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上第2讲.寓言两则 古诗三首

七上第2讲.寓言两则 古诗三首

七上第2讲.寓言两则 古诗三首
七上第2讲.寓言两则 古诗三首

第二讲

寓言两则古诗三首

指南针

1. 复习文言文《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2. 复习古诗三首并检查默写。

3. 抽查生字词。

4. 了解简单的课外文言文

基础拾贝

知识点一

寓言:

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作品: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知识点二

童话和寓言的异同:

一、相同点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二、不同点

1.篇幅大小

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所以它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言;而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

2.写作对象

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而寓言虽然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但它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童话的对象是儿童,寓言的对象就不限于儿童,不少是为成人借鉴的。

3.表现重点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4.情节结构

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5.幻想法则

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成语故事和寓言的区别: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个班,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即喜欢音乐又喜欢运动,那么喜欢音乐的人就是成语故事,喜欢运动的人就是寓言。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成语故事必须以一个成语作为题目,以它为中心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与寓言故事有相似处.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成语的语用特点主要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

知识点三

如何写寓言:

1.通过理解寓言含义、熟读寓言作品来做好写作准备。

什么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2.怎样才能写好一则寓言。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阅读讲堂

篇目一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重点字词:

履:鞋。度:量长短。坐:同“座”,座位。之:到……去。

操:拿,携带。度:的尺码。反:同“返”,返回。及:到,等到。

遂:终于。宁:宁可。无:不。

全文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文章寓意:

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重点字词:

涉:搭船渡过。自:从。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其:指示代词,那,那个。是:指示代词,这儿。

之:结构助词,不译。若此:像这样。惑:迷惑,糊涂。

求:找。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语气。可译为“不是很……吗”。

全文翻译: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急忙在船边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前进了,但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文章寓意:

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篇目二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712年~713年(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717年(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721年(开元九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729年(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诗《全唐诗》有收录,事迹见《唐才子传》。

注释译文:

注释

1.次:路途中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2.风正:指顺风。

3.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4.客路:旅途。

5.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2.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3.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稍一封家信到洛阳

译文: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诗歌注解:

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诗意解释: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

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作品鉴赏: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浣溪沙》

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有《珠玉词》。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诗歌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③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④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诗意:

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牛刀小试

练习一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朝代)人。

2.注音

遂不得履()宁()

3.解释字词。

①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而忘操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答: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答: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

7、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

(2)通

【答案解析】:

1.《韩非子》韩非战国

2.①履(lǚ)②宁(nìng)

3.(1)量拿(2)掉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4.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5.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

7. 坐——座反——返

练习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1.《刻舟求剑》出自《_____》,编者是________。

2.注音。

①坠()②遽()③契()

3.解词。

①涉()②是()③遽()④求()

4.指出“其”指代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答: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答:

③遽契其舟

答: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

答:

【答案解析】:

1.吕氏春秋吕不韦

2.①坠(zhuì)②遽(jù)③契(qì)

3.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

4.①涉江者②代“舟”

5.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6.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练习三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③至之市()

而忘操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返(3)遂不得履(4)遽契其舟(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翻译下列各句。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答:

二年级语文下《寓言两则》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寓言两则》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 认识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 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习,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⑴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

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三、送礼物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寓言焦急盼望喘气总算白费一大截 ⑵守株特兔窜出来撞树桩从此丢下锄头肥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我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盼望焦急地自言自语终于一直筋疲力尽揠苗助长 ⑵忽然窜出来撞死又肥又大乐滋滋地从此丢下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我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同学练读。 ⑵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协助直到读好为止。四、小组合作讨论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身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六、作业想想实际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第二课时

寓言两则教案1

《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 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板书,提醒 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筋 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yùzéjiāo jīn pímèn 寓言两则焦急筋疲力尽纳闷 3.读通课文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 果。告诉我们。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

部编版语文二下《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27、《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学习目标: 1.认识“寓”“揠”“焦”3个生字,会写“焦”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一、导入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2.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3.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4.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3.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3.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4.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五、诵读全文,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学习目标: 1.认识“此”“锄”“喘”8个生字,会写“肥”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两则》练习题

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两则》练习题 一.课文主旨: 1.《智子疑邻》主旨:此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有偏见。 2.《塞翁失马》主旨: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的结果,因此要辨证科学地看待事物。 二.文学常识: 《智子疑邻》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战国末期著名______________家。《塞翁失马》选自_______________,此书为_______汉淮南王__________等编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不筑.,必将有盗.( ) 2.暮.而果大亡其财() 3.人皆吊.之() 4.此何遽 ..不为福乎() 5.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6.死者十九 ..()四.下列加点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暮而果大亡.其财/马无故亡.而入胡 B.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上使外将.兵 C.胡.人大入塞/胡.不见我于王 D.丁壮者引.弦而发/ 下车引.之五.翻译下列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而果大亡其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两则》精品优质课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学习寓言借用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倚仗别人的威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欺负弱小的行为是可卑的或可耻的;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避免因小失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及寓意。 教学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二)标出自然段。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五)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六)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七)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八)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一)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人教版七年级《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一、导入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 .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 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

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 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 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新课学习 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 检查预习 2.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1)听读

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1、第二课时 2、一、复习检查 3、1、出示课件,认读词语。 4、寓言寓意焦急焦虑喘气计算算盘 5、一截拦截丢失费力浪费盼望张望气喘嘘嘘 6、2、看图讲故事。 7、3、说一说《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 8、4、这节课我们将用上节课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齐读课题。识记 “守”。 9、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0、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11、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2、3、想(你读懂了什么?) 13、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14、三、小组合作 15、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6、2、读(评一评准读得好,好在哪里?) 17、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18、《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 怎样?讨论第一个问题: 19、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 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20、——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21、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22、——按问题回答: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 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23、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24、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25、比较两个句子。思考:他为什么能捡到?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26、第二个问题。 27、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28、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29、做: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30、——他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31、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 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32、——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33、“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34、“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35、“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36、讨论第三个问题: 37、结果: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38、(3)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39、四、揭示寓意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二年级语文下:9 寓言两则

二年级语文下:9 寓言两则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七年级语文:《寓言两则》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寓言两则》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

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 认识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往常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您读过寓言不?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伙儿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 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习,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⑴ 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伙儿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您们准备了三

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您们想明白是什么礼物不?(想)那大伙儿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 寓言焦急盼望喘气总算白费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窜出来撞树桩从此丢下锄头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我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 盼望焦急地自言自语终于一直筋疲力尽揠苗助长 ⑵ 突然窜出来撞倒又肥又大乐滋滋地从此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我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 同学练读、 ⑵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协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身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

《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

《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七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

七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简介寓言〕 寓言和童话一样,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在生动、 形象的故事里隐含着一种规劝或是讽刺的意义。常常在结尾时点出这层寓意。寓言故事中 的“人物”多是虚构的,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或其他东西被拟人化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简介伊索及《伊索寓言问 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古代希腊的寓言家。相传他是一个被释放的奴隶,经常引用寓言 故事和奴隶主进行辩论,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伊索寓言》实际上是古希腊流传于民间的 寓言故事,因为伊索是一个善于说寓言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被后人搜集起来,就叫做《伊索 寓言》了。 (寓言理解〕 一、教师在上课前,找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请他作准备,老师给以合适辅导。上课时, 让他为全班同学表情朗诵这则寓言。最后一句揭示寓意的话不朗诵出来。听的学生不看课

文,只是听朗诵,记下故事情节,分析寓言的寓意。 二、请用一句话点明这则寓言的寓意。看谁理解得深刻,表达得确凿。然后打开课本 和原文对照,教师评析学生的发言。 三、默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诵下来。 教师给最先举手的同学记下所 用时间,并不许他(她)再看课文,但可以默想,准备到台前背诵。多数学生举手后教师记 下所用时间。请记得最快的学生到台前背诵,大家补充、更正。比一比谁记忆力最佳,找出 记得最佳的学生,请他谈谈是如何背诵的。(实际上,背得快的学生~定是理解、分析得比 较好的学生。) 四、在学生谈背诵体会的时候,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入对内容的分析。 (内容分析〕 讨论下列问题: 一、赫耳墨斯化作凡人了解雕像价值的目的是什么,在了解之前,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化作凡人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崇。 他以自己和宙斯、赫拉相比,人们肯 定会更尊崇他。所以,想到人间证实一下他的想法。) 二、赫耳墨斯“笑”的心理活动是什么?(他认为宙斯的像只值一个银元,太不值钱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测评鲁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测评鲁教 版 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 一、课内语段阅读。 1.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给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人后悔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4)最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1)“硬要”这个词体现了这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2)“越……越……”的句式强调了这个人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类文阅读。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红枣儿,他在路旁大口大口地吃起 来,有个过路的医生看见了,对他说:“喂,小伙子,梨不能多吃呀!这东西对 人的牙齿虽然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脾的。” 这个人就问:“那么,大红枣儿呢?” 医生回答道:“大红枣儿倒是补脾的,可惜又伤牙齿,也不能多吃。” 这个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拿起梨看了看,放下了,拿起红枣儿看了看,也放下了。想了想,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吧,我吃梨只用牙齿嚼,不咽到肚子里去,吃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2课《寓言两则》

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主要依据文中出现的带方括号的多音字、易出错的多音字、 教文后出现的会写字和会读字、课文中的典型词语以及在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语) 1. 应会读字: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焦筋疲喘截 学2. 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1)带词识字。如:寓言两则亡羊补牢筋疲力尽 目(2)动作模拟识字。如:“喘”,作“喘气”状钻叼(3)形声字识字。如:圈钻叼坊回疲 标(4)猜字谜:贝壳旁边放着一把刀(则) 牛在房下。(牢) 3. 易读错字: 窟窿(long)易读成(lóng)羊圈(juàn)易读成(quān) 4. 街坊(fang)易读成(fáng) 喘(chuǎn)易读成(cuǎn) 多音字: 圈【juàn羊圈quān圆圈】、坊【fáng 磨坊fāng坊间】 .. 钻【zuān钻研zuàn钻石】 . 5.应会写字: 亡牢钻劝丢告筋疲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亡牢钻劝丢告筋疲 ②指导要点:左宽右窄:钻 上小下大:牢筋 “丢”二字下面的横要写长,以突出主笔。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后悔、劝告、结结实实、巴望、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枯死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 这两则寓言故事。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亡羊补牢、巴望焦急筋疲力尽 2.了解词意的方法:“亡羊补牢”一词,采用拆字法来理解。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在课文中指羊圈。然后用一句话完整的话就能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 “巴望“一词,在文中课通过换词比较法来理解。“赶紧”一词,在文中课通过换词比较法 来理解。“焦急“可创设故事情境理解。比如:放学路队时等妈妈。“筋疲力尽”结合上下 文理解,说明那个人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

《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_模板

《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_模板 《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⑸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学习“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 “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 (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比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 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导朗读。

《寓言两则》教案(纪昌学射、扁鹊治病)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案(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学习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联系课文的相关词句,体会到“学习要先打好基本功,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有恒心和毅力”以及“防微杜渐,要正确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3、学习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4、学习复述、表演故事,加深理解教学重点: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从课文的相关句子中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2、理解故事的寓意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3、让学生复述并组织表演故事,有自己的语言来演绎故事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寓意并找出表现故事主旨的词句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并组织表演故事教学时间:三课时,40分钟/课时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列子和扁鹊的资料2、弓箭的图片或者模型,自制箭靶图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同学们,你们会射箭吗?(学生:不会)那你们知道弓箭是什么样的吗?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弓箭的模型(图片),让大家对弓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出示模型/图片)大家都知道《卖油翁》的故事吧?你们还记得故事里面那个叫陈尧咨的人吗?他很擅长射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靶心(出示箭靶图样),你们说他厉不厉害啊?你们想知道练得一手好箭法的方法吗?带着疑问,我们来学习《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学完你

们就知道学好箭法的诀窍了。(板书:纪昌学射)2、揭示课题:(1分钟)同学们,从这个课文题目里面,你们能了解到什么?(提示:谁?干什么?)同学们回答:有个叫纪昌的人学习射箭。师:好,那我们来看一下纪昌向谁学习射箭以及怎样学习射箭的3、课文分析,整体梳理(总时间:31—33分钟)(1)、分析第一自然段。(4分钟)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从这句话中能够了解什么?(飞卫箭术很好;纪昌拜飞卫做老师,学习射箭)。师:那么飞卫是怎样教纪昌射箭的呢?纪昌又是怎样学习的呢?下面我们来读第二自然段。(2)、指名朗读并纠正不准确的发音。(4—5分钟)师:通过刚才**同学的朗读我们思考几个问题:1、飞卫一开始就教纪昌射箭的方法吗?他一开始是怎样教纪昌的?2、纪昌是怎样做的?3、他做得怎样?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1、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2、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3、两年以后,就是有人用针扎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板书:第一步飞卫教纪昌纪昌做练习了多长时间练习效果练眼力注视梭子来回穿梭两年针扎眼皮也不眨眼盯住目标不眨眼(3)、理解第三段。(5—6分钟)师:纪昌的眼力已经练得很好了,是不是这样就够了呢?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三段,看看飞卫对纪昌说了什么话?而纪昌又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飞卫说: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很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在来见我吧。纪昌回到家就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每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的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教学重 难点: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教学时数: 3 课时 第一、二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说故事。 3、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合作讨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

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 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