予教师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各年级开设符合规定、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的课程,充分尊重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化成长,促进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办出特色。

3.差异性原则。在我校城乡二元结合大背景下,城南高中和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存在差异,为充分调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必修课程开设的前提下,选修课程实行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的策略。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课程结构

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课程和学分设置见表1。

1.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每一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个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

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二)课程设置

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选修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三、课程安排

(一)学年教学时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可根据每学期长短不一的情况,调整学年教学安排。

(三)周教学时间

每周按5天、总计35课时安排教学。课程安排不得超过周课时总量。

(四)课时长度

每课时为40分钟。可在选修模块教学中开展长短学时相结合的实验。

(五)模块教学时间

1.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的1个模块教学时间为36课时。原则上每周安排4课时(持续1个学段)或2课时(持续1个学期)。

2.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的1个模块教学时间为18课时。音乐、美术课程原则上每周安排2课时或1课时,鼓励学校探索音乐、美术课程的多种排课方式。体育与健康每周安排3课时(其中2课时为课程标准规定的模块内容教学时间,1课时为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时间)。

3.学校可结合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按学段、学期或其他模式安排各模块教学时间。

(六)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1.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学年共计270课时、15学分,高一至高三上期每周3课时。学习活动时间由学校根据各学段课时总量合理安排,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使用。

2.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周的社会实践(包括军训、参观、考察、生产劳动等),获得2学分。社会实践三年不得少于3周,获得6学分。

3.学生在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学校将分别在高一和高二年级集中安排1周参与社区服务。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农村,融入社会,参与社区服务和新农村建设。

(七)学分及其认定

1.学生修完模块规定的学时,考试(考查)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的每个模块为1个学分,其余科目每个模块为2个学分。学生在三年中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2.学生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学年中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

学分),选修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未完成相应学分要求的学生不能毕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3.学分由学校认定。学校将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

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程度。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评价和反映。

(八)模块、学分与课时安排

课程安排实行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在规定时段内完成各科目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但可自行确定开设的时段及顺序。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及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出各学科课程模块与学分安排指导意见(表2)、课程与周课时安排指导意见(表3)。

四、课程实施

(一)合理安排课程,落实课程目标

各年级要统筹安排课程、合理分配课时。高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在高一年级安排选修Ⅰ和选修Ⅱ课程。高三下学期在安排总复习的同时,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

学校要高度重视理、化、生实验和技术类课程的开设,积极组织并认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形成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各年级应积极创造条件,制定选修课程的开设计划,逐步提高选修课程开设率。

(二)加强选修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要鼓励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特别是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不同的课程。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和家长。建立并逐步完善导师制度,由班主任和导师来指导学生选择课程,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多种课程方案供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模块三年中可重复开设,每个学科每个学段可开设几个选修模块,允许学生跨年级选修,也可允许部分课程跨年级安排。

根据学校条件,一般有35名以上学生选修的课程,原则上必须开设。

(三)加快资源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各年级要整合区域内的课程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和实训中心。建设课程资源网络,组织优秀教师跨年级开设选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按照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需要,配备和添置必需的图书资料、教学软件、实验设备以及其他教学设施和器材,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积极争取学校所在地的工厂、部队、村镇、社区、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发适合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等需要的课程资源。

(四)强化班级管理,优化教学方式

学校应建立教学班和行政班并存的班级管理机制。必修课程原则上以行政班为单位上课,学校应保持学生和班主任的相对稳定,保证学校有效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班基本任务是完成选修课程的模块教学,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管理,保证教学班的正常教学秩序。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查与考试等各个环节,引导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手段和有效的学习工具。

(五)改革招考制度,健全评价机制

深入推进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与新课程实验配套的考试方案,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考试制度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学校要坚持“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法,建立学生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六)重视教研科研工作,提高实验质量

建立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和实验工作联系人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实验推进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教研工作,建设网络教研平台。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新课程实验校本教研制度,着力构建学习、教学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建设民主、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和对话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文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进一步增强开展新课程实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立高中新课程实验指导小组,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分工负责、密切合作。

(二)加强经费保障

学校要设立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培训、课题研究、条件改善等工作。要将新课程实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学校预算安排并及时足额拨付,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适当倾斜,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应及时协调编制、人事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采用调剂余缺、调整结构、适当扩编等方式,解决新课程实验所需的师资的问题。“技术类课程”所需任课教师,可以从现有人员中调剂或在竞争上岗后出现的空缺编制中解决。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工作,提高组织、管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宣传发动

学校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表1:

石首市城南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表

表2:

石首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模块设置与学分

安排表

说明:

1.必修模块必须开设,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内容,共116学分。

2.选修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两部分,学生至少要获得28学分。

选修Ⅰ分为“限定选修模块”和“自主选修模块”两部分。“限定选修模块”是指修习人文方向、理工方向的学生按各学科要求应该修习的模块或专题;“自主选修模块”是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自主修习的选修模块或专题。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我省从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教育公平。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坚持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坚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二、高考科类和科目设置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报考外语、外贸类院校及英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考试。 三、考试时间与分值

高考总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3年、2014年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3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12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35除以12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3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5除以3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 2015年及以后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英语听力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若考生参加两次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 其他外语语种(含听力)考试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执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四、命题及考试范围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见附件)。 五、招生录取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讨论稿)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它与其它分科课程并列、独立,它有实施指南,而没有教材。这又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 ①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

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样本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 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她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 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 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xx高中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xx高中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xx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 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要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 xx 高中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置 学校要全面开设《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每学年都 要设置各领域的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八个学习领域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 服务、社会实践等科目。学校要开齐所有科目,并开足课时。 各科目一般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学校要开足必修课程模块 , 尽量多开设选修模块,保证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高中课程按学分要求设置及学时分配安排如下:

学习科目 领域 语言与语文 文学外语 数学数学 人文与思想政治 社会历史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音乐 美术 体育与体育与健康 健康 综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践社区服务 活动社会实践 学校课程(选修学分II )学校开设学分合计 周学时合计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学分周学时学分周学时学分周学时848445 848445 8414445 4242 424212 4242 12 4242 4262 12 4242 2141 212121 111111 111 424242 535353共2学分三学年至少 10 个工作日 2全年至少2全年至少2全年至少 1 周 1 周 1 周212121 三学年至少 199 333335 说明: 1、课程设置的学分为学校开设的最低学分量,学校根据条件和学生的需要 尽可能多开设选修课程( 模块 ) 。必修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修习,选修课程由学生 自主选择修习。 2、每学年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40 周,社会实践 1 周,假期 11 周。社区服务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原则上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一):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

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课程方案

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课程方案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 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是否能成功实现,关键就在于这个目标是否清晰,实现标志着成 功;没有实现就标志着失败。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个性化课程体系。目前中国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 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最终相同。所以人才趋同性太强,人才的储备和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二)培养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人和人绝对是不一样的,拿着培养一个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所有的人身上,这肯定是 不合适的。所以要立足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改变的范围: (—)高考科目思考 就高考的范畴而言,相信还有一个科学的做法。这个做法,一方面能推进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保证高考。 (二)学校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不是限定在所谓的校本课程,只有改变国家课程,触及这个领域,才能真正 称得上变革的课程。为此,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称,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特点:分层、分类课程体系 (一)类别上的差异 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创设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有些课程,孩子们的差异主要在类别上,比如体育,不同的人兴趣不一样,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网球,有的喜欢武术,它是个类别的差异;比如技术和艺术,差异主要在类别上。因此,像此类的课程,怎么样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是强化类别上的不同种类上的提供。 (二)层级上的差异 有些课程,实际上它是层级上的差异,比如数学,它是一门逻辑学科,每个人对逻辑的 敏感度不同,所以它在学习的层级上差异很大。语文、英语、体育、艺术、技术,它们是按类别的,这一类和那一类,这就是课程体系。 四、学段设置 一学年(两个学期),将每个学期划成三段。第一、三段是九个星期,第二段是两个星期;九个星期的学段,称之为大学段,最后简称为学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果这个孩子 读四年高中的话,那是1-16学段,如果你要查他的成绩,一说每个学段,它是唯一的。把 小学段用A B C D表示,如果是四年的高中,它是一直的到H,前面九个星期的大学段, 是八个星期上课,一个星期的诊断与评价。诊断与评价结束后,两星期是小学段,小学段内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河北特色课程体系。结合河北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国家、省课程方案,现重新修订聊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严格落实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有关精神,坚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小学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它学科教学。各中小学要全面普及“4312”艺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全市统一作息时间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规范办学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各级各学校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

作息时间表,根据相应时段和学段统一使用,任何学校不得更改或变通使用。各县(市、区)确有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需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各学校要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按照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市教育局将随时对各县(市、区)和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违犯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 2.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3.聊城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厅制订下发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高中新课程设置原则 1、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从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出发,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选择,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稳妥推进,合理设置,注重知识衔接,加强宏观调

控。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合理设置新课程,在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调整,通过实践摸索选择适合我校特点的课程设置最佳方案。 3、规范有序、因校制宜、积极探索、确保质量。为保障课改能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原则和要求,使每个学生修满必学学分;保证国家选修i课程的开出,保证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22个选修i学分。 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ii课程,最终实现每位高中教师都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ii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6个选修ii学分。 ⑶采取必修课和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编排好的学校课程基础上自由选择。在高一学年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一年后根据学生修习倾向的需求,适当进行行政班的调整,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国家、省课程方案,现重新修订聊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严格落实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有关精神,坚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小学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各中小学要全面普及“4312”艺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全市统一作息时间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规范办学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各级各学校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作息时间表,根据相应时段和学段统一使用,任何学校不得更改或变通使用。各县(市、区)确有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需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各学校要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按照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市教育局将随时对各县(市、区)和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违犯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 2.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3.聊城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完整word版)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务处在向各教研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夏凯 副组长:龙政翰柴其军 组员:杜虎吴波汐何英红熊智肖平王智

(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其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征。我校具体设计如下: 1.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安排学生阅读,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安排学生朗诵、辩论、戏剧表演等活动。 2.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安排模拟商店、数学小游戏、制作教具等。 3.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校内安排道德讲坛和模拟法庭、校内定向测定等活动。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

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市区和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选课与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选课与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三个关键:选修课程、模块教学、学分管理。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适合其个性化民展的课程资源。为保障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课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意见(试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实际,借鉴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高一主要是必修课程,进入高二,每个学习领域就先后出现了选修课程,总计超过一百个模块,学生选择的空间相当丰富。因此,构建“双班运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导师引领”的教学管理机制,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标志。走班制教学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承认学生具有选择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让每位同学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而没用走班制,就往往会出现选修课程必修化的倾向,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 二、走班属性的定位 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选修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选课制的实施使同一行政班和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教师和教室固定,而学生根据自身选择进行流动听课,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 根据学生选择的依据,走班教学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层走班、模块到此为止班和复合走班。分层走班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由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到相应层次的班级上课,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方式;模块走班是同一学科同时开设多个模块,安排固定教室和教师,由学生根据开设的内容选择自己选修的模块进行流动听课的方式;复合走班就是在考虑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即对分层走班和模块走班进行综合的走班方式。考试到我校教室数量、师资配备以及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实施模块走班教学。 三、模块走班的特点 1.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学生以行政班为核心开展在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如三操、社会实践、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二)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每个学习领域设置若干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科目设置有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每个科目的课程内容由若干模块组成,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三)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 必修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执行。 选修Ⅰ模块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并结合我省实际分类别、分层次设置。 选修Ⅱ模块是普通高中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见表1、表2: 表1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表2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科模块设置安排

2.课程设置说明 (1)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全部开设。 (2)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四个学习领域各科目的选修Ⅰ分为选修ⅠA、选修ⅠB、选修ⅠC。选修ⅠA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修习内容;选修ⅠB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选择修习内容,学生能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修习(数学选修ⅠB每个专题均为18学时,学生需在其中选择两个专题修习);选修ⅠC的模块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选修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修习。 在选修ⅠA的模块修习中,修习文、理方向学生按各科目要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固始县柳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2014—2015学年度) 固始县柳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日

固始县柳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校本课程 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开发,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随着课程多样化的趋势加快,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紧密结合课程计划的实施,彻底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体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经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研究决定,特制订本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明确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强调校本课程开发主体: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教师、专家合作。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境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地方代表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领导将全力支持。 四、明确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有钻研创新精神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以便适应社会。 五、强调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务处在向各教研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夏凯 副组长:龙政翰柴其军 组员:杜虎吴波汐何英红熊智肖平王智

(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其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征。我校具体设计如下: 1.语文和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安排学生阅读,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安排学生朗诵、辩论、戏剧表演等活动。 2.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安排模拟商店、数学小游戏、制作教具等。 3.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校内安排道德讲坛和模拟法庭、校内定向测定等活动。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电子报的制作,科普读物阅读交流和笔谈;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附件: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川教〔2009〕226号)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科学设置普通高中课程。 (二)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整体设置必修课,合理设置选修课,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三)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调动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

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表1):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根据上级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打好基础,抓住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体系,实现科技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石。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具有健康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4、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养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5、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择业能力,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 6、全面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管理与评价方案。 三、学校现有资源 1.我校是江西省重点建设高级中学,有着优良的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被社会誉为素质教育基地,上饶教育的明珠。学校占地面积约130亩,建有教学楼2栋,综合楼、图书馆、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拥有物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3间、生物实验室2间,计算机房2间、语音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多功能报告厅1间,图书馆藏书14万余册,建有千兆主干校园网等。将有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将扩建4间,电子阅览室1间,专用的理、化、生实验室将增加12间,通用技术试验室2间,将建成400米塑胶跑道,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