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团有限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办法

集团有限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办法

集团有限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办法
集团有限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办法

集团有限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第一时间解决网民反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影响,为集团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结合集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网络舆情是指公众(网民)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第三条工作原则

(一)主动应对原则。舆情涉及的单位作为舆情发现、应对处置的第一责任主体。对相关的互联网舆情信息,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积极主动应对,抓住舆论先机,掌握主导权;

(二)公开透明原则。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外,要针对公众信息需求,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化解矛盾,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在网上蔓延;

(三)实事求是原则。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要以事实为依据,迅速确定口径,统一表态,形成有效的对外沟通渠道;

(四)解决问题原则。以解决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坚持网上发现问题与网下解决问题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并及时

-1-

反馈处置结果。

第四条本办法明确了集团网络舆情管理组织与职责、网络舆情信息分级、监控、处置及考核等。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总部及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集团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负责拟订集团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二)负责集团网络舆情监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三)负责网络舆情信息流转、报送等工作;

(四)落实、协调上级部门网络舆情督办事项办理工作;

(五)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及考核。

第七条集团总部其它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部门职责业务范围内的网络舆情研判处置;

(二)按要求参与集团网络舆情处置、舆论引导等工作。

第八条集团所属各单位主要职责

(一)组织建立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二)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分析及处置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信息报告、办理情况反馈;

(四)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公开回复、舆论引导等;

(五)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登记、存档、考核工作。

-2-

第三章网络舆情分级和响应

第九条网络舆情分级

(一)特大网络舆情:人民网、新华网等20家以上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刊发转载的新闻或评论;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4家以上国内知名商业网站转发相关报道;微博、博客、论坛等转发300条以上信息;境外网站发表相关报道等;

(二)重大网络舆情:10家以上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刊发转载相关新闻或评论;两家以上国内知名商业网站转发有关本单位的报道;微博、博客、论坛等转发100条以上信息等;

(三)较大网络舆情:5家以上中央和地方商业网站转发有关本单位的报道;微博、博客、论坛等转发50条以上信息;

(四)一般网络舆情:市内外少数网络媒体发表评论;微博、博客、论坛中出现相关信息。

第十条网络舆情处置响应分级

(一)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各单位应对处置;

(二)对于较大网络舆情,立即报告集团,提报集团研究处置;

(三)对于特大或重大网络舆情,按照市委、市政府舆情处置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处置工作。

第四章网络舆情监控和处置

第十一条信息监测。各单位应安排专人,注册并全面监测

-3-

网站、客户端、论坛贴吧、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网络平台。

第十二条监控时间及信息报告

(一)工作日8:30—17:30,实时监控网络舆情,确保在1个小时内发现;较大、重大和特大网络舆情应填写《网络舆情提报单》(附件1),通过办公平台上报集团;办理结束后,续报主要负责人审签的落实反馈结果;

(二)工作日17:30—次日8:30,以及周末、节假日等非工作日期间,出现的网络舆情信息,较大、重大和特大网络舆情应在4小时内发现,并于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报集团。

第十三条跟帖回应。建立网络信息分析研判制度,监测发现相关信息后,立即进行研判筛选,对有实质性内容的意见、建议、咨询、投诉、批评等,责任单位要第一时间响应,通过相关平台官方账号,以“一句话”的回应形式跟帖,亮明身份、表明态度、尽快受理。回应贴文原则上在监测发现信息后1小时内发布。

第十四条发出正面声音,组织跟评引导。运用“网言网语”解读,抢占引导先机,引领网民讨论走向,让客观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

第十五条线下处置。责任单位发布回应贴文后,立即开展线下工作,核实有关情况,制定工作措施;对客观真实存在的问题,需立即整改,及时回应。

第十六条集团将视情况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督办,并下发-4-

《网络舆情督办单》(附件2),责任单位应在时限内形成反馈意见,并由主要领导签字后上报集团。

第五章检查与考核

第十七条集团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办法工作要求,完成情况纳入集团组织绩效考核。

第十八条网络舆情监控不力的、未按要求及时公开回复的,扣减2分/项次;负面舆情事件造成帖子置顶(自发现之时起超过8个小时仍居于首页),形成网上热点的,扣减4分/项次;被通报批评的,扣减8分/项次。

第十九条网络舆情未及时提报的,扣减2分/项次;处置不当的、落实措施不到位的、未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办理情况的,扣减4分/项次;造成恶劣影响的,扣减8分/项次。

第二十条未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档案,扣减4分/项次。

第二十一条未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的,扣6分。

第二十二条网络舆情事件属责任事件的,扣减10分/项次;造成较大影响的责任事件,扣减20分/项次。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网络舆情管控以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对网络出现的突发事件或敏感话题,要做到快速觉察、快速反应、快速上报、快速处理。

-5-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集团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起施行。

附件:1.网络舆情提报单

2.网络舆情督办单

-6-

附件1

网络舆情提报单

填表单位:时间:年月日

联系人:联系电话:

-7-

附件2

网络舆情督办单

编号: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