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

陶氏化学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牛钰3113351027

2014/6/6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陶氏化学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介绍

1.1关于陶氏化学与罗门哈斯

美国的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创建于1897年,是一家以科技为主的跨国性公司,主要研制及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塑料及农化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净化、造纸、药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装、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等领域。公司业务涉及18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4.6万人,产品类型多达3,500余种。目前陶氏是世界第二大化学品制造商,仅次于德国的巴斯夫(BASF),其主要竞争对手是杜邦公司。

美国罗门哈斯公司(Rohm and Haas)成立于1909年,总公司位于宾西法尼亚州费城。集研究、生产、经营精细化学品于一体的美国罗门哈斯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精细化工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酸系列产品供货商之一,在全球25个国家设有100多家生产厂及研究机构,其产品销售遍及100多个国家。

1.2收购方案

陶氏化学于2008年7月11日宣布,正式收购罗门哈斯公司,每股作价为78美元,总收购价格达到188亿美元。在宣布收购后,罗门哈斯公司股价一天就上升了65%。美国时间2008年7月9日,该公司股价还停留在44.83美元,第二天直接蹿升到74.04美元,11日收盘价格为74.7美元。此项并购的财务支持包括巴菲特旗下的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产权投资,科威特投资局(KIA)的可转换优先证券,金额分别为30亿美元和10亿美元。花旗银行、美林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共同为这项交易提供债务融资,它们也是这项交易的财务顾问。

科威特政府2008年12月28日宣布,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当前的低油价,合资项目“风险很大”,决定科威特石化公司(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退出了原定将提供融资支持的合资企业。而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所需一部分资金来源正是这一合资项目。受此消息影响,陶氏股价在2008年12月29日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下跌6%,而罗门哈斯股价在盘前交易中重挫17.6%。陶氏化学公司遇到了融资问题,并购事宜不得不暂时搁置。

2009年1月23日,陶氏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达成一项认可指令。根据该指令,FTC允许陶氏完成此项收购,条件是陶氏在收购完成后的240天内能采取相关行动,抵消潜在的反竞争效应。

2009年3月9日陶氏与罗门哈斯又重新达成协议,罗门哈斯最大的两家股东同意按照面值购买陶氏发行的25亿美元永久优先股。此外,两家股东之一的Haas Family Trusts同意在陶氏选择时,对陶氏的股票做出5亿美元的额外投资。这些股权投资大幅度减少了收购所需的债务融资,陶氏在做出交易调整后,将大致支付相当于每股63美元的现金,以及每股面值15美元的优先股。为了提供收购罗门哈斯所需的资金,陶氏将使用股本发行所得的收益,以减少使用其原本总额125亿美元的过渡性贷款的使用额。同时,经过重新谈判,过渡性贷款中有80亿美元的偿还期限将延长一年。

2 案情分析

整个并购交易持续9个月,可谓一波三折,一个主要原因是并购交易达成协议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总的宏观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成为并购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交易协议价格每股78美元,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达成的,在国际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价格实属偏高。即便如此,陶氏仍然义无反顾的,孤注一掷想尽办法促成此交易完成,那么这笔并购交易活动的动机和经济背景是什么呢?

2.1高油价引起的成本原因

陶氏化学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能源消耗者之一。由于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暴涨,陶氏自2008年5月初以来,两次提升其产品价格,并开始征收装运附加费。而罗门哈斯方面,自2007年到2008年1季度的5个季度,由于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的成本增加达2亿美元左右。这一大问题使得罗门哈斯准备裁减925个工作职位,并削减乳液网络产能30%,其2008财年下半年持续运营业务每股净收益也下降0.11美元。同时,加大调价幅度也成为该公司不得已的选择。因此,获得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原料也成为此次协议最终达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公司业务战略调整

由于陶氏化学产品目前大多是大宗石化产品,基本都与油价及全球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系统性风险很大。因此陶氏化学欲借此次购并案,正式跨足产业成长率超过8%的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领域,以降低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疑虑为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亦可使盈利更为稳定。其次是创造集团发展综合效益,这方面先看专业分工:由于陶氏化学在此次购并中,将特殊用途事业部切给罗门哈斯,其不仅使原有的石化原料领域能更专注发展,也将进一步强化罗门哈斯原有品牌的技术能量,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在全球专业化工和高级材料领域占有稳固的位置;再看成本降低,此购并案通过后,预期藉由员工人数的精简、原料采购的能力与供应链状况的改善,年均可节省约8亿美元的成本。

2.3提升市场竞争地位,实现并购协同效应

陶氏化学已经制定了更加积极的计划,以使实现合并后巨大的成本和收入协同效应,预期可以将每年的成本协同效应扩大到13亿美元。公司合并后,关键成本节省的途径包括原材料购买力增长带来成本的节约;提升制造和供应链的工作流程;整合办公室和减少公司在共享服务和管理上的多余开销。此外,对研发方面的整合也是公司未来收获协同效应的主要动力。通过应用两个公司的创新技术,在全球快速增长的行业领域联合提供更广泛的产品,这项交易将增加公司的收入。

这宗并购案是化工行业今年来最大的并购交易,也是陶氏化学进行战略转型中决定性的一步。这一收购使两个公司一流的技术、广泛的市场区域覆盖和强大的行业渠道得以整合,从而使得陶氏化学成为全球领先、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的特殊化学和高新材料企业

3案例协同效应计算——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Event-study or Methodology) 是并购绩效检验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把企业并购活动看作单个事件,确定一个以并购宣告日为中心的“事件期”(如一1天,

+1天),然后采用累计异常收益方法来检验该并购事件宣告对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效应。“事件期”长短的选择对于该方法的运用十分重要。一般而言,选用的“事件期”越长,有关事件的影响就越全面,但估计也越容易受到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3.1 事件期及计量指标选择

在本案例中,2008年7月10日为市场得知并购事件的第一天,本应选取时间期为2008年7月10日-2009年4月2日。这里选取的事件期为2009年3月10日--2009年3月31日,即自化学宣布与罗门哈斯达成修改后的并购协议开始至整个并购过程结束。

事件分析法所用计量指标如下:

市场收益率,选取美国道琼斯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简称“道指”)。

3.2 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实际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

Rt= (该股第t日时收盘价–该股[ti-1]日时收盘价) / 市场[t-1]日时收盘价;

RM = (道琼斯t日时收盘指数–道琼斯[t-1]日时收盘指数) / 道琼斯[t-1]日时收

盘指数;

αt:表示回归截距项。εt:表示回归残差项。βt:表示回归斜率。

预期收益率也使用该公式进行计算,即为:

Ry=α’t+β’t RM +εt

Ry:表示公司t期之预期报酬率;

RM:表第t期市场加权指数股票之报酬率;

α’t, β’t 经由估计期计算得来。

异常收益(Abnormal Returns , ARt) 指以事件期的实际收益减去事件期的预期收益,即异常收益率=实际收益率(Rt)-预期收益率(Ry),公式为

ARt=Rt-Ryt

ARt:表示公司第t期之异常收益率;

Rt :表示公司第t期之实际收益率;

Ryt :表示公司第t期之预期收益率。

3.3计量结果

经计算,陶氏化学

α’dow =0.00315688257131619

β’dow =1.78657815662603

罗门哈斯

α’roh = 0.00179877522907888

β’roh = 0.238152072380146

据此计算分别得出两公司预期收益率以及两公司的财富变动分析结果。经过计算,陶氏化学异常收益率为正,说明陶氏化学在本次并购中获得了的异常收益,即并购的效应为正。而罗门哈斯虽亦为正,但是接近于零。但是相比陶氏化学的协同效应和财富变动小。说明合并是双方的财富都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在这个事件期内并对于被收购方罗门哈斯来说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4 案例结论——关于并购协同效应

短期上来看,陶氏化学与罗门哈斯并购案是支持协同效应为正的理论,这说明市场对两者的合并前景普遍看好,给出了较好的市场预期。但是这只是来自短期股价的信号,不能完全说明并购已经获得成功。从长期来看,并购的协同效应最终还是要反映在合并后的新陶氏能否实现其并购战略目标,能否取得预期的财务成果,能否实现全面的整合。目前,影响其实现并购协同效应可能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恶化。

并购往往发生在经济形势良好的背景下,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是当前世界各国所共同面对的难题。在这样恶劣的大背景,对于一个刚刚合并的企业来说,如何能够成功实现并购目标,的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陶氏化学在确定收购罗门哈斯之前就已对外宣布全球范围裁员5000人,罗门哈斯也宣布裁员1500人。2009年3月10日,双方再次确认并购交易时,陶氏化学又宣布罗门哈斯在原来1500基础上,追加裁员3500人。这部分人员精简不全是实现协同效应之功,更多的是国际经济衰退造成的无奈之举。此外,陶氏化学还决定在全球收缩关闭数十个研发中心及工厂,以应对当前的经济环境。一方面,公司需要收缩发展,节约成本,投资于见效快收益率高的行业以是自身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化解并购所带来的成本,包括人员流失,企业文化统一等诸多方面。两方面均不能忽视,需要纵观全局,统筹安排。

4.2并购交易久拖不决

自2008年7月10日宣布并购开始,直到2009年4月2日最终完成并购,前后历时九个月。这样的并购进度不能说是效率高。更有因科威特项目失败,并购融资出现困难,陶氏无法按时完成并购协议,罗门哈斯为此提起诉讼,可谓一波三折。速度是实现成功并购的关键,尤其在员工的心理调整和企业归属感方面。如此波折的并购过程,都使协同效应的实现大打折扣。

首先,因为久拖不决,不确定性心理在员工中不断滋长。并购过度期往往是员工相对迷茫,工作态度懈怠,需要不断鼓励的时期。尤其是被收购方,并购过程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员工的心,每个人在考虑自己未来的位置,发展计划。当宣布并购时,员工会考虑并购后的展;当并购进程遇上障碍时,员工考虑更多的则是能否能并购成功;当最终宣布并购完成后,员工则会考虑裁员名单是否有自己的名字。成功的并购案例都是快刀斩乱麻,尽快结束不稳定期,实现平稳过度。这点上看,并购的久拖不决使未来公司整合难度加大。

其次,公司业务拓展和客户关系维持也会因为并购交易时间过长而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罗门哈斯与陶氏化学本来在某些业务就属竞争对手关系。自宣布并购之日起,双方的业务重合区域就出现竞争意识淡薄的趋势。一方面,员工会认为双方公司已属一家而最终放弃互相竞争,导致拓展业务热情不高,失去很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客户会认为两家公司将来都属于同一家,产品服务都不会有很多差别。据此转头寻找其他竞争对手比如巴斯夫,杜邦等大型公司。而竞争对手也会借此过度期进行差异化营销策略,从而导致公司业务发展受损。因此,并购整合时间要迅速,速度决定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现效果。

4.3企业文化协同仍需时日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 并为全体员工普遍认可的共同遵循的最高价值观、基本信念、思维信念、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一种管理文化, 经济文化及组织文化。为了保证企业并购的成功, 在选择并购对象方面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双方的文化应是相容的。整合一个具有长期文化传统的企业要比培训几个新招聘来的员工难得多。要对双方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整合方案,真正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尤其要注意管理风格、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隐形文化整合。比如企业外部关系(包括并购后新公司对参与并购各方的客户、供应商、股东、债权人、贷款人、员工及社区的关系)的协同决定着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并购后新公司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因而必须加以重视。

4.4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整合与成本控制的矛盾

现代跨国企业都是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实现集成化管理,可以说,ERP系统是否流畅运作关系到现代公司的日常运营。这两家公司目

前都在使用SAP系统(ERP管理系统的一种软件,由SAP公司开发,世界跨国公司500强中有一半以上使用该软件)可以说系统整合具备一定优势。但是由于双方公司目前使用的SAP系统却存在不小的差异。陶氏化学使用的是第二代SAP系统,而罗门哈斯却已经实现了第三代的更新。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在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实现双方系统的成功对接。陶氏化学使用的系统级别较低,但是规模很大,由于当前都在压缩成本,更新成本需要妥善考虑进去;罗门哈斯使用的系统级别较高,而且规模较小,退回到第二代成本较低。可是从未来公司发展角度来看,更新至第三代系统是大势所趋。这样就存在一个矛盾,公司长期发展和短期成本控制的矛盾。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这个选择题的确是一个令决策层头

痛的难题。

4.5管理层人员安排及人才激励机制尚不充分

人才管理,是并购成败的关键,是合并企业整合的重点,也是对员工来说最敏感的话题。而如何重新合理安排双方企业的人力资源、组织架构,如何被收购方的高级管理人员,更是每次并购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安排合理,可以为公司未来实现协同效应输入优秀人才;反之,则有可能导致合并公司利益受损,甚至使竞争对手获利。

按照并购协议,罗门哈斯将有两名原高管进入陶氏化学的董事会,其他董事会高管都面临着不确定性。而罗门哈斯全球的各地区主管,未来发展更是一片茫然。一个成熟公司的人才管理策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对公司合并有价值的员工。因此,合并后的公司应该在职位安排,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实现双方公司员工待遇的完整对接,不能搞公司员工待遇差别化,真正实现两个公司的合并,最终实现内部有效的人才流动,实现人才管理的协同效应。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一、案例资料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服务器产品线。连续五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曙光公司于2000年成功市场化,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编号603019中科曙光。 截止2018年末,公司的总资产已达122亿元,总股本为64302万股,净利润为54亿元。 (一)筹资方式 1、概念: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向银行借款;⑤利用商业信用;⑥发行公司债券;⑦融资租赁;⑧杠杆收购。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 2、各种筹资方式在理论上的优缺 (1)权益性筹资 吸收投资优点:①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②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③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 发行普通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利息负担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③筹资风险小④能增加公司的信誉⑤筹资限制较少 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控制权 发行优先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 ③有利于增加公司信誉 缺点:①筹资成本高②筹资限制多③财务负担重 (2)负债资金的筹资 银行借款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筹资成本低③借款弹性好 缺点:①财务风险大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数额有限 公司债券优点:①资金成本较低②保证控制权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①筹资风险高②限制条件多③筹资额有限 融资租赁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限制条款少③设备淘汰风险小④财务风险小 ⑤税收负担轻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 3、对曙光公司的筹资方式研究 (二)增发新股 1、概念:公开增发也叫增发新股:所谓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找个理由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市公司“圈钱”,对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人一般都以十比三或二进行优先配售,(如果你不参加配售,你的损失更大.)其余网上发售。增发新股的股价一般是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算术平均数的90%,对股价肯定有变动。 三、对案例的解析 (一)在不断增股情况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变动的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于1997年6月12日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了普通股(A)4200万股每股发行价8.28元,所发行股票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070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37.94%。 2、公司于1998年1月13日公告了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转增5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雀巢并购案例分析

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分析 一、并购资本经营理论概述 并购通常指的是兼并和收购。 兼并一般又称为吸收合并,通常情况下说的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相对独立的企业,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合并而组成为一家大的合并企业,一般都是由相对有优势的那家公司去吸收另外相对弱势那家或者其它多家公司。 收购则指的是指一家企业用它的现金亦或者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去购买另外的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此来获得对该家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是控制对该家企业的某一资产的所有权,亦或者对该家企业获得的绝对控制权。 一般根据并购的不同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类不同的基本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本文中的雀巢公司收购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的并购案例属于横向并购的范畴。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对生产的社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则是资本的证券化如股权,资本运营一方面表现为股权转让的运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收益股权和控制股权的运作。因此,并购与重组也是资本运营最为普通的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 二、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情况介绍 1、收购方——雀巢公司 1867年由亨利·内斯特莱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 雀巢公司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雀巢在五大洲的81个国家中共建有443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2、被购方——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银鹭事业始创于1985年,而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位于海滨开放城市——中国厦门,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以“人才、科技、名牌”的发展战略为基石,以绿色科技、人文关怀为努力方向,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实现银鹭处处相伴、关爱时时相随的“银鹭所在,关怀至爱”的愿景。 集团以食品饮料生产为支柱,涉及果蔬保鲜、进出口贸易、包装材料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科研开发、电子科技、房地产开发、实业投资等多种产业领域。银

公司并购的案例分析

公司并购的案例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空两格,下同) 二.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并购企业是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有可能会丧失法人资格,或者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保留,但是其控制权转移给并购方。 企业并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充满了利益角力与合纵的精彩故事,总是在无尽的传言和反复的拉锯之中,强烈地吸引着世人目光。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并购额在过去的五年里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勾画出上市公司并购的蓝图。在并购越来越广泛的被企业采用的今天,正确认识企业的并购也显的越来越很重要。考查我国企业近年来的并购实践,有的企业并购后,预期目标与并购的期望相差甚远,甚至出现失败,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和形式的角度来探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这一案例,并分析其成败得失,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二. 案例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和雅虎在北京共同宣布,雅虎已将其在中国的全部资产“打包”,同时再出资10亿美元以此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只有35%的投票权)。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 阿里巴巴收购的雅虎中国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搜索门户“一搜”、3721网络实名服务、雅虎的搜索与通讯服务、拍卖网站“一拍”中属于雅虎的部分,此外,还将共享雅虎遍布全球的渠道资源。至此,如果再加上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站、阿里巴巴中国网站国际网站、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巴巴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收购完成后,阿里巴巴公司新董事会共有4席,其中,阿里巴巴2席、雅虎公司1席、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日本软银公司1席,公司将由阿里巴巴直接管理,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仍将担任公司的CEO与董事会主席。 雅虎如果不想退出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该怎么办?对于阿里巴巴来说,eBay会不会利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在搜索上对淘宝痛下杀手?此外,eBay会不会避开头破血流的市场竞争,直接通过股权收购的非市场手段将淘宝“吞并”掉?毕竟阿里巴巴和淘宝的股东中都有渴望套现离场的风险投资商。下面我们将.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和形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三.分析 (一)并购背景 一方面于2003年,雅虎收购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搜索公司3721,并将雅虎中国的业务交由3721团队管理,本土化策略让雅虎的搜索业务在中国领先Google。据艾瑞市场咨询报告,在2004年中国搜索引擎搜索流量市场份额中,百度为33.1%,“雅虎系”为30.2%,Google为22.4%。但是,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据媒体报道,原3721团队认为雅虎中国在经营决策权和资金使用上受到雅虎总部过多限制,错失追赶百度争夺中国搜索市场老大的机会。2005年初,原3721公司团队公开向雅虎“酋长”杨致远抛出了两难的问题:要利润还是要发展。雅虎在中国苦苦耕耘七年,在互联网赚钱的业务之中只有搜索占到了一席之地,并面临百度和Google 的强大竞争压力。

银行承兑汇票杠杆收购经典案例

某公司利用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杠杆收购的经典案例 目录 一、杠杆收购及其融资方式 二、本案例的公司结构及融资设想 三、方案的制定 四、方案的实施 五、结论:方案的利弊 一、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 )及其融资方式 (一)杠杆收购的定义及本质 杠杆收购(LBO)指收购者利用自己少量的自有资金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举债融资的方式完成对一家公司(常常是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 杠杆收购是一种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有效的收购融资工具。优势企业按照杠杆原理,可以用少量自有资金,依靠债务资本为主要融资工具来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因此,杠杆收购被称为“神奇点金术”。杠杆收购的本质就是举债收购,即以债务资本作为主要融资工具。这些债务资本多以被收购公司资产为担保而得以筹集。

(二)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以资金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融资来源和外部融资来源。其中外部融资来源是杠杆收购的主要途径,又分为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准权益融资三大部分。 权益融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包括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和定向募集等形式,该类形式往往以向目标公司支付现金的方式完成并购。另一类是股权支付,即通过增发新股,以新发行的股票交换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者发行新股取代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股票,从而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股权。 债务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和卖方融资等。从西方各国并购的经验来看,债务融资是杠杆收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商业银行,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组织、风险资本企业等机构都可以向优势企业提供债务融资。 贷款与发行债券两种债务融资方式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相对而言,贷款速度快、灵活性大,但用途往往受到限制;而在我国,发行债券由于金融政策对发行主体的硬性规定而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了较大限制。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分析

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分析 目录 一、粤美的2000年MBO(目前已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现股票代码:000333) (1) 二、方大集团2001年MBO(原股票简称方大A,股票代码:000055) (2) 三、宇通客车2001年MBO(股票代码:600066) (4) 四、恒源祥2001年反向MBO (6) 五、胜利股份2002年MBO(股票代码:000407) (7) 六、苏州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MBO (9) 七、江苏吴中2003年MBO(股票代码:600200) (11) 八、铜峰电子2004年MBO(股票代码:600237) (13) 九、康缘药业2004年被动MBO(股票代码:600557) (15) 十、美罗药业2004年MBO(股票代码:600297) (17)

一、粤美的2000年MBO(目前已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现股票代码:000333) (一)公司简介 粤美的是由何享健与另外23名自然人,以生产药瓶盖的小乡镇企业为雏形发展起来的,最终成为国内家电行业中的巨头。后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并于2013年上市。MBO前,控股股东为顺德市当地镇政府下属公司持股。 (二)MBO时间和期限 粤美的管理层收购2000年初启动,至2000年12月完成,历时约1年左右。 (三)MBO过程 1、设立持股平台 2000年4月7日,美的工会委员会和何享建等21名自然人股东设立“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36.866万元。 2、协议收购 (1)2000年4月10日,美托投资以每股2.95元的价格协议受让了粤美的控股股东顺德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权中的3518万股法人股(占粤美的股权的7.25%)。 (2)2000年12月20日,美托投资以3元每股的价格受让美的控股持有的7243.0331万股(占总股本的14.94%)。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美托投资正式成为粤美的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上升到22.19%。 粤美的MBO过程中两次股权收购价均低于每股净资产值。 (3)原第一大股东美的控股退出 2001年6月21日和6月27日,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股权转让给顺德市北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顺德市信宏实业有限公司,完全放弃了在粤美的的股权。顺德市北滔镇人民政府彻底退出了粤美的作为一个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层,粤美的MBO彻底完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中国第一例“杠杆收购”融资案例

中国第一例“杠杆收购”融资案例 2006年1月底,私募投资基金太平洋联合(Pacific Alliance Group,简称PAG)以1.225亿美元的(公司)总价值购得原来由香港第一上海、日本软银集团(SB)和美国国际集团(AIG)持有的67.6%好孩子集团股份。至此,PAG集团成为好孩子集团的绝对控股股东,而包括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等管理层持32.4%股份为第二大股东。据介绍,这是中国第一例外资金融机构借助外资银行贷款完成的“杠杆收购”案例。 PAG是一家在香港注册、专门从事控股型收购的私募基金。据资料显示,PAG旗下管理着大约4亿美元基金,投资好孩子集团是其在中国的第五宗交易。在过去的12个月,PAG 在中国累计投资约2亿美元,其中包括收购好孩子集团。 2005年10月PAG接触好孩子,12月13日就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第一上海)会同其他几家机构投资人将其在好孩子集团中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由PAG控制的名为G-baby的持股公司。PAG借助外资银行贷款完成了此次杠杆收购交易,交易所需部分资金来自台北富邦商业银行(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的贷款,贷款金额5500万美元。 易凯资本是好孩子的财务顾问,全程参与了这个历时一年多的交易。易凯资本的首席执行官王冉对于新投资者PAG的评价是:非常低调,反应速度很快。其它一些知名的基金,受到的监管比较多,在法律等方面的细节也考虑很多,决策比较犹豫。而PAG行动非常迅速,善于避开枝节,因此仅跟好孩子集团短暂谈判两个月,就达成协议。 以小搏大的收购手段 30多年前,华尔街著名的投资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创造了名为“杠杆收购(LBO)”的交易模式。这种收购模式是指收购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钱为基础,以目标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或部分乃至全部业务的变现值为抵押,从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收购后公司的收入刚好支撑目标企业因收购而产生的高比例负债,这样就能够达到“以很少的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根据业界惯例,收购者只需要有10%的自有资金即可完成收购。因此,杠杆收购造就了很多“小鱼吃大鱼”的收购案例。 杠杆收购模式的出现带来了金融工具、公司治理乃至文化理念的一场革命。但是,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环境制约了公司控制权交易的发展,因此一直被从事杠杆收购的投资银行和股权基金列为投资禁区。近两年来,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完善以及外汇管制政策的松动,股权基金开始试探性地针对内地企业控制权发动攻击,如新桥收购深发展、凯雷收购徐工集团,等等。但是,这些交易的收购资金筹措环节与收购环节以及购后整合环节,是分离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6年前的中国内地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杠杆收购。 此次PAG是用好孩子集团的资产和现金流做抵押,向银行获得过渡性贷款,并以此贷款完成收购。在获得好孩子集团控股权之后,PAG将通过对公司的经营以及最终包装上市,获得投资回报和退出通道。 证券业分析人士认为,杠杆收购的方式对那些具有一流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市场占有较为稳定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手段。在国际上常被应用于大型上市公司。此次交易杠杆设计的核心风险在于:好孩子的经营现金流能否至少覆盖融资利息?以及现金流入的持续期能否满足融资的期限结构。一般认为,在杠杆收购模式下,被收购者往往要承担更多的债务风险。因此好孩子集团接受这种收购方式,前提是公司有健康的现金流,业务稳步增长。 投资者为什么选择好孩子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童车及儿童用品生产企业,好孩子集团已经成功地占领了消费市场。其产品进入全球4亿家庭,在中国也占领着童车市场70%以上的份额。2005年,好孩子集

股权收购案例

本文从实务中较常见的一起房地产项目转让案例入手,分析税收筹划对交易结构设计的重要影响,继而就案例项目转让的交易结构作出选择。本文站在律师介入房地产项目转让的角度,结合税收筹划与交易结构设计涉及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律师提供相关法律服务的关注重点以及风险防范问题。 一、案例简介 A公司是一家国内房地产公司,2012年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甲项目开发,目前甲项目已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相关手续齐全,正处于开发 房地产项目转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股权转让,另一种是资产转让。股权转让模式是通过转让股权的方式间接实现转让房地产项目的目的;而资产转让模式则是通过直接转让房地产项目的方式实现其目的。 (一)资产转让模式 资产转让的交易主体为转让方(目标公司)和受让方。资产转让模式下,项目权属清晰,可操作性较强,法律规定明确,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即可进行转让;受让方无需考虑目标公司的或有负债风险,因收购的仅为目标项目,不涉及公司

债权债务,对受让方而言交易较为简便、透明;需要缴纳的税费种类清晰,税收风险较小。 但资产转让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第一,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房地产项目转让时必须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若采用资产转让模式,项目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必须在目标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5%后方可办理。第二,如有专属于转让方(目标公司)的税收优惠,受让方在收购目标项目后无法继续享受。第三,税费较高。通常情况下,采取资产转让模式需缴纳的税费包括:契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对于股权转让模式而言税费较高。 (一)资产交易模式及其税负测算 对转让方A公司,转让甲项目属于销售不动产,应缴纳营业税;同时应缴纳土地增值税,假设甲项目土地增值税可扣除项目金额为1.1亿元,双方签署协议还应当缴纳印花税。 买卖双手需支付税种 应纳营业税及附加合计为:(15000-10000)?5.5%=275万元 应纳印花税为:15000?0.05%=7.5万元 增值额超出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为(15000-11000)÷11000=36.36%(增长率)应纳土地增值税为:(15000-11000)?30%=1200万元(对应税率)

上市公司并购主体选择与设计的4种模式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主体选择与设计的4种模式及案例分析! 企业开展对外并购投资时,往往更关注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投资价格的谈判、交易结构的设计等,这些是并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有一个环节往往被拟开展并购的公司所忽略,即并购主体的选择与设计。而实际上,选择什么并购主体开展并购对公司的并购规模、并购节奏、并购后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资本运作行动均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面临主营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高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上众多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业绩要求的压力,在展开对外并购时,公司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并购风险:“并过来的项目或团队能否很好的整合到公司平台上贡献利润?如果被并购公司不能与上市公司形成协同效应怎么办?被并购公司管理层丧失积极性怎么办?公司的市值规模和资金实力能否支撑公司持续的展开并购式成长?”等等都是企业在展开并购前需考虑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并购主体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得以解决,而不同的主体选择与结构设计又会拉动后续不同资本经营行动的跟进,从而提高公司并购的成功率。 根据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研究结果,以及在为客户提供并购服务时对并购主体选择进行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上市公司在开展投资并购时,在并购主体的选择上至少有4种可能方案: (1)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2)由大股东成立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配套资产注入行动; (3)由大股东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 (4)由上市公司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未来配 套资产注入等行动。 这四种并购主体选择各有优劣,现总结如下: 模式一由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一、案例资料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服务器产品线。连续五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曙光公司于2000年成功市场化,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编号603019中科曙光。 截止2018年末,公司的总资产已达122亿元,总股本为64302万股,净利润为54亿元。(一)筹资方式 1、概念: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向银行借款;⑤利用商业信用;⑥发行公司债券;⑦融资租赁;⑧杠杆收购。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 2、各种筹资方式在理论上的优缺 (1)权益性筹资 吸收投资优点:①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②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③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 发行普通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利息负担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③筹资风险小④能增加公司的信誉⑤筹资限制较少 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控制权 发行优先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 ③有利于增加公司信誉 缺点:①筹资成本高②筹资限制多③财务负担重 (2)负债资金的筹资 银行借款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筹资成本低③借款弹性好 缺点:①财务风险大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数额有限 公司债券优点:①资金成本较低②保证控制权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①筹资风险高②限制条件多③筹资额有限 融资租赁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限制条款少③设备淘汰风险小④财务风险小 ⑤税收负担轻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 3、对曙光公司的筹资方式研究 (二)增发新股 1、概念:公开增发也叫增发新股:所谓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找个理由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市公司“圈钱”,对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人一般都以十比三或二进行优先配售,(如果你不参加配售,你的损失更大.)其余网上发售。增发新股的股价一般是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算术平均数的90%,对股价肯定有变动。 三、对案例的解析 (一)在不断增股情况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变动的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于1997年6月12日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了普通股(A)4200万股每股发行价元,所发行股票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070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 2、公司于1998年1月13日公告了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转增5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案,所转增股份的上市交易日为1998年1月16日转增后,公司总股本16605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

对某集团公司股权转让涉税问题的案例分析

对某集团公司股权转让涉税问题的案例分析 一、初露端倪 2010年6月,N市国家税务局通过跟踪外经贸部门对外发布的股权转让信息,敏感地“嗅出”了里面的税务风险。顺着外经贸部门这条线,该局成立了核查小组,专门评估辖区内所有涉及股权转让的企业。由于股权转让业务性很强,核查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在评估的第一家涉及股权转让的企业就发现了问题。 R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A公司是R集团旗下企业,于2004年4月在N市成立,是R集团的重要垂赢一体化生产基地之一。B公司也是R集团旗下企业,于2007年2月成立,是R集团新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其在R集团今后的集团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R集团投资3230.8万美元,占B公司78.8%的股权;投资1110万美元,占A公司74%的股权。2009年11月2日,R集团将在A公司的股权以1109.9985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B公司,另实收资本不足部分0.0015万美元由B公司补足。受让方于2010年3月31日前向转让人支付转让股权的价款。至核查时止,A 公司外方股权转让已经交易完毕。 2010年6月28日,核查人员与股权受让人B公司进行接触,到企业了解该笔股权转让的情况,核实相关材料,并与企业就该笔转让行为进行初步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就调查情况及时向N 市国家税务局进行了汇报,并请求成立业务专家小组共同会诊。

2010年7月,在N市国家税务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分局的大力协助下,核查人员一行5人专程赴被转让方A公司调查核实情况,并与R集团税务负责人进行首次谈判。 二、双方博弈 R集团表示,该股权转让是属于集团内部的股权转让,实质是集团内部的重组,在中国不应负有纳税义务。税务机关联合专家小组就此指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规定处理。但是这笔集团内部重组,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为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4%,未达到75%的标准,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全部为现金支付,因此,该笔股权转让不适用企业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698号),非居民企业向其关联方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其转让价格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调整。 经过谈判与沟通,税务机关与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双方还就转让价格的调整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磋商。R集团税务负责人表示将把此次会谈的情况向集团上层进行汇报,并约定了下次会谈的时间。

股权收购工作方案

股权收购工作方案 篇一:公司并购通用方案 公司并购通用方案 23小时前 并购重组案例作者: 佚名 根据兼并的表现形态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兼并界定为两种模式:“合并”和“收购”。本文以案例的形式,针对D公司和A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两种模式为D公司制定两套具体的并购方案,并对此作一简要地分析: 兼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出于减少竞争对手、降低重置成本、产生规模效应等动机,为达到完全控制对方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进行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的方法。 根据兼并的表现形态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兼并界定为两种模式:“合并”和“收购”。下面我就针对D公司和A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两种模式为D公司制定两套具体的并购方案,并对此作一简要地分析: 一、并购方案 1 模式一:D公司与A公司合并(吸收合并) 根据新《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三条、一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内容,如果D公司吸收合并A公司,则会产生如下法律后果: 1)D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吸收A公司,从而形成一个新的D公司,而A公司的法人资格消灭; 2)合并前A企业的权利义务由合并后的新D企业全部、概括承受,这种继受是法定继受,不因合并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改变;

3)合并是合并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行为,合并方合并对方时必然要支付某种形式的对价,具体表现形式是D公司以自己因合并而增加的资本向A公司的投资者交付股权,使B公司和C公司成为合并后公司的股东。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D公司与A公司初步洽谈,商议合并事项; (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 因为A公司是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对A企业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认真的清查,以清理债权、债务关系。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以防止国有资产在合并中流失。因此,必须由直接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即A公司决定聘请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如果经过合并后的D公 2 司为非国有公司,还要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A公司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向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政府审计部门提供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 (三)资产评估 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评估暂行办法》第6条,公司合并必须对资产实施评估,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评估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和商誉,但是不包括以无形资产对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其他资产。 1、A企业应当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评估立项,并呈交财产目录和有关的会计报表等资料; 2、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审核。如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准予评估立项的,A公司应当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矿业并购与矿业并购案例分析

矿业并购与矿业并购案例 分析 投资经营二处 2012-5-24

浅析矿业并购 矿业并购是资本、技术、人力和市场的联合与重组,是缓解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必要举措。 据公开信息统计,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下,从2008年1月到2009年上半年,我国矿业企业境外并购案80多例,涉及金额近300亿美元(这里的统计内容不包括石油天然气等油气类并购案)。总体来看,并购目标矿种以金属矿居多,非金属矿次之,煤炭行业相对较少。 随着世界经济的调整发展,资源性产品等基础原材料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矿业并购的热潮引领了矿业发展的方向,这是总的趋势,或者说是最终战略。 一、矿业并购的意义与作用 1、规避高成本、高风险和漫长的开采周期,有效利用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 矿业投资具有成本高、风险高、投资额较大、开采周期漫长等特点。而且,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深入推进,深部矿、隐伏矿等新矿床发现难度在增加,相应原勘查成本也不断提高。而矿业并购,可以直接控制目标相对成熟和丰富的资源,迅速投入并扩大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成功地规避矿业开采的高成本、高风险和漫长的开采期。 2、增加资源储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资源控制力。 近年来,许多矿业公司的资源储备,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资

进行资源的勘查、开发、储存等储备模式,转化为通过资本市场收购、重组等方式来扩大生产的储备模式。矿业企业通过并购,顺利实现资本、资源和技术等兼并重组,可以增加资源储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提高矿业市场的话语权,增强资源控制力。 3、培育本国矿业巨头,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西方许多跨国公司凭借自身的雄厚实力,通过并购加强对全球重要矿产资源的控制。随着国际矿产资源不断向矿业巨头集聚,其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而矿业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增强企业实力,优化资产,扩大经营规模,使优势资源向优势集中,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巨头;跨国并购是矿业企业采用的较为普遍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是矿业企业在资源全球配臵的环境下成功实施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是国内矿企实现“走出去”战略的有效途径。 二、收购与并购的区别 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法律意义。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质是取得控制权。从法律意义上讲,中国《证券法》的规定,收购是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的30%时发出要约收购该公司股票的行为,其实质是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收购分为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

股权收购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实例分析

【摘要】股权收购作为企业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进行股权收购的过程中,其税务处理工作十分复杂,因此应用恰当的税务处理方式就显得十分关键。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对于股权收购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就股权收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实例探讨了一般性税务处理方式以及特殊性税务处理方式对股权收购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股权收购会计税务处理实例 近年来,国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不断推进,企业各种各样的投资活动蓬勃发展,尤其是股权投资、转让等行为十分活跃。由于税务处理工作的复杂性,在股权收购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来进行便捷、高效的税务处理,对企业重组以及发展壮大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企业进行股权收购的过程中,如果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就应该采用特殊性的税务处理方式,提高税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股权收购概述 (一)股权收购的含义 根据合并方式的差异税法将合并分为新设合并以及吸收合并,股权收购即为会计上的控股合并,也就是长期股权投资[1]。股权收购的基本含义就是指收购企业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进而达到控制被收购企业的目的,它也是企业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股权收购所涉及的税种 股权收购涉及到了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营业所得税、契税等税种[2]。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进行重组的时候所需要缴纳的就是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通常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性税务处理方式和特殊性税务处理方式。在股权收购过程中,收购企业需要对转让的股权以及损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收购企业应该以公允价值作为自身股权获得的计税基础,这是一般性税务处理对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所得税的要求。特殊的税务处理其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这里可以将被收购企业的计税基础作为前提条件,开展税务处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先不用去计算资产在转让之后其获得的收益以及受到的损失,同时也要调整资产的计税基础。在印花税方面,以合同转移后所承载资金的万分之五作为印花税,它是由合同的每个责任方来共同承担,并且进行缴纳的。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个人所得税就是在股权转让后,个人所获得的收益通过一定的比例计算后进行相应的扣除。在营业税方面,据国家营业税的管理规定表明,操作股权转让的时候不用缴纳相应的营业税。在契税方面,进行股权转让的过程中,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如果企业的土地和房屋权没有发生转移,企业不用缴纳契税。 (三)股权收购支付对价形式 股权收购过程中支付对价有3种形式:非股权支付、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与股权支付结合[3]。非股权支付,就是收购企业利用自身的银行存款、现金、固定资产、应收款项、存货、除本企业股份和股份以外的有价证券、承担债务和其他资产等作为在股权收购中的支付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产生资金流。股权支付,收购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将自身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股份作为一种支付形式。比如,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可以利用自身持有的本企业股份来换取并持有收购企业的股份,如此一来被收购企业就会被收购企业控制。这种一种不产生资金流的支付形式。非股权支付与股权支付结合,收购企业也可以利用两种支付方式结合的方法来获取一定比例的被收购企业的股权,进而获得对其的经营控制权,达到企业重组的目的。 二、股权收购业务的税务处理方式 (一)一般性税务处理 在20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这个规定明确表示,对于一般性税务处理方式而言,在股权收购过程中,收购方应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来确定股权的获得以及资产的计税基础[4],

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案例分析 个人整理

公司并购与重组 李曜 2007年1月 第一章公司并购概述 第一节公司兼并收购概念 一、公司的含义 (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人合、资合、两合 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公司法》:“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 公司承担责任。” 称法:我国-股份公司;英美-公众公司;日本-株式会社。 1、股份有限公司特点 (1)公司资本分为等额股份。每股金额必须相等。 股份金额相同,股份的权利相同。(?) 一股一票制(one share one vote)-----双层资本结构(dual-class capitalization) 李曜,“上市公司的双层资本结构”,《证券市场导报》2003.6 新《公司法》: 第104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 第126条,“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股份,每一股的金额相等。” 第127条,“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 第35条明确允许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可以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第167条第4款亦允许,“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可以不按持股比例分配股利 (2)公司管理实行两权分离 (3)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债权人只能对公司资产提出要求,而无权对股东提起诉讼。(?) 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veil of corporate) 施天涛,《关联公司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 新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 公司法人格否认,又称为“刺破公司面纱”或者“揭开公司面纱”,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 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时,该股东即丧失依法享有的仅以其对公司的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而应对公司的全部债务承担 连带责任。 新《公司法》正式引进了这一制度的规定,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 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4)股东不得少于法定人数;(5)公司股份可以自由转让;(6)公司的设立与招股有严格的法定程序。 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我国)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