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多糖的测定教案

第九章 多糖的测定教案

第九章   多糖的测定教案
第九章   多糖的测定教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教案

上课班级:应用化学021、022班

授课时数:3课时

授课题目:第九章多糖的测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淀粉的性质和其常见的测定方法。

2 了解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测定淀粉的优缺点。

3 了解膳食纤维的功能和粗纤维的提法。

4 掌握淀粉、粗纤维、果胶测定的操作。

5掌握如何检测果胶中还含有可溶性糖分。

重点和难点: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碱性乙醚法的原理、操作

实施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问答法

板书内容

第九章多糖的测定

§9.1 淀粉的测定

一淀粉的结构:直链和支链两种,在不同的粮食作物中含量不同。

二淀粉的性质:

(1)水溶性:

(2)水解性: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3)醇溶性:不溶于30%以上的乙醇溶液。

(4)旋光性:水溶液具有右旋性。

(5)易糊化、老化。

三淀粉的糊化:分三个阶段: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膨胀阶段;完全糊化阶段;

四淀粉的测定方法:

1 物理法:测定物理常数如相对密度、折光率、旋光度;

2 酸水解法:

(1) 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

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半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含量较少的

样品,不适合富含半纤维素、多缩戊糖及果胶的样品,因它们可被水

解为还原糖使测定结果偏高。

(3) 操作:用30ml石油醚分3次除脂,再用150ml 85%乙醇除可溶性糖,然后加入

20ml 4N的硫酸,装上回流装置回流2h,回流完毕,立即用流动水冷却,

然后加入2滴甲基红,先用40%NaOH调到黄色,再用硫酸调到刚好变为

红色,再用10%NaOH调到红色刚好褪去,加入20%醋酸铅和10%硫酸

钠各20ml以除去其中的蛋白、果胶等杂质,过滤定容至500ml,余下操

作同还原糖操作。

(4) 计算:淀粉% = 还原糖%×0.9 162/180=0.9

(5) 注意事项:

①样品含有脂肪应先脱脂,以免影响乙醇对可溶性糖类的提取。

②样品中加入乙醇溶液后,混合液中乙醇的浓度必须在80%以上,以防止糊精随

可溶性糖一起被洗掉,如测定结果不包括糊精,可用10%乙醇洗涤。

3 酶水解法:淀粉酶硫酸×0.9

(1) 原理:淀粉双糖还原糖还原糖质量淀粉质量

淀粉%

(2) 操作:

①样品脱脂、洗去可溶性糖;

②酶水解:将放在250ml烧杯中的处理后的样品于沸水浴上加热15min,使淀粉糊化,

冷却至60℃,加入0.5%的淀粉酶溶液20ml,在55~60℃条件下保温1h,并

不断地搅拌;其间须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具体操作为:取少部分液体,

加入碘看其是否呈蓝色。水解完毕,加热至沸使酶失活,冷却后移入250ml

容量瓶,定容过滤;

③酸水解:取上述酶解液25ml,加入1:4硫酸25ml,加热回流0.5h,冷却后,加入2

滴甲基红作指示剂,用20% NaOH中和至红色刚好消失,用100ml容量瓶定

容。

④测定:同还原糖测定;同时取25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

方法做空白试验。

⑤计算:同酸水解法;

(3) 注意事项:

①样品脱脂处理;

②由于淀粉颗粒具有晶体结构,须加热糊化破坏使其易于被淀粉酶作用;

③使用淀粉酶前,应确定其活力及水解时加入的量;具体操作为:用已知浓度的淀

粉溶液少许,加入一定量淀粉酶溶液,置于55~60℃水浴中保温1h,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9.2 粗纤维的测定

一有关纤维的几个概念

粗纤维:19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此概念,是指食品中不能被稀酸、稀碱所溶解,不能为人体所消化利用的物质;它仅仅包括食品中部分纤维素、半纤维

素、木质素及少量含氮物质,不能代表食品中纤维的全部内容。

膳食纤维(食物纤维):是指食品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多糖类和木质素的总和;其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戊聚糖、木质素、果胶等。

纤维是人类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在维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防止阑尾炎、

心脏病和结肠癌等多种疾病。

膳食纤维中各种成分的特点:

二重量法测定粗纤维:

1 原理:在热的稀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部分半纤维素等物质经水解

而除去,再用热的氢氧化钠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而除去,同时除去

部分半纤维素及部分木质素;然后用乙醇和乙醚处理除去丹宁、色素、残余的

脂肪、蜡质及戊糖和残余蛋白质,所得的残渣即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无机物,

可经灰化后扣除。

2 操作:

(1)取样:1~2g;

(2)脱脂:样品中加入20ml石油醚,取下层干燥;

(3)酸化:把脱脂样品用200ml 1.25%的煮沸稀硫酸转移到500ml锥形瓶,装上回流装

置加热回流0.5h,用布式漏斗抽滤,然后用热水洗残渣至不显酸性(甲基红);

(4) 碱水解:把上述残渣用200ml 1.25%的煮沸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原锥形瓶中,装上

回流装置加热回流0.5h,用古氏坩锅(内铺石棉,预先干燥至衡重G0)抽滤,

用沸水洗涤,随后用25ml 1%盐酸溶液洗涤除去可溶解于酸的杂质,再各用

50ml沸水洗涤两次,最后用15~20ml 95%乙醇分2~3次洗涤,再用15~20ml

乙醚分数次洗涤;

(5) 干燥灰化:上述残渣在105℃烘12h,冷却至衡重G1,然后将坩锅于马福炉中灼烧

至灰白色,冷却称重至衡重G2;

(6) 计算:

(G1-G0)-(G2-G0)

×100

粗纤维(%)=W =

3 注意事项:

(1) 酸、碱消化时,如产生大量泡沫,可用几滴硅油或辛醇消泡;

(2)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条件的控制:

(3) 脱脂不足,将使结果偏高;

§9.3 果胶的测定

一果胶的用途:作为食品生产的胶冻材料和增稠剂,用于制造糖果和果冻;影响果酱制品的稠度和凝冻性;在医药上可作为治疗胃肠道和胃溃疡等疾病的良

好药剂,特别是低甲氧基果胶,它能与铅、汞等重金属形成不能吸收

的不溶物而起到良好的解毒剂和预防剂。

二果完全甲基化的果胶脂酸:甲氧基%=16.32% 胶果胶脂酸高甲氧基果胶:甲氧基% > 7%

的聚半乳糖醛酸低甲氧基果胶:甲氧基% < 7%

组果胶酸(含有大量的游离羧基,甲氧基% ≤7%)

成原果胶

三果胶的测定方法

(一) 重量法

1 定义:

2 果胶沉淀的难易与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的酯化程度密切相关。

聚半乳糖醛酸酯化程度难易程度选择沉淀剂

0~30% 易NaCl

40~70% 不易CaCl2

70~100% 很难有机溶剂(如乙醇)

(二) 比色法

1 原理: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发生缩合反应,对其呈现的紫红色溶液进行比色定

量测定。

2 操作:

(1) 样品处理:先用70%(或以上)乙醇处理样品,使果胶沉淀,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

涤沉淀,以除去可溶性糖分、脂肪、色素等杂质,残渣分别用酸或水

提取总果胶或水溶性果胶。

(2) 果胶水解及提取

①可溶性果胶:取上述处理样品,过滤,取滤渣,加40ml水加热0.5h,过滤,定

容至100ml,取10ml定容到100ml,待用。

②不溶性果胶:取①中已经水解后的滤渣加入浓硫酸加热水解1h,定容至100ml,

取10 ml再定容到至100ml,待用。

(3)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标准半乳糖醛酸溶液(10 g/ml) 0,1ml,2ml,3ml,4ml,5ml,

6ml,7ml于100ml容量瓶,定容,取10ml再定容到100ml,取

2ml到比色管中,加入6ml浓硫酸加热20min,冷却后加1ml咔唑

于暗处反应0.5h ,取出于530nm 下制作标准曲线。

(4) 样品的测定:

① 取处理后的可溶性果胶溶液2ml 按标准曲线测定步骤得A 1。

② 取处理后的不溶性果胶溶液2ml 按标准曲线测定步骤得A 2。

3 计算:

可溶性果胶(%)不溶性果胶(%)总果胶(%)=4 说明

(1) 糖的影响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

(2) 在样品测定时选用的浓硫酸浓度、咔唑浓度应与标准曲线制作时具有相同的规格、同一批号,保证浓度、纯度的一致。

(3) 如何检测处理的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糖分?

苯酚-硫酸法:取检液1ml 于试管中,加入5%的苯酚水溶液1ml ,再加入硫酸5ml ,

混匀,如溶液呈现褐色,则证明含有可溶性糖分。

穆立虚反应法:取检液0.5ml 于试管中,加入5%的α-萘酚的乙醇溶液2~3滴,充分

混合,有白色浑浊,然后沿倾斜的试管壁徐徐加入浓硫酸1ml ,静置试

管,观察两液层的界面上是否出现紫红色色环,如有,则证明含有可

溶性糖分。

小结

思考题:1 食品中淀粉测定时,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的使用范围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 为什么称量法测定的纤维素要以粗纤维表示结果?

3 咔唑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果胶的原理是什么?

授 课 内 容

第九章 多糖的测定

§9.1 淀粉的测定

一 淀粉的结构:直链和支链两种,在不同的粮食作物中含量不同。

二 淀粉的性质:

⑴水溶性:直链淀粉不溶于冷水,能溶于热水,缓慢冷却易出现凝沉现象;支链淀粉只能在加热加压

的条件下才能溶于水,静置不会出现凝沉现象。

⑵水解性: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经α-淀粉酶水解为糊精和部分葡萄糖,

经β-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

⑶醇溶性:不溶于30%以上的乙醇溶液。

⑷旋光性:水溶液具有右旋性。

⑸易糊化、老化。

三 淀粉的糊化:见教材。分三个阶段: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膨胀阶段;完全糊化阶段;

四 淀粉的测定方法:

1 物理法:测定物理常数如相对密度、折光率、旋光度;

2 酸水解法:

(1) 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

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半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含量较少的样品,不适

合富含半纤维素、多缩戊糖及果胶的样品,因它们可被水解为还原糖使测定结果

偏高。

(3) 操作:用30ml石油醚分3次除脂,再用150ml 85%乙醇除可溶性糖,然后加入20ml 4N的硫

酸,装上回流装置回流2h,回流完毕,立即用流动水冷却,然后加入2滴甲基红,

先用40%NaOH调到黄色,再用硫酸调到刚好变为红色,再用10%NaOH调到红色刚

好褪去,加入20%醋酸铅和10%硫酸钠各20ml以除去其中的蛋白、果胶等杂质,过

滤定容至500ml,余下操作同还原糖操作。

(4) 计算:淀粉% = 还原糖%×0.9 162/180=0.9

(5) 注意事项:

①样品含有脂肪应先脱脂,以免影响乙醇对可溶性糖类的提取。

②样品中加入乙醇溶液后,混合液中乙醇的浓度必须在80%以上,以防止糊精随可溶性糖一

起被洗掉,如测定结果不包括糊精,可用10%乙醇洗涤。

3 酶水解法:淀粉酶硫酸×0.9

(1) 原理:淀粉双糖还原糖还原糖质量淀粉质量淀粉%

(2) 操作:

①样品脱脂、洗去可溶性糖;

②酶水解:将放在250ml烧杯中的处理后的样品于沸水浴上加热15min,使淀粉糊化,冷却至60℃,

加入0.5%的淀粉酶溶液20ml,在55~60℃条件下保温1h,并不断地搅拌;其间须检验淀

粉是否水解完全,具体操作为:取少部分液体,加入碘看其是否呈蓝色。水解完毕,加热

至沸使酶失活,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瓶,定容过滤;

③酸水解:取上述酶解液25ml,加入1:4硫酸25ml,加热回流0.5h,冷却后,加入2滴甲基红作

指示剂,用20% NaOH中和至红色刚好消失,用100ml容量瓶定容。

④测定:同还原糖测定;同时取25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空白试

验。

⑤计算:同酸水解法;

(3) 注意事项:

④样品脱脂处理;

⑤由于淀粉颗粒具有晶体结构,须加热糊化破坏使其易于被淀粉酶作用;

⑥使用淀粉酶前,应确定其活力及水解时加入的量;具体操作为:用已知浓度的淀粉溶液少许,

加入一定量淀粉酶溶液,置于55~60℃水浴中保温1h,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9.2 粗纤维的测定

一有关纤维的几个概念

粗纤维:19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此概念,是指食品中不能被稀酸、稀碱所溶解,不能为人体所消化利用的物质;它仅仅包括食品中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含氮物

质,不能代表食品中纤维的全部内容。

膳食纤维(食物纤维):是指食品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多糖类和木质素的总和;其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戊聚糖、木质素、果胶等。

纤维是人类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在维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防止阑尾炎、心脏病和结肠癌等多种疾病。膳食纤维中各种成分的特点:见教材。

二重量法测定粗纤维:

1 原理:在热的稀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部分半纤维素等物质经水解而除去,再用

热的氢氧化钠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而除去,同时除去部分半纤维素及部分木质素;

然后用乙醇和乙醚处理除去丹宁、色素、残余的脂肪、蜡质及戊糖和残余蛋白质,所得的残

渣即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无机物,可经灰化后扣除。

2 操作:

⑴取样:1~2g;

⑵脱脂:样品中加入20ml石油醚,取下层干燥;

⑶酸化:把脱脂样品用200ml 1.25%的煮沸稀硫酸转移到500ml锥形瓶,装上回流装置加热回流0.5h,

用布式漏斗抽滤,然后用热水洗残渣至不显酸性(甲基红);

⑷碱水解:把上述残渣用200ml 1.25%的煮沸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原锥形瓶中,装上回流装置加热

回流0.5h,用古氏坩锅(内铺石棉,预先干燥至衡重G0)抽滤,用沸水洗涤,随后用25ml 1%

盐酸溶液洗涤除去可溶解于酸的杂质,再各用50ml沸水洗涤两次,最后用15~20ml 95%乙

醇分2~3次洗涤,再用15~20ml乙醚分数次洗涤;

⑸干燥灰化:上述残渣在105℃烘12h,冷却至衡重G1,然后将坩锅于马福炉中灼烧至灰白色,冷

却称重至衡重G2;

⑹计算:

粗纤维(%)

3 注意事项:

(1) 酸、碱消化时,如产生大量泡沫,可用几滴硅油或辛醇消泡;

(2)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条件的控制:样品细度:粒度过大影响消化,结果偏高;过细造

成过滤困难,使结果偏低;应严格酸、碱消化操作的加热回流时间:沸腾状态:不能过于剧烈,防止样品脱离液体,附于液面以上的瓶壁上;过滤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10min,否则应适量减少称样量;

(3) 脱脂不足,将使结果偏高;

§9.3 果胶的测定

一果胶的用途:作为食品生产的胶冻材料和增稠剂,用于制造糖果和果冻;影响果酱制品的稠度和凝冻性;在医药上可作为治疗胃肠道和胃溃疡等疾病的良好药剂,特别是低甲氧基

果胶,它能与铅、汞等重金属形成不能吸收的不溶物而起到良好的解毒剂和预防剂。二果完全甲基化的果胶脂酸:甲氧基%=16.32% 胶果胶脂酸高甲氧基果胶:甲氧基% > 7%

的聚半乳糖醛酸低甲氧基果胶:甲氧基% < 7%

组果胶酸(含有大量的游离羧基,甲氧基% ≤7%)

成原果胶

三果胶的测定方法

(一) 重量法

1 定义:用沉淀剂使果胶物质沉淀析出,而后测定重量的方法。

2 果胶沉淀的难易与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的酯化程度密切相关。

聚半乳糖醛酸酯化程度难易程度选择沉淀剂

0~30% 易NaCl

40~70% 不易CaCl2

70~100% 很难有机溶剂(如乙醇)

(二) 比色法

1 原理: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发生缩合反应,对其呈现的紫红色溶液进行比色定量测定。

2 操作:

(1) 样品处理:先用70%(或以上)乙醇处理样品,使果胶沉淀,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沉淀,以

除去可溶性糖分、脂肪、色素等杂质,残渣分别用酸或水提取总果胶或水溶性果胶。

(2) 果胶水解及提取

③可溶性果胶:取上述处理样品,过滤,取滤渣,加40ml水加热0.5h,过滤,定容至100ml,

取10ml定容到100ml,待用。

④不溶性果胶:取①中已经水解后的滤渣加入浓硫酸加热水解1h,定容至100ml,取10 ml

再定容到至100ml ,待用。

(3)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标准半乳糖醛酸溶液(10μg/ml) 0,1ml ,2ml ,3ml ,4ml ,5ml ,6ml ,7ml

于100ml 容量瓶,定容,取10ml 再定容到100ml ,取2ml 到比色管中,加入6ml 浓硫酸加热20min ,冷却后加1ml 咔唑于暗处反应0.5h ,取出于530nm 下制作标准曲线。

(4) 样品的测定:

① 取处理后的可溶性果胶溶液2ml 按标准曲线测定步骤得A 1。

② 取处理后的不溶性果胶溶液2ml 按标准曲线测定步骤得A 2。

3 计算:

可溶性果胶(%)不溶性果胶(%)总果胶(%)4 说明

(4) 糖的影响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

(5) 在样品测定时选用的浓硫酸浓度、咔唑浓度应与标准曲线制作时具有相同的规格、同一批号,

保证浓度、纯度的一致。

(6) 如何检测处理的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糖分?

苯酚-硫酸法:取检液1ml 于试管中,加入5%的苯酚水溶液1ml ,再加入硫酸5ml ,混匀,如溶

液呈现褐色,则证明含有可溶性糖分。

穆立虚反应法:取检液0.5ml 于试管中,加入5%的α-萘酚的乙醇溶液2~3滴,充分混合,有白色

浑浊,然后沿倾斜的试管壁徐徐加入浓硫酸1ml ,静置试管,观察两液层的界面上

是否出现紫红色色环,如有,则证明含有可溶性糖分。

思考题:1 食品中淀粉测定时,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的使用范围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 为什么称量法测定的纤维素要以粗纤维表示结果?

3 咔唑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果胶的原理是什么?

(完整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全解

互换性技术测量试题与答案(共3套) 试题部分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7.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根据国标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__________个公差等级,其中__________级精度最高,__________级精度最低。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 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6.根据国家标准,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在零线下方,上偏等于0。( )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一、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热效应) 二、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三、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 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 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 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 所示。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 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防止造成热量损失)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表格中。 5.重复实验步骤2~4三次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四、实验数据处理 1、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3、计算反应热 Q =mcΔ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V酸=V碱=50 mL ρ酸=ρ碱=1 g/cm3 c=4.18 J/(g·℃) Q=0.418(t2-t1)kJ 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为:△H=-0.418(t2-t1)/0.025=50.4 kJ/mol c酸=0.50 mol/L c碱=0.55 mol/L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共套

-------理工大学一、填空题 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 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7.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根据国标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__________个公差等级,其中__________级精度最高,__________级精度最低。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 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6.根据国家标准,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在零线下方,上偏等于0。( ) 7.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8、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 9.零件的实际尺寸越接近其基本尺寸就越好。(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复习重点

一.填空 1.标准分为_______企业标准________,_____行业标准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标准____________和______国际标准______________。(1) 2.互换性按互换性程度可分为_________完全互换___________和_______不完全互换_____________。(2) 3.国标中规定了_________20______个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与_______28________种基本偏差。(29) 4.孔和轴的配合可分为_______间隙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配合____________和______过盈配合______________。(37) 5.非基准件基本偏差的选择方法有三种:_______计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类比法_____________。(38) 6.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该包括______被测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量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方法_____________和______测量精度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45) 7.机械杠杆量仪分为______百分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表式千分表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齿轮百分表____________和______内径百分表______________。(55) 8.形状公差包括_______直线度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度__________,________圆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轮廓__________和__________面轮廓_________六个项目。(77) 9.位置公差分为_______定向公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位公差___________和_________跳动公差__________三类。(86) 10.在实际检测中,基准的体现方法有______模拟法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法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法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目标法__________。(88) 11.选择形位公差项目的基本原则是_____在保证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尽量减少公差项目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尽量简化控制形位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108 12.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有________比较法_____________,_______印模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切法_____________,_____干涉法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针描法__________。128 13.键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______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圆键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向键____________和_______楔键_____________四种。147 14.螺纹联结按用途可分为_______紧固螺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动螺纹_________和__________紧密螺纹__________三种。160 15.螺纹的标注由______螺纹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螺纹公差带代号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旋合长度代号______________组成。173 二.名词解释 1.技术标准1 技术标准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 2.公差2 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3.尺寸偏差9 简称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4.尺寸公差10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mol/L 盐酸、mol/L NaOH溶液①。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 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该实验也可在保 温杯中进行。 2.用一个量筒量取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 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为了使计算简便一些,我们近似地认为: (1) mol/L盐酸和L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所以50mL L盐酸的质量 m1=50g,50mL mol/L NaOH溶液的质量m2=50 g。 (2)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 J/(g·℃),由此可以计算出,50mL mol/L盐酸与50mL mol/L 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m1+m2)·c·(t2-t1)=(t2-t1) kJ 又因50 mol/L盐酸中含有mol的HCl,mol的HCl与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molH2O,放出的热量是(t2-t1) kJ,所以,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即中和热为: 问题和讨论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期末考试题库(有答案).

一、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2.不完全互换性是指一批零件中,一部分零件具有互换性,而另一部分零件必须经过修配才有互 换性。 √3.只要零件不经挑选或修配,便能装配到机器上去,则该零件具有互换性。 ×4.机器制造业中的互换性生产必定是大量或成批生产,但大量或成批生产不一定是互换性生产, 小批生产不是互换性生产。 ×5.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6.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7. 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8.图样标注φ200 -0.021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9.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10.某孔要求尺寸为φ20-0.046 -0.067,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11.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12.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相对零线的位置。 √13. 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14. 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15. 某一个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此尺寸必定合格。 ×16. 间隙配合中,孔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17. 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 ×18. 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偏差绝对值。 ×19 . 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20. 对某一尺寸进行多次测量,他们的平均值就是真值。 ×21. 以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22. 某一零件设计时的基本尺寸,就是该零件的理想尺寸。 √23. 某一尺寸的公差带的位置是由基本偏差和公差等级确定的。 ×24. 基孔制即先加工孔,然后以孔配轴。 ×25. 间隙配合说明配合之间有间隙,因此只适用于有相对运动场合。 ×26 过盈配合中,过盈量越大,越能保证装配后的同心度。 √27. 如零件的实际尺寸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则该零件合格。 ×28.某一零件尺寸基本偏差越小,加工越困难。 ×29.加工误差只有通过测量才能得到,所以加工误差实质上就是测量误差。 √30.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很发达,但要把两个尺寸做得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 ×31.实际尺寸就是真实的尺寸,简称真值。

重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 绪言 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 互换性课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公差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公差标准,技术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是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此时的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绝对值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配合:孔德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即具有间隙配合。 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等于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代数差的绝对值,

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的和。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T=ai 当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i=0.45+0.001D(um) 当尺寸大于500到3150mm时,I=0.004D+2.1(um) 孔与轴基本偏差换算的条件: 1.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配合 2.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 3.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与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相同。 通用规则,特殊规则 例题 基准制的选用: 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合成配合。 公差等级的选用: 1.对于基本尺寸小于等于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小于等于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大于IT8级或基本尺寸大于500mm的配合,由于孔德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2.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各种配合的特性:

中和反应中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 【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原理 2、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教学重点】 1.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 1.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碎纸条、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中和热,本节课我们就来亲自测一下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板书]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 [设问]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呢? [板书]实验原理 [问]中和热与反应热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本节课,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请大家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板书] Q=mcΔt ①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问]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 [生]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生]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 [师]如此说来,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 [板书]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② [讲解]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 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55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4.18 J/(g·℃) [板书]V酸=V碱=50 mL。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全解

互换性技术测量试题与答案(共 3 套) 试题部分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 ?_______ 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_ 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_ 决定位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上偏差为 _________ mm 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给定的一个方 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____________ 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 极限尺 寸。 7. 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__________ 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8. 根据国标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 ____________ 个公差等级,其中 __________ 级精度最高,___________ 级精度最低。 9. 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名称和代号)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_ 表 面。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相同,不同。 二、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V”) 1. 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 Q 30M8 /h7和$ 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3. 作用中径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千分尺校正棒。 三、实验原理 1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二)实验步骤 1 用千分表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2 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5 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

研合在一起。 4正常情况下,在研合过程中,手指能感到研合力,两量块不必用力就能贴附在一起。如研合立力不大,可在推进研合时稍加一些力使其研合。推合时用力要适当,不得使用强力特别在使用小尺寸的量块时更应该注意,以免使量块扭弯和变形。 5如果量块的研合性不好,以致研合有困难时,可以将任意一量块的测量面上滴一点汽油,使量块测量面上沾有一层油膜,来加强它的黏结力,但不可使用汗手擦拭量块测量面,量块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煤油清洗。 6量块研合的顺序是:先将小尺寸量块研合,再将研合好的量块与中等尺寸量块研合,最后与大尺寸量块研合。 7. 记录数据; 六思考题 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报告修订稿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报告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原理:中和反应: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放热反应)实质是酸电离产生的H+和碱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 H2O。强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多数为H++OH-=H2O?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任何中和反应的中和热都相同。但是不同的中和反应,其反应热可能不同。 有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因为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 一、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热效应) 二、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mol/L盐酸、 0.55mol/LNaOH溶液。 三、实验原理? 1、0.50mol·L-1盐酸和0.55mol·L-1NaOH溶液的密度都约为1g·cm-3,所以50mL0.50mol·L-1盐酸的质量m1=50g,50mL0.55mol·L-1NaOH溶液的质量m2=50g。 2、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由此可以计算出 0.50mol·L-1 盐酸与0.55mol·L-1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m1+m2)·c·(t2-t1)=0.418(t2-t1)kJ又因50mL0.50mol·L-1盐酸中含有0.025molHCl,0.025molHCl与0.025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0.025molH2O,放出的热量是0.418(t2-t1)kJ,所以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即中和热为△H=-57.3kJ/mol 四、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公差与配合中,公差带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称为。 2、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 3、在配合面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尺寸,称为孔的尺寸。 4、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孔的最大尺寸减去轴的最小尺寸,其差值为负值,这时的配合为配合。此值的绝对值称为。 5、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尺寸公差等级共有级。代号由到。 6、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的配合,称为制。 7、形状和位置检测公差中,形状公差共有6项,它们分别是、、 、、、。 8、检验孔径的光滑极限量规称为规,它由和组成。 9、合格的零件,光滑极限量规的应能通过,应不能通过。 10、滚动轴承国家标准规定,轴承按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分为5个精度等级,它 们由高到底分别是、、、、。 11、按齿轮各项误差对齿轮传动使用性能的主要影响,将齿轮加工误差分为三组, 它们分别是、、。 12、按照孔、轴公差带相对位置的不同,它们可以形成的三种配合是配合、 配合、和配合。 二、简述什么是互换性?(5分) 三、表面粗糙度的符号Ra、Rz、Ry分别表示什么?(10分)

四、已知孔与轴的配合为Ф5078 f H ,试查表确定:①轴与孔的上、下偏差值,公差值。② 配合性质,间隙或过盈量。③画出公差带图。(20分) 五、在装配图上花键联接标注为:6—2367g H ×261110 a H ×6911f H ,试指出该花键的键数和 三个主要参数的基本尺寸,并查表确定内外花键的各尺寸的极限偏差。(10分) 六、一齿轮的精度标注为:7—6—6 G M GB10095—88。试指出各项所表示内容。(10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共4套)

-------理工大学 一、填空题 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7.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根据国标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__________个公差等级,其中__________级精度最高,__________级精度最低。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 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6.根据国家标准,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在零线下方,上偏等于0。( ) 7.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 免的。( )

中和热及测定实验

编号:2-4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课题: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4课时中和热) 制作人:周英姿 【学习目标】理解中和热的含义,会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重 点】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原理 【难 点】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原理 【预备知识】 1、中和热定义: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所释放的热。 2、在稀溶液中,2molHCl 与2molNaOH 反应,放出114.6KJ 的热量,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 方程式。 【基础知识】阅读教材P4——P6 1、实验目的? 2、实验药品? 3、实验装置如图 4、实验原理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Q=m ·c ·△t 注:1、△t :温度差 2、c=0.418 kJ ·K -1·g -1 3、△H= —Q/n(H 2O) 4、m 为溶液的总质量 5、数据处理 【思考】①确定初始温度、计算△t 及△t 的平均值。填入上表。 ②若把所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1g/mL,则反应混合液的质量m=? ③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④△H= 6、注意事项 (1)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什么? (2)量取盐酸后为什么要将温度计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3)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是一次性倒入盐酸溶液中,而不是缓缓加入? (4)实验所用的酸碱的体积均为50ml ,但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略大于盐酸浓度,目的是什么? (5)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的目的? 【思考】①若将实验中的稀盐酸换成稀醋酸,对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有何影响? ②若将实验中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稀氨水,对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有何影响? ③若将实验中的稀盐酸换成浓硫酸,对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有何影响? ④若用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钡溶液做实验,对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有何影响? 【归纳小结】 在溶液中, 酸与 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中和热为“57.3kJ/mol ” 或“△H= —57.3 kJ/mol ” 【课堂练习】 已知H (aq)+OH (aq) = H 2O(1) △H = — 57. 3kJ/mol,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用20gNaOH 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kJ 的热量. 【疑点反馈】通过本节的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知识不懂?请记录下来。

(完整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习题及答案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3.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4.图样标注φ200 -0.021 5.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6.某孔要求尺寸为φ20-0.046 ,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0.067 () 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8.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9.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10.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11.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2.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13.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14.图样标注中Φ20+0.021 意确定。() 15.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16.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17.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 mm。这表明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18.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19.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0.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1.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填空题 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 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7.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根据国标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__________个公差等级,其中__________级精度最高,__________级精度最低。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 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6.根据国家标准,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在零线下方,上偏等于0。( ) 7.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 免的。( ) 8、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 9.零件的实际尺寸越接近其基本尺寸就越好。( ) 10.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中和热的测定教案

实验二中和热的测定 【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原理 2、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 【教学重点】 1.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 1.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mol/L 盐酸、 mol/L NaOH溶液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中和热,本节课我们就来亲自测一下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板书]实验二中和热的测定 [设问]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呢? [板书]实验原理 [问]中和热与反应热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本节课,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请大家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板书] Q=mcΔt①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问]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 [生]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生]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 [师]如此说来,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 [板书]Q=(V酸ρ酸+V碱ρ碱)·c·(t2-t1)② [讲解]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 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 mol/L和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J/(g·℃) [板书]V酸=V碱=50 mL。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卷含部分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卷一 一. 是非判断题:(是划“√”非划“×”)(10分) 1.只要将零件的基本尺寸一致,则零件就具有互换性。(×) 2.数字为正的偏差称为上偏差,数字为负的偏差称为下偏差。(×) 3.误差是加工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公差是设计给定的。(√) 4.φ10f7、φ10f8分别与φ10H8配合,它们的Xmin值相等。(√) 5.若某圆柱面的圆度误差值为,则该圆柱面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 差值亦不小于。(√) 6.滚动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为基孔制、内圈与轴的配合为基轴制。(×) 7.精密粗糙度仪是采用针描原理进行测量的。(√) 8.在精密测量中,量块通常是按等使用的。(√) 9.已知某配合的Ymax=-25μm,Tf=35μm。则此配合是过渡配合。(√) 10. 加工零件的实际尺寸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准确。(×) 二、填空题:(15分) 1. 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φ30+mm,则该零件的MMS为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其LMS为,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而加工允许的尺寸变动范围是0~ ,称为该零件的公差。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30mm,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2. φ30F7/h7表示基本尺寸为30mm的基轴(基准)制的间隙配合。其中F7、h6是公差带代号,F、h是基本偏差代号,7、6表示标准公差等级数。 3.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是指孔和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其最大实体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孔和轴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其最小实体尺寸。 4.测量的四要素为:测量对象;测量计量单位;测量方法; 测量精确度。 5.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系统误差。 三、选择题:(10分) 1.基本偏差为a~h的轴与基本偏差为H的孔可构成。 a.基孔制的间隙配合; b.基轴制的间隙配合; c.基孔制的过渡配合; d.基轴制的过渡配合。 是的统称。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若干问题汇总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若干问题 一、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问题 (1)教材有注,“为了保证0.50 mol·L-1的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0.55 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那可不可以用0.50 mol·L-1 NaOH与0.55 mol·L-1 HCl,让酸稍稍过量呢? 答案:不是“可以与不可以”而是“不宜”。原因是稀盐酸比较稳定,取50 mL、0.50 mol·L-1 HCl,它的物质的量就是0.025 mol,而NaOH溶液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如果恰好取50 mL、0.50 mol·L-1 NaOH,就很难保证有0.025 mol NaOH参与反应去中和0.025 mol的HCl。 (2)为了确保NaOH稍稍过量,可不可以取体积稍稍过的0.50 mol·L-1 NaOH溶液呢? 回答:是可以的。比如“量取51 mL(或5 2mL)0.50 mol·L-1NaOH溶液”。只是(m1+m2)再不是100 g,而是101 g或102 g。 (3)关于量HCl和NaOH溶液的起始温度“t1/℃” ①不能以空气的温度去代替酸碱溶液的温度;也不能以水的温度去代替酸碱溶液的温度,因为空气、水和溶液(这里是酸碱)的温度是有差别的,会明显影响实验结果。 ②为了使NaOH和HCl溶液的温度稳定,最好是把配成的溶液过夜后使用。 ③最好不求HCl和NaOH两种溶液温度的平均值。两者的温度悬殊差别越大,实验结果越是失去意义,最好是两种溶液的温度相同。办法是:用手握住烧杯使温度低的溶液略有升高,或用自来水使温度高的溶液略微降温,以达到两种溶液温度相同的目的。 读者注意:中和热的测定最好在20℃左右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不宜低于10℃以下,否则低温环境容易散热,会使中和热的测定值明显偏低。 ④为什么采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混合液,可不可以用普通玻璃棒?能不能用振荡的方法混匀溶液? 环形玻璃棒的优点在于:上下移动搅拌的面积大、范围广(切不可把环形玻璃棒移出混合液的液面!),混合均匀,普通玻璃棒显然不具有这种优点。金属环形棒也不行。 至于振荡混合液,一定会有部分混合液附着在烧杯壁,这样散失的热量会使中和热的测定值偏低。 ⑤强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的中和反应热值如何估计? 鉴于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因此,当强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同时还有弱碱和弱酸的不断电离(吸收热量,即电离热)。 所以,总的热效应比强酸强碱中和时的热效应值(57.3kJ/mol)要小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弱电解质(如氢氟酸)电离时会放热,它与NaOH的中和热会大于57.3 kJ/mol(实为67.7 kJ/mol)。 ⑥酸碱的浓度该有个什么大小范围?太大、太小对测定值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强酸强碱溶液的浓度太大,混合时由于体积增大,离子继续扩散水合产生热效应。离子的水合热大于扩散热,使总过程放热,使得测得的热值偏高。但是酸碱溶液的浓度也不可太小,否则中和反应放出的热太少,温度变化不大,不易测出。经验指出,测定中和热的酸碱的浓度大小范围以在0.10 mol·L-1~1.0 mol·L-1之间为宜。 ⑦本测定有许多难以克服的概略因素:反应容器(烧杯、环形玻璃棒搅拌器)要吸收一些热量,反应混合液的空间要散失一些热量,以及量取溶液体积、温度计读数以及温度计的精确度等都会产生一些误差,所以本测定只能是近似测定强酸强碱的中和热值 二、中和热测定实验八问 1、测定酸碱中和热为什么要用稀溶液? 答: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什么要指明在稀溶液中呢? 因为如果在浓溶液中,即使是强酸或强碱,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子,因此也不能完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酸或碱的电离及离子的水化,电离要吸收热量,离子的水化要放出热量,不同浓度时这个热量就不同,所以中和热的值就不同,这样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了。 2、为什么强酸强碱的中和热是相同的? 答: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完全电离,所以它们的反应就是H+与OH-结合成H2O的反应,每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相同的,均为57.3 kJ/mol。 3、为什么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答: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着电离平衡。弱酸或弱碱参与中和反应的同时,伴随着电离,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此热量就要由H+与OH-结合成水分子放出的热量来抵偿,所以总的来说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是什么原因使中和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 答:按照课本中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往往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仪器保温性能差。课本中用大小烧杯间的碎纸片来隔热保温,其效果当然不好,免不了热量散失,所以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