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作业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作业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作业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作业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和心跳

填空题

1.体育锻炼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呼吸急促、气喘、心跳加快、出汗)。

2.跑步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

心跳的次数(增加)了,休息一会儿,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减少)了。

3.在医院诊室里,医生用手轻轻地

按在病人的手腕上,那是在(测脉搏);还会用听诊器放在左胸部,那是在(测心跳)

2.肺和呼吸

填空

人体在呼吸时,气体要经过(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

1.呼吸时,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2.(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能捕获灰尘和疾病,温暖和湿润空气。

3.(喉咙)让气体进入气管。气体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再在肺里分解成许多(更细小的支气管).

4.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它里面遍布(毛细)血管。

呼吸和血液循环

《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学校:李家堡小学 授课人:余军学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三课。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的位置、大小、构成、运动方式与作用。 2、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了解血管的分类。 3、了解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意识到健康生活习惯对于心脏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认识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四、教学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及其作用。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和视频 学生:1、知道心脏的大致位置,会测量心跳。 2、能在自身找到脉搏,会测量脉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活动:请学生先找出身上的一处血管,紧接着找两处、三处、更多处。 2、提问:血管里有什么? 3、提问:血液在血管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 4、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又提出了几个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人体的奥妙。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心脏 (1)感受心脏的跳动。 (2)利用图片认识心脏。 猜想: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各抒己见) (3)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 A、实验: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学生分组实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B、看看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C、脱离鲢鱼身体的心脏还在跳动。 2、认识心脏不停跳动的原因 (1)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 (2)测一分钟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看看能发现什么?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吗?(同桌讨论、汇报) (2)学生阅读教材54页内容。 (3),想一想:为什么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 (4)教师讲解。 4、讨论:心脏对人体这样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呢? (1)学生交流。 (2)出示保护心脏的方法。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备课教案

姓名:张亮 学校:扬州市梅岭小学 手机: 地址:扬州市史可法路2号 邮政编码:225002 电子邮件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科学 √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知道心脏的大致位置,会测量心跳。 二、能在自身找到脉搏,会测量脉搏。 二、教学课题 本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心脏,了解血液循环,感受到血液循环器官与组织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懂得怎样保护心脏。 1、知道心脏的位置、大小、构成、运动方式与作用。 2、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了解血管的分类。 3、了解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意识到健康生活习惯对于心脏的重要性。 三、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三课,学生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之后,了解了心脏的大概位置,能模糊地感觉到心脏与肺很接近,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心脏及其作用,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解开呼吸与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借鉴已有知识探讨对于心脏的保护。 教学重点:学习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教学难点:认识脉搏与心跳的关系以及呼吸与血液循环的联系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教学实录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搜索到“心脏运动”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启发学生分析心脏的作用。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从而正确地认识心脏的情况,血液的循环路线,心脏的保护等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心脏的作用、心脏的保护、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等问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与质疑,建构科学概念。 对于血液循环的路线,结合心脏的构成以及血管的分类作简要的讲解,以便学生大致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心脏的运动使人感到心跳,学生不怎么了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视频资料,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情况,有助于学习与认识的深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百度搜索】心跳的声音下载 播放心跳的声音,问:你听到了什么? 2、你了解心脏吗?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 平阴龙山小学 田永福 (共100分,卷面分5分) 一、填空(每个2分,共40分) 1.酒精灯的灯焰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三部分。 2.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_______。 3. 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__________。热在水中主要是以________ 的方式传递的。 4.热在空气中是以__________方式传递的。 5.穿棉衣盖棉被感到暖和,是因为这些物体具有__________性能。 6.夏天穿浅颜色衣服的人多,是因为浅颜色衣服_____________。 冬天穿深颜色衣服的人多,是因为深颜色衣服_________。 7.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融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8.不同物体的传热_______不一样,因而__________也不一样。 9.金属都是热的_____________,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__________ ,其次是 铝和_________ 等。 10.热可以不依靠__________ ,直接向周围发散,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_________。 11.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选择_________色、__________材料制作更科学。 二、判断(每个1分,共20分) 1.棉衣、毛皮都不会生热。( ) 2.在物体中,热总是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 3.除了水银,液体都不容易传热。( ) 4.材料不一样,保温性能也不相同。( ) 5.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 6.一般说,金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 7.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 ) 8.物体在吸热的同时也在散热。. ( ) 9.制作锅时应选用热的良导体作为材料。( ) 10.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 ) 11.暖气是通过空气对流使房间变暖的。( ) 12.制作太阳伞和雨伞,都可以用深色伞衣。( ) 13.人们之所以在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只是为了美观。( ) 14.材料不一样,吸热的本领有大有小。( ) 15.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要选择吸热本领大的材料。( ) 16.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只是为了美观。 17.我们平时烧水用的“热得快”就是利用太阳能把水烧开的。( ) 18.在夜晚或阴雨天看不见太阳,所以这时我们就不能利用太阳能。( ) 19.物体在吸热的同时也在散热。( ) 20.物体吸热的快慢只与其本身材料有( ) 三、选择(每个2分,共30分)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 A .焰心 B .内焰 C. 外焰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滔精灯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 .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下列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 .玻璃 B .铜 C .铝 4.我们冬天坐在炉火旁烤火时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 5.冬天,人们的手冷了,搓搓手,手会感觉热乎一点,这是因为( )。 A .两只手有温度,热可以传递,所以手会热乎一点 B .两只手挤在一起,把中间的冷空气挤走了,所以会热乎一点 C .摩擦可以生热,所以手会感觉热一点 6.小悦说:“我们之所以穿棉衣,是因为棉衣可以生热,让我们保持不冷。”你认为小悦的说法是( )。, A .不正确的 B .正确的 7.太阳的热是通过( )方式传递到地面上来的。 A. A.辐射 B. B.对流 C. C.传导 8..加热容器中的水,水会( ) A.左右对流 B.不动 C.上下对流 9..取暖用的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 ) A.地面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1、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 5、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6、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7、、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8、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9、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10、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1、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2、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大。 13、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4、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5、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16、毛泽东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7、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8、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19、(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20、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22、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 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23、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24.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呼吸一次是指(人呼出气体,吸入空气一次)。 2、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大约(16-20),心跳每分钟大约(60-80)次。 3、用澄清的石灰水监测我们呼出的气体,结果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4、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5、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6、健康人的肺是(红)色的,吸烟人的肺是(黑)色的。 7、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 8、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能捕获灰尘和病菌,鼻腔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 9、肺里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10、填写出下图中各呼吸器官的名称。 A:(鼻) B:(咽喉) C:(气管) D:(支气管) E:(肺)11、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12、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13、心脏的大小和(紧握的拳头)差不多。 14、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运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

(血液循环器官)。 15、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氧气)、(养料)带给身体个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16、(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是保护心脏最重要的方法,在饮食的搭配上要荤素结合,每天还要喝(6-8)杯水。 17、动脉血含氧量(高),静脉血含氧量(低)。 18、我们呼吸时,需要的是空气里的(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等废气。 19、(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被称为“气体交换站”。 20、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心脏健康。 21、(心脏)和(血管)是人体血液循环器官。 22、吸烟(有害健康),对(肺)的损伤最大。 二、选择题 23、在做剧烈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情况是(C) A、呼吸加快心跳不变 B、呼吸不变心跳加快 C、呼吸加快心跳加快 D、呼吸不变心跳不变 24、下列器官中都属于呼吸器官的一组是(D) A、食管肺 B、血管气管 C、鼻腔心脏 D、咽喉肺 25、下列器官中都属于血液循环器官的一组是(B) A、心脏肺 B、静脉心脏 C、动脉咽喉 D、动脉气管 26、以下行为不属于保护呼吸器官的是(C) A、扫地前先洒水 B、到公园散步 C、在有人吸烟的环境中活动 D、空气污染严重时戴口罩出门 三、判断题 27、一个人的心跳和呼吸的频率保持一直不变。(×)

新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2.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 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 石笋不是生物。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第一幅图,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幅图,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三幅图,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4.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生物的共同特点: 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2.需要营养; 3.会生长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30)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 这就是___.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___.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___ 4、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___作力的单位,简称_ __,用___表示. 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___,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___ 6、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___,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___ .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和___两种方式,同样重量的物体,___时受到的摩擦力。 8、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___程度、运动物体的___、运动方式有关。 二、判断(14) 1、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才不会摔倒. 2、飞机在飞行时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速度非常快。 3、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弹力运行的。()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6、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 7、自行车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滚珠轴承,用来减小摩擦力。() 8、垫圈越多,产生重大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9、下雪天,汽车在轮胎上装上铁链条是为了增大摩擦,减少因路滑而造成交通事故。 10、熟透了的苹果只能向下落,不会朝其它方向飞去。这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11、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汽车就开不动 了. 12、赛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加速到了300千米以 上. 1弓箭是利用了物体的反冲力. () 14、在地面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三、选择(15) 1.对比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比滑动的摩擦力()。 A.大 B.小 C.一样大 2.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滚木,是为了()。 A.省力 B.增大摩擦 C.避免物体损坏

精选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1.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七篇

精选2019-2020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测量呼吸和心跳 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平时,一般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 )。 A、一样多 B、多 C、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同一个人,在( )时的心率最快。 A、平静时 B、慢走一分钟后 C、跳绳一分钟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心跳( )次左右。

A、80 B、100 C、120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跑或者跳时,人的呼吸次数比休息时( )。 A、减少 B、增多 C、一样多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为了身体健康,人要经常锻炼身体。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比心跳的次数多。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一般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一定比运动休息几分钟后的呼吸次数少。(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每个人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不相同,是略有差异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心跳越快身体越健康。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每个人的心跳和呼吸次数都不相同,是略有差异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人体依靠______维持生命。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我们在运动时,身体上的变化会有______和______加快,还会出汗。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人的正常呼吸次数是每分钟(______),人的正常脉搏跳动的次数是每分钟(______)。 A、20次左右 B、80次左右 C、140次左右 【答案】: 【解析】: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开发区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科学试题 姓名————等级———— 一.填空、 1.各种物体都能够(),但是不同的物体()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 2.液体中除()之外,都不容易传热。 3.酒精灯的灯焰可以分为()、()和()三部分。 4.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5.()物体比()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6、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的。 7.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这是因为( )物体吸热的本领强。 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 9.热可以沿着物体,从()的部分传到()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10.金属都是(),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其次是()铝和()等。 11.热可以不依靠(.)直接向周围发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12.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空气受热后()变小,质量()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密度大而(),这样就形成了气体上升、下降的相互()。 13.太阳能集热器是接受()并()的装置,它是太阳能能热水系统的(),相当于汽车()。 二、选择、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 A.焰心、B.内焰c.外焰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滔精灯.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下列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玻璃B.铜C.铝 4.我们冬天坐在炉火旁烤火时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传导B.辐射C.对流 5.冬天,人们的手冷了,搓搓手,手会感觉热乎一点,这是因为( )。 A.两只手有温度,热可以传递,所以手会热乎一点 B.两只手挤在一起,把中间的冷空气挤走了,所以会热乎一点 C.摩擦可以生热,所以手会感觉热一点 6.小悦说:“我们之所以穿棉衣,是因为棉衣可以生热,让我们保持不冷。” 你认为小悦的说法是( )。, A.不正确的B.正确的C.不知道 7.冬天,我们应该穿颜色( )的衣服。 A.较浅B.较深C.无所谓 8.对于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 )。 A.斜放式、红色塑料箱 B.直放式、黑色玻璃箱 C.平放式、黑色金属箱 D.斜放式、黑色金属箱 9.太阳的热是通过( )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A.对流B.传导c.辐射 10.液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传导B.对流C.辐射 11.太阳伞常采用的颜色是( )。 A.黑色B.灰色C.银色 12.工作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热水器是( )。 A.竖着放的B.横着放的 C.斜着放的 三、判断、 1.制作锅时应选用热的良导体作为材料。( ) 2.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 3.暖气是通过空气对流使房间变暖的。() 4.太阳伞大部分都是深颜色的。() 5.人们之所以在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只是为了美观。( ) 6.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只是为了美观。( ) 7.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表面最好要光滑。() 8.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最好用透明玻璃材料做容器。( ) 9.我们平时烧水用的“热得快”就是利用太阳能把水烧开的。( ) 10.在夜晚或阴雨天看不见太阳,所以这时我们就不能利用太阳能。()

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

心脏和血液循环 港闸区实验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来自港闸区实验小学,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队的成员。 黄丽老师,曾于08年参加南通小学科学优课评比获得一等奖,目前担任学校四年级科学课教学任务;茅卫栋老师曾于04年前往广州参加全国优课评比荣获小学科学组三等奖;最后,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金艳,2003年毕业于如皋师范科学班,毕业后一直担任小学科学教学,于06参加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科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就由我作为团队的代表对昨天所做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还望领导能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改进。 这次我们网络团队教研比赛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呼吸与血液循环》中《心脏和血液循环》这一课。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我想之前的八个团队说得都非常详细了,我就不再赘述,详见我们的教学设计。 我们觉得这部分教材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课标指出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简单的说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又可以通俗且具体地将这一要诀演绎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各位评委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清楚的看出我们这一理念在本堂课中的体现。即“心跳是什么?”“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血液不停地流动是为什么?”“为了保护心脏我们应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因趣生疑,引入课堂,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 二、因疑而思,科学探究,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 三、因趣促学,网络相伴,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因趣生疑,引入课堂,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 1、科学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的,好奇心往往和主动求知联系在一起。课堂一开始我就从孩子好奇好动的天性出发,让学生猜猜紧握的拳头,和身体上哪个器官它差不多大?并让他们自己握拳,看看自己的心脏大概有多大,和身边的同学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在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做出相应的小结:心脏是有大小的,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心脏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多媒体中相应的板书,并出示心脏模型,鼓励学生观察模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科学的小结: 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握紧的拳头,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这部分内容从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心脏的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心脏是什么”,在明确心脏的具体特征和位置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心脏的位置,“用手摸一摸,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初步感受心脏的跳动,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填空: 1、生物包括()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非生物环境有(),只要当环境满足他们需要的时候,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时它们会()。各种生物之间有许多复杂的关系。例如,()。 2、种子发芽需要()。 3、通过实验得知()喜欢生长在()的地方。 4、()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中能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如()和();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如()和()。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能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生物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一个生态群,也叫生态系统。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7、()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于()年()月()日成立。 9、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于()年()月()日成立。我国四大保护区分别是()、()、()、()。 10、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是光的主要来源,也是地球最大的热源。 11、光是沿着()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分钟。对整个发光而言,光是向()传播的。 12、()叫做投影。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 13、光在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射光也是()传播的。生活中人们利用光的()发明了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科学家利用光的()原理测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14、光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的,叫做(),如蜡烛、酒精灯等,一种是发光不发热的,叫做(),如萤火虫、水银灯等。 15、研究发现()镜和()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和()。发明了()、()、()等。16、太阳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也是地球最大的()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比()物体吸热快;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 17、()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具有()、()、()的优点。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2. 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将物体分为、两大类。 3. 热在水中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在空气中也可以通过的方式 传递。 4. 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和三大部分组成。其中 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是接受并传递热量的装置。 5. 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 6. 冬天往雪上撒些煤渣,可以让雪更快地。 7. 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就是把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 二、海滩拾贝。 1. 把两支同样的温度计的液泡分别用黑布和白布包起来,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现象。 A、包黑布的比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B、包白布的比包黑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C、包黑布和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一样高。 2.冬天在雪上撒些煤渣是让雪化的()。 A、快些 B、慢些 C、一样 3. 下面几种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A、平放 B、竖放 C、与太阳光相对 4. 性急的小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他应用() A、陶瓷杯 B、塑料杯 C、不锈钢杯 5. 冬天,在有暖气片的房间内点燃卫生香,烟会飘向()。 A、门外 B、暖气片的方向 C、窗外 6.给稀饭加热时用勺子搅动是为了加快()。 A、热的对流 B、热的传导 C、热的辐射 三、明辨是非。 1.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 2.给放有小米粒的水加热时,小米粒在水中的对流方向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循环往复。()

3.将空调口朝上可让室内温度降得快。() 4.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几下会热的更快,这是因为搅动加快了热的对流。()5.热的良导体对人类有用,热的不良导体对人类没有什么用。() 四、我的科学实验。 1.如图,将塑料勺、铝勺、铜勺、铁勺、木筷同时放进热水 里,过一会发现不热,而 热,说明不同的物体传热的能力 。 2.如图,将木屑放在水里,加热后,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请你在图上标出木屑的运动路线。 五、简答题。 1. 为什么夏天穿浅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衣服的人多? 2.夏天,冷饮摊点为什么用棉被盖着冰糕、雪糕? 六、实验探究 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地球上的人和物体都在与地球共同。 2、北极星“不动”是因为地球转动时,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就意味着越是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 5、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方向运动。 6、。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 7、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8、地球自转周期是,地球自转的证据是,并会产生现象。 《 9、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转动。公转方向是,公转一周是。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的倾斜有关。 10、地球是围绕着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11、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冬季最,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2、阳光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 3、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 4、虽然我们感觉地球是平稳的,但是地球却是在不停地自转。。() 5、现在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观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6、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称为恒星周年视差。 () : 7、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作业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和心跳 填空题 1.体育锻炼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呼吸急促、气喘、心跳加快、出汗)。 2.跑步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 心跳的次数(增加)了,休息一会儿,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减少)了。 3.在医院诊室里,医生用手轻轻地 按在病人的手腕上,那是在(测脉搏);还会用听诊器放在左胸部,那是在(测心跳)

2.肺和呼吸 填空 人体在呼吸时,气体要经过(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 1.呼吸时,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2.(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能捕获灰尘和疾病,温暖和湿润空气。 3.(喉咙)让气体进入气管。气体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再在肺里分解成许多(更细小的支气管). 4.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它里面遍布(毛细)血管。

5.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3.心脏和血液循环 填空题 1.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 感觉到(一次)心跳。 2.人的心脏大小与(紧握的拳头)差 不多。用测(脉搏)的办法可以测 量出人1分钟心跳的次数。 3.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 血管里不停的循环)流动。心脏和 (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4.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 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

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的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判断题 1.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也可算作心跳两次。(错) 2.一分钟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不同。(错)

四年级科学第五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2.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的传递方式叫做() 3.热不依靠任何物质而直接向周围发射的传递方式叫做()。 4.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导体。 5.热在水中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在空气中也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 6.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和()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元件,是接受并传递热量的装置,相当于汽车的()。 7.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太阳的热是通过()的方式传递到大气层的。 8.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就是把()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 二、探究选择 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传递方向是()。 A由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 B传导 C 辐射D对流 2.热在()的物体中更容易传递。 A 密度大 B 密度小 3.烤制食品主要用的是()。

A 传导热 B 辐射热 4.热在真空中是以()方式传递的。 A辐射 B对流 C 传导 5. 把两支同样的温度计的液泡分别用黑布和白布包起来,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现象。 A、包黑布的比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B、包白布的比包黑布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C、包黑布和包白布的温度计的读数一样高。 6.冬天在雪上撒些煤渣是让雪化的()。 A、快些 B、慢些 C、一样 7.下面几种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A、平放 B、竖放 C、与太阳光相对 8. 性急的小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开水的温度降到能喝,他应用() A、陶瓷杯 B、塑料杯 C、不锈钢杯 9. 给稀饭加热时用勺子搅动是为了加快()。 A、热的对流 B、热的传导 C、热的辐射 三、探究判断 1.“各种物体都能传热,热可以不依任何物质向周围发射。”据此,可以说,热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传递。() 2.水与水银相比,水银是热的良导体。() 3.冬天,用铁制的火炉取暖,人可以获得三种方式的传递热,通过炉体获得传导热;通过空气获得对流热;通过炉火得到辐射热。 4.保温材料都是些导热性能很好的材料。()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卷 .一.知识展示台 1.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水,还需要养分。此外,阳光、空气、温度等也影响植物的生长。 2.黏土保水保肥能力强,养分较丰富,透气性差。 3.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人们发现,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阳光不够充足,植物的茎叶就会朝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生长,这就是植物生长的向阳性。 4.动物要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就要不断地进食。 5.动物需要吃东西,根据动物的食性不同,可以把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二、选择大乐园 1.土壤浸制液蒸发后留下的白色痕迹是( A.矿物质)。 A.矿物质 B.杂质 C.土壤变色 2.动物越小,每日每克体重消耗的( A.热量)就越多。 A.热量 B.食物 C.蛋白质 3.一只老鼠每天需要10克左右的食物,却相当于其体( B.1/4 )。 A.1/3 B.1/4 C.1/5 4.“四大家鱼”中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是( C.鲢鱼)。 A.青鱼 B.草鱼 C.鲢鱼 三、对错审判厅

1.蒸馏水中没有矿物质。( √) 2.黏土的透气性很好。( ×) 3.温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 四、巧妙筒答区 1.不同的土壤有哪那些特点? 答:壤土能保水保肥,养分丰富;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2.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 答: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如果阳光不够充足,植物的茎叶就会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生长。这就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3.为什么人和动物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就会感到饥饿呢? 答:这是因为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①转化成身体生长需要的物质,②转化成提供运动的力量,③转化成维持体温需要的热量。其他动物也是这样,它们要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就要不断地进食。 4.小动物的食量反而更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答:原来动物(恒温动物)越小,每日每克体重消耗的热量就越多,只有吃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呼吸和血液循环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2.呼吸和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 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 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 3.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4.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5.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肺和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谈话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和心跳,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 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 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 1 ……………………………………………………………最新资料推荐…………………………………………………(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

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 1.音叉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倒水时水会发生(振动),钢尺弹拨发声时产生(振动),说话声带发声时产生(振动)。 2.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4.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我发现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现象:把蜡烛放在振动的鼓旁,火焰会摇摆;声音会振动鼓膜,声音太大会使耳朵发痛;超声波可以打碎体内的结石。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7.实验一 实验目的:声音传播的方向是不是向着各个方向?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中心,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笔敲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声音下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液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固体),空气的传播速度(最慢)。

10.关于“土电话”在制作时,要用类似纸杯这样的物体,否则传播效果不好。 利用“土电话”也能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用不同的制作材料“土电话”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会不同,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铜丝、铁丝、比棉线、毛线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用手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属于声音(高低)的不同。较长的钢尺(振动)的(较慢)声音就低;较短的钢尺振动的(较快)声音就高。 12.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属于声音的(强弱)不同。用(较大的)力量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音量大、声音强);用(较小的)力量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音量小、声音弱)。13.制作“水杯琴”:取多只规格相同的玻璃杯,通过调整各杯水的量,敲击杯子来调整杯子发出的声音不同,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改变杯内液体的多少,可改变水杯“琴”各“琴键”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杯内的水越多,音调越高;杯内的水越少,音调越低。 14.生活中的噪音有:飞机场飞机起飞声、街道上的汽车鸣笛声、建筑各地的设备声、迪厅的音响声等 15.噪声的危害: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如果噪声长期干扰人的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等病症;噪声还会影响听力甚至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等。 16.减少噪音的方法:①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汽车上按汽车消音器;②阻挡噪声的传播;如: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音屏障;③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