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幼儿园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有感

让幼儿园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有感

让幼儿园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有感
让幼儿园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有感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被新颖的课程理念吸引、或对新奇的课程名称好奇、或对课程模式产生尝试的冲动等等。在这些心理因素驱使下,我们似乎变得不够理智,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宗旨产生模糊意识,形成过分追求课程内容新、课程模式新,课程的建构逐渐走向功利性。在尝试不同课程过程中,发现课程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也受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再好的课程没有幼儿生活经验的依托,它就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不是适合的课程。当我亲身参与了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学习了虞永平教授撰写的《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一文后,对我启迪最大的是它精辟论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

一、多个概念的阐述

什么是生活?我国学者指出,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之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和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能动的活动。涉及生活的目的、生活的背景、生活的内容和途径等基本方面。奥德嘉·贾塞特指出,生活是一种奇妙的、独特的和神奇的实在,具有为本身而存在的特权。一切生活都是某人自己的生活,感觉自己活着、知道自己存在着。什么是生活世界?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随个体自我主观视域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的生活空间。每个人的生活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就是处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不应该是别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幼儿乐意的、沉醉其中的,这样的幼儿园才能真正符合“儿童的花园、乐园”之意。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所谓回归生活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生活世界本来就是幼儿自己的,是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远离了生活世界。所谓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长。

三、课程生活化的具体特征

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奴役。课程生活化的典型特征是课程的具体性、直观性、主体性,课程从幼儿自然的发展规律中设定目标,课程从以自然态度面对的生活世界寻找内容,课程以向现实经验的还原为指针确定实施的策略。

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1.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园课程设计者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幼儿园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关注抽象的、文本上的幼儿,而是关注现实的、眼前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幼儿,去观察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促动他们。

2.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幼儿对知识、技能及品德的学习和发展,不能借助概念和理论,一定要将知识、道理和技能还原为产生它们的实践探索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因此,生活化的课程就是行动化的课程。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可以做什么,然后才是教师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

专家理论理论的引领让我们一线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看到目标,同时为我们建构课程提供导向性。究竟如何引导孩子去走进自己有意义的生活世界?如何去发现自己生活世界中美丑善恶?如何去探索生活世界的奥妙?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是我们在建构研究和实施课程中需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体验,在反反复复地实践反思后才能去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生活的外延很简单,然而生活的内涵却很丰富,幼儿生活世界就是其中的一个微观的世界,当幼儿的生活世界与成人生活世界碰撞时便会产生矛盾,引起幼儿行为和认识的困惑,有时会令教育处于最尴尬的境地。矛盾最突出的方面便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因此,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我认为提得很重要,很要必要性。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多尔的观点则为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生活化,即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既可以由教师预设,又可以由师生共同引发或幼儿自发生成。 一、幼儿园课程向幼儿生活回归 目前,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目的上倡导“教育是生活”的主张。一直来,理论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本体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归宿。这种主张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中的反映。另一种是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了满足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教育看作是适应和发展社会的工具。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主要还是偏向社会本位论,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忽视人的主体性发展。这也是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大力开展主体性教育的原

因。自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欧洲哲学的危机——超验现象学》一文中提出“生活世界”以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园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同时,它也是幼儿能否在“生活世界”中美满生活的保证。换句话说,课程本身就是幼儿的生活。 当前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如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都主张重视儿童从生活中学习。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也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以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世界本身。把课程看成是外加于幼儿的,就很容易把幼儿生活与课程割裂开来。 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们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幼儿的个人生活对于幼儿园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的个人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契机,且是生动的、感性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是引导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因此,把视点仅仅停留在幼儿个人生活上是不够的,社区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社区生活通过幼儿园生活得到现实的反映,民族生活、国家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在社区生活之中,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应充分研究幼儿所在的社区生活。幼儿园生活应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既能反映社会需要,也能反映幼儿的需要。幼儿园生活对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摘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强调把富于启蒙性、趣味性而且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通过开创小实验、开展小制作、开辟植物园、开办“说一说”等途径纳入适合于幼儿课程范畴,让幼儿在生活的发现、参与、实践、体验中收获最真实的生命成长过程,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身心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指在组织、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把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幼儿课程、幼儿的感性经验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幼儿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它强调把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范畴,让幼儿在生活的参与、实践、体验中学习和发展,并且从中培养其亲自然,亲社会的人文情感。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途径探索 幼儿思维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就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利用多种实践途径,才能满足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开创“做一做”小实验,促使幼儿对生活有更为深切的体验和感受。

生活中许多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却深奥不解。例如,为什么烧水时水壶中的水会溢出来呢?如果能开创“做一做”小实验,真正了解了事物的热胀冷缩特性,会增加孩子许多的快乐。为了让幼儿明白热胀冷缩的原理,我动手做“神奇会变的气球”实验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我把套有气球的试管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孩子们在观看时非常认真,立刻发现了气球的胀大和收缩,试管放进热水时“气球渐渐变大了”;试管放进冷水时“气球又变小了”。气球神奇的变化,使课堂沸腾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气球会发生变化时,有的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有的说可能和水d冷热有关系,见此情景我对小朋友们进行了讲解。热水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体积增大,气球鼓起来,这就是热胀。冷水温度较低,空气遇冷体积变小,气球就会瘪下去,这就是冷缩。“可是,怎么会知道试管里有空气呢?”有的小朋友喊出来。我兴奋地取来一盆水,找个玻璃杯,把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空杯的底部,将杯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引导孩子观察玻璃杯里水面的高度;然后垂直取出玻璃杯,拿出纸团。让小朋友观察纸团是否变湿了。孩子们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在玩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懂得了空气在杯子里,使纸团和水不能接触这一事实。 (二)开展“试一试”小制作,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生活化就是要让幼儿从小建立生活的主体意识,在生活中探究、发现、学习,在生活的实际情景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指导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做多种手工制作,用卡纸把水杯

让幼儿园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有感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被新颖的课程理念吸引、或对新奇的课程名称好奇、或对课程模式产生尝试的冲动等等。在这些心理因素驱使下,我们似乎变得不够理智,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宗旨产生模糊意识,形成过分追求课程内容新、课程模式新,课程的建构逐渐走向功利性。在尝试不同课程过程中,发现课程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也受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再好的课程没有幼儿生活经验的依托,它就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不是适合的课程。当我亲身参与了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学习了虞永平教授撰写的《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一文后,对我启迪最大的是它精辟论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 一、多个概念的阐述 什么是生活?我国学者指出,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之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和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能动的活动。涉及生活的目的、生活的背景、生活的内容和途径等基本方面。奥德嘉·贾塞特指出,生活是一种奇妙的、独特的和神奇的实在,具有为本身而存在的特权。一切生活都是某人自己的生活,感觉自己活着、知道自己存在着。什么是生活世界?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随个体自我主观视域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的生活空间。每个人的生活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就是处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不应该是别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幼儿乐意的、沉醉其中的,这样的幼儿园才能真正符合“儿童的花园、乐园”之意。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所谓回归生活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生活世界本来就是幼儿自己的,是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远离了生活世界。所谓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长。 三、课程生活化的具体特征 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奴役。课程生活化的典型特征是课程的具体性、直观性、主体性,课程从幼儿自然的发展规律中设定目标,课程从以自然态度面对的生活世界寻找内容,课程以向现实经验的还原为指针确定实施的策略。 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1.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园课程设计者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幼儿园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关注抽象的、文本上的幼儿,而是关注现实的、眼前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幼儿,去观察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促动他们。 2.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幼儿对知识、技能及品德的学习和发展,不能借助概念和理论,一定要将知识、道理和技能还原为产生它们的实践探索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因此,生活化的课程就是行动化的课程。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可以做什么,然后才是教师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广泛 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被新颖的课程理念吸引、或对新奇的课程名称好奇、或对课程模式产生尝试的冲动等等。在这些心理因素驱使下,我们似乎变得不够理智,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宗旨产生模糊意识,形成过分追求课程内容新、课程模式新,课程的建构逐渐走向功利性。在尝试不同课程过程中,发现课程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也受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再好的课程没有幼儿生活经验的依托,它就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不是适合的课程。当我亲身参与了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学习了虞永平教授撰写的《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一文后,对我启迪最大的是它精辟论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 一、多个概念的阐述 什么是生活?我国学者指出,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之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和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能动的活动。涉及生活的目的、生活的背景、生活的内容和途径等基本方面。奥德嘉·贾塞特指出,生活是一种奇妙的、独特的和神奇的实在,具有为本身而存在的特权。一切生活都是某人自己的生活,感觉自己活着、知道自己存在着。什么是生活世界?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随个体自我主观 视域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的生活空间。每个人的生活世界是各不相同的。

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就是处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不应该是别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幼儿乐意的、沉醉其中的,这样的幼儿园才能真正符合“儿童的花园、乐园”之意。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所谓回归生活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生活世界本来就是幼儿自己的,是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远离了生活世界。所谓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长。 三、课程生活化的具体特征 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奴役。课程生活化的典型特征是课程的具体性、直观性、主体性,课程从幼儿自然的发展规律中设定目标,课程从以自然态度面对的生活世界寻找内容,课程以向现实经验的还原为指针确定实施的策略。 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摘要:幼儿园的课程制定来源于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经验,课程目标会归于生活,最终应让幼儿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如何体会到生活的乐趣。通过对幼儿园课程活动的调查发现,幼儿园的课程存在与生活背离的现象,所以提出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的建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回归生活、如何将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家长在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回归生活;课程;五大领域 一、幼儿课程为什么要回归生活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一次我在和家长交流幼儿近况的时候,有一位家长告诉我:“我们家宝宝周六要去学珠心算,周日要去学跳舞,但孩子太调皮了,上了这么长时间的兴趣班什么也没学到。”其实,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钱花了不少,孩子根本不感兴趣。现在的家长总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形形色色的幼教课程层出不穷,但这些都远远背离了幼儿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出现了学不懂的现象。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手掌上的,如果把这只手掌当成成人的,那么儿童的身心发展就不能依据正常的途径前进,而每次活动也因此变成枯燥乏味,脱离儿童实际生活。” 二、如何将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 应当把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以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世界本身。把课程看成是外加于幼儿的,就很容易把幼儿生活与课程割裂开来。将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就要有“快乐生活”的理念。 1.让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 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发展协调灵活。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幼儿总是一个人坐在小椅上,当其他的幼儿都在区域游戏或是跟老师一起运动的时候,他就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好像完全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后来我才了解到,该幼儿属于慢热的性格,如果别人不去主动跟他说话,不去邀请他一起,他就会一直默默地一个人。于是,我就扮演起了他的朋友。从每天早晨的晨间活动开始我就一直陪着他,跟他一起玩娃娃家,再到早操时间我站在他旁边带操,邀请他跟我一起做。就这样,我慢慢地走进了他的生活,他开始主动邀请我或是其他伙伴一起玩耍,开始喜欢我跟他一起玩的各种运动,我们一起做两人三足、单脚跳、跑步等运动,他也常常露出欣喜的笑容,变得活跃起来,该幼儿回到家以后还带着家人一起运动。可见,要让孩子喜欢运动,就要将运动的理念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的课程不仅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而且会使幼儿的动作发展协调灵活。 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也同样重要。在学前儿童安全自护教育活动中,自护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安全自护教育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精编WORD版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摘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强调把富于启蒙性、趣味性而且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通过开创小实验、开展小制作、开辟植物园、开办“说一说”等途径纳入适合于幼儿课程范畴,让幼儿在生活的发现、参与、实践、体验中收获最真实的生命成长过程,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身心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指在组织、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把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幼儿课程、幼儿的感性经验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幼儿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它强调把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范畴,让幼儿在生活的参与、实践、体验中学习和发展,并且从中培养其亲自然,亲社会的人文情感。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途径探索 幼儿思维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就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利用多种实践途径,才能满足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开创“做一做”小实验,促使幼儿对生活有更为深切的体验和感受。 生活中许多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却深奥不解。例如,为什么烧水时水壶中的水会溢出来呢?如果能开创“做一做”小实验,真正了解了事物的热胀冷缩特性,会增加孩子许多的快乐。为了让幼儿明白热胀冷缩的原理,我动手做“神奇会变的气球”实验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我把套有气球的试管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孩子们在观看时非常认真,立刻发现了气球的胀大和收缩,试管放进热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教学文案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摘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强调把富于启蒙性、趣味性而且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通过开创小实验、开展小制作、开辟植物园、开办“说一说”等途径纳入适合于幼儿课程范畴,让幼儿在生活的发现、参与、实践、体验中收获最真实的生命成长过程,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身心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指在组织、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把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幼儿课程、幼儿的感性经验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幼儿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它强调把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范畴,让幼儿在生活的参与、实践、体验中学习和发展,并且从中培养其亲自然,亲社会的人文情感。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途径探索 幼儿思维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就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利用多种实践途径,才能满足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开创“做一做”小实验,促使幼儿对生活有更为深切的体验和感受。

生活中许多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却深奥不解。例如,为什么烧水时水壶中的水会溢出来呢?如果能开创“做一做”小实验,真正了解了事物的热胀冷缩特性,会增加孩子许多的快乐。为了让幼儿明白热胀冷缩的原理,我动手做“神奇会变的气球”实验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我把套有气球的试管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孩子们在观看时非常认真,立刻发现了气球的胀大和收缩,试管放进热水时“气球渐渐变大了”;试管放进冷水时“气球又变小了”。气球神奇的变化,使课堂沸腾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气球会发生变化时,有的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有的说可能和水d冷热有关系,见此情景我对小朋友们进行了讲解。热水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体积增大,气球鼓起来,这就是热胀。冷水温度较低,空气遇冷体积变小,气球就会瘪下去,这就是冷缩。“可是,怎么会知道试管里有空气呢?”有的小朋友喊出来。我兴奋地取来一盆水,找个玻璃杯,把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空杯的底部,将杯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引导孩子观察玻璃杯里水面的高度;然后垂直取出玻璃杯,拿出纸团。让小朋友观察纸团是否变湿了。孩子们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在玩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懂得了空气在杯子里,使纸团和水不能接触这一事实。 (二)开展“试一试”小制作,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生活化就是要让幼儿从小建立生活的主体意识,在生活中探究、发现、学习,在生活的实际情景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指导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做多种手工制作,用卡纸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 吴江市鲈乡幼儿园鲁敏 【摘要】幼儿课程要追随幼儿的实际生活,立足幼儿的现有经验。生活是幼儿教育课程的内容之源,应从幼儿实际生活中选择课程。生活是幼儿教育课程的渗透途径,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也是教学过程的“中介”和手段。生活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建构的快乐课程,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 【关键词】生活课程幼儿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一日生活、游戏之中”,这是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们在实施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追随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是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的。 一、生活,幼儿教育课程的内容之源 教育的价值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而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应该是从幼儿实际生活中选择的课程,而不是我们从某些概念中设计和选择的。当年的陶行知先生曾把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翻了个跟头,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素材,例如,小组号的认识、玩具对应标记的摆放,饮料的冲泡、门上的猫眼、豆浆的制作、商场的自动门……这些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可以说能够信手拈来。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

关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

关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 摘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与课程游戏化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最为闪 耀的两颗明星,从理论到实践,推动了学前教育课程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作 为根植于教育实践的两种理论,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鉴于此,文章结合 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思考 引言: 随着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一线教育者的密切关注。而对于幼 儿来说,快乐是生活、学习的源泉,对于教育者而言,轻松是教学的主旨和核心,只有找到最佳的切入点,灵活地组织游戏教学,才能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幼 儿真正融入到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中,最大化地开阔幼儿所接收到的范围,帮助 幼儿领略到所学内容的真谛,品读出快乐,感悟出知识的内涵。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有效的游戏教学,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学习、实 践的资源,多角度开发游戏中的内容,把握住游戏教学的主旨,实现游戏与教学 的有机统一。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之联系 (1)追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史,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回归幼 儿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即在幼儿园课程中儿童立场的重归,游戏是幼儿园基本 活动理念确立的过程。“生活、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的学习途径。”从“十五”教育部课题到江苏省游戏化项目,全面 开展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正是基于对游戏和生活重要价值的正确认识,寻 求通过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解决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割裂、脱离幼儿实际生活 以及日益严重的“小学化”等问题。(2)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施不是改改教案、多组织一些生活和游戏活动就能达成的,需要一场从更新教育观、课程观到课程 资源、组织活动等全方位的变革。经过多年研究,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都已形成 完整的理论体系,诸多观念也被认同,但这还不够,在实践中也反映出系列问题。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都需要转变教师观念;需要重审当前课程,找出差距;需要 拓展课程资源意识,从生活中挖掘资源;需要梳理课程意识,以生活的逻辑和游 戏精神组织多样化的活动;需要确定以幼儿发展为最终追求的评价体系。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策略 (一)开展多样的游戏形式,拓宽幼儿的学习范围,提高学习能力 进入幼儿园后,幼儿所接受的知识和领域,越来越广阔,而一旦碰到枯燥乏 味的知识,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而学习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为此,幼儿园的教师要认识到启蒙教育的现实意义,恰当地引入游戏教学,规范 幼儿的行为,改变幼儿的学习思维,让幼儿的意识更为开阔。内心接受新知的范围,更为丰富,自主地进行学习,不断地促进幼儿的不断成长,让幼儿对知识有 一个全新的认识。例如,幼儿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由于单纯地读、背 古诗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视频。然后采 用模仿的形式,积极的以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其中,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 新的认知,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从而高效的开展启蒙教育。 (二)走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无穷魅力

幼儿园课程怎样才能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怎样才能生活化 作者:马艳华王海燕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时间:2014-04-10点击: 1106次 每逢新春佳节,山东有用红枣和面粉蒸花糕的习俗,以此寓意着生活年年高、步步高。聊城市江北水城幼儿园在“做花糕”中教孩子“学民俗”,瞧,孩子们做得多带劲儿张振祥李娟摄 “水”的主题可以做多少文章 生活化课程要注意整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生活教育是综合性活动,我们无法将其确切分类。生活教育对幼儿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经验得以传递、整合、凝聚,这些从不同现象、事物中获得的经验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进而形成完整的经验、完整的世界和完整的人格。 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系统地教给儿童,这也是与新课改后国家所倡导的幼儿园课程整合化相辅相成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整体性的课程,而不是独立的课程。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过程,所以教育者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在日常的教与学中,我们围绕主题课程网络、一日生活作息、节日娱乐等细节,层层铺展活动。如以“水”为主题的生活课程网络,包括“水”的来源、水的用途和危害、参加消防演习、参观农场、了解水灾知识等活动,都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围绕“水”的自然知识,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有效迁移多种经验,从对水的了解衍生出若干活动,提升有关经验。再如,节日娱乐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具有对人类情绪生活的普遍渲染作用。 抓住节日契机,可以很好地达成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像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我们引导幼儿了解感受民族文化;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社会性节日,引导幼儿了解社会生活;植树节、无烟日等现代文化性节日,引导幼儿了解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质量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关系。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将各种知识点融入其中,不笼统地将某一项归类为语言、社科或是艺术领域,而是统一划为幼儿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与学习。 不预先设计死课程也不盲目随意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2T10:40:08.9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作者:江艳秋 [导读] 幼儿园的课程制定来源于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经验,课程目标会归于生活,最终应让幼儿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如何体会到生活的乐趣。通过对幼儿园课程活动的调查发现,幼儿园的课程存在与生活背离的现象,所以提出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的建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226500) 摘要:幼儿园的课程制定来源于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经验,课程目标会归于生活,最终应让幼儿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如何体会到生活的乐趣。通过对幼儿园课程活动的调查发现,幼儿园的课程存在与生活背离的现象,所以提出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的建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回归生活、如何将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家长在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回归生活;课程;五大领域 一、幼儿课程为什么要回归生活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一次我在和家长交流幼儿近况的时候,有一位家长告诉我:“我们家宝宝周六要去学珠心算,周日要去学跳舞,但孩子太调皮了,上了这么长时间的兴趣班什么也没学到。”其实,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钱花了不少,孩子根本不感兴趣。现在的家长总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形形色色的幼教课程层出不穷,但这些都远远背离了幼儿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出现了学不懂的现象。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手掌上的,如果把这只手掌当成成人的,那么儿童的身心发展就不能依据正常的途径前进,而每次活动也因此变成枯燥乏味,脱离儿童实际生活。” 二、如何将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 应当把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以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世界本身。把课程看成是外加于幼儿的,就很容易把幼儿生活与课程割裂开来。将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就要有“快乐生活”的理念。 1.让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 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发展协调灵活。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幼儿总是一个人坐在小椅上,当其他的幼儿都在区域游戏或是跟老师一起运动的时候,他就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好像完全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后来我才了解到,该幼儿属于慢热的性格,如果别人不去主动跟他说话,不去邀请他一起,他就会一直默默地一个人。于是,我就扮演起了他的朋友。从每天早晨的晨间活动开始我就一直陪着他,跟他一起玩娃娃家,再到早操时间我站在他旁边带操,邀请他跟我一起做。就这样,我慢慢地走进了他的生活,他开始主动邀请我或是其他伙伴一起玩耍,开始喜欢我跟他一起玩的各种运动,我们一起做两人三足、单脚跳、跑步等运动,他也常常露出欣喜的笑容,变得活跃起来,该幼儿回到家以后还带着家人一起运动。可见,要让孩子喜欢运动,就要将运动的理念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的课程不仅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而且会使幼儿的动作发展协调灵活。 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也同样重要。在学前儿童安全自护教育活动中,自护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安全自护教育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使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一定要让幼儿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幼儿思维的直观性动作和具体形象性比较明显,而抽象逻辑水平很低,他们只能理解和解决一些具体形象的问题,最好是在具体活动中进行,他们的活动有着十分明显的情绪性,在努力愉快的活动中使幼儿体验、思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得到发展。 2.促进幼儿成为劳动的能手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他们在家中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懂得节俭,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家务活更是不会做,再加上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父母更不让孩子参与。在与幼儿的交谈中,我发现一个班的学生中没有几个孩子洗过袜子、手绢的,整理屋子和洗碗就更别提了!结合我班实际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劳,知道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参加家务劳动自己也有份,应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财、买菜、做简单的饭菜、刷碗、扫地、收拾屋子等。孩子在参与中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体会家长当家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体谅家长。这样的课程,能为幼儿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让幼儿享受艺术的乐趣 孩子在涂鸦期画画都是没有什么约束的,绘画的热情也很高,对自己的作品也总是很满意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发现,在家长的管教下,和一些老师的要求下,他们画里的灵性和天真顿然的消失,那份属于他们自己的自信也不在闪烁光芒。对儿童画来讲,失去天真烂漫的想象,失去稚嫩的绘画痕迹,也就失去了儿童画的意义。从绘画技法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开始知觉到空间的结构,观察力逐渐提高,注意到对象的细节,开始追求绘画对象的形似,能够发现绘画作品与客观事实的差别。因此,儿童必须在这段过度时期在绘画上取得足够的进去,以使他们在具有批判能力之后,不至于发现自己的画太差劲而对画画失去信心。要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生活所见所想进行绘画,体会其中的乐趣。 4.让幼儿成为社会小主人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班级自主管理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主体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我是社会小主人》活动中,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 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 被新颖的课程理念吸引、或对新奇的课程名称好奇、或对课程模式产生尝试的冲动等等。 在这些心理因素驱使下,我们似乎变得不够理智,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宗旨产生模糊意识,形成过分追求课程内容新、课程模式新,课程的建构逐渐走向功利性。在尝试不同课 程过程中,发现课程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也受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再好的课程没有幼儿 生活经验的依托,它就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不是适合的课程。当我亲身参与了幼 儿园的课程研究,学习了虞永平教授撰写的《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一文后, 对我启迪最大的是它精辟论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 一、多个概念的阐述 什么是生活?我国学者指出,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之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和 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生 命的能动的活动。涉及生活的目的、生活的背景、生活的内容和途径等基本方面。奥德嘉·贾塞特指出,生活是一种奇妙的、独特的和神奇的实在,具有为本身而存在的特权。 一切生活都是某人自己的生活,感觉自己活着、知道自己存在着。什么是生活世界?伸手 可及的、非抽象的,随个体自我主观视域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的生活空间。每个人的生活世 界是各不相同的。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就是处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不应该是别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幼儿乐意的、沉醉其中的,这样的幼儿园才能真 正符合“儿童的花园、乐园”之意。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所谓回归生活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 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 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生活世界 本来就是幼儿自己的,是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远离了生活世界。所谓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让 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 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 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长。 三、课程生活化的具体特征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实践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实践 环城南路幼儿园——周瑜 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从单纯重视知识、智力的发展转变为重视包括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就是幼儿对社会适应的一个过程。人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不断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的,整个社会化过程就是不断从生物的人向社会的人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当然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儿童是生活在真实生活中的儿童,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一、幼儿园学科课程生活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学科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育形式,它是对幼儿实施社会性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我园老师在实施学科课程时总是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如:在实施小班音乐教学《老公公》时,不是孤立地教幼儿学习这一律动,而是设置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将幼儿分成两半,一半小朋友扮老公公,另一半小朋友搀扶着老公公一步一步随音乐慢慢走,并交换角色进行。这样,不仅发展了同伴间的交往,而且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学科课程生活化不仅要把现实生活引进课堂教学,而且要把现实社会生活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陶行知文集》第340页)所以,我们常常组织幼儿亲临社会现场进行有预期性的感知和观察。如组织经幼儿参观消防队、邮局、车站、菜场、商店、图书馆、少年宫、小学等。还有经常性的春游、秋游等,让幼儿在参观家乡的美丽景色和公共设施过程中,萌发爱家乡的情感。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幼儿社会性培养的活教材,只有让幼儿亲临社会现场、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亲眼观察社会实际,才能让幼儿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另外,我们还注重通过幼儿的生活实践,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让幼儿自带钱币去超市购物,遇到了不少难题。如:不知道商品价格;所带钱币不够购买喜欢的物品等。但孩子们共同商量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会看标价,就去问营业员;一个人的钱不够,就与同伴合作购买。孩子们通过调动个人或同伴们的经验,顺利完成了购物任务,获得了许多新经验,他们在购物付款后要找回零钱,索要发票等。这类活动让幼儿获得有关生活经验,满足了幼儿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从而扩展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自然的社会情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生活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又

浅谈幼儿教育课程要回归生活

浅谈幼儿教育课程要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课程标准的设计是以儿童四个方面的生活: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为课程的基本框架来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准,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教育需要回归生活,很多教学工作者都对教学抱以很多期望,教学工作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最大程度的提升儿童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儿童的一切。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创新是内创新,对他们具有新的意义的事物都是创新的事物,幼儿教育重视的是儿童创新的过程,之所以将幼儿教育回归于生活,是想在生活中给儿童以启迪与教育,生活给予儿童发展能力,让儿童学会去创造、探究、发现具有启发性的事物,能拓宽学习生活的空间,扩充认识天地。 一: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重视生活对于儿童的"意义"很重要。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童年是个体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其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与特点,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发展价值。因此,只有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与儿童本身的联系,才可能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遵循儿童生活逻辑,这与通常学科课程建构的逻辑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学科课程都试图建构一种科学的体系,其课程的逻辑基本是从概念出发,是以概念和范畴来建构体系的,这种体系是严密的、系统的。但是在追求工具理性的时候,却往往与儿童的生活相脱离,许多内容儿童在生活中感受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课程不能满足儿童作为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难以使儿童将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和他们的实际生活世界之间建立意义的联系,很容易使儿童真正的生活被蒸发掉,导致一种无意义的学习,使学习者产生厌倦甚至对立。诚然,一般情形下,人们的生活在形式上似乎表现为平常的、琐碎的、甚至是比较世俗的,既使是儿童的生活也并不总阳光灿烂,了无烦恼的。但是这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却存在于其中;它虽不及经过抽象、归纳和整理以后的知识那么有条理和系统,但在对其的体验中,儿童却能探寻、感悟到生活的乐趣、价值和意义。 二: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道德存在于儿童全部生活之中。 两课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为目标,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而如何学习做人,却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惑教育工作者的问题。两课的建构之所以强调回归生活,既有对生活于教育之重要性的思考,也有对既往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反思。客观地讲,社会、学校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贯是重视的,教育也是有成果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品德教育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主要探索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主要探索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主要探索 游戏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是促进他们发展的重要活动。游戏通过为幼儿提供学习有关自我、别人和环境方面知识的机会,直接促进了幼儿全面的发展。游戏给了幼儿想象、探索和创造的机会。幼儿本能地游戏,他们游戏是为了享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去感受自己的能力和验证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在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游戏中,幼儿学习和发展着。 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多尔的观点则为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生活化,即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既可以由教师预设,又可以由师生共同引发或幼儿自发生成。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一、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他们和周围世界互动、学习的基本方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是“尊重儿童”和幼儿的“主动学习”的延伸同时也是基于游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浅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教师手记:?浅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白洁 “生活,并不只是呼吸,而是活动”,在现代教育中, 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才能真正将幼儿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成长。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成长。幼儿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从成长中获取经验,是体验情感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将幼儿教育生活化,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生活中开展学习,在生活中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必须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满足幼儿回归本真、探索世界的心理需求。本文结合日常生活化教学实践经验,深入研究课程生活化教学理论,探究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解读 幼儿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课程要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内容是从生活中提炼岀来的但是又高于生活,教育直接指向生活。幼儿年龄尚小,这个阶段的教育并非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开发幼儿的能力,挖掘幼儿的潜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基础学习、生活技能,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紧贴现实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自主探索和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立教育价值,要尊重幼儿的学习需求,要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能在贴近自身生活的环境中学习、体验、成长C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1?课程目标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的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表现生活,这样的教育也才具备鲜活的生命力。“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即教育”无不强调了在生活中融入教育,让学生在开放、生活化的课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 幼儿课程生活化首先应当是课程目标的生活化,明确的 教学目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教师前进的方向二因此.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各个阶段的行昉特征和发展需求,根据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目标。总的 来说,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课程目标要从实际 出发,尽可能直观、具体、可行。例如在主题活动“学习正 确开门窗”中,课程目标即让幼儿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 能「课程目标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上,教 师可以在绘本阅读环节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其中,通过绘本来 让幼儿明白起床之后要自己叠被子,入园时要把自己的鞋子 整齐地放在鞋柜上,垃圾要扔到垃圾桶中,让课程的教学目 标直指生活。 2.课程内容生活化。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生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生活是幼儿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可以说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关键。要想实现幼儿课程生活化,我们要把握生活素材,将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为此,幼儿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总结幼儿的生活经验,灵活地将其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个别幼儿会将纸巾塞到水杯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课程活动,让幼儿来感受不同类型的纸张的特性。我们先准备玻璃纸、卫生纸、卡纸,再准备一杯浸有颜料的水,接着向幼儿展示颜料水滴在不同的纸上会有什么现象,幼儿会发现在不同的纸上颜料水晕开的速度不一样,且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该课程的内容取自幼儿的日常生活,且所选择的材料也十分常见,幼儿具备一定的认知经验,因此更容易接受课程的内容,也会产生更浓厚的学习、探索的兴趣'这个过程我们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将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生活、探究生活,促进幼儿的新发展: 3.课程实施生活化。幼儿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幼儿的课程生活化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课程实施环节,将生活化理念与实施的具体方式相结合。单纯的说教并不能够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生活化的课程组织形式来帮助和指导幼儿,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牢记生活化的理念,尽量选择生活化的语言与幼儿进行沟通,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教师的意思: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春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园外观察春天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幼儿:“我看到了树叶、花朵还有蝴蝶!”教师:“那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树叶、花朵和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呀?”幼儿:“树叶是绿色的,花朵是粉色的,蝴蝶是白色的!”……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到园外去观察大自然,走进春天,近距离感受春天的面貌,这种生活化的课程组织形式使得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被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观察力、想象力在探索、实践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课程生活化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问题,在课程中渗透生活知识,幼儿既能够获得丰富的认知经验,还能感受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快乐,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意义深远。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立足当下,着眼于幼儿的未来,回归生活,不断提高课程生活化的水平,为幼教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本栏责任编辑刘艳军) 2019年第02期椒韦枣■”彳、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