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 角的认识 备用习题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 角的认识 备用习题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 角的认识 备用习题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 角的认识 备用习题

2020年最新

2020年~2021年最新

备用习题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2)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3)比90°大的是钝角。()

2.数一数。

下图中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个平角。

3.猜一猜。

猜猜我是角王国里的哪一种角。

(1)我是角王国里最小的。()

(2)我比直角大又比平角小。()

(3)我是角王国里最大的。()

(4)我的大小是直角的两倍,又恰好是周角的一半。()

2020年最新

参考答案:

1.(1)×

(2)×

(3)×

2.图中有(3)个直角,(4)个锐角,(2)个钝角,(1)个平角。

3.(1)锐角

(2)钝角

(3)周角

(4)平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物中感知角 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共3套)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 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中有()直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练习题(B)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练习——角的初步认识 姓名: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来了解形状比较特殊的平角和周角,探究角的形成过程,系统认识角。 信息窗呈现的是繁忙的工地上铲斗臂形成大小不一的角,接下来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借助操作活动角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平角、周角及各种角的形成,通过做中体验,以丰富的感性材料逐渐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建立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推断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符号意识,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 体验角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建立平角、周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播放视频,出示情境图,引导 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发现: (1)铲斗臂上有角。

(2)铲斗臂形成了锐角、直角、钝角。 铲斗臂伸平时学生有可能觉得是一条线,也可能认为是平角。 过渡:铲斗臂伸平的时侯,是线还是角呢?让我们做个活动角来研究研究,好不好? 【设计意图】由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角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观看课件,感知铲斗臂在旋转过程中形成了角,引领学生从运动的角度来认识角。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操作活动角,经历角的形成过程。 1.操作活动角,经历角的形成。 (1)独立操作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大的活动 角,我们一般从重合开始,让一条边 不动,朝这个方向旋转另一条边。请你按照这个方法用手中的活动角来转一转,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可能出现: ①转出了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操作活动角展示角的形成过程:让活动角的一条边不动,旋转另一条边,开口逐渐变大,依次转出了锐角、直角、钝角。 小结:通过操作活动角,你觉得锐角、直角、钝角都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发现锐角、直角、钝角都是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绕顶点旋转形成的。 ②学生可能展示:继续转下去,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再转下去,两条边 就重合了。 2.认识平角 (1)从角的组成来认识平角。 提问:当转到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你认为是角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专项专题训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专项专题训练 1. 窗户、门上的角一般都是()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2. 长方形较短的边我们叫他______,较长的边我们叫他______。 3.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是直角?() 4. 比直角小的是() A .直角 B .锐角 C .钝角 5. ____________ ______ 6. 长方形的相邻两条边一样长() 7. 黑板的角都是______角,它是一个______形。 8. 红领巾有几个角?() A .1 B .2 C .3 9.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 国旗有四个直角。() 11. 观察角的大小,要看( )。 A .所画两边的长短 B .两边张开的大小 C .两边的粗细 12.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13. 一个角有______个顶点,______条边。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长,角也会变大。 B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短,角就会变小。 C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长了,角的大小不变。 15. 30°与30°C的意义() A .相同 B .不相同 16. 你能从中找到______图形。 17. 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A .一条直线 B .锐角 C .钝角 D .直角 18.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19. 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______)个角(______)个角(______)个角(______)个 角 (______)个 角 20. 锐角拼在一起,拼成的有可能是钝角.______(判断对错) 21. 选出比直角大的角() A . B . C . 22. 下面图形中,有两个直角的是______。 23. 这六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______是直角,______比直角大,______比直角小,请你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4. 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25. 红领巾有几个锐角?()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27——29页角的初步认识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本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还没有形成角的正确概念,但已经能够初步辨认生活中的角,对角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同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学习。通过直观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对角的形状有个略微的感知,再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看一看、折一折等动手操作活动具体感知角的顶点和边,了解角的组成,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符号表示角。 ②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③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认识角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分析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并形成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②引领学生建立初步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等等兴趣。

②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1.提前安排让学生做有角的手工作品。 2.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及需要的材料、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学生的手工作品——指一指角 师:同学们,手工作品做好了吗?谁来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提示:你的手工作品哪里有角,请指给同学们看。 2.出示课本情境图——找一找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几个小朋友也在做手工作品,他们的手工作品上有角吗?谁来找一找,指给同学们看。 学生到前面指角。(因为学生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角,所以不纠正学生指角的方式。) 3.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什么是角?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要从生活中来,让学生做手工,是学生感兴趣的,做手工的过程以及课堂上指角、找角的过程,是对角的初步的、感性的、表象的认识,大量丰富的素材积累,就会为下面学生进一步深入的认识角,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课件的展示,形象直观,让学生很容易找到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角。②课件图片提供的素材内容丰富多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 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画一画、认一认等活动,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3.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存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手工制作吗?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进行小制作比赛吗?一起来看看。 (出示情境图中学生制作手工的情境)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有哪些物品?你能找到角吗? (1)五角星上有角 (2)小旗上有角 (3)搭得小房子上有角 …… 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培养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教学“角的初步认识” (1)找角。 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小组同学听。 指生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指到角的顶点处,也可能只指两条边。 大家看,这样指就更清楚了。(师从顶点出发,分别指角的两条边,最后再两边之间画一条弧线)学生上台完整的指角。 (2)抽象出角。 角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这些角是什么样子的呢?想不想看? 你能想象出这些角的样子吗?(课件出示红旗,三角形,小房子)学生想象。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 12分共 24分 )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题(1-2每题 12分, 第3小题 16分, 第4小题 24分, 共 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 )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 )里. 3. 下面图形 中有 ()直 角.

4. 数一数下图有( )个正方形, 有( )个长方形, 有( )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练习题(B) 一、判断题( 18分 )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 )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 10分, 2-5每题 18分, 共 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 )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 )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练习——角的初步认识 姓名: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人教版二年级《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的认识过程,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 的名称。 2、掌握画角的方法,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 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借助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课堂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猜图形 师:同学们,今天徐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图形王国走走好不好?看看在那里我们能发现什么新的知识,学到什么新本领?(教师板书:图形) 学情预设:学生很兴奋,都表示愿意去。 师:这是老师从图形王国带回来的四个图形,但是都被一张小纸片遮住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通过露出来的部分判断是什么图形吗? 学情预设:学生踊跃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能够准确回答出三角形、五角星、长方形、圆形。 师:真厉害!其他小朋友猜的是不是也和他一样?那么谁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猜测出来的? 生:第一个图形有三个角所以我认为是三角形,第二个图形有五个角所以是五角星,第三个有四个角而且一条边特别长所以我认为是长方形,最后一个图形没有角我认为是圆形。 师:说的真棒!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好不好?刚才这位同学在说里有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词——角,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来自图形王国的新朋友朋友。(板书:角的认识) 课堂艺术:首先从学生最喜爱的猜图形活动引入图形,再引入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聪明的小朋友、真厉害、说的真棒”等词来表扬学生、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分割图形、认识角 师:为了便于观察比较,老师现在用剪刀把这些角从图形上减下来,看屏幕,现在是不是更加直观啦?好,现在先自己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四人一小组相互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情预设: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小组的讨论,期间有个别同学举起手。 师: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积极的参加了讨论,下面谁来做代表讲讲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共同特征) 生1:一个角有一个点和两条边。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准备: 剪刀1把、三角尺1块、白纸1张;直尺、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①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 ②找一找以上实物中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将角比画出来。 ③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2)揭示课题。 通过探索,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课件板题:角的初步认识,同时出现主题图) 三、引导探究: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找到了那么的角,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 3、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自己先试一试,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示范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4、判断角: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 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 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 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专项提升卷《角的认识和认识方向》附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专项提升卷2角的认识和认识方向 提升点1:角的初步认识 (一)用三角尺拼角 1.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有几种拼法?(请画出来) (二)解决剩余角个数的问题 2.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角,剩余部分有几个角?其中直角、锐角和钝角各有几个? (三)解决巧数图形的问题 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角? 4.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5.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提升点2:认识方向 (一)解决生活中的方向问题 6.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熊和小猴住在同一片森林里。你能根据小动物们的对话写出这几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吗? (二)解决行走路线的问题 7.小明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走路程比较近?

答案 1.有4种拼法。画一画略。 2.情况一 剩余部分有3个角,1个直角和2个锐角。 情况二 剩余部分有4个角,2个直角、1个锐角和1个钝角。 情况三 剩余部分有5个角,3个直角和2个钝角。 [点拨] 把图形剪掉一部分再数角时,剪的方法不同,结果一般也不同。 3.6个[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时,先数出基本角的数量,然后依次加上比前面少1的数,直至加到1为止,就可以求出角的 总个数。 4.12个[点拨] 解决稍复杂的数图形问题时,可以先分类数,再求出三角形的总个数。 5.15条

6. [点拨] 画平面图时,先确定好参照物(观测点),再确定方向和位置。 7.比较近的行走路线有两条。行走路线①: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北走到商场,再向西走到图书馆;行走路线②:小明从家出发,先向西走到动物园,再向北走到图书馆。 [点拨]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明确以谁为参照物(观测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23——25页(青岛版)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关于“角”,学生对它的认识更多的是基于生活中的经验,而非数学中的图形。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建构起“角”的正确的表象。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 1、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2、角的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直尺、圆形纸、多媒体课件 2、为每位学生准备:圆形纸、直尺、彩笔、(信封装:两张硬纸条、图钉)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学具:三角板、红领巾、钟表、扇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师:今天徐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到数学王国里面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说明:第1次教学设计中采用“激趣导入”,第2次教学设计中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上课实践,发现利用学生的剪纸作品“红五星”激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有效力不强。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为下面学生探究角的知识节省了时间。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的导入方式。) 二、实物图中找角 1、课件出示实物图: 多媒体课件逐个出示:红领巾、三角板、小闹钟、打开的折扇(说明:第1次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是课本23页的情境图,里面的物体多,有:三角板、钟表、电视机、路灯、汽车、单杠、带支架的小树、打开的折扇等,第2次教学设计修改后只用了红领巾、三角板、小闹钟、打开的折扇这4种物体。)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数学二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 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第三单元信息窗一:小制作 ——角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 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 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小旗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1_青岛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 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 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 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直观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 3、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充满角,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觉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角的认识。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区分锐角、直角 和钝角。 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会画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 难点:用重叠的方法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角的概念。 1、师:你认识这个图形吗?(课件出示角) 生:认识,它是角。 2、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找找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等各种实物图。) 仔细观察,它们的角在哪里?数一数有几个?学生讨论找角。 3、师:带着下面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课本. (1)什么叫角?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填在书上. (3)你是怎样理解角有大有小的? (4)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4、充分认识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称。(课件演示) 师: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生: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5、做练一练第2题。 6、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实物投影演示) (2)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的大角就大,两条边叉开的小角就小。 (3)师: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有关吗?(课件演示) 生: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7、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8、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将课堂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留有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经 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由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图过渡到几何上抽象的直观图,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二、巩固深化 给你一个长方形,只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学生活动后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生活,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生活,也能用于生活。] 三、全课总结: 爸爸妈妈问今天你在数学课上学到了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四、课堂检测。 1. 2. 课堂检测答案:

【强烈推荐】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 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 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 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 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