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癌病理临床论文

乳腺癌病理临床论文

乳腺癌病理临床论文
乳腺癌病理临床论文

乳腺癌病理与临床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08-02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美国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2010年影响因子94.262)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预计将有230480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病理经验,对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进行如下汇总:

1、非浸润性癌:1).小叶原位癌是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内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的非浸润性癌,增生的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占乳腺癌的1.5%。发病年龄较其他类型乳腺癌早8-10年,约30%的小叶原位癌累及双侧乳腺。小叶原位癌常为多中心性,累及多数小叶,临床往往无明确的肿块触及。常规检查病变不明显,不易与乳腺小叶增生区别,往往和乳腺小叶增生并存。及时手术切除预后较好。小叶原位癌的患者也有发展成浸润性肿瘤的倾向,发生率10-20年内有35%-45%的可能发展成浸润性小叶癌。2).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发生在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体积似乳腺大的导管,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有五种组织学亚型:粉刺型、实性管内癌、筛状癌、乳头状癌和小乳头状癌。其组织来源是乳腺中小导管的肿瘤,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

乳腺癌手术论文乳腺癌医学论文

乳腺癌手术论文乳腺癌医学论文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改良根治术相似,满足了女性形体美的要求。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等手术方法是当前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1月至12月在乳腺外科住院手术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67岁,平均(36.5±5.4)岁。患者均经B超、钼靶X线、术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且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和双侧乳腺癌的患者。 1.2 研究分组根据患者当时采用的手术方法分组,其中保乳手术患者41例,改良根治手术45例。保乳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8.4±6.1)

岁,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5.7±7.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1.3.1 保乳手术组保乳手术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患者乳腺肿瘤的直径<3 cm,肿块距乳头>3 cm,且肿块与乳房的大小比例一定,没有腋窝淋巴结的肿大,病灶局限没有弥漫钙化,患者有保乳的需要。手术方法:首先,以肿瘤为中心选择放射状或沿乳晕切口,将距离肿瘤3 cm以内的腺体根据肿瘤情况行乳腺段或乳腺小叶切除。之后,对切缘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若切缘检查为阳性,则表明肿瘤尚未切除干净,需要继续扩大范围进行乳腺的切除,直至切缘为阴性。腋下淋巴结清扫从腋静脉至背阔肌,术后防止引流管,缝合皮肤后加压包扎。 1.3.2 改良根治术组根据乳房大小及肿瘤所在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横梭形或纵梭形切口。一般应距肿瘤边缘3 cm以上做切口,皮肤切开后将皮瓣游离,自内下向外上分离出乳腺及深部的胸大肌筋膜,切至胸大肌外缘。解剖锁骨下血管,行腋窝胸大肌和胸小肌淋巴结的清扫术。术后冲洗创面,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包扎切口和腋下。 1.4 术后综合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进行放疗和化疗。放疗在手术后1~5 d内进行。对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45~50 gy 的全乳照射剂量照射患侧乳腺及胸壁,对瘤体床追加10~15 gy照射;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乳腺癌论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临床分析

乳腺癌论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结果;结论应重视对一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尤其是年轻和绝经前女性患者的随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经及时、积极、合理的治疗。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双侧转移性乳腺癌综合治疗预后 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和方法的改进乳腺癌的早期 诊断率逐年提高,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由于乳腺癌治疗技术及药物治疗的进展,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逐渐延长。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43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总数的1.37%。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第一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第一癌”指肿块较大的一侧)确诊时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3.7±11.3)岁。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病时间间隔6一13年,平均(9.5±4.5)年。第一癌绝经前4例,绝经后2例;第二癌绝经前5例,绝经

后1例。12例患者均已婚已育。均无恶性肿瘤及乳腺癌家族史。 1.2 临床分期(tnm分期):4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2例一侧为iia期,一侧为i期, 2例为iv期; 2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第一癌2例分期均为ii期,第二癌一例为iia期,一例为iib期。 1.3 手术方式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 l例未行手术治疗给予解救化疗, 2例同时行双侧改良根治术,1例行双侧保乳改良根治术。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第一癌均行根治术;第二癌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异时性乳腺癌在第一癌术后行卵巢切除去势术。 1.4 辅助治疗本组1例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予ptf 方案密集化疗4周期,术后继续pdf方案4周期。4例患者术后均予以静脉化疗,1例行解救化疗。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腋下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复发情况予以caf、tef,bp,pf及pdf 方案化疗。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皮瓣坏死、臂丛神经损伤、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19年。2例死亡,1例为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在第二癌术后16月死亡;l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术

乳腺癌病理切片

乳腺癌病理切片 发表时间:2019-09-23T09:30:41.3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0期作者:符亚君 [导读] 从医学视角来讲,乳腺是由内分泌系统调节,从汗腺变化而来,尚未生育的女性乳腺是由圆锥盘状的腺性组织构成,包裹在脂肪之中成为乳房的形状。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 638400 从医学视角来讲,乳腺是由内分泌系统调节,从汗腺变化而来,尚未生育的女性乳腺是由圆锥盘状的腺性组织构成,包裹在脂肪之中成为乳房的形状。乳腺由数叶构成,由独立的导管排出液体,导管在乳头会合。怀孕使得叶周围的细胞增加,分娩时释出激素,因而开始泌乳。泌乳结束时,乳腺回复到几乎和怀孕之前一样的状态。更年期后,乳腺萎缩,大部分由结缔组织和脂肪取代。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指乳腺的恶性肿瘤,所谓的“恶性肿瘤”是无法控制的异常细胞增生,恶性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异常的生长速度、形状和大小以及功能。恶性肿瘤可以从一个局部的肿瘤发展到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和癌细胞转移。这种恶性的生长模式把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区分开。恶性肿瘤可以根据期(即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阶段和病的严重程度都会影响到存活的机会。基因因素和免疫状况影响易患疾病性。激素、病毒、吸烟、饮食和辐射都有可能引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在几乎任何组织中生长,包括血液。当癌细胞转移时,它仍然是一个具有最初病变组织的细胞。早期诊断和治疗增加了治愈的机会,治疗方式可以包括化学疗法、手术和放射疗法。相比而言,乳腺癌易患者包括有家族病史、机体受雌激素影响的时间过长者、高龄产妇(30岁以后)、肥胖者、酗酒者。而且,乳腺癌多为腺癌,一旦发现乳房有任何肿块都应作详细检查,因为都有可能是癌。癌性肿块的治疗为乳房切除,有时仅为切除肿块,再实施放射疗法,后者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一如乳房切除术,术后有时施以放射疗法、卵巢或者上腺切除或用激素等化疗药物。所谓的放射疗法(radiation therapy)是利用辐射源来治疗或者缓解疾病,通常用于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是用电离辐射来破坏疾病细胞,因为辐射对快速生长的癌细胞作用最大。然而,辐射也会引起癌症或者辐射损伤(暴露在电离辐射中造成的组织损伤,细胞再生力强的组织例如皮肤、胃或者肠的内壁以及骨髓对辐射最敏感,后两种组织受到高剂量的辐射会造成辐射病,几个小时后头晕和恶心会消退。在肠道受辐射的情况下,随之会出现腹痛、发烧和腹泻,导致脱发和致命的类似休克的状态。在骨髓受到辐射后,会出现发烧、虚弱、脱发、感染以及出血。在严重的情况下,由于感染或者不可控制的出血会导致思维。低辐射剂量会造成癌症,诱发白血病,加重乳腺癌的病情,有的疾病几年后才发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控制),所以不适用于良性肿瘤。其他并发症包括头晕、脱发、体重减轻以及虚弱。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有时可以把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外部辐射疗法一般在几个月内作10到20个疗程,可以在手术切除后进行,或者在不可能做手术的情况下使用。外部源比植入的源可以对体内深处的肿瘤提供更大的照射剂量,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可用来缓解炎症。 此外,在诊治乳腺癌的过程中,应做好X线检查、超声波现象检查、热图像检查与CT检查工作。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病情,准确分析细胞情况,做好病理会诊报告。如果乳腺癌病理切片呈阴性,则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处理要在医院进行必要诊治,而且要注意保持舒畅的心情与健康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水果,切忌辛辣、刺激、生冷、油炸食品。其次,要保持个人卫生,确保切口的清洁性与干燥,切忌抓挠切口,在着装方便,适宜穿柔软、棉质和透气的内衣,坚持每天换干净的内衣。做完手术后,应按照医嘱定期拍胸片、腹部B超、同位素扫描、脑电图和CT检查。再次,一侧乳腺癌患者必须注意其侧乳腺癌的危险性存在大幅度提高趋势,因此,在固定期检查过程中,应该在半年内做一次侧乳房华格检查,每年做一次钼靶X摄片,如有异常,必须积极配合治疗,以此将病危指数降低到最低点。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应结合基于U-Net的乳腺癌病理切片做好癌细胞检测工作。相比而言,基于U-Net的乳腺癌病理切片检测率极高,精确度高于99%。某医院曾经对所有乳腺癌患者病理切片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每幅切片图像尺寸是2200×2200的像素,每一张图片的核数大约为1500。对于HE染色乳腺组织病理学玻片,医院在40倍的光学放大率下采用高分辨率全玻片扫描仪对图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输入计算机内。在数据预处理中,医护人员为癌细胞集中区域做了清晰标注,并将其裁剪出来,同时,运用U-Net网络架构分割乳腺癌细胞病理切片,同时,对乳腺癌细胞予以自动检测。在乳腺癌细胞病理切片分割与研究分析中,CNNs会对各个像素点和其周围像素实施自行分类。原来的滑动窗口方法大多会因为其每次计算相邻像素的同时会出现重叠部分,进而导致多次重复出现同一计算。而且,卷积与内积操作均属于线性算子,因而会将所有连接层重写成卷积层,大幅度提高卷积网络的工作效率。此外,CNNs能够自动接受比其训练过程中更大尺寸的输入图像的,最后自动生成概率谱图。不可忽视的是,因为存在池化层,所以会致使输出的结果低于输入图片的分辨率。目前所运用的“转移和合并”是LONG等于2015年所设计的一种避免图片分辨率下降的有效方法。FCN主要是通过合并输出结果来提高输出结果的分辨率,进而有效降低了卷积操作所带来的像素损失。同一年,RONNEBERGER集成了FCN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U-Net结构,为FCN结构添加了上采样操作,使整个结构被分为两个部门,即图像的收缩与扩张。虽然这并非首次所提出在网络结构中添加上采样操作,但是U-Net结构在收缩与扩张这两个过程之间添加了联结操作,从而使最终的输出结果更加逼近预期结果。2016年,FROMER等将该方法用于三维数据分析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一年,MILLETARI等在U-Net的基础上添加了残差模块与Dice损失函数的V-Net,因为不再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所以最终得出的分割结果和预期结果更为接近。除此之外,U-Net结构能够运用卷积操作提取乳腺癌病理图像中的所有信息,像癌细胞的大小、纹理、形状与色泽等,同时通过上采样操作将所收集的所有信息“翻译”到整幅图片上,进而精确计算出每一像素点处属于癌细胞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做好病理切片分析工作,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最科学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超声诊断论文

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b超诊断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以及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50例b 超诊断的乳腺癌均经手术后追踪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误诊5例。超声发现<1cm有5例(其中误诊2例),双腋下未见淋巴结肿大;1-2cm20例(其中误诊3例),有5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cm以上25例均双腋下可探到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其中5例同侧锁骨上有淋巴结肿大。声像图表现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改变、血流显示、纵横比>1,30例阻力指数>0.7,20例内部回声有微小的钙化,其准确性为90%。结论乳腺癌的声像图为低回声、边缘不规整、呈蟹足样改变、微小钙化、穿支血流、阻力指数>0.7是乳腺癌最主要的声像图表现。 [关键词] 乳腺癌;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0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asound in breast cancers. methods the sonographic appearances and ultraso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s in 50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results in the 50 breast cancer detected by ultrasound, 45 cases were confirmed diagnosed after operation, and 5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the tumors ≤1 cm were in 5 cases ( of which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65岁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浸润性导管癌率、孕激动素受体(PR)阳性率、临床分期Ⅰ期率均低于0.05)。结论0.05)。 3 讨论 近年来,受女性生存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多因素影响,乳腺癌人群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36~50岁,51~60岁居其次,最低年龄段为≥65岁,与报道中亚洲高发年龄符合。 研究示,病理类型是重要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文献指出,浸润性导管癌为最常见乳腺癌类型,本次研究中共61例,占76.3%,与文献报道的75%~84%一致。浸润性导管癌在≥65岁患者中发病率低于<65岁患者,但小叶癌在此年龄段发病率却成高于<65岁患者显示,相较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有相对理想的预后[2,3]。就病理特征而言,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侵袭性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浸润性癌为主,且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有研究示,其原发肿瘤直径也呈较大显示,pTNM分期较晚,HER-2呈高表达,是对预后造成独立影响的因素。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原发病灶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但有较低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表明老年乳腺癌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有报道示,老年患者患小叶癌、小管癌及粘液癌的比例高于年轻患者,从组织学上分析,有更理想的预后[4-6]。 大量报道指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肿瘤体积大、分期晚为主要表现,而老年患者与之相反[7,8]。本次选取的病例,肿瘤T4期在≥65岁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表明相较其他年龄段,原发灶呈更大显示。TNM分期中,Ⅰ期在≥65岁患者中均居较低水平,Ⅳ期居较高水平,与部分文献报道不同,可能与我国妇女未彻底接受健康普查,特别是老年群体,乳腺健康常识缺乏,无法较好的对乳房自我检查,有乳房肿物出院时,也较少到院就诊相关,促使确诊时,病灶较大,临床分期较晚,严重者甚至已远处转移[4,5]。HER-2指标及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指标表达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期分型的基础,也可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有研究示,青年患者HER-2有较高的阳性率,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有较低的阳性率[9,10], 提示老年乳腺癌患者相较中青年患者,有更好的生物学行为。 综上所述,<65岁乳腺癌患者病情发现早,原发灶呈較小显示,但生物学行为较差,HER-2有较高阳性率;而≥65岁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率低,病理类型较好,但确诊时分期较晚,原发灶呈较大显示。 参考文献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 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9 1%、70 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 5%和14 7%,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单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乳腺癌是女性乳房常见的肿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历来是外科临床的一个难题。我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06年10月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的传统

“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①试验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的患者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31~68岁,平均(49 6±7 8)岁,体重45~70kg,平均(53 7±8 9)kg,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手术方式比较,均无差异(P>0 05)。 1.2方法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的患者在缝皮前自术区外下至腋窝顶部及术区内下至内上方胸骨旁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根,沿途多剪几个侧孔,缝合皮肤后吸成负压,创面于腋窝、锁骨下区分别用柔软纱布填充,最后纱布垫敷盖伤口,胸带适度包扎,无须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固定,术后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收,持续负压吸引5~7d,压力-300~-500mmHg,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的患者在缝皮前只于腋窝处旋转引流管1根,皮瓣及切口用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术后引流管接引流袋,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 2结果

-乳腺癌中医诊疗常规

乳腺癌诊疗方案 乳腺癌中医称之为“乳岩”,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溃后凸如放莲或如菜花。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肿瘤的 7-10%,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子宫瘤。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绝经期前后的妇女(40-6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多因情志不畅,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冲任失调,经络阻塞;或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痰瘀互阻所致,治宜疏肝解郁,调理冲任,化痰散络等。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1、病史及体检 询问肿物发生时间、疼痛、及与月经关系,有无乳头溢液,有否作过治疗,既往乳房是否等大,乳头是否内陷,局部是否治检,及子宫或甲状腺功能性疾病,询问月经及婚育史,是否妊娠,哺乳期,家庭中恶性肿瘤病史,特别有否乳腺癌,体检中注意观察双侧乳房外形,有否静脉回张,乳头位置及分泌物,皮肤有否红、肿、结节及湿疹样变。记录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质地,表面情况,活动度,与皮肤、

胸大肌、胸壁关系,积压乳头有否溢液,数量,性质,管口部位,注意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绘图表示乳房肿块与腋窝肿大淋巴结。 2、病理、细胞学诊断 (1)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管内癌有乳头溢液者,可将液体作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疑Paget病者可作刮片或印片检查。 (2)针吸细胞学检查:可部分代替冰冻切片检查,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除外,应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操作时应注意避免造成肿瘤的播散。 (3)活组织检查:包括切除及切取活检。除非肿瘤很大,一般均以切除活检为好。最好能同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果恶性的则作根治性手术。标本应常规作受体测定。如无冰冻切片检查条件,病理证实后,应在不迟于2周内作手术治疗. 3、其他辅助检查 1)、乳腺X线摄影:有干板照相和钼靶X线照相两种方法。 2).B超检查。 3).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4).CT:乳癌CT表现与钼靶X线片相似,并可清晰显示腋淋巴结与内乳淋巴结。 5).疑有肺、肝或骨转移者应作相应的检查。 乳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条件,乳癌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类型较多,大致上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及罕见乳腺癌。 1.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 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1)导管内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 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的乳腺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乳腺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 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 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 1)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 硬癌、腺癌。 (1)浸润性小叶乳腺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 报告解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 术后病理中除描述有肿瘤具体分类名称、肿瘤大小、各切缘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和其他组织中有无侵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预后的免疫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以下是各医院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常用免疫指标以及对它们的解读,仅供参考: ER:雌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越多越好。 PR: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两者同时阳性预后最好,如一个阳性一个阴性中,雌激素阳性要好于孕激素阳性。两者都是阴性预后不好。阳性者可以术后或术前使用内分泌治疗。 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原癌基因。它的过度表达即出现表明患者预后不好。同时也提示患者易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上述两种激素受体可能缺乏。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但Fish检测两个以上者有进行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能。即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以上三个都是阴性患者,医学上目前被叫做“三阴”性,预后相对较差,缺乏药物治疗。

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的一种,集中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重要作用。它的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 Ki-67index:是反应细胞增殖的一种增殖抗原,它的表达与发生、发展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数值越高预后越不好。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预示预后不良。P53突变率高的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CK5/6:是一种细胞角蛋白,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总的讲阳性预后差。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总的讲也是阳性提示临床预后差。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提示预后差。 TOP-II:DNA拓扑异构酶II,高表达提示肿瘤增殖和恶性度较高。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预后不好。 P170:是一种多药耐药基因,它的过度表达不利于治疗。 nm23:是一种与恶性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为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 Her-1:和前面的Her-2类似,阳性不好。 DNA倍体:非整倍体预示肿瘤发生。

乳腺癌案例分析

乳腺癌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49岁,农民;因右侧乳房发现一肿块2个月而就诊。自述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有一小肿块,无疼痛,故没有在意。近来发现肿块不断增大,乳房皮肤肿胀,急来就诊。 检查见患者为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尚好,体温 36.5°c,脉搏70次/min。右侧乳房肿胀,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触诊可触到一3cm×5cm大小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活动性差,无压痛。右腋窝可触诊到1~2个较硬的淋巴结,无触痛。取活检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癌。 知识点回顾: 乳房位置:成年女性的乳房位于第2~6肋高度,胸大肌表面,自胸骨旁线向外可达腋中线。形态结构:青春期未哺乳女性的乳房呈半球形,紧张而有弹性。乳房由皮肤乳腺和脂肪等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又被分为若干个乳腺小叶。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性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乳房悬韧带(Cooper 韧带)乳腺周围的结缔组织发出许多纤维束,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另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称乳房悬韧带或 Cooper韧带。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淋巴引流女性乳房淋巴管丰富,分为深、浅两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淋巴引流: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途径)②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乳房内侧部的一部分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④乳房下部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前组,并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淋巴管交通⑤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注入位于胸大、小肌之间的胸肌间淋巴结或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治疗手段 1.手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刘胜治疗乳腺癌的辨治特点与遣方规律_程旭锋

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减轻,憋气明显好转,痰色转白,纳可,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燥热已减,重点攻破痰瘀热毒之结,拟以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化裁,药用:瓜蒌皮15g,薤白10g,清半夏10g,桃仁5g,沙参15g,海浮石10g,川贝母10g,百合30g,枇杷叶15g,芦根30g,杏仁10g,生薏苡仁15g,金荞麦15g,桔梗10g,旋覆花10g,白花蛇舌草30g,草河车15g,鸡内金30g,生麦芽30g,鱼腥草15g,炙甘草10g,14剂。2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500mL,分4次服,每日2次。 方中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千金苇茎汤清热生津散结,鸡内金、生麦芽开胃进食散结。 2006年6月26日。左肺癌术后3年多,CT示:肺外缘、左肺门小结节与前比无明显变化。已不咳嗽,晨起有少量黏痰,上腹胀,舌红,苔少黄,脉沉细。病情稳定,上方加鳖甲、炮山甲以加强软坚散结消瘤之效。14剂。2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500mL,分4次 收稿日期:2009-09-30 作者简介:程旭锋(1976-),男,河南郑州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癌的研究。 通讯作者:刘胜。服,每日2次。 2009年4月29日。左肺癌术后6年4个月。复查双肺小结节灶无明显变化。现有时前胸、后背间断性疼痛,咳嗽,少量白痰,右腰部酸痛,纳可,眠可,尿频。脉弦细,舌红,苔薄黄。药用:百合30g,浙贝母10g,鼠妇10g,生地10g,熟地10g,桔梗10g,杭白芍15g,金荞麦15g,炮山甲10g,鳖甲15g,灵芝10g,橘核10g,乌药10g,僵蚕10g,桑寄生15g,桑螵蛸10g,代赭石15g,鸡内金30g,生麦芽30g,白花蛇舌草30g,14剂。2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500mL,分4次服,每日2次。 方中僵蚕,鼠妇皆虫类药之轻清者,善入肺化痰逐瘀散结;患者有前列腺肥大症,桑螵蛸、桑寄生补肾,橘核、乌药、灵芝理下焦,愈尿频。 现患者已术后6年余,仍在治疗中。 按本例患者肺癌术后肺外缘、左肺门小结节, CEA高于正常值,辨证为肺燥津伤,肺失清肃,兼气阴两伤,痰瘀互结。治疗给予清肺润燥,益气养阴,兼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疗,之后根据病情变化随证用药,坚持治疗4年(术后6年),病情一直稳定,收到了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理想效果。 刘胜治疗乳腺癌的辨治特点与遣方规律 程旭锋,刘玲琳,吴春宇,宋晓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外科,上海200032) 摘要:从辨证论治、立法原则、遣方规律、用药经验四方面总结了刘胜教授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经验,强调了重视辨病、扶正为主、擅用温补、兼顾变证的学术特点。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5-0793-02 Character istis of D ifferen tiati on w it h Treat m en t and R egu lar Patteron of Prescr i p ti on of LI U Sh eng Treati ng Breast Cancer C H ENG X u-feng,LIU L ing-lin,W U Chun-yu,S HONG X i ao-yun (Longhua H osp ital A ff itiarted to Shangha i Unorersit y of TCM,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 t:P ro fesso r L i u-sheng c s exper i ences of t he preventi on and cure fo r t he re l apse and m etastasis o f breast cancer w ere su mm ar i zed i n Syndrom e D iffe renti a tion and T reat m ent,the princ i p l e of trea t m en t and prescr i pti on,experiences of medicati on,aca-de m i c characte ristics of reconstruction of t he d ifferenti a l diagnosis of diseases,m a i n o f t he strengthen i ng body res i stance,be i ng ex-pert i n supple m ent and warm,conside ration o f de teriorated case w ere e m phasized. K ey word s:Breast cance r;T rad iti ona l Chinese M ed i c i ne;Exper i ences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国际公认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并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中医药调治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也逐步被认同。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乳腺癌西医疗法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刘胜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师从我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陆德铭教授,深得其真传,形成了独到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思路与方法。现将其辨证及用药经验报道如下。 1辨病分期结合辨证 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刘师强调应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治疗阶段,一般将患者分为3期:即手术放化疗期、内分泌治疗期、相对稳定期。然后根据临床分期,结合患者接受的西医治疗手段,分清虚实主次,辨明邪正盛衰,综合论治。刘师通常认为,乳腺癌术后患者,虽然临床分期不同,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姜燕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术后对218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及早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结论]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功能锻炼;方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们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2 方法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

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2.2.1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小时,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帯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其支持作用。6小时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天,避免外展上臂。 2.2.2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 2.2.3 术后第三、四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 2.2.4 术后第五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 2.2.5 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 2.2.6 术后第七至十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 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 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 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 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