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认清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坚持在教学管理中强化和渗透德育,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的

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两者是统一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落脚点落在育人为本上。这个道理可借助物理运动中的力的图示反映出来,当有两个力同时作用于运动质点时,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便会产生出一种合力。这种合力作用,就是学校教育管理沿着既定的取向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教育管理效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共同的方向下,不管两个力的大小怎样,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正合力,这就是教学管理与德育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管理与德育的相互联系还表现在,教学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相对于课外活动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而言,教学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教学管理本身不但没有否定德育,而且德育是教学管理的应有之义。

当然,教学管理与德育两者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它们各自的内涵范畴不同。德育是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教学管理则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如何有效调节或控制二者的关系

要注意整体效应,将有效调控臵于多维的教育大系统之中,从宏观上保证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是调节好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宏观调控必须考虑以下几项主要因素:

一是重视合力作用,促进教学管理中诸因素同步协调。这里的合力是指对实现一定教学管理目标过程中实际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各种影响的统称。系统科学思想是研究系统合力的科学方法,从合力出发思考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是领导思维科学的基本点。只有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事物,才能使两者的关系在广阔的时空中处于和谐的运行状态,进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在考虑两者结合时,再不是将德育局限于某些活动或课程,再不是将教学看成仅仅是学校的工作,要把校内因素与校外因素、受控因素与非受控因素、明显因素与隐蔽因素、趋同因素与冲突因素等等都结合起来一并思考。这样,视野更广阔,角度更新颖,运筹帷幄,使两者在教育系统中取得优化结合的效果。譬如,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人们只注意到校内因素如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实际上,校外因素也会对

教学管理中心产生复杂的影响,如学生的社交、社会影响等;教学管理中心不仅受受控因素影响,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象学生来源,学生中的亚团体等非受控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影响教学的显性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教科书规定的内容等对教学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而有些超出教育工作者意识范围的隐性因素如文化传统对教师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亚团体中的某些行为准则等,往往会产生微妙而复杂的影响;至于趋同因素,如家庭与学校的愿望、教学后勤与教师的工作等,对于实现教育目标,也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良社会风气、师生之间的隔阂等冲突因素,有时更会起着抵消甚至超出趋同因素的作用。所有这些,都是围绕教学管理中心的,其中有相当多的因素就具有双重性,既属教学范畴,而更多的是难分难解,如果机械地割裂开来,就事论事,不从合力角度处之,就谈不上两者的有机结合。

二是树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和全程负责的意识,充分发挥各方面尤其是教师的教育优势。说到德育,人们容易想到党支部、德育处和班主任的职能,而教学管理与科任教师则不密切相关,这种思维方式,在理论上是形而上学的,在实践上则使德育与教学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队伍,是教学管理与德育关系中的具有交点意义的中脊。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就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德育工作者。这是保证在宏观系统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

三是找准最佳途径,将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两者有机结合的主要渠

道。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途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的途径应当坚定地放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这一思维的意义在于:

1、顾及到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2、使德育工作的着眼点从单一学科转移到所有学科,从以即时教育活动为主转为以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为主,使德育工作找到了值得依赖的客观凭借。

3、有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研究教学管理规律,考虑教学管理计划,使教书和育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因而将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两者有机结合的主要渠道,对德育和教学都是强化的过程,而不是削弱。应当指出,主要渠道并非唯一渠道,强调主渠道的作用,并不排斥其它教育形式,有些形式在一定条件不仅需要,而且显得极为重要,两种渠道的作用是互为补充,不能替代的,片面强调某一种渠道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

三、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是实现学科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步骤,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学管理过程中,良好途径的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管理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教学的组织管理中德育因素的利用。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

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育好行为的过程。如各学科教学为了贯彻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常规行为进行监督与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形成便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有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还应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音乐课的组织管理是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的,音乐是个体和集体合作的艺术,在共同的目标下,各守其位,各司其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于律己,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的精神。数学课的组织管理是在计算之中,不论是听讲,还是自己动手运算、口算、笔算、板演,都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准确无误,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

在教学组织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完成要求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要有表扬和批评,正确地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有人曾对课堂上学生受到表扬、批评的情况做过调查,学生受到表扬后的反映是,有的学生说:“高兴,回家就向家长报喜。”还有的学生说:“舒服”、“痛快”、“想争取经常受表扬”。看来,表扬的教育效果是强烈的。学生受到批评后的反映是,有的学生说:“难

受,怕同学下课讥笑。”还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服气,一种是当众受批评觉得丢脸,一种是认为老师批评得不准确、不公正。由此看来,有的批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调查表明,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要坚持表扬为主,尽量少用批评。教师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要严格检查,多发现积极因素,用不同方法、不同程度的表扬,激励学生不断向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二是教学方法管理中德育因素的作用。教学方法管理是达到教学管理目的,完成教育管理任务的手段。平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它在实施德育方面的作用。其实,好的教学方法对完成课堂教学管理的德育任务有着特殊的作用。有教师对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学习生活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结果表明,由于教学方法好而使学生印象深刻的居首位。这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和知识教育的线索,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好的教学方法会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

实践表明,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时,教师采取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对所渗透的德育内容感兴趣、喜欢听、认真记、愿意接受,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向上。学生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接受效果最好的课,往往是教学方法运用最好的课。在学科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怎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管理的德育职能呢?首先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

学方法,在研究教材、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并创设出适合渗透德育内容的学科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注意感情投资,在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上尽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教学管理过程中,注意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引起学生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其三是教学育人能力管理中德育因素的利用。提高教学管理中德育实效的关键不是教师愿不愿育人,而是能不能善于育人。这就需要注意对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管理。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效果。怎样提高教师教学育人能力呢?在管理中应力求具备三个条件:

1、占有丰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知识贫乏既谈不上教书,也谈不上育人。所谓占有丰富的知识,首先是指具有本学科系统知识,熟悉和掌握本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只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把握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其次是本学科知识。构成学科史的那些创造发明、历史事件、代表人物都闪烁着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以及为本民族抗争与奋斗、创造与发展的优良传统,都是青少年所需要的宝贵精神营养。此外,还要有其它学科的广泛知识。在教学中或对比或引证,广泛联系,触类旁通,知识随手拣来,为我教育所用,采撷各种思想的花朵充实课堂教育,使德育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2、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

不懂辩证唯物论,就不能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不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就不会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教师不具备优良的品德和健康的意识,也就不能时时处处以向上的情绪、优良的品质、健康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这样课堂德育的效果将大大将低。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政治理论知识修养,还必须具有运用这种理论去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辩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深刻地理解它,正确地把握它,准确地阐释和讲授它。对于教师来讲,与其昏昏是决不会使人昭昭的。教书育人需要教师较系统地学习马列知识,这样政治思想功力越深,教育效果将越好。

3、掌握渗透和贯穿的规律。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律,概括说就是渗透和贯穿。所谓渗透就是把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随着知识一同渗入学生的心田。但所渗透的德育内容必须是教材本身所含有的,只不过教师把它提炼出来,又渗进知识传授之中。渗透要求在教学管理中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两者要水乳交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所谓贯穿,就是德育要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因为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教育因素,也存在着教育的机会,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考虑到讲课中如何贯穿教育,对辅导、作业等环节也都有认真地考虑。怎样掌握规律呢?具体方法大致有四个:

第一、组织进行直接传授。如举办教书育人系列讲座,给予较系统的知识,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进修部门开设专门课程,或请人介绍经验。此外,各层各级的教研机构组织各科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备

课活动,把方法的传授具体落实到教材的一章一节。

第二、组织进行示范教学。示范教学直观、生动、效果好。既可以给人方式方法的具体指导,又可以从中领悟科学的指导思想,供不同层次的教师研究和学习。示范课最好和评议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评议对示范课中的精妙之处加以指点和评述,使参加者领会更深、收获更大,提高更快。

第三、组织开展研讨活动。研讨的题目可大可小,大到共同规律,小到一章一节的德育探讨;研讨的人数可多可少,多到全体,少到小组;研讨的方式力求灵活多样,教法切磋,经验交流,心得座谈,疑难辨析等。它不仅有利于思想认识的统一,德育能力的提高,而且有益于激发兴趣,形成研究德育的浓厚气氛。

另外,这种研讨活动还可以跟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如果每一次备课活动都能开成一个小型甚至微型的研讨会或者有热烈的研究空气,将大大地提高德育渗透课堂的效果。

第四、组织以教学中德育为主要内容的评优课,这是提高各层次教师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德育上可以借用。准备一堂评优课,多次试讲,反复斟酌,这不仅对讲课者而且对每个人都是很好的提高。课后的评课,利弊得失清清楚楚,这个信息反馈不啻是第二次学习。

沈阳市第一八二中学

杰鹏渤

2011年1月6日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沈阳市第一八二中学

杰鹏渤

2011年1月6日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开展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作用,教师师德对学生的作用,班级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学生之间品德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校教育;教师师德;学生品德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除去社会的约束外.更是中华民族重视德育教育的结果.从孔子授徒首开先河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从《论语》到《师说》再到今天的素质教育,每个时期都有德育教育的身影,特别是在现代这个知识和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质的民族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贡献。 德育教育优先于其它教育. 素质教育的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提出了德育教育,说明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了德育教育作为先提条件,就像地基不稳定的建筑,摇摇欲坠,没有了德育教育的教育,无论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都无法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育的长效性和艰巨性,知识可以武装人的头脑,但优秀的品德才是立人的根本。 德育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 德育教育已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教育目的,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为最终的结果,使学生明善恶、晓礼仪、通优劣、知荣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德育的基础上开展其他的教育。 德育教育的结果决定了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 德育教育的结果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这正是完成其他教育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品质在其他的教育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说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那么该怎样开展德育教育呢? 1 德育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的作用。 1.1 结合学校特点,多渠道开展德育教育.首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寓教于乐,寓德于课堂。课堂教学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有重点地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以多样化的活动,多侧面,多角度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再次面向社会,开展共建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更是拓展学生视野的良好渠道,从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学校和社会相互补充,不但拓宽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同时也为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有效的管理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实施者,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这主要体现在: 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 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二、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的。根据现代化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外资源,动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对学校的管理做得还不够,往往是行政力量的管理过多,学校没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偏差,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在以下两点上做出努力:1﹑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学校内外的各种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推动家校合作、学校与社会合作,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 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实用性强的意见。 三、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主讲廖厚荣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在古代,“教”是“训”的意思,“育”则是针对教育而言的,“教育”是从“教学”演化而来的,从学生的身心健康着眼,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强调活动、兴趣和熏陶,追求愉快教学,课堂教学应成为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花。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都是死啃教材内容,这是不行的,面对现代教学改革及教学的最新要求,要改变这种观念。只要平时你细心注意结合教材,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引导,避免空洞的说教,把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法触动儿童的心灵,你会发现德育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表现、去总结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但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活力所在,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著名教育家诺尔特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会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他将会喜爱这个世界。”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发表一点肤浅的建议,其主要做法是:

浅谈教学管理策略

浅析教学管理 海田小学唐科 教学工作管理者,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学管理策略 一、哲学管理策略 1、对立统一的策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且可以相互转化。在一个学校里,这样的矛盾很多。如: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之间等等。现加以分析。 (1)管理者与教职员工方面。管理者拥有管理和监督之权,教职员工负有贯彻执行之责。从这个方面来看,似乎二者是对立的。然而二者都是教育战线的成员,他们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关系是统一的。如何解决好这对矛盾,使他们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问题的关键。作为管理者,他要有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他的策略一方面要服从大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他必须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制订出符合本校校情;符合广大教职工利益的措施策略。而后一方面的要求又是处理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不要把自己放在广大教职工的对立面,不要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应该广泛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认真了解每一个人的疾苦。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要使每个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在教研教改活动上,要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职工有困难应及时送去温暖;教职工生病应及时送去问候;教职工有纠纷应耐心进行劝解;教职工对领导

有意见,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解剖;对教职工的成绩与失误,更应赏罚分明。总之,群众利益无小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脚,要把广大教职工有效地统一起来,凝聚起来,为教学工作服务。(2)教师与学生方面。传统教育容易把师生关系对立起来而往往忽视他们的统一。无论“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都过多地强调师道尊严,而把学生列为被动的、驯服的知识听从者和接受者。现在我们的策略要改变这一点。我们应该把传统的“教”变成“导”和“引”;把传统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疑”,进而“问”,然后“知”,最后“做”。尤其是在“做”这个方面更应理论联系实际。“做”了又“想”,“想”了又“做”。要把一套“教学大餐”做成学生是“主人”,教师是“懂事、明理”的“客人”的盛宴。客人不应“喧宾夺主”或是“反客为主”。主人应享受充分的主动权、广泛的自由权。当然主人也应尊重客人,不能“自由无边”、“主动无限”。他应虚心听取客人的“迷津指点”和公序良俗的正确教导。 (3)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方面:优秀教师往往有骄人的战绩、成功的经验、先进的教学技巧。而普通教师正缺乏这些。因此,从这个方面说,二者似乎是对立的,然而,这种对立完全是可以转化并统一起来的。我们一方面可以“督促”后者向前者虚心请教,鼓励前者对后者“不吝赐教”;另一方面可创造机会让后者更多地参与各级培训和自学自研,广泛地涉猎接触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练兵活动”让他们多讲多练,多总结,让他们

浅谈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浅谈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光明中学李建华 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几年,教学经验在不断的积累,但是发现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不如刚参加工作时那么融洽,那么容易相处,发现自己与学生有了代沟。同时我校的生源不同前几年,按照过去的思路管理学生显然是行不通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管理学生,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一、有效的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时候在课堂,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有位学者说得好:“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含纪律管理。”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纪律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课堂纪律管理的基本途径之一。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当中,教师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能够保证学生上课的学习效率。这在实践当中得到了证明。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人,还必须是一位管理者。 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能力,通过教师的有效管理,课堂能够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在有效的课堂管理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和谐的,这对于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针对我校学生现状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会知识,并能正确地评价整个教学。优秀教师应具备这些基本心理素质: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自尊自爱、通情达理、独立性强、自控力强、以教为乐等。然而,上好一堂课仅仅具备这些心理素质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记忆能力、管理能力和板书能力等。 1、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

浅谈小学德育的现状及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的现状及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石鸥指出:“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1德育问题的现状 近些年来人们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地位、任务总体上是趋于认同的,但存在着社会、家庭与学校认识不同步、不一致现象。不少学校和地方党政部门都意识到学校德育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并且进行了社区、家庭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大量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不可控因素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综合治理的机制和规范。人们对社会和家庭影响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增强的趋势还没有充分估,因而导致了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当今社会小学教育以

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还比较牢固,学校德育建设对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和动力意义,还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有些学校还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分数成绩上去了,学校的德育就无可指责。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并无多少异议,但如何统一全社会对于学校德育的认识,却是国家和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在,学校的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德育的组织者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过程往往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发展,教育过程强求一律性,阻碍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烁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的现实的主流特征”。由于忽视或否定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德育在当今社会的时效性 今天的德育教育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很现实地对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由于每个人的各方面的素质不同,主观能动性有差异,所以德育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感触

(可行性报告)浅谈学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谈学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有很多,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就专指道德教育,而广义德育包括的范围很广: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等。鉴于一个词的多层面的意思同时在一个特定环境中一起使用的不切实际性,在这里我们就将德育局限在道德教育的范围。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的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其主体。 据王希尧教授主编的《教育学》中关于学校德育过程的见地,提取出有关学校德育的定义。学校的德育,是在学校环境条件下,引导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思想行为规范,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观念,并用以自觉指导自己的行动以发展理性完美的人格的教育。学校德育的核心功能在于传播伦理文化,使德育对象完成伦理、政治等方面的社会化,同时,使之具有伦理、政治文化等等的创生能力。学校德育在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同时,适应现实,并且注重对于德育对象品德与人格的具体塑造。 在我国,学校德育较之于家庭、社会等而言,普遍被认为是德育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一个人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良好思想道德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夸美纽斯曾说过:“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才能成其为人……知识、德行、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一个人,可以自动长成一个人形(正如任何野兽类似它的同类一样),但是,若非先把德行和虔信等灌输到他身上,他是不能长成一个理性的、聪明的、有德行和虔信的动物的。这种不走应该在幼小的时候去实现。”青少年时期,也是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打基础和定向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思想品质、世界观等也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模仿性也很强,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在这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影响个体,甚至延展到一生的关键时期,适时开展德育,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发现问题,对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将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学校教育,在提高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灌输思想道德伦理理论、意识等方面,起着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西方很多国家,例如美国等,将家庭、社会作为德育的主要场所,现象就

浅谈高中教育教学管理

浅谈高中教育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效率的保障,也是教师积极提升教学水平的保障。由此可见,教学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如何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成绩,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实际教学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管理,抓好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标签: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模式;策略;特色化教育 一、高中教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1、管理者及教师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尚未产生根本性转变,持旧观念讲新教材,显然不利于新课改的有效实施。管理者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阻碍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实施和新课标改革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支撑,即便学校管理者也清楚不改革没有出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依然只能处在不断摸索阶段,无法很好适应新课改要求。 2、高中教育教学模式欠佳 新课改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提倡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素养的培养。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但是现实却是,以成绩为管理依据的机制仍然存在,用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是否合格、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的现象并未改变。这种无限夸大成绩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师生共同进步、教育健康发展的隐形束缚。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实施了一系列流于形式的“创新”工作,如有名无实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然而,这并不妨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行其道。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评价本应更加灵活,更加充满关爱,更学生差异,而很多高中实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从观念到实践,都过于强调结果,忽视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忽视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方面的价值,无法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 二、高中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和建议 1、更新管理者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念 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多使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地方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教师要端正工作态度,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对程度差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打击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兴趣。推行教育改革,落实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和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让美德植根于孩子的心灵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如今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其灵魂还是思想道德教育,即德育。笔者认为:德育从来就是学校教育的内核,甚至是教育的唯一内容。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往今来,人类对于“善”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道德,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命意义相连的美好品质的代名词,更是我们人类世世代代文明的象征。任何一位重视教育的人,都必定不会忘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成功,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如果完全去除道德教育的因素,教育也就不成其为教育。 二、学校道德问题透视

毋庸置疑,道德教育是教育中最具人性意蕴的质素。然而道德教育因其宏大、因其崇高,因其难以把握,难以衡量,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管理者公认的难题。由于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与认识的狭隘与功利,道德教育手段与方法的固执与僵硬等,导致学校德育教育举步维艰甚至面临相当 __境遇。 笔者从事初中教育近二十年,做过班主任、团总支书记、教导主任、校长,也到过不少学校参观过、考察过,发现处在不同的道德环境下,不同学校的学生的道德问题表现不同。在农村学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良消费行为。,乱吃零食,猎奇购物,生活不守规律;2、赌博。有不少学生打扑克牌,玩麻将、推牌九,赌注有时还很大;3、破坏财物。学校花草长不起,小树不成活,教室门窗、电灯、电扇经常受到破坏,寝室的床铺,自来水管受到损害;4、沉湎网络。相当大比例的学习存在障碍的学生,把时间、精力、金钱耗在了网吧,甚至不能自拔;5、色情浏览。据悉有学生通过网络、影视书刊,有“青春写真”经历;6、偷窃敲诈。经常有学生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被偷,钱物被敲;7、染发、蓄长发,抽烟,喝酒;8、文明礼仪缺失,目无师长;9、成立帮派团伙,肆意破坏;10、环卫意识差。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11、校园暴力。主要表现校外社会力量的不当介入,学生之间的斗殴也时有发生…… 三、学校道德问题浅析

论文浅谈学校教学管理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各个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陈旧的“老套式”。 对于课程改革,任何一项目标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转变得了的。它除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因而,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很难设想,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是否能让教师产生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办!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便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抹杀了教师的主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样,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缺失,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如: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

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2、从各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进程中看,仍停留于形式的多,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1)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校在教学工作月查记载中记录的是:备课认真,备课环节完备,按进度备课,详案(或略案)等。从课堂中了解的情况看(随机听课):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说教案放在家里没带来;二是个别教师仍有抄《备课教案》书的现象;三是个别教师还有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四是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一点阅后勾画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五是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非常少。 (2)、上课: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就我镇对课堂教学的检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上课赋分主要是依据县教研室对教师的课堂评定要求笼统地给分评定;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少。 (3)、作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作业不分

浅谈学校教学管理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浅谈学校教学管理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应该是人文的、大气的、科学的、合理的。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长应该在“思想、安全、环境、成绩、才艺”这五个方面多做文章。 先说思想,思想是指一个学校,必须有自己的思想、灵魂、核心。“求真、务实、文明、诚信”行!“活泼、严谨、博学、致远”可以!“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挺好!……问题是这些代表着学校思想的“校训”不能只是停留在学校发展计划的文本里,不能只是弄成霓虹灯大字装点在学校教学楼的顶端,而是要求全校所有教职员工,一定要把思想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每天要挂在嘴边,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要正能量、正三观、正日常行为习惯,要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谁才是当今社会最可爱的人?近几年各地出现的小学生跳楼,中学生自杀,大学生弑母案的频频发生,就折射出学校思想教育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 再说安全,安全大于天,安全很重要。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要绷紧安全这根弦,防电、防火、防溺水;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日常行为方面的安全;这些安全方面的条条框框、经验教训,不能只是政教主任和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都有责任,不管是谁只要看到学校某个地方有不安全隐患,都要主动地向主管领导反映。因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校负不起这个责任,家庭经不起这个打击。

再说环境,一个干净、整洁、窗明几净、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的校园环境,对全体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一个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则会使人情绪萎靡,精神不振,使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受影响。 再说成绩,成绩是一个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一点,不要说校长,就连家长也知道。为此,各校为了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也是想方设法、外出取经,博采众长。那么,到底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成绩,全国各地,曾经出现过许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家一定学习过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法”,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四清”运动教学模式,学习过杜郎口学校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即墨“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衡水中学“三转五让”教学模式以及东庐“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教学模式,但学来学去,学东忘西,学南忘北,到底谁的正确?谁的管用?莫衷一是,结果昙花一现,各领风骚一阵子。铁打的校园,流水的“教学模式”,截止到现在,没有一家的模式能够自始至终,坚持到最后,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俗语云:教无定法,学由个人。我认为,各种教法要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不唯学历,不唯教法,不唯网红,不唯名气,不唯权威,只看最后的教学成绩,谁的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8-06-14T11:43:57.74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作者:钟远贵[导读]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 钟远贵(四川省旺苍县河边小学四川旺苍 628200)摘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地配合教学开展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竞争竞赛活动,以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关键词:德育;思品;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67-01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其对事情的发展以及最终的结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道理在教育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当代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要求德智兼备,小学的教学正是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开始,其德育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提出以下教学观点: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我个人认为作为德育教育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触摸历史,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撒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求知非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谦虚的品德,勤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表师者之风范。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身作则,使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

浅谈教师在重点小学教育教学指导管理中的重要性

精心整理浅谈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教学管理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的对象进行管理,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档案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将对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重要性 前言 小学是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找出与教学管理相关的因素,从而改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1]。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工作以及教务行政工作等都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管理也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而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对于教学质量的管理可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着手。在很多小学里,还有部分教师保留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刻板单一,不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教学质量水平得不到提升[2]。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当将教学质量管理放在首位,着重对于教师的培养,让教师贯彻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十分重要,将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就是对教学管理工作最大的贡献。 二、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改革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教育背景的变化而对于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所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更加使用于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是最主要的“改革”对象。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将全新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想教师传输新型的教学理念,让教师能够跟随时代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习惯,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从而取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3]。总而言之,教师就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对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 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例,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其教学效果极差。当素质教育推行之后,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科书、考试大纲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脑海中的传统观念进行改革,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浅谈严谨的教学管理方案

浅谈严谨的教学管理方案 浅谈严谨的教学管理方案范文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搞好教学精细化管理,努力营造教师“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氛围,在工作中向管理要质量,以管理求发展,从小处入手,从实处入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鼓励创造,倡导创新,在教育教学上形成有人人发展,人人有特长的一个特色群体,为纪昌庄学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特别作为乡村学区的校长,对于时代的变化带来的管理理念,更需加强学习,现就我的一些管理,来简单的说说我的做法。 一、分析“管”与“理” 1、“管”——高度纵观全局,统筹全盘。 1)决策。决策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我们往往为决策煞费苦心,但效果却不很明显。主要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方法是否科学、民主、人性化。一是在每周召开的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和任务,通过沟通群策群力做决定;二是把任务分解给每位教师和相关人员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点拨性询问任务完成进度、指导性为决策提供方法。 2)执行。决策的落实、任务的完成,关键在执行。这就需要我们领导者制定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矩办事,并且我们率先

垂范,做出表率。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只要抓住平时,则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就会按部就班的进行。 3)讲评。在讲评的时候,要充分肯定同志们的努力,并充分开展自评、互评等方式以提高讲评的质量。教学反思、学期总结、教师最近的任务汇报等等这些的讲评,首先要我们做深入的调查,才能保证讲评的准确性、公平性,并一定程度上缓解在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以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作的安排和发展。 2、“理”——深度了解工作,梳理清楚思路。 1)创新。每一次的开学,都是工作的一种全新的局面。这就需要校长创新工作思路,条理清楚,合理的分解新学期的工作任务。校长的主动创新,包括新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培训教研活动、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等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很好的`影响和带动教师,并以此和以往的经验相结合,而更加条理、有特色的发挥群体智慧,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2)科学性、针对性。深入的溶入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了解学校客观实际,有意识地改变需变之处。经常问问教师近期工作和思想、生活的问题;善于观察学校各种微妙的变化,看出潜在的内容,及时制定措施,防微杜渐;多听取老师、学生的意见和议论,作出相应调整;多关心、爱护和鼓舞老师工作中的精神和激情,这样才能科学的、有针对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社会交往。校长的交往要坚持“有利于学校发展”和“遵守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一起担负 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是“诸育”之首。尽管国家、社会高度重视 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此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反映在实践中却收效甚 微。德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何在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应对这些问题的 对策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作具体阐述。总之,我们只有合理地利用一切有利 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问题;对策 道德具有唤醒人的良知,协调人际关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大多数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形成社会风气。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一起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是“诸育”之首。曾记得台湾一位德高望众的教育家高震东说过:“智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为基础,是腐化的催化剂。”说起德育,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发了那么多专门文件,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三令五申强调德育的重要地位,可是德育的实效性却令人不敢乐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许多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了许多工作,学生对一些“守则”和“标准”也耳熟能详,但反映在实践中却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困惑和思考:德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何在? 一、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还没有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氛围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事情,自己把任教的学科教好就行了。殊不知只有全体教师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共同对孩子实施教育,才能产生教育效果。 (二)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缺乏韧性 很多班主任在对孩子教育的初期充满信心和耐心,可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效果后,变得没有耐心了,有的教育方法变得简单、粗暴,有的甚至于放弃。这些教育方式终会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为0,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三)没有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健康向上的集体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形成。据调查,小学生在同学面前得到表扬,比老师单独表扬或家长表扬带来的激励效果更持久。这有利于孩子通过激励来抑制或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 (四)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什么样的孩子就能看出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在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侯,就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那样会造成孩子在校一套,在家另一套的局势,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五)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 长期以来,我们德育工作不可否认存在着“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学生行为规范”都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成效不大。关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教学内容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认清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坚持在教学管理中强化和渗透德育,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的 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两者是统一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落脚点落在育人为本上。这个道理可借助物理运动中的力的图示反映出来,当有两个力同时作用于运动质点时,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便会产生出一种合力。这种合力作用,就是学校教育管理沿着既定的取向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教育管理效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共同的方向下,不管两个力的大小怎样,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正合力,这就是教学管理与德育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管理与德育的相互联系还表现在,教学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相对于课外活动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而言,教学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教学管理本身不但没有否定德育,而且德育是教学管理的

应有之义。 当然,教学管理与德育两者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它们各自的内涵范畴不同。德育是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教学管理则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如何有效调节或控制二者的关系 要注意整体效应,将有效调控置于多维的教育大系统之中,从宏观上保证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是调节好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宏观调控必须考虑以下几项主要因素: 一是重视合力作用,促进教学管理中诸因素同步协调。这里的合力是指对实现一定教学管理目标过程中实际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各种影响的统称。系统科学思想是研究系统合力的科学方法,从合力出发思考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是领导思维科学的基本点。只有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事物,才能使两者的关系在广阔的时空中处于和谐的运行状态,进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在考虑两者结合时,再不是将德育局限于某些活动或课程,再不是将教学看成仅仅是学校的工作,要把校内因素与校外因素、受控因素与非受控因素、明显因素与隐蔽因素、趋同因素与冲突因素等等都结合起来一并思考。这样,视野更广阔,角度更新颖,运筹帷幄,使两者在教育系统中取得优化结合的效果。譬如,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人们只注意到校内因素如师资素质、

谈谈学校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谈谈学校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战胜自我 摘要: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项涉及环节多,任务繁重而细致的工作。搞好教学管理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本文主要从目前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中干培训的理论学习,就学校现状分析,谈谈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意见。 一、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从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上来看,主要内容是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这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下面分别浅析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于是各学校便主要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这种强制推进的办法,对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如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教师相互间听课要达多少节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要达多少次,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管理常停留于形式,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各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进程中看,仍停留于形式的多,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1)、备课: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说教案放在家里没带来;二是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