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习语中的历史与文化

浅谈习语中的历史与文化

浅谈习语中的历史与文化
浅谈习语中的历史与文化

英语习语中的历史和文化

摘要

英语习语取材于航海、捕鱼、狩猎、畜牧、采煤等生产实践,也渊于自然环境、生产劳动、历史典故、文学作品、体育娱乐等诸多方面,或激发联想、或深化主题、或创设意境、或强化语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而且大多属于言外之意和话外之音.所以,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去领会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渊源和语意信息,去了解英语习语是怎样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方式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丰富并传递文化信息的.

关键词: 习语历史文化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英语无疑是越来越重要的一种交流与学习的工具。英语之于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恰如鱼之于海,学习英语不能脱离它学习的环境,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要逐渐适应英语学习的环境。众所周知,习语在这里起到一个重要作用,通过对习语的学习可以了解最新的社会风貌,不仅能学到鲜活生动的语言,更能对它所植根的土地有所认识。惟其如此,英语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手中得心应手的工具。

二、习语及其特点

习语,即习惯用语。习语涵盖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set phrase)、谚语(proverb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和歇后语(enigmatic folk similes)等。它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习语一般具有结构严谨、形式简练、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的特点,易懂易记,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大家都知道,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生动的形象和哲理性的比喻,带有详明的民族特色、地域色彩和表达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邃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在很多文章和语句里都能体现出语言新

颖活泼,字里行间都映射出独特的功效和无穷的魅力。本文将对一些源于自然环境、生产劳动、历史典故、文学作品、体育娱乐中的语义信息及其文化蕴涵进行探讨。

三、习语既与航海、捕鱼、狩猎、采矿等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又直

接源于自然环境、生产劳动、历史典故、文学作品、体育娱

乐。

(一)自然环境中看英语习语中的历史与文化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所以也就会根据此环境形成不同的语言。大家可以在英语的文章里看到写风的段落,可能会发现有些地方表达的意思和汉语中的相异。如:Samuel Butler的bitting east winds(刺骨东风),Charles Dickens的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 him, standing bluenosel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在许多冬日我都看到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等等。关于西风,则有John Milton 的And west winds with musky wing(带有芳香翅膀的西风);John Maselield 的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一种温暖的风,西风吹时,万鸟争鸣)等等。这俨然和汉语中的“昨夜西风凋敝树”及“古道西风瘦马”不同,究其原因,双方的自然环境相异:中国西部高山,东临大海,东风吹来,无比舒心,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则刺人肌骨;而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故而寒冷,西风则由大西洋徐徐吹来,温暖宜人。

在英国,人们见面总喜欢说Lovely weather,isn't it? 之类谈论天气的话语,这也是与天气有关。因为那里的天气变幻无常,阴雨天多,这样人们便对天气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常常谈论它也是意料中事。

(二) 从生产劳动看英语习语中的历史和文化

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 fish in the air(缘木求鱼)\an odd fish (怪人)、miss the boat(错过机会) 等.这是因为英伦三岛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

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类词语.大家还会发现,在英语中常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为什么不象汉语中一样用"像牛一样"呢?这是因为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the sheep and goat" 这一成语在英语中有"好人与坏人"的意思.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我们发现,英国人是向来重视高牧业的,尤以牧羊为主.能提供羊毛,换来财富的绵羊,本来就在英国人心目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再加之性格温顺,故受人偏爱;而山羊性情好斗,因而使人嫌恶.

(三) 从历史典故中看英语中的历史和文化

神话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神话.一个民族的神话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土壤,一个民族的语言也浸透着该民族的神话传说的影响,习语更是这样.

用典故是每个民族日常交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在不自觉间运用出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比如说西方人会说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He's a shylock(他是个守财奴). 可能有些人会对这些句子相当费解,这是因为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不同的缘故.西方人的典故多出于莎士比亚戏剧和以后英美文学中的许多其他人物或名称;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前面例举的例子便出于莎士比亚的戏剧.

再比如夏日夜空中呈现的亮晶晶的白色带状繁星群,英语称之为"the Milky Way" 也就是银河.这个词出自于希腊神话,既可指Hera给Hercules 喂奶时滴下的奶汁凝成的一条路,又可指人间同往宇宙宫殿的一条乳白色大道.这同我们国家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真是天壤之别呀!这也就说明不同国家的语言,尤其是一些习语在某些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也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习语时应记清意思,否则在以后用到的时候就会出错了.

(四) 从文学作品中看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学语言往往是该民族的语言精华,它来自民间,经过文学家的锤词炼句,又通过文学作品的流传被人们广泛诵读,进而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文学巨匠们的精彩词句更是在民间流传广泛,最终成为习语.

"英语的根基宽广而低下,靠近土壤.英语里交织着普通人民的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需求与满足."这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精妙绝伦的体现.比如,莎士比亚名剧Much Ado About Nothing 的剧名深入人心,广为传诵,最终约定成俗为习语,喻指"无事生非,小题大做".剧名如此,其实剧中的一些精彩台词也一样,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脍炙人口的习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哈姆雷特>>中那富有哲理\永远也解不透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 古今中外,这一千古名句不知赋予多少文人墨客以灵感,也不知激发多少哲人苦苦思索人生的价值.

(五) 从体育娱乐中看英语习语中的历史和文化

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不再需要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到维持温饱的生产劳动中去的时候,各种娱乐活动就应运而生了.当然,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习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必然涉及和反映这个方面的内容.汉语相关的习语很多,如"马后炮"、"马前足"、"摆龙门阵"、"舍车保帅"、"围棋里下象棋---不对路"'等,英语里也有不少来自赛马( horse racing)板球( cricket)等体育赛事的习语,而且都深深打上了异域文化的烙印,折射出西方文化特有的价值取向.

赛马原是皇家贵族的运动项目,被称为"国王的运动"(sorts of kings), 后因注入赌博的成分而步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观赏性运动之一,这种规模庞大的娱乐赛事,英语习语自然有所反映.习语neck and neck (并驾齐驱)、in the short run(暂时的观点看)和in the long run(最终,从长远观点看)就出自赛马.比赛中,有的可能在一段短跑后( in the short run) 领先,有时可能不相上下( neck and neck) ,但跑到最后(in the long run)获胜的可能是另一匹马.追根溯源,正是赛马孕育了这些习语,并赋予其以独特的语义信息,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还有一项传统的的项目是板球,距今至少有300年的历史,给英语习语留下了不少生动的印记.如今,英联邦国家经常举行大规模的板球赛.在英国,板球非常普及,以至英国人一谈到大事便脱口而出"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 cricket." 打板球或从事其他球类运动(have a ball) ,总能让人兴奋不已.据此,习语as merry as

crickets 喻指"快乐似神仙"; have a ball也引申指为"玩得尽兴,活得开心"。

四、通过对习语的学习我们能间接的了解一些历史和文化,从而能

够更好的全方位的学习知识.

(一)发联想习语浸润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更多的是传递弦外之音和话外之意.

down and out 就是如此,而且直接源于拳击.比赛中,一方被打倒,裁判马上开始数秒计时,数完10下还不能站起来,裁判就判其淘汰出局(out of the game) 这一过程可用术语形象的描述成down and out. 现在这个习语的意思是"穷困潦倒".但如果我们在一个特定的上下文中,想用此来表达另外一个意思,就可以在其间嵌入否定副词not ,变为down but not out, 得新义为"潦而不倒".例如,有篇文章的题目叫做"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 这里讲的就是那些生活在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却过着隐士一样生活的女士.这既让读者联想和领会到down but not out 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又使语言生动有趣,韵味大增.

(二)有些深化主体的比喻性词语,它们借助上下文情景能使语气更为委婉,语义更为含蓄.

如:在下面这个句子中就可以看出这点

I teach because I enjoy finding ways of getting myself and my students out of the ivory tower and in to the real world.

此句子中的"the ivory tower "就是通过暗喻形成的,不但没有比喻词,而且干脆把本体和喻体说成是一致的,即由字面意义"象牙塔"直接喻指"高校远离实际闭门教书的现象".特别是在该语境中前言the ivory tower还与后语the real world(真实的世界)在语义信息上前后对照,相互烘托,凸现主题.

(三) 习语要有独创性(original)和新鲜性(fresh),这样才能吸引读者,扩大影响.

如:Cheating in school also tends to ebb and flow.中的"ebb and flow"恰恰语义相反,互为相称,而且利用日常生活中潮汐涨落这一意境来描述"学校作弊之风时涨时落"的现状,贴近实际,意味隽永.

(四) 在对习语进行翻译时,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尺度,就可以很好的突出语义,加强语气.

由于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词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词类习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互译.

如: Easy come, easy go与汉谚"来得容易去得快"、,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与趁热打铁,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与"熟能生巧",Exampleis better than perfect 与"身教胜与言传"等等.相近似的有spend money like water 与"挥金如土","破釜沉舟"与burn one's 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

有些习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词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现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如: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如果按字面意义直译,读者会不明白,为什么是罗马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其实它的隐含意义就是"入乡随俗",若译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则更为形象生动,关于译成以上两者的哪一个,则要视原文文体,上下文语境而定.

有些习语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而只能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如“天有不测风云",若把它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毫不保留的译成英语,会使英文读者不知所云,因为汉语中"风云"的文化含义一般的西方人很难理解,若把它的隐含译出,就会一目了然:Something uns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这种情况源于典故习语中比较常见.

本文通过对英语习语的历史渊源和其在自然环境、生产劳动、历史典故、文学作品及体育娱乐中应用的介绍,让读者了解英语习语在各方面所产生的文化信息及其内涵.其实,英语习语色彩斑斓,文化信息及其丰富,只有随语随文准确把握英语习语及其文化背景和在特定语境中的文化内涵,才能学好和用好习语,并卓有

成效地提高社会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蓓,郑文园:《跨文化意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赵群:《异域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知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汤琼,孙秀清:《奥运会及国际体育比赛英语》,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朱艳:《英语学习之话里话外》,外语教研出版社,2002年版

伦敦历史文化

伦敦历史文化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一直是英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心。从英国最辉煌的时代至今天,留下了各时代的痕迹。处处可见古老宏伟的建筑,足以证实其历史上的丰功伟迹。 国会大厦 (house of parliament): 国会大厦是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筑物之一,占地三万平方公尺。矗立於泰唔士河畔,气势雄伟,外貌典雅。国会大厦内有一千间房间,自13世纪以来此处便是英国国会开会之处,也同时兼为国王宫殿。但於1512年发生大火後,英皇爱德华六世在1547年把它拨给下议院,从此成为国会大厦。这里的西敏寺大厅(westminster hall)建於1097年,是唯一剩下来的旧建筑部分,分上议院(house of lords)和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西敏大厅侧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大笨钟」(big ben)大笨钟每小时报时一次,钟声响起时远近可闻,且是十分准时,英国bcc电视台也是依据此钟报时。 西敏寺(westminister abbey): 西敏寺是一位於国会大厦对面的教堂,始建於10世纪原为诺曼第式建筑,其後不断改建及加建变为哥德式直至1755年才完成。自1066年威廉大帝在此登基起,历代皇帝及皇后均在此加冕,英国有不少王侯将相皆埋葬於此,所以西敏寺是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汉宫,位於圣詹姆士宫与victoria火车站之间,1703年由白金汉公爵兴建,1863年始成为英国历代君主的寝宫,是英皇权力的中心地,皇宫是一座灰色建筑物,四周围上栏杆,宫殿前面的广场有很多雕像。其中维多利亚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辉,若皇宫正上方飘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

日本历史文化 周鸿达 经管系·10营销2班·1008010249 一、摘要 每个历史文化都有它的起源以及一些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奥秘,那么日本的弥生时代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时的居民又是从哪里移居到这里的呢?这个时期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与文化呢? 文化虽然千差万别,而又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却能形成体系。特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组成了一个体系。本文主要讲述了日本弥生时期的历史即日本弥生时期是怎样形成的,弥生时代最早的弥生式陶器1884年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所以称作弥生时代。 关键字:弥生时代、吸收文化、水稻农业 二、前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灿烂的历史,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探索着,每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都是丰富而多彩的,而他形成的过程又是扑朔而迷离,追随着古人的脚步,我们了解到日本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历史与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对它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每一个国家不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 在过去若干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不论生存的长短,都几乎在世界的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贡献大小虽然不同,性质也不同,内容不同,影响不同,深浅不同,长短不同,但它们的贡献是一样的。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民族或国家共同建造而成的。也就是“文化多元主义”。 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一旦形成,就会立即向四面八方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文化的传播。 弥生时代主要有什么文化?它主要有村落和农业纺织、铁器和石器、铜器、陶器。他们的历史与文化,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关,,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发展是因为正值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期,秦王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而徐福为了躲避秦王的暴政而编造谎言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而秦始皇一心只为了长生不老相信了它的谎言。所以日本在弥生时期的迅速发展是因为徐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它与以前的绳文时代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与开放,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与技术。 弥生时代是无产阶级社会向社会阶级过渡的时代。这时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他是伴随着水稻农业的确立而形成的。水稻农业是集约劳动,水田的开发、栽培和管理,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维护,都需要大规模的协同作业。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的狭隘的原始公社不能适应这种型的生产形态,因此超越血缘关系的更大的

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

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今天我们就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吧! 是下辖的,位于湖北省、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中段,是成员城市之一,南与、、隔长江相望,东连,北接。 黄冈是全国闻名的“之乡”,“之乡”,“之乡”,罗田的板栗、,蕲春四宝(、、、),英山的云雾绿茶和、麻城“福田”、团风的等特产闻名中外。“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龟山古群落以其面积最大而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黄冈先后获得一系列荣誉。其中:2007年首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五名,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3年荣获“荆楚诗词之市”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书法城”荣誉称号。 黄冈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曾经经历了许多次战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国家分裂时期,黄州曾经属于十个国家。春秋战国时期,黄州地处吴头楚尾,越、楚交替控制黄州地域。三国时期(220年至280年),黄州处于吴国和魏国的交界地,或属吴或属魏,动荡不定、归属不定、边界不定。南北朝时

期(420年至589年),黄州先属南朝后属北朝。五代十国时期(907年至960年),黄州先属南唐后属后周。南宋时期,黄州属南宋,后金、元大举南下,黄州被金和元占领。 黄冈历史上曾发生的两次重大行政区划变更,就是蕲黄并治和蕲黄合一。隋开皇三年(583年),在鄂东地域只设蕲州和黄州两个州,其余诸郡尽废,这样就形成了蕲黄并治格局。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黄合一,蕲州和黄州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蕲、黄两州州府所在地先后经历过重大变迁。蕲州的前身罗州城在现在漕河镇境内的蕲水与京九铁路交汇处。最开始黄州是在黄陂的南司州,后迁至麻城的衡州城、新洲的南安城、再到禹王城,之后又迁至黄州宋城,最后迁至明代修建的黄州城。蕲州在沿江平原,物产丰富,是上等州;黄州比较贫穷,是下等州。当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大发感慨:“黄州真在井底”。从人口上看,黄州人口大体上只有蕲州的一半。唐初蕲黄二州总人口约6万,北宋初期约32万,明洪武年间约64万,清乾隆年间约74万,清光绪年间达到400万,现在黄冈有740万人。 黄冈的历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史。历史上曾经八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谓传统文化呢?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从《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到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而且是非常积极的影响。比如说,易经,就是一本解开人生的密码书,可以指导人怎么生活、怎么工作、怎么处世、怎么做领导、怎么经商等等。再比如,儒家学说,教会人诚信、忠厚、宽恕、自省、仁爱、勤俭等美德。再比如,老子的《道德经》,是一本深沉的哲学书,处世经典书,它教会人更真实地生活,更踏实地生活。还有庄子,教会人许多生活的智慧,让人活得更加豁达平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 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 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 “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现代日本社会与文化论文、

“日本泡沫经济”之我见 学号:100803106 姓名:张经伟 2011.10.26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自二战结束后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出现了被称为“泡沫经济”的经济过热现象,随之出现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萧条。这为同样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状态下的中国敲响了警钟。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中国较快地从萧条中恢复。有些言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前景很类似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靠出口拉动消费、本股价、房价暴涨等。日本的“泡沫经济”将对我国现在的状况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人民币经济崩溃萧条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画面。1980年,日本制造的汽车和电器在全世界通行无阻;东京225指数达到了惊人的38915点;东京地价达到顶峰;银行开始追着企业放贷;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 但是,泡沫,在1990年3月开始破灭……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格背离经济基础的一种虚假形式,通常表现为某一经济体在利率较低时,社会中的大量剩余资金流向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市场,从而引起虚拟性资产的价格呈现出投机性的暴涨,远远超出了实际经济所包含的内在价值。 1980年代的日本,实现了丰裕的社会,几乎与深陷越战后遗症的美国看齐。这得益于战后日本实行的财富竞争战略,而非二战前的领土竞争战略。所谓领土竞争战略,即尽可能夺取更广域的领土、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来发展国家的帝国主义战略,这导致了日本二战战败。而财富竞争战略,并非以军事力量为背景获取大量领土和资源,而是使经济实力更加立体的战略,即只要拥有坚实的产业,再加上繁荣的贸易,就能够使国家发展。在这一战略中,资源从更便宜的地方买来,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第59卷第3期2006年5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y Sciences) V ol.59.No.3 May2006.331~336 收稿日期:2005-11-30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向志学1,向东2 (1.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44; 2.江苏张家港市凯悦公司文化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33) [作者简介]向志学(1935-),男,湖南衡山人,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主要 从事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向东(1968-),男,湖南衡山人,江苏张家港市凯悦 公司文化中心秘书,主要从事文化资源研究。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应该受到保护。国人需借鉴现代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建科学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念,探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这是一个历史学、文化学和经济学交叉融会的自主创新的新型学科。 [关键词]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现代途径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06)03-0331-06 培育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举国上下魂牵梦萦的大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破成规,探寻新的运作模式。当代资源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机制、架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师法借鉴的上佳选择。下面想就此略陈浅见。 一 资源的历史其实比人类自身的历史更久远。早在人类远祖诞生前,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些生命物质经历了以亿万年计的漫长演化历程,才形成原始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整个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发展进程都在毋庸置疑地证明着:资源对于原始人类的极端重要性,它们甚至决定着某一分支族群的繁衍或灭绝。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0[1](第167页)这就是说:没有地球)))自然,人类不仅不能生存,/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0[1](第167页),而且也不可能诞生。在远古,人类/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0[1](第168页)当然它还有能力/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0[2](第551页)。但是,原始人群的依赖性受动性,远远大于它的能动性。正是这种依赖型经济培植着依赖型意识;加上原始宗教迷狂,无法解释宇宙、天地的许多奥秘;于是,图腾崇拜、日月崇拜、土地崇拜,,应运而生,巫术和占卜也十分盛行。这与科学的资源观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资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科学的概念,应该是在工业时代或大工业时代。这时,/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0已经把/通常的、物质的工业0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0[1](第127页)的一部分。大工业生产每时每刻都需要新式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如动力机械、原料、土地、水源、电力、厂房,,),这一切几乎都是自然资源的派生物。至于适应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可再生的农业

浅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浅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魏潇 (山东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2014秋汉语言文学专科·曹县电大分校) 【摘要】:活动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人们,郝会同时面对两个跺题,一是如何对待历史文化,一是如何审视现实文化,而后才能面向未来,从莱种意义上来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课题。在人类历支发展的某一阶段,总是受到来自自身过去的与来自外界周边的两种文化的影响。而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往,不鲩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声灭迹。在进入电脑时代中,它应不断补充。、改革、创新,在新时代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和态度;批判扬弃;继承学习;包容发展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数百万年,最开始是为了生息和繁衍,而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辛勤耕耘编织各自的理想,终于,人们一步步地从以木为巢、以地为穴的困境里走出,住进了高耸的楼房;一点点地从用结绳来记叙事请,发展到了发明了一秒钟能够计算数10 亿次的电脑。在文明方面,人们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方式,踏进了现代文明的殿堂。这些人类的变化,让我们不由得思考:我们走过了怎样的一条创造之路?这些创造能够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吸引着几千年来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他们经过数世纪的探究和钻研,慢慢地开发了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文化学。 “文化”这个词语经常被刊载于报刊杂志。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新石器文化、埃及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海派文化等等。随着文化这门学科日复一日的发展,“文化”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含义不断的得到了充实和更新,因此当代中国人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关注着文化的发展介绍和钻研探究,使文化能够服务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那么,让人们衷情的“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文化”的英文是culture,这个单词源自于拉丁语。它的本意为耕耘、劳作,由此可见,从其最初的意思上来看,就包括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开拓的意图。而在《现代汉语词典》,“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件的符号

日本历史论文

日本历史概述 ——扬州大学商学院XXX 摘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本文将从个人视角对日本历史做一简要介绍,概述日本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概况。 关键词:概况、古代历史、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性文化 正文: 一、日本概况: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但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日本的日本的首都是东京,东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之一。东京都特别区的人口约有860万人,是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之一。 二、日本古代历史: 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约3万4千年前,从华北地区传来被称呼为小刀型石器的石器,在列岛全区被广泛的使用,但在约2万年前由西伯利亚过来新的称呼为细石刀片的石器主要在东日本传开。 前8世纪左右至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当时的日本列岛被中国称呼为倭、倭国。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三、幕府时代: 幕府是12世纪末至19世纪日本武家政治时期的最高权力机构。日本历史上曾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德川幕府)。10世纪以后,公地、公民制解体,皇权式微,社会动乱,武士阶层随之崛起。1185年,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相争,前者胜,控制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1333年,镰仓幕府亡,政权复归皇室。1335,足利尊氏弟兄起兵镰仓,1336年,两度攻入京都,废后醍醐天皇,立光明天皇,设幕府于京都。1338年,北朝天皇授足利尊氏征夷大将军称号;1378年,第三代将军于京都室町街建新幕府,故名室町幕府。1573年,室町幕府亡。1600年,德川家康于关原之役击败反对派大名联军,权势日重;1603

浅谈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及其德育价值

浅谈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及其德育价值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人们过多地看重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本文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含义入手,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和特征做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指明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德育价值 历史文化资源,是指人类文明活动过程中遗存的各种文明印记。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类自身文明发展规律的研究。各国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从未间断,并且形成了一个跨多学科的研究体系。 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 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丰富,本文主要从含义,内容和特征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1.历史文化资源的含义 这一概念的界定,各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郑冬生指出,“所谓历史文化资源,是指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存。”郑汕、赵康认为“历史文化资源是以文化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纪录,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社会文明的结晶”。 金一的《文学观》里有:“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歷史上,多不过三四人。”这里的“历史”指得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而“文化”,词典里的含义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不相信,汉朝对待匈奴的诚意,看不起长安文化。”中“文化”就是此意。“资源”则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等的来源。叶剑英的词《浣溪沙?登大兴安岭》中:“伐后更生延百岁,祖先遗树值千年。资源利用慎材艰。”中的“资源”就作此解释。由此,我认为历史文化资源是人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对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的内容 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资源。物质文明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界改造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人类社会的同时产生的能够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财富。 3.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 (1)时代性 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程,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经验和人文资源。它的各个细胞无不铭刻着历史的痕迹和时代的烙印。 (2)唯一性 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决定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历史材料、历史文化内涵、历史地位作用是不可再生的,无可替代的。因此,它具有唯一性。人类社会虽然已经历经几百万年,但是没有哪个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是相同的,所以历史文化资源有明显的唯一性。 (3)客观性 历史文化资源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一种客观资源。不论是文物古迹还是人文精神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依托我们的意识而改变的客观存在,是无法更改和麽灭的。如:日本侵华战争,不论日本政府是更改教科书,还是试图掩饰罪状,都无法改变1937年日本侵华的事实,因为历史留下的印记是无法抹去的,它已经留下了历史证据和历史记忆。 (4)复合型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浅谈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文中国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创教以来已有1800多年历史。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这些都是对道教文化的极大肯定。 道教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巨大的社会作用。中华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秦朝则是崇尚依法治国;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末时期佛教、道教开始兴起,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的文化繁荣基本上领导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格局。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文化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儒道互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 宋朝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学术思想源自高道陈抟,程朱理学将道教的宇宙图式论和儒家纲常名教结合构建了“天理”哲学体系。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处处把“良知”说和内丹学相比拟,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学理论和修养方法。两千年来佛、道两大传统宗教不断地进行互动。东汉时期佛教被人们视为黄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时佛教的传播借助了老庄玄学的影响,禅宗的宗旨方法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鉴了神仙方术。 二、道教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汉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事实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作为指导思想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就会“天下自正”,生产恢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 (五)天文历法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四象】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参商】参宿在西,商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实际上农历为阴阳合历)。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日本文化论文

中日文化认识的差异 摘要: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被遗忘了,被西洋节日入侵了。大多数人没有想着去过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特别是青年人都不愿意过传统节日。而日本人却用他们的灵活性把东西方的两大文明有机的融合、吸收、消化,最终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文明。 关键词:中国日本茶胡服节日 正文: 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向西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北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能使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而且与亚欧大陆国的交流也变的更加方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自从日本国对外开放以来,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再吸收提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保存自己原有的文化基础这种社会制度。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个大国,自中国而来的东西历来都是受到重视的,因为他们坚定的认为中国这个大国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的,所以有时候,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笃信甚至超过了中国人自己,在日本有一个江户医学,把中国传入的医书几乎本本奉为经典,尤其是对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真的是奉为圭臬,已经到了一个字研究的地步,这也是受了清代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影响,可以说日本人恪守中国学问准则的程度几乎天下第一。很多中国古籍的保存和整理都得益于他们,这一点是历代中国人都应该惭愧的。但是这也是日本人求真的结果,同时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做事很认真。 日本人的席地而坐,木屐、踏踏米、和服什么的都是由中国传入的,其原产地在中国南部的云南省,而喝茶的习惯则是在纪元前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大约是前汉的时代,而茶的兴盛大约是在唐朝,日本人好多风俗习惯都是仿照唐朝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他们的文字,日本当时的都城平城京,城市建造布

以史为鉴 浅谈各国游戏与文化的融合

以史为鉴浅谈各国游戏与文化的融合 随着网络游戏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游戏故事与历史文化被厂商们一次又一次的结合,无论是本土文化,抑或是海外文化,历史的真实演绎一次又一次被搬上了游戏舞台。通过游戏,年轻人真切的了解到了枯燥乏味的历史演绎,不过作为双刃剑,游戏中很多的历史文化展现却带有极强的误导性,这一点也不免让人担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将其本土文化置之于理,而要做到历史与游戏的完美融合各国游戏厂商也都是头痛不已。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让国内网游厂商尝尽了甜头,翻开历史课本,上到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抗战国人“亮剑”,无数的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都为历史网游创作提供了新颖独特的素材。而作为“乱世”、“战争”、“英雄”、“悬念”这些战场元素的巧妙融合,三国时代无疑是中国历史文化最完美的写照。作为嗅觉敏锐的游戏厂商,更是第一时间闻到了这其中的商机。。《三国群英传Online》、《赤壁》....。.诸如此类的传统MMO网游频频亮相,不过事与愿违,最终导致的结果却也是误人子弟,游戏玩法更是单调乏味。不过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如2012推出的国产DOTA网游大作,11对战平台《金戈铁马》就非常巧妙做到了三国文化与游戏玩法做完美融合。特色10v10玩法,近百位英雄多样选择,还原于历史故事的真实演绎,制作团队通过研发上对于人物造型、配音、技能等多要素的完善,最真实的还原了一个新颖的三国战争场面,也因此在线人数极为火爆。 金戈铁马日本——除了小电影还有YY游戏 说到近代日本的文化盛行,很多人都会把小电影与之关联。而作为在90年代才兴起的网游行业,日本游戏公司同样也展现出了不逊于小电影的新颖创意。近阶段,以《最终幻想14》、《Maestia》为代表的网游亦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海外也极为叫座。从中分析,不难看出日本的大半部分网游均和历史文化无关。玄幻、魔法这些元素交织呼应,构成了日

浅析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从开始有人生存开始,我们的文化也开始萌芽。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就开始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自己,到家族,到国家,到世界,到宇宙,到我们最难以琢磨思想。从人出发,最后在回到人,升华了思想。成就了文化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浩大,有一个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因此,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是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时代时期。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 中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期、奠基期、繁荣期、总结期。 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取火技术的发明权有时记在“燧人氏”名下,有时记在“伏羲”名下,有时又归功于“皇帝”。这种歧说并存的现象,正反映了原始初民经过广泛的、多渠道的实践才发明取火技术的文化史的本来面目。火尽管不同于一般的工具,如石器、木器、骨器等,是一种化学反应现象,但是,作为猿人物质生活的重要手段,火的使用从本质上讲也属于工具的范围。就性质而言,工具无疑是一种物质产品,然而,制造工具的活动中已包含有意识性的内容,因此,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工具,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我起源。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步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对大自然的崇拜(太阳、大地)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在仰韶、屈家岭、马厂等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人们往往发现表现太阳图形的纹饰。江苏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 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WORD格式整理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WORD格式整理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WORD格式整理

日本文化论文

西安工业大学 日本文化 姓名学号 专业 院系 2013年5月

通过上选修课——现代日本社会与文化,我爱上了这个有着很浓郁民族特色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的国家——日本。而谈起日本,就不得不说说它那别具一格的文化。下面我就就日本文化的饮食文化、企业文化、日语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我的论述吧。 一、日本文化之饮食文化 1. 日本饮食文化的三大特点 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绳文时代,日本已经有了明确的两性分工:妇女采撷坚果,男子打猎捕鱼。以后,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杂食这一基本特性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相反,他们的食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丰富。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的畜牧业曾经不太发达。同时,在历史上,由于牲畜主要用于耕地拉车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杀生,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本人的肉类摄入量一直不足。但是,最近几十年,这种状况已有改变,肉类作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与鱼类“分庭抗礼”——日本四面环海,在日本可以品尝到的海鱼达三百种以上,日本人自称“彻底的食鱼民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产品而自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和身高、体重均有显著的增长。产生这种状况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按照赖肖尔的说法,就是“食物更加丰富多彩。” 日本人在饮食中兼收并蓄的特性,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万事万物均以“平衡”为第一要义。由于各种食物均有“阴阳”之分,自古以来,日本人始终贯彻杂食的原则,以保证“阴阳”的平衡。正是这种观念,使杂食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饮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鲜”。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蔬菜和各种植物,而且生吃鸡蛋,生吃鱼,生吃肉。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新鲜有助于卫生,时鲜则有助于健康。因为,“时鲜”之际,生长激素最旺盛,营养价值当然最高。日本人很久以前就已认识到这一点,在《万叶集》中屡屡可见的食用“时令”物的叙述,无疑就是一种证明。 日本饮食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以及州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等等。除了名称以外,凡是到过日本的中国人或许都会感觉到,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 最近几十年,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剧烈的变化莫过于日常饮食。今天的日本,随着人们口味的多样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各种食品充斥市场,烹调方式也各有千秋。 从欧式面包到方便面,从麻婆豆腐到通心粉,从十六世纪传自葡萄牙的“天麸罗”(油炸食品)到十九世纪中叶一些离经叛道的医科学生发明的“寿喜烧”(音译“司盖亚盖”,意为煎烤牛肉),从法式大菜到韩国烧烤,从麦当劳汉堡包、肯德基炸鸡到泰国、印度小吃,应有尽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日本已成为“世界食府”,它与日本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互为表里。 2.日本饮食文化之种类 日本料理的种类很多,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就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祖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总的说来,“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是古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2)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住场所,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传统建筑中一开始就以建造各种神庙为主。而在中国,开始是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而且在中国古代,神权从来都是依附、从属于皇权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即使是后来的宗教建筑也是这样。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之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例如,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在建筑体量上,中国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