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

附件1:

编号:CNCA—N—XX:2010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

2010- -发布2010- -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1.目的、范围

2.认证机构要求

3.认证人员要求

4.认证依据

5.认证程序

6.认证证书

7.信息报告

8.认证收费

附件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范围目录

附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件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现场审核时间表

1.目的、范围

1.1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以下简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规定了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的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的程序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认证机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活动的基本依据。

1.3本规则适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用于无专项GMP认证实施规则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工作。在其他专项GMP认证实施规则管理范围内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按相应专项GMP认证实施规则开展GMP认证工作。

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遵守本规则。

1.5认证机构遵守本规则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可免除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2.认证机构要求

2.1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的技术能力,并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批准。2.2 认证机构应在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后的12个月内,向国家认监委提交其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活动符合GB/T 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证明文件。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逾期未获得相关证明文件的,将

撤销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批准资质。认证机构在未取得相关证明文件前,只能颁发不超过10张该认证范围的认证证书。

3.认证人员要求

3.1认证机构中参加认证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个人素质和食品生产、食品安全及认证检查、检验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历。

3.2认证审核员应按照《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取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执业注册。

3.3取得注册资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可以在补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实施规则及认证依据标准培训的基础上,直接注册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审核员。其他人员在审核员注册时,应不低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所需的基本教育、工作经历要求。

3.4认证机构应对本机构的认证审核员的能力做出评价,以满足实施相应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活动的需要。4.认证依据

认证依据为有效的各类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相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良好生产规范标准或行业良好生产规范标准。

具体认证标准详见附件1。

5. 认证程序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

5.1 认证申请

5.1.1 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或其组成部分);

(2)取得相关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3)生产、加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安全卫生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4)按照认证依据对应的良好生产规范标准,建立和实施了GMP,产品生产工艺定型,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5)一年内没有发生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规的食品安全卫生事故。申请前已获GMP认证或其他食品农产品认证的,一年内没有因发生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规的食品安全卫生事故,虚报、瞒报获证所需信息等原因,而被认证机构撤销认证证书的情况。

5.1.2 申请人应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1)认证申请书;

(2)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复印件;

(3)有关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证明文件(适用时);(4)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5)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及GMP认证要求的相关文件;

(6)组织机构图、职责说明;

(7)委托加工情况说明(适用时);

(8)厂区位置图、平面图、加工车间及实验室平面图、工艺流程图、人流图、物流图;

(9)生产、加工或服务过程中遵守(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清单;产品执行企业标准时,提供加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印章的产品标准文本复印件;(10)产品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相关证据和(或)自我

声明;

(11)承诺遵守法律法规、认证机构要求、提供材料真实性的自我声明;

(12)食品生产、加工使用添加剂清单及主要生产、加工设备清单和检验设备清单;

(13)其他文件。

5.2认证受理

5.2.1 认证机构应向申请人至少公开以下信息:

(1)认证业务范围;

(2)认证工作程序;

(3)认证依据;

(4)证书有效期;

(5)认证收费标准。

5.2.2申请评审

认证机构应根据认证依据、程序等要求,在15个工作日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和资料进行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以确保:

(1)关于申请人及其GMP的信息充分,可以进行审核;

(2)认证要求已有明确说明并形成文件,且已提供给申请人;

(3)认证机构和申请人之间在理解上的差异得到解决;(4)对于申请的认证范围、申请人的工作场所和任何特殊要求,认证机构均有能力开展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认证服务。

5.2.3评审结果处理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认证申请。

未通过申请评审的,应书面通知认证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补充、完善,或不同意受理认证申请并明示理由。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

5.3 现场审核

5.3.1 审核目的

通过在受审核方现场进行系统、完整地审核,评价受审核方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设备、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品质管理、标识等是否符合相应类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标准要求。

5.3.2审核内容

现场审核应覆盖本规则和认证依据的所有要求。重点应关注(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相关适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的情况;

(2)生产资源(包括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生产设备、品质管理设备、人员等)的充分性、适宜性;

(3)原辅料采购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审核组应对受审核方对重要原辅料的供方制定和实施的控制措施严格程度及有效性进行审核,确认受审核方是否真正具备保证食品安全的能力;

(4)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合法性;

(5)对生产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6)产品检验程序的充分性、适宜性;检验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7)产品可追溯性体系的建立及不合格产品的召回;

(8)人员健康、卫生控制的有效性。

5.3.3 审核组组成

5.3.3.1认证机构应根据审核需要,组成审核组。审核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审核组应具备对相应类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要求的审核能力。

(2)审核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已经认证机构评定;

(3)审核组成员身体健康,并有健康证明;

(4)审核组中应至少有一名相应产品类别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审核员或技术专家。当确实需要技术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时,技术专家应具有不低于审核员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5.3.3.2初次认证及监督审核审核组至少由二名审核员组成。同一审核员不能连续两次在同一生产现场审核时担任审核组组长,不能连续三次对同一生产现场实施认证审核。

5.3.4 现场审核要求

5.3.4.1 现场审核应安排在审核范围覆盖产品种类的生产期进行,审核组应在现场观察该产品种类的生产活动。

5.3.4.2当受审核方体系覆盖了多个场所时,认证机构应对每一生产场所实施现场认证审核,以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当受审核方将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生产过程采用委托加工等方式进行时,除非被委托加工组织的被委托加工活动已获得相应的食品生产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经营企业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否则应对委托加工过程实施现场审核。

5.3.5审核时间

应根据受审核方的规模、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安全风险

程度等因素,策划审核时间,以确保审核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审核时间不应低于本规则附件2要求。

5.3.6不符合验证

对于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应出具书面不符合报告,要求受审核方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析原因,并说明为消除不符合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具体纠正和纠正措施,并提出明确的验证要求。认证机构应审查受审核方提交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定其是否可被接受。

5.3.9抽样验证

认证机构应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按相关标准对认证覆盖范围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以验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实施的有效性。

5.4认证决定

5.4.1综合评价

认证机构应根据现场审核和抽样验证(必要时)结果,并结合其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产品的实际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做出认证决定。必要时,认证机构应对申请人满足所有认证依据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以做出申请人建立实施的GMP能否获得认证的决定。

认证机构在做出认证决定时,应获得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有关初次认证的所有信息,且所有不符合已关闭。

5.4.2 认证决定

对于符合认证要求的申请人,认证机构应颁发认证证书。

对于不符合认证要求的申请人,认证机构应以书面的

形式明示其不能通过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认证的原因。

5.4.3 对认证决定的申诉

申请人如对认证决定结果有异议,可在10个工作日内向认证机构申诉,认证机构自收到申诉之日起,应在一个月内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如认为认证机构行为严重侵害了自身合法权益的,可以直接向认证监管部门投诉。

5.5监督审核

5.5.1监督审核频次和覆盖产品

认证机构应根据获证GMP体系覆盖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特点,合理确定监督审核的时间间隔或频次。当获证组织与GMP有关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或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认证机构应增加监督审核的频次。

监督审核的最长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审核应在生产期进行,审核组应在现场观察到GMP覆盖下的产品的生产活动。每次监督审核应覆盖认证范围中的所有场所,并尽可能覆盖认证范围内的所有产品。由于产品生产的季节性等原因,在每次监督审核时难以覆盖所有产品的,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审核必须覆盖认证范围内的所有产品。

5.5.2 监督审核应满足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中对监督活动的要求。

5.5.3监督审核内容

监督审核应重点关注(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GMP的保持和变化情况;

(2)重要原、辅料供方及委托加工的变化情况;(3)产品安全性情况;

(4)顾客投诉,食品安全事故、事件及处理;

(5)涉及变更的认证范围;

(6)对上次审核中确定的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7)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政府监管部门抽查的结果;(8)证书的使用。

5.5.4认证机构应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按相关标准对认证覆盖范围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以验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持续实施的有效性。

5.5.5监督审核结果评价

认证机构应依据监督审核结果,对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做出保持、暂停、或撤销其认证资格的决定。

5.6跟踪调查

5.6.1 跟踪调查方式

认证机构应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策划采用不通知现场跟踪审核、生产现场产品抽样检验等方式对获证企业实施跟踪调查。每年度跟踪调查企业的比例应不少于获证企业总数的5%。获证企业数不足100的,跟踪调查数量应不少于5。

5.6.2不通知现场跟踪审核

不通知现场跟踪审核可以在审核前48小时向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审核计划,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审核。

第一次不接受审核将收到书面告诫,第二次不接受审核将导致证书的暂停。

5.6.3跟踪调查实施及结果处理

认证机构应规定跟踪调查活动程序、实施要求及跟踪调查结果处理办法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当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获证企业已不再符合认证要求时,应当暂停、撤销认证证书。

5.7 产品抽样检验要求

当需要实施产品抽样活动以验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实施的有效性时,产品抽样检验活动应符合以下要求:

(1)检验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

(2)抽样人员应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为审核组成员或认证机构指派的人员;

(3)样本应当从企业成品仓库或生产线末端的合格品中随机抽取。

(4)检验项目由认证机构根据产品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予以确定;

(5)抽样方法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实施;

(6)承担认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资质能力要求。

5.5.5信息通报制度

为确保获证组织的GMP持续有效,认证机构应通过与认证申请人签订合同的方式予以明确约定,要求获证组织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向认证机构通报以下信息:(1)法律地位、经营状况、组织状态或所有权变更的信息;

(2)组织和管理层(如关键的管理、决策或技术人

员)变更及组织机构变化的信息;

(3)联系地址和场所变更的信息;

(4)有关产品、工艺、环境变化的信息,包括重要原辅料供应及食品添加剂变化信息;

(5)有关周围发生的重大动、植物疫情的信息;

(6)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消费者投诉等情况;

(7)有关在政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府监管部门组织的检查或市场抽查中,被发现有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

(8)不合格品召回及处理的信息;

(9)其他重要信息。

5.5.6信息分析

认证机构应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增加跟踪监督频次在内的措施和暂停或撤销认证资格的措施。

5.8 再认证

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前三个月,获证组织可申请再认证。再认证程序与初次认证程序一致。

认证机构应根据再认证审核的结果、认证周期内的评价结果和认证使用方的投诉,做出再认证决定。

5.7 认证范围的变更

(1)获证组织拟变更业务范围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并按认证机构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2)认证机构根据获证组织的申请,策划并实施适宜的审核活动,并按照5.4条的要求做出认证决定。这些审核活动可单独进行,也可与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获证组织的监督或再认证审核一起进行。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

(3)对于申请扩大获证业务范围的,适用时,应在审核中验证其产品的安全性。

5.10 认证要求变更

认证要求变更时,认证机构应将认证要求的变化以公开信息的方式告知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并对认证要求变更的转换安排做出规定。

认证机构应采取适当方式对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变更后认证要求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确认认证要求变更后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书的有效性,符合要求可继续使用认证证书。

6. 认证证书

6.1 认证证书有效期

GMP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认证证书式样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应涵盖以下基本信息(但不限于):

(1)证书编号

(2)企业名称、地址

(3)认证覆盖范围(含产品生产场所、生产车间、具体产品和/或服务种类等信息)

(4)认证依据

(5)颁证日期、证书有效期

(6)认证机构名称、地址

6.2 认证证书的管理

6.2.1暂停

获证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其使

用认证证书,暂停期限为三至六个月。

(1)获证组织未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

(2)获证组织发生食品安全卫生事故、政府监管部门抽查不合格等情况,尚不需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3)获证组织的体系或体系覆盖的产品不符合认证依据要求,但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

(4)获证组织https://www.doczj.com/doc/4917520236.html,未能按规定间隔期实施监督的;

(5)获证组织未按要求对信息进行通报的;

(6)获证组织与认证机构双方同意暂停认证资格的。

6.2.2 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撤销其认证证书。

(1)获证组织体系或体系覆盖的产品不符合认证依据或相关产品标准要求,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2)认证证书暂停期间,获证组织未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的;

(3)获证组织出现食品安全卫生事故、政府监管部门抽查不合格等情况,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4)获证组织不再生产体系覆盖内产品的;

(5)获证组织对相关方重大投诉未能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的;

(6)获证组织虚报、瞒报获证所需信息的;

(7)获证组织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

(8)获证组织申请撤销认证证书的;

(9)获证组织不接受政府监管部门或认证机构对其实施监督的。

7.信息报告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将下列信息通报相关政府监管部门:

(1)当受审核方为出口企业时,认证机构应当对受审核方进行认证现场审核5个工作日前,向受审核方所在地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报审核计划,其他的应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

(2)认证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撤销、暂停认证证书的获证组织名单和原因,向国家认监委和该组织所在地的省级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3)认证机构在获知获证组织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向国家认监委和获证组织所在地的省级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通报;

(4)认证机构应当通过国家认监委指定的信息系统,按要求报送认证信息。报送内容包括:获证组织、证书覆盖范围、审核报告、证书发放、暂停和撤销等方面的信息;

(5)认证机构应当于每年11月底之前将本年度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工作报告报送国家认监委,报告内容包括:颁证数量、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分析、暂停和撤销认证证书清单及原因分析等。

8. 认证收费

按照国家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质量体系认证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收取。

附件1: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范围目录

序号认证标准适用范围1 GB/T 19479 *生猪屠宰良好操作规范生猪屠宰及分割加工企业

2

GB/T 20575 鲜、冻肉生产良好操作规范供人类消费的鲜、冻猪、牛和羊肉产品,包括售出后直接或经进一步加工后供食用的鲜、冻猪、牛和羊肉产品生产企业

3 GB/T 20940 肉类制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肉类制品生产企业

4 GB/T 22637 天然肠衣加工良好操作规范天然肠衣加工企业

5 GB/T 20941 水产食品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

水产食品(鱼、虾、贝类等)加工企业6 GB/T 20938 罐头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罐头食品生产企业

7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以水、水果、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花、叶、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果肉、糖类、香精香料、液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为原料,生产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和其他饮料的生产企业

8 GB/T 23544 白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白酒生产企业

9 GB/T 20942 啤酒企业良好操作规范啤酒生产企业

10 GB/T 23543 葡萄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葡萄酒生产企业

11 GB/T 23542 黄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黄酒生产企业

12 GB17404 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膨化食品生产企业

13

GB 8956 蜜饯企业良好生产规范以果蔬和糖类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蜜饯类、凉果类、果脯类、话化类、果丹(饼)类和果糕类生产企业

*:凡是不标注发布年代号的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则。附件2:

后厨员工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及食品卫生标准

后厨员工管理制度行为规及食品卫生标准 一、后厨员工管理制度及行为规。 着装标准: 1、员工当班时必须穿着工作服,戴发帽,卫生透明口罩,并保持工作衣帽合身、整齐、洁净。 2、工作服应勤洗涤、勤更换,要经常保持工作服的洁白、平整、干净。夏天每天一换。 3、头发应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以免头发在操作时掉落在食品中。 4、必须按规定系紧围裙,整齐、整洁、无破损,不得拖曳。帽子必须戴正。 5、袖口、裤角系紧,无开线。 6、工作服衣扣扣好,不得用其他饰物代替纽扣。 员工应自带擦汗毛巾,切忌工作中用工作服袖口、衣襟、围裙或用手直接擦汗。 7、不得穿着破旧不堪、油迹斑斑、不洁不白、缺扣少补的工作服。 8、不得赤脚、穿拖鞋、水鞋、凉鞋或容易打湿的鞋。 9、不得在工作服外罩便服,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严禁热天穿短裤、超短裙、背心或光膀子上班。 12、严禁员工穿着工作服外出。 10、严禁无故穿工作服到餐厅的服务场所逗留、穿行。 二、食品卫生标准。 干藏食品要求: 1、食品应放在干净的货架上,地面保持干净,防止污染。 2、无外包装物品应密封,容器应有标签。 3、定期清扫贮藏区; 4、货单应注明日期,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5、常用品放在低层货架上,靠近通道; 6、大量较沉的物品放在较低的货架上; 7、罐装食品要严格按照所规定的日期存放,过期必须处理掉。 冷藏食品要求:

1、检查所有食品及其他物品,去掉原包装,保证清洁、卫生、密闭、无损害; 2、不要将包装食品和水接触或靠近未化的冰水; 3、定期检查温度计; 4、食品:7℃或更低; 5、奶制品和肉类:0~4℃海鲜:-1~3℃ 6、贮藏大块肉制品和食品时,保证冷空气在其表面自由流通; 7、食品不能直接贮藏地下或紧靠墙面; 8、定期清扫设备和冷藏区; 9、收货单上应标明日期,发放物品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每日检查水果和蔬菜; 10、奶制品和有气味的食品分开贮藏。海鲜类应与其他食品分开贮藏。 提货、备料卫生标准: 1、在食品准备过程中,必须遵守卫生规定。食品准备用的工具和设备必须清洁。严格检查原材料,包装及罐装品。如果表面或底面出现膨胀或有拆痕,应立即停止使用。 2、服务前必须清洁水果和蔬菜,对高蛋白食品的准备(如鱼、鸡、肉、蛋)要进行清洗,开罐头食品时要清洗顶部; 3、新鲜食品准备与服务时间尽可能接近; 4、对有潜在危险的食品要彻底烹制,已加工成料的食品应马上烹制; 5、冷冻食品烹制前要按规定方法溶化; a自然化解; b放自来水冲泡; c可用微波炉。 6、加工的食品要荤、素分开,刀、墩、案、盆、容器、洗涤池各自专用。 服务卫生要求: 食品做好后,装盘、上菜、服务过程也应保证安全、卫生,并防止餐具,茶具、酒具二次污染。 1、服务时,盖好食品、防止蚊蝇、灰尘、喷嚏等污染; 2、服务前,取出冷藏食品; 3、不能用保温池加热食品;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一、目的 规范员工的语言和行为,使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不仅优化公司的整体形象更利于整体的发展。 二、总则 公司所有员工要热爱公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形下对公司绝对忠诚,不得做出有损于公司利益、有损于公司声誉的行为。每个新成员进入公司时都要阅读此规范,并让它成为真正指导工作的座右铭。 三、行为规范 全体员工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假公济私,不准损害公司利益。公司员工不得受雇于公司竞争对手或者以独立承包商、咨询顾问的身份以及其他方式与公司竞争对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司员工应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不得将应属于公司的业务机密窃为己有;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认的会计准则和经营惯例。 四、礼仪规范 公司员工在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应遵守下列规范: (一)职工必须仪表端庄、整洁。具体要求是: 1、头发:职员头发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男性职员头发不宜太长,每星期至少洗头一次,养成梳头的习惯,发型大方、整齐,不凌乱; 2、指甲:指甲不能太长,应经常注意修剪。女性职员涂指甲要尽量用淡色,禁止指甲内有污垢; 3、胡子:胡子不能太长,应经常修剪,注意鼻毛的修剪; 4、口腔:保持清洁,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有异味食品; 5、女性职员化妆应给人清洁健康的印象,不能浓妆艳抹,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 6、勤洗澡、勤换衣,每星期至少洗澡一次,禁止身上有异味出现。 (二)工作场所的服装应清洁、方便,不追求修饰。具体要求是: 1、衬衫:无论是什么颜色,衬衫的领子与袖口不得污秽; 2、领带:外出前或要在众人面前出现时,应配戴领带,并注意与西装、衬衫颜色相配。领带不得肮脏、破损或歪斜松弛; 3、鞋子应保持清洁,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不得穿带钉子的鞋,常洗袜子与鞋垫; 4、女性职员要保持服装淡雅得体,不得过分华丽; 5、职员工作时不宜穿大衣或过分臃肿的服装。 (三)在公司内职员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具体要求是: 1、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度,腰背挺直,胸膛自然,颈脖伸直,头微向下,使人看清你的面孔。两臂自然,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会见客户或出席仪式站立场合,或在长辈、上级面前,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2、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

公司员工行为规范范本

公司员工行为守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员工行为,维护企业形象,推广特色的企业文化,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遵守公德 第二条公司员工必须遵纪守法、做维护社会公德的模范,公司绝对不允许违背公德、违反法律的现象存在。 第三章爱岗敬业 第三条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勤奋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四条尽职尽责:要求员工必须做到三负责,即对社会负责,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全力以赴地完成工作任务和履行职能,对自己的失误承担责任。 第五条服从领导:员工必须服从领导安排,与领导保持一致把工作做好,不与领导背道行事。 第六条逐级上报:员工有事应向所属直接领导汇报,除直接领导有重大失误或特别情形下,不得越级汇报。

第四章团结协作 第七条紧密团结,精诚合作,工作中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八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关心,相互尊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九条不搞小团体、小帮派,倡导同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 第十条不拨弄是非,无中生有,挑拨离间,说不利于团结的话。 第十一条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以积极包容的心态对待公司管理中的问题,主动提出改进性的建议和意见,以成熟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五章遵守纪律 第十二条下级服从上级是公司管理的基本原则,员工应自觉服从领导的安排和工作调动,不得公开顶撞领导,不得无故拒绝、拖延、敷衍或擅自终止领导安排的工作。 第十三条遵守公司制定的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上下班要打考勤卡。 第十四条公司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上班下班时间不擅离职守,不串岗及私自外出、不聊天、听音乐、嬉闹、大声喧哗。 未经他人允许,不得翻阅他人文件、资料,动用他人物品。 第十五条工作时间要专心工作、精神振作、紧张有序,不用办公电话打私人电话、上班期间不在公司岗位接待亲友、不办理个人

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通用规范

DB510100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DB 510100/T 174—2015 成都市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通用规范

2015-10-01实施2015-09-01 发布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 i i范围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1) 5选址及厂区环境 (1) 6厂房和车间 (2) 7设备 (4) 8卫生管理 (5) 9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5) 10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5) 11 检验 (7) 12贮存和运输 (7) 13不符合控制 (7) 14产品追溯和召回管理 (7) 15 培训 (8) 16管理机构、管理制度、重要信息明示和人员 (8) 17记录和文件管理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常用记录表 (11)

刖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成都食品生产安全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娟,蒋丽琼,王永红,韩吉玲,钟昭,吕品,万渝平,刘成林,罗焰,倪军,任维伟。

成都市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通用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选址及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备、卫生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检验、贮存和运输、不符合控制、产品追溯和召回管理、培训、管理机构、管理制度、重要信息明示和人员、记录和文件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生产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12号《食品召回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GB 14881—2013第2章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总则 4.1企业应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4.2企业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成都市产业规划的相关规定。 4.3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 4.4企业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5在食品生产中,不应: a)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 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b)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添加药品; d)添加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 单》中的物品; e)生产和使用未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新食品原料。 f)添加法律法规禁止的物品。 5选址及厂区环境 5.1应符合GB 14881—2013第3章的规定。 5.2不应占用农业用地;不应在居民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5.3生产场所设置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商业布局和食品安全规划;企业应具有与其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 5.4生产厂房应距垃圾场、排污沟渠、坑式厕所、废品收购站、虫害大量孽生场所等污染源 100m 以上。

食品饮料生产制造企业名录

广东万亨食品有限公司 威士雅保健品有限公司 广州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 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 佛山祖庙食品企业有限公司 雪贝尔艺术蛋糕坊 广州天源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荔乡 广州番禺糖果有限公司 佛山市香兰食品有限公司 华美食品 中山市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同田生化技术公司 广东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潮安县金石坤兴付食品厂 顺德市兴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太和贸易公司 广州市宜锋乳品有限公司 汕头市世纪源饮水有限公司 东莞金燕米粉厂 东美食品有限公司 潮阳市粮丰集团有限公司 汕头壹杯通有限公司 广州市俊佳茶业有限公司 珠海汪氏蜜蜂园有限公司 香兰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郎氏实业有限公司 中山市业冠肉食制品厂 江门市丰正食品有限公司 潮州可宏烤鳗制品有限公司 广州圣安娜食品有限公司 东莞市恒华饼业有限公司 广东新怡糖业有限公司 中山脆奇食品有限公司 中山市美华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怡景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汕头市佳馨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大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市果品食杂公司 广东省高州市金山永鑫果业有限公司广东集味村集团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美怡乐食品总厂 青岛啤酒(珠海)有限公司 广州生力啤酒有限公司 东莞市万年春实业有限公司 汕头市茂发实业公司 中山恺撒威登食品有限公司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公司 广州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金棕榈商贸有限公司 东洋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汕头龙丰食品有限公司 汕头市积士佳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金帝食品有限公司 中山市嘉美乐食品有限公司 益华富氧水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香港)日之泉蒸溜水有限公司 汕尾市华帝山矿泉水厂 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广东大源食品有限公司 广州市园艺蜂产品厂 肇庆市西江酿酒厂 广东活力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珠江甘蔗厂 广州市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 广州市华侨糖厂 广东省揭阳市酱油厂有限公司 佛山市雄民食品有限公司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东莞市厨味食品有限公司 东莞东糖集团 深圳罗湖林果场 广州蔬菜果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昌华食品贸易行 广东惠州梅菜产销有限公司 广东澄海市华丰食品厂 鱼丸世家 祥兴鱼翅厂 汕头市荣记食品厂 汕头经济特区海强水产公司 中山市今荣肉类制品厂 深圳市喜上喜实业有限公司 开平食品集团肉类制品厂 皇上皇肉食制品厂 燕塘牛奶公司 深圳市澳牛食品有限公司 汕头市雅园乳品厂 汕头高新区华氏食品有限公司 汕头市荣源商贸有限公司 广东多乐乳业有限公司 深圳益康保健品有限公司 深圳嘉源饮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达能益力泉饮品有限公司 东莞东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东莞(香港)日之泉蒸馏水有限公司 协力食品(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一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澄海市文辉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齐善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董峰实业有限公司 乐厨食品(深圳)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业成米面制品厂 广东新会市新鸿面粉厂 广州市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省揭阳市泰和天然植物食品有限公司 中山市莲珠食品厂 文苑月饼 广州市全福德冰糖葫芦食品厂 裕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冠华食品厂 广东雅士利集团有限公司 汕头市金茂食品有限公司 庆联食品有限公司 广东汕头富味食品有限公司 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 广州市嘉威食品有限公司 佛山金城速冻食品厂 中山市嘉豪食品有限公司 中山市基快富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龙驰实业有限公司 广州鲜迪食品有限公司 广州味精食品厂 东升食品有限公司 中山市脆奇食品有限公司 中山市百威食品实业有限公司 珠海市饼业食品有限公司 广州积士佳食品有限公司 广东华威饼业股份有限公司 满地可(汕头)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万盈达实业有限公司 乐百氏集团 广东水仙花企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肇庆香料厂有限公司 中山市中逸酒业有限公司 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 广东省万家兴酒业有限公司 高要市宋隆酒厂 宁波久久红食品有限公司 宁波市米氏实业有限公司 宁波市米氏实业有限公司 宁波中策太丰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食品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食品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建立健全生产计划管理体制,理顺生产计划的执行程序,提高计划执行率,确保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系统及为生产服务的相关单位。 三、职责 (一)、营销公司、外贸部负责市场需求计划的提报。 (二)、计划部负责公司生产任务的编制、下达(在接到市场需求计划后,必须在10小时内汇总编制各车间生产计划通知单),检查、监督、落实计划执行情况。负责各生产任务执行单位的考核及作息汇总落实。 (三)、生产部负责公司各生产任务计划的组织、协调、调度、调整、控制工作。负责各生产类资源的平衡,计划可执行性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调整。 (四)、各车间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通知单,负责制定各日时区生产任务及其他各日时区生产任务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外贸部: 1、负责客供面料、辅料进厂计划的跟踪落实、确定、反馈。 2、在接到客户确认信息后,必须在8小时以内编制提报自备料等备料通知单,并跟踪落实备料情况。(外贸部提供样卡必须准确,由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生效。)备料通知单要有工艺图示、样卡、板号(样品)以及面、辅料幅宽,若无板号、无图示,应说明同哪个款。 3、客户中途更改工艺或更改辅料,外贸部必须及时将更改资料提报给计划部、供应部、技术部、辅料库。 4、根据客户提供的产量配比,编制提报生产任务通知单及相关工艺技术资料。生产任务通知单必须标明面、辅料库存情况和到厂时间(约数也行)以及客供面料单耗。 (六)、车间生产计划管理职责 1、根据制定日时区生产任务,分解各工序日时区生产任务,并组织落实、执行。 2、负责每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报计划部。并对本车间生产任务情况进行落实、考核。 3、负责对上道工序满足其本车间生产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落实、考核。 4、负责各生产任务完成后的分析及面、辅料的出(退)库手续(清完计划后必须在两天内写出计划分析报核算部)。 5、缝制车间必须按日时区生产计划,将产品均匀转下道工序。 6、负责各种用料情况的反馈,若因更改工艺或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用料单耗的变更,应及时填写用料单耗调整单,由技术部通知外贸部,供应部签字后交计划部,防止阻碍生产进行的现象发生。 (七)、供应部计划管理职责 1、根据计划部下达的面料计划通知单和营销公司下达的团定、零活面料采购计划,结合各面、辅料库存情况,必须在10小时内提报面、辅料采购计划,按期保质保量的组织采购到位。 2、并对面、辅料采购计划完成信息,以工作联系单的及时反馈各相关部门。 (八)、库管员计划管理职责 1、根据计划部下达的生产任务通知单和各车间制定的日时区生产任务计划,组织清点落实各面、辅料,并对库存不足的面辅料,编制采购计划报供应部组织采购。

食品生产企业基本要求内容

食品生产企业基本要求 一、质量管理职责 1.1组织领导 1.企业领导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企业的质量工作。 对食品企业的组织领导主要有两条要求,第1条要求企业领导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企业的质量工作。也就是要求企业的领导层中如厂长、副厂长或总工程师中,应当有一个人全面负责企业的质量工作。具体要求一是要有文件规定明确规定由某领导负责企业的质量工作;二是企业要有质量工作会议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要切实主持质量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的一些质量问题,不得虚挂。另外,所确定质量管理负责人与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 2.企业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 组织领导要求的第2条,是对企业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规定。本条的容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企业都建立一个质量部、质量处或者质量科来管理企业的质量工作,对于企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的企业,可只安排一个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来管理企业的质量工作,负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具体要求一是要有文件明确确定所设置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二是要求企业应具备相应的工作鉴证或工作记录。 1.2质量目标 要求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贯彻实施。 本条所说的质量目标是企业管理体系运作的目标,是管理体系的方向和目的。要求企业所确定的质量目标要明确、切实可行,同时要求必须是可测量的,所设定的质量目标,企业应能够通过测量来验证质量目标达到的程度。质量目标的设定不能讲空话,走形式,要以量化的形式切实体现企业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运作状态。 1.3管理职责 1.企业应制定规定各有关部门质量职责、权限的管理制度。 管理职责的第一条要求企业应制定各有关部门质量职责、权限的管理制度。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以及相互关系,从而有效保证企业部的各项质量活动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正常有序地进行,实现原辅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产品质量检验、成品包装、贮存等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控制。 现阶段我区各食品生产企业,制度相对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总体上还存在差距;一是一些企业所制定的制度缺乏科学性、适用性以及与企业自身的相关性,存在盲目照搬的应付行为,有一些东西参考一下是可以的,但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生产状况和产品特点;二是一企业虽然具备各项制度,但有关制度的执行力较差,相关人员不了解自身的职责,甚至一些企业领导也不是很清楚,管理上的随机性很大,大量的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一些企业只是在取证初期全面运作了有关的制度,之后,由于制度的可执行性较差或其他原因,就不再运作,甚至制度有严重缺失。食品生产企业的制度性材料也是食品企业必备条件的一部份,所以各企业一定要注意留存,并且还要结合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完善和修正,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企业应当制定不合格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合格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公司员工行为规范

公司员工行为规范 1、坚信公司的事业,爱惜公司声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说有损公司形象的话、不做损害公司利益的事。 2、认同公司的价值观,自觉把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坚决服从领导,尽职尽责,讲究工作效率,不以任何借口贻误工作,不得懈怠工作、不思进取;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4、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注重团结协作,提倡互助友爱,保持敬业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 5、自觉接受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监督,积极对公司管理或有关具体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将会成为公司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公司虽不承诺员工的每一项想法均能实现,但公司会给予相应的答复。 6、不背后议论公司和他人,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严禁搬弄是非、编造谎言欺骗公司领导和同事,严禁恶意中伤公司、领导和同事。 7、上班时衣着端庄整洁,注重仪容仪表,按规定着职业装。 8、严格遵守公司工作纪律: (1)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不得无故串岗、离岗; (2)工作时间不准办私事,打私人电话不得超过5分钟; (3)工作时间保持安静,不准长时间闲谈、打闹、嬉笑,大声喧哗; (4)因工作与同事出现意见分歧时,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友好、求同存

异的原则真诚沟通,不得大声争执甚至吵闹,如出现此类情形严重干扰公司正常办公秩序的,扣除当月工资; (5)离职、交接工作期间,情绪不稳定,不配合工作交接,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的办公秩序,或交接不清楚,按自动离职处置,将不予发放剩余工资,并通告公示; (6)工作期间不得打瞌睡、听音乐,不准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严禁打游戏或上网聊天; (7)上午8点半之前结束早餐,中午13点之前结束午餐,清理干净餐桌和茶水间的卫生,将桌椅回归原位并回到工作岗位;冰箱内的食品存放不能超过三天,超期后请自行清理。 (8)不准在办公区内吸烟,吸烟请在指定的吸烟区,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不准在工作时间吃零食; (9)不准将与工作无关人员带入工作区,私人会客的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10)外出办事应向直接上级请示,经同意后在前台的“外出登记表”上主动登记。 9、见到领导、客人或同事时,应主动打招呼或点头致意;遇到公司领导或客人问话,应起立回答问题,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和精神面貌。 10、坐、立、行姿态要庄重,举止大方,上班时间不准有东倒西歪、趴伏桌面等不雅形态 (如遇身体不舒服的,请跟主管汇报后,由行政部安排地方休息)。 11、上班时,准备好必要的办公用具,在办公桌上摆放整齐、美观;工作期间应做到随手关水、随手关灯,拒绝浪费,情节轻的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通告批评并照价赔偿;下班时,将工作区垃圾清理干净、物品摆放整齐,关闭所有办公设备电源;如需加班,离开公司前要确保关闭所有办公设备、照明的

湖北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湖北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 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 号)等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规范、人员要求、规章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帮助企业建立与法律法规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加强食品生产过程的管理,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部分企业共同编制了《湖北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参与本《规范》编制工作的食品企业有: 1 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资质、厂区卫生、物质采购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仓储管理、产品检验管理、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通用规范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湖北省内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以下简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管理可参照执行。

1.2 制定本规范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 号)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等有关标准。 1.3 目的 规范企业食品生产加工行为,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证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 企业应加强自律,不断强化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依法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本规范要求。 1.4 使用要求 本规范并非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唯一要求,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在本规范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本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其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本规范的要求。 企业可根据组织结构,结合企业规模、产品类别,对相关职能合理分工,确定本规范中清洁消毒、采购物资查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应急处置以及台账记录的登记、保存等相关工作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确保落实到位。 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别、质量控制要求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类记录表单,但应体现本规范记录表单中所要求的内容、要素。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记录本规范要求记录的事项。 2 资质要求 2.1 企业必须具备《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

食品生产企业员工卫生行为规范

食品生产企业员工卫生行为规范 一、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意义: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食品安全卫生、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对于食品生产厂员工来讲,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严格监督管理,无论在生产操作还是生活细节均需时刻注意。 通过卫生培训使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能自觉遵守各项卫生制度,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卫生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食品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合格证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全体员工持身体健康合格证上岗: 公司参与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人员每年定期体检一次,取得健康证,体检不合格要暂时调离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防止对食品的污染。在工作中如感到身体不适,应及时去医疗部门检查。一旦发现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呼吸道、肠道、手外伤、皮肤病及各种传染性疾病应及时上报主管领导,调离工作岗位,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生产工作。 因病离岗的工作人员,在身体疾病痊愈恢复健康后,需持医生开具的健康合格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每个员工的上岗证上需将体检合格情况详细注明,并与个人健康档案一致。 三、人员招聘和使用的管理: 1.在人员招聘以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保证招聘的工人身体健康; 2.人员到厂以后培训合格后才可以上岗; 3.新聘人员必须经过实习,熟练以后才能进行生产操作; 4.培养人员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上岗前个人卫生: 1.每天上岗前应在更衣室穿戴好清洁、完好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 2.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剃须、勤修剪指甲、勤换洗内外衣服。 3.上岗时不准佩戴饰物及手表。进入生产车间人员的私人物品不得携入车间,应存放指定地点。 4. 进入一般生产区先换鞋,在更衣室脱去外衣,穿上工作服。 5.进入洁净区(无菌灌装间)先换鞋。在第一更衣室脱去外衣、用洗手液洗手,用75%酒精进行手消毒、进入第二更衣室,换上洁净工作服。 6. 不得将任何食品、杂物带入生产车间,禁止在车间内就餐,吃食物。 7. 品控人员每周不定期检测车间员工手上、衣服上的微生物数量。并制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1)手的清洁 ①手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细菌、化学试剂、其他不洁物可以通过手带入食物,再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②手具有符合细菌生存繁殖的一切条件:适用的温度、水分、手的纹理。 ③要求手部应保持清洁,工作前应用洗手液洗净。从事食品生产人员不得留有长指甲、涂指甲油或配戴饰物。工作前(包括调换工作时)、如厕后,或手部污染时,

食品生产企业规范生产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规范生产管理 一、人员管理 1、人员配备 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有具备资质的检验员、有通过健康体检的生产人员、有覆盖全员的食品安全培训。 2、人员卫生 四勤:勤洗手、勤洗澡、勤理发、勤洗工作服 三不:不配戴饰物、手表;不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二、设备管理 1、设备日常管理 坚持使用前消毒;坚持使用后清理;坚持日常保养;坚持定期维修;坚持规范记录; 2、设备定期校准 三、物料管理 1、物料采购:坚持采购索证、索票、索检验合格证;坚持验收合格才能使用;坚持专人、专账、专库分类管理;坚持物料先进先出;坚持定期检查、清理库房;坚持监控库房存储条件。 2、物料使用: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禁止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清洗剂、消毒剂;禁止原辅材料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混储、混运;禁止使用无标签标识的包装材料;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产品标签、说明书禁止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四、管理制度 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出厂检验制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建立销售台账;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建立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制度;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建立防止食品污染制度;建立文件记录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式。 五、环境卫生管理

(1)厂区卫生要求 1、厂区周边不得有污染源;厂区不得饲养家禽。 2、防止积水和扬尘;防止虫害侵入,孳生;防止废料、废水、废气的污染。 3、环境卫生清洁管理要定人、定岗、定标准、定时间 (2)生产车间卫生要求 三要:要更衣洗手、要换鞋帽、工作服要与个人物品分开放置。 三定:定期检查防虫,防鼠设施;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定期清除废弃物品。

某集团员工行为规范

集团员工行为规范手册 前言 为了加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一流的管理机制,增强集团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集团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集团员工行为规范》。 本规范是集团每一位在职员工,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的内容有:企业形象、个人形象、上班形象、沟通礼仪、商务礼仪、接待礼仪、销售礼仪等。 我们要用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规范集团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全体员工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出发点,使每个集团员工,都有体现集团“量身制作、贴身服务”服务理念的行为和表现,同时造就一支适应现代科技服务需要的,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团结协作、优良服务,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集团公司职工队伍,特制订本员工行为规范。 本规范所称“员工”包括集团公司正式员工、聘用制员工,及各种临时性工作人员。 第一章:企业形象 企业须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场所,良好的销售环境不仅体现企业精神风貌和服务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向消费者起到促进消费功能,因此,销售厅外观须做到清净明亮、整洁美观、方便合理。 销售环境 销售厅外观:

①销售场所应设置在人口流量较大、环境优雅的地段,尽量靠近本集团业务消费的消费群体。 ② 销售前厅门楣必须装设集团,企业识别标志与企业名称标牌。 (夜间须在明显位置设夜间灯光显示)保持清洁并做到形象鲜明。 ③ 必须在明显位置设立营业时间牌,(夜间须设夜间服务时间 灯光显示)并保持夜间灯光显示。 ④ 销售厅门口左右5米距离之内严禁摆摊设点,禁止闲杂人员 长期逗留、休息。 ⑤ 规划出便于消费者停放交通工具的区域,并以明显标志标识。 ⑥ 在销售厅门口设立公告牌并摆放规整,用于集团公司内部信 息传播。 ⑦ 严禁在门厅附近胡乱涂写、张贴。 ⑧ 保持销售厅周围环境卫生清洁。 销售厅内部环境设施: ① 销售厅内部须按照方便、舒适顾客的原则,营造布局合理、 舒适大方、宜人的销售环境。 ② 保持厅内环境24小时清洁;保持厅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保持温度适宜。 ③ 提供影音设备,为顾客提供悠扬的背景音乐和产品广告视频。 ④ 提供绿色盆栽,并使其生长旺盛,营造良好的绿色销售氛围。 ⑤ 提供顾客休息椅、报架,放置书籍、报纸、便于顾客和陪同 人员休息、阅读。 ⑥ 设置老、残和孕妇专座,并在相应位置标识清楚。

食品企业规范生产管理

食品企业生产管理规范 一.目的 为了确保工厂在酿造、包装、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相关人员、建筑、设施、设备、卫生及品质等管理均符合百威英博良好生产规范要求,以防范在加工环节中可能引起污染或品质劣化的不卫生条件下作业,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品质的稳定的产品。 二.范围 适用于哈尔滨工厂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标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考核等方面的良好作业规范。 三?责任 3.1工厂总经理负责确保工厂已实施并符合百威英博良好生产规范。 3.2部门经理负责在各部门实施该计划。 3.3品质部负责每年对哈尔滨工厂GMP符合性进行审计。 四.参考文件 4.1良好作业规范4.2 HACCP 4.3产品完整性章节 五.规程 5.1清洁计划 5.1.1根据各区域建筑物功能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制定清洁计划,选定有资质的第三方实施清洁计划。并将建筑物的清洁计划纳入到工厂清洗计划中。TS 部门对清洁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确认。厂区要有合理卫生标准和清洁的程序。 5.1.2所使用清洁材料必须遵守公司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厂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建立相应的反应程序。 5.1.3所有员工清楚内务清洗计划和标准,并按照卫生标准实施。管理人员根据标准进行各层级的检查,确保清洗计划和标准得以执行。各部门每月根据《内务管理检查清单》对本部门进行检查,品质部每月汇总,得到全厂内务指数得分,通报各部门。 5.1.4所有的软管,接口,弯管等应都浸泡在清洗槽里,并两端浸没,或所有管道连接后用CIP系统清洗,CIP完成后应对残留液进行检测,如PH,电导率,外观检查。 5.1.5各工作区域所用的化学品和添加剂需要有安全信息标示牌、MSDS,要有危险化学品溢出的应急预案。 5.1.6厂区卫生标准和清洁程序合理 5.2生产场所的设计和结构

中国食品制造业百强企业名单

中国食品制造业百强企业名单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单位单位 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莒南县阜丰发酵有限公司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轩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雀巢有限公司 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麦芽有限公司 河南省莲花味精企业集团西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牛股份有限公司文登市金洋乳品(集团)有限公司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香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箭牌口香糖有限公司纳贝斯克食品(苏州)有限公司 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新大洋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哈尔滨顶益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省南街村有限公司仙妮蕾德(天津)企业有限公司 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唐山笃生食品有限公司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百事食品有限公司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华龙食品集团有 限公司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 露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顶园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九九有限公司 济宁市菱花集团公司天津雀巢有限公司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光明松鹤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爱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河南金丝猴集团有限公司 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佳口食品(中国)有限公司 椰树集团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大连中粮麦芽有限公司 合肥华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 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新疆兵团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兖州雪花淀粉有限公司山东东蒙企业集团公司 南京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山东金城股份有限公司 滨州金汇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郑州市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援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 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华嘉食品有限公司 济南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山绿色食品公司 山东省鲁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总则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为提高食品厂各部门工作人员对公司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及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心,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意识,使广大职工更加自觉遵守厂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厂各管理部门,对由于各级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安全事故或使本部门内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实施责任追究。 第三条对公司安全管理实施“以责论处”的工作原则,从公司到公司各部门都应根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进行管理,对在工作中因失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公司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要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与相应的处罚。 第四条对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的责任追究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责任追究上要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1)公司各部门及科室对公司直接负责,各部门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主管及生产部门的班组长直接对本部门直接领导负责,一线生产员工对所在的班组基层管理人员负责。(2)当公司部门内部存在安全隐患,需公司其他

部门配合时,该部门应当提出书面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经公司领导同意安排后,交与其他部门配合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如出现对安全隐患不重视或未及时解决,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配合解决的部门同事故发生部门承担同样的责任。(3)公司每年同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公司各部门内部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签订后,统一由公司存档保管。 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条全体职工必须定期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 第二条各部门必须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扎实推进安全培训工作,普及安全知识,倡导安全文化,使这项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第三条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安全宣传教育计划,组织职能部门对各部门的安全活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进行材料汇总,考核各部门对安全落实情况并负责定期通报。 第四条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职工的安全教育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活动,同时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内容翔实、规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检查、考核工作。 第五条班前十分钟安全教育由各车间及班组长组织实施,并由当班班长认真填写安全活动记录,做好保管、存档。 第六条安全教育培训形式与内容。教育和培训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1)新

食品企业生产车间卫生及个人行为规范

食品企业生产车间卫生及个人行为规范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食品生产车间卫生及个人行为规范管理规定 一、目的: 提高员工卫生意识,规范公司直接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员工的个人卫生要求,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二、适用范围: 生产车间所有员工。 三、内容: (一)人员卫生 1.员工上岗前必须取得健康证。 2.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理发、勤剃须、勤剪指 甲、勤换衣服(指甲长度≤1mm)。 3.员工进生产现场双手必须清洗消毒。 4.生产现场严禁随地吐痰和唾液,严禁随地乱扔纸巾、杂物。 5.员工工作期间严禁挖鼻孔,掏耳朵,剔牙抓头等不合食品企业卫生规范的行为,在生产现场打喷涕须背对生产线,并用手遮住嘴巴和鼻孔。 6.员工应做到衣帽整洁,头发不外露,工鞋保持干净,做到勤洗勤换。 7.员工出车间卫生区时严禁穿水鞋及工作服。 8.员工必须按公司要求规范着装,防止作业时汗液,脏物污染产品。 9.严禁抱病带伤上班,作业前双手消毒。 12.必须穿戴统一发放的工作服、水鞋,工作帽进入作业车间,并且应保持干净。 13.进入卫生区作业人员必须戴口罩。 (二)环境及设备卫生 1.车间现场必须经常清理、整顿、保持地面无积水、污物和油污。 2.保持现场排水沟畅通、墙壁洁净、无卫生死角。 4.现场门窗、通道、桌凳、现场目视牌等保持干净。 5.定期对现场各蒸汽、水、空压管道、照明用具等进行清扫、清洁,保持无灰尘积压。 6.设备上物品按规定要求整齐挂放,严禁员工随意踩踏、涂污设备。 7.设备应做定期清洁,防尘罩、安全罩禁敞开,机器底部物应定期清理。

食品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程序

食品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的生产活动.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2 各生产车间按计划进行生产。 3.3 操作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作好生产记录。 3.4 品质部对生产过程质量实施控制。 4. 内容 4.1 生产部按订单和库存情况及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并安排车间生产,并对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 4.2 生产部根据生产日报表掌握生产进度,每月汇总统计生产情况,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当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3 化验室要按规定抽检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检验结果及时通知车间;发现不合格时,马上报告车间负责人并立即停止生产;如发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质检部组织召开

质量事故会议,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4 工序控制:根据过程产品质量特性对生产质量的影响程度,工序控制可分为一般工序控制和重要工序控制。 4.4.1 投入工序加工的材料、辅料或半成品,都必须检验合格。 4.4.2 每道工序加工完成后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加工.。 4.4.3 一般工序的过程检验要求及项目: a. 严格按照工艺规定上要求的方法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 b. 检验后应在相应产品标识或做好相关过程检验记录。 4.4.4 重要工序的过程检验要求及项目: a. 重要工序投入使用前应对过程产品进行分析,以确认过程能力,并保存好确认记录。 b. 重要工序应编制相关指导文件,作为加工和检验的依据。 c. 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的相关指导文件进行加工,加工完后按相关指导文件的要求进行检验,并做好相应记录。 d. 重要工序所用到的各类仪器、设备必须满足精度要求,具体按 “基础设备、设施管理程序”“检验、测量设备管理程度”的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