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第三章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第三章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第三章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第三章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第一节药用植物种植制度

第二节药用植物土壤耕作

第一节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

一、种植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1、含义:种植制度是农作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种植制度包括确定种什么植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药用植物等),各种多少,种在哪里,即作物布局问题;

复种或休闲问题;

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方式,即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

不同生长季节或不同年份作物的种植顺序如何安排,即轮作或连作问题等。

2、 功能:包括因地种植合理布局技术、复种技术、间套作立体种植技术、轮作、连作技术、单元与区域种植制度设计与优化技术等。

与单项技术不同,种植制度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地区性、多目标性,因而它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更大。

种植制度具有宏观布局功能,即对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种植业结构进行全面的安排。

从种植制度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做出土地利用布局(农、林、牧配置)、作物结构与配置、熟制布局及种植制度分区布局的优化方案,要求统筹兼顾,主次分明。

从系统性出发,种植制度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地区性。

可以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减少片面性。例如处理好农牧关系、农林关系、林药关系、供求关系、熟制关系、资源利用与保护关系等。

可以协调利用各种资源与投入,包括自然资源以及劳力、资金、物质等各方面的投入。有利于统筹安排国家、地方、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调整城乡与工农之间的关系,促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二、栽培植物布局

(一)栽培植物布局的含义: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植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种植植物结构包括种植植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

配置是指种植植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即解决种什么植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题。

(二)栽培植物布局的原则

1、 满足需求原则确定植物布局必须满足人类对农产品(包括药材)的需求,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目标。

对农产品的需求分三个方面:

一是自给性的需要,主要是农民自己对农产品的需求。

二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三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及其医药部门对农产品的需求。

2、 生态适应原则生态适应是植物布局的基础。

3、 高效可行原则确定种植植物的种类、品种,熟制和面积等必须符合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市场需求。

4、 生态平衡原则在进行植物布局中,必须注意用地与养地结合,农田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布局合理、经济高效、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复种

(一)复种及有关概念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方法有多种,可在上茬植物收获后,直接播种下茬植物,也可在上茬植物收获前,将下茬植物套种在其株、行间(套作)。这两种复种方法在全国应用普遍。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公式为: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种植植物总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

国际上通用的种植指数其含义与复种指数相同。

套作是复种的一种方式,计入复种指数,而间作、混作则不计入。

熟制 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种植的季数。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五年四熟等都称为熟制。其中,对年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熟制,如前三种,又统称为多熟制。

休闲 是复种的反义词。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植植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等方式。农业生产中,对耕地进行休闲是一种恢复地力的技术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短暂休息,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蓄积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后作植物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复种的条件

生产中,是否可以复种,能够复种到什么程度,与以下条件密切相关。

1、 热量条件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复种所要求的热量指标积温,不仅是复种方式中各种作物本身所需积温(喜凉作物以≥0℃积温计,喜温作物以≥10℃积温计)的相加,而应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减。

如在前茬植物收获后再复播后茬植物,应加上农耗期的积温。套种则应减去上、下茬植物伴生期间一种作物的积温。如果是移栽,则减去植物移栽前的积温。

例如热带非洲热量充足,可以一年三熟、四熟,但是一些地区由于干旱,在没有灌溉条件下,复种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只能一年一熟。

3、 地力与肥料条件。在光、热、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地力条件往往成为复种产量高低的主要矛盾,而且需要增施肥料才能保证多种多收。地力不足,肥料少,往往出现两季不如一季的现象。

4 劳力、畜力和机械化条件。

自然条件相同时,当地生产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承载力则是决定复种的主要依据。

5 技术条件与经济效益大小除了上述自然、经济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套相适应的耕作栽培技术,以克服季节与劳力的矛盾,平衡各作物间热能、水分、肥料等的关系,如作物品种的组合,前后茬的搭配,种植方式(套种、育苗移栽),促进早熟措施(免耕播栽、地膜覆盖、密植打顶,使用催熟剂)等。

(三)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复种方式

单独药用植物复种的方式少见,一般都结合粮食作物、蔬菜等复种进行,把待种药用植物作为一种作物搭配在复种组合之内。

(一)间作、混作及套作的概念

单作 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个完整的生育期内只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这种方式种植植物单一,群体结构单一,全田种植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一致,生育期比较一致,便于田间统一管理与机械化作业。人参、西洋参、当归、郁金、菊花、莲子等单作居多。

间作 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植物的种植方式。与单作不同,间作是不同种植植物在田间构成人工复合群体,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混作 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种植的方式。

两者只是配置形式不同,间作利用行间,混作利用株间。

在生产上,有时把间作和混作结合起来。如玉米间大豆,玉米混大豆(小豆),间种贝母;果树间小葱,果树混福寿草;

套作 是指在前季植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植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套种。如甘蔗地上套种白术、丹参、沙参、玉竹等。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植物对生长季节的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它主要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立体种植 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如云南植物研究生所建造人工林,上层是橡胶树,第二层是中药材肉桂和罗芙木,第三层是茶树,最下层是耐荫的名贵中药砂仁。

立体种养 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植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种植和养殖的结构;或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或湿生药用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前者如玉米(甘蔗)和菌菇、莲子和鱼共同种养,后者如藻(海带)和扇贝、海参共养。

(二)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原理

1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搭配。

考虑品种搭配时:

在株型方面要选择高秆与矮秆、垂直叶与水平叶、圆叶与尖叶、深根与浅根植物搭配。

在适应性方面,要选择喜光与耐荫,喜温与喜凉,耗氮与固氮等植物搭配。

根系分泌物要互利无害,注意植物间的他感作用(a l l e l o p h a t h y)。

在品种熟期上,间、套作中的主栽植物生育期可长些,副作物生育期要短些;在混作中生育期要求要一致。

总之,注意选择具有互相促进而较少抑制的植物或品种搭配,这是间套作成败的关键之一。

2、建立合理的密度和田间结构。

间混套作时,其植物要有主副之分,既要处理好同一植物个体间的矛盾,又要处理好各间混套作植物间的矛盾,以减少植物间、个体间的竞争。

就其密度而言,通常情况下主要植物应占较大的比例,其密度可接近单作时密度,副栽植物占较小比例,密度小于单作,总的密度要适当,既要通风透光良好,又要尽可能提高叶面积指数。

副作植物为套作前作时,一般要为后播主作植物留好空行,共处期愈长,空行要多,土地利用率控制在单作的70%以下。

后播主栽植物单独生长盛期的土地利用率应与单作相近。在间作中,主栽植物应占有较大的播种面积和更大的利用空间,在早熟的副栽植物收获后,也可占有全田空间。

高矮秆植物间作时,注意调整好两种植物的高度差与行比。

调整的原则是高要窄,矮要宽,即高秆植物行数少,矮秆植物行数要多一些,要使矮秆植物行的总宽度大致等于高秆植物的株高为宜。

间混套作行向,对矮秆植物来说,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接受日光的时间要多。

3、采用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在间、混、套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仍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

通常情况下,必须实行精耕细作,因植物、地块增施肥料和合理灌水,因栽培植物品种特性和种植方式调整好播期,搞好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等伴生期的管理。

(三)间作、混作、套作类型

1 类型

粮药、菜药间、混作

一类是在作物、蔬菜间、混作中引入药用植物,如玉米+麦冬(芝麻、桔梗、山药、细辛、贝母、川乌、川芍)。一类是在药用植物的间、混作中引入作物和蔬菜,如芍药(牡丹、山茱萸、枸杞)+豌豆(大豆、小豆、大蒜、波菜、莴苣、芝麻),

果药间作,幼龄果树行间可间种红花、菘蓝、地黄、防风、苍术、穿心莲、知母、百合、长春花等;成龄果树内可间种喜阴矮秆药用植物,如辛夷、福寿草等。

林药间作,人工营造林幼树阶段可间、混种龙胆、桔梗、柴胡、防风、穿心莲、苍术、补骨脂、地黄、当归、北沙参、藿香等,人工营造林成树阶段(天然次生林),可间、混种人参、西洋参、黄连、三七、细辛、天南星、淫洋藿、刺五加、石斛、砂仁、草果、豆蔻、天麻等。

2、套作类型。

以棉为主的套作区,可用红花、芥子、王不留行、莨菪等代替小麦。

以玉米为主的套作,有玉米套郁金、川乌套种玉米。

五、轮作与连作

(一)轮作与连作概念

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物的栽培方式。例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白术→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例如南方的绿肥-莲子-泽泻→油菜-水稻-泽泻→小麦-莲子-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连作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二)轮作倒茬的作用

目前,在栽培的药用植物中,根类占70%左右,并且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即绝大多数根类药材“忌”连作。

连作的结果是使药材品质和产量均大幅度下降。连作会导致植株生育不良,造成产量、品质下降。

因此,应根据植物他感作用特性实行轮作倒茬。其主要作用有:

1、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作物的病原菌有一定的寄主,害虫有一定的专食性,有些杂草有其相应的伴生者或寄生者,连续种植同种作物,病菌害虫侵染源增多,发病率、受害率加重。

一地种植某种植物,被病菌害虫侵染后,植物残体和土壤中存留了许多病菌害虫侵染源,连作时,这些病菌害虫又遇到适宜寄主,容易连续侵染危害,故发病率高。如人参黑斑病、菌核病,薏苡黑粉病,红花炭疽病,黄芪食心虫,大黄根腐病,罗汉果根结线虫等。对寄主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它们在土壤中存活都有一定年限。

因此,用抗病植物和非寄主植物与容易感染这些病虫害的植物实行定期轮作,就可收到消灭或减少这些病虫害发生危害的效果。

药用植物中,大蒜、洋葱(也叫葱头)、黄连等根系分泌物有一定抑菌作用;细辛、续随子等有驱虫作用,把它们作为易感病、遭虫害的药用植物的前作,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病虫害发生。

2、 协调、改善和合理地利用茬口

(1)协调不同茬口土壤养分等供应。

一个田块栽培某种植物后,其营养元素总量及其比例必然发生改变,依据改变后地块肥力状况,搭配相适应植物,就可少施肥、少投入,使其良好生长。

如豆类对C a、P和N吸收较多,且能增加土壤中N素含量;而根及根茎类入药的药用植物,需K较多;叶及全草入药的药用植物,需N、P较多;豆类、十字花科及荞麦等植物利用土壤中难溶性P的能力较强。黄芪、甘草、红花、薏苡、山茱萸、枸杞等药用植物根系入土较深;而贝母、半夏、延胡索、孩儿参等入土较浅。将这些不同植物搭配轮作,容易维持土壤肥力均衡,做到用养结合,充分发挥土壤潜力。

(2)避免植物自毒作用(a u t o p a t h y)的危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多种物质,土壤中该种植物自身代谢产物增多,土壤p H等理化性状变差,施肥效果降低。特别是有些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对植物的生长有毒害作用,轮作可有效避免其危害。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禾本科作物残留于土壤中有机碳较多,而豆科、油菜等落叶量大,N、P含量较多,因此禾、豆轮作有利于调节土壤P、N平衡。密植植物根系对土壤穿插力强,土壤耕层疏松,如

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根系对土壤耕作下层有明显的疏松作用。水旱轮作对改善稻田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力和肥效有特殊的意义。

能明显增加土壤毛管孔隙,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提高氧化还原电位,防止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过程,消除土壤中有害物质(M n2+、F e2+、H2S及盐分等),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地力和施肥效果。水旱轮作比一般轮作防治病虫草害效果更好。油菜菌核病、烟草立枯病、小麦条斑病的病菌等,通过淹水2~3个月均能完全消灭。

水田改旱地种棉花,可以扼制枯黄萎病发生。改棉地种水稻,水稻纹枯病大大减轻。丹参、桔梗、黄芪等旱作药用植物如与水稻等轮作,能大大减少地下害虫和线虫病的危害。水旱轮作更容易防除杂草。在连作稻区,应积极提倡水稻或湿生药用植物和旱作药用植物或农作物的轮换种植。

3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植物产量。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前后植物搭配,茬口衔接紧密,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又能错开农忙季节,做到不误农时和精细耕作。国内外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轮作在不增加投入情况下,比连作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三)连作

1、不同作物、药用植物对连作的反应

(1)忌连作的作物、药用植物。以玄参科的地黄、薯蓣科的山药,茄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葫芦科的西瓜以及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这类植物需要间隔五六年以上方可再种植。

(2)耐短期连作作物、药用植物。甘薯、紫云英、菊花、菘蓝等作物,对连作反应的敏感性属于中等类型。这类作物在连作二三年内受害较轻。

(3)耐连作作物、药用植物。这类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麦类、莲子、贝母及棉花等作物。其中又以水稻、棉花的耐连作程度最高,苋科的怀牛膝耐连作程度也比较高。此外,莲、洋葱、大麻、平贝母等也较耐连作。

2、连作的应用

(1)连作应用的必要性。同一植物多年连作后常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但是,当前生产上许多栽培植物运用连作的依然相当普遍,这是由于:

社会需要决定连作。有些作物,如粮、棉、糖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经济需求量大,不实行连作便满足不了全社会对这些农产品的需求。

资源利用决定连作。为了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最适宜作物的连作栽培。

经济效益决定连作。有些不耐连作的作物,如烟草由于种植的经济效益高,其种植相隔年限由原来的"四年两头种"变为"两年一种"。栽培植物结构决定连作在商品粮、棉、中药材G A P基地建设,植物种类必然出现单一化现象。

(2)连作应用的可能性。某些植物耐连作特性允许连作;新技术推广应用允许连作,其中化学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采用先进的植保技术,以新型的高效低毒的农药、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或茎秆叶片处理,可有效地减轻病虫草的危害,而农业技术的应用如进行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减轻土壤毒素。

(四)茬口顺序与安排

1、 茬口与不同类型植物茬口特性

茬口是植物轮作换茬的基本依据。所谓茬口是植物在轮作中给予后植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植物及其茬地的泛称。茬口特性是栽培某一植物后的土壤的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1)抗病与易感病类植物。禾本科植物对土壤传染的病虫害的抵抗力较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较强,前者比较耐连作,后者不宜连作。

(2)富氮与富碳耗氮类植物。富N类植物主要是豆科植物。其中多年生豆科牧草富N作用最显著。禾谷类植物以土壤中吸收的N较多,但能固定大量C素,有利于维持或增加土壤有机质水平。

(3)半养地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芝麻等作物。

(4)密植作物与中耕作物。密植如麦类、大豆、花生及多年生牧草,由于密度大,覆盖面积大,保持水土作用较好。中耕作物如玉米、棉花行距较大,覆盖度较小,又经常中耕松土,易引起土壤冲刷。

(5)休闲。休闲是作物轮作中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是许多作物的好茬口。休闲在北方旱区意义重大,它是旱区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3、茬口顺序的安排。生产上,茬口顺序安排要考虑前、后茬作物、药用植物的病虫草害以及对耕地的用养关系。在安排药用植物茬口应注意的问题有:

叶类、全草类药用植物,如菘蓝、毛花洋地黄、穿心莲、薄荷、北细辛、长春花、颠茄、荆芥、紫苏、泽兰等,要求土壤肥沃,需N肥较多,应选豆科或蔬菜作前作。

用小粒种子进行繁殖的药用植物,如桔梗、柴胡、党参、藿香、穿心莲、芝麻、紫苏、牛膝、白术等,播种覆土浅,易受草荒危害,应选豆茬或收获期较早的中耕植物作前茬。

有些药用植物与作物、蔬菜等都属于某些病害的寄主范围或是某些害虫的同类取食植物,安排轮作时,必

须错开此类茬口。如地黄与大豆、花生有相同的胞囊线虫,枸杞与马铃薯有相同的疫病,红花、菊花、水飞蓟、牛蒡等易受蚜虫危害。

有些药用植物生长年限长,轮作周期长,可单独安排它的轮作顺序:如人参需轮作20年左右、黄连需轮作7~10年、大黄需轮作5年以上。

第二节 药用植物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农业技术措施。它对改善土壤环境,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起着主要作用。因此,为了使药用植物持续增产,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掌握耕作的基本原理和各项耕作措施,因地制宜地制定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土壤耕作制度。

一、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一)土壤耕作与土壤、气候、植物的关系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库之一。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每一个肥力因素和它们的综合体都是土壤与无机环境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的结果。

土壤是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活的基础。植物和动物也为土壤提供物质资源。如植物残体及根茬还田和动物提供的厩肥等,通过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被分解成腐殖质或矿质养分;植物根系在土壤内的穿插和蚯蚓的松土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土体构造包括表土状况、土层结构和厚度以及蓄水、供水和保肥、供肥的性能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壤结构变化,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例如雨、雪和太阳曝晒,出现干湿现象、冻融交替,使土壤膨松熟化,对植物根系生长有利。大风、暴雨的袭击导致土壤的板实,甚至造成风蚀和水蚀,又不利于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也经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变化,并直接影响到土壤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植被覆盖下的土壤生态系统,不受人类的干涉,是闭合式的生态系统。

“气候-植物-土壤”之间的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比较缓慢和稳定。

在作物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多的农产品,所采取各种农事操作,对土壤生态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不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应采取耕作、施肥、灌溉和田间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调节土壤生态系统,促进药用植物生长。

土壤耕作就是用机械方法,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状况,调节土壤固相、液相、气相的比例关系,建立良好的耕层构造,以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诸因素。

然而,不恰当的土壤耕作,也会对土壤中诸因素的比例产生影响。例如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因耕作不当,搅动土壤过多,会跑墒和加重干旱程度。在斜坡地耕翻不当,还容易引起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多雨季节,在土壤过湿的条件下,耕作可压实土壤,或使耕作层形成大土块,降低整地质量,影响作物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以及根系的生长。

因此,必须权衡利弊,选择对土壤破坏最轻的耕作措施和机具,或尽量减少耕作作业次数。研究和掌握当地、当时气候、作物、土壤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土壤耕作措施,合理地调节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促进药用植物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达到药用植物的稳产、高产和全面持续增产。这就是土壤耕作的最基本要求。

(二)土壤耕作的任务

1 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

(1)药用植物对耕层构造的要求。

耕作层(有称熟土层,简称耕层)是耕地表面到犁底层的土层,通常15~25c m深。

耕层构造通常表现在耕层土壤中固相、液相、气相的比例关系上。

由于耕层中土壤团聚体与单粒的结合和排列方式不同,构成了大小不同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有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

在毛管持水量的情况下,水分被保持在毛管孔隙内,非毛管孔隙充满着空气。如果土壤(固相)与毛管孔隙(液相)和非毛管孔隙(气相)保持良好的比例关系,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协调存在,从而使养分和温度状况表现良好。

耕层构造的另一种表现是土壤的松紧度。这也是土壤中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比例关系的反映。

土壤过松,非毛管孔隙占优势,耕层土壤疏松易耕,通透性强,但持水力差,土壤湿度不稳定,养分易淋失,不利于药用植物生长;土壤过于结实,容重加大,毛管孔隙多,通透性不良,透水性差,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有效化,根系伸展受阻,影响药用植物尤其是深根性药用植物的良好生长。

良好的耕层构造中,固、液、气三相比例的指标因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作物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说,旱地土壤总孔隙度占总容积的52%~56%为宜,其中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之间的比为1:1,或毛管孔隙稍多为好。

在干旱地区,毛管孔隙稍多,可以增强蓄水抗旱能力,但非毛管孔隙小于总孔隙的10%时,则通气不良,对药用植物生长不利。

从土壤容重(紧实度)来说,大多数药用植物以1.1~1.2g/c m3合适。例如块茎、根茎类药用植物要求疏松的土壤,以土壤容重1.0~1.2g/c m3为好。

(2)耕层构造的动态变化。

在农业生产中,耕层构造受到自然、生物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常常变坏或变好。

例如干湿交替、冻融交替,蚯蚓的松土作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形成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都会使耕层变得疏松,通气性好,适宜于作物和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土壤自身的重力作用,人、畜和机械的压力以及降雨和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常会使土壤紧实,容重加大,孔隙度减少。

大雨后,表土结构破坏,土粒悬浮起来再沉积在表面,失水后干缩结皮,形成硬壳,阻碍幼苗出土,也影响空气交换和水分渗透,甚至引起较大的土壤冲刷,所以,雨后和灌溉后通过松土破除表土板结是很重要的。人、畜机具和车辆通过,对耕层土壤的压紧作用也是很大的。

总之,耕层构造经常变化,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药用植物对土壤环境条件的要求,应经常调节耕层构造。(3)土壤耕作是创造和维持良好耕层构造的基本措施。

团粒结构学说认为,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条件,并提出直径2~3m m或1~10m m范围内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土壤肥力最高。

我国南方的耕作土壤结构多属非稳性的土壤团聚体。

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不同的药用植物对耕作层中、上、下层次的土壤团聚体大小以及它们所构成耕层构造状况的要求都不相同。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土壤耕作措施,以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

2 适宜播种的表土层在药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同生长时期对耕层表面状态的要求也不相同。

在播种前,土壤耕作的任务是精细整地,为播种和种子的萌发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一般要求播种区范围内地面平整,土壤松散,无大土块,表土层上虚下实,使种子能够播在稳实不再下沉的土层中,种子上面又能够覆盖团粒状态的松土。这样使毛管的水分不断地流向种子,供给种子萌发出苗之需。

种子萌发需要的氧气和热量则通过疏松的表土层得到充分的供给。萌芽后的幼苗也容易通过这一疏松的表土层迅速出土。整平地面可以使播种深浅一致,保证出苗整齐均匀,也便于排灌。

3 翻埋残茬和绿肥,混合土肥。

播种前在地表常存在前作的残茬、秸秆和绿肥、以及其他肥料,需要通过耕作,将它们翻入土中,通过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使其分解,并通过耕地、旋耕等土壤耕作,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调节耕层养分分布。

4 防除杂草和病虫害。

药用植物收获后,翻耕可以将残茬和杂草以及表土内的害虫、虫卵、病菌孢子翻入下层土内,使之窒息,也可以将躲藏在表土内的地下室虫翻到地表,经曝晒或冰冻而消灭之,同时,将地表的杂草种子翻入土中,将原来在土层中的杂草种子翻在疏松、水分适宜的表土层内,促进杂草种子发芽,再用耙地措施,使杂草根土分离以消灭之。

此外,药用植物生育期间的中耕,也是防除杂草的主要措施。

(三)土壤耕性与耕作质量

农田土壤耕作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土壤特性、耕作工具与操作技术三方面。研究和掌握与土壤耕作有关的土壤特性,确定宜耕期,采取正确的耕作措施,是土壤耕作质量的保证。

1 土壤耕性和宜耕性的概念。

2 影响耕性的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含水量。

1 土壤耕性和宜耕性的概念。

在耕作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的综合反映,称为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的好坏,影响耕作的难易、宜耕期的长短和耕作质量的好坏。

适宜耕作状态的土壤耕性又称为土壤宜耕性。处于宜耕状态的土壤,犁耕阻力小,耕作容易,土壤易散碎为较多的团粒结构,耕作质量好。

2 影响耕性的因素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决定土壤耕性好坏的基本条件。土粒越小,总的表面积越大,土粒之间的接触面也越大,粘结力也越强,粘着力和可塑性也较大。

湿时耕作易粘农具,产生垡条,工作质量和效能较差;干时耕作土质变硬,阻力大,耕作困难,质量差,效能较低。

砂壤土、砂土疏松易耕,宜耕期较长,但砂土不易团聚容易流失,肥力不高。壤土有机质多,结构好,土质疏松,耕性最好,肥力也高。

(2)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多,能使黏质土疏松,黏结力、黏着力、可塑性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相应的增加了有效腐殖质含量,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结构良好的土壤,团粒内部的土粒结合紧密,团粒间的接触点大大减少,土壤的黏结力和黏着力降低,土壤的下塑限提高。

因此,有机质多的土壤,易于耕作,耕作质量好,且宜耕期较长。

(3)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影响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因而影响土壤宜耕性。

土壤最适宜耕作的含水量范围称为宜耕范围或宜耕期。

在影响土壤宜耕性的多种因素中,土壤质地、有机质等因素在同一种土壤里变化不大,而变化最剧烈的因素是土壤水分。

为了提高土壤耕作质量,必须选择最适于耕作的宜耕期,也就是选择最适宜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最适宜耕作的易耕期一般以土壤水分含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0%~60%(即土壤达湿润状态)时为宜。一般认为,当土壤的表面发白,干湿相间呈斑状,脚踏土块即碎或手捏土团平举松手下落易碎时,均为土壤宜耕的标志。

不同质地的土壤宜耕期的含水量的范围也有差别。这是由于土壤水分对黏结力、黏着力和可塑性的影响随土壤质地而变化。

黏土宜耕的含水量范围较窄。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的60%时,就出现很强的可塑性;反之,水分少于田间持水量的40%时,黏结力又明显增加。砂土无论含水量多或少,黏结力和可塑性都小,所以,砂土宜耕含水量的范围大。

在药用植物栽培上,安排土壤耕作先后顺序时,由于黏土宜耕期短,应首先保证黏土田地有最合适的宜耕期;壤土的宜耕期比黏土长,应排在黏土田地之后;砂土田地宜耕期最长,可作为搭配安排。

二、土壤耕作措施及其作用

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需要实施一系列的土壤耕作措施。不同的土壤耕作措施对土壤作用不同,其影响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

根据对土壤耕层影响范围及消耗动力,可将耕作措施分为土壤的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两大类型。

土壤的基本耕作是影响全耕作层的耕作措施,对土壤的各种性状有较深远影响;表土耕作一般在基本耕作基础上进行,往往作为土壤基本耕作的辅助性措施,主要影响表土层。

(一)土壤基本耕作

土壤的基本耕作措施包括耕翻、深松和上翻下松三种方法。三者都起着影响整个耕层土壤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翻转耕层土壤,改善耕层理化和生物状况,通过翻转耕层土壤,将上下层的土壤交换,通过晒垡等过程,促进土壤熟化。耕翻可以消除地表残茬、杂草和病虫害,调整养分垂直分布,有利于根的吸收。

疏松耕层,增强土壤通气性,也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使养分得以分解释放。疏松的耕层也有利于根系伸展。

然而,耕翻也有不足之处:人力物力消耗大;加剧土壤流失,坡地尤为严重;在干旱地区翻耕土壤水分容易流失;过多的生土翻上表层来不及熟化,影响当年作物生长,影响及时播种;在非宜耕期,耕翻会使耕层土壤形成大土块,不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1 耕翻。耕翻作业是使用各种式样的有壁犁进行全耕层翻土。

由于采用犁的结构和犁壁的形式不同,壁片的翻转有半翻垡、全翻垡和分层翻耕三种方法。

(1)半翻垡。系用熟地型犁壁的梨将垡片翻转135°。翻后垡片彼此相联,犹如瓦覆,垡片和地面呈45°。这种方法牵引阻力小,兼有较好的翻土和随土作用,适应一般熟地用。但垡片覆盖不严,灭草性能不如全翻垡。目前,我国机耕多用此法。

(2)全翻垡。采用螺旋形犁壁将垡片翻转180°。这种方法,翻土完全,覆土严密,抑制杂草和野生植物作用强,故特别适用于耕翻牧草地、荒地、绿肥地或感染杂草严重地段,但消耗动力大,碎土作用小,不适用于一般熟地。

(3)分层耕翻。采用带小前犁的复式犁,将耕层的上下层分层翻转。

复式犁的主犁铧前的小犁铧,其耕深约为主犁的一半,耕幅约为主铧的2/3。作业时,前面的小铧先把上层有残茬和比较板结的厚约10c m的一层土壤先翻入犁沟,再由主犁把原土层10~20c m的下层土壤连同剩余的上层土壤翻到上面。

这样的分层耕翻,覆盖比较严密,能保证良好的翻地质量。运用复式犁翻耕,技术要求较高,耕翻黏

重的土壤耗费大,我国南方地区运用很少。

耕翻方式分内翻法和外翻法两种。犁地前先划若干耕作地段,地段的长、宽以便于机具操作为度,然后采用内翻或外翻犁地。

内翻法也称闭垄耕作,即由某一地段的中间开始,机具从地块中心线左侧进入开始第一犁,至地头右向转弯,土垡向内翻,覆盖在中间,形成一个闭垄。

外翻法也称开垄耕作,机具从耕作区右边缘开始第一犁,至地头抬犁左向转弯,至另一侧边缘犁第二犁,进行向心耕作,最后在地段中央形成一个开垄。

为了避免内翻在田地中央形成凸堆和中间漏耕,可以从地中心分别向左右两边各深犁一犁,加深2~4

c m,然后再用内翻法重犁一犁,将以前翻转到左右两边的土填平。此后一直用内翻法犁完。

为了使地面平整,在同一田块内交替运用内翻法和外翻法,相邻两耕作区也采用内翻和外翻不同的方法,以减少开垄、闭垄数目。

为了截留雨水,减少冲刷,斜坡地应尽量进行等高耕作。

2 深松 深松是用无壁犁或深松铲进行不翻土的深松耕作。

深松能使耕层疏松,土壤散碎成大小不等的团聚体状态,地表较平整,但紧实程度比耕翻大些。局部深松后,耕层构造呈虚实相间状态。虚的部位有利于通气透水和贮水,实的部位利于提墒供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了抗旱、防涝性能。

深松是在耕层原有位置疏松土壤。上下层不翻转变换,不会造成生土、熟土相混,可一次分层深松至所需深度。

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加厚耕作层,活化心土层。

但是,深松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翻埋肥料、残茬和杂草。一般经深松的田间,杂草较多,容易发生草荒。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气温高、雨水多,杂草易滋生繁茂,土质较黏重,复种指数高,残茬多,绿肥等有机肥料的施用量较多,因此,深松一般还不能取代翻耕作业。然而,在山区、坡地运用深松耕作有利于水土保持。在盐碱的田地,深松的增产效果也很显著。

按对耕层土壤的影响的不同,农具有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类型。

(1)全面深松。采用无壁犁或深松铲全面松土。松土后,耕层构造呈比较均匀的疏松状态。这种方法所需的动力大,多用于秋后作业。

(2)局部深松。采用凿形铲或鸭掌形铲进行局部松土。可分层或不分层作业。深松幅度也可变换。

松后播种行与行间的耕层构造呈松紧相间状态,需要的动力比上者小,既可在前作收后,后作播种前作业,也可在作物生育前期的行间进行,灵活性较大。

3 上翻下松

在南方地区在耕作层较浅薄的情况下,为了加深耕作层,又不让生土翻上来,生产上常采用两架普通犁进行前后套犁的分层耕法,即是待前犁耕翻后再用去掉犁壁的犁或松土铲松土。

北方的麦茬地,压绿肥和施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的地块,或草荒严重的大豆、玉米茬地,也都运用上翻下松的方法进行基本耕作。

4 耕地深度、时期与深耕的后效

(1)耕地深度。耕地的深度要根据药用植物种类、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而定,一般以药用植物根系集中

分布的范围为度。

深根性药用植物要求耕层较深厚,耕地深度应比浅根系植物深。

从土壤特性来看,黏土的质地细而紧密,通透性差,土壤潜在肥力较高,深耕增产的效果较显著。砂土质地粗糙疏松,通透性好,根系容易下扎,深耕效果不如黏土显著。

若上下层土壤质地不同,耕地的深度也应当有区别,例如,上黏下砂的土层,不宜过分深耕,以免砂层翻上造成漏水、漏肥。上砂下黏的土层,可以根据条件适当增加耕翻深度,使黏、砂混合以改善耕层土壤质地,增强保水保肥能力。

若为肥沃深厚的土壤,耕地深度不受土壤质地限制。

对肥力差的灰化土、白浆土等则采取逐年加深耕层的办法。

如果土层浅薄,下层石砾多的土壤,不宜进行深耕,应采取客土的办法来加深耕作层。对地下水位高的地段,耕地深度应控制,保持与地下水层的距离,不然对根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不利。或先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后,再适度的深耕。

在少雨的干旱地区,不宜进行深耕,一般限于10~15c m。若将耕层翻得太松,会形成上实下虚的耕层构造,将会出现旱情,反而影响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多雨地区,不怕跑墒,可以深耕,以利贮水,还可以改善耕层土壤的通气性。

(2)耕地时期。耕地最好在前作收获后,土壤宜耕期立即进行。我国南方深耕多在秋、冬季进行,利用干耕晒垡,冬季冻凛,以加强土壤的熟化过程,又不致影响春播前适时整地。播种前的耕地宜浅,以利整地播种。

(3)深耕后效。深耕后效的长短,因土壤特性、施用有机肥数量、气候条件以及作物栽培管理措施等

情况而异。

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结构良好的,深耕后效较长。

在少雨地区,有冻土层、施有机肥多的,深耕后效果也较长;反之则较短,但是,肥力低的黏重土壤,深耕后由于将一些生土翻上来,当季反而减产,第二、三季作物才表现增产效果。

(二)表土耕作措施和作用

表土耕作是用农机具改善0~10c m以内的耕层土壤状况的措施,主要包括耙地、旋耕、镇压、开沟、作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等作业。

这些措施多数在耕地后进行,作为基本耕作的辅助作业,但却是完成土壤耕作的各项任务不可缺少的措施。

现将表土耕作的作用、工具及其运用情况分述如下:

1 耙地 耙地一般在作物收获后进行。多用圆盘耙、钉齿耙、刀耙、滚耙和“而”字耙进行。

耙地有疏松表土,耙碎土块,破除板结,透气保墒,平整地面,混拌肥料,耙碎根茬,清除杂草以及覆盖种子等作用。

北方地区在耙地后还常用轻型农具耢子耢地,形成干土覆盖层,以减少土表水分的蒸发,并有平地碎土和轻度镇压作用。

此外,还有混拌土肥,防止脱氮,平整田面,便于排灌和清除杂草的作用。

耙地与耕翻一样,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耙地次数过多,不仅消耗动力和劳畜力,还会压实土壤,破坏土壤结构。

在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会损失土壤水分,不利于种子发芽生长。

播种前耙地,若超过播种深度,会引起土层过松,种子贴土不紧,影响发芽出苗。

2 旋耕 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常用旋耕机进行整地,一次能完成耕、耙、平、压等作业。

旋耕的碎土拌土力强,使耕层松碎平整,也可以压下绿肥和其他有机肥料,使土肥相融,均匀混合,提高肥效,但旋耕机的耕作深度,一般仅12c m左右,单用旋耕机进行耕作,往往会使耕层变浅。

3 镇压 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和平整地面的作用。

播种前适当镇压,可防止土壤下陷,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促进毛管水上升,以利种子吸水萌芽,并使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粗壮。但盐碱地不宜镇压,以免引起返盐。

镇压工具有石砘子、木滚和各种类型的镇压器,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使用。

4 开沟、作畦、起垄、筑埂 开沟可在药用植物播前或播后整个生育期进行。其作用是方便排灌,提高排灌质量;防渍排涝,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消除有毒物质等。

土壤翻耕之后,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和植物生长的需要,整地后应随即作畦。畦的形式可分为高畦、平畦和低畦三种。

高畦畦面比畦间步道高10~20c m,具有提高土温,加厚耕层,便于排水等作用。适于栽培根及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一般雨水较多、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地区多采用高畦。

平畦 畦面与畦间步道高相平,保水性好,一般在地下水位低、风势较强,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采用。

低畦 畦面比畦间步道低10~15c m,保水力强。一般在降雨量少,易干旱地区或种植喜湿性的药用植物采用此方式。

畦的宽度一般以1.3~1.5m为宜,过宽则不便于操作管理;太窄则步道增多,土地利用率减少。

作畦时,要求畦面平整。

块根、块茎药用植物常用起垄栽培。

起垄可加厚耕作层和提高土温,有利于地下器官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排水和防止风蚀。起垄一般用犁和锄头进行操作,先犁一行沟将肥料施入,再在行沟两侧向内翻犁两犁,即形成垄。

在坡地上筑埂有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5 中耕 中耕是在药用植物生长期间常用的表土耕作措施,尤其是目前不提倡施用除草剂的情况下,中耕工作更显重要。

中耕有疏松表土,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土温,铲除杂草,加强土壤养分有效化,以及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根系伸展的作用。

在不同的条件下,中耕可以防止或加强土壤水分的蒸发。农谚说"锄头下有火又有水",就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中耕有不同的效果。

但中耕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若行间过分疏松,好气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矿化活动过盛,容易造

成有机质的非生产消耗。中耕次数过多,土壤结构易受破坏。在风砂地区和坡地上易造成风蚀或水蚀。同时,工作量大,成本增高。

中耕时间和次数 根据药用植物种类、播期、杂草与土壤状况而定,一般中耕3~4次。对于生育期长、封行迟的植物,杂草多、土质黏重、盐碱较重以及灌溉地等,则需增加中耕次数。

中耕深度 视药用植物种类、行距、是否是培土及其他技术措施而定。

在播种行内的中耕,通常按浅-深-浅原则进行,即在作物苗期根系入土较浅、中耕宜浅,深则易伤苗、压苗。

在生育中期,根系已下伸,加深中耕有促进根系发育的效果。

到接近封行时,根系已大量发生,中耕又要浅。如行距较宽,并需要培土的,则在行间的中耕,第一次就要达到足够的深度,使行间有松土,便于培土,并有利于雨水渗入和保墒。

中耕工具 常用的有手锄、耠子、中耕犁、齿耙和各种耕耘器等。

6 培土 多运用于块茎、块根和高秆药用植物。

培土常与中耕结合进行,将行间的土培向植株基部,逐步培高成垄。

主要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增厚土层利于块根、块茎的发育,及防止表土板结,提高土温,改善土壤通气性,覆盖肥料和压埋杂草等作用。

培土一般结合第二、三次中耕进行,在封行前结束。

苗期培土过早、过高,会妨碍次生根发育,幼茎基部节间因受光不良而不够粗壮,反而不抗倒伏。

在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不宜培土,否则,翻动土壤过多,反而会引起土壤水分大量蒸发。

培土工具一般有锄头、铲、耠子、犁和机引培土器等。用犁培土的可以在行间向植株行向犁两次,即可成垄。行间则成为行沟,比较省力。

三、抗旱保墒土壤耕作

(一)我国旱区的划分

根据中国综合资源的区划,确定年降水量250m m以下为干旱区,250~500m m之间为半干旱区,500~1000m m之间为半湿润区,>1000m m为湿润区。

我国北方及西北地区多为干旱区,如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我国旱区除了降水量少、土壤蒸发量大这个基本特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如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

各地冷热差异悬殊,气象灾害多而严重,对农业影响极大,如东北部春旱较重,西北部有沙漠分布,严重缺水,黄土高原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二)抗旱的土壤耕作技术

1.合理安排沟、谷、川、坪、坝各种田地的植物布局,提高水热资源利用率。

增施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培肥土壤,提高农田的蓄水、保水能力和水利用效率。

2.夏田伏耕深松,接纳伏雨。秋田带苗中耕深松,秋后浅耕或以耙代耕。耕后都要适时耙、压、耱、

保住底墒。采取抗旱播种,因地因时抢墒、借墒、保墒、接墒,做到灵活运用。

3.尽可能利用各种水源,发展灌溉。

4.利用地膜和其他覆盖物增加地面覆盖,减轻水分蒸发,相应地减少土壤耕作次数。

四、坡地土壤耕作

坡地土壤耕作应注意土壤流失问题。我国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是陕、甘、宁、晋黄土高原区。土壤耕作是人为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得当,可使水土流失大大减轻;若应用不当,将增加严重性。

坡地土壤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改变坡度和坡长,如修筑水平梯田、隔坡梯田、挖竹节壕等,也可以通过改良土壤改变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性。坡地可以采取带状种植、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增加牧草比例、多种密植作物、实行间混作等。

五、盐碱地土壤耕作

盐碱地是盐碱土经开垦、改良种植作物的田地,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南方只极少数特殊母质或水文条件下才存在。

盐碱地土壤耕作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一)平整土地

(二)客土改良

(三)耕翻

(四)早春耙耱

(五)躲盐巧种

(六)中耕松土和苗期耙地

(一)平整土地

土地不平是使盐分水平分布不均形成盐斑的基本原因。

地表不平,土层内水盐运动则发生差异。低处水分下渗量多,盐分淋洗量大;高处则相反。蒸发强烈时,高处蒸发量大,盐分积累地表多;低处也相反。

平整土地在翻耕前进行,有起高垫低、抽沟、挖鱼鳞坑等方法。

如果地形起伏不大,也可结合翻耕、耙地,适当平整。总的原则是抽生留熟,土层不乱。

(二)客土改良

这是改造盐碱地比较彻底的一种方法,运用于盐碱较重的土地上。通过客土、铺砂等办法,达到隔盐、抑盐、脱盐的目的。

一般客土常与起盐、盖草、施有机肥结合,提高效果。起盐选表土积盐多的季节(北方为春季)进行,直接把积盐的表土挖出、运走,然后换上含盐量很少的黑土、肥土。客土厚度视盐碱危害程度、新土来源、动力运输而定,少则3~5c m,多则20c m。

此外,盖砂、盖草效果也很明显。

(三)耕翻

耕翻盐碱地除具有一般作用外,还起到切断毛管、抑制地下水上升的隔盐作用和将盐分多的表土翻到底层的压盐作用。翻耕宜深于一般地,如下层含盐量偏高,则应上翻下松;如熟土层过薄,只好采用旋耕。

深耕应与施肥、灌溉、排水相结合,综合脱盐。要针对当地降水规律和盐、水在土壤中运动规律,结合作物生长发育,巧妙运用。不同地区,深耕时期应有所不同。

(四)早春耙耱

春季干旱多风、地面裸露的东北、西北地区,应推行早春耙耱,耙碎表土,切断毛管,防止返盐。

(五)躲盐巧种

旱地播种保苗要掌握“春迟、秋早、夏巧”的原则。

春季适期晚播,地温高、出苗快、盐分危害时间短、易保苗。秋播小麦应适时早播,因雨季刚过,盐分淋溶到下层,表土含盐量低,抢时播种易保苗。

夏种或在大雨之后,或在播种方法上躲盐,如深开沟,把含盐较高的表土推到播种沟两侧,而后浅覆土,使含盐较低的下层土覆盖种子之上,可以增加地温、促进发芽出苗。

此外,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也很起作用。

(六)中耕松土和苗期耙地

出苗前松土和苗期中耕,因松土切断毛管,减少返盐。盐碱地中耕次数通常都多于一般地。

思考题

●概念:种植制度、栽培植物布局、立体种植、轮作、连作、

●简述药用植物对连作的反应。

●简述土壤耕作的任务。

●简述块根、块茎药用植物常用起垄栽培的作用。

最新 耕地土壤剥离再利用方案-精品

耕地土壤剥离再利用方案 耕地土壤剥离再利用方案范文 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精神,结合《洞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 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综合利用、依法管理和“谁占用谁负责”的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二、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谁占用谁剥离再利用原则。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负责其所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剥离再利用,所需费用由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自行解决。 (二)“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原则。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在其提交的占用耕地申请通过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后,立即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等级鉴定书面申请,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提交的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进行审核,并做出是否同意的结论。对审核后不同意其计划的,应通知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重新提交计划。对已通过审核同意其计划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对拟占耕地进行质量等级鉴定,并出具耕地质量等级鉴定报告。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等级鉴定报告并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实施,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的原则开垦出质量和数量相当的耕地,并经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对通过验收实在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应按照等级折算办法增加补充耕地面积后,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方可持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验收报告,向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正式用地手续。 (三)就近利用原则。对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和无法补充耕地的非农建设所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一般采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项目或工程竣工验收前,将所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就近恢复或就近利用以改良劣质耕地,并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xxx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总结报告

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项目施工工 作总结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一)工程简介 (1) (二)主要工程量 (1) (三)耕作层土壤剥离投入情况 (2) (四)工期情况 (2) 二、机构组成 (2) (一)主要人员投入和施工组织机构组成 (2) (二)主要机械设备、材料投入 (3) 三、质量管理情况 (4) (一)质量控制措施 (4) 1、建立健全质量检查组织机构 (4) 2、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4) 3、控制措施 (4) 四、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情况 (5) (一)施工安全情况 (5) (二)文明施工情况 (6) 五、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7) (一)遇到的困难 (7) (二)解决措施 (7) 六、存在的不足 (8) 七、从中学习到的经验 (8) 八、施工体会 (9)

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项目施工 工作总结报告 为切实做好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质量,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领导有关要求的新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土壤资源、落实占补平衡、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优补优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抢救性工程,对保护耕地资源、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坚守耕地红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我部根据《关于加快推进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7】4号)及《关于xxx工程表土剥离利用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现结合项目关于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工作总结,简要总结如下: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xxxx工程xxx路线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km,项目耕作层土壤剥离量为xxx亩,其中永久性用地剥离xxx亩,临时用地剥离xxx亩。 (二)主要工程量 xxxx设计总剥离量xxxm3,目前我部主线范围总剥离量为xxxm3,临时用地剥离量为xxxm3,耕作土临时堆放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约250种,分属菊科、豆科等80余科。其中既有大量的草本植物,又有众多的木本植物、藤本植物、蕨类植物和低等植物菌藻类,而且种植方式和利用部位各不相同。因此,药用植物的种植分类方法亦多种多样。可依照植物科属、生态习性、自然分布分类,也可按照种植方式、利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来分类。一般常依照其药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进行分类。现简介如下:(一)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以及全株均可加工入药。按其不同入药部位,可分为8大类: 1.根与根茎类:其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茎、鳞茎、球茎、块茎和块根等,如人参、三七、大黄、当归、地黄、川芎、甘草、附子、麦冬、云木香、黄芪、党参、白术、白芷、黄连、天麻、延胡索、贝母、丹参、牛膝、巴戟天、北沙参、板蓝根、西洋参、太子参、玄参、郁金、黄芩、柴胡、桔梗、半夏、紫菀、明党参、射干、百合、知母、玉竹、白芍、姜、泽泻和山药等。 2.全草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茎叶或全株,如穿心莲、细辛、广藿香、薄荷、荆芥、泽兰、肾茶、紫苏和紫花地丁等。 3.叶用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叶,如毛花洋地黄和古柯等。 4.花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花、花蕾或花柱,如金银花、款冬、番红花、红花、洋金花、菊花和辛夷等。 5.果实及种子类:其药用部位为成熟或未成熟的果皮、果肉或果

核、种仁,如栝楼、山茱萸、木瓜、五味子、酸橙、酸枣仁、枸杞、砂仁、使君子、罗汉果、补骨脂、水飞蓟和葫芦巴等。 6.皮类:其药用部位为树皮或根皮,如金鸡纳、杜仲、厚朴、肉桂、地骨皮、黄柏和牡丹皮等。 7.树脂和乳汁类:有安息香与罂粟等。 8.真菌类:为药用真菌,如灵芝、茯苓、银耳、猴头菌等。 (二)按中药性能功能不同分类:中药由于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机、无机化学成分,所以决定了每种中药材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和功效。按其不同的性能功效,可分如下11类: 1.解表药类: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中药材,称解表药。如麻黄、防风、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等。 2.泻下药类:凡能引起腹泻或利胃肠,促进排便的中药材,称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等。 3.清热药类: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清热药。如知母、栀子、玄参、黄连、金银花、决明子、地骨皮等。 4.化痰止咳药类:凡能清除痰涎或减轻和制止咳嗽、气喘的中药材,称化痰止咳药。 如半夏、贝母、杏仁、桔梗、枇杷叶等。 5.利水渗湿药类: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材,称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金钱草、海金沙、石苇等。 6.祛风湿药类: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祛风湿药。如木瓜、秦艽、威灵仙、海风

新型耕作技术简介

少耕免耕技术 对少耕免耕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之与传统性耕作方式进行了综合对比,并对少耕免耕技 术中的深松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中的翻地技术进行了着重说明,对耕作方式不能保持一言堂, 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 关键词:少耕免耕;传统性耕作;深松;翻地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的支持,而农机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在不同的历史 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在很多年以前,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温饱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找出了传统耕作方式,并一用几十年,今天我们战胜了大自然 并同时破坏了大自然。在这新的形式下又要重新考虑这个课题,我们找到了一种保护性耕作方 式即少耕免耕技术。近几年在我们垦区也陆续应用了少耕免耕技术。如:最近几年出现的暗垅 密植,大垅多行等等多种多样的少耕免耕技术应用。但很多人认为少耕免耕只是一种密播方式 ,就是只播种不趟地。这是错误的,下面就少耕免耕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1 什么是少耕免耕技术 少耕免耕技术又称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内容是: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 尽量减少田间作业,秸秆粉碎,残茬覆盖,残茬覆盖率应不小于30%,采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措 施保证播种质量。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 保护环境和资源。传统耕作是指:以翻、耙、平为主的耕作。在这种耕作制度下,播种前要用 铧式犁把残茬及杂草翻入地下,然后耙、耢使地表疏松、细碎、平整。这种耕作不仅能耗高, 最主要的是会造成过度耕作,耕地“裸露休闲”,水土流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性耕

作 可以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率。由于保护性耕作使一定比例(不低于30%)的残茬覆 盖于地表,覆盖层起到减少水分蒸发、减缓地表水流速和蓄水的作用:不翻地,土壤中的毛细 管保持畅通,团粒结构保持完整,土壤持水和蓄水能力大为增强。在降水量相等的条件下保护 性耕作的地块越冬后,土壤含水量比对照田高17.4%。 2 少耕免耕技术的四个关键环节 2.1少耕免耕播种技术 少耕免耕播种技术在国外已推广多年,在我们垦区也不是一个新兴话题。在密播技术 上有的采用气吸式密播播种机,也有的地区采用大型三联麦播播种机改装而成。气吸式播种机 播量精确,但机体太重,要求大马力机车(100马力以上)。三联改装播种机简便易用,但播量 不精确。建议使用气吸式密播播种机。有航化作业条件的地方,建议采用30公分垅距,没有航 化作业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45公分双苗带。也可采用大垅多行等进行密植播种。 2.2秸秆覆盖处理技术 秸秆覆盖技术,包括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机械化整秆还田覆盖技术,机械 化浅旋秸秆覆盖技术。其实质是将摘穗后的玉米、高粱秸秆或收获小麦(豆类)后的农作物秸 秆,通过机械作业,粉碎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或者整秆覆盖于地表,使之腐烂自然分解,达 到减少水蚀、沙化、蓄水保土、抗旱、加肥地力的目的。 据资料介绍,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因还田年数不同,有机质可增加0.025%~0.15%:土壤容重降 低0.057%~0.167%,孔隙度增加2%~6%,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少,贮存水分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卷A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20 分) 1、植物的发育 2、顶端优势 3、连作 4、春化现象 5、临界日长度 6、生物产量 7、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8、休眠 9、生物防治 10、土壤肥力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根据植物对水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可将植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种类型。 2、药用植物的营养繁殖方法主要有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种。 3、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检测的主要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打破种子休眠常用的方法有、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生长素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X”) 1 、长日性植物北移后会提前开花,南移后则发育推迟。()2、植物一般在幼苗期和花期抗寒能力较弱。() 3、南方植物温度三基点较北方植物高。() 4、密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它是一种好气性的兼性寄生菌。() 5、植物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无限增加,而光合速度不断加快。() 6、影响药用植物需水量多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 7、不论那种类型的植物,给予光饱和点或高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植物光合 积累多,生长发育健壮。()8、全草类药用植物的采收多在植物生长最旺盛行将开花前,或花蕾初放而未盛 开前。() 9、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地温两个方面。() 10、药用植物营养繁殖的繁殖系数较低,有的容易引起品种退化。()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 ) 1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人参是属于 _____ 植物。 A、阳生; B、阴生; C、中间型; D、中日性 )2、光同期现象中以 _____ 最有效。 A 、红光; B 、远红光; C 、蓝光; D 、绿光 )3、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性植物的是 _____ 。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ICS 03.080.01 DB34 A 10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2017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topsoil stripping and reuse in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征求意见稿) 2017-××-××发布2017-××-××实施 联合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 术语和定义............................................................ - 1 - 4 总则 ................................................................. - 2 - 5 表土剥离土壤调查评价.................................................. - 3 - 6 表土剥离利用方案...................................................... - 5 - 7 表土剥离.............................................................. - 5 - 8 表土储存.............................................................. - 6 - 9 表土培肥.............................................................. - 8 - 10 表土再利用........................................................... - 9 -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表土剥离利用技术工作流程......................... - 11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表土现场情况调查表............................... - 12 - 附录C (资料性附录)拟剥离土层识别指标体系表......................... - 13 -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拟剥离土层质量要求............................... - 14 - 附录E (资料性附录)表土剥离工程类型区划分........................... - 16 - 附录F (规范性附录)表土剥离利用方案主要章节目录及内容说明 ........... - 17 - 附录G (规范性附录)表土剥离利用方案编排格式......................... - 19 - I

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 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 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 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 4 中药材的地道性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 1.阐述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 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这种生长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 或称大生长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产品器官(块茎、果实等)的生 长速度及生长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表明,任何 需要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前实施用,否则 任何补救措施都将失去作用。 2.简要介绍碳氮比假说及其意义? 体内糖类与含氮化合物的比值(即C/N)高时,植株就开花;而比值 低时,植株就不开花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 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 ,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 3.概述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再收获种子为止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1.种子 时期指从种子的形成至开始萌发的阶段。2.营养生长时期指植株的根 、茎、叶等营养体生长旺盛期、休眠期。3.生殖生长时期指植物在营 养生长基础上,内部开始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逐渐转向生殖生长, 孕蕾、开花、结实。这一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药用植物栽培学

注:1、蓝色字体为大家出题频率比较高的 2、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一定结合课本 3、整理的时候直接复制的大家的作业,格式有点乱,希望大家理解。O(∩_∩)O~ 4、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及时和我联系!一切为了考试(*^__^*) 嘻嘻…… 药用植物栽培学 第一章 1、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栽培学P1(名词解释)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P1(简答) 2、药用植物栽培核心内容和任务P5第五段(简答) 3、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目的P8第三段(简答) 4、中药材GAP的含义P8(简答) 5、在制定中药材GAP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时,因遵循的原则P9(填空) 6、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SOP制定应注意哪些环节P9倒数第五段(简答) 7、中药材GAP基地的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P10第七行(填空) 8、中药材GAP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应符合的标准:P10倒数第四行(填空) 9、确定中药材GAP基地和品种要遵循的原则是?P10第三行(简答) 10、中药材GAP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具体的检测指标包括P10最下面(填空) 第二章 1、临界日长P18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P16(简答) 3、春化现象(名词解释)P19 4、春化作用主要条件之一是低温,对于大多数要求低温的植物而言,最有效的春化温度是P19(填空) 5、昼夜周期含义。。。(名词解释或填空)简述植物生长昼夜周期性的原因P15(简答) 6、P19倒数第三段第一行感受低温的部位是。。。。(填空) 7、花芽分化的类型:夏秋分化类型、冬春分化类型、当年一次分化的开花类型、多次分化类型、不定期分化类型 8、简述什么是顶端优势P17 9、植物的极性(名词解释)P17 10、P13倒数四、五行。。(填空或选择) 11、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型P18(填空) 12、什么是地上部分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P15(简答) 13、施磷肥的作用P16(选择)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若干问题探讨LAND&RESOURCES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增加, 实现建设占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平衡的难度愈来愈 大,耕地保护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切实提高补充耕地 质量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 一 .继国土资源部发文要求推广吉林省开展被占用耕 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有关做法后,浙江省国土资源 厅也在2007年8月发文要求有条件的地市积极开展表 土剥离利用工作.但在实际推行中.却面临政策,资 金,技术等诸多问题. 一 ,制约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的主要难题 1,法律法规遇到瓶颈.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有”弹性”.建设占用耕地表 土的剥离是在建设单位占用耕地之前就要实施的,但 建设单位往往选择的不是将表土剥离,而是直接倒入 塘沟进行填埋,这无疑浪费了珍贵的土壤资源.《土 地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 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 的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的耕 地,劣质地或其它耕地的土壤改 良.这种规定是有”弹性”的,且 其权限仅隶属于”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要真正开展土壤剥离, 单靠”可以要求”这样的弹性规 定,力度远远不够.二是地方政府 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为进一步落实 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 展表土剥离利用的要求,宁波市人 民政府在2007年10月转发了市国 土,财政,农业,水利等四个部门 《关于加强耕地开垦项目管理意见 若干问题 宁波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蔡洁 的通知》(下文简称《意见》).首次明确:所有利 用丘陵山地,溪滩地,废弃矿山,建设用地等开垦耕 地项目,其表土必须为建设占用耕地剥离的优质耕作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题目: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正文: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药用植物栽培计划的制定、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等一系列基本农事操作,了解不同类别药用植物的栽培措施;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农事操作过程。 2.了解药用植物栽培基本种植制度的含义和功能,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种的植制度。 3.了解药用植物栽培土壤耕作的基本原理,学习基本土壤耕作措施,掌握一定的土壤耕作技术。 4.了解药用植物繁殖的过程,掌握药用植物繁殖的方法。 5.了解药用植物田间管理的内容,掌握各类药用植物田间管理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6.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种可能出现的病害和虫害,掌握基本的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7.了解各类药用植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调查方法,掌握各类药用植物田间测产技术及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

8.了解各类药用植物的最佳采收期,掌握常用药用植物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一)材料 1.葫芦巴、大黄、板蓝根、白芷、决明子、荆芥、王不留行、牛膝、紫苏、黄芪和红花种子。 2.鸡粪、复合肥、多菌灵等各类常用肥料、抗菌剂和农药。 3.育苗盘、遮阳网、竹竿、绳子等。 (二)仪器 1.锄头、铲、锹、镐、耙等基本耕作农器具 2.水桶、喷雾器等灌溉用农器具。 三、操作步骤 (一)耕作和整地技术 1.土壤基本耕作 在药用植物种植以前,要对土壤进行疏松,包括翻耕、深松和上翻下松3种方法。 翻耕:对全田整个耕作层进行土层翻转。 深松:用铲子对耕作层进行上下层不翻转和

我国土壤耕作方法探讨

我国土壤耕作方法探讨 作者:窦钰程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年第12期 摘要:目前土壤耕作方法有很多种,对精耕细作法、免耕法、少耕法、覆盖抗旱耕作法、深松和联合耕作法作业特点进行了介绍,提出要将少耕、免耕、深松、地表灭茬法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土壤耕作;少耕;免耕;深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https://www.doczj.com/doc/4d11055777.html,ki.njwx.2019.12.088 作者简介:窦钰程(1983-),男,黑龙江宝清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蔬菜机械方面的研究,E-mail:yuchengdou@https://www.doczj.com/doc/4d11055777.html,。 耕作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业环节之一,耕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深耕和翻扣土壤,疏松板结土壤层,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为作物生长积蓄、存储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把农作物残留的渣滓、病虫害和已被破坏的表层土壤深翻,将长时间形成的耕作底层的板结土层翻到地表,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作物的生长环境。目前的土壤耕作方法有精耕细作法、免耕法、少耕法、覆盖抗旱耕作法、深松和联合耕作法等。 1 精耕细作法 精耕细作法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传统耕作方法,即在作物生产过程由机械耕翻、耙压和收获等工序组成的土壤耕作体系。显然,该耕作方法在作物的生长周期内需要机器进地进行耕翻、平整、中耕、除草、浇灌、喷药、施肥、收获等多次作业。 该作业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随时作业,如通过中耕除草,不仅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而且消灭了杂草与作物抢肥争水的问题,确保作物的茁壮生长;其次,通过细化作业环节,为后续工序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由于该方法已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所以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是随着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方法也开始暴露出诸多缺点,主要表现为:(1)长期的精耕细作,使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快速降低,增加了农田对肥料的依赖性。(2)土壤侵蚀退化,土层变浅变薄,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农田破坏严重。(3)由于机器多次进地作业,导致耕作底层板结硬化,不利于土壤的透气、透水,

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春化作用: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2、嫁接:也称接木。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称嫁接繁殖。供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 3、种子的寿命:种子从发育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4、播种量:单位面积内所用种子的数量称为播种量。通常用kg/667㎡表示。 5、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6、连作:由若干部分组成,内容有连续性的作品。常指连环画。也指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 7、栽培制度:各种栽培植物在农田上的部署和相互结合方式的总称;8、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9、引种驯化含义:指将药用植物从外地引到本地种植,药用植物能适应本地环境,并能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繁衍后代的过程。 10、GAP: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11、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 12、生长: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13、发育: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质变过程。

14、叶面积指数: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和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15、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收获量。16、套种: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于其行间播种或栽植下茬作物的方式。 17、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和特定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量优良、稳定,疗效可靠。 18、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9、产地加工:凡在产地对药材的初步处理和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20、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二、填空或判断 1、灌溉的方式有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排水的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 2、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3、耕作内容包括:耕翻、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做畦、中耕。 4、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点)播。 5、常规田间管理有间苗、补苗(含定苗);中耕除草和培土;施肥;灌水和排水等。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题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题 〖选择题:10×1’判断题:10×1’填空题:35×1’简答题:5×5’论述题:2×10’〗上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1 答: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药用植物高产、稳产、优产、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 3 4 ⑶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⑷药材生产的地道性强;⑸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 ⑹药材生产的高收益与高风险性。 5、GAP含义? 答: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1、个体发育、生长、发育、叶面积指数、生育期、生育时期6个概念? 答: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生长: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发育: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质变过程。 ◎叶面积指数: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生育期:指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药用植物的一生,亦称全生育期。 ◎生育时期:指药用植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显著变化的某一时期,又被称为物候期。 3、不同年生的药用植物是如何开花的? 答: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多年生植物(不论是草本还是木本)生长到一定时期才能开花,少数植物开花后死亡,多数植物一旦开花,以后可以年年开花,直到枯萎死亡为止。 4、种子和胚一般有哪些部分构成? 答:种子的组成为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的。种子的类型按胚乳的有无 ◎5 二年生:当归、白芷、独活、牛蒡、水飞蓟、菘蓝 多年生:草本:人参、细辛、党参、大黄、百合、贝母、芍药、沿阶草; 木本:乔木:杜仲、桉树、厚朴、胡桃、水曲柳、黄柏、松; 灌木:夹竹桃、刺五加、紫薇、连翘、六月雪、小檗; 藤本:鸡血藤、木通、五味子、葡萄。 ◎7、如何记录药用植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答:物候观测的记录方式有两种:其一,记录符合该物候期的植株达到规定比例的日期;其二,记录从某一物候的始 25%为始期,50%为盛期,75%为末期。 8 空气、风速和雷电;⑵土壤因子:土壤结构、有机质、地温、土壤水分、养分、土壤空气和酸碱度; 9 10 11 1

对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思考

耕作层土壤是耕地的精华,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对提高补充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保发展”和“保红线”的双重压力下,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保护耕作层土壤的重要性。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2015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浙江省作为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每年约有15万亩耕地被批准建设占用,而且耕地后备资源极其匮乏,人地矛盾非常尖锐,如何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 源,充分利用建设占用的优质耕作层土壤,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的双平衡,是一个迫切需要破解的课题。 1 浙江省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基本 情况 浙江省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由来已久,如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结合河道清淤开展了“河泥还田”改造中低产田,缙云县结合水库建设利用淹没区表土垦造耕地,桐庐县利用公路建设剥离表土加 收稿日期:2015-04-02 第一作者简介:沈志勤(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整治研究。E-mail:1209942880@https://www.doczj.com/doc/4d11055777.html, 对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 土壤剥离再利用的思考 沈志勤,严庆良,何佑勇 (浙江省土地整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 摘 要: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保护优质土壤资源、强化耕地保护的举措。本文介绍了浙江省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践和探索的基本情况,系统分析了当前推进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政策、资金、规划、程序、技术和市场等几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 关键词:耕作层土壤 剥离 再利用 全面推进 Thinking about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opsoil Stripping and Reuse for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Construction SHEN Zhiqin, YAN Qingliang, HE Youyong Abstract: Topsoil stripping and reuse are the measures to protest high-quality soil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opsoil stripping and reuse for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constru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promotion of this work, and suggest starting from policies, funding, planning, process, technology and market, thereby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topsoil stripping and reuse.Keywords : Topsoil; Stripping; Reus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库.doc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材道地性: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 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2.“斯巴达”式锻炼:指在忍耐极限范围内进行锻炼,幼苗在锻炼过程中按 " 顺应自然、改造本性 " 的原则,给以适当的顺应性培育,使锻炼与顺应相结合,既使苗木能基本生长又能得到锻炼。 3.中药材产地加工: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鲜用,绝大多数均需在产地及时 进行产地初步处理与干燥。 4.中药材指纹图谱: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 5.无公害中药材: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药材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要求,并经有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中药 材产品。 6.药用植物 DNA分子鉴定:运用 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生药和含有生药的中成 药及其基源进行真伪的鉴定。 7.(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 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就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含水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气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如人出汗,称这个过程 " 发汗 " 。 8.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 ) 》(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9.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 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 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10.生物碱(alkaloids ):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11.中药材炮制:药材从采收到病人服用前,中间需经过若干不同的处理,药房、药店、饮片厂、制药厂或病人对药材进行的再处理,则称为 " 炮制 " 。 12.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 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 13:药用植物病虫害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跟作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虫 害和寄生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14:堆土压条:堆土压条又称直立压条或壅土压条,用于母株具有丛生多干性能的植株在其平茬截干后覆土堆盖,待覆土部分萌发枝条,并于生根后分离。每一枝条均可成为一新植株,这一方法所得苗比其它方法多 15.春三七:三七收获的年龄以 3 年生三七最为适宜,收获分两次进行,在10 月,由于没有留种,块根养分丰富,产量高,主根折干率一般为 1∶ 3~ 1∶ 4,加工后的三七饱满,表皮光滑。此次采挖的三七称 " 春三七 " 。 16.冬三七: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由于要留种,养分主要供给花和种子,养分消 耗大,产量低,主根折干率一般为 1∶4~1∶5,加工后的三七皱纹多,质轻,

耕作层剥离利用技术方案

耕作层剥离利用实施方案简表  单位:公顷、立方米、厘米、万元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新河至伍佰屿公路工程 耕作层剥离利用技术方案 一、综合说明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新河至伍佰屿公路工程属于浙江省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批文号:浙政办发【2016】44号)。项目起点位于温岭市新河镇上应村石松一级公路,经滨海镇,终点为伍佰屿,线位设计起讫桩号:K0+000——K12+870.898,路线全长12.9公里。由于工程K4+064.633——K7+990.773区域已由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滨海连接线)实施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报批,为此,本工程实际建设里程约8.98公里,项目用地总规模42.0118公顷,耕地面积32.8330公顷。 工程于2013年1月11日经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发改函【2013】6号项目建议书批复;于2013年11月11日经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规选审字第【2013】129号规划选址批复;于2014年1月23日经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台土预字第【2014】001号用地预审批复;于2015年8月26日经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发改函【2015】256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于2016年5月27日经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发改设计【2016】62号工程初步设计批复。 根据《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浙土资发(2008)200号文件、台政办发〔2012〕185号文件等有关规定,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新河至伍佰屿公路工程应实施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并编制耕作层剥离利用技术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 6)《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

耕作层剥离方案附表

耕作层剥离利用实施方案简表 单位:公顷、立方米、厘米、万元 一、项目基本情况 占耕地面积实施剥离面积 耕作层剥离量耕作层剥离利用量 二、剥离区情况 区域位置起讫桩号地类剥离面积剥离厚度耕作层剥离量临时堆放位置第01区块水田 旱地 小计 第02区块水田 第03区块水田 第04区块水田 第05区块水田 旱地 小计 第06区块水田 第07区块水田· 旱地 小计 第08区块水田 第09区块水田 第10区块水田 第11区块水田 总计 三、利用区情况 利用方向项目名称或区域位置地类面积耕作层利用量 回覆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水田规划水田 储存区(临时存放)存量建设 用地 合计 耕作层临时存放地存放面积 四、投资估算 资金估算资金筹措方式单位自筹

市耕地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醴陵市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长庆示范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市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实施方案》已经市耕地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市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实施方案》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市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实施方 案 为切实保护耕地质量,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醴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 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和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有可能被破坏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综合利用、依法管理和“谁占用谁负责”的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二、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谁占用谁剥离再利用原则。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负责其所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剥离再利用,所需费用由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自行解决。 (二)“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原则。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在其提交的占用耕地申请通过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后,立即向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耕地质量等级鉴定书面申请和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提交的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进行审核,并做出是否同意的结论。对审核后不同意其计划的,应通知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重新提交计划。对已通过审核同意其计划的,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对拟占耕地进行质量等级鉴定,并出具耕地质量等级鉴定报告。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等级鉴定报告并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实施,按照“先补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