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分析南京大学编.docx

工作分析南京大学编.docx

工作分析南京大学编.docx
工作分析南京大学编.docx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二)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

(三)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西方国家工作分析的发展历程:1工作分析的萌芽(1747狄德罗首次提出)2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美国内政改革委员会工作绩效研究(林肯政府首次使用)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作分析的迅速发展(1914—1945)5二次大战后工作分析的发展(1950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

(二)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

领会:工作分析面临的主要挑战: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最早体系面临的挑战3工作面临的挑战4工作条件的变化。P6—P8

(三)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领会:工作分析的五个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三)工作分析的要素

(四)工作分析的特征与原则

(五)工作分析的主要程序

(六)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1、识记:

(1)工作分析的概念: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2)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工作要素;任务;职责;权限;职位;职务;职业;职位分类;职系;职组;职级;职等和职业生涯等)P18—P20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1、领会:

(1)工作分析在改善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方面的意义:1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工作流程、组织结构所暴露出的不合理性,可以帮助管理者对某些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或有效性2为组织结构改进和组织在设计奠定基础3可以发现和改进组织在分工协作、责任分配、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缺陷。

(2)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意义:1是企业树立“核心人本价值观”,实现有效激励,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2是企业战略传递的桥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4有助于职业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5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6是企业重组不可缺少的部分。

(3)工作分析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1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对人员的招聘、选拔与调整具有指导作用3有利于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进行4为绩效考核和晋升提供了客观的标准5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6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2、应用: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1实现工作用语的标准化2明确工作要求3确定员工录用与上岗的最低条件4为确定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5确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6获得有关工作与环境的实际情况7为制定考核程序及方法提供依据8辨明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9为改进工作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料。

(三)工作分析的要素

识记:(1)工作分析的主体的概念:指承担分析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务实和信息的收集等工作的人。

(2)工作分析小组的概念:专家组,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培训师的角色。(3)工作分析主体的三个层次:工作分析小组、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岗位任职者。(4)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工作岗位。

(5)工作分析的内容:1做什么2为什么做3谁来做4何时做5在哪里做6为谁做7如何做。

(四)工作分析的特征与原则

1、领会:工作分析的特征:1工作分析是以岗位为基本出发点的2工作分析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评价的过程3工作分析要求企业全员参与4工作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应用:工作分析的原则:1科学原则2系统原则3动态原则4目的原则5参与原则6经济原则7岗位原则8应用原则。

(五)工作分析的主要程序

识记:(1)工作分析的时机选择:P32

(2)工作分析的实施步骤:1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2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3工作分析的分析描述阶段4工作分析的运用阶段。

(六)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

应用:工作分析过程中容易陷入的主要误区:1过于重视工作分析的技术,轻视工作分析过程中的管理理念2单纯重视工作分析的结果,轻视工作分析的过程3无视企业的特点额个性需求,生搬硬套4只注重形式不重应用5只注重对企业现状的描述而忽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调整。

第三章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基础性方法(二)工作分析的系统性方法

(三)工作分析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基础性方法

1、识记:(1)访谈法的概念:了解工作任职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了解为什么这

样做和怎样做,由此获得工作分析的资料。

(2)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就是采用问卷调查来获取工作分析的信息,实现工作分析的目的。

(3)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应注意的操作要点:1问卷设计的质量2问卷调查前的辅导3问卷调查过程的控制4问卷调查信息的确认。

(4)资料分析法的概念: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借助资料分析的工具,直接提炼有用的工作分析信息的一种方法。

(5)观察法的概念:一般是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内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因素,达到分析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范围:1短时期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2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

(6)工作日志法的概念:是为了了解员工实际工作的内容、责任、权利、人际关系及工作负荷,而要求每个员工将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获得按照时间顺序以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以实现工作分析目的的一种工作分析法。

2、领会:(1)访谈法运用的原则:1与主管人员密切合作2必须尽快地与被访谈者建立起融洽的关系3访谈时尽力避免谈论“人”4设计一份具有指导性的问卷或提纲5在进行群体访谈时必须有直接主管人员在场6对没有规律的工作方式的内容进行一一列举7在访谈

(2)观察法应用的要求:1注意所观察的工作应具有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3观察前应确定观察计划4观察时思考的问题应结构简单5应用适当的方式将工作分析人员介绍给员工。

(3)观察法工作分析的程序:1观察的准备阶段2进行观察3进行面谈4合并工作信息5核实工作描述。

(4)运用工作日志法的注意事项:1不宜作为主导方法2在设计阶段要设计结构化程度较高的填写表格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加强与填写者的沟通交流,消弱信息交流的单向性在填写阶段减少填写偏差。

3、应用:(1)访谈的技巧:1事先清晰的说明访谈的目标和方法2在访谈前,确认访谈是不是得到所要信息的最合适根据3选择适当的回答者4需要取得回答者的支持5控制访谈,使访谈指向一定的目标6控制会影响结果的因素7记下意外的重要信息。

(2)工作日志法的操作流程:1准备阶段2工作日志的填写阶段3信息的分析整理阶段。P66—P67

(3)工作日志法的优缺点:

(二)工作分析的系统性方法

1、识记:(1)职位分析问卷法:是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问卷形式来收集工作信息。

(2)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

(3)管理职位描述问卷的管理工作维度:1管理工作因子2管理绩效因子3工作评价因子。

(4)职能工作分析法:是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

(2)职能工作分析法的框架:1完成什么与做什么2工作者的职能——事、数据、人3完整意义上的工作者4工作系统。P90—P92

3、应用:(1)职位分析问卷法的实施步骤:1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2赢得组织的支持3确定信息收集范围与方式4培训PAQ分析人员5与员工沟通整个项目6收集信息并编码7分析工作分析结果。

(三)工作分析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识记:各种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P93

2、领会:选择工作分析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工作分析的目的2成本3工作性质4待分析的工作样本数量5分析数量。

第四章工作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考核知识点

(一)环境分析

(二)组织分析

(三)岗位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环境分析

1、识记:(1)环境分析的概念:指对每一个岗位完成工作的条件以及对员工的要求的分析。

(2)社会文化环境: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

(3)技术环境的概念:指组织所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以及与该要素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

(4)组织文化的概念:指组织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组织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5)领导者:指居于某一领导职位,拥有一定领导职权,承担一定领导责任,实施一定领导职能的人。

领导者的风格:即领导的行为模式。

(5)正式组织: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6)微观工作环境的构成:指工作的物理环境。

2、领会:(1)宏观工作环境中的外部环境:1政治法律环境2宏观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技术环境。

(2)宏观工作环境中的组织内部环境:1组织战略目标2组织文化3领导者的风格4员工5正式和非正式组织。

(二)组织分析

1、识记:(1)组织分析的概念:指通过分析研究,明确现行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进而为组织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

(2)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和相对静态的社会构造实体的统一,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和相互调节整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3)组织架构的概念:指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在组织的多因素影响下,在组织内部调动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

(4)管理幅度的概念: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署数目。

(5)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1活动2活动间的逻辑关系3活动的承担着4活动的执行方式。

(6)业务流程的类型划分:1根据价值及过程结构划分2按照输入输出对象划分3按照跨越组织的范围划分4按照组织活动性质划分5按照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划分。

(7)岗位的概念:指为完成组织中某一项或若干项任务而设计的,具有特定劳动对象及一定职务,权限和责任的工作位置。

2、领会:(1)组织的特征:1组织是人的集合体2组织具有目的性3组织体现分工、协作与全责关系4组织具有层次性、结构性、过程性和复杂性。

(2)业务流程设计的程序:1明确目标2收集信息3确定业务流程4业务流程检验。

(3)业务流程优化的内容:1原有业务流程的优化2业务流程的延伸3流程实现方式的转变。

(4)岗位的特征:1岗位是客观而非主观的2岗位的设置是以“事”为中心3实现岗位自身的功能,需要合理的人员配备。

组成要素:1工作2岗位主持人3岗位职责与职权4环境5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岗位分析

1、识记:岗位分析的概念: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权责、岗位间关系,岗位工作环境及承担该岗位任务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的系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形成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的过程。

(2)岗位调查的概念:是以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3)岗位设置的概念:指根据岗位战略目标及岗位任职人员需要,配合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设计,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组织内性质相同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合并为一个岗位,最后通过确定组织总的岗位数量来进行定员定编的动态过程。

(4)岗位分类的概念:是使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配备人员必须素质,对组织的岗位进行多层次划分的活动。

具体分类:1决策岗位2管理岗位3专业岗位4执行岗位5生产岗位。

(5)定编定员的概念:是在组织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根据对组织的结构设计及职能的分解。对岗位数量和结构等进行合理设置,从而确定组织编制和配备岗位执行人员的系统过程。

2、领会:(1)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1岗位分析的前提2岗位调查3岗位设置4将岗位分析结果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文件。

(2)岗位调查的意义:1是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2是组织架构优化的基础3为工作分析提供基础信息和资料4为组织管理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3)岗位调查的内容:1岗位的设置目的、地位和作用2岗位的职责和权限3岗位之间的关系4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条件5岗位工作环境。

(4)岗位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1 业务流程2技术水平3客户需求4员工能力5成本压力6竞争对手的做法。

(5)岗位设置的新趋势:1岗位扩大化2团队化工作方式3弹性岗位设置。

(6)定编定员的原则:1以工作为中心2以现状为基础3工作效率原则4科学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6岗位、人员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7)在安排各类岗位以及人员的比例时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组织直接与非直接生产岗位的比例2生产工人内部基本工人岗位与辅助工人岗位的比例3基本产生工人与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工种之间的比例4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5服务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6男女员工的比例。

3、应用:(1)岗位调查的原则:1根据工作分析的目标选择岗位调查的方法2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选择岗位调查的方法3考虑组织的实际情况选择岗位调查的方法。

方法:1资料分析法2现场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4访谈法。

(2)岗位设置的原则:1最低岗位数量原则2有效配合原则3岗位间关系协调原则4有效管理幅度原则5能级原则6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原则7客户导向原则8监控原则9一般性原则。

(3)定编定员的方法:1效率定编定员法2设备定编定员法3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4比例定编定员法5职责分工定编定员法。

第五章工作分析的流程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计划的制定阶段

(二)工作分析设计阶段

(三)工作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阶段

(四)成果运用与反馈阶段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计划的制定阶段

1、识记:(1)工作分析计划的制定阶段的步骤:1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2确定工资分析的内容3确定整体工作安排4制定试点工作计划。

(2)工作分析的内容:1工作标识2工作描述3工作环境4任职资格5其他相关信息。

2、领会:(1)工作描述的主要内容:1工作任务2工作责权3工作关系4劳动强度5工作活动和程序6职业条件。

(2)任职资格包括的四个方面:1必备的知识2必备的经验3必备的能力分析4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工作分析设计阶段

1、识记:(1)基于组织整体角度选择工作分析方法需考虑的因素:1组织结构和技术2劳资关系3管理方式。

(3)基于所分析工作角度选择工作分析方法需考虑的因素:1所分析的工作的特点2企业业务流程。

(3)基于工作分析方法角度选择工作分析方法需考虑的因素:1各方法的优缺点2方法选择的差别。

(4)基于分析工作用途角度选择工作分析方法需考虑的因素:1最终用途2信息的客观性和动态性。

2、领会:组建工作分析小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对工作分析人员进行选择和匹配时,要对整个组织的工作分析活动有一个通盘的考虑2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3工作分析小组的人员数量视情况而定。

(三)工作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阶段

1、识记:(1)工作分析需收集的主要信息:1工作活动2工作中人的活动3在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器4与工作有关的有形和无形因素5工作绩效的信息6工作的背景条件7工作对人的要求。

(2)我国职业分类的四个层次:1大类(8)2中类(66)3小类(413)4细类(1838)。

2、领会:资料分析的原则:1对工作活动是分析而不是罗列2针对的是工作而不是个人3分析要以当前的工作为依据。

3、应用:资料分析的主要内容:1岗位名称分析2岗位描述分析3工作环境分析4任职资格分析。P165—P167

(四)成果运用与反馈阶段

识记:工作分析的结果:1工作描述2工作规范3工作说明书。

第六章工作分析结果及应用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描述

(二)工作规范

(三)工作说明书及其编制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描述

1、识记:工作描述的概念:指用书面描述形式对组织岗位的工作名称、工作目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使用的物品和材料以及工作环境等所做的描述。

2、领会:工作描述编写时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1工作目标分析要到位2工作职责界定要清晰3关键要素挑选要准确4核心能力描述要突出。

3、应用:工作描述的基本内容:1工作标识(工作名称、工作身份、工作编号、工作地点)2工作概要3工作关系(该工作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任职者与组织内外其他部门或个人之间所发生的联系)4工作职责(行动或角色、具体对象、职责目标)5工作权限6绩效标准(SMART原则)7工作环境。

(二)工作规范

1、识记:工作规范的概念:指任职者要胜任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2、领会:工作规范编制的步骤:1获取工作信息2综合处理工作信息3编写工作规范。

3、应用:工作规范的基本内容:1身体素质要求2教育程度要求3资格证书要求4知识要求5工作技能要求6心理素质要求7经历要求8道德要求。

(三)工作说明书及其编制

1、识记:工作说明书的概念:是一份对某项职位的工作内容加以叙述的文件,并说明要在这个职位工作的任职者应执行说明工作、如何执行工作及所执行工作的状态。

2、领会:(1)编制工作说明书过程中要遵循的主要规范:1准确清晰2逻辑合理3简

要易懂4具体实用5完整细致6动态统一。

(2)工作说明书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职责界定不明确,任务交叉没有理顺2描述不规范,用语不明确3宣传不到位,员工不理解4定位不明确,高层不认同5管理不及时,缺乏实用性6工作规范与工作描述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3)工作说明书编制中存在的主要误区:1工作说明书只是为岗位评估服务的2工作说明书描述的是现在做的,不是应该做的3工作说明书的描述应以优秀员工的岗位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为基准4有了工作说明书,就能按照岗位要求顺利工作了5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应该由上一级主管填写。

3、应用:(1)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2人力

资源规划3定编定员4人员招聘、配置5绩效考核6薪酬管理7员工培训8工作设计9职业生涯管理。

(2)工作说明书编制注意事项:1对工作分析的结果取得一致认同2定位清晰3格式统一,用语准确,内容恰当4及时沟通5编制工作描述的具体注意事项6编制工作规范的具体注意事项7总结与修改。

第七章岗位评价

一、考核知识点

(一)岗位评价概述

(二)岗位评价的指标

(三)岗位评价的方法

(四)岗位评价的实施流程

二、考核要求

(一)岗位评价概述

1、识记:(1)狭义的岗位评价:指通过系统的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应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组织中所需的岗位数量进行设计,进而运用特定的方法逐一对岗位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岗位的价值量高低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2)广义的岗位评价:指以狭义的岗位评价工作为核心,以组织设计、岗位等级体系设计、绩效考核、薪酬体系设计、人员管理、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岗位手册的编制为依托,全面分析各项要素和评价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系统的分析岗位内含价值,最终实现岗位配置合理、人岗匹配程度高、薪酬分配公平、员工发展有序、岗位规范明晰,员工权责明确的综合目标任务的一项系统工程。

2、领会:(1)岗位评价的特点:1对岗不对人2岗位评价不是衡量岗位的绝对价值3岗位评价不考虑岗位上任职者个人的工作努力或在工作中的表现4评价要素应该是共同的,容易理解的、普遍适用与所有被评价岗位的5岗位评价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方法论。

(2)岗位评价的原则:1评价因素针对性2评价因素互斥性3统一性4及时反馈纠偏性5保密性。

(3)岗位评价的作用:1有助于了解岗位对组织的相对贡献价值,便于比较岗位之间相对价值的高低。

(二)岗位评价的指标

1、识记:岗位评价的主要指标:1责任指标2岗位性质指标3知识技能指标4工作环境指标。

1、领会:岗位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1评价指标应该反映公司的价值观2评价指标应在一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所有岗位3评价指标尽管可能相互联系,但不应在其含义上有覆盖4评价指标应该获得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认可。

(三)岗位评价的方法

1、识记:

(1)排序法的概念:指由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

(2)分类法的概念:指建立一个具有不同级别标准的岗位级别体系,然后将每一个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将其纳入合适等级的岗位评价方法。

(3)要素计点法的概念:指选取若干关键性的薪酬要素,界定每个要素的水平,同时给各个水平赋予一定分值即点数,然后将各个岗位按照这些关键性要素进行评价得出每个岗位的总点数,由于事先还需确定不同总点数的等级类别,因此最后只需要将各个岗位按照总点数划入相应的等级即可。

(4)因素分析法:指选取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将标杆岗位进行排序,并确定相应货币值,然后排列剩余岗位的方法。

(5)职务形态构成:1上山型2平路型3下山型。

2、领会:(1)排序法的步骤:1岗位分析2选择和确定标杆岗位3围绕标杆岗位将所有岗位按重要性排序4将排序后的岗位确定等级。

(2)要素计点法的步骤:1选择和定义关键要素2要素分等并赋予分值3确定各个要素的权重4汇总计算。

(3)因素分析法的步骤:1选择标杆岗位,确定共同的报酬因素2排列标杆岗位3分配货币值4排列剩余岗位。

3、应用:影响岗位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1法律依据与社会背景2企业岗位结构域岗位数量的多少3企业管理方式与文化特征4劳资关系5现有岗位评价资源的多少6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7评估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四)岗位评价的实施流程

识记:岗位评价的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专家组培训阶段3评价阶段4总结阶段。P230—P235

第八章工作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设计概述

(二)工作设计的理论

(三)工作设计的方法与程序

(四)工作设计中常见的错误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设计概述

1、识记:(1)工作设计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2)工作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1工作专业化时期2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3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4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

2、领会:(1)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1员工因素2组织的因素3环境因素(人力资源方面、社会期望)。

(2)工作设计的内容:1工作内容2工作职责3工作关系。P244

3、应用:工作设计的目的:通过满足员工与工作有关的需求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员工了员工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意义:改变了员工和工作之间的基本关系。P242

(二)工作设计的理论

1、识记:(1)科学管理原理: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工资中的每一个要素,减少动作和时间上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工效学原理: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结合设备、工具、材料、工作地、劳动环境条件等因素系统的进行分析,在一定的外部空间环境下妥善的处理好人机矛盾,寻求符合人的生理规律和心理规律的最佳方法,使劳动者在从事各种工作活动时期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

(3)社会技术理论:认为在工作设计中应把技术因素与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领会:

(1)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2)工作特征模型的五个核心维度:1技能多样性2任务完整性3任务重要性4自主性5反馈性。

(三)工作设计的方法与程序

1、识记:

(1)机械型工作设计法:采用分工来提高工作效率。

(2)生物型工作设计法:关注个体心理特征与物理工作环境之间的交互界面。

(3)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是在设计工作时,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确保工作的要求控制在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界限之内,从而降低工作对信息加工的要求来改善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使用者的反应性。

(4)工作专业化的概念: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进行基本改变,想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5)工作轮换的概念:指将员工轮换到另一个同样水平、技能要求相近的工作岗位,以减少员工在一个岗位上的枯燥感,同时也扩大员工掌握技能的范围,有利于员工在此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真正兴趣。

(6)工作扩大化的概念:指通过增加工作的内容,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加多样化,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实现途径:1纵向工作扩大化2横向工作扩大化。

(7)工作丰富化的概念:指提高工作的挑战性和任务的同一性,同时赋予员工更多的职责、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工作设计方法。

(8)工作团队的概念: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二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类型:1问题解决型2多功能型3自我管理型。

2、领会:(1)激励型工作设计的几种主要方法:1工作专业化2工作轮换3工作扩大化4工作丰富化5工作团队。

(2)工作丰富化的设计途径:1组合工作任务2构建自然的工作单位3建立员工—客户关系4纵向扩展业务5畅通反馈渠道。

(3)工作设计的一般程序:1组织任务的确定阶段(内外环境分析、组织定位分析、组织任务分析)2部门任务的确定阶段(分析并改进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设计、部门工作任务的确定)3岗位工作任务的确定阶段(设计部门内的岗位、界定岗位工作、形成设计文件)。

(4)新组织的工作设计程序:1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文化等基本问题2对组织工作进行细分从而确定岗位3开始工作设计:确定工资性质、职责、职权、任职资格等。

(5)既定组织的工作再设计的步骤:1分析阶段(a组织分析b组织任务分析c业务流程分析)2设计阶段(a设计组织系统结构b设计部门组织结构c确定组织机构框架d确定部门工作任务e任务的分解和设计f确定岗位及工作职责)3编制工作设计文件阶段。

3、应用:

(四)工作设计中常见的错误

领会:工作设计中常见的几种主要错误:1工作量不足2工作量过大3缺乏实质性工作内容4多人参与同一项工作5“几乎包含一切”的工作6无法完成的工作。

第九章工作分析效果评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概述

(二)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基本内容

(三)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基本程序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概述

1、识记: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概念:指企业对工作分析为企业战略发展、管理水平提高和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带来的效益、成果的一种价值判断,是对工作分析整体实施过程的效果进行的综合评估。

2、领会:(1)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作用:1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基本作用2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3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为人员的培训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4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帮助5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了基础6工作分析效果评估对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作用。

(2)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意义:1可以判定企业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目标2可以促进工作说明书的实施运行,改善工作说明书执行不力的状况3可以为企业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决策依据。

(二)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基本内容

1、识记:(1)信度:反映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效度的概念:是评估某工作分析系统能真实反映所分析工作内容以及任职者要求的程度。

(2)效度测量的常用方法:1内容效度2概念效度3效标关联效度。

(3)工作分析效益评估的概念:指如何运用“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对工作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通过对工作分析过程投入和工作分析产出的综合评估,掌握工作分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情况。

2、领会:

(1)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指对工作分析质量做出评价的人(1任职者2上级、同级和下级3咨询专家4高层管理人员5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2)工作分析效果评估评估的客体:工作分析本身(1工作分析的需求评估2工作分析目标评估3工作分析的组织与实施评估4工作分析的过程评估5工作分析收集信息的评估6对工作分析结果的评估)。

(3)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1信度和效度2工作分析效益评估3工作分析结果应用的评估。

(4)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标准:1目的明确2方法的科学性3信息的客观性4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原则5结果评估与过程相结合原则。

(5)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的影响因素:1是否进行组织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分析2是否得到了组织高层及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3是否成立工作分析小组并对其成员进行了培训4是否有充足的评估资源和真实地评估数据。

3、应用: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制定的原则:1目标一致性原则2可测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5高效度原则6时效性和前瞻性原则7实事求是原则。

(三)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基本程序

1、识记:工作分析效果评估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1资料研究法2观察法3调查法4实验法。

2、领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方案制定的主要内容:1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目标2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和客体3选择评估标准4确定评估方法。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

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1.工作分析的客体是()

A.工作信息B.任职者C.工作岗位D.工作环境

答案:C

2.通过使设施、工具、环境等与人的工作相协调,从而减少个人的生理压力和紧张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的工作设计方法是()

A.机械型工作设计法B.生物学型工作设计法

C.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D.激励型工作设计法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

1.工作描述的基本内容包括()()()()()

A.工作标识B.工作概要

C.工作关系D.工作职责

E.工作环境

答案:ABCDE

2.工作设计的主要理论包括()()()()()

A.科学管理原理B.公平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D.社会技术理论

E.工效学原理

答案:ACDE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

1.工作分析的客体是____________。

答案:工作岗位

2.工作分析的流程可以分为四步:工作分析计划、工作分析设计、工作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_____________。

答案:成果运用和反馈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组织架构

答案:组织架构是指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在组织的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在组织内部调动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2.岗位

答案:岗位是指为完成组织中的某一项或若干项任务而设立的,具有特定劳动对象及一定职务、权限和责任的工作位置。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简述定编定员的原则。

参考答案:

(1)以工作为中心。

(2)以现状为基础。

(3)工作效率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合理性原则。

(6)岗位、人员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2.实现工作丰富化有哪几种设计途径?

参考答案:

(1)组合工作任务。

(2)建构自然的工作单位。

(3)建立员工—客户关系。

(4)纵向扩展任务。

(5)畅通反馈渠道。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试述影响岗位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法律依据与社会背景。

(2)企业岗位结构与岗位数量的多少。(3)企业管理方式与文化特征。

(4)劳资关系。

(5)现有岗位评价资源的多少。

(6)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

(6)评估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南大社会学方法试题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江村经济》;2、求同法;3、价值定向;4、回归系数;5、完全参与者;6、充分解释;7、分析单位;8、效度;9、磨损测量法;10、头脑风暴法 二、问答 1、为什么在实验研究中有时要设立两个控制组 2、古德曼量表和里克特量表均需通过试填从许多备选项目中筛选,二者的筛选标准有哪些不同? 3、操作性定义的古典表达方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简述抽样平均误差的来源。 5、杜尔凯姆的研究对社会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哪些贡献? 三、计算题 1、在美国总统选举时,许多咨询机构在允许误差2%、置信水平95.45%(F(2)=0.9545)条件下,确定抽样2500人作为调查样本。这合理吗?请通过计算回答。 2、一项调查希望验证“受教育水平影响收入”假设。请将此假设操作化并设计一套效度检测方案。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概念实证法;2、交往非参与者;3、定序测量级;4、反向头脑风暴测量法;5、痕迹法; 6、社会基图; 7、四分位差; 8、复合分组表; 9、公理理论;10、情景外推法 二、简答题 1、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几个方面? 2、简述概念操作化的含义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 3、设计问卷时,应根据什么样的原则来安排问题的顺序? 4、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设计题 为了调查某大学本科生的择业倾向,需要从全校学生中抽取300名同学进行调查,请设计一种抽样方案,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四、计算题 1、对某数学单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调查整理发现,该单位成绩的中位数为75分,算术平均成绩77分,试计算出成绩的众数近似值,并说明相对于对称分布,该单位成绩分布成何种状态/ 2、为了解某地区中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从调查样本200个学生发现近视16人,如果要求置信水平为95.45%,试求出该地区视力近似人数与总体中学生百分比置信区间,并说明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查表可知F(2)=95.45%) 五、论述题

工作分析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工作分析第1次作业出卷人:SA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使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配备人员必备素质,对组织的岗位进行多层次划分的活动被称为() A、岗位分类 B、岗位设置 C、组织架构分析 D、组织体系分析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工作分析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它需要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广泛参与。这是指工作分析原则中的() A、科学原则 B、系统原则 C、参与原则 D、应用原则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岗位设置原则中,要求岗位设置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这一原则被称为() A、有效配合原则 B、一般性原则 C、能级原则 D、岗位间关系协调原则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业务流程的各活动承担者层级的不同,可将业务流程分为个人间流程、部门间流程和( ) A、部门内流程 B、组织间流程 C、基本流程 D、辅助流程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 A、职等 B、职级 C、职组 D、职业 学员答案:B

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周期短、有标准化工序的工作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资料分析法 C、工作日志法 D、观察法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岗位设置中,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工作要求而设置的操作性岗位被称为() A、管理岗位 B、专业岗位 C、生产岗位 D、执行岗位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将业务流程划分为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流程的划分依据是() A、输入输出对象 B、跨越组织的范围 C、组织活动的性质 D、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称为() A、任务 B、职务 C、职系 D、职位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 )是以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A、岗位调查 B、岗位分析 C、岗位设置 D、组织体系分析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

南京大学 社会学2001-2003考博试题

南京大学社会学2001-2003考博试题 2001年试题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一、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 2、简述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 3、简述社会交换理论在人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的理论来源 4、简述布尔迪厄德“文化资本”理论 5、有关政府预算的一项社会调查想知道某市市民对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交通建设经费 投入方面的意见。由于调查经费有限,甲研究人员把问卷发往全市各小学,然后通过学生 转到家长手中;乙研究人员从全市18岁以上成人中随机抽出调查对象,再用邮寄方式发放 问卷。请比较两种不同的调查方法,指出各自的长短。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述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社会观 2、论述宏观社会学理论和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区别 3、社会学的中国化应该如何借鉴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教训?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15分) 在一次对研究生考生的社会调查中,某地区所有考生的资料显示,该地区考生5门课程的总 分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每个考生的平均分为320分,标准差为25.38,试求: (1)、从该地区中随机抽取一名考生,其总分超过340分的概率;(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9的随机样本,求其平均总分超过340分的概率 (3)、比较(1)和(2)的结果,请做出统计意义的解释;另外,如果总体不是正态,那 么(2)的答案将是什么? (附:查表可知,Ф(Z<=0.79)=0.7851 Ф(Z<=0.78)=0.7823 Ф(Z<=2.36)=0.981)

2002年试题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一、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及其特征 2、简述符号互动论中衣阿华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差异 3、简述米尔斯对美国中产阶级的论述 4、简述吉登斯的现代性制度“组织丛” 5、什么是操作化?它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述库恩的范式思想及其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2、科尔曼针对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联系脆弱,提出了 怎样的解决方法?是举例说明。 3、试比较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两种社会研究方式的特点。 三、计算提(每题15分,共15分) 对北京和南京两城市各随机抽取4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居民人均月收入为1 200元,标准差为180元;南京居民人均月收入为500元,标准差为80元。问: (1)、北京居民互相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与南京居民相互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哪一个 更大? (2)、在95%的置信度下(Z=1.96),南京市居民平均月收入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2003 理论与方法 简答题 1、帕累托的剩余物与衍生物 2、齐美尔的社会类型 3、柯林斯的互动仪式 4、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 5、米德的精神、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6、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分别应用于什么情况下

南大社会学真题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称解释 1、参照群体; 2、失范; 3、隐性功能; 4、索引性表达; 5、合法化危机; 6、效度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 2、在米尔斯看来,哪些方式可以激发社会学想象力? 3、建构中层理论的策略,具有哪些意义? 4、简述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 5、简述实地研究的过程。 三、计算题 1、调查100名工人,得到下列结果,求收入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收入400 500 600 700 人数20 40 30 10 2、从一所大学随机调查400名学生,得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2岁,求在95%的置信度下,全校学生平均年龄的置信区间。 (I(1-0.05)=1.96) 四、设计题 请将概念“生育意愿”操作化为一组指标,并将他们设计成问卷中的问题。 五、论述题 1、试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社会学理论,解释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变迁。 2、试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单位”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论述定性实地研究中资料分析的概括性问题。 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人情; 2、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 3、工业化与城市化; 4、人口的“逆淘汰”; 5、社区 二、简答题 1、联系实际,简述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了由传统乡村向现代城市社会跃迁,通常把哪几个指标作为转换点。 2、何谓弱关系假设,其最初的经验证明如何? 3、什么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4、简述城市社会的“世俗化”。 三、论述题 1、如何从理论上分析失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2、联系实际,试分析家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限制。 3、试论述流言和谣言的性质与传播过程。 4、试论市民社会与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关系。

南大网院-工作分析第1次作业答案-5

作业名称:工作分析第1次作业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5-10-9 至 2015-11-8 23:59:00 标准题总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这一工作分析的原则称为() A、岗位原则 B、目的原则 C、应用原则 D、科学原则 正确答案:A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工作分析过程中,一切应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尽量利用内部资源,不要造成资金、时间的浪费。这一工作分析原则是() A、岗位原则 B、目的原则 C、经济原则 D、科学原则 正确答案:C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用书面的形式对组织中岗位的工作名称、工作目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使用的物品和材料以及工作环境所做的描述称为() A、招聘说明书 B、工作规范 C、工作描述 D、任职资格 正确答案:C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工作分析需要高层领导的重视、所有业务部门及员工的大力支持才能成功。这一工作分析原则是() A、系统原则 B、经济原则 C、参与原则 D、科学原则

正确答案:C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的的职位集合被称为() A、职业 B、职位 C、职系 D、职级 正确答案:A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中,若干工作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被称为() A、职位 B、职组 C、职级 D、职务 正确答案:B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称为() A、任务 B、职责 C、权限 D、工作要素 正确答案:D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被称为() A、职责 B、职务 C、职业 D、职组 正确答案:A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工作分析的思想来源已久,其系统研究最早产生于美国() A、军事领域 B、工业企业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题库汇总-作业答案

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 ?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 ?C、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无法对营销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 ?D、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有效沟通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可能是安全需要? () ?A、总经理?B、失业人员?C、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D、工厂的—线操作工人 接受()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些的工资。 ?A、功利观?B、权力观?C、公平伦理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下列哪—种情况最不应该采取群体决策方式?() ?A、确定长期投资于哪一种股票?B、决定一个重要副手的工作安排

?C、选择某种新产品的上市时间?D、签署一项产品销售合同解决直线与参谋间冲突的一个主要方法是() ?A、赋予直线管理人员参谋职权 ?B、让直线人员更多地依靠参谋人员的知识?C、允许直线人员压制参谋人员?D、把直线与参谋的活动结合起来 下列战略中,对计划管理要求最严格的是() ?A、保守型战略?B、风险型战略?C、分析型战略?D、集权型战略 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是() ?A、战略性计划?B、滚动计划?C、战术性计划?D、网络计划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关于组织文化的功能,正确的是() ?A、组织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和改造性 ?B、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硬性要求 ?C、组织的领导层一旦变动,组织文化一般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立即消失?D、组织文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组织成员旧有的价值观念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初试经验汇总

历届南京大学考研初试经验汇总

2017南京大学双非跨考社会工作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4 ) 2017南京大学一战社会保障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3 ) 2017南京大学英语笔译考研初复试经验分享( 2017-04-13 ) 2017南京大学金融学“被”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1 ) 2017南京大学921管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0 ) 2017南京大学英语笔译初试+复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0 ) 2017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软件工程842高分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经验-备考三个月上南大( 2017-04-06 ) 2017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经验-渣渣二本逆袭985( 2017-04-06 ) 2017南京大学929中德经济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日语翻硕考研经验分享+部分真题回忆(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汉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排名第二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情报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初试第二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俄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考研初试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初试第一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商学院考研第一学长万字经验分享( 2017-04-01 )

06092 工作分析大纲

高纲105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92工作分析 南京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工作分析》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工作分析的基本知识,熟悉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的程序,掌握工作分析的技巧,并用于指导工作分析的实践。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八章,基本涵盖了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的全部内容。各章的具体内容是: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流程;工作分析方法;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设计;职位评价概述;职位评价方法等。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工作分析的程序、原则和技巧,能够熟练编写工作说明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加管理行为的专业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最后特别提醒应考者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内容的时候,应结合大纲的要求,认真读懂教材,切莫押题猜题。 II、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三)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1、识记:(1)工作的概念 2、领会:工作分析的含义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领会: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三)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1、识记: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 2、领会: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工作分析流程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流程概述 (二)工作分析的立项阶段 (三)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四)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 (五)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 (六)工作分析的完成阶段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流程概述 1、识记:(1)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 (二)工作分析的立项阶段 1、领会:制定工作分析的总体原则 (三)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1、应用:成立工作分析小组 (四)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 1、识记:职位分类标准 2、应用:收集工作的相关信息 (五)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 1、领会:工作分析阶段的分析流程 第三章工作分析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分类 (二)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工作分析方法比较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分类 1、领会:工作分析的分类 (二)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1、识记:(1)职位分析问卷法;(2)职能工作分析法 2、领会:(1)工作日志法;(2)文献分析法;(3)关键事件法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需求和从业现状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职业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别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正展示着新的进展空间。中国社会蓝皮书《20xx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分析指出:20xx年,中国的社会事业正处于快速进展的趋势中,但并且也面临着怎么探究出一条非彻底市场化的社会事业进展途径的难题。[1]1999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15年的改革,其整体框架已见雏形,并开始趋于整合。这一趋势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整合,以及随后的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改革以及社区建设的积极推进。[2]其结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载体的专业化咨询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专业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的重要性也正在别断地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认同。但是,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实际从业状况仍然处于一种喜忧参半的格局。尽管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需求,但是这种社会需求并未导致专业社会工作者良好的从业环境,即专业社会工作者还没有适当的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特长,并进而实现其专业价值。所以,一方面是迅速进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本身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真正发挥专业作用存在着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合适的机制或模式来启动这种需求从潜在向现实的转化。一、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增长的直接背景经济、社会的进展和进步的并且,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农村都市化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福利服务别断增长的需求与严峻别脚的供给矛盾日益加剧,中国现有的福利服务只能满脚5的社会需求。[3]早在1986年,民政部就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工作思路。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全面、快速进展,习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4部门《对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19号)的文件。这是一具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正式启动。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以及随后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推动,能够说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的产生及增长的一具直接的社会背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要紧目的是摆脱在打算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办社会福利的僵化体制,以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代表了我国将来进展社会福利的要紧途径和全然方向。《对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改变社会福利事业全部由国家包办、政事别分、别说效率的局面,积极鼓舞、支持和帮助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生长和发育。大力进展社区服务,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在基层得到降实。要提高社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养,建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称评聘体系和资格论证制度,在社会福利工作中建立国家、省(市、自治区)分级培训和考核达标、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志愿者劳动时刻储备制度等。能够预见,在21世纪开始的一段阶段内,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和进展将成为政府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咨询题之一,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将加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将大量涌现,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福利服务将逐年增长,“社会工作者”将成为一具别再陌生的名词。社区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具重要方面,有着广泛的内容,与人民物质文化日子密切相关。大力进展社会服务业,体现了国家“促进人民日子质量、人口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别断提高”的社会进展宗旨,符合“着眼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脚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日子水平”的社会进展的本质要求。它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都市社会福利事业的进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把进展社会福利的重点转向社区服务,利用基层社会力量,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在1999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二届年会”的致词中,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在强调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都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的并且,

工作分析 南京大学编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二)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 (三)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西方国家工作分析的发展历程:1工作分析的萌芽(1747狄德罗首次提出)2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美国内政改革委员会工作绩效研究(林肯政府首次使用)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作分析的迅速发展(1914—1945)5二次大战后工作分析的发展(1950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 (二)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 领会:工作分析面临的主要挑战: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最早体系面临的挑战3工作面临的挑战4工作条件的变化。P6—P8 (三)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领会:工作分析的五个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三)工作分析的要素 (四)工作分析的特征与原则 (五)工作分析的主要程序 (六)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1、识记: (1)工作分析的概念: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2)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工作要素;任务;职责;权限;职位;职务;职业;职位分类;职系;职组;职级;职等和职业生涯等)P18—P20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1、领会: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转发《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简称MSW,后同)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南京大学MSW承办单位社会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福利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或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MSW培养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社会工作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MSW教育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2、设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部门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MSW专业学位课程的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学分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社会工作实习及毕业论文。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必修课都配备2名以上专任授课教师,具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或督导经验者的比例不低于50%。 1、必修课(21学分)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共有7门课,20个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注】:专业必修课还包括社会工作实习(5学分)和学位论文(2学分),详细要求见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

【免费下载】南大信息分析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信息分析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传统的着眼分解和单个认识事物的“分析”不同,“信息分析”概念中“分析”的准确理解应是()。 A. 系统分析 B. 层次分析 C. 相关分析 D. 回归分析 2、跟踪型信息分析分为()这两种类型。 A. 文献跟踪型和事实跟踪型 B. 技术跟踪型和政策跟踪型 C. 数值跟踪型和文献跟踪型 D. 事实跟踪型和技术跟踪型 3、信息分析的研究报告中,常常将一些经常引用的图、表、数据等重要资料作为(),统一放在()的后面。 A. 正文结论 B. 参考文献建议 C. 附录结论或建议 D. 附录正文 4、信息整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A. 数据整理和观点整理 B. 分类整理和数据整理 C. 形式整理和内容整理 D. 内容整理和观点整理 5、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17世纪英国科学家培根分别创建了()。 A. 分析法、综合法 B. 推理法、统计法 C. 定性法、定量法 D. 演绎法、归纳法 6、信息分析运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都是属于()方法体系。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拟定量分析 D. 相关分析 7、常用的以下几种逻辑思维方法中,()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A. 综合与推理 B. 分析与比较 C. 分析与综合 D. 分析与推理 8、某种推理的基本程式(结构)如下: 如果p那么q, (并非)p, 所以,(并非)q。 则这种推理称为()。 A. 假言推理 B.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C. 常规推理 D. 选言推理 9、特尔菲法中要使专家们的意见达到相当协调的程度,一般需要()轮调

查。 A. 3 B. 4 C. 5 D. 6 10、特尔菲法中对事件实现时间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一般以()代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A. 平均数 B. 众数 C. 方差 D. 中位数 11、线性回归分析是根据剩余平方和()的原则来确定回归系数的。 A. 最小 B. 为零 C. 最大 D. 适当 12、显著性水平α=0.02时,表示置信程度为()。 A. 2% B. 20% C. 80% D. 98% 13、数据分布上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别或距离称为()。 A. 全距 B. 离差 C. 方差 D. 中位数 14、常用的数据表示方式有()。 A. 叙述表示 B. 表格表示 C. 图形表示 D. 以上全是 15、信息分析有许多相关概念,但以下概念中与信息分析无关的是()。 A. 信息组织 B. 技术跟踪 C. 数据分析 D. 情报研究 16、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是整理、评价、预测和()。 A. 反馈 B. 综合 C. 分析 D. 推理 17、信息分析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A.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B. 数据的客观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C. 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D. 三者全是 18、文献收集中的检索方法有多种。从时间上看,如果是从与课题相关起止年代由远而近地开始查找,这种检索方法则是()。 A. 追溯法 B. 顺查法 C. 倒查法 D. 常规法 19、一切推理可以分为()两大类。 A. 常规推理、直言推理 B. 简单判断的推理、复合判断的推理 C. 假言推理、选言推理 D.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20、以下几种信息分析方法中,()属于定量分析方法的类型。 A. 特尔菲法 B. 逻辑思维方法 C. 分析与综合法 D. 回归分析法 21、常规推理也称()。 A. 三段论 B. 简单枚举推理 C. 假言推理 D. 演绎推理

南京大学-矢网分析实验报告

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波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摘要:矢量网络分析仪能够对网络参数进行全面测量,它既可测量网络的幅频特性,又可测量网络的相频特性和群延迟特性。本实验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装有微波材料样品的二端口网络散射系数(s 参量),反推出待测样品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关键词:矢量网络分析仪;s 参量;介电常数;磁导率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矢量网络分析仪额操作和使用。 2. 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s 参量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由s 参量计算介电常数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矢量网络分析仪能够对网络参数进行全面测量,它既可测量网络的幅频特性,又可测量网络的相频特性和群延迟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天线和雷达散射截面RCS 测量,发射/接收(T/R )模块测量,介质材料特性测量,微波脉冲特性测量,光电特性测量和低温电子测量等领域,是相控阵雷达、精密制导、电子对抗、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微波通信和卫星等电子系统的科研、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测试设备。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信号源产生测试信号输入到被测件,当测试信号通过被测件时,一部分信号被反射,另一部分信号则被传输,那么反射和传输信号就携带了被测件的一些特性。 矢量网络分析仪A V3629用于测量器件和网络的反射和传输特性。整机主要包括45MHz —40GHz 合成信号源、53MHz —24GHz 本振源、s参数测试装置模块、幅相接收模块、数字信号处理与嵌入式计算机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合成信号源产生45MHz —40GHz 的测试激励信号,此信号通过整机锁相电路与本振源同步扫描。s参数测试装置模块用于分离被测件的入射信号、反射信号和传输信号。当源在端口1时,产生入射信号R1、反射信号A和传输信号B;当源在端口2时,产生入射信号R2、反射信号B和传输信号A。幅相接收模块将射频信号转换成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由于采用系统锁相技术,本振源和信号源锁相在同一个参考时基上,保证在频率变换过程中,被测件的幅度和相位信息不丢失。在数字信号处理与嵌入式计算机模块中,将模拟中频变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得到被测件的幅相信息,这些信息做各种格式变换处理后,将结果送给显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将被测件的幅相信息以用户需要的格式显示出来。 对于二端口网络,外向波与内向波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111121221 222b s s a b s s a ?????? =???????????? (1) 其中,1a 、2a 和1b 、2b 分别是端口1和端口2的内向波和外向波。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自考工作分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选题 1、工作分析的思想来源已久,其系统研究最早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又被称为岗位研究。 2、1747,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3、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它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 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1950年,赛迪.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 5、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 二、多选题 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的思想,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许多中外学者如管仲、荀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当. 斯密都论述并强调它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 3、工作面临的困难4,、工作条件的变化 三、简答题 1、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 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 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 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 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单选题 1、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某一主体所负担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 2、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3、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 4、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简繁、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5、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 6、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可以说,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 7、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工作岗位。 8、工作分析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它是工作分析人员进行工作分析的依据。 9、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工作分析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繁琐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二、多选题 1、工作分析流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工作分析的分析描述阶段、工作分析的 运用阶段。 三、名词解释 1、工作分析:也叫职位分析,是指在组织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 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消息,进行分析与管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生活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 位说明书中。 3、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负担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 4、职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的职位集合。 5、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然后按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 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作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6、工作分析的主体:是指承担工作分析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实务和信息的收藏等工作的人,简单地说就是来进行工作分析的 人。 7、工作分析小组:又称专家组,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扮演者指导者和培训师的角色,主要职责是为整个工作分析提高指导、 规划、设计工作分析的程序、步骤,安排工作分析的时间,提供工作分析所需要的各种表格、例等,而不是直接从事工作分析。 四、填空题 1、职责是指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目标加以表达。 2、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要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 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3、在此我们将工作分析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工作分析小组、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和岗位任职者。 五、简答题

南大期末考试信息分析模拟A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分析有许多相关概念,但以下概念中与信息分析无关的是(A )。 A.信息组织 B.技术跟踪 C.数据分析 D.情报研究 2.信息分析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D)。 A.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B.数据的客观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C.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D.以上全是 3.在四种实际调查形式中,又以(D)为实际调查的主要方法。 A.现场调查 B.访问调查 C.样品调查 D.问卷调查 4.如果同一份信息分析的研究报告,既要供领导决策参考,又要给专业人员使用,则应该把全文分为(C)两部分。 A.正文和结论 B.主件和参考文献 C.主件和附件 D.主件和结论 5.信息分析方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A)。 A.综合性 B.交叉性 C.动态性 D.开放性 6.信息分析中进行多因素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主要依赖(D)方法。 A.系统分析 B.社会学 C.预测学

D.统计学 7.对照各个研究对象,以确定其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称为(C)。 A.因素分析法 B.差量分析法 C.对比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8.最常见的归纳推理形式是(B)。 A.常规推理 B.简单枚举推理 C.假言推理 D.选言推理 9.特尔菲预测法是一种(C)方法。 A.定量预测 B.拟定量预测 C.定性预测 D.季节预测 10.特尔菲法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可以用(D)来表示。 A.评分的算术平均值 B.对象的满分频度 C.对象的评价等级和 D.变异系数 11.用于两个变量接近线性关系场合的(A),即只有一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 A.一元线性回归 B.二元线性回归 C.多元线性回归 D.非线性回归 1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时,相关系数临界值不仅与(C)有关,而且与要求回归直线在多大程度上可信有关。 A.数据的类型 B.数据的精度 C.数据的组数 D.数据的大小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汇总

2010年南京大学 331社会工作原理社工的构成要素简答题 社工功能(联系我国社会工作联系实际)论述题 转型期社工模式特点简答题 价值观对社工的意义论述题 大卫豪的社工理论结构模式简答题 社工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此题为论述题) 小组工作三模式内容简答 社会行政的功能(督导激励)简答题 2010年南京大学 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2.基线测量 3.预估 4.社会救助 5.社区照顾 6.学校社会工作

二.简答 1.优势视角 2.通用过程模式四个基本系统及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3.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接案阶段怎样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三.论述 1.什么是直接介入策略?直接介入有哪些具体行动策略 2.爱登选择模式 四.案例分析(一个案例分析,总共50分)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 2011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原理 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什么是社会工作 1 2、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 3、慈善组织会社及其基本工作方法 4、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特点

5、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6、社会福利的模式和类型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社会工作的功能 2、社会工作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守则 3、联系实际简述社会工作的角色 2011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社会工作实务 2、改变媒介系统 3、社会工作服务协议 4、直接介入 5、反移情 6、结案 二、简答(共70分) 1、儿童的需要(10分) 2、老人社区照顾的内容(10分)

江苏自考本科工作分析2013新版复习笔记——任正臣2012版

工作分析06092本科复习笔记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思想,许多中外学者如【管仲、苟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当斯密】等都论述(多选); 2、工作分析最早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单选) 3、1747年【狄德罗】(德国)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单选); 4、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选); 5、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单选); 6、1950年,【赛迪?范】提出来【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单选) 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3、工作面临7、的困难;4、工作条件的变化(①社会环境的变化;②技术的变化;③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多选) 8、【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石(单选); 9、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简答)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10、对工作分析的界定为: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管理办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利、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名词解释); 11、工作要素是指工作生活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位说明书中。(名词解释); 12、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负担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既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名词解释); 13、【职责】是指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填空); 14、【职位既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负担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单选); 15、【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单选); 16、职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名词解释); 17、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为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名词解释); 18、【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的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单选、填空); 19、【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单选); 20、【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单); 21、【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单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