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第四章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一、多选题 1.下列哪些因素为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 A.不合理膳食 B.缺乏体力活动 C.营养不良 D.遗传因素 E吸烟 2.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包括() A.高钠、低钾膳食 B.超重肥胖 C.过量饮酒 D.遗传因素 E.长期经神紧张 3.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诊断中具有如下哪些优势() A.检查不受进食影响 B.检查结果稳定 C.检查费用低 D检查不受时间限制 E患者依从性好 4.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 A.膳食不平衡 B.遗传 C.超重、肥胖 D.体力活动不足 E.饮酒 5.有关胰岛素抵抗的概念正确的包括( ) A.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正常水平

B.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C.常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D.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发展成为IGT E.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6.IGT伴有如下哪几项易发展为糖尿病( ) A.原IFC≥5.Ommol/L B.餐后2h血糖≥9.4mmol/L C. 餐后2h血糖≥7.8mmol/L D.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 E.腹型肥胖 7.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 A.冠心病 B.高血压 C.肾衰 D.糖尿病足 E.致盲 8.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哪几型() A.心绞痛 B.心肌梗死 C.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D.缺血性心肌病 E.猝死 9.发生心肌梗死可能有如下哪些临床表现() A.剧烈持久疼痛 B.无自觉症状 C.症状很轻 D.休息、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 E.确诊需要靠心电图和血清酶学 10.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A高血压. B血脂异常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并规范所涉及的慢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当前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特点: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 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种类: 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恶性肿瘤(癌):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慢病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在慢病的防治中,预防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慢病往往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病的发生。慢病诊断容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慢病,通过及时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 成为中国主导疾病:中国卫生部于2005年7月7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患病人数增加,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本次调查显示,排除季节性影响,我国年患病人次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其中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等常见病

第十三章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十三章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和范围 定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潜伏时间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的,且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特点:他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多种因素共同致病,一果多因,个人生活方式对发病有重要影响;一因多果,相互关联,一体多病;增长速度加快,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我国分类: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等 2.肿瘤疾病: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 4.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焦虑、强迫、抑郁)、老年痴呆等 5.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 国际分类: 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神经衰弱等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等 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一.高血压 概念:高血压是由于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关系紊乱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的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流行特点: 1.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2.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自东北向西南递减,但近年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快速上升,“城乡差别”明显减弱 3.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集中于老年人口 危险因素: 1.高盐饮食 2.超重或肥胖 3.过量饮酒 4.缺乏体力活动 5.长期精神紧张 诊断标准: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120/<80 高血压:大于或等于140/大于或等于90(mmHg) 防治措施: 1.一级预防:针对一般人群,戒烟、限盐、控制体重、适量饮酒、经常适量体力活动等 2.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随访,同时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教学目标: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特点,危害。以及防止措施。 教学过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一般无传染性。中国正面临慢性病的严峻挑战。根据我国死因构成比显示,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约占我国所有死亡的83%,已成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种类 1.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细分 营养代谢性疾病 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恶性肿瘤(癌) 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精神类疾病 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口腔疾病 龋齿,牙周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特点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 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 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 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危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兰德公司201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2000年到2004年之间,全球艾滋病患病率下降了17%,而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26%。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介绍说,美国70%的死亡由非传染性疾病所致。 根据201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3,600万人死于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3%,比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高出两倍多。世卫组织预测,如果目前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势头得不到遏制,从2010年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死亡率将再上升15%。

5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护理与康复

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试题(学生用书) 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康复第五章 第一节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二、填空题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非传染性指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其病因常复杂且不明,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的概括性总称。 2.按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标准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为:精神和行为障碍,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以及。 3.卫生部公布2006年中国人首位死因是。 4. WHO指出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3种共同危险因素、和静坐生活方式。 5.危险因素可分为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 2类。 6.烟草相关死亡目前已占全球死因构成的第位。 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中导致人类早亡或致残的、最可预防的因素是。 8.导致肥胖和超重最主要的原因是膳食和生活方式。 9.体重质量指数(BMI)的计算公式是。 10.中国肥胖工作组建议的腰围标准是,男性低于 cm、女性低于 cm 。 11.过量饮酒是指每天饮白酒量>两/日,超过次/周。 12.型性格者,冠心病发病和猝死的危险增加。 1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不可改变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表现或发展为危险因素,又称慢性病更直接的危险因素,表现为生理指标的改变或征候群的出现。 三、单选题 1.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错误的是 A.不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而是特指某种疾病 B.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C.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 D.其病因常复杂且不明 E.起病隐匿 2.WHO指出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3种共同危险因素之一是 A遗传 B消瘦 C 低脂饮食 D 静坐生活方式 E先天子宫内营养环境不良 3.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比治疗任何慢性病的成本-效益都好的是 A 戒烟 B 减重 C 运动 D 限酒 E 合理膳食 4下列属于合理膳食的是 A 霉变食物 B 低盐食物 C 低钾食物 D 高脂肪食物 E 低膳食纤维食物 5.体重质量指数(BMI)超重标准的上限是<28,下限是 A≥24 B≥23 C≥22 D≥21 E≥2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结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地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地体现.结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地总体要求以及学校教育地特点,我们树立健康第一地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和卫生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发生和发展,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地终身幸福奠基. 在深入开展校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中,我校取得了一定地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从科学发展地态度对待此项工作,树立以人为本地理念.充分认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于人身体健康地危害,以及健康地生活方式对于该病地积极预防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队伍地建设. 为加强此项工作地开展力度,保证工作实效,成立我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部门主任、大队辅导员、校医、体育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加强三方面地培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加强了校医培训.学校建立专、兼职卫生人员档案,并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让校医参加区内专项地专业培训,提高校医地专业素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加强了健康教育教师地培训.学校以区内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地方式,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授课技能地培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加强了班主任地培训.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重要成员地班主任培训必不可少.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例会上开设专门地培训版块,提高班主任教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地认识,了解基本地防控措施、学习面对突发状况地处理办法.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此项工作开展地重要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主要工作开展. (一)落实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性.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学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齐开足健康教育课,并配备必需地教学教材和教具.实现健康教育开课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进行课堂质量地监控.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常规性地质量监察.教师教学计划、教案由教导处安排专员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由教学部门组织专项地督导,有随堂和示范两种类型.我校曾在、、学年被南海区教育局学生健康管理科推荐承担南海区口腔健康教育示范课地任务,在学校领导地引领下,在卫生科组老师地全体努力下,我们一起备课、听试教、评课,务必提供一个有效可行地、示范性地、真实地课堂.三节示范课均以生动有趣地课堂展示,重难点突出,起到了示范地作用,均获得区、镇老师们地好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结合课程开展丰富多样地健康教育活动. 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地健康活动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地实效性,结合班队活动、思品课、晨会课等,在师生中开展了“关注健康,关注生命”,“应急逃生演练”等主题活动.校医也定期为师生召开健康教育地讲座.平时地工作中,引导学生从节约每一滴水、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丢废弃电池、塑料袋等小事做起.为了加强环保教育,大队部倡议少先队员开展绿色进班级美化教室地活动,开展“洁净美教室“洁净美办公室”评比”活动.师生学会了从日常生活中地平凡小事做起,从小树立环保和公共卫生意识,养成人人参与美化校园,爱护环境地良好习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这些健康教育活动中,有不少涉及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地活动.例如,围绕保护牙齿这个主题,除了每年按《卫生与健康》课本地内容上好口腔课以外,在口腔活动月我校都按南海区教育局学生健康管理科地要求专门为一年级地小朋友组织爱牙活动,观看生动有趣地爱牙动画片,对刷牙地正确方法进行实操,进行校内地爱牙手抄报比赛,校外进行亲子地刷牙活动等等,其他年级我们也会利用少先队活动课上一节口腔健康教育课,保证口腔教育地力度与广度.在此基础上,年,我校又开展了由佛山市青少宫组织地“益达”健康计划“四个护齿好习惯,颗好牙齿”地活动,关展凌老师被推荐参加全国口腔健康教育创新课堂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地好成绩,被组委会派送北京参加进一步地学习与交流.年,德育处也组织各班主任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地活动,并参加了佛山市口腔健康教育少先队活动课地竞赛.当年我校也积极配合南海区开展对二年级学生地窝沟封闭工作,窝沟封闭率达.年不仅如此,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地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科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8.1监测与调查 8.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8.1.2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 8.1.3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8.1.4专项调查 8.2综合防治与干预 8.2.1全人群健康倡导 8.2.2高危人群筛查与健康指导 8.2.3现患病人的管理与指导 8.2.4建立综合防治的示范点 8.3培训 8.4技术咨询服务 8.5用语解释 8.6法规文件 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8.1监测与调查 8.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1)目的 通过监测,找出威胁人群生命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致病机制,影响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因素,为制订和评价干预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内容和方法 a.监测病种 选择监测病种: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类医疗单位诊治该病种的比例,综合考虑决定需要纳入常规监测的慢性病。监测病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5个因素: ·某种疾病是否有较高的发病或患病率; ·是否是当地的主要死亡原因; ·是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破坏性; ·是否其医疗和护理费用已经成为社会负担; ·是否已有可行而有效的公共卫生防治技术。 b.建立监测报告系统 ·报病卡: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病历数据库传输之前,报病卡由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设计。提供基本项目和内容,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增加所需项目和内容,但应满足基本项目和内容。 ·监测形式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实际需要,通过全国抽样建点的方式,收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情信息。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别以下三种情况,决定本地监测规模和信息收集的方式。 ——有条件建立日常信息监测网络的省可在一个(几个或全部)县级区域内,建立由医疗单位为网底,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干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报告网络。形成由国家、省、地、县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结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网络。 ——尚无条件建立日常信息监测网络的地区可在上级机构指导下按随机抽样原则,选择一些城市的区和农村县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网络,或选择定点(医院或/和区域)报告系统,收集相关信息。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点汇总 一、概述 1、慢病主要危险因素 分类: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不合理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其他因素(不良的心理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吸烟、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膳食营养因素、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 三、高血压 A、概念: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012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 B、诊断标准:经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90mmHg. C、危险因素: 1)可改变因素: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钠低钾膳食、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2)不可改变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 D、血压测量 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1)仪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 2)准备:二平(心情平静、上擘及血压计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 3)袖带(袖带: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cm) 4)四定(收缩压柯氏间第一音、舒张压第五音、计数以凸面顶端为准、取偶数) 自测血压方法: 1)新诊断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 7 天,每天早晚各 1 次,每次测 3 遍;去掉第1 天值,据后 6 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2)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 1 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3)血压不稳定不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 动态血压测量方法: A、概念: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 24 小时血压。 B、标准:24 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 <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 10-15% 四、2型糖尿病 A、概念: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B、糖尿病分型4种:1 型、2 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 C、糖尿病诊断标准:三中任一项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 空腹血浆葡萄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