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的供气能力

谈谈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的供气能力

谈谈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的供气能力
谈谈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的供气能力

谈谈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的供气能力一、引言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规定,高度为10层以上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m以上的其它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为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时,应采用管道供气。在刚刚通过的《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中又明确规定:十层以上房屋建筑的燃气管道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尚未安装燃气管道的城镇,十层以上房屋建筑应当鳞集中供气系统。该条例再次强调了高层建筑实行燃气管道供应的必要性。在我省的绝大部分城镇,液化石油气小区管道供气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尚未达到小区供气的区域,甚至还未开始搞小区供气的城镇大量存在。这些城镇和这些区域的高层建筑集中供气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气源。城镇管网化是燃气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作为要被城镇管网取代的临时供气系统,在用户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仅为房屋的报建而花大量资金建设一个气化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果采用瓶组集中供气,方式用两种,一是强制气化,二是自然气化。强制气化不仅其设备昂贵,按照规范来建造瓶组间和气化间,还要绝对保证电源、热源的供应。相比之下,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便是自然气化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CB50028—93)规定,瓶组的气瓶总体积不超过1m3时,可将其设在建筑物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内,总体积超过1m3应将其设置在高度不低于2.2米的独立瓶组间。而且独立瓶组间与其他建、构筑物要有足够的防火距离。也就是说,在房屋建筑规划的同时,要划出足够面积的地来建独立瓶组间。据调查,一般瓶组采用的都是50Kg的钢瓶,体积不超过1m3,则气瓶总数不多于8个,那么8个50Kg 钢瓶的供气能力满足多少户呢?这就涉及自然气化能力问题了。二、单瓶自然气化能力的计算(一)气化原理自然气化是指容器中,液态的液化石油气依靠自身显热和吸收外界环境热量而气化的过程。容器尚未导出气体时,液化石油气的压力为液温与气温同为,时的饱和蒸气压P0。开始从容器导出气体后,压力下降,相对应的液体温度也同时下降。如图1所示的实践,经过S时间后,液温达t0'并保持不变,此时压力为t0'时的蒸汽压P0',容器内的气化速度为V0',气化将继续下去。从开始导出气体到S时间内,利用显热的气化速度和原有气体的导出速度的总和从v0'减少到零;相反,靠传热的气化速度由零变为v0'。经过S时间后全靠传热气化。实际上,容器内导出的气体压力要满足调压器入口最低允许压力Ps的要求,也就是说,液温必须在不低于Ps时的温度ts的范围内气化,速度为V0。(二)自然气化能力的计算公式在以t0为最低允许液温时,S时间内容器的气化量为G=G1十G2+G3 (1)式中G——S 时间内总气化量(Kg)G1——S时间内依靠自身显热的气化量(Kg)G2——S时间内原有气体向外导出量(Kg)G3——S时间内依靠传热的气化量(Kg)上述三部分气化量分别为:[!--empirenews.page--]G1=1/VG'Cpm(t-t0) (2) G2=(V—G'V)(P—P0) (3)G3=1/VKF(t-t0)*S*1/2 (4)式中V——气化潜热(KJ/Kg)G'——容器内的液量(Kg)t0———最低允许的液温(℃)t——空气温度(℃)Cpm——t~t0液化石油气的平均比热(KJ/Kg·K)V——容器的内体积(m3)v——t—t0液化石油气的平均比容(m3/Kg)P——气态液化石油气空化前的密度(Kg/m3)p0——气态液化石油气t0时的密度(Kg/m3)K——总传热系数(KJ/m2·S·K)F ——容器液化石油气的湿表面积(m2)(三)影响因素和设计条件的确定由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影响气化能力计算结果的因素有剩液量、液化石油气的组分、调压器的进口压力、容器的种类等等,这里只谈谈比较难确定设计条件的主要几个因素: 1.液量没有液量就没有气化而言。如果钢瓶用到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时的液量(即剩液量)过多,会给换瓶带来困难,换瓶次数会因此增加。剩液量少,则湿表面积减少,传热气化年度也相减少;导致设计气瓶总数增多。我们认为,设有气体自动切换装置时的剩液量为充装量的50%,设时为30%。2.组分液化石油气为烃类的混合物,成分以丙烷、丁烷为主,组分比例由4:1~1:2不等。由于这样大的变化,计算时只能根据当地所供应液化石油气的组分取近似值,这就给计算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而在气化过程中,沸点低、蒸汽压高的组分气化能力大,因此,在气液量不断减少的同时其组分也随着气化过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液量的减少,丙烷的比例越来越

小,丁烷的比例越来越大,气化能力也就越来越小。同时液化石油气的比热、气化浴热、沸点、密度热恒等性质也起较大的变化。由这种变化对气化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绝不能忽视的。而剩液量中的组分及其性质在设计中的变化是很难确定的。3.环境温度、设计压力和最低液温设计的环境温度在理论上应当是30—50年本地区的历史最低温度。但是,瓶组自然气化只是作为过渡气源的方式,没有必要按此框框来设定,而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温情况和供气情况,适当调整。设计压力就是气化的最低压力。正在气化中的液温随压力变化,压力越低,液温也越低,温差就会增大。从式(4)中可看出传热气化量与温差成正比的。我们认为,设计的最低压力就是调压器的进口压力Ps,一级调压系统0.17mPa(绝),二级调压系统为0.20mPa。最低液温就是液化石油气达到最低设计压力时的液体温度。此温度虽然可以根据相平衡的图表来计算(如《燃气输配》、《燃气规划》中的相关图表),但由于最低压力过小,计算所得到结果往往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加上液化石油气组分的偏差,剩液量中组分及性质的变化,常常会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结论。4.总传热系数在众多影响气化能力的因素中,最难确定的便是总传热系数。钢瓶自然气化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液化石油气自身沸腾的对流换热,液化石油气与钢瓶内壁换热,通过壁厚、漆层的导热,外壁面与空气的传热等。因此总传系数与环境温度、液化石油组分、沸点、热容、比热、导出气量,与钢瓶的壁厚、漆厚及环境气温、空气流动情况等等因素有较大关系。由于这些因素的多变性,要从理论上用传热学原理计算出总传热系数确是很艰难的。[!--empirenews.page--]既然通过计算的方法得不出结果,那么就应当由众多实验中取得。对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受到众多条件的限制,要完成这些实验取得数据,就有很大的困难。并且,国内也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在一些专业资料中,所给的值都是较大的一个范围,[1][2]下一页并相差很远。如《燃气输配》中认为,在地上容器可取K=41~62KJ/m2.S.K,对于地下容器可取K=10-20KJ /m2.S.K;《燃气工程手册》则认为,对地上50Kg钢瓶,在无风状态可取K=7~8.2w/m2℃,在空气少许流动时可取11~17.5w/m2.℃当气化过程中由于液温使容器外表面结露或结冰时,K值为正常情况的三分之一,对地下容器可取3~6w/m2℃。单位换算后,两者相差数百倍。这种差别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综上所述,在利用公式计算单瓶的自然气化能力时,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设计用的数据很难取定,给计算带来重重阻力。所以在一般的设计计算中,这种计算方法很难达到目的。三、自然气化能力表自然气化表是采用实验数据制成的计算图表。国内尚未这方面的详细资料,一些专业设计手册也只略为介绍几个日本50Kg 钢瓶的气化能力表。下表便是从接近现实条件从中选取的一些数据。50Kg钢瓶高峰负荷时的气化能力(Kg/h) 温度(℃)50不带气体自动切换阀0.790.37带气体自动切换阀1.500.99使用条件是丙烷占60%,丁烷占40%,高峰负荷时间为2小时。四、供气能力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如果总瓶数为8个,则应当一半是工作的,另一半为备用的。4个50Kg 钢瓶在5℃;高峰负荷时间为2h,丙烷占60%(充装时的比例)的状况下,带自动切换阀和不带自动切换阀的总气化能力为6.0Kg/h和3.16Kg/h。以每户居民用户都有一个双眼灶和一个热水器为热负荷的计算依据,由燃气的低热值和相应的同时工作系数可计算出供气能力分别为36户和16户。五、环境温度对供气能力的影响前面谈到,瓶组集中供气作过渡性的气源供应,其设定的环境温度应当视实际情况而定。在我省的大部分城市,持续低温天气的时间很短。一年当中温度在10℃以下的时间,一般在10天左右。这样,在考虑把气瓶设置在建筑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时,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温度的气化裕量,而在低温时则对其加强管理,应当是可行的。如果把环境温度定在10℃,情况会怎样?首先,从计算公式(1)、(4)可知,利用显热和传热气化的气化量与温差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其他设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把环境温度由5℃提高10℃,液化石油气气化中的G1和G3会增加一倍。G2保持不变,但在G中只占很少一部分。故此总的气化能力增大将近1倍,瓶组的供气能力也差本多翻一番,由原来的36户和16户增加到72户和32户。其次,当温度低于100C的时间内,就会出

现剩液量增多的现象,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防爆风扇等设施,来增加瓶组间内的空气流动而得到一些改善。也可以在设计工艺时,在气体自动切换阀前加装旁通阀门来改善,因为在气瓶总数不变,把工作瓶定为6个,备用瓶为2个,其相同的气化能力会增加50%。[!--empirenews.page--]在相同条件下,当设计独立瓶组间,气瓶总数达到40个时,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的供气能力可达370户。总之,只要在低温天气时,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系统和工艺,加强管理,瓶组自然气化的裕量就可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说可以把环境温度适当提高。六、结束语实现管网供气是燃气发展的总趋势。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作为过渡性的供应气源是解决高层建筑使用燃气、小范围区域管道供气,最终实现管网供应的有效途径。在我省的大部分城市的瓶组自然气化,视其情况可以把环境温度提高到10℃,充分利用气化能力裕量,应当是可行的。总而言之,居民用户72户以下的气源供应,在未实现小区供气和网管供气之前,应首先考虑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并设置在房屋建筑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内;72户以上,400户以下可以考虑建独立瓶组间并采用自然气化,400户以上的就应当采用强制气化的方式。主要参考文献:1.《广东省煤气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2.《燃气输配》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编。3.《煤气工程技术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姜正侯主编。4.《燃气设计标准汇编》今日城市煤气协会编,中国建筑王业出版社。

加拿大ENERKEM气化热解法生物质酒精技术简介

加拿大ENERKEM气化热解法生物质酒精技术简介 中国地区总代理 加拿大绿洲企业有限公司

ENERKEM气化热解技术与气化焚烧的区别?ENERKEM气化热解技术的要点是通过控制空气或者氧气的供给,使得很小部分的原材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供给剩余的大部分原材料的热解,是一个自动的热化学反应过程,整个气化热解过程只有10秒钟; ?热解又称干馏、热分解或炭化,是指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的状态下加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即热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量的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的过程; ?热解和焚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热化学转化过程; ?热解和焚烧的主要区别: (1)焚烧的产物主要是CO2和H2O, 而热解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 气态的有H2、CO、CH4和CxHy等; (2)焚烧是固体废物中的主要可燃物质碳和氢的氧化反应, 是一个放热过程,而热解则是一个吸热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来使有机化合物分解。 (3)焚烧只能将产生的热量用来即时发电或供热,而热解的产物是燃料气及燃料油可再生利用,且易于贮存和运输。

ENERKEM技术的工艺路线

ENERKEM技术的环保优势 ?非粮作物为原材料--来源广泛--第二代生物质能源; ?原材料预处理脱水阶段可以产出饮用级别的水,生产工艺不耗水;?非发酵法工艺--节省大量水资源--亦无大量污水产生; ?可控有限燃烧为热解供热,节省能源,亦无有机物焚烧时产生的酸性气体如HCI,HF,NOx的二次污染;从而也没有酸性气体对设备的腐蚀;?热解式气化--低温缺氧热解(700度/3个大气压以下),碳源转化充分(95%),不产生如二恶英,呋喃等含氯高分子剧毒气体(700-850度);?有限燃烧--无直火焚烧炉搅拌作用--极少产生含Hg,Ph,As,Pb的飞尘;?气化后可燃气体纯度高,H2/CO/CO2比例精确,氯/硫/重金属含量低,便于液化成甲醇乙醇,分离的不纯气体可再回用提纯,增加产量;?固态废渣数量少(15%),无公害可直接填埋,亦可用于生产建材;?绿色生产体系,满足严格的北美环保排放标准。 ?出色的节能减排项目。

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B51

1 总则 1.0.1为加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正确掌握建设规范,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水平,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投资效益,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1.0.2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尺度。 1.0.3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供气能力为500~5000m3/d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 按本标准要求,根据各地差异确定建设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 贯彻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用水、用地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1.0.5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标准、定额或指标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NY/T443 秸杆气化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术语 3.0.1 生物质气化(bio-gasification) 将生物质固体燃料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以烃类、氢气和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的转化过程。 3.0.2 氧化气化(oxidation gasify) 生物质在高温(生物质燃点以上)有氧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主的混合可燃气的过程。

【创新案例】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创新案例】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1背景 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各国政府都越发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新一代生物质利用技术,具有能源转化效率高、设备简单、投资少、易操作、占地面积小、不受地区、燃料类型和气候限制等特点,在为工业生产提供生产必须的电和热(热水/蒸汽)的同时,副产品可被用于制备炭基肥、活性炭及冶金行业保温材料等。项目环保性能和经济性能俱佳,对于降低工业生产用能成本,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2解决方案 费曼能源采用国际领先的全新一代生物质气化技术,该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热解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质合成气,合成气可用于燃烧生产工业生产必须的电能及热能(热水/蒸汽),副产品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商业利用价值。由于副产品的高效利用可显著降低电能及热能的生产制备成本,在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低碳化绿色生产的同时,显著降低工业企业用能成本。目前,可利用的生物质原料包括:稻壳、竹屑、木屑、烟叶梗、山核桃壳、棕榈壳、椰子壳、玉米芯渣、甘蔗渣、柚子壳、酒糟、制药残渣、造纸剩余物、干化污泥、高聚物废弃物等。3生物质热解气化反应原理4设备示意图5技术对比与其他

生物质供热应用方式相比,生物质热解气化的优势如下:6案例根据国家及江苏省政府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的相关政策,江苏泰兴化工园区内的多家化工企业,急需淘汰燃煤锅炉。费曼能源作为项目所有者及实施方,以“生物质天然气”多能互补方式,以稻壳为原料,为园区企业提供热蒸汽等清洁能源,副产物稻壳炭作为保温材料销售给钢厂或有机肥公司。 项目地点:江苏泰兴项目规模:18t/h(15t/h 备用)原料用量:2.66万吨/年蒸汽产量:6.45万吨/年稻壳碳/灰分量:0.63 万吨/年客户类型:食品、化工、印染、电池等所有生产用热企业解决问题:(1)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吨蒸汽使用成本降低20元/吨以上(2)降低企业清洁化改造成本,蒸汽管网直接连通各用热企业 (3)帮助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彻底杜绝自备锅炉环保不达标而造成的非生产性停产。技术创新:“生物质天然气”多能互补方式该项目的产品分为能源产品(热蒸汽)和副产品(稻壳炭)。其中能源产品是客户主要的需求,副产品销往附近钢厂用于熔炼工艺保温材料,为项目创造另一部分收益。稻壳炭还可进一步深加工,做成炭基肥等,真正实现(农业能源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圈。

生物质气化技术

在原理上,气化和燃烧都是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其区别在于,燃烧过程中氧气是足量或者过量的,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等不可再燃的烟气,并放出大量的反应热,即燃烧主要是将生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生物质气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只提供有限氧的情况下使生物质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氢气和低分子烃类等可燃气体,即气化是将化学能的载体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相比燃烧,气化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小得多,气化获得的可燃气体再燃烧可进一步释放出其具有的化学能。 生物质气化技术首次商业化应用可追溯1833年,当时是以木炭作为原料,经过气化器生产可燃气,驱动内燃机应用于早期的汽车和农业灌溉机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达到了高峰,当时大约有100万辆以木材或木炭为原料提供能量的车辆运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面临着能源匮乏的困难,也采用气化的方法为汽车提供能量。 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兴趣。以各种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为原料的气化装置生产可燃气,可以作为热源,或用于发电,或生产化工产品(如甲醇、二甲醚及氨等)。 生物质气化有多种形式,如果按照气化介质分,可将生物质气化分为使用气化介质和不使用气化介质两大类。不使用气化介质称为干馏气化;使用气化介质,可按照气化介质不同分为空气气化、氧气气化、水蒸气气化、水蒸气-氧气混合气化和氢气气化等。 生物质气化炉是气化反应的主要设备。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应用类型的多样性。在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气化设备和不同的工艺路线来使用生物质燃气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基本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供热、供气、发电和化学品合成。生物质气化供热是指生物质经过气化炉气化后,生成的生物质燃气送各入下一级燃烧器中燃烧,为终端用户提供热能。此类系统相对简单,热利用率较高。

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申报及安全验收程序

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建设申报及安全验收管理程序 (征求意见稿) 为推动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我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有序健康发展,建立有利于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又快又好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工程质量和安全验收,制定本程序。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溪市政府所辖范围农村乡(镇)区域内,从事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项目申报、工程审批、工程规划、使用安装、设备维护、生产经营、安全验收及日常管理。 二、项目申报要求及审批 推广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应当遵循村民自愿、政府推动、统一规划、部门监管、群众受益和项目属地管理原则。项目建设要符合村镇总体规划,村镇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无村级债务。村两委领导班子具有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积极配合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建设与安全生产等相关工作。项目申报村(镇)在争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情况下提出申请,并提供

以下材料:自然村规划平面图、基本情况(地理、地貌、规划、人口、户数、耕地、作物种类等)、组织实施方案、资金筹集方式、建设进度计划,填写有关申报材料,经所在乡(镇)政府批准,报本县(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初审。初审合格后,会同辖区内城市建设、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安监、消防局部门复审。复审合格征得发改局、财政局同意后报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由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会同发改委、财政局向上级申请立项,经立项审批后纳入建设计划,予以项目实施。 三、项目实施 为确保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对工程的设计、设备(器材)选择及工程投标等有关项目实施:(一)工程设计 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设计由农村能源主管部门推荐具有燃气工程设计资质的专业部门承担,项目建设村有筛选权。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村)的实际情况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工程设计。 (二)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应严格按照NYJ/T09—2005《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建设标准》参照执行。工程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安全评价,安全设施应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生产、同步使用。

生物质高温热解气化装置的研制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生物质高温热解装置的研制 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姓名高豪杰 学号 起讫日期2013-2-20至2013-6-10 指导教师 2013年 6月 8 日

第1章前言 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是确保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将生物质能源转化各种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是轻环境造成的重要污染。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以保护本国的矿物能源资源,为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质的特点是是低固定碳、高挥发分、低灰分。生物质的化学活性较好,硫含量低,生物质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十分适宜进行热解气化。生物质能的转换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和生物转化,涉及热解、气化、液化、成型和直接燃烧等技术。在众多技术中,生物质高温热解气化是实现生物质高效及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生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热解可以产生中热值的合成气,并用于供热、发电和作为化工合成原料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生物质能的特点 1.1.1 可再生性 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唯一可再生的碳资源。 1.1.2 低污染性 与矿物燃料相比,它的挥发分高,炭活性高,含硫量和灰分都比较低,因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 X、NO 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其生长时需要的CO2相当于它排放的CO2的量,因而对大气的CO2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_对策

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高春雨1,李铁林2,王亚静1,毕于运 1* (1.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石家庄铁道学院经济管理分院,河北石家庄050043) 摘要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是一种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在分析中国农村秸秆集中供气工程发展规模、运行情况、技术标准、政府 政策等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论述了在技术标准、项目规划与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秸秆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2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04-02181-03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in China GAO Chun-yu et 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Agricultural Science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was an important way of straw resources utiliz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cale ,performance ,technical standards ,government policies of China?s rural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engineering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n technical standards ,project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At last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brought up to promote th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of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Key words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Current situation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高春雨(1978-),男,黑龙江双城人,在读博士,助理研究 员,从事农村能源与农业生态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9-09-04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是指将玉米芯、棉柴、玉米秸、麦秸等干秸秆粉碎后作为原料, 经过气化设备(气化炉)热解、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可燃气体,经净化、除尘、冷却、储存加压,再通过输配系统送往用户,用作燃料或生产动力。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一般以自然村为单元,供气规模从数十 户至数百户不等, 供气半径在1km 以内[1] 。秸秆燃气已成为继天然气、管道煤气、液化气、沼气后,又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农村新能源。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增加农村能源供给, 改变农村炊事结构,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轻环境污染, 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使得这项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境地,但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这项工作一直给予极大关注和支持, 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中,都对秸秆气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农业部在《关于印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发[2006]5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推广秸秆成型颗粒燃料、 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技术”。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秸秆气化被列为重要的技术。可见,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技术开发、融资与管理体制的构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前景广阔。为此, 笔者对中国秸秆集中供气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综述。1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1.1 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 建造规模秸秆气化站602处, 比2000年增加214处,增幅为55.20%,建设规模比较大的省份是辽宁省、山东省和江苏省。2005年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户数达到134544户, 供气量达到20040.5万m 3 , 秸秆利用量达到137051.06t ,平均每个气化站平均供气农户250户[2] (表1)。 1.2秸秆气化技术日渐成熟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就 表12006年全国和主要省市秸秆气化站数量 Table 1 The number of straw gasification stations in whole China and main provinces (cities )in 2006 个 开始了气化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当时用木炭气化驱动汽车在中国许多城市使用。在能源短缺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发的为农村排灌机械提供动力的木柴气化炉已形成一系列定型产品。20世纪50年代初期, 在粮食加工厂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层式下吸式气化器”,稻壳气化发电为加工厂提供电力已经出现, 但该类气化装置没能及时推行开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对气化器的研究与发展才重新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较快发展,其间研制了由固定床气化器和内燃机组成的稻壳气化发电机组,形成了200kW 稻壳气化发电机组的产品并得到推广。同期,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进行了用固定床木材气化器烘干茶叶、为采暖锅炉供应燃气等方面的尝试。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制成的ND 系列生物质气化器以玉米芯、稻壳、锯屑、果壳、树枝等为原料,用于烘干茶叶、药草及驱动锅炉,其中ND-600型气化器运行情况较好。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制的固定床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器对气化原理、物料反应性能进行了大量试验,开展了1MW 秸秆气化发电系统的研究。1998广州能源研究所设计建造的使用木屑的1MW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已经投入商业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3]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在 “七五”期间提出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的设想,得到了农业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通过“七五”、“八五”期间的研究和改进,研制成功的XFF 型秸秆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0,38(4):2181-2183责任编辑姜丽责任校对傅真治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建环0902 U200916245丁天驰 摘要: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气化工艺,阐述了常见的生物质气化反应器(气化炉)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解释了气化剂、原料粒径、温度、压力等操作条件对生物质气化的影响,最后讨论了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流化床;双流化床 生物质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它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但由于它能量密度低,又分散,所以难以大规模集中处理,这正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生物质利用水平低下的原因。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BGPG)可以在较小的规模下实现较高的利用率,并能提供高品位的能源形式,特别适合于农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以是利用生物质的一种重要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由于地域广阔,生物质资源丰富而电力供应相对紧张,生物质气化发电具有较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所以在中国大力发民展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该技术的优越性和经济性。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政治问题,而生物质能具有清洁性、充足性、可再循环、易于储存和运输、便于转换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能化学转化利用的重要方面。 1 生物质气化技术 1.1 生物质气化简介 生物质气化是指固态生物质原料在高温下部分氧化的转化过程。该过程直接向生物质通气化剂,生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转变为小分子可燃气体。所用气化剂不同,得到的气体燃料也不同。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用空气作为气化剂,产生的气体主要作为燃料,用于锅炉、民用炉灶、发电等场合。通过生物质气化可以得到合成气,可进一步转变为甲醇或提炼得到氢气。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期,首次商业化应用可以追溯到1833年,当时以木炭作为原料,经过气化器生产可燃气,驱动内燃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物质气化技术达到顶峰。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为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决矿物能源短缺提供新的替代技术,又重新开始重视开发生物质气化技术和相应的装置。人们发现,气化技术非常适用于生物质原料的转化。生物质气化反应温度低,可避免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发生灰的结渣、团聚等运行难题。在1992年召开的世界第15次能源大会上,确定生物质气化利用作为优先开发的新能源技术之一。 1.2 生物质气化过程 随着气化装置类型、工艺流程、反应条件、气化剂种类、原料性质等条件的不同,生物质气化反应过程也不相同,但是这些过程的基本反应包括固体燃料的干燥、热解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四个过程。生物质原料进入气化器后,首先被干燥。在被加热到100℃以上时,原料中的水分首先蒸发,产物为干原料和水蒸气。温度升高到300℃以上时开始发生热解反应。热解是高分子有机物在高温下吸热所发生的不可逆裂解反应。大分子碳氢化合物析出生物质中的挥发物,只剩下残余的木炭。热解反应析出挥发分主要包括水蒸气、H2、CO、CH4、焦油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热解的剩余物木炭与被引入的空气发生反应,同时释放大量的热以支持生物质干燥、热解及后续的还原反应进行,氧化反应速率较快,温度可达1000~1200℃,其他挥发分参与反应后进一步降解。没有氧气存在,氧化层中的燃烧产物及水蒸气与还原层中木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和挥发分组成了可燃气体,完成了固体生物质向气体燃料的转化过程。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将会降低到700~

秸秆气化技术及集中供气系统

秸秆气化技术及集中供气系统

秸秆气化技术及集中供气系统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我国秸秆资源大量消费和农村商品能源紧张的局面,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个问题又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紧密相连。寻求秸秆利用的新模式,改变农村燃料结构,改进农民炊事方式,已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致力于生物质热解气化和农户燃料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得到了农业部、国家科委的支持。研制成功的XFF型生物质气化机组及集中供气系统的配套技术已进入商品化阶段并被列入山东省“星火”示范工程。从1994年开始,我们已建成桓台县陈庄乡东潘村、章丘市普集镇普西村等集中供气试点。连续运行表明,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对处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低质能源的高档次利用是可行的模式之一,有良好的推广开发前景。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原料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和还原反应的能量转换过程,它可以将固体生物质原料转换成为使用方便而且清洁的可燃气体。生物质由碳、氢、氧等元素和灰分组成。当它们被点燃,只供应少量空气,并且控制其反应过程,使碳、氢元素变成由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组成的可燃气体,秸秆中大部分能量都转移到气体中,这就是气化过程。去除可燃气体中的灰分、焦油等杂质,通过供气系统将其送入农户家中,用户打开阀门,点燃燃气灶具,就可以烧水做饭了。 世界性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使人类认识到不能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能源,而应尽快建立能源利用的平衡机制。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已达成共识:以高新技术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源,代替石油、煤炭等矿物质能源,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生物质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近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木材工业废弃物,产生可燃气体用于加热、烘干或发电。 我们的研究与其他学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以农村量大面广的各种秸秆为主要气化原料;(2)以向农户供应炊事燃气为主要目的。通过“八五”期间的工作,在秸秆类低质生物质原料的热解气化技术方面形成了技术优势,证明这一研究方向技术上的可行性,并获得了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数据。 1秸秆类低质生物原料的热解气化 从化学性质上来说,秸秆的元素组成和木质类原料相比,除灰份较高因而热值稍低外,并无显著区别。其主要元素成份:炭、氢、氧含量基本相同,具有相当稳定的原子量比率。CH1-4O0-6,这个式子一般也作为气化反应时的生物质分子式。 生物质热解气化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燃烧、还原、裂解乃至聚合反应。这些反应变化在复杂的相平衡条件下相互影响,以至尚未有完善的反应模型进行描述。但在以空气为介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其总的反应式可写成:CH1-4O0-6+ 0.4O2+(1.5N2)?/FONT>0.7CO+0.3CO2+0.6H2+0.1H2O+(1.5N2) 下吸式固定床反应器的燃烧(氧化)反应和气化(还原)反应之间,存在着自平衡机制。即当燃烧反应强烈时,释放的热量提高了反应区温度,而这正巧提高了吸热的气化反应的速率,从而维持离开还原区的气体成份、温度基本稳定。下吸式反应器工艺设计的关键在于保证燃烧的条件和燃烧层、气化层的稳定。因此,秸秆气化从理论上说并不困难。过去之所以不能将气化工艺用于秸秆,

生物质能源化学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质能源化学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的紧缺和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加剧,生物质作为可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使用范围越来 越广泛。介绍了生物质及生物质能的基本概念。综述了生物质能的直接燃烧。气化。液化。热解等热化学转化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应 用与前景进行了阐述。针对生物质能在转化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环境污染; 生物质; 化学转化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的供给能力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我国目前主要能源来自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作为一次性能源,其燃烧造成空气污染,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和酸雨等环境问题。国务院能源研究所对未来15年内能耗总量的预测,2020 年煤炭采耗30亿t,我国煤资源 还能维持数十年,而我国的石油需求将达到4.5-6.0亿t,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30-40年内,石油资源将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还有天然气缺口367亿m^3。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且种类齐全,从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热和发电到地热,已经实现可再生能源供应多元化。但是,由于水能和地热能有地域限制,全面发展很困难; 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制造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单机容量小。关键技术依赖进口。零部件质量有待提高;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电成本大约是我国常规电力成本的10倍左右,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用于解决新疆。西藏等偏远无电离网地区的居民用电。然而,生物质能是可再生且不会增加温室气体的低硫燃料,还可减少环境公害,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利用技术上的难题较少。因此,从生物质能的特点看,开发和使用生物质能源,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1生物质和生物质能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农林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 生成的SO 2、NO X 较少,由于其CO 2 的排放量与其生长时吸收的量相当,可有效减 轻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大约1400-1800Gt的干生物质,其中蕴含的能量可达目前全球每年总能耗的 10 倍,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质能约占14%,在不发达地区占60%以上。全世界约20 亿人90%以上的生活能源是生物质能。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量每年4.87亿t油当量,其中有约3.7亿t可用于发电和供热,占总量的76%。目前全球生物质能消费量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居第四位。生物质能具有许多优点:生物质能资源分布十分广泛,远比石油丰富,且可不断再生;从生物质能资源中提取或转化得到的能源载体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开发生物质能源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具有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 (在贫瘠或被侵蚀的土地上种植能源作物或植被,可以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城市内燃机车辆使用从生物质资源提取或生产出的甲醇。液态氢,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质能的开

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气化技术简介 1、生物质能概述 生物质能源是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的能量,通常包括: 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生活有机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等。世界能源消费中仅次于三大化石能源位列第四,占比达14%。据统计资料介绍,2009年,欧盟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量约占欧盟能源消费总量的6%,美国的生物质能源利用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瑞典为3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0%,农村总能耗的65%以上为生物质能,其中薪材消耗量约占总能耗的29%。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特点:(1)可再生性;(2)低污染性(生物质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NO2较低,生物质作为燃料时,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3)广泛的分布性。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典型生物质的密度为400~900kg/m3,热值为17600~22600kJ/kg。表1分别是几种典型生物质燃料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 表1 几种典型生物质燃料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 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主要有物理转换、化学转换和生物转换3大类。涉及到气化、液化、热解、固化和直接燃烧等技术。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及产品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及产品 2、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气化是一种热化学转换技术,利用空气、氧气或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将生物质转化成可燃气体的的过程。生物质气化可将低品位的固态生物质转换成高品位的可燃气体,可应用于集中供气、供热、发电以及作为化成化工品和原料气等。 2.1气化原理(以上吸式固定床为例) 图2是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的原理图,生物质从上部加入,气化剂从底部吹入,生成的气体从上部离开气化炉。气化炉中参加反应的生物质自上而下分为干燥层、热分解层、还原层和氧化层。 从上面加入的湿物料在干燥层同下面反应层生成的热气体进行换热变成干物料落入热分解层,产生的水蒸气排出气化炉。干燥层温度为100~250℃。 生物质受到氧化层和还原层生成的热气体后发生裂解反应,大部分挥发分从固体中分离出去,由于裂解需要大量热量,热分解层温度已降低到400~600℃。裂解区产物为炭、氢气、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焦油以及其他烃类物质等,这些热气体继续上升,而炭则进入下面还原区。

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朱锡锋)

《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生物质能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使用。 目录 目录 《21 世纪新能源丛书》序 前言 第1 章概述 1 1.1 能源的基本概念 1 1.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 1.3 生物质资源与分类 6 1.4 生物质的物理性质. 10 1.4.1 生物质的含水率.10 1.4.2 生物质的密度.10 1.4.3 堆积角、内摩擦角和滑落角 11 1.4.4 生物质炭的机械强度.12 1.4.5 生物质的比表面积.13 1.4.6 生物质的孔隙率.13 1.4.7 生物质的比热容.13 1.4.8 生物质的导热系数.13 1.5 生物质的燃料特性. 14 1.5.1 生物质的燃烧.14 1.5.2 生物质的发热量.15 1.5.3 生物质燃料的化学当量比 17 1.6 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 18 参考文献 22 附录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分布 22 附录1-2 固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 27 第2 章生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30 2.1 生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0 2.2 生物质的元素分析. 36 2.3 生物质的工业分析. 41 参考文献 47 附录2-1 纤维素聚合度的测定方法及常见生物质原料的组成成分 48 附录2-2 常见生物质原料的分析结果 56

第3 章生物质的热解原理. 80 3.1 纤维素热解机理 80 3.1.1 纤维素热解机理概述. 80 3.1.2 纤维素热解液体产物组成 81 3.1.3 LG 的形成 81 3.1.4 其他脱水糖衍生物的形成 90 3.1.5 呋喃类产物的形成. 93 3.1.6 小分子醛酮类产物的形成 94 3.1.7 纤维素快速热解的整体反应途径 97 3.2 半纤维素热解机理.100 3.2.1 半纤维素热解机理概述 100 3.2.2 半纤维素热解液体产物组成 100 3.2.3 脱水糖衍生物以及呋喃类产物的形成 100 3.2.4 小分子物质的形成.104 3.2.5 木聚糖快速热解的整体反应途径 104 3.3 木质素热解机理 107 3.3.1 木质素热解机理概述.107 3.3.2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及其热解机理.107 3.4 生物质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118 3.4.1 加热速率的影响. 118 3.4.2 热解温度的影响. 118 3.4.3 热解时间的影响.122 3.4.4 原料种类的影响.122 3.4.5 原料性质的影响.123 3.4.6 其他因素的影响.124 参考文献 125 第4 章生物质的热解炭化.130 4.1 概述 130 4.2 生物质热解炭化原理.130 4.3 生物质热解炭化装置.132 4.3.1 传统生物质热解炭化装置 133 4.3.2 新型生物质热解炭化装置 140 4.4 生物质炭的性质与应用.146 4.4.1 生物质炭的组成.146 4.4.2 生物质炭的性质.147 4.4.3 生物质炭的应用.149 4.5 醋液与焦油的性质与应用.152 4.5.1 醋液的组成与性质.152

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工程建设标准 NYJ/T09-2005 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Construction criterion for station of agro-residues gasification 2005-03-24发布200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关于发布《种牛场建设标准》等九项农业 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 农计发[2005]6号 各有关单位: 《种牛场建设标准》、《种鸡场建设标准》、《种猪场建设标准》、《集约化养猪场建设标准》、《集约化养鸡场建设标准》、《连栋温室建设标准》、《日光温室建设标准》、《种子贮藏库建设标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等9项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专家审定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5年6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05年3月24日

前言 本建设标准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几点意见》(计标[1987]2323号)、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关于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暂行办法》[(90)建标字第519号]以及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规定〉的通知》(建标[1996]626号)的要求,结合农业行业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而编制。 本标准共分10章: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与建设条件、工艺与设备、建筑与建设用地、配套工程、环境保护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建设标准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标准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59号,邮政编码:100081),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本标准主持单位: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本标准编制单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农业部农村能源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北京公用事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孟杰肖明松张榕林陆朝晖封兰英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良善庄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良善庄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可行性分析报告 山东大学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 第五章环境保护 第六章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方案 第七章项目组织及劳动定员 第八章工程工期和施工进度 第九章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章结论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良善庄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良善庄村村委会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范围及原则 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1、国家及省有关政策、法规、条例; 1.2、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条例; 1.3、国家计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2、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2.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意义; 2.2、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2.3、工程技术方案; 2.4、环境保护; 2.5、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方案; 2.6、消防、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2.7、项目组织及劳动定员; 2.8、工程工期和进度; 2.9、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3、主要技术设计原则 根据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建设方针、国家和行业有关设计规划的规程,本工程在设计中将体现以下技术原则:

3.1、以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应用为主要任务,符合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和提高供气质量的要求。 3.2、根据资源供应条件和能源需求结构,优化设备选型和系统布局,确保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力求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意义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资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占14%,中国每年消耗的生物质能源占全球生物质消耗总量的30%。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2亿吨,其中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约为4亿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4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被农民用于低效炉灶的直接燃烧或废弃在田间地头直接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严重污染了环境。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步伐,加大秸秆禁烧执法力度,强化污染控制,促进种、养业废物资源化,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今年年初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表示“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提供一系列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政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把使用商品能源作为改善生活质量的首选。为了加快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法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针,加快实施农村生态小康村建设,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合理高效利用秸秆资源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本项目即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意义 秸秆气化工程是一项高科技的绿色能源项目,它能够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为居民提供洁净的燃料,是农村燃料史上一大突破,为秸秆的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路。 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和提高当地村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生活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宜昌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宜昌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武汉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一方面充分研究建设条件,提出建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进行经济分析评估,提出建设的合理性。它既是项目工作的起点,也是以后一系列工作的基础,在各级发改系统和其它经济管理部门审批和报批项目的过程中,可研报告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可研报告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工程询企业来完成,这是项目获得批准的前提条件。同时,他也是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所在。 《宜昌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疑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场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型、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与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且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宜昌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1.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决策的依据。 2.编制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依据。

3.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 4.申请专项资金,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5.股票发行,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 6.取得用地,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 7.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8.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 9.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10.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报告目录 第一章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项目承办单位 3.项目主管部门 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6.研究工作依据

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B

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B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

1 总则 1.0.1为加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正确掌握建设规范,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水平,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投资效益,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1.0.2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尺度。 1.0.3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供气能力为500~5000m3/d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 按本标准要求,根据各地差异确定建设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 贯彻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用水、用地等有关政策和法规。1.0.5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标准、定额或指标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NY/T443 秸杆气化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术语 3.0.1 生物质气化(bio-gasification) 将生物质固体燃料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以烃类、氢气和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的转化过程。 3.0.2 氧化气化(oxidation gasify) 生物质在高温(生物质燃点以上)有氧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主的混合可燃气的过程。 3.0.3 热解气化(hydrogenations gasify) 生物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热解,生成可燃气、焦油、木醋液及焦炭的过程。 3.0.4 供气能力(biomass supply capacity)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平均每日向用户提供燃气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