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篇一认识方程教学反思《认识方程》是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三课时。这一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是方程与学生的生活又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课前谈话开始,我利用两三分钟与班上学生聊上几句,轻松导入课题,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心情。在探究方程概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以天平图,月饼图、水壶图整节课的主线,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去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然后尝试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表示各个相等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方程产生的需求,方程在运用中的优越性并成功建立数学模型,最后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得出概念后,进入练一练环节,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是判断是不是方程的练习,通过学生自己合理判断认识到方程的两个特征缺一不可,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学生对方程外部特征的印象,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二是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借助媒体呈现一些线段图,组织学生根据这些图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些题可以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里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查一查的练习是是从人类最普遍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这四大方面入手,把课本后的练习题套上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最后拓展题,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问题,列出方程,在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算术方法解决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方程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思想的魅力。经历方程建模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体验方程思想,引领学生走进方程世界。不足之处,还是有点紧张,比如学生把等式说成等号老师没有及时纠正,但是学生心理明白的,只是表达时的口误。总之,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度很强,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篇二认识方程教学反思《认识方程》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科学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上的材料而是通过猜想笑笑买学习用品的情境。学生通过猜想,可以列出各种各样的式子,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这样设计也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通过猜想得出了30+10×2=50、30+10=40、х+10×2=50、30+х=50、10+х﹤50、30×2=60、10+30+2х﹥50、2×30+2х﹥50等8个式子,接着教师提出能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8个式子进行整理和分类。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随后再在

小组中交流,最后在班级里汇报,选择一种有未知数的、没有未知数的这一类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х+10×2=50、30+х=50、10+х﹤50、10+30+2х﹥50、2×30+2х﹥50这5个式子进行再次分类,最终得出方程的一类,其他的一类。从而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篇三认识方程教学反思开学第一节数学课就学习《认识方程》,由数字到方程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用直观手法向抽象过渡,用递进形式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1、借助天平直观理解,建立等式模型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通过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利用鲜明的直观形

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多种多样的式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在分类比较中,建立方程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3、实际运用,升华提高在练习设计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使学生对于方程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特别使让学生看图列方程这一练习题,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尽管课堂上感觉学生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可是家庭作业中一道题是选出那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结果好多同学选出的等式只包含数字等式,不包含方程。让学生区别比较等式和方程的含义,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解方程教学反思方程教学反思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教学反思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教学 反思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主题教育课反思 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将粮食视为取之不尽的,很难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因此浪费粮食的现象无处不在。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结合“光盘行动”和学生身边浪费粮食现象,做到遵循“回归生活,关注孩子的现实生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认知、活动、辨理、讨论、等教学方法去感受、体会、领悟粮食来的真不容易,去爱惜粮食。本节课通过激趣导入、明理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指导行为、实践延伸这五个步骤分层逐步地实现教育目的。课后,我也认真地反思了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得失。首先,在这次的研讨课收获甚多。 一、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 为了让学生了解粮食浪费现象,让粮食来之不易的观念直入学生心中,首先,我大量收集资料,聚焦浪费现象,来引发学生思考。其次,了解粮食是怎样诞生的,观看农民伯伯种水稻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让学生体验插秧苗,让孩子在模拟的劳动情境中体会劳动的辛苦,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再是,用真实的数据,震撼学生心灵;用触目惊心的画面,引发学生内心共鸣要爱惜粮食。最后是明理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指导行为、实践延伸。 二、紧跟时代,联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自身的浪费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正视身边的浪费现象,进一步感受身边浪费粮食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教育学生生活中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当然,在这节课里,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做法:

1.让学生体会中庄稼的辛苦时,让学生说出粮食生产的过程,只是思考过程并看图片,没有条件亲身体会,学生体会不了农民耕种的辛苦,这是一次失败的体验教学。 2.一些课件设计不够好。如:非洲饥饿儿童图片,震撼力不够,如果能配上音乐、讲述,效果可能会更好。但由于个人的信息技术尚还欠缺,很多添加音乐、配上语言的课件不会制作。再如:辨理的选材也是不够说服力。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尝试,我明白了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为孩子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的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以其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60+60=120) 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60+60=120或60×2=120) 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3、现在老师把左边的一个砝码换成80克,天平会怎样?哪边重?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60+80>100) 4、现在老师如果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50克的砝码换成X克的砝码,你会有什么想法?

(60+X>100 60+X=100 60+X<100) 5、出示例2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X+60>100 X+60=160 X+60<210 2X=200) 6、出示观察和操作得到的8道不同的式子。 让学生分组讨论对8道式子进行分类。 (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 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 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9、揭示课题:认识方程。 二、认识等式与方程关系。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6+X=13 (2)36-9=26 (3)60+20>70 (4)8+X (5)50÷2=25 (6)X+4<14 (7)Y-28=35 (8)25-20=X+1 等式有: 方程有: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2)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认识方程教案

《认识方程》教案 《认识方程》教案 【课程分析】 “认识方程”是小学阶段学习方程的起始课,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都将其安排在五年级,且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一定义。日常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集中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围绕这句话展开,着重引导学生从是否为等式,是否含有未知数这两个限制性条件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以及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应该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指出了方程的形式特征,但在形式的背后还隐藏着更为重要的思想意义。学习方程的价值在于会用方程解决问题,逐步学会运用代数的方法思考问题,即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能力,这一切离不开方程思想的渗透。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方程、领悟方程思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方程思想本身具有抽象性,二是前面四年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初步感受议程和等式的关系。 2、经历观察、语言描述、符号表达、分类、归纳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程的作用即刻面现实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师: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我们都上五年级了。你觉得咱们五年级的学习水平跟一年级相比―― 生:水平高多了。 师:好啊,那就请大家来做小老师。最近,一年级的孩子遇到了这样

一个问题:草地上有7人在踢足球,再来几人,就是10人? 师:有个叫小明的同学是这样做的。(板书7+3=10)对于这种做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7+3=10,这里的3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应该用10-7=3(板书10-7=3) 师:你们的意思是,7和10是告诉我们的数,就叫做已知数,而3 不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属于---- 生:未知数。 师:你们是用已知数求出未知数。 师:(再次出示7+3=10,在7和10下面打√,3下面打?)现在,你能看出小明是怎么想的吗? 生:他是想,原来有7人,再来几人就是10人,也就是7加几等于10呢? 师:小明先想7+()=10,然后想到了3,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不知道的人数。这样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 生:有! 师:对啊,先不去想结果是多少,而是看看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关系理清楚了,再去想结果。 师:孩子们,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蕴含了一个伟大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那什么是方程思想呢?能说说你的感觉吗? 生1:就是用一个符号表示未知数。 生2:就是先想关系,在解决问题。 师:大家可能一时还说不太明白,没关系,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继续学习。 师:你还能用其它的式子来表示小明的想法吗?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生:7+?=10,7+x=10,7+ =10…… 师:总之,你们想到的办法就是用一个符号来代表未知数,你们想的办法和数学家韦达想的办法是一样的,他是第一个想到用符号代表未知的量来进行系统计算的。不过,有另外一个数学家叫笛卡尔,他说,你用这个符号,我用那个符号,多乱啊!不如大家统一用几个固定的字母表示吧,其中x就是他选的字母之一,。我们也选用x表示吧。

20篇教学反思

《燕子》课后随记 金土完小靳深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生动的描述,在我摇头晃脑地为学生朗读《燕子》一课时,却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被我的激情、被书中的文字所感染。为什么呢?燕子可是学生们经常见到的,而文中又描写得这么形象、这么可爱,怎么会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呢?就在我产生疑问时,我发现班里多半学生的目光都瞅向窗外。原来,窗外正有几只燕子在叽叽喳喳,我突然意识到,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把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看风景、学会做文章。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儿时的歌谣被孩子们快乐地哼唱着,在阳光下,在校园里,学生们尽情地寻找着燕子的足迹,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描述和自己眼中看到的风景的异同。“老师,你看,小燕子真长着剪刀似的尾巴。”“老师,你瞧,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飞过,跟书中写的一样。”看着孩子们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的小脸,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第二天上课,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孩子竟然都能把课文非常有感情地背诵了。看着他们摇头晃脑、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有了深深的领悟──课堂教学是一个用生活验证和丰富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一个诗意的旅程,教师应是一个称职的导游,而真正看风景的人是学生。记得有一首歌唱到:“风景这边独好,祖国分外妖娆。”而我想说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看风景,风景哪边都好,生活无限美妙!

《2.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列式、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等式和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天平图片 师:这是什么测量工具? 生:天平。 师:天平有什么作用? 生: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生:天平也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质量。 师:用天平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哪个轻,哪个重? 生:把两个物体放在两边的托盘里,指针偏向哪边,哪边托盘上的物体就重。 生:哪边的物体重,哪边的托盘就低;哪边的物体轻,哪边的托盘就

高。 师:这个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吗?(出示不平衡天平图片) 生:不相等。 师:这个天平平衡吗? 生:不平衡。 师:不平衡-不等。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列式。 (1)师:这个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平衡-相等。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吗? 生:20+30=50。 (2)师:这个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平衡。 师:天平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生:左边是30克的砝码和一个X克的物体。右边是80克的砝码。 师:“X”是一个未知数。你能写出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吗? 生:30+X=80。 (3)师:这个天平平衡吗? 生:不平衡。 师:哪边重?哪边轻?

生:左边重,右边轻。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生:X>30。 (4)师:这个天平平衡吗? 生:平衡。 师:怎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生:X+X=100。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生:2X=100。 (5)师:这个天平平衡吗? 生:不平衡。 师:怎么列式? 生:50<X+10。 2、分类整理。 师:刚才,根据天平的状态,我们写出了这些式子,认真观察这几个式子,说一说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小组合作交流。(课件出示要求)。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前面展示一下? 生:老师,我们是按符号的不同分成了两类,一类用等号连接,如:20+30=50,……另一类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如X>30,…… 生:我们是按式子中有无未知数,也分成了两类。一类含有未知数,如:30+X=80,……另一类没有未知数,如:20+30=50。 3、认识等式。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第一种分法。 师:我们看这几个式子都用什么符号连接?

爱护自己的名誉教学反思.

爱护自己的名誉教学反思 2019-05-16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这几周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及综合性,如何上好品德课,希望每一节课学生都有所收获,是我努力的目标。本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美丑,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上完课后,感觉自己很多地方做得不够,根据听课^领`导的指导及自己的反思把我的问题归结如下: 一、由于刚接触这门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上课讲的太多,学生说的少,容易上成说教课,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思维受限,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应该在这里只起到提问,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明理,然后导行,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本课中我用到了图片,还有视频进行引导,来让学生去发现,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一堂课上下来,感到图片与视频的内容有些重复,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引导,或者由视频直接导入即可。可以把更多一些的时间放在拓展维护国家名誉这部分,用故事,儿歌等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名誉。 三、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三年级学生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自尊,名誉等词,要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就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最大限度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引导,这样才能达到目标。我这节课结合教材中的事例大做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应由事例、图片的引导,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延伸到孩子们自己身上,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味讲道理。最主要的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及周边的事情,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最终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维护自尊,珍惜名誉。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一点知识,懂得一点道理,得到一点感悟,引发一点思考,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92页的天平图,画面其他内容不出现)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天平的左边有一个药丸和5克砝码,右边有10克的砝码,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两边的质量相等。) 2.如果用X表示药丸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平衡写出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3.X+5=10,X+5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4.(出示月饼图,画面其他内容不出现)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400克) 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每块月饼的质量×4=400) 6.如果用X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7.4X表示什么? 8.(出示水壶图的左边)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000毫升的水,刚好倒满2个热水瓶和一杯,杯子能装200毫升的水) 9.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2个热水瓶的容积+200毫升=2000毫升 10.如果每个热水瓶能装X毫升的水,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等式吗?(2X+200=2000)11.2X表示什么? 12.观察刚才我们列的几个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同学交流。 13.像X+5=10,4X=400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活动二:解释运用:练一练 1.看图列方程。 理解题意,找一找等量关系是什么? 列方程。 (1)X+20=50+20 (2)X+X+7=11 (3)4X+6-3=87 (4)X+21=175 (5)b+15+b=100 (6)5X+2+2=44 2.根据题意列方程。 (1)理解题意,车上原有多少人可以用什么表示? 找一找等量关系是什么? 列方程。X-5+8=15 (2)理解题意,摆一摆 找一找等量关系是什么? 列方程。 3.日历表的规律。 理解题意,找一找等量关系是什么? 列方程。 (1)中间数是Y,左边的数是Y-1,右边的数是Y+1

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

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 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工夫,一个学期就很快就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又有新的工作等着我们来学,等我们来消化,去理解.在上个学期,我没有好好去学习,去理解,所以在上个学期的考试才会考得那么糟糕,那么差。不过,现在又是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我要整装待发,要以一个全新的我去迎接这个学期的起点站,奋发图强,永不停步。 二、本人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上刻苦努力,思维活跃。是一个正直诚恳,听话懂事,诚实质朴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学习上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方法不是最佳,所以成绩还不够理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探索出适合我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三、我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基本上能遵守校纪校规。本人自控力还可以,但是也要提高自身的分析识别能力。以后我会在各个方面能够独立自觉,自己管理自己。在学习上,我有提高各科成绩的良好愿望,但这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我的决心,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四、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这个学期,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五、在这个学期里,我不能像上个学期一样浪费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我要在这个学期里自我反思,要珍惜现在的时间,不会再浪费时间了。老师讲的课我没有听懂或者是没有听清楚,下课后,我要马上跑去问老师,直到弄懂课时,要专心听讲,不可以跟前后左右讲小话,要勤做笔记,把老师讲过的重点记下来。回到家里,把今天老师讲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在这个学期里好好学习,争取用优秀的成绩汇报爸爸妈妈。 六、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七、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八、各科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一定会努力借鉴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从现在的这一刻起,我要从零开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确立目标。争取在下次考试中考一个理想的成绩。 十、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为了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而感到高兴自豪。我为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同学而感到欣慰,我爱我的班集体。 十一、面对未来,我充满希望,相信只要有真心付出,就一定能有所回报,我会在下个学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陈千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陈千举指导教 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吴正宪 教学内容:人教版53、54 页方程 设计理念及思考: 1. 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计教学——方程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方程的定义大多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并不是件难事。从以往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学生通过对不等式和等式的对比,对不含未知数和含未知数的等式对比,能顺利辨别方程。但能辨认方程就是理解方程了吗?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学生经常片面地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难道未知数等价于字母吗?“核桃质量 +20=50' “20+口=100”就不是方程吗?式子中的“文字”“符号”都是学生在接受用字母表示数之前很重要的认知环节,但是,学生为什么在学习方程时只认定字母呢?偏重于字母就说明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更高的抽象层面了吗? 从学生不接受等式中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可以推断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理解还比较片面,对代数思想没有达到较深刻理解的地步。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方程,我设计一些环节,引导学生在寻找等量关系、表达等量关系时,再次经历用文字、图形符号以及用字母来表示等式的过程,希望能让学生对字母的感受更丰富,对方程的认识更全面。 2.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应包括对基本思想的获得——方程思想是什 么 通过查看资料和个人思考,我把方程思想理解为:为寻求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联系,把未知量先等同于已知量,进行相关运算,并形成等量关系,进而解答出未知量。 这节课在方程思想这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如何使学生学会寻找等量关系, 二是学生在寻找等量关系时怎样才能把未知量等同于已知量。这两个问题似乎都与学生长期的算术思想有关,算术思想使得学生很容易走向求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以求未知量的问题结束,恐怕学生很难摆脱求解的欲望。但如果在刚接触方程时,只是表述事件,学生求解未知量的意识就会淡薄些,为未知量等同于已知量参与运算提供有利条件。 3.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天平”到底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珍爱生命教学反思

篇一:《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复习课)教学反思 20XX年10月27日,学校安排 听我的考核课,我是思品备课组的第一个,按既定教学计划,第九周开始复习七年级内容,针 对思品学科特点和开卷考试要求,我设计了学思导纲,将复习内容及要求以纸质形式展现给学 生,以便于学生复习和保存。我的设想是通过本节复习,引导学生在加深对重要观点原理的理 解、识记的基础上,对分散在其他单元章节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和整合,以便形成知 识体系,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 上,我按计划运行,由于学生学过的时间较长、加上当时离中考还远学生压根儿不重视,我对 学情把握不准,第二、三两个环节进展不顺利,我不得不指导学生重新整理问题及答案要点、 监督学生做好笔记,时间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但这也给我一个很好的提醒:七八年级的复习 课必须认清学情,踏踏实实抓双基,认认真真抓落。因为有了九年级的复习级强化训练,学生 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第四环节进展还顺利,虽然学生的答案要点不够全面和准确, 但基本没有审错题等大的偏差。价值判断第二小题有难度,多数学生能清晰的找到答题要点之 一:生命的重要性,只有极少数学生能想到另一角度: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得分率能 达到近70%。情景分析题第1题学生失误较多,表现为学生思路较窄,角度单一,多数学生只 想到只想到与本节内容联系最密切的生命角度,对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这一角度多数学生想不 到,少数学生想到了正义这一点,却不能用政治语言表述出来,反映出学生的发散思维欠缺, 在阅读分析抓住关键问题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方面还有欠缺。为此我针对学生展示中暴露的 问题进行了重点点播,引导学生对第1小题进行改正补充并现场让学生梳理审题思路及答题 要点,进一步检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情况。第2小题由于难度较大我现对题目要求和答题技巧 进行了提示,引导学生班独立思考、内抢答效果还不错,多数学生能踊跃发言,只是当真的让 他们把答案整理出来时,不少学生无从下手、有的比较凌乱缺乏条理,因此指导督促学生整理 笔记的环节不能忽视,否则很难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由于前面内容耗时较多,课堂检测环 节就没办法按原计划处理了,我只好改变策略,把它改为课后作业,第二天通过作业批阅照样 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处理,剩余的问题作为学生的复习作业。虽然 没有完整的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但我也没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教学任务,我始终坚持以生 为本关注学生状态、重视课堂效果,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施教尺度,关注学生的学,以 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注重细节,讲究实效,绝不让学生吃夹生饭。 这节 课从课文内容梳理、挖掘、整合到问题的设计,我觉得比较适合思品学习成绩前35%的学生, 他们一直处于积极思考认真作答、整理的状态,笔记整理调理完整。 和能力,笔记很难记全、记调理,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可想而知了,更有个别学生错别字都很常 见,这样的笔记有多少参考价值,他们又能真正掌握多少、学会多少?本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 习惯远比我想象的更差,对于公然不记笔记、不写作业的该从何处入手转变他们?仅九年级一 年的时间、单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能有多少收获?实在不敢奢望。 篇二:珍爱生命班会课反思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班会课后反思 6月30日第20周的星期一在升国旗前,我们班前几周 一周都在排练小品和诗歌朗诵的同学悄悄问我:“老师,我们今天上班会公开课吗?”“我还不 能确定,我去问一下曾老师。”其实这节班会公开课早就该上了,由于种种事情一拖再拖,一 直拖到现在学期末。虽然自己也在用心改了一次又次教案和课件,学生也在为排练班会中的节 目准备了好久,但是总是自信心不足,感觉很多方面还不够好。而我也一直不能给主管此件事 的曾老师有个交代,心里总是不舒服。在学生的催问下,我终于再次向曾老师表明上公开课的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第一幅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用语言描述质量关系。)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 20 + 30 =50) 二、认识方程 1、出示第二幅指针部分局部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 2、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问: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呢?(板书:40 <x+10) 追问:x表示什么? 3、出示四幅天平图 学生观察图列出方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30+ x=80 2 x=100 x+20=70 x>30)(注意:2 x=100让学生说明理由。) 4、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分成两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板书)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板书)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进一步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板书)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了类。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追问:判断方程的标准是什么?

珍爱生命班会课反思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班会课后反思 6月30日第20周的星期一在升国旗前,我们班前几周一周都在排练小品和诗歌朗诵的同学悄悄问我:“老师,我们今天上班会公开课吗?”“我还不能确定,我去问一下曾老师。”其实这节班会公开课早就该上了,由于种种事情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学期末。虽然自己也在用心改了一次又次教案和课件,学生也在为排练班会中的节目准备了好久,但是总是自信心不足,感觉很多方面还不够好。而我也一直不能给主管此件事的曾老师有个交代,心里总是不舒服。在学生的催问下,我终于再次向曾老师表明上公开课的意识,曾老师当机立断:”今天第一节就可以让大家去你班听课。”而我还是有些不自信,怕上不好,曾老师立即看出了我的心思:“那就我和两个级长一起去听一听。”于是在我的前期准备还算充分,但是自信心还不是很足,,心里准备还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上了这节“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班会课。 本节班会上我由小时候家中的两只小鸟痛失小宝宝的故事导入,然后讲到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新闻母亲节几位妈妈寻子的故事开始,引出“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主题。在此环节自我感觉这种导入的过程及想法还好。但是由于自己一直想着都到第20周了,可能上不了这个班会课了,所以心里上对这些内容没有提前一点时间再熟悉一下,所以在讲故事的环节中讲得还不够生动和清楚,学生似乎听得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当我问“这两只小鸟似乎在等着什么”,在问学生时,学生竟然说等待生命,而不是说在等待它

们的孩子。 另外,由于老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的素质有限,虽然学生对诗朗诵《生命的顽强》稿子已经背得很熟练,但是感情演绎得还不是很到位,表现还不够大气。演小品的学生,个别学生还是不够放得开,还需要多历练。 当然在此次班会课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说教,要多利用班会课,精心设计班会,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学生将会非常热情地投入其中,在排练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感受到付出与体验的快乐。就拿诗歌朗诵来说,我只把稿子给了班上的语文课代表,让她去找班上的同学,大家一起排练,老师从中进行了简单的指导。小品的排练我只是把我的想法告诉班上一位同学,然后让他去找班上愿意表演的同学,我戏称此同学为“陈导”。把权力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下午放学后排练,老师只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更多的语言靠他们自己去想,去体会。 我感受到此次班会课虽然谈不上是什么非常成功的班会课,但是它让所有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有了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观念,而且在如何健康成长,如何保护自己方面增强了安全知识和智慧,同时让学生们在班会中得到了锻炼,我想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孩子们的可爱,感受到自己价值的体现,从中感受到教学的快乐! 2014-07-06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反思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反思 11月25日上午,许宏首席教师工作室暨学军片品德教研活动在学军小学求智校区举行。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基于儿童文化,共建生态课堂”,前三节课的执教老师个人素质都很强,至少在教态和课堂驾驭能力上都是“有套有路”,不比我的“野路子”。尤其是苏峰老师最令我佩服,能够在临时换了授课班级的情况下,仍能依靠文本,突出学生意识和目标意识,开启智慧的课堂,很好地符合了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中午是师傅结合课堂教学的主题研讨。师傅提出,要让儿童成为儿童,就要走进儿童,了解儿童的文化特点。我就在思考,我们平时的课堂是否就注意到儿童心理特征和文化特点,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能看到富有儿童表征的点滴,可有时就这样漠视了。农村孩子还是很淳朴的,许多“小大人”的行为表现还是家庭社会给他们的影响,面对这些因素,我们的德育工作有时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无论是品德教学,还是德育工作,要面对的问题还是十分复杂的,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有限,导致实际工作缺少依据。所以,师傅提出在工作中要“寻找理论支撑点,多学习各种教育知识”,看来以后要向师傅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就像一直以来,我就希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华式儿童”,在品德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寻找民族的根。像《劳动成果要珍惜》这一课中,就想把《弟子规》中有关名言警句介绍给学生,几次试教中,这一内容糅合得都不是很自然,主要还是自己“剑术”不精,说教就大于体验,脱离了儿童文化,想砍掉又有点不舍,这方面今后还得多向师傅取经。 下午第二节是我执教的《劳动成果要珍惜》。课上,我从前一课的劳动者话题聊起,讲到身边无处不在的劳动成果,再根据学生的课前调查内容,主要交流“食堂工作人员、自己老师、求智巷协警、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背后的感人故事,体会这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最后结合教材中“以俭素为美的司马光”故事,出示《弟子规》中的几句话,体会名言对我们珍惜劳动成果的帮助。还算顺利地把课上下来了,但自己感觉到硬伤还是很多。课后,特级教师黄黎明老师在点评中就指出,应该胆子再大一点,教学再放开一点,六年级学生可以尝试探究教学法,以一个片段作为引领,其他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一个自主讨论再交流,教师应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图片提示小结。我想,主要是自己“剑术”不纯,很多还是现学现卖,所以每一步都谨小慎微,生怕漏了哪个环节,又怕放

《节约用水》教学反思

《节约用水》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交流。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节约用水”一课中,我努力营建一种多层次、立体型生活化的课堂空间,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一种数学文化,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学会理性的、有创意的生活。 在“节约用水”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觉关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时时处处用事实来说话。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后,对“节约用水”认识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这一表层认识上,而能从珍惜“世界水资源”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认识身边的现象,把“节约用水”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本节课设计及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 “节约用水”这一内容没有把它简单地作为一个知识点来教学,也没有把结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了深加工和再创造。例如:利用电视、报刊及网络等资源,收集有关淡水资源的信息,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使知识的呈现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感受到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2、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调查研究、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为学生营造一种多层次、立体型的生活大课堂,把“节约用水”这个理性的认识贯穿于学生的一系列活动中。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淡水资源的资料,观察生活中人们浪费水的现象,动手测量一个滴水龙头1分钟的滴水量,实验探究1滴水的重量。课中,把各人收集的资料、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适时的进行交流,建议学生成立节约用水宣传组,设计节约用水广告。让班级学生发节约用水倡议书,在网络上进行节约用水宣传等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做人,感受到自身劳动的价值,收获成功。 3、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是启发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学习的素材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如对家庭用水量及每月所付水费的调查对生活中浪费谁现象的观察,以及“全校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浪费的水费能用来做什么”等等,既培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精选2篇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精选两篇 (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一的1、2题。 教材简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现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例1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的含义。例2继续教学等式,先让学生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教材在揭示方程的概念之后接着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体会式子、等式和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第2题要求学生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也可以表示未知数,并不只是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只是我们习惯于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练习一第1题是根据线段图列方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理解方程的含义。

第2题用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程的实际价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根据简单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2.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认识方程》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当堂预习教师导学 师:听说我们五()的孩子见多识广,我来考考大家,(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天平)干什么用的?(天平是用来称物品质量的),天平的左右各有一个托盘,中间有指针。指针指着中间说明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木块,猜猜天平会怎样?(向左边倾斜),再在右边放一个同样质量的砝码,天平又会怎样?为什么又会平衡呢?(因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知道这些,下面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小水滴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小水滴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长动小学王森教学目标: 1.创设拟人化的小水滴情境,引导学生探寻水对于生命、地球和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意义。 2.通过课件、小实验,让学生感知地球淡水资源的缺乏。 3.了解水的珍贵,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缺水的地方。 4.激发小学生爱惜水的内在同理心,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 教学重点: 1.创设拟人化的小水滴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水对生命、地球和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探寻水与人类共生共存的亲密关系。Camtasia 教学难点: 了解水的珍贵,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缺水的地方,激发小学生爱惜水的内在同理心。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相关视频、水滴形头饰及卡片。 学生:每人课前准备一幅生活用水的画。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猜猜我是谁。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那请大家猜猜下面这首小诗里的“我”是谁吧! 课件演示教材35页儿歌。 学生观看并猜出结果:水。 2.揭示课题。 教师:你们猜到对极了,它就是小水滴,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小水滴的诉说吧!(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9.小水滴的诉说。 教师:今天就让老师来扮演这个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小水滴吧!(教师带上小水滴头饰)嗨!大家好,我是小水滴,很奇怪吧,为什么说我既熟悉又陌生呢?我想大家听完我的诉说,一定就会明白的。 二、教学新课 (一)探寻小水滴的珍贵 教师:看,这是我写给我自己的小诗,你们能代表我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吗? 1.课件出示35页诗歌。 指名3-4个学生上台朗读诗歌(学生带上小水滴头饰)。 教师:大家觉得我的小诗写得怎么样?可我的好朋友风儿说,我把自己说成是地球的血液、生命的源泉,太夸张了。

认识方程教案

认识方程教案 【篇一: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陈千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陈千举 指导教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吴正宪 教学内容:人教版53、54页方程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方程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题意,需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建立方程概念。 1.利用天平(教具),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的关系。 (1)出示天平学具。 师:认识它吗? (2)左面放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右面放50克。 师:现在天平应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平衡,因为20+30=50)师: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我们数学中可以用什么表示?(等号,板 书等式) (3)从左边拿走一个30克的。 师:这种左右不相等的情况,我们的数学可以怎么表示?(2050)(4)在天平左边加放一个核桃。 师:如果左边再放上一个桔子,此时天平可能会怎样? (1.左边下沉,核桃+2050;2.右边仍然低于左边,核桃+2050;3. 天平平衡,核桃+20=50)师:正向我们刚刚在天平活动中发现的, 当左右两边不相等时,我们可以用“,”来连 接,它们称为“不等式”;而当两组量用“=”连接时,说明左右两边??(相等)。

【意图:利用学具,使学生感受“=”表示相等关系的作用,为后续列方程做相应铺垫。】 2.寻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认识方程。 (1)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吗?(180+120=300,梨 +20=90+90) (2)课件出示: 师: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 图二: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两个热水瓶盛水量+200=2000”,如 果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列出2x+200=2000) 【意图: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未知数,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方程 定义,扩充对未知数的认识。】 方程 2050核桃+2050 20+30=50 核桃+20=50 核桃 +2 【意图:通过分类,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加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特点,使方程概念的建立更加充分。当学生认可对方程定义的理解时,师 可说明,因字母的简洁,便于使用,通常在列方程时使用字母。】(4)辨析: 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为什么? a+9 10+6=1620+□=100 二、让方程回归生活,进一步理解方程意义。 1.出示:20+□=100 2y=40 师:这些方程能表示生活中的那些事情? 2.抽取:20+□=100 20+x=100 师:结合方程讲个生活中的故事。 【意图:把抽象的方程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 方程,为方程增添些许生命力,从而加深和丰富学生对方程意义地 理解。】 3.在身边找方程。 教师请一名学生和自己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在这儿一站,有方 程吗? (1)指名让学生为站在一起的老师和学生构造方程,师在其中有目的地追问相应的等 量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