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

①属于同一物种。物种是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②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③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一个种群中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要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一定区域内”,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②“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③“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这植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和植物)、动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4.森林群落有分层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空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分层。

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其生活的环境,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植物群落。

7.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8.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9.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灌木群落(几百年后)出现乔木(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10.森林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称为地球的“绿色之肺”。

11.森林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占世界热带雨林的30%以上,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②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为76.7%,其次是瑞士。为68.9%,第三是日本。为67.8%。森林保护最好的国家是德国。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的综合称为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可以理解为三部分:①生态系统可大可小,由人为决定

②生物群落是指环境中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因素是指无机环境,如:空气、阳光、水分、养料、气候因素等,又称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小的生态系统可合成大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分类①生态系统按生物栖息地环境分,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前者有:海洋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和淡水生态系统;后者有: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最复杂,种类最多)、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②按是否天然形成或人工形成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为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各种生物。非生物成分为空气、水分、养料、阳光、气候因素等,被称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决定生态系统的特性。

3.生产者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自养生物,一般为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4.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动物可分为一级(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等。

5.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6.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一条锁链,称为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7.食物链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

一般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最高营养级

8.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由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入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是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3)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的递增,能量逐级减少。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耗越多,反之,

营养级越少,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4)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a.起点:生产者,终点:最高营养级;b.单向,不循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网可能崩溃,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9.生态农业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10.生态农业在类型上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1.目前生态农业的模式比较成功的有: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和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12.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空间内的全部非生物因素。范围: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水圈的一部分(海平面下12千米到海平面以上10千米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13.生物圈中最活跃的区域是还平面上下100米左右的范围。

14.生物圈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与存在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综合圈。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评估卷-华师大版

2010-2011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期末评估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把一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5℃ B.35℃C.55℃ D.75℃ 2.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 个?( ) A.10厘米 B.42分米 C.36000毫米D.0.45米 3.隔壁王师傅家的玻璃窗坏了,要你给他配玻璃,你会一般选择下列测量工具中的() 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 D.以上三种都 4.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是因为生物能() A.运动 B.生长 C.繁殖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根据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蛇、蛙有冬眠习性B.鸟类都有冬眠习性 C.许多昆虫有蜕皮现象 D.冬天的昆虫数量比夏天要少 6.在一个阴潮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棵长满苔藓的植树,那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里构成 了一个 ( )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 C.食物链 D.食物网 7.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8.下列现象中,由风化作用直接形成的是() A.岩石崩裂 B.风蚀蘑菇 C.沙尘暴 D.黄土高原 9.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A.大肠杆菌B.木耳 C.酵母菌D.青霉 10.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 ( )

A.营养器官B.营养组织 C.生殖器官 D.保护组织 11.对一盆正常生长的植物左侧单侧光照,一月后,它的生长情况是( ) A.向上生长B.向右弯曲 C.向左弯曲 D.螺旋向上 12.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属于下 列哪一种地形类型 (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3.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在一张长度都为10厘米的约上绘制中国地图适 用的比例尺是( ) A、1∶5500 B、1∶11000 C、1∶60000000 D、1∶6000000 14.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15.当北京时间正午12:00时,位于中时区的伦敦时间是() A.4:00 B.8:00 C.16:00 D.20:00 16.下列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 A?温州市所有的居民 B?雁荡山所有的植物 C?江心屿所有的生物 D?生活在楠溪江中的鱼 17.“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 ) A.春节 B.端午节C.重阳节 D.中秋节 18.右图所示的星座为()。 A.狮子座B.猎户座 C.天蝎座D.大熊座 19.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使用的砝码已生锈了,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小 B.偏大 C.不确定 D.没有影响 20.下面四幅平面图中,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的是( )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华师大七年级科学第一册形成性教学评估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

七年级科学第一册形成性教学评估第八章地 球上的生物圈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陆地上对环境作用最明显的生态系统是(A)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C)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3.下列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D ) A.一片森林 B.一块菜地 C.一个湖泊 D.一个蜂箱 4.下列述语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D) A.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B.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种群 C.生物个体→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5.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D) A.一定比种群的地域大 B.一定比群落的地域大 C.一定要在1平方千米以上 D.可大可小,人为决定 6.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指出下列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C) A.种类非常丰富 B.结构非常复杂 C.乔木以松杉为主 D.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7.生物圈的涵义是(C)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部分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8.下列不属于植物群落特点的是(D) A.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C.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D.高层一定是乔木层 9.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B)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出现空洞 10.处于亚热带的华东地区的自然植被是(A)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1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 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D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教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练习题

第一节生物圈课堂训练 1.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3.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A.阳光 B.水分 C.空 气 D.有机物 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 A.空气 B.食物、水C.空气、食物、水 D.水 6.1960年科学家在水深为11022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查时,发现海底没有绿色植物生长。这是为什么?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深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一个完全封

闭的生态实验室——“生物圈Ⅱ号”。该实验室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巨大的钢架玻璃罩内,有微型的森林、草原、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等;还放养了家禽和家畜等。1993年1月,八位科学家进入实验室。他们计划在完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自给自足生活两年。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多,这个实验室内的氧气含量大大减少,粮食也严重减产,八位科学家只好提前撤出。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Ⅱ号”运行三年后,实验室中对人体和动物体有害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度增加。 (1)“生物圈Ⅱ号”模拟的是什么? (2)设想科学家是如何维持“生物圈Ⅱ号”的?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带波长位于。 A.380nm~700nm B .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 2.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光照强度称为。 A.饱和点 B.补偿点 C.平衡点 D.稳定点 3.下图表表示北温带海洋的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随季节而变化的数据,以下那一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是。 A.提高光强度破坏硅藻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光强度提高增强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 D.硅藻数量的下降导致养分的降低 4.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A.气候驯化 B.调节C.驯化 D.适应 5.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6.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7.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大豆 B.玉米C.冬小麦 D.水稻 10.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光照C.水分 D.土壤 11.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12.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实验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和交流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初一生物生物圈

沂源县历山中学生物导学案(初一上)(3)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主备人崔田田审核人高和菊)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及组成。 2)能举例说出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3)通过本节的教学,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和分析资料,共同合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3—14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包括哪些范围?在这些范围里分别有哪些生物? 自主探究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页红色背景里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 、。资料的形式包括、、以及等。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资料分析中的图片,小组讨论15页上的三个问题,看哪个 小组讨论的认真积极。 通过资料分析,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和,还有和。 3、请你运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以及你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生物圈是如何满足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 三、自学检测: 1、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A.地球 B.海洋和陆地 C.人所生活的环境 D.生物圈 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 A.海洋 B.江河湖泊 C.沿海区域 D.海洋和江河湖泊 3、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 A.大气圈的底部 B.岩石圈的表面 C.水圈的上部 D.各个圈层 4、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鸟类 B.昆虫 C.鸟类和昆虫 D.鸟类、昆虫、细菌等微生物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2.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这些科学研究中借助各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3.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为( ) A.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C. 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D. 都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 地形的类型 B. 地形的分布 C. 地形的起伏 D. 地形的地质构造 5.无脊椎动物中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是() 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线形动物 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8.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9.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中国地图 D.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0.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 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膜和细胞质 D. 细胞核 12.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球上的生物》word同步测试

201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华师大版)同步检测一一 SMJ (十八一) (上册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 班级 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 、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 2分,共40分) 1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 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彖 A. 生态系统B . 群落 2. 处于亚热带的宁波地区的自然植被主要 是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种群 D .个体 () C.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列关于天然森林形成过程的排列正确的是 3. 天然森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出现乔木群落 ②出现灌木群落 A. ③④②① B .①②③④ 4?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屮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5.在一片潮湿阴暗的草丛屮,有一堆长满苔蘇的腐木,其屮聚集着蚯蚓、蜘蛛、老鼠、蚂 蚁等动物,这片草丛中的生物构成一个 () A. 生物种群T 生物个体T 生态系统T 生物群落 B. 生物个体T 生态系统T 生物群落T 生物种群 C .生物个体T 生物群落T 生物种群T 生态系统 D .生物个体T 生物种群T 生物群落T 生态系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 A .—定比种群的地域大 B .一定比群落的地域大 C .一定要在1平方千米以上 D ?可大可小,人为决定 9. 奉化滕头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 “全球500佳”的称号,其主要发展模式为( ) A .先进的信息技术 B .发达的现代工业 C.生态型农业 D .繁荣的商业 10.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为此,你 认为 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 正确做法是( ) A .严禁采伐森林 B .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 ?提倡林区狩猎 D ?清除枯枝落叶 A .太阳T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 B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 C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T 细菌 D ?虎T 狐狸T 野兔T 草 C.生物种群 6. 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 .捕食 B .合作 C.竞争 7.下列述语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D .生物群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 ?() D .寄生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解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 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以生产者(植物)作为起点,以没有被吃的动物为终点,不能有非生 物部分和分解者。 3、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5、在食物链中最低层是植物,数量最多,最高层是食肉动物,数量最少,有毒物质最 多。食肉动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食物链的最低层植物,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 第三节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了解生物圈备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 A.灌丛B.草地C.水洼D.裸地 11.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12.黄巢的着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影响开花的因素是( ) A.光照时间B.光照强度C.温度和湿度D.肥料和氧气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14.(江苏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1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 16.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A.湖中的鲫鱼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湖中的南湖菱D.湖中的细菌与真菌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生物圈综合测试题(最新整理)

一、选择题: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ft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5、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6、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变异 D、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9、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的依据是() A、用途 B、生活环境 C、形态结构 D、个人喜好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11、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12、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13、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14、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5、生物圈的范围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6、对于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 与 B 的总和 D、A 与 B 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17、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18、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19、2003 年10 月15 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 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20、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 章不考) 第0 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 、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 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 μm 1 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 )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 )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 )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 )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 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 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 跑道周长 (3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 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 ℃,测量范围为35 ℃ -42 ℃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 、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为秒,符号 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 ,月,天(d) ,小时(h) ,分钟(min) ,毫秒(ms) 。单位换算:1 天=24 小时 1 小时=60 分 1 分=60 秒 1 秒=100 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 识点总结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

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概念回顾 1.种群的概念:。 2.群落的概念:,简称。 3.森林群落有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地衣层。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 4..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不同类型的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5.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 (几百年后)(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 6.森林的作用:、、、。 7.生态系统的概念:。 8.生态系统由成分和成分两大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的各种生物以及成分,后者包括、、、、等。 9.生产者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一般为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10.消费者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动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等。 11.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由于关系而形成一条锁链,称为,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称为。 12.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由绿色植物将能转化为能进入生态系 统。 2)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和传递的。即生态系统中食 物链和食物网是和流通的渠道。 3)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的递增,能量逐级。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 耗,反之,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4)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a.起点:,终点:;b. 向,循 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网可能,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13.生态农业概念:运用原理,把和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目前生态农业的模式比较成功的有: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14.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的一切及其生存空间内的全部成分。 范围:圈的下层,圈的上层和的一部分(海平面下千米到海平面以上千米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李时珍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B基因是有特定遗传功能的DNA片段 C.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下列结构不属于组织的是() A.洋葱表皮 B.黄瓜果肉 C.番茄种子 D.辣椒叶表皮 4、生物能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能利用多种途径排出身体内的废物。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的特征的是 A、激烈运动后出汗的现象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C、机器人工作需要消耗能量 D、微生物使落叶慢慢腐烂,进而被分解 5、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没有耳垂。这取决于()。 A.DNA B.染色体 C.基因 D.蛋白质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7、“麻雀虽小,五脏具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由于细胞的()。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癌变 8、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养鸡场中的人和鸡 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C、草原上的狼与鹿 D、花园中的蝴蝶与蝴蝶兰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10、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 A、听觉更灵敏 B、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 C、适应北极寒冷环境 D、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 11、同学们都喜欢吃苹果,它属于植物体的()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2、如果将细胞比做汽车的话,发动机靠油给汽车提供动力,那么,动植物细胞中,被称为能 量转换器的是() A.细胞质、液泡 B.细胞核、细胞质 C.线粒体、叶绿体 D.细胞壁、细胞膜 13、贯穿于植物体各部分、有运输功能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 14、掐去植物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破坏了()。 A.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保护组织 15、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16、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