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含标准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含标准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含标准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含标准答案

◆10阿Q正传(节选)

鲁迅先生倡导“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创作手法。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阿Q的形象是鲁迅先生采用杂取种种人而合成的典型的文学形象。

论自尊

自尊是人生杠杆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赋予生命以意义。

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够震撼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难道不正是简·爱以自尊精神为人生支点的人格魅力使然吗?

自尊,犹如一面旗帜,赫然凌驾于地位尊卑、家境贫富、能力大小、条件优劣等尘世俗念之上,在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制高点高高飘扬!

自尊就是力量。自尊的力量,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荣光。试观寰宇,多少人杰,就是这样高擎着自尊的旗帜,凭着自尊的力量,在厄逆中奋起,在挫折中挺进,披荆斩棘,一路豪歌,而最终冲上了事业的巅峰。

哦,人生若失去自尊,生命还有什么价值!然而,自尊有时也会成为精神的枷锁,灵魂的裹布,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把握其“真谛”的话。

当我们把自尊的旗帜只当作一块遮羞布,再横七竖八扎上无数条“自尊”的绳索时,自尊也就走向了反面,失去了它真正的精神和灵魂,必将阻碍生命和人性的发展。

微感言:

1.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

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鲁迅

一、审美视窗

今天的“阿Q”

在现实生活中,“阿Q”的做法至少有以下情态与形式上的继承与发扬:

一是“怕”。具体说来,就是怕官,怕名人,怕阔人,怕洋人,怕恶人,怕坏人,怕不讲道理的人……概括起来说,就是一怕比自己强的人,二怕比自己坏的人。

二是“忌”。忌别人议论自己,忌别人批评自己,忌别人超过自己,忌别人给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有些场合,还忌讳别人表扬自己,赞美自己……

三是“俗”。民,只要一做了官,不管官大官小,马上就摆谱;穷人,一旦变富了,不管富从何来,怎样来的,马上就摆阔;无名小卒,一旦扬名,不管名大名小,马上就端架……

四是“坏”。爱探听别人的隐私,爱传播别人的小道消息,爱造谣,爱传谣,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五是“假”。其实也就是“虚”。用老百姓的话说“净弄些不管用的”。假正经,假慈善,假爱心……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语文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 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 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 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 写作训练量少。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 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 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 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 这是农村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 面对种种境况,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 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 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 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 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 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课文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诵读——体悟”法,诵读学生很投入,可是对文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体悟到。学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能从地坛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我要求学生从第5、7节的描写中寻找答案,费了不少时间。分析第二部分时学生虽诵读了,但不能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不到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和伟大而深切的母爱。我建议学生找出文中关于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和思考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带到文本中去,再有就是学生缺少那种人生经历,不能和文本产生对话。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生活中情感缺位了。他们对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已经习惯了,他们已经溺死在父辈爱的潮水中了。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了。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和学生们一起来理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问题的预设与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这个角度是成功的。尽管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由于缺乏实践的原因,实际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属的专题是精神支柱,所在的板快是珍爱生命,所以同样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琼珊在这里可以作为不热爱生命的反面典型。另外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如何体现出他那种“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的。实际上作者在文章的前面都处作了铺垫。通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积累了经验,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 我一直在积极探索“低起点,高落点”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的评价依据是:教学是否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是否注重教学环节的层递性;是否注意教学基点提高的灵活运用;是否注重教学反馈的方式方法与效度。我觉得我的这堂课还是可用这些依据进行评价:开篇对圆和水的联想就很好的联系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理解,品味,感悟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散文语言的品味,句式的套用就是教学基点提高的灵活运用,材料阅读后的谈感受以及“人生”的话题作文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后的反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从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法引导,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入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探究,找到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对策,希望对今后的研究能够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误区;策略 当前背景下,听、说、读、写是高中语文学科中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缺一不可。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阅读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地方甚至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权,以作业代替。2.阅读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教师只是锁定课本篇目,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更不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心理。3.阅读教学过程太过简单,各类答题技巧充斥,割裂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提高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实现整体与局部的有效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调动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最终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因此,实现阅读教学中整体和局部的有效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旨、框架、写作的目的。第二,当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整体有利于基本的认识之后,语文教师应当挑选文章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讲解。第三,对于涉及到阅读文章解题关键的段落,语文教师应当着重讲解。2.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首先,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认真研读教材,然后从中积累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并背诵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其次,鼓励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习的阅读文章选择作文话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3.鼓励学生多阅读,升华精神境界。阅读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人的发展中阅读的数量越多,往往这个人的知识素养比较高,道德素养也比较高,个人的元认知能

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

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查漏补缺,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一:作文教学反思 当孩子们满怀信心的把他们的作文本交上来的时候,我看着他们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总想给每个孩子的作文给予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教师的作文评语如果给得好的话既能指导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能提 高他们的作文兴趣。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做好作文的评语工作?我想无非作好以下几点: 其一,标准因训练目的而异。一篇作文在表情达意,用词造句等方面的好坏是有一定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可以因训练目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如看图写话练习,只要学生把图中主要的意思写出来了,顺序清楚,语句通顺,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写一个人,能写出他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基本特点,写一处景物,能写出它的层次、特色,也该是好文章;同样,写一次活动,能把主要过程记下来;写一个场面,能把主要情景写出来;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很完整;

写说明文,说明顺序清楚,说明对象描述准确;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真实可信……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下面是我给作文《第一次做家务》写的一段评语:“第一次独自做饭,免不了要手忙脚乱。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因为经验不足,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就越慌神儿。好在小作者挺机灵,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转危为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文字不多;却写得小有波澜。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这段评语从说明文的训练目的出发,着眼于所评作文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如过程是否完整,顺序是否清晰,标题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样,就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么方面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训练目标,从而进一步努力。 其二,角度因文而异。一篇作文的长处或短处在作文要素的各个方面表现是不均衡的,作文评语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评价的问题,因为一篇作文,尤其是一篇优秀作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反思 弹指之间,站在讲台上的时间已快三个月,我还来不及停下脚步回思自己上过的课,段考已经匆匆结束。虽然孩子们考得还行,这是学生自己的天份和努力,并不是我教得好;但有些学生本应该考好的却不如人意,是我的失职。今天开完家长会,标志着高一第一学期的段考真正结束。 回首担任高一语文老师以来上过的100多节课,必修一的16篇课文以及两次作文教学。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太多不足,本想趁着余味认真反思,以此鞭策勉励自己,但总是拖了又拖。 一、研读文本不够透彻。一篇文章只有自己读懂了,才能在讲台上游刃有余,滔滔不绝。不然在语文课堂语言就显得生硬,不生动,不美。有些课文自己读起来挺美,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但自己在课堂上分析连我自己都觉得不美,估计学生也不能有深刻的感受。师父说,一篇文章自己至少要认真研读三遍,把自己读出来的东西讲给学生就够了。当班主任的日子,每天都可能会有未知的班务要处理,当第二天要上课,今天我还没把课备好,我就会很慌乱,静不下心来认真研读文本,急切地去翻阅教案,往往是翻阅了几篇教案之后,再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样的状态让人颇不踏实,感觉自己就像一台转换机,把书本上的东西搬上课堂运输给学生,这和学生做题没有思考就去抄答案有何异? 二、老师课堂讲得过多。每一篇文章自己都尽力去弄懂,即使没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尽多去翻阅多篇教案,力求读透文本。当自己吃力地把握了整篇课文,发现可讲的实在太多了,一时不知如何取舍。当我自以为把该讲的东西讲了,学生的课堂反映不积极响应,课本空空如也如新书。这样的课堂没有重点,老师讲满40分钟下来很累,估计学生听着也累。我们的配套练习《创新设计》上已经把课文解读地很到位了,只是在课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认真预习,带着空腹来接受每一节新课。上文言文的时候,学生没有预习,老师就得一字一句地细讲,这就更加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在课上给学生预习,这样就太浪费课堂时间了,所以我现在开始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这就加重了语文老师的作业量。但课堂的生成明显会好些,老师也能稍微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如果课前没有预习,给学生半节课的时间带着要求自己读文本,然后教师再来检测或答疑,我认为也是可行的,但这对教师的备课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你要预设学生可能提问的一切问题。 三、课下反思不够充分。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师父教诲,每天都要坚持写一点心得,哪怕是一句话都好。我也一直希望自己都是如此的,在当老师和班主任以来,每天都在思考,每一节语文课,每一天和学生的交流当中,都会出现许多问题和收获解决问题的心得,有时候甚至在睡觉早梦里都在思考白天出现的问题,但就是没有时间写下来,确切地来说是自己不会挤时间或者是坚持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人是很会遗忘的动物,如果不写下来,收获的心得可能很快就会遗忘,想要坚持做反思真是不容易啊! 四、开学以来没有读书。怀念大学时代自由的读书时光,自己随时可以去图书馆,不用受任何时间限制地读书。我真的觉得现在没有时间读书啊,连看新闻的时间都没有,因为课下的时间都用在研读教参上了。当一段时间不读书就会觉得脑袋有一种生锈的感觉,每天的脑子里塞满了课本上的知识。当老师都没有课外阅读的时候,又何以给学生延伸扩展呢?面对着布置给学生的作文,自己也很想写“下水作文”做范文,当学生都把作文交上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思路都没有想好,实在惭愧!为了安慰自己,课余时间去校图书馆借了三本书,至今封面上都沉淀了一层细细的灰。李镇西老师在谈到读书的问题时说过一句话,恋爱中的人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来约会。准备等发工资的时候,去订阅一些语文教学杂志,每天睡前还能翻阅一下。虽然我记住,师父说要抽时间多读书,但是我没有做到。不仅如此,作为语文老师,我竟然连身边的小阅读也忽略了,在我们班上课半个学期了,在段考监考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教师里贴的名人格言是鲁迅和巴金的,而高一必修一就刚学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以及巴金的《小狗包弟》,其实在讲课文介绍作者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抬头看看身边的阅读。上《奇妙的对联》这一课时可以讲讲贴在教室学习园地上的对联,也被我忽略了。 五、学生喜欢有趣课堂。师父说,语文老师一定是要有个性的老师。其实我也并不觉得师父上课很有趣,但我就是喜欢上他的语文课,或者更多的是喜欢他这个人吧。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听喜欢我的语文课的,但我估计不是喜欢我的讲的课,而是对这个年轻的语文老师有新鲜感。现在的学生很喜欢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1《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word教学参考

【题文】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人物形象的题目在小说中是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的是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这节微刊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考点解读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 (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

(一)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例: 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 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 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 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2.语言描写 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docx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下面是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欢迎参阅。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1 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 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 被他们打入了 "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 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 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 " 我已认真学过了 "的回答 ;扪心自问时,也可以 " 我已努力过了 "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 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

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 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 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 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 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 "、 "我运气 "的心理,等到考场 "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 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 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 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 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 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 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技巧漫谈王玉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技巧漫谈王玉伟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设计要有层次,要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模式的创新,还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外拓展 阅读它不仅增长个人知识,它还促进个人的成长,提高其交际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去吸取更广泛的知识、去自由地进行人与人间的交流。 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阅读和鉴赏的活动中,要不断地充实个人精神生活,完善自我,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阅读实用类、文学类、专业类的各种文体。从教学大纲对语文的要求中可看出语文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文学基础,在阅读教学中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教师只是依据课本讲解而讲解,讲解的知识不新颖,授课的方式单一,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运用个性化地阅读方式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只有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在做题目时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首先要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其次要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创设形象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教师的规定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学生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使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阅读;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制定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 三、激发兴趣,注重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在认真研讨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析了诗的悲剧内涵后,不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个突发事件,刘兰芝和焦仲卿还会破镜重圆吗?这个“虚拟性”问题,必然“逗”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了一个个个体对原作的解读。 四、朗读诗文感悟美,培养学生的于都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读”占鳌头。通过读,学生可以理解课文,领悟其中的道理。“新课标”也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地读,兴致勃勃地读,从读中去欣赏美,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更要创造美的享受。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导入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月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个月,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习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

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一):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这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就应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务必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样才能让

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务必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潜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务必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潜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务必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务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用心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有关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作文教学反思,一起看看吧。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作文教学反思【1】当孩子们满怀信心的把他们的作文本交上来的时候,我看着他们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总想给每个孩子的作文给予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教师的作文评语如果给得好的话既能指导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能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做好作文的评语工作?我想无非作好以下几点: 其一,标准因训练目的而异。一篇作文在表情达意,用词造句等方面的好坏是有一定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可以因训练目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如看图写话练习,只要学生把图中主要的意思写出来了,顺序清楚,语句通顺,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写一个人,能写出他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基本特点,写一处景物,能写出它的层次、特色,也该是好文章;同样,写一次活动,能把主要过程记下来;写一个场面,能把主要情景写出来;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很完整;写说明文,说明顺序清楚,说明对象描述准确;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真实可信……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下面是我给作文《第一次做家务》写的一

段评语:“第一次独自做饭,免不了要手忙脚乱。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因为经验不足,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就越慌神儿。好在小作者挺机灵,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转危为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文字不多;却写得小有波澜。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这段评语从说明文的训练目的出发,着眼于所评作文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如过程是否完整,顺序是否清晰,标题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样,就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么方面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训练目标,从而进一步努力。 其二,角度因文而异。一篇作文的长处或短处在作文要素的各个方面表现是不均衡的,作文评语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评价的问题,因为一篇作文,尤其是一篇优秀作文,其优秀之处都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能选择恰当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突出之处。如《小精灵》一文的评语:“伟伟可真是当之无愧的‘小精灵’呀!瞧他那双饱满的天庭下乌黑的大眼睛,瞧他趁人不备干的那些‘坏事’,瞧他挨打告饶时甜甜的嘴巴,瞧他吃饭时与‘小伙伴”们有福同享的‘慷慨’,瞧他以外婆的绝招‘反击’外婆时的狡猾,无不透着淘气、顽皮和聪明。文章在记叙外婆‘哄’伟伟爱惜粮食的过程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摘要:高中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对现代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 大概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同时,高中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丰富,基本 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更 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现代文阅读的魅力。老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 努力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 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方法 引言: 新时代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语文考试中,单靠背诵的基础知 识点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而分析作者情感和划分文章结构等部分不断上升。现代文是最能 够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文体之一,因此近些年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率不断上升。由于现代文具有一定的含蓄性,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是学生失分比较大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学习现状,提出具体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现代文阅 读水平。 一、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的现状 高中生的生活相对单调,社会阅历相对较为匮乏,情感相对简单,现代文阅读训练也只 是限制在教学课本中,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课外阅读储备,不能够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不能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复杂的情感。除了学生情感体验少这个因素外,学生自身的其他因素也 阻碍学生提升现代文阅读水平,比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的现代文学习中没有将作者想要的表 达的感情和自己的真实体会相结合,那么学生所体会到的情感就是和真实生活想脱离的,很 难够高效地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诸如此类的现状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主旨或者只是简单 地了解文章大意并没有深入挖掘情感,只是囫囵吞枣,白白的浪费了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时间 和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 二、提升高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现代文阅读考察重点,带领学生有目的训练 高中生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过程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高中 老师一定要明确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和次要考察内容,让学生能够有目的进行现代文阅读学习,并能够查漏补缺,补充自身相对薄弱的地方。课本中的现代文的用词一般相对巧妙,老 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用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阅读的魅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寻 找文章关键词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和中心情感。除了要对关键词进行赏析,老 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子,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词句储备量,还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句 子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感受文章的层次感,提升写作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系统 学习文章之前进行语言概括,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最后,学生想 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就要考虑到作者所在的环境,并站在作者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学生只 有敢于突破自己所在的环境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揣摩作者情感的时候顾及到作者的身份和 性格以及所在的背景,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刘少云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要突破作文教育,那就要想如何“思变”。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以下是我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与反思。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的语言,却在分数最高的作文中缺乏成就感,于是很多学生不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连语文教师也不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尤其是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上让每一位老师头疼。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如何写好作文,尤其是写好高考的材料作文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引。如何使学生端正态度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常言说得好:“方向明,决心大”。树立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关键。如果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使人产生惰性心理。高中阶段的作文“特困生”,大多是学习方向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作文“特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其次: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良好的耐性。老师需要课前充足的备课准备,需要细致入微的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在一定情况下把握方向(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这样),让学生有信心耐心的去做准备,去写。例如材料作文:一群城里人去山里旅游,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好奇地问当地的一个年轻人:“你觉不觉得你们很幸福,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里?”他笑着说:“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众人皆笑。原来,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首先审题,帮助学生明确审题对象。材料涉及三个(组)对象可确定三个立意角度:城里人、山里人、城里人与山里人。然后找出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揣摩命题人意图。城里人--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山里人--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城里人与山里人---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最后让学生综合大家的意见来确定最佳立意角度,并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结论有很多都非常正确。如“珍惜身边的幸福”“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美就在自己身边”“不要舍近求远(何必舍近求远) ”“做好自己,又何羡乎? ”“围城心理”“生活在别处”“各有各的精彩”“距离产生美”“活在自己的‘天堂’”“彼岸,灯火阑珊”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