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 基本特征

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里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互补性企业、关联企业)等。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甚至包括正在转型的传统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市场组织(要素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通讯等)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拥有一个或若干在国内外市场上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标准还可进一步进行分类,如按照产业类型可分为传统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也就是说,创新型产业集群不仅存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也存在于传统产业。按照创新类型可分为产品或技术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商业模式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也就是说,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创新是多种含义的,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等。

根据上述定义和特征,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的“中关村”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由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其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那些看起来虽然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但在不断创造新产品、新品牌、新渠道、新商业模式,且在市场上有重要地位的产业集群,也应属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至少应属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雏形或一种类型。如被誉为“东方纽扣之都”的温州桥头镇的钮扣产业集群、绍兴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广东中山古镇的灯饰产业集群、苏州吴江盛泽镇的丝绸纺织

产业集群、被授予“中国鞋都”的福建晋江的制鞋产业集群、河北邢台清河的羊绒产业集群、青岛的家电产业集群、西安的民办教育产业集群等,都可在一定意义上算作创新型产业集群。市场是推动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力量。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近十年来更是加速形成。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企业和产业在区域上的分工协作关系,分工协作深化的基本前提是市场的产生和扩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由此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和山东等沿海省份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形成了较好的市场条件,因此产生了大批具有创新活力、产品和品种不断更新、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响、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如温州市的打火机占世界总产量的70%,嵊州的领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80%、占全球市场的30%等。还有,福建南安

石材产业集群是由专业市场带动起来的,1998年在福厦公路水头镇路段规划建设了闽南第

一建材市场,每年在市场召开一次交易会,短短几年形成了“开采-运输-荒料交易-加工-销售-机械配件配套”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专业市场。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政府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了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开始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试验,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自1988年以来,国家先后分3批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61个各类省级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高新区通过不断完善区内的软硬环境,聚集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产生了像激光照排电子出版系统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型技术和产品,涌现出了联想、方正、华为和中兴等高新技术品牌企业。

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主体。产业集群蕴含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集合竞争力,表现为一群相关企业紧密分工协作而产生的竞争力,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产业集群的这一特点非常适合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逐步提升的实际。因此,许多地区和企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依靠中小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找到了自身的定位,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近年来,在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中小企业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最典型的就是浙江中小企业支撑着绝大部分创新型产业集群。即使是联想、海尔、华为等当今著名的大企业,在真正成为大企业之前,也是其所在产业集群中极具活力的中小企业。随着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在许多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大企业越来越多,如浙江正泰、德力西等企

业年产值已达100亿,温州鞋业出现了奥康、红蜻蜓、吉尔达和东艺等一批产值过亿元甚至十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制造业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要行业。虽然在部分大城市的著名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如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其主要行业,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崭露头角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制造业特别是轻纺制造业仍然是主要行业。

例如,温州的打火机产业集群、诸暨大唐镇的袜业产业集群、绍兴柯桥的轻纺产业集群、湖州织里的童装产业集群、东莞的电子产业集群、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山小榄镇的五金制造产业集群、河北白沟的箱包皮革产业集群和辽宁佟二堡的皮革产业集群等都是以制造业为主。但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也相应得到快速发展,如吴江电子产业集群围绕引进的我国台湾地区著名电子品牌企业,集聚了中小专业化配套服务企业近200家,服务业逐步从生产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从而派生出一批包装、运输、仓储、物流、信息、培训、咨询、贸易、设计开发、中介服务和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服务型企业。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制造业技术含量在逐步提高,如大唐镇将世界先进的袜业机械引进来,当地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建立袜业科技创业中心,使得大唐袜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第四,沿海发达地区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要分布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市场化程度、开放水平、地理区位、交通通讯、产业配套环境和创新意识等有较强的依赖性。

相比之下,沿海地区较多较早地具备了这些条件,因此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浙江和广东两省。广大中西部地区只有零星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而且发展水平普遍较东南沿海地区低。

中西部较成型的产业集群(有的还够不上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标准)主要有河北邢台清河的羊

绒产业集群、河北白沟的箱包皮革产业集群、石家庄辛集的皮革产业集群、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产业集群、长沙浏阳的花炮制造产业集群、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河南漯河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羊毛加工产业集群、重庆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四川宜宾等地的酒业产业集群等。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密度较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偏低。

创新型产业集群- 主要作用

创新型产业集群

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首先,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区域内创新型企业最好的生存基地。创新型企业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内能得到较好的专业化服务,发展创新型

产业集群可促进区域创新的基本主体——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其次,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区域内教育科研机构的支持者和需求者,是创新型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可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动力。再次,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区域内研究机构产品的重要市场,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促进区域内研究机构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第四,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很好地将区域各种创新主体和要素整合起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可有力地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一种重要类型。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点:市场是推动其形成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是其基本主体;制造业是其主要行业;沿海发达地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我国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还存在认识模糊、制度环境不完善、层次偏低、分工协作水平较低等问题。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应采取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等对策。

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区域创新,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目前许多地方正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

创新型产业集群- 主要问题

创新型产业集群

第一,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识还很模糊。虽然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我国直到近些年来才普遍运用产业集群这个概念,许多人对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识还较模糊。

例如,一些人将产业集群理解为产业集中或产业聚集或产业链等,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单纯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集群。同时,一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群存在不少误区,如将发展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等同于发展产业集群;将发展工业园区简单等同于发展产业集群,“乡乡建区”、“镇镇办园”,过分强调产业的地理集中;有的地方不顾当地的条件,过分强调打

造(或拉长或延伸)“产业链”,硬搞产业“成龙配套”,导致“大而全”或“小而全”;过分依赖大

企业或大项目发展产业集群,忽视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重视“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忽视文化交流等软环境建设。

第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完善。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适当引导。虽然近年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还不完善。

这主要体现在:有关的法规不健全;鼓励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还很缺乏;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位”与“越位”并存,公共服务不够;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发育缓慢;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产权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担保机构、教育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不足;僵硬的行政区划不利于生产要素大范围流动和聚集等。

第三,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偏低。由于我国许多创新型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初期,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来形成竞争优势,因此创新型产业集群普遍存在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偏低的问题。

例如,一些集群中企业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偏低,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不够;低附加值产业集群较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自主创新能力弱,集群大而不强,抽样调查表明珠三角地区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还不到40%,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作为技术创新基础的劳

动力技能较低,在一些制造业集群中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因受保守型传统文化的约束,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够,人才流动性较低。

第四,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水平较低。创新型产业集群本是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由于受市场制度不完善和信用环境较差的影响,许多地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外包意识差,产业链不完善。

深圳有家具、钟表、服装、机械、鞋业、工艺六个传统产业集群,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但多数产成品及其零部件在单一企业内部完成,配套企业吃不饱;集群内同类企业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开展合作和联合较为困难,没有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网络;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临近大学或研究机构,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除了中关村等少数高校区外,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较好地成为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源泉。创新型产业集群- 促进对策

创新型产业集群

第一,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国际竞争的激烈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对那些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地方来说,要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向产业集

群演化。对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地方,则要向以高附加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总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调动地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把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础手段。

要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大力引进、培育和提高创新型企业,如从国内外引进创新型企业特别是“种子型”创新型企业,融入各地的产业集群;鼓励发展重点企业的配套企业,对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各地培育本地创新型“种子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创新型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和培训交流。建立吸纳和使用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的制度和机制,努力创造优秀创新型企业家人尽其才的优良环境。要有计划地推进区域教育体系建设,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建立良性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

第三,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非常关键。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一是要改革行政区划体制和城乡分割体制,打破地区垄断,理顺扭曲的价格机制尤其是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开辟更广阔的要素来源渠道;二是完善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促进区域和企业自主创新;三是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宽容失败、支持人才合理流动的区域创新文化,塑造区域品牌等。

第四,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育成长仅靠市场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要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育成长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银企合作,规范信用担保,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行业协会维护企业权益;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在集群内建设一批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服务中心等;鼓励集群内企业开展区域整体营销,推进区域产业品牌建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我国产业集群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产业集群统计体系和数据库,绘制全国产业集群地理分布图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区域内创新型企业最好的生存基地。创新型企业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内能得到较好的专业化服务,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促进区域创新的基本主体———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区域内教育科研机构的支持者和需求者,是创新型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可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动

力。

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通过企业的衍生自发形成

国外绝大多数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依靠市场,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自发形成的。因此,国外都强调市场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据波特的简单统计(波特,200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州和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如在国家层面有加拿大、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与埃及等29个;在省?州?地区层面有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14个;在都会城市层面则有包括硅谷在内的11个。

韩国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颁布了《研究合作促进法》和《合作性研究行为促进法》,制定了改善国家优势政策、发展企业间网络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研发集聚政策等四类政策,建立了供应链协会和区域研发中心。区域研发中心一般由大学申请,中央政府审批,私人企业与大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担费用。1995年建了3个区域研发中心,1996年10个,1997年1个,1998年13个,1999年10个。1991年,印度政府电子部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在班加罗尔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利用产业集群方式发展软件业。至90年代末,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日本东京政府为促进大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建立了一个企业产品和技术数据库,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学习系统和合作交流系统,支持企业举办国内外贸易博览会。

行业协会维护企业间分工协作

产业集群是企业和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行业协会是维护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外创新型产业集群离不开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支撑。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地区商会和产业区俱乐部等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皮安蒙特是意大利最为重要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区,为了促进产业区的持续发展,由都灵商会和皮安蒙特商会联合推广实施了“从概念到汽车”的项目。意大利产业区俱乐部是一个民间组织,其宗旨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产业政策,增强产业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产业区的学习和研究,树立意大利产业区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区之间的合作。俱乐部目前有

28个会员,每年编辑出版《意大利产业区指南》,介绍意大利产业区的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美国加州议会中的酒业委员会对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新型产业集群

政府非常强调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产业集群发达的国家政府都非常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

意大利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出资设立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就业对象进行无偿培训。对申请创办企业者要求其必须首先参加为期五周的培训;对失业者要进行反复多次培训,直至其就业;对在职人员也要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意大利各类服务中心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意大利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建立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产业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一般为公有机构,由生产商协会、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所有,提供信贷担保、出口保险、组织展览会、提供信息、处理客户申诉、咨询培训服务、品质监控、资格授予、商标推广和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服务。在美国“硅谷”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风险投资不仅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解决了资金瓶颈,而且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和培养了新兴企业家。在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就有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造研究机构为其配套。

许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一个国家欲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还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意大利制定了许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意大利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意大利1998年的第192号法案为防止大企业控制小企业做出了专门规定。美国中小

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组织中小企业出国参展与考察,增进中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等。

培育鼓励创新的区域文化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将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美国“硅谷”的诞生就归功于斯坦福大学鼓励学校师生创业的全新理念。上个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了支持大学研发和个人创业的政策。“硅谷”培育了勇于冒险、不断进取和宽容失败的区域文化,逐步形成了支持生产性试验的合作传统,包括老企业给予新企业鼓励甚至金融支持、各公司工程师之间非正式交流与合作、公司内部各层次人员间非正式的联系与合作。日本东京大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培育了一种敢于创新的区域文化。年轻一代逐步形成了一种热心于技术、挑战高技术的共识,通过频繁的交流,巩固了技术综合体。

创新型产业集群- 相关资料

中部崛起应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中部地区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在中部各个条件大体相同的地区相互竞争中,产业配套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发展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型的产业集群。”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徽商论坛”上做主题报

告时表述的观点。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徽商论坛5月18日在合肥开幕。刘世锦做主题报告,安徽省副省长文海英出席并致辞。安徽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400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出席了会议。

刘世锦说,中部崛起需要积极发展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机遇是承接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对此,刘世锦给予了分析。他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直接依托于中国经济结构近年来的一系列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一种有自己特色的可称之为“低成本竞争”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在东南沿海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因此这一地区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在全国先走了一步。但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这一“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土地、劳动力、环境、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供给的冲击,

其突出地表现为“地价、人价、电价”等上升,使持续了二十多年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削弱。内在的调整出路之一是“转出去”,即寻找新的低成本区域,转到那里去生产。

但对那些准备承接这一产业转移的地区,包括中部地区来说,仅仅保持自身相对于沿海地区的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是不够的。许多问题需要从发展阶段的变化来观察和处置。刘世锦认为在这些方面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并就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沿海地区成本上升的同时,中部地区的要素成本也在上升,有的地区上升得相当快,低成本的优势并不明显。这是由于一方面与中部地区竞争产业转移承接地区,有西部地区、北部沿海地区,还有境外的国家,竞争主体较多。另一方面,近几年,中部有些地方政府对地价、房价上升事实上持支持态度,虽然得到了房地产业较快增长、财政增收的好处,但忽视了本地区商务成本提高的事实,增加了吸引外部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难度,对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其次,中部各地区之间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相互竞争,在大家都采取大体相同的优惠政策时,每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低成本优势也就不会突出了。而对那些即便具备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的地方,也并不意味着有足够能力承接沿海拟转移产业,特别是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高的企业。他认为这中间涉及到地区产业配套条件问题。在中部地区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在中部各个条件大体相同的地区的相互竞争中,产业配套能力将越来越重要。最后,城市之间的竞争,通用性要素不可少,但形成特色、构成竞争力基础的往往是专用性要素。各地都在改善投资环境,但大体趋同,彼此的差距越来越小。只有包括产业配套条件在内的专用性要素多了、突出了,地区之间虽然会有竞争,但是一种错位的、差异化的,因而也是可持续的竞争,而不是同质的、低水平的过度竞争。

刘世锦认为,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发展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型的产业集群。但同时他又强调,在创新型的产业集群中,应该有一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和个人(包括企业家、技术人员,也包括政府和中介组织中的活跃分子),有一个通过相互竞争、学习和合作而持续创新的网络,通常在技术、设计、品牌、供应链和分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尊重知识和知识产权的制度环境与文化氛围。与此同时,还应重视信用的机制和文化。他认为,这些因素或特征,是一般的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所不具有或不充分的。

对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刘世锦将它们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对看的比较准或潜力比较大的区域和产业,可以适当超前的制定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规划。二是对已经具备较好基础和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其配套能力。例如安徽的汽

车和家电产业,通过持续加强配套能力,可以吸引来更多的龙头企业。三是要重视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对各类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的,都要一视同仁,特别是不要看不起小企业,产业配套大多是小企业搞起来的。四是要重视创新型企业,或者说“种子”型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人员、技术的流动,一个企业可以派生出十个、几十个乃至更多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四是重视按产业链招商引资,土地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适度向有利于形成高水平产业链和创新性产业集群的那些企业和项目倾斜。五是政府要提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人员培训、技术创新和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李佐军: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第一,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含义。

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方向有哪些呢?

(1)产业层次不断升高。

(2)产业集群里的企业和产品的技术与知识含量越来越高。

(3)集群分工合作关系不断增强。

(4)集群里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我可以把这四个升级方向都笼统概括为向创新型产业升级。那什么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呢?我给大家一个简单定义。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和密集型产业和平台产品为主要依据,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这样一种方式即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产业集群升级的意义。

产业集群升级有四个意义:

(1)可以提高地区的竞争力。要想提高经济竞争力,无非是通过两个路径,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附加值。

(2)可以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很多办法,但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通过企业群体的方式来创新,才是下一步我们重要的发展方向。

(3)产业集群升级可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4)可以形成独特的区域品牌。产业集群若能升级到更高档次,则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品牌。第三,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要求产业集群升级。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国际还是中国,适应升级是我们的需要。产业结果要升级,必定要求我国的产业集群要向更高档次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

(2)产业集群升级是应对各种成本升高挑战的需要。现在随着企业和地方发展,我们要面对一系列成本升高的挑战。就整体而言,我们已进入到高成本时代。资本、成本、利益都上升了。例如,铁矿石等原材料成本在上升,能源成本在上升,环保成本在上升,知识产权保护成本也在上升……而这些都是企业和地方发展所面临的最现实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还遇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现在我国企业必须在这个情况下进行发展。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该怎么办?只有向创新型产业升级。

(3)产业集群升级是应对激烈竞争的需要。现在越南、印度等国家具备许多低成本优势,不少企业也在向那边转移。我们该如何应对?那就是向创新型产业进行升级。

(4)产业集群升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到建设创新型的区域上来,而其重要的手段就是发展创新型的产业集群。

第四,创新产业集群的模式。

创新产业集群主要有四个模式:

(1)技术创新主导模式。这主要体现为产品创新。

(2)商业创新模式(或称为市场创新模式)。前面有很多专家已经谈过这个问题了,这里不再重复。

(3)组织创新模式。比如企业发展产业联盟和企业联盟。

(4)品牌创新主导模式。比如在产业集团之间形成共同的品牌。

第五,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是由以下五种方式形成的。我们要想发展真正的创新,必须利用这些方式:

(1)发挥市场组织的基础性的作用,产业集群一定是通过市场来起作用的。

(2)发挥政府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

(3)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桥梁和服务作用。

(4)发挥文化制度的激励和先导作用。

(5)发挥法律制度的规划和保证作用。

以上这五种力量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机制。

第六,政府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1)制订集群发展规划。制订集群发展规划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确立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二是应该选择何种主导产业?三是这些产业如何通过产业集群的模式来优化布局?

(2)培育产业集群主体和激励。产业集群是由企业自然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和引进种子企业。激励就是指针对现有的开发区和园区转型升级,使之成为符合产业升级的开发型园区。

(3)促进集成的法规政策。

(4)提供创新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尤其是发展由中介组成的服务部门。

(5)培育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

(6)发展支持创新型企业的非政府组织。

(7)培育有利于创新性产业发展的区域文化,尤其是鼓励创业的文化,鼓励公平竞争的文化。

第七,企业发展创新应该考虑的对策。

企业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下几个对策:

(1)企业要尽可能加入到产业创新型集群之中,使自己成为培育创新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或者龙头企业),只有在产业集群中,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利益。

(2)我们的企业要尽可能与其他相关企业组建成产业联盟或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形成整体的竞争力。

(3)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与行业组织商会等。

(4)企业应该在产业集群中联合起来共同支持政府的政策。

攻核心技术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佛山产业集群应该如何摆脱对低成本要素的依赖、避免产生“集聚不经济”效应,保持发展后劲?代表、委员献计献策

产业集群是佛山经济的主战场。目前,佛山十大支柱产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90%。

产业集群通过完善的产业链条,可以有效降低单个企业投入,吸引大量的企业、技术、资金进驻,形成规模效应。然而,随着产业集群的壮大,大量企业在空间上的相互接近,也容易促成集群内部的相互模仿,导致企业的产品同质化和恶性价格竞争,形成“集聚不经济”效应。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燃油、土地、环保、劳力等成本因素的上涨,一些依赖成本优势的生产企业,正面临着利润分薄、生产基地被迫外移的趋势。身担佛山经济发展重任的产业集群,在“十一五”期间,应该采取哪种策略才能继续在佛山扎根生长,并且不断壮大?这一话题在“两会”期间引起了广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他们认为,必须推动佛山产业集群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

实现自主创新: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

当前,佛山正在大力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一些处于产业链条低端,过分依赖低成本生产的企业,向周边地区迁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依赖低成本生产聚集的产业集群,只要有合适的生产基础和外在条件,都能被异地“复制”生长。

以陶瓷产业为例,目前山东、四川等地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陶瓷产业集群。面对全国各地产业集群的崛起,佛山产业集群如何应对竞争?

“佛山产业集群要从以前单纯的接单、加工、贴牌的成长模式,转变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产业集群。”政协委员胡晓华建议,“佛山要时刻关注产业集群内的关键技术和终端产品的市场动态,掌握技术与市场先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技术更新,逐步形成佛山产业集群独有的核心技术,才能使佛山在未来的产业集群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建设集约园区:实现产业集群的优化组合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载体,没有集约园区的建设,就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优化组合。以纺织行业为例,以前不管大、中、小厂均各自为政,大家都搞一个污水处理中心,不但技术水平不高,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在工业园区内实现热电联供、污水统一处理后,不但整个纺织产业的环保水平上去了,企业的投入成本也降低了。

政协委员严仕梅认为,未来,佛山仍然需要加快集约园区、产业基地、专业镇的基础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和高效利用,拉长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

胡晓华提出,“政府在工业园区的软件配套上,仍然需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对一些行业内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先进技术的产业孵化等加大投入。”

打造佛山品牌:扩大集群企业“利润空间”

“同样是手表,为什么进口的可以卖好几万,一些国产的只要几千、甚至几百元?”市政协委员薛家谦指着自己左手上的手表对记者说,“这就是品牌的作用,是一种企业扩大利润空间的方法。佛山产业集群要寻求升级,除了资金投入、技术更新,工业园区建设外,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牌意识,打造佛山的区域品牌。”

佛山产业集群虽然产量巨大,但是我们企业多数挣的只是一点点的加工费,大部分的利润流入了国外企业的腰包。以佛山陶瓷为例,目前有70%以上靠贴牌出口。

薛家谦指出,“佛山企业在发展初期,可以通过贴牌来进入国外市场,等到在国外有一定知名度了,就一定要及时打造自己的品牌。其中,佛山照明、格兰仕等均是在海外贴牌过程中打出自身品牌的成功例子。”

薛家谦强调,“在推动区域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还需要为佛山多引进中介机构和培训机

构,为企业家充电,提高佛山企业管理水平和品牌意识。同时通过优先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引进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广东产业结构正在形成一股新的重型化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佛山可以抓住那些机遇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高技术产业引进,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胡晓华表示,“根据自身基础,佛山可以着重引进汽配、精密制造、电子IT等高科技产业,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但是,在这些项目的引进过程中,佛山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基础,谨慎引进。”

而严仕梅则认为:“佛山可以在环保、能源等产业上取得发展机会。例如开发资源节约、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等,并且推进此类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佛山陶瓷需谋求行业“话语权”

市人大代表张新余提出,我市陶瓷行业应在政府扶持下,制定实施行业标准,打造区域品牌当一个企业或产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时,该企业或产区完全应该有能力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但反观佛山陶瓷,虽然建筑陶瓷总产量已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25%,但在国际市场上,佛山陶瓷产品的售价却依然处于下游水平。

佛山陶瓷价格为何在海外这么低?市人大代表张新余指出,“佛山陶瓷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在

于区域品牌的缺失。陶瓷行业应在政府的扶持下,稳步制定与实施行业标准,打造陶瓷文化,发展物流产业,形成佛山陶瓷行业的区域品牌。”

给予环保补贴:扶持陶瓷企业发展壮大

随着我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推进,陶瓷企业的生产已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环保要求提高、土地资源不足等各种因素,这使得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政府应考虑适当给予陶瓷行业环保补贴,降低其生产成本,破解其发展瓶颈。”张新余指出,陶瓷行业产业升级速度要加快,技术创新必不可少,政府应对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扶持。但仅依靠一镇一街或一区的力量难以达到明显的扶持效果,全市应统一扶持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考虑设立全市统一的陶瓷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在陶瓷企业内部实现某些公开技术的共享。

制定行业标准:提升佛山陶瓷品牌价值

制定陶瓷行业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我市陶瓷行业的区域品牌打造。据悉,虽然我市早在两年前便已提出建立行业标准的构想,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企业认为,受市场接受能力的限制,我市制定与实施行业标准的时机仍不成熟。

对此,张新余表示,“这些因素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行业标准就不能实施,而是说明一个问题,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考虑企业和市场的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

在稳步制定与实施行业标准的同时,陶瓷文化的形成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佛山区别于其它陶瓷生产区域的特色之一。近年来肇庆、清远等地陶瓷产业集群的崛起,它们是否会对佛山陶瓷产区构成竞争威胁?

张新余认为,其它产区难以复制佛山独特的陶瓷文化,“以石湾镇街道为例,我们正在筹备建立…陶师祖庙?,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陶瓷文化。”

扶持龙头企业:谋求佛山陶瓷“话语权”

目前,鹰牌、东鹏等一批陶瓷企业已成为佛山陶瓷行业的骨干和龙头。张新余认为,佛山陶瓷区域品牌战略在发展初期,可以先借助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提升佛山陶瓷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面对目前部分陶瓷企业外迁的趋势,他建议,“政府仍然需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让这些龙头企业继续在佛山扎根、壮大。除了为龙头企业提供政策、补贴等优惠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为这些企业搭建宣传平台,组织企业外出参展的方式,以龙头企业为主打,带动打响佛山陶瓷行业的区域品牌。”

西樵纺织要谋求整体升级

市政协委员严仕梅表示,纺织“智力”支持仍有待提升

“两会”前夕,从“中国面料名镇”西樵传来两个好消息:西樵大型发电站南海龙光集团为西樵纺织产业基地统一供热而建设的蒸气容量锅炉正式投入使用,西樵纺织企业今年上半年将加装脱硫除尘设施。

之前刚赴江浙考察归来的西樵镇镇长刘涛根表示:西樵纺织将按照走品牌战略的思路,建设集约工业园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继续推广“西樵面料”区域品牌,谋求西樵纺织产业整体升级。

产业升级示范区:西樵“孵化”团体冠军

西樵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虽然年交易额达160多亿元。但是,在西樵拥有的1330多家纺织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有9家。规模小、能耗高、附加值不高、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的弊病成为西樵纺织的最大弱点。

2004年5月,西樵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为协会的首个产业升级示范区。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在“一个平台、五大支柱”逐步完善的同时,去年,西樵继续提出在产业基地内实现供水、供气、治污“三统一”的循环经济理念,极大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

“西樵以工业园区为平台,通过技术提升,集约经营,不但避免了企业因为生产成本提升、环保压力增加而外迁发展,而且促进了产业升级,拉动了纺织产业链的提高。”市政协委员严仕梅表示,“西樵目前已经引入纺织企业1600多间,其中南方印染、新光针织、东亚等大型纺织企业都在向西樵转移。”

提升本土高校:构建技术人才支撑体系

纺织是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集群的发展更有赖于人才的支撑。

“科研和技术创新是纺织企业的动脉,高技术纺织人才是血液。”严仕梅指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惟一的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70%以上学生留在佛山本土就业,为佛山纺织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但是与上海东华大学等学校相比,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实力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目前,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用地已全部用尽,学校已无升级扩展空间。”严仕梅表示,“希望政府能加强对本土职业高校的关注,通过政府资源,促进纺织服装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源源不断地向纺织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1]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关于研究问题的创新性

关于研究问题的创新性 陈大伟 在博客上写过“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做研究”后,有网友留下了这样的问题:关于一线教师做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听过一些专家的高见,感觉他们讲的也有些矛盾。比如说,一方面强调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注重应用性,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谈选题的时候,又说,不要选那些别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了。这就很难理解了。一是因为,恐怕一线教师也很难找到别人没有研究的的问题了。二是因为,别人的研究了,只是说明他们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研究是为了自己的问题。虽然研究课题似乎相同或相似,但具体的问题还是有所不同了。 请陈老师赐教。 博客上的留言是简略的: 我以为?强调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注重应用性?是为老师的工作的;?不要选那些别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了?是为老师的职称、文章和面子的。 看你需要什么。需要改进工作就注重实用性,需要职称、文章和面子就要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 觉得不过瘾,翻自己写过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p122—123),觉得说得更清晰: 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新意具有相对性。你要研究国家级的课题,那就要从全国范围内考虑你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新意;如果你研究的是学校里的问题,那就考虑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有没有价值,相对学校的现状,你的研究是否可能创新。如果你针对的是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那就看这样的研究对改变自身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可能新知、新事和新人。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能够研究有很大价值的教育问题,并希望自己能够有重大的教育创新。但别忘了,选题还有一个可行性原则。一线教师从一开始就研究大问题,毕竟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以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标准要求教师搞教育科研,最终只会让教育科研远离一线教师。它就会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 就我看来,只要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对教师而言都具有研究价值。你想,不解决这样的问题,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就要受到影响,难道你不该去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研究难道对你没有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即课题?。 从创新性而言,我很同意这样的看法:?选择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是创新;用与别人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同一个问题也是创新;将某个理论、某种方法应用到新的研究领域中去,这还是创新。?除了新的内涵,也还要看一个新的对象和层次。比如,我的研究对你来说不是创新,但就我自身的情况来说,就可能是一种创新。你可以不认同,但我不能不研究。我不争取在你那里立项,你也可以不给我立项,但我可以为我自己立项,这是为了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舒适幸福。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实际上,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总是在研究实践中提高的,先从自己的问题入手,从小做起,研究好了,在研究中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最后会跑了,就可以尝试和参与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了。 另一方面,再重大的项目,也得有一些小问题研究做支撑。2002年12月,曾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一方面新的产业集群正在不断产生,另一方面现有的产业集群面临转型升级。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创新型产业集群,如何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李佐军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第一,在利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国外绝大多数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依靠市场,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自发形成的。因此,国外都强调市场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 据波特的简单统计(波特,200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州和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如在国家层面有加拿大、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与埃及等29个;在省/州/地区层面有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14个;在都会城市层面则有包括硅谷在内的11个。 例如,韩国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颁布了《研究合作促进法》和《合作性研究行为促进法》,制定了改善国家优势政策、发展企业间网络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研发集聚政策等四类政策,建立了供应链协会和区域研发中心。 第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产业集群是企业和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行业协会是维护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外创新型产业集群离不开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支撑。

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地区商会和产业区俱乐部等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皮安蒙特是意大利最为重要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区,为了促进产业区的持续发展,由都灵商会和皮安蒙特商会联合推广实施了“从概念到汽车”的项目。意大利产业区俱乐部是一个民间组织,其宗旨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产业政策,增强产业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产业区的学习和研究,树立意大利产业区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区之间的合作。美国加州议会中的酒业委员会对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产业集群发达的国家政府都非常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 意大利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出资设立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就业对象进行无偿培训。意大利各类服务中心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美国“硅谷”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就有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造研究机构为其配套。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一个国家欲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还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组织中小企业出国参展与考察,增进中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等。 第五,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的区域文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将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美国“硅谷”的诞生就归功于斯坦福大学鼓励学校师生创业的全新理念。 例如,上个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了支持大学研发和个人创业的政策。“硅谷”培育了勇于冒险、不断进取和宽容失败的区域文化,逐步形成了支持生产性试验的合作传统。日本东京大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培育了

产业集群_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9-11-13 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1月第31卷 第1期 Jan.2010Vol.31 No.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佘时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 )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的一种产业的成长现象,波特(Porter,1998)将之归纳为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马歇尔的研究表明了产业群集与外部经济规模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他因此而得出结论:产业群集是外部规模经济所致,并用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解释产业群集形成的现象。此后,经济学界将马歇尔关于产业群集的理论归纳为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创新和技术外溢三个关键性因素[1]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产业群集的现象,并将产业群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本身的简单规模扩张而引起的产业集中化;第二个阶段是因为某大企业出现于某一区域而引发出更多的同类企业的出现。韦伯将产业群集归纳为四个因素,即技术制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和经济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克鲁格曼则对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提出了挑战,认为这个因素只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产业集聚中产生作用,并借用萨缪尔森的天使的寓言 阐述了产业群集现象,认为各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来自于国家之间的产业区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在此基础上达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波特则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问题,他认为产业群集更多地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在这一两家企业的刺激下引致出其它同类企业的成长,并认为产业群集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施蒂格勒等经济学家却对集群内企业的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产业的区域化程度越高(假定产业规模不变),则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这在美国和英国经济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在施蒂格勒看来,产业集群加强了企业间信息的流动,并增强了企业间的信任,进而使得企业之间签订专业化上下游产业链条之间的合约变得简单[2]。所以,根据科斯理论,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内部组织规模因此而缩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作为突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身限制的有效组织方式已引起了学术界和经济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些关注还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等传统的研究领域。研究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内生的,即通过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协同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方面从内部引致创新。在传统产业为主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2011.04.19) .zhubiaoti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8pt; line-height: 23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fubiaoti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2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zhengwe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宋体} a.zhengwen:visited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link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active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hover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摘要] 我国与国外成熟汽车产业集群相比,在数量、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上都存在许多差距。由于世贸组织要求开放市场的时间早已达到,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只能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与国外汽车企业进行平等竞争,这就要求集群企业在市场的调节下进一步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组成结构和资源配置。 (中经评论·北京)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效应大,进入壁垒高,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一、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布状况 (一)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地处由上海、江苏、浙江省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区内。长三角汽车产业是我国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三角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五十多家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和全国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轿车零部件工业基地;浙江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和中小零部件生产企业;江苏省有南京菲亚特、春兰汽车、上汽仪征、扬州亚星,又有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这一地区已形成了密集的汽车工业基地,而且正在打造一条长江三角洲汽车零部件产业长廊。 (二)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以广州为中心,正在建设黄埔、花都和南沙开发区三大汽车生产基地。随着日本本田、日产、丰田等汽车集团的先后入驻广州,带动众多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进入,目前基本形成与各地区位内整车制造厂较固定的配套关系,日趋规模化的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辟(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降实科学进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哺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省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进展,依照《省人民政府对于促进产业集群进展的意见》(政发[]69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进展的重要特征,是在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拢进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进展到一定时期的必定产物,是工业生产社会化的必定过程。加快产业集群进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进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环绕争进十强的奋斗目标,抓住襄樊建设省域副中心都市的进展机遇,充分认识进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别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的进展。 二、明确进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进展相结合,紧紧环绕哺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提升,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我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进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按照产业集群进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进展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2、集聚进展原则。增强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都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加快园区建设与促进产业聚拢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聚。 3、技术创新原则。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打造产业名牌和区域品牌。 4、内外兼顾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辟利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可持续进展原则。把进展产业集群与建设生态、绿色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环保生产,最大限度地推动节能落耗,进展循环经济。 三、进展产业集群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开辟区、工业园及各镇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进展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全力推进经济开辟区建设,重新配置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进展规划与产业集群进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明确界定主导产业,鼓舞产品相类似的企业相对集中生产。 (二)壮大企业规模。以构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为主线,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培植和改造,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广、技术示范精、信息扩散宽的作用。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尤其是产销过亿元企业进展壮大。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事业科研成果转化。鼓舞规模企业采纳多种形式,利用多种途径,对其周边企业进行并购和改造,别断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鼓舞名牌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术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产品的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地缘优

创新性研究课题

创新性研究课题 校园里外噪音调查与防治课题研究原因校园环境是我们学习的家园自古有人杰地灵之说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地方能否出人才的至关总要的清幽静谧的坏境使人内心安详惬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促进作用烦躁噪杂的坏境使人内心躁动不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基于对自己校园声音状况的观察和切身体会制定这一研究性课题。研究课题目标 1制定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数据采样反映校园噪音实际情况提出防治方案通过专题探究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知道有关噪音基础知识提高搜索资料的能力。 3应用“数字式声纪计”或骨测量校园噪音环境情况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认真采集数据、研究数据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校园噪音的措施实施校园噪音改善计划培养学生科学提高校园学习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研究课题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关于噪音的基础知识和校园噪音污染的基本情况选择好调查的重点、并提供参考用的记录表格。 2准备检测噪音的工具——数字式声级计或估测参考资料。 3学生准备调查表和搜集噪音危害、防治资料。成果形式噪音调查表、噪音状况报告、建议表、小论文、宣传标语等。研究过程一激情引人确立调查研究的主题 1同学都喜欢优美的歌曲除了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于建筑

工地的敲击声混泥土搅拌机的轰鸣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躁心神不定这些声音都是噪音。 2交流噪音的危害噪声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最常见的损害就是听力损害有检查表明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绕滚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到损害。 3认定研究课题你认为我们生活的校园是否存在噪音现象呢如果有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校园里一天中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区分噪音和正常音可以用什么办法减弱噪声呢二设计调查方案 1按组内的异质原则划分研究小组每组推选出组长。 2学习使用数学式声级计区分噪音和正常音确定调查的主要场所。噪音的强度可以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0—50分贝感觉舒适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耳朵疼痛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110以上为有害区。 3确定调查的指标讨论注意事项。三调查与总汇 1现场调查采取数据。 2汇报交流提出发现。 1 根据采集数据自制噪音分级表。 2 经过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有了新的收获如1发现学校一天中的声音大部分都处于噪音标准之上的状态 2发现同学打闹下楼脚步声是上午课间和下午课间声音分贝大的主要原因 3发现学校一天里的声音变化过程像个字母M 4学校高音喇叭沿街楼电焊气割机是校园里最高的噪音5几名教师讲课声高而尖也算是噪音 6学校电器的噪音是校园噪音不可忽视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产业集群:从广义上讲在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更具体地讲,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里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互补性企业、关联企业)等。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甚至包括正在转型的传统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市场组织(要素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通讯等)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拥有一个或若干在国内外市场上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 新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网络 一、引言 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后来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此后,创新研究的视野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导致“网络范式”的兴起。“网络范式”最初应用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意义上的“国家状态”日益让位于“区域状态”,区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关键的商业联系集中于区域范围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成效似乎跟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地方化的创新网络似乎比跨国技术联盟更能持久。美国硅谷和欧洲产业集群的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域发展理论和国家创新理论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当创新系统研究发展到区域创新阶段,已经开始与产业集群的研究结合起来了。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也日益密切。产业集群内各种产业的要素禀赋的背后是技术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技术本身就是区域性的专有的产物。产业中的企业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而技术只有依附于企业才能实现其价值。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本质上看更在于技术与经济的实现。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从而也是维持产业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1.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产业链情况

统计负责人(A004):填表人(A005):联系电话(A006):报出日期(A007):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字 调查单位(加盖公章): 20 年月日

表JQ-01 指标解释 集群企业数是指产品与集群主导产品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总和。 高新技术企业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的企业。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境外控股企业指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的总和。 1.港澳台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港澳台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港澳台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港澳台商协议控股。 2.外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外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外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外商协议控股。 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指建有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研究院所、知识产权办公室等研发、科技服务机构的企业的总和。 上市企业指企业的股票已在国内和境外股票交易市场正式挂牌交易(不包含挂牌“新三板”的企业)。 挂牌“新三板”企业指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 在孵企业数指本统计年度末,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的总数。 毕业企业数指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中毕业企业标准的孵化毕业企业数。 集群人员数指集群内企业和服务机构所有从业人员总和。 大专及以上指拥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硕士指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博士指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留学归国人员指出国学习、取得学位的归国人员总数。 集群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指集群管理机构中从事集群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总数。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发布时间:2006-08-12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文章作者:陈柳钦 [内容提要]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更重要的缄默知识是产业集群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而产业集群有利识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 缄默知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一、缄默知识和知识转化 所谓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能结晶,可以通过信息、经验心得、抽象的观念、标准作业程序、文件、具体的技术等方式呈现。知识呈现的形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在本质上都必须具备创造附加价否则就不能被称为知识。因此引进、学习、扩散、创新知识,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进步的最主要力量。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资源可分为显性知识(e knowledge)和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又称编码化知识(codified knowledge)比较容易地整理、编码,具有单一的含义和内容。缄默知识是很难编码、隐含的知识,它往往被偶并且这种知识不能和个人、社会及地域背景轻易地分开。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它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兰尼(Mickael.Polanyi)于1958年最早正式提出来的。迈克尔·波兰尼被称为缄默知识之父。他于出版的《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1966年出版的《缄默方面》》(The Taci timens 方学术界第一个对缄默知识及缄默认识与科学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探讨和分析的著作。波兰尼认为知识就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识键部分。”波兰尼认为,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缄默知识为基础,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他们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能够告诉他人的东西要多”这一认识论命题,即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知识们通过言语、文字或者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但是却不止于这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之外,还它类型的知识,这种其它类型的知识就是缄默知识。按波兰尼的观点缄默知识或者缄默认识是人类知识的“向导”和“主人”, 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可见其重要性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式案例——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12期(总第388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探索式案例分析 ———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陈 瑾[摘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成为经济体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与国外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 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其进一步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 问题。 本文通过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发现集群演进轨迹经历了从培育、发展、成熟到转型这一生命周期,集群各阶段既呈现出与其他集群都具有的共性,又有其特质。该集群各阶段持续更替的动因,也印证了集群各阶段升级的一般条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一方面暴露出集群发展中存在着隐忧问题,对集群抗危机、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阐明成熟期集群只有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着力 提升产业链、 营销链、价值链、循环链、服务链五大路径,才能实现更具国际综合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12-0076-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分层梯度式升级模式研究”(批准号:09BJY051)[作者简介]陈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江西南昌330077)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become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conomic force,while,compared with that of foreign countries,our competitiveness is relatively weak.Therefore,how to quick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and guide them for furthe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s become a highlight of our country.Based on case studies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y cluster,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cluster evolves from cultivation,development,maturity to transition,with same similarities as other clusters and also its own features at various stages.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alternations of the cluster at every stage confirm general conditions of cluster upgrading of every stage.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made a great impact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 some wor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uster and new challenges for crisis and risk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come out.In addition,the mature cluster can achieve the grand goal of a modern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mo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y means of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chains of industry,marketing,value,circulation and service.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haoxing textile;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 波,西临杭州,面积1177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绍兴 是我国传统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业在绍兴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 素有“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工贸之城”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纺织业持续繁荣发展,现已成 为中国著名纺织产业基地县和我国最大的纺织县。全县有各类纺织企业4500家,纺织从业人员30余万人。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是因为绍兴纺织产业的演化历程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典范,具有鲜明的中国产业集群崛起发展特色。同时,在2008年国际76中小企业研究|SMEs Research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影响到该国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经济的发展速度。 详细介绍 基本定义 宏观调控上的产业布局指政府采取的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应用。 综合影响的产物 产业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其中决定区域竞争力与产业布局的先天条件及核心要素为区位因素,后天可以弥补的居于第二位的是区域政策因素。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市场份额最大和聚集效益。现代产业布局既是一个市场均衡问题,又是一个区域均衡问题,实质上是成本均衡问题。无论是古典的区位理论还是现代区位理论,距离以及由距离所造成的运输费用,始终是布局问题的关注与关键所在。现实中具体区位的选择是将上述三个方面标准与区域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作出产业布局的最终选择。 美国学者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凡有竞争力的产业、产品都是以产业集群方式存在。贯彻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当今各地区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的区位选择准则。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众多企业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短途运费下降,采购、生产与销售成本降得很低,大大提高了集群企业竞争力。在集群环境中,企业对原材料和产品市场行情、技术动态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并据此作出快速反应,加快了集聚企业间技术的传递而形成技术溢出效应。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行业性组织加强,中介服务网络日趋健全,专业市场与要素市场网络的构建与形成,产业集群经营形成整体协调优势。产业集群具有微观与中观结合的高效率与高效益,是产业布局实现的载体与目标,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 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是指某一区域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某一经济发展阶段中,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以及广泛、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它能迅速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和良好大发展潜力,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