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7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93页)

【人教版】2017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93页)

【人教版】2017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93页)
【人教版】2017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93页)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

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

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

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

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

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

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

应用题的解答算式。教学重难点: 1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能够

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

并且能进行计算。教学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

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

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

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两步应用题。(教科书2,3,4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和发

现数学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认识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的结构,

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3、提高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教

学重点:提高收集信息和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教具:挂

图教学过程:一复习 1 、45+38 96-25 87-36

65+14 37+29 46+26 92-18 49+59 2 、体育组有32个篮球,15个足球,一共有多少个球? 3 、小军有18本故事书,13本科技书?多多少本?二、创设情景1、谈话导入:今年寒假大家一定很开心,说说你们参加了哪些有趣的活动?2、师: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也集体参加了寒假的游乐活动,待会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二、观察主题图,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可真开心,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他们的游乐项目有看木偶戏、玩跷跷板、丢沙包。2、师:请你从图中选一项活动,用完整的语言把小朋友们参加这项活动的情况编一个小故事说给自己听。3、师:请给你讲的小故事提个数学问题,并写在这项活动的旁边。4、师:后来丢沙包的有多少人?请大家口算出来。三、总结:其余的问题你们会解答吗?其实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的数学问题,明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四、智力冲浪:数学谜语1、我登上了最高峰。2、坏了,风筝跑了。(打一数学名词)五、板书:

第二课时内容:解决问题(P5例2)目标:1、继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2、认识小括号,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学会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3、利用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足球比赛知识和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的教育。重点: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会用

小括号列综合算式。教具:挂图过程:一、口算 16—5 13—

8 8+37 30—24 24+46 8*7 30+20—19 74—4+12 3+67—35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师:面包是很多小

朋友都喜欢吃的食物,梅花王的厨师正在卖蛋糕呢,我们来看看。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个面包,你会

计算吗?请你计算在本子上。(1)54-8=46 46-22=24 (2)

8+22=30 54-30=24 3、(1)师:还可以怎样算?8+22=30 54-30=24 你能把它们写成一道算式吗?试一试。(指名

口答)(2)指出应在算式中使用小括号,计算时先算小括

号里的。 54-(8+22)学习算式的读法:(54减小括

号8加22反括号。)54减去8加22的和。(4)介绍小括

号的知识。数学里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是表明

运算顺序,小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小

括号表示一在道算式中它里面的计算最先算。4、图中买面包

的人这么多,但图中怎么不显得拥挤呢?三、应用知识 1、

练习一第2、3题

读题后,学生自己解答。 2、练习一第4题解释主场、客场

的意思后,在由学生算出总分。3、智力冲浪P7 第5题

85-(12-7)这道算式你会读吗?读完后请你把他算出来。四、

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五、板书:第三课时内容:解答问题(P8例3)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在学习中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3、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重点:提高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具:挂图过程:一、口算15+29 5*7 43-16 8*4 3*4 13+27-8 26-14+20 38-(9+11)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师:开学那天我们知道南方一个城市的小朋友参加了寒假的集体游乐活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跷跷板乐园里的数学问题。2、请你把这个场面编成小故事,并提个数学问题讲给同桌听。3、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能算出来吗?独立写在本子上,然后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讨论一下,看哪一组听组员的发言最认真,讨论的效率最高。4、全班交流。然后说出你最喜欢的方法,并说出理由。

三、综合应用,巩固新知。1、做一做师:图中有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在小组中编个小故事讲出来。

指名讲,并评出故事大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它写在这页的下面。 2、练习二第1、2题读题后,独立解答 3、练习二第3题写出算式,再口答。 4、练习二第4题独立解答后全班订正。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五、智力冲浪P11 第5题六、板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除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7课时整理与复习 1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目标: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例1,引入“平均分”。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

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

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2.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甚至更多,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五、板书:第二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3及练习一4-6题。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学会倾听与欣赏别人的发言和方法。

3、通过练习,体会平均分的实质就是每份同样多。

4、通过练习向学生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实际活动及讨论交流,掌握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及实质。教学难点:准确精练表达出自己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教学准备:例3挂图,动物面具6个,筷子若干。学生准备小正方体15个。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做好了春游准备,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吧。中山公园进门后第一个游乐项目就是划船,你们想玩吗?二、平均分活动

看,小朋友们多开心啊。可现在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才能安全上船。什么问题呢?请看图。(出示挂图) 1、请看图找出问题和条件。多请几名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2、师: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请3-6组学生交流,注意表扬语言清晰的学生,让困难生模仿说。4、师小结:每4个人分一份,24人就平均分成了6份。这样分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每条船都是4人,每份数相同。)那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分,还可以()分。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看图说故事。我们来演一演这个故事。谁能扮小熊?回答够么?谁能说说他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样分?每人一双筷子同样多,这样分叫()分?2、练习三、4题观察:图中的问题是?条件是什么?把多少个萝卜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个萝卜来分?实际就是()分?先圈一圈,再互相说一说。3练习三、5题说一说分香蕉的要求。生说。独立完成。师:不管怎么分,什么是相同的?3、练习三、6题独立练习,比较1、2两问的相同和不同。四、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平均分,你又学到了什么?五、板书: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P18例4及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 2、会读、写除法算式。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说明图意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让我们来帮帮小熊猫吧!二、新授看图,熊猫盼盼的问题是什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盘,每盘分几个?(要求部分学生能准确表达,部分学生会模仿)谁来分?你是怎么分的?说一说。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来计算呢?师:今天我们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板书课题)把12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了3个。用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带学生读。三、巩固练习做一做用卡片代替饼干先摆一摆。看图,先分一分,再填进()里。巡视,检查。说一说,分的结果。读一读算式。练习四第1题、开火车,读卡片。练习四第2题、观察,看清图意。请你说一说怎么分?每只()个。填算式,读。看算式,说说分的过程。练习四第3题、观察,看清图意。相互说一说图意。独立练习,汇报,看算式说分法。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平均分?你会吗?读算式?说分法。五、板书:除法图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个。 12÷4=3 除号第四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P19例5及练习四4-6题)教学目标:1、知道每份数相同,求份数用除法。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通过读算式、看算式,说分法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求份数用除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同学们帮助盼盼平均分了12

个竹笋,你能再帮他一次忙吗?二、新授看图,提问题。(20个竹笋,每四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这次应该怎么分?试一试,用铅笔圈在书上。分的结果是什么?这也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你能试着写一写吗? 20÷4=5 巡视,请写对的学生板书。说明名称:被除数,除数,商。读一读。看算式,说分法。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先用12个O摆一摆,再写出算式,独立练习。看算式,说分法汇报。说出每个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四、小结:今天,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你们会用吗?再考考你们。五、练习四4-6 题(独立练习)六、板书: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初步认识除法的练习(教材第21-22页练习四

7-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2、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3、通过解答实际问题,让学生一次次体验成功,感受到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教学难点: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练习四第7题文字卡片、第9题卡片、学生每人10个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让学生拿出10个小圆片,动手摆一摆。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10个小圆片,每5个一份,分成了多少份?根据回答,板书:10÷2=5 10÷5=2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二、课堂练

练习四第7题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写完后,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达到名称。练习四第8题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实物图,引导学生说出有3份胡萝卜,每份有5根。再让学生试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5×3=15 15÷3=5 15÷5=3 重点让学生结合图义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3、练习四第9题做题前先让全班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教师再出示第9题卡片,用抽卡游戏进行练习。 4、练习四第10题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有4条船,每条船有3个人,再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3道题。最后学生进行交流,集体订正。5、22页思考题。第1小问提示学生明确□表示加数,4个□连加就等于8,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4=8或4×()-8,因为二四得八,所以()里填2,□=2 第二小问解题思路与第一小题相仿,让学生独立完成。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完成《同步训练》中的练习四的练习。五、板书: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内容: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目标:1、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能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会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3、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运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内容:初步用乘法口诀求商(P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探索

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3、利用

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

=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

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第(1)

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

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我们

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

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3)根据学生

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

诀想商。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4)显化想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三、练习1.练习五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练习五的第2题。(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3.练习五的第3题。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四、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五、板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4页例2,练习五

第4—6题。)教学要求:1、加深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

路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等现代数学思想。教学

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乘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例2 挂图,练习五第5题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把下

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五()二十五()()十六()()

三十三()十二二()得八六()三十六()六二十四()()十八()()十五

用乘法口诀求商 9÷3= 12÷4= 5÷1= 2÷2= 8÷2= 5÷5= 6÷2= 10÷2= 二、新授教学例2 情境导入,出示哩2情境图师:春天到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山上植树,请大家仔细观

察画面,都有哪些以知条件呢?收集信息:“每行栽4棵树”,“可以载6行”。让学生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交流,解

决“一共载了多少棵?”这个问题,板书算式6×4=24 小组讨论:“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互相交流,教师小结:一共载了24棵树,每行载4棵,可以载几行?一

共载了24棵树,栽了6行,每行可以栽几棵?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答,求出商。指名回答,说出求商的过程,教师加以小结:可以根据“四六二十四”这个乘法口诀求出商。三、巩

固练习课本第24页“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求商,再观

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实际上都用了同一句

口诀。第二题集体核对时,强调求商思路。练习五第4-6题

4题:先弄清图意,统一认识后独立填空。 5题:用卡片学习 6题学生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左边圈里被除数不同了,右边圈里的商也不同”“从上往下看,右边圈里的被除数越来越小,右边圈里的商也越来越小”。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同步训练》对应练习

六、板书: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练习五7-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了解乘除法之间的练习,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用除法计算初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卡片口算 9÷3= 12÷3= 5÷1= 20÷5= 35÷5= 36÷4= 4÷1= 18÷3= 8÷4= 24÷6= 10÷2= 6÷2= 7÷7= 4÷2= 15÷3= 找朋友(把除法算式和相应的口诀连起来) 24÷4=()三六十八 18÷6=()一八得八 10÷5=()二五一十 8÷8= ()四六二十四二、综合练习练习五第7题教师根据此题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抽卡游戏,可分组进行。先为小组提供足够的乘法口诀卡片,组内学生轮流抽卡,一个学生抽出某张卡片,其余学生要根据卡片上的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练习五第8题这是一道情境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口述题意,教师小结强调出三个条件:3组学生,

每组6人,共有18人。全班统一认识后,让学生试写乘法和除

法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6×3=18 18÷3=6 18÷6=3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练习五第

9题这道题利于学生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练习五第10题先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再请

学生“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提醒学生:

要认真“找朋友”。练习五第11题练习时,先解释怎样才能

送小兔安全回家,提高学习兴趣,再组织学生分三组同时开始

计算,看谁最先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求商速度,并体验助人

为乐的快乐。练习五第12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素要解

决的问题和有关的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可让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列式后算出结果。三、课

堂小结四、布置作业《同步训练》相应练习。五、板书:第四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用除

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

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

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使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

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

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2.解决问题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5(人)15÷5=3(组)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

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学生汇报。[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揭示课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1)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一节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

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 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 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 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

201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