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思路整理及读书心得

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思路整理及读书心得

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思路整理及读书心得
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思路整理及读书心得

《德国刑法教科书》读书心得

张缤予1

弗兰茨冯李斯特的著作《德国刑法教科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五月左右,才将全书内容看完两遍。导致这种缓慢阅读速度的不仅仅是翻译上的语言问题,还有自身对其内容的理解问题。作为一本教科书,《德国刑法教科书》是系统地

讲解刑法相关问题,主要涉及总论部分,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完全细致详尽的总论理论阐释,显得更加富有逻辑性和整体性,但也是更加抽象,读起来也就更加费时费力。通过梳理一遍整本书内容的方式,我整理出自己所理解的李斯特基本思想、理念。

第一编绪论

一、犯罪的反社会性和刑罚的社会功能

(一)作为法益保护的刑法

李斯特认为国家是一个由追求共同目的的人群组成的联合体,法应当确保联

合体共同目的的实现,保护人民的生存利益。国家权力的界限以及法益的范围由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的国家意志来决定。不法行为是对法益的破坏或危害(P7: 法益是社会中的生活利益通过法律保护上升得来的),所以不法行为的最终目标是针对社会。犯罪作为不法行为的一种,其固有属性使得犯罪行为即使直接针对某个特定的个人,依然是对社会本身的侵犯,所以,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反社会性。

刑罚对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具有威慑作用,对于少数敏感的犯罪人刑罚的执行能够遏制犯罪人的犯罪癖好。李斯特认为,刑罚的任务是将犯罪改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以及永远地或于一定期限内,从身体上剥夺那些对社会无用的罪犯继续犯罪的可能性,将其从社会中剔除出去(P9)。(李斯特吸收并展开了耶林

主张的目的思想,即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一种实际的动机。耶林将法定义

为“是国家权力通过外部强制手段来保证其实现的最广义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对此,

李斯特提出“刑法中的目的观念”,认为应当用社会防卫这种新的目的刑思想代替过去的报应刑思想,刑罚是要预防犯罪,改善犯罪人以及给社会提供安全。)

(二)犯罪的原因和类型

如何区分哪些犯罪人能否被改造,要从犯罪原因上入手。一个具体犯罪的产生均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使然,一个是犯罪人的个人因素,一个是犯罪人的外界的、社会的,尤其是经济的因素(P12)。在具体案例中,根据上述两个因素起作用的程度,可以将罪犯分为偶犯(即外界因素为主要诱因的)、状态犯(即个

人因素为重要诱因的),状态犯可分为能改造的和不能改造的两种(P13)。任何单纯从一因素来研究犯罪人必定是错误的,应当结合犯罪生物学与犯罪社会学两方面确定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李斯特认为犯罪人实施犯罪时的个性是从其个人天资发展而来并由其面临的外界环境所决定的,所以他更加关注社会因素,一切得到加强的社会政策措施都会非常有利于后代的身心健康(P14)。

(三)刑事政策思想

犯罪二元论是李斯特倡导刑事政策的基础所在。社会政策的使命是消除或限制产生

犯罪的社会条件,而刑事政策是通过对犯罪人个体的影响来与犯罪做斗争

(P15)。那么应当以犯罪人的特点为根据,更多地考虑犯罪人的个性特征,通过持久的、以行刑社会化为目的的刑罚执行,能矫正的罪犯应当予以矫正,不能矫正的罪犯应当使其不致再危害社会,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而作出不同的刑罚规定(P16)。

这种目的刑主义与传统报应刑思想有很大差别,李斯特反对刑事古典学派的意志自由论和刑罚报应主义,通过对刑法学派之争的分析指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国家及审判机关出现后的刑罚是理性的,而非仅仅对犯罪人的事后报复和震慑;刑罚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法益、社会防卫以及改造和教育犯人。因此,特殊预防的思想应当置于首位,而又不应当取消一般预防;刑罚是有局限性的,并非预防犯罪的唯一手段。必须区分不同种类的犯罪适用相应的防卫措施,对各种不同情况的罪犯施用不同的适当处分,因此,应当对现行的刑法体系和理论进行改革和变更,建立一套保安处分制度,使之实行更为有效。

当然,目的刑论必须有一定的限制(P23):

1 、不得为了公共利益而无原则地牺牲个人自由。

对个人自由最重要的保障,是制定一个给予犯罪人适当的、充分的辩护机会,严禁追诉机关专断的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2、将存在于人民中间的法律观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不得突然与这种法律观相决裂。

(李斯特在这里所谈到的“人民的法律观” ,其并没有对这种法律观的内容以及如何将这种法律观考虑到法律中做详细的阐述,只是简单表明了上述观点,并提出立法是完全有能力谨慎地引导并逐渐培养人民的法律观。对于人民的法律观的这种说法,我不禁想到陈忠林院长的“三常理

论” 。陈院长提到,因为只要是文字就会有理解的分歧,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应当以常识、常理、常情来理解法适用过程中的问题。而“三常”的定义是:为一个社会的民众长期所普遍认同并分享的那些至今未被证明是错误的基本经验、基本道理、基本感情。或许李斯特所提及的人民的法律观与“三常理论”的观点不乏相似之处。)

3、不忽视刑罚对社会的反作用

4、预防犯罪比处罚犯罪更为重要

李斯特还谈到了刑法的学派之争。古典学派的观点主要有:国家在伦理上和法律上对犯罪行为所作出的否定评价以意志自由为依据,刑法的本质是对犯罪的报应,罪与刑应当相等。科处刑罚应重建受到犯罪行为所动摇的法制的平衡,并对已经实施的犯罪进行赎罪。古典学派的工作领域是现行法律的释义法,方法是逻辑一一法学体系的方法

(P24)。李斯特所代表的刑事社会学派的观点则是:认为犯罪根植于社会,基于犯罪人三分法,刑罚的任务应当是对犯罪人施以合适其个性的影响,刑事政策能更好地满足将特殊预防置于首位的要求。当然两派的观点有融合贯通的趋势:双方均认为人的行为受其意志所决定;早期古典学派认为报应就是反坐,而后期(A.麦克尔)将报应视为以均衡由于善行或恶行造成的主动参与人和被动参与人之间的不相称为目的,判决这一否定评价及刑罚执行的说服性会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破坏起到抵制作用,此时报应不再是刑罚目的的本身而是成为维护法制的方法,接近于一般预防的思想,其与刑事社会学派注重特殊预防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立法而缓和到一定的程度;古典学派渐渐开始赞同刑事社会学派所提出的,通过一个特殊的“处分” 制度来补充刑罚制度,其目的在于对罪犯的矫正和帮助、保护社会免受犯罪人的危害。正是两派之争促成了刑罚与保安处分并存于当时的立法实践。对刑罚未来体系的构成,李斯特认为刑法与保安处分的并存将会让位于一个综合的刑罚体系。该综合的刑罚体系应当包含,刑罚被视为保安处分的亚种,并根据其所确定的目的刑思想,将刑罚作为与犯罪作斗争的武器

(P29)。

二、刑法的历史

李斯特通过对世界刑法史的回顾,意在证明前文中所提到的刑法与保安处分并存的综合刑罚体系这一制度的可行性。先提出:刑罚史的起点与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起点是一致的,刑法可以理解为法发展的最初和最原始的层次(P30))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个民族,都可以发现对破坏共同生活准则,因而危害了种族共同利益的社会成员的社会性的反映。以血缘为基础的事前社会组织,犯罪被视为亵渎神灵的行为,驱逐亵渎神灵者;中世纪早期,不同血缘部落并存,逐渐发展为剥夺公民权的放逐;到中世纪晚期,纯部落联盟的解体,从身体刑到赔偿金钱的调解制度。刑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统治权的不断加强,剥夺了被伤害者的处刑权,并将之委托给不偏袒、中立的国家机关。最初的刑罚只是对反社会行为的社会性反应(自我维护)(P31),伴随刑罚具体化被视为国家刑罚,国家无限的处刑权逐渐发展为国家刑法,慢慢演化成一种理性的刑罚。国家处刑权源于个人对他人处刑权的让渡或者说放弃,所以刑罚存在的正当性根据在于法益保护和社会的防卫上,刑罚只有从目的考察,才能获得其份量和目标。李斯特通过刑罚的进程还表明,刑罚的目的在于适应或者剔除犯罪人(P32)。结合其目的刑思想,李斯特认为应当做到对每一个犯罪人对症下药,倡导刑罚个别化,认识到刑罚预防作用的本质,以及保安处分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其中提到了几点:

1、七世纪以前最古老的罗马刑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将犯罪视为对国家的规定和法制的破坏,将刑罚视为国家对犯罪的反应(P32)。这是历史发展起初阶段日耳曼法律所没有的。外省人针对地方长官的控告由长老院转变为由一个最高司法长官主持独立的委员会来裁判,再后来法官职务被委托给骑士,并赋予其能做出有关财产以及科处刑罚的权利,争议程序由此演变成刑事诉讼。

2、中世纪早期至1 3世纪期间,德国的法律为公共利益开始对被攻击者殴打侵害者的权利进行限制,只有在犯罪人拒绝法律约束时才能行使(P38)。被攻击者的处刑权慢慢交付给法庭,并通过一定程序科以处罚,诉讼的概念渐渐显现出来。

3、德国《查理五世刑事法院条例》的颁布完成了从控诉程序向审讯程序的转变,提出一条具有绝对必要性的法律原则:如果罗马法不对一行为规定科处刑罚,则该行为不得被科处刑罚,也即不得科处死刑或使人残废的身体刑;相反,刑罚的种类可根据当地的习俗而定(P47)。(这条原则与现在“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的内容是相似的,甚至还提到了法律地域化的许可,这实质上正是将人民的法律观考虑到法律中的体现)

三、德国刑法的渊源

李斯特先特别论述了刑法与规范在概念上的区别。规范的主体为全体人民,

其内容是对全体人民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上的要求和禁止;刑法规范是特定的犯罪

构成与特定的法律后果联系起来的整体,所以其包括了构成要件中所包含的要求或禁止以及违反这种要求或禁止的惩罚,也就是说刑法是规范与可罚性声明的集合。他提到1919年《帝国宪法》116条的规定,“刑罚之科处,应以行为实施前,可罚性明定于法律者为限” ,明确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还有严禁类推,以及只有法律能规定可罚性,从而指出成文法(广义上的法律)(P126)是刑法规

范的唯一渊源。而习惯法不具有创立新的犯罪构成和新的刑罚的立法效力,科学也不具有立法的效力(解释仅表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发展概念仅揭示现有但并非详尽的法律规范),只有法律才有法创制力。但并不是习惯和科学对法律就没有其他意义了:当习惯法不涉及创立新的犯罪构成和新的刑罚时,对法律的发展有深远意义;科学解释涉及废除或

减轻处罚要求时就不受严禁类推的限制了。(也就是当涉及减轻处罚要求时,对法律的解释可以类推。这可以理解为如今为大多国家法律所明确的“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 ,当然李斯特在此处说的不仅仅是指在具体案件中,还指在刑法发展完善过程中。)

1、刑法的时间效力李斯特提到了刑法的轻刑化,《刑法典》第2条第2款:从行为时至该行为被判决时有不同法律规定的,适用处刑最轻之法律(P132)。在判决时应当考虑到:行为时的法律、判决时的法律以及可能的特别法,得出对犯罪人最有利的结果。比如,有时限规定的刑法要求在特定时期处罚某种行为,而行为人可能在特定时期过后才受到处罚,那么应当考虑不处罚行为人,因为那些上升为犯罪构成特征的事实情况已经消失了。这是刑法的轻刑化实现的一种方式,还有立法行为所导致的轻刑化。

2、刑法的效力范围李斯特提到了帝国法与州法之间的关系,州法既不得与帝国立法

规定相矛

盾,同时也无权批准帝国立法规定(P135)。如果《帝国刑法典》对某一犯罪行为的规定已经充分:关于可罚性、不处罚以及默示的不处罚解释都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州刑法再规定与之相同的内容则为无效的。(这一点开始我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相矛盾的规定州法自然无效是肯定的,为何相同的规定州法依然是无效的呢?比如在我国,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全国人大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都只提及了不适当的以及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对于下位法与上位法相同内容的规定的效力并未提及。

当然,由于立法法规定犯罪与刑罚属

于法律保留事项,而我国法律的下位法——行政法规,就刑法规范方面,不可能出现与法律规定内容相同的情况,自然也就无需考虑该问题。但我不禁又想到由于存在空白刑法,有的需要援引行政法规进行判断,才能补足其构成要件上的完整性。此时的行政法规的内容上升为法律的内容,那么有可能出现其他的行政法规内容与该行政法规的内容是相同的情况。我国立法法也只对行政法规之间出现不同时做出了规定,若按照李斯特书中所讲的,是不是其他的行政法规就无效了呢?对于行政法规援引到空白刑法中其效力是否就等同于法律这点还有待商榷。单单只从李斯特所处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规定是正确正当的。因为帝国法律的效力优于各州法律,如果州刑法与帝国刑法有相同的规定,而不认规定其为无效的话,相当于将这部分规定的效力下降,那么就会导致这部分规定的效力低于帝国刑法其他规定,自然是有违刑法典的统一性的。)州立法对于帝国法律未做出规定的内容有立法权,当然若《刑法典》做出相关规定后则替代州刑法的适用;州立法还有将未受帝国立法影响的州刑法与《刑法典》的规定相协调的权利。

3、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李斯特先提到了领土主权原则,接着指出实施主权原则的两

个前提:①其他国家也同样承认该原则;

②对在外国实施的针对本国利益的行为,行为地通过刑事立法进行强有力的保护。

由于这两项条件尚未同时具备,只能通过签订国际条约来创造。对于不具备这两项条件的国家只好让刑法对超越本国边境的犯罪进行干预,但在一定的限制之下:在外国实施的犯罪行为是针对国内公共事业及其生活利益、国内同胞的法益的,并已经提起诉讼。这种刑法规定的空间效力范围的扩大被称为保护原则

(P141)。而对于本国人在外国犯罪的适用本国刑法,李斯特认为这是不能将本国人引渡给外国进行追诉和审判的国内法原则所要求的,不应该称之为“国籍原则”(或者说属人原则)。具体作法是:将此类案件中的德国人当做外国人来适用本国法(P147)。(这里的意思是,在此类案件中,根据外国人所应承担的义务来裁量,并适用外国人犯罪的相关规定,因为对本国人与外国人的义务规定不同。对于某些犯罪,还必须要求犯罪行为依据行为地法须受到刑罚处罚。这与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完全不同,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按照当地法律是否认为是犯罪,也不论其所犯罪行侵犯的是何国或何国公民的利益,原则上都适

用我国刑法。只是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中国公民所犯之罪的法定最高刑为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才可以不予追究。而且并未规定将犯罪人视为外国公民对待。)

第二编总论

——第一部犯罪

第一编绪论部分结束后正式进入刑法总论部分,其内容包括犯罪与刑罚两个部分。李斯特的犯罪论是从贝林的构成要件论发展起来的,他确立了违法与有责之间的位阶体系,从而为犯罪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框架,所以德国古典的犯罪论体系也被称之为李斯特—贝林体系。

犯罪这部分内容划分成犯罪的特征和犯罪的形态两大板块,其中,犯罪构成理论占主要篇幅。对于犯罪,李斯特将其定义为:犯罪是符合犯罪构成的,违法的和有责的行为。违法性方面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评价,在罪责性方面是对行为人的否定评价

(P169)。李斯特明确指出,刑法制度中的罪责只能在违法性学说之后来探讨。所以在逻辑上违法性应当是前置于罪责的。因为在任何一个刑法制度中,在处理一个刑事案件时,均不可能反过来先探讨罪责后探讨违法性。这点是李斯特在谈讨犯罪构成前所确定的前提思想。

一、第一篇犯罪的特征

(一)作为行为的犯罪李斯特先从一般之行为概念出发,认为行为是相对于外部世界的任意举止。

行为的特征:

①以意思活动为先决条件,所以其实施主体为人(还有能够成为法益的独立的主体的社团);

②这一任意行为能够改变外部世界。在社会外界所产生的某种改变,称之为结果。李斯特认为任何一种犯罪均以某种结果为前提,以此批驳了在刑事不法中区分结果犯与行为犯的错误做法(P180))危险是一种已有的在意思活动时刻可为大众认识或只为行为人知晓的可能出现侵害结果的状态,其实质上也是一种结果(李斯特的危险概念包含了一般人认识和行为人特别认识的内容,所以危险的有无并非完全取决于客观,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般人或者行为人的认识,这实际上是将客观危险的概念主观化了。);

③结果与意思活动之间的关系。

意思活动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此等关系是客观的;行为人在意思活动时应当或者已预见结果的产生,则此等关系是主观的。对于犯罪的地点和时间,意思活动和结果均起决定性作用(P182)。由此可以明确不作为犯、共犯、间接正犯、未遂犯、持续犯、印刷品犯的犯罪实施地等相关问题。

1 、作为

作为是借助由意志支配的身体活动造成一结果的产生。这里李斯特再次强调了身体活动与结果(必须是以客观的具体的形式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果行为论贯穿整个犯罪构成理论:结果因身体活动发生,身体活动想让结果发生。身体活动是结果的原因,结果是身体活动的后果)。借助因果关系这一思维方式,从外部世界的某种改变为出发点,发现人的意思活动,从而对这种意思活动作刑法上的评价

(P185),所以原因问题应当与责任问题分开来。李斯特还得出三个重要结论(P186):

①在没有犯罪行为的特殊情况结果就不会发生的情形下, 身体活动与结果之间仍存在因果关系;

②在没有同时或连续发生作用的他人行为结果就不会发生的情形下, 身体活

动与结果之间仍存在因果关系;

③在没有身体活动结果还是会发生的情形下, 身体活动与结果之间就不存在因果关系了。但如果新的原因链是因先前的意思活动起作用导致结果发生, 或者只有与先前意思活动共同起作用才导致结果发生, 那意思活动与结果之间仍存在因果关系。

在哪种情况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由行为所造成的呢(即如何来认定行为就是结果产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争论分为两大不同的观点(P191):

①冯.巴尔所代表的:通常存在的条件已经产生,那些能够有规律地影响事物发展过程的原因, 属于不符合规律的拟定条件(即当行为符合拟定条件时, 行为与结果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②宾丁所代表的:将相对于结果而言有利的或不利的条件等值对待的方式,对结果产生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原因,即优势理论(也就是当行为对结果的产生起到决定性作用时,行为与结果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

冯.克里斯在冯.巴尔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导致结果发生的意思活动必须是一般的、符合经验的和适当的,所以其具体的发展过程是可预见的(适当原因理论)

(P192)。李斯特指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结果实际发生的前提下,因为在没发生结果时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的这种可预见性,实际上是在探讨行为人的责任问题了。

对于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李斯特赞同条件说,即产生结果的所有条件都是等值的,每个共同起作用的条件均导致结果的产生。只要行为属于其作用的条件之一即可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不作为

不作为是对结果的意志上的不阻止(P193)。李斯特指出,意思活动存在于身体活动的任意的不实施之中,即要求其为意志自由支配下的一个行为,强调意志的客观化。“任意”两字还表明,评价不作为犯罪必须排除那种客观上不可能阻止结果发生的情形,因为那是不能作为。不作为与结果之间依然存在因果关系。

(二)作为违法行为的犯罪

1 、违法性概念

犯罪是违法的,这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以法制的要求为标准所作出的客观法律否定评价,因为这不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对于行为的法律评价,李斯特提出“实质违法性” 这一概念,将以往古典刑事理论的违法性定义为“形式违法性”。形式违法是指行为违反国家法规、违反法制的要求或禁止规定;实质违法是指行为危害社会,是对受法律保护的重要利益的侵害(法益的判定标准是:规定人类共同生活目的之法秩序所保障的利益)。形式违法与实质违法并不是对违法的分类,两者可能重叠、可能分开。实质违法性所要求的是行为的客观社会危害性,因为存在着一些外观上违反了国家法规、法制的要求或禁止规定的行为,但由于其实质上对社会没有危害性而被法律允许。(李斯特提出实质违法性这一概念是为解决以往“三阶层”论无法囊括刑法中所规定合法化事由的问题,并且将合法化事由的实质理念拓展为违法性阻却事由。因为还可能存在某些行为形式上违法,实质上无社会危害性,但法律往往是滞后的,刑法却没有明确将其规定为合法化事由,对于这类行为进行惩罚是有违情理的。所以应当坚持犯罪的实质违法,将没有实质违法性的行为归属于违法性阻却事由。这种情况其实正好体现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中,我国刑法没有明文使用“违法阻却性事由” ,仅规定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两种合法化事由。那么合法的医疗行为、正当职务行为等没有实质违法性的行为

都有可能被认定为犯罪。)

2、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分为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

(1)一般构成要件是指每一个犯罪中都必须具备的特征。

(2)特殊构成要件为通常所讲的刑法中的构成要件,表明分则章节中规定的具体不法类型特征的总和(P205)。特殊构成要件是一个法律概念,引导我们对人的行为进行刑法上的评价,所以所有的构成要件特征都具有评价的特征(规范特征)。在这一点上,李斯特认为构成要件特征区分为描述的和规范的只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因为不存在纯描写性的构成要件特征。他认为那些与语言习惯用法完全一致地表明现实情况的构成要件特征,法官依然不能依赖纯主观的个人的评价,其是坚持确定的、客观的、法学的或者文化的评价来认定的。李斯特认为正确的区分方法是将构成要件特征分为客观的和主观的两个方面,划分的标准是,从行为人的立场出发来看,一个构成要件特征是否属于其外部世界或内心世界。实行行为、犯罪方法、行为的时间和地点、犯罪对象或被侵害者的特点,属于客观的构成要素,所有涉及行为人的心理的或性格特征则是属于主观构成要素(P209)。

李斯特提出,特殊的构成要件的功能在于,通过构成要件的规定体现立法者所认为的应当予以处罚的犯罪类型的违法性。所以构成要件该当性是违法性的第一个且是刑法中的最重要的标志,但它在一定情况下可能是不可靠的,比如合法化事由永远也不可能是犯罪,它一开始就是合法的(P211)。合法化事由不仅仅存在于刑法中,法秩序的整体均具有合法化事由,根据“目的论”对成文法中不完全的规定进行补充(目的论:凡为实现国家规定的共同生活目的的适当方法,均为合法。李斯特在对犯罪的实质违法进行探讨时,认为犯罪是对法益的侵害,法益的判断标准为是否是规定人类共同生活目的之法秩序所保障的利益,这与目的论是相吻合的)。

李斯特还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进行了论述,因为构成要件对违法性的预示功能只体现在作为犯罪和纯正的不作为犯罪中。比如禁止性规范直接预示了被规定行为的违法性,但不意味着其不禁止同样与此等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所有消极行为方式,即不作为(如“故意杀人的,处…”,直接预示了故意杀人的作为是违法,但并不表示负有监护义务的人旁观小孩落水而不去救的这种不作为就不是故意杀人)。纯正的

不作为犯罪是指法律规定要求以作为阻止结果发生、同时禁止不作为。构成要件依然预示了规定行为的违法性。阻止结果产生的义务必须是有法律根据的一项具体法律义务,其基础是所有的法律规范。

(在违法性这部分,并不是根据具体的违法性要素来作积极的评判,因为前文已经说明,一般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的行为就视为是违法的,所以在“三阶层” 中的违法性这阶段实际上是在探讨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因为不具有实质违法而排除违法性,是消极地判断是否排除行为违法性的情形存在。)

3、违法阻却事由

(1)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通过伤害不法攻击者对正在发生的不法攻击所为之必要的防卫行为(P220)。

不法攻击是以积极的作为对每一个受法律保护的状态的危害,对于动物的非因人唆使的攻击是不能正当防卫的,因为其行为并非法律上要求的人实施的作为。不过可以对动物的攻击进行紧急避险。防卫行为不得超过必要限度,其取决于攻击行为的激烈程度,而非所保护的利益是否重大。防卫行为还必须具备防卫意图,即防卫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

是针对自己或第三人攻击的正当防卫。但不仅仅局限于只为防卫目的及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必要防卫之界限超过后对攻击者的进一步伤害则属于违法行为。但《刑法典》第53条第3款规定,因为惶恐、害怕、惊吓而防卫过当的,不处罚;防卫过当是违法的,但其具备了阻却罪责事由而免除处罚。

(2)紧急避险

对于紧急避险,主流学说是区别对待理论(P229),认为紧急避险可分为作为合法化事由的和作为减免罪责事由的:前者表示特定的为保全较大法益的紧急避险行为被视为实现正当的、被法律认可的目的之适当手段(见于《民法典》中);后者的立法用意在于,在法条规定的紧急避险情况下,不能苛求行为人以合法行为替代实际上已经实施的违法行为(见于《刑法典》中)。李斯特也赞同区别对待理论,还认为其并不局限于成文法中的合法化事由和减免罪责事由(P231)。通过对具体的紧急避险权的分析,作为合法化事由的紧急避险是指受法律保护之利益处于现实之危险状态,除攻击他人法益外无其他方法加以挽救。

认定合法化事由有 4 个要求:

①合法利益之间冲突;

②危险不能以其他方法避免;

③危险是客观现实存在的;

④保全的法益不得明显小于避险行为所破坏的法益。

倘若一行为已经被认定为是民法中的合法化事由,则不需要再探讨刑法上的罪责问题,因为违法性已经排除后就不可能还有罪责问题。

对于某些超越法律之外的紧急避险,仅通过“法益和义务权衡原则” ,即根据现行法律对处在冲突法益或义务的价值关系,来对避险行为的性质进行认定是不足够的。因为除了考虑冲突法益的价值关系外还有其他要素,避险行为的唯一性、行为人对紧急情况的正确判断等都必须纳入考量范围。所以李斯特认为,这些对法益权衡原则的限制均是“目的论” 所引起的,只要根据目的论就足以对具体案件进行判断。其他排除违法性的情况,即阻却违法性事由,均可以通过“目的论”来进行判定。“无因管理”、“可能之同意”、“受害人利益”等理论均只在产生于“目的理论”的合法化原则范围内才可能有有限的价值存在(P242)。如符合法律义务的行为、依据特别权力在权力范围内行使的行为、侵犯法律所规定的部分或全部不保护的利益的侵害行为等情形。

(三)作为有责行为的犯罪

(在罪责部分,李斯特将故意、过失以及责任能力和期待可能性涵括在内。所以,罪责不仅仅是关于责任能力和客观期待可能性等事实性的概括,还包括了行为人在主观方面的情况。罪责具有某种规范性和价值判断的功能,要解决的是在构成要件该当性和违法性的检验之后,到底能否对行为人归责的问题。)

1、罪责概念李斯特首先指出罪责概念存在于涉及人类行为(评价目的)的规范范围内:在宗教领域,它针对上帝;在伦理领域,它针对自我(良知);在法领域,它针对法所体现的大众意志(P251)。法规范有“评价”和“规定”两个功能:评价针对作为对社会外部世界引起改变的外在行为;规定只针对行为的内心行为。规定功能要求人根据需要调整其内在行为以适应由法秩序向其外在行为提出之要求,它规定的是人的心理物理能力的界限,从而为规范的效力规定了界限。对于不能指望行为人为合法行为的情形,也就是说此时合法行为是缺少合理性的,那么就不能责备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这种理念即期待可能性,表现为法律规定中的减免罪责事由,因为人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的双重身

份决定了个体不可能总是能满足集体之要求,这种矛盾永远不能消除,所以在具体情况下个体尚未满足团体规范时,不能要求其立即负责。

再进一步对罪责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对罪责责难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行为人至少(根据经验)可以认识到由其行为造成的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的结果,并同时明了不应当在社会生活中为这样的行为,亦即明了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P256);从规范关系的角度指出对罪责责难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在行为人明了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事实上的“心理活动”有缺陷,事实上造成违法后果的“意志”被理解为“不应当有” ,期望以义务展开动机过程

(P257)o罪责不纯粹是一种心理事实,也不是简单的价值判断,它是以责任能力的先决条件为基础的心理存在和价值判断之间的一种评价关系。(这种规范罪责理论的提出,增加了实质的罪责条件,以期待可能性作为超法规的阻却罪责事由。)基于造成违法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缺陷,罪责是指违法行为的可责性

(P257)o这种表述称之为“规范罪责观”,认为行为人缺少一个与应当规范相适应的动机过程,从而以法秩序的立场出发对行为人的个性进行评价,罪责存在于行为人的反社会思想、反社会动机中(P261)(规范罪责论反映了行为人个性和社会危害性,成为了李斯特以个体为目标的刑罚观的基础。)依据对罪责概念的分析,李斯特认为罪责是一种规范的关系概念,所以罪责与意志自由无关,只需要法定的先决条件(P264),罪责是犯罪的概念特征,无罪责即无刑罚。“有责之结果才予以刑罚处罚” 作为一种原则贯穿刑法规定中,但在德国法律中有例外:因有责行为造成一个无责之严重后果科处较重之刑罚。李斯特认为这是古老的结果责任的残余,是不符合现在的法律意识和理智刑事政策原则的。

2、罪责非难的先决条件进行罪责非难的先决条件是行为人具备正确认识社会要求并以该认识而行为的一般能力,法律表述为责任能力(P269)。责任能力是一个关系概念,可被定为通常的可确定性。不同的法律领域责任能力可能不在同一年龄段被规定为具备。责任能力必须存在于实施犯罪之时,更细化为实现意思活动之时。缺乏责任能力也就无罪责,同时行为就不具备犯罪之特征,无责任能力也即为阻却罪责事由,缺乏责任能力这一重要法律情况应当由官方予以证实。法定的无责任能力情形:

①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儿童绝对刑事追诉禁止,对于少年、聋哑人具体案件分别认定,以是否具备一般的认识和意志能力为标准。

②精神障碍。《刑法典》第51条规定,依据专家的鉴定,行为人在犯罪时处于(无意识或)精神活动障碍状态,因而其自由意志被排除的,则不认为是犯罪。但专家的鉴定对法官没有约束力。精神状态的波动对责任能力可能减轻、可能排除,从而导致刑罚的减轻或免除。

3、罪责种类

( 1 )故意

故意是指行为人虽然预见到其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且能够期望其以合法行为代替该违法行为,他仍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P283)。

构成故意的要求:

①对法律作为重要事项规定在构成要件中和导致刑法“结果”的所有事实情况有所认识,即行为人必须对行为的实施上的后果有预见。对于具备法律或文化的价值关系的构成要件特征的认识,只要求行为人达到理解其在生活中的普遍概念的程度即可。

②行为人的认识还包括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要素的认识,即对行为的法律后

果有预见,达到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符合社会生活目的程度即可(P288)(所以,根据李斯特的理论,对违法性的认识属于故意的内容,但”法”应当做广义上的理解,并

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款。前面违法性部分已经说明,违法是对整个法秩序上的违反,是不符合共同生活目的的。所以行为人对违法性的认识不需要其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反了某一具体条款,只需要其能从一般的社会经验出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符合共同生活目的的即可。李斯特这里所论述的故意概念,实质上也包含了责任能力的,因为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符合社会生活目的是必然与其责任能力相联系的。)

③除对犯罪事实及其社会危害性有所认识(结果认识)外,行为人还以该认识而行为。属于行为意志的结果认识可分为:

A.结果认识是行为的动机一一预谋;

B.结果认识不是行为的动机,但未能阻止行为人实施犯罪。这种情形又可分为:a.行为人认为“结果”肯定发生一一肯定故意;

b. 行为人认为“结果”可能发生——未必故意。

此外,还存在一个规范之罪责要素:可期待行为人以合法行为替代违法行为,否则不能对其进行责难。

从故意的概念中产生出行为人错误的刑法意义:

①对构成要件(或加重处罚事由)的认识错误阻却故意;

②对社会危害性的认识错误,即错误地认为有权实施一行为,包括行为人以为排除违法性的还有事实情况、认为存在合法化事由两种方式,排除故意。

李斯特接下来对其他认识错误在刑法上的意义进行了梳理。

①对构成要件、合法化事由均不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错误,不影响故意

A.因果历程细节错误

B.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在对象错误的情况下,如果涉及的是构成要件关系中同价的事实时不排除故意;如果不是,则按照前述所讲的能够排除故意的规定的原则来判断是否排除故意。在打击错误的情况下,如果对事实上对象的伤害与所期望的对象的伤害有同等刑法意义时,不阻却故意;反之则阻却故意。

②法律适用错误不具有刑法意义;

③对构成要件及其意义以外的对违法性具有重要性的情况的错误,同样不影响故意。

最后特别强调了将非违法行为认为是违法行为的,根本就不是犯罪。因为对行为客体评价的违法性并非根据行为人的认识正确与否,而只是根据法律规范来确定的

(P300)。

( 2 )过失

过失是指行为人违背义务,未预见其行为的事实或法律意义(P300)。过失与故意区别在于心理认识不同,过失在心理认识方面存在所特有的预见缺乏。预见缺乏的情形有:

①全然不知其行为实现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

②全然不知其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

③认识到其行为有实现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可能,但过于自信认为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不可能发生;

④认识到其行为有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但过于自信认为危害社会的行为将不会发生。

认定过失的要求:

①事实上实行终了的行为的违法性必须是可以查明的:

A.必须有指示行为人预见方向但包含具体的预见缺乏的法律规范。(比如行为人对构

成要件该当性的认识缺乏时,法律规定应当使得行为人在具体行为时能够认识到结果与其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简言之,在认定犯罪的环节中,行为人对哪一部分出现了认识缺乏时,法律都必须明确这一步环节认定的关键是能够让行为人知晓的。)

B.行为人违背义务地违反了预见要求,轻率地行为。

②是否具备一般规范的罪责要素。过失具备两个规范的罪责要素:

A.行为人知晓注意义务而行为,但不可能认识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则不能对其进行责难;

B.行为人违背注意义务,但能够期望其以合法行为避免结果的发生,否则不能对其进行责难。

一般规范之罪责要素在过失、故意情况下起着同样的作用,过失与故意有共性。过失同样具有社会意义之特点和危害性,同样表明了行为人对社会生活要求

的漠不关心和反社会思想(P309)。过失违法受处罚需法律明定,或者从法律规定的联系中能够推定出过失应当处罚的。

4、阻却罪责事由

罪责非难必须是能够期望行为人为合法行为的情形下,否则免责。所以对于行为人能够认识到行为的事实和法律的重要性,但仍不能期望其为合法行为的,不存在罪责非难的可能性。根据经验作为规定规范的受到犯罪行为破坏的法规范的功能不能够被期望时,就不能再以义务要求行为人。立法者借助客观特征将最有代表性的情况统一规定为极度的心理压力,以减轻法官裁判的难度,这些规定称之为阻却罪责事由或者减免罪责事由(P313):

①《刑法典》第54条的紧急避险,必须满足前述紧急避险的要求。

②《刑法典》第52条的困境,行为人因不可抗力,或因本人或其亲属的身体或生命受到正在发生的危险的威胁,而被迫所为之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③《刑法典》第53条第3款的正当防卫,因为惶恐、害怕、惊吓而防卫过当的,不处罚。

④牧师在危急情况下不得不为法律所禁止饿宗教行为。

⑤因为饥饿和困难教会掠夺者不顾禁止掠夺的规定。

(四)所谓的可罚性的客观条件

通常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且有责的行为成立后,就会出现刑罚问题。但特殊情形时立法者会将行为的可罚性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外在情况联系在一起

(P322),产生一系列后果:

1、故意与过失不包含在可罚性条件中。

2、只要法律规定的可罚性条件不存在,就不存在应处罚的行为、未遂行为。

3、只要法律规定的可罚性条件不存在,就不产生国家的刑罚权问题。

4、对行为的实施本身的怀疑与可罚性条件无关,如实施终了、时间地点、追诉时效均与之无关。

5、可罚性条件属于《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罪责问题,缺少可罚性条件时拒绝判决要求。

二、第二篇犯罪的形态

(一)实行终了与犯罪未遂实行终了的犯罪是指符合构成要件的非法的有责的行为本身。每一个具体的犯罪的实行终了的时刻只有由现行法律规定之(P327)。

1、犯罪未遂

未遂犯罪是指旨在实现构成要件的犯罪开始实施,但未出现既遂状态(即该行为未造成外界的符合构成要件的改变,缺少犯罪既遂所必须的客观结果)。(这是符合李斯特在犯罪认定上所坚持的客观主义的,不能根据犯罪人错认的而实际不存在的构成要件特征来处罚犯罪。李斯特举例到:一人将自己的物品误认为他人的然后以占有为目的将其盗窃,这是属于不处罚的构成要件缺乏。所以犯罪未遂作为应受处罚的构成要件缺乏,其本质特征是缺少符合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这是从客观上来判断的。)犯罪未遂的特征

一方面存在于意思活动方面,一方面存在于已发生与未发生的联系上。后者具有双重性:行为的危险性和行为人的危险性。行为的危险性以可能出现符合构成要件的对外部世界的改变为基础,而这种可能性又是行为人决意破坏法益安全的结果。行为人的这一决意即《刑法典》中所规定的“主观不法要素” ,它表明了行为人的危险性。所以犯罪未遂的本质在于意思活动的危险性,这是成文法中规定不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和不能犯(无危险的)未遂而处罚犯罪未遂的根本原因所在(P336)。

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可将未遂分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和实行终了的未遂。李斯特还指出某些不存在未遂形态的犯罪行为,如纯正的不作为犯。还有,当法律例外地将未遂行为或者预备行为科处既遂犯之刑罚,或者作为独立的犯罪科处特定的刑罚,则此等犯罪行为的未遂得以排除。

2、不能犯未遂

对于不能犯未遂的问题,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实在危险性。如何来理解行为的危险性,主要有客观理论与主观理论两种。持客观说的费尔巴哈指出只处罚危险的犯罪未遂行为,应根据行为的外在特征来确定行为与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此理论下,不能犯未遂可进一步区分为手段不能犯和客体不能犯、绝对不能犯和相对不能犯。主观理论认为,特定的已实行的行为在造成特定的结果方面,要么有因果关系,要么没有因果关系,而不存在或多或少的因果关系(因为根据条件说——每一个条件对于结果发生的作用是等同的。所以因果关系是一个有还是没有而不是程度上的问题)。

缺少客观构成要件的未遂的本质特征,存在于行为人的意志的体现上;而行为人这种意志的体现以同样的方式也存在于所谓的不能犯未遂中(P341)。对此,李斯特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出意思活动的危险性,亦即其导致结果发生的客观特征,对刑法上的未遂概念具有重要意义(P342)。由此可认为不危险的(“绝对不能犯”)未遂犯并非刑法意义上的未遂犯,而是一个幻觉犯,由此不处罚(强调客观危险性对于未遂犯处罚的重要性,李斯特的观点也称为具体危险说)。根据对客观危险的事后判断、事后预测,借助于行为时的犯罪手段的情况和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对不能犯的危险作出认定(P344,具体案例论述如下:如果行为人想以砒霜杀人,但使用了过小的剂量,则对评判人而言该问题具有下列含义:使用此等剂量在行为人就可以辨认之情况下,是否能够证明发生死亡的较大可能性。如果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使用白糖,则同样的问题也相应地适用于白糖,而且—这是每个客观理论所坚持的—即使当行为人错误地认为,他使用的是砒霜的情况下,亦如此。在第一种情况下,死亡危险是存在的,可认为存在未遂犯;后一种情况则不同,它不存在未遂犯问题。如果行为人用未装子弹的手枪瞄准他人,意图射杀之,或者行为人使用杀伤力不够强的武器,属于此的一般可辨认的事实,只是使用射击武器本身,不包括偶然未装子弹或该枪支的杀伤力不够大;因此,可以认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同样存在未遂犯问题。使用超自然的(祈求他人死亡,施魔力杀人等)永远不构成应处罚的未遂犯。)(对于客观危险,李斯特在论述行为的概念时已提到,危险是一种已有的在意思活动时刻可为大众认识或只为行为人知晓的可能出现侵害结果的状态。“为大众认识或只为行为人知

晓”这其实是一个主观判断要素,所以,在主观化的危险概念的导向下,李斯特的客观说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说了。)

3、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消除了未遂行为的可罚性。如果意思活动

及其结果已经不能为行为人所把握,行为结果的发生或不发生已是必然时,不可能构成自动中止犯罪(P347)。在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情况下,不将意思活动实行终了;在实行终了的未遂情况下,只要结果的发生仍是可能的,通过“阻止结果发生”。这两种情形下,犯罪人自愿才能构成犯罪中止。自愿的认定标准在于,同意阻止犯罪行为的完成与事实上阻止犯罪行为的完成相结合,但并不要求最终放弃犯罪决意。中止犯罪虽不处罚但其并未改变未遂犯的犯罪性质,所以不影响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的处理。不处罚的只是未遂行为,在未遂行为中已实行终了的其他犯罪仍处罚。当预备行为与未遂行为被规定科处既遂犯之刑罚,或者作为独立的犯罪科处特定的刑罚时,中止犯不具有免除刑罚的效果(P350)。

(二)正犯和共犯

通过在作为犯罪中对原因概念的阐述,以与行为结果的产生有关的条件都是等价的认识论为基础,李斯特指出,法律对促使结果产生的行为作出了不同的刑法评价,主要区分主犯与共犯。在主犯和共犯的相互关系上,法律更强调前者,共犯的可罚性取决于存在实现全部犯罪特征的主行为,共犯只能因正犯的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和有责的行为,在法律评价上只起到参与作用(P352)。因果关系在共犯理论范畴的作用仅在于确定与行为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共犯概念完全是法律的产物,其从属性特征只是正犯与共犯之间的成文法关系的一个提示。迈耶从论证共犯从属的程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共犯从属形式,而德国刑法所采用的为“极端从属形式” ,即正犯实现法定构成要件不仅是违法的,而且也是有责的。而在少年刑法中特殊规定了共犯的限定从属形式,即间接正犯。

1、正犯

结束共犯理论的阐述后,李斯特通过德国刑法中对教唆犯和帮助犯这两种共犯形式的规定,将正犯定义为:如果不是让一个故意犯罪行为人实现构成要件,而是自己违法地和有责地因实现构成要件而破坏或危害法益的,是正犯(P360)。正犯主要的情况:

(1)单独违法地且有责地实施了实行行为

(2)通过他人实现构成要件的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的前提条件是该他人非故意地、有责地实现了构成要件。(因为根据极端从属形式,有些犯罪行为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或者缺乏故意,或者存在阻却违法的事由,而不处罚行为人,那么依据从属性就无法处罚共犯。而实践中,忽略共犯的严格从属性,因教唆而处罚的案件很多,为弥补立法上的不足,刑法理论中又增加了间接正犯的概念。间接正犯是工具理论为基础,法律拟制其行为,是构成要件的修正。)

间接正犯的情形:

①实施违法行为之中间人从纯罪责观处罚缺少犯罪故意:

A.被利用之人无责任能力(即少年刑法中的特殊规定)B被利用之人虽有责任能力但非故意;

②被利用之人在具体适用构成要件情况下部构成违法行为。在此情形下成立间接正

犯要求利用他人之人是符合构成要件的对法益的破坏是违法的,且能对其进行责难。具体包括:A.身份犯B.意图犯和倾向犯C.教唆他人自杀者。所有间接正犯的情形中,对间接正犯均按照作为犯罪工具之人实施的行为来处罚。少数犯罪行为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

(P367): A.构成要件规定的具有特定行为人特征的B.构成要件明显排除间接正犯的可能性的。

(3)共同正犯

李斯特还指出,明知是与他人共同开始或结束实行行为者,也是正犯,称为共同正犯(P367)。共犯成立的条件:

①以共同参与实行行为为前提条件。这点使其从客观上与帮助犯区别开来,因为帮助犯实行的不是构成犯罪的某个实行行为,只是起帮助作用的行为。(对于共同正犯与帮助犯的区别,根据“主观理论”在于行为人的意志:共同正犯起主导作用,帮助犯起从属作用;共同正犯将犯罪作为自己的行为,帮助犯将犯罪看做他人的事情。因为根据条件说,产生一结果的所有条件因果关系上的等价,不能在客观上区分正犯行为和共犯行为。在论述不能犯未遂时,李斯特已经明确自己的观点,虽然其赞同条件说但仍坚持客观说,应当将因果关系和法律评价区别开来,只能从客观上判断正犯与共犯行为。)

②共同正犯的故意包括心理方面的关系:对犯罪特征的认识;明知与其他共犯一起犯罪。

③共同正犯是独立的正犯,对其处罚不取决于同伙。数人在不知晓之情况下共同参与了造成同一结果的行为或未阻止该结果发生的,并且不存在共犯情况时,每个行为人均作为正犯对其行为负责,如过失之共同行为、一人故意一人过失、共犯中的一人被认定为精神病从而排除共犯的,此等情况称为同时犯。

2、共犯

共犯是指参与他人开始或完成之实行行为,不是教唆犯就是帮助犯。

(1)教唆犯是指故意教唆他人实施教唆者自己意图实施之犯罪行为(P371),其本质特征在于促使他人犯罪决意的形成。只有当行为人的犯罪决意最后演变为实施违法的、故意的、有责的犯罪行为时,这一教唆结果才受处罚。教唆的故意在于明知其教唆行为足以使他人萌生为特定的犯罪行为之决意,必须认识其教唆行为是教唆他人为特定之犯罪。

(2)帮助犯是指对他人故意实施的重罪或轻罪予以故意的帮助(P373)。对于越轨行为予以帮助的不处罚。帮助行为必须对犯罪结果的产生事实上起到了作用,包括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帮助。帮助犯的故意包括心理关系:①对自己行为的态度②对他人的符合构成要件行为的态度③知道其帮助行为对他人犯罪行为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行为人是否知晓帮助犯为其提供了帮助无关紧要。

法律规定为共犯的处罚依据正犯的犯罪行为来确定,明确除教唆犯对帮助犯以未遂犯的处罚原则减轻处罚。所以,如被教唆人、被帮助人只负未遂责任,教唆犯从轻处罚,帮助犯则在量刑幅度内两度减轻处罚。对正犯有利的免除刑罚(个人的阻却刑罚事由、解除刑罚事由),直接适用于共犯(P381)。

(三)犯罪之单数和复数

犯罪是一种行为,一般一行为产生一个犯罪,但立法者也可将数个行为视为一个犯罪处以一个刑罚,所以对犯罪单复数的判断是以行为的单复数为前提的

(P383)。

1、行为单数的情形

(1)有同一的意思活动引发一个统一的结果。

(2)其他:①以一个意思活动引发数个结果;

②以数个意思活动引发一个符合构成要件之结果。对于如何认定是否是一个结果的原则有:A.对于存在于法益主体自己的法益,受攻击之法益主体的数量即为结果之数量,法益主体为单数的;B.脱离法益主体的法益受侵害时,每次受侵害的法益是否为同一性质的,即是否法律上规定的连续犯;C.由于行为结果的单

一性,数个意思活动只能被合并为一个意思活动的; D.持续犯或状态犯的。

2、法律规定为犯罪单数的情形

(1)连续犯,即由于数个同质行为具有一系列相同的特点,法律将其视为一个行为。

(2)因处罚之共同条件将行为复数合并为犯罪单数。

(3)法律规定的合并之犯罪。

(4)两种特殊情况(P389):

①作为实施其他犯罪方法的行为,被与后者合并为一罪,如果它属于后者的法律特征,或作为与通常之过程相适应的方法为立法者所默认(即不处罚之犯罪前行为),只处罚第二个犯罪;

②作为实现其他犯罪所必须的目的而出现的犯罪行为,被与后者合并为一罪,如果此等实现被作为一种与通常之过程相适应的先决条件为立法者所默认,且未造成新的财产损害(即不处罚之犯罪后行为),只处罚第一个犯罪。(这两种情况,与我国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牵连犯有相似之处。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牵连犯中的这种牵连关系,即行为人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方法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密切联系,正如李斯特所阐述的,为入室盗窃而非法入侵他人住宅行为与盗窃行为之间、盗窃或诈骗之后的侵占行为与前行为之间的联系。只是在处理的原则上有所不同,除我国刑法已有规定数罪并罚的外,对于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而一般主行为的处罚重于牵连行为的,所以其实质上是只处罚犯罪主行为,与此处所讲的不处罚犯罪前行为和后行为的做法是一致的。)

属于法学上行为单数概念的还有集合犯,即出于一个犯罪故意而实施数个行为、科处一个刑罚的犯罪:职业犯、常业犯、习惯犯。对于一个独立的犯罪只科处一个独立的刑罚:数次违反刑法法规只适用一次该规定,且数个结果只是作为量刑时在法定范围内考虑的一个因素(P391)。

当出现“一行为违反数个刑法法规”这种情形的处理:

(1)法规竞合时,对其中一个应受处罚的行为适用一个法规及足以判定排除其他法规的适用,当然只能适用该法规。所以法规竞合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能适用其中的一个法规。实践中常常对表面上的法规竞合进行论证,如特别法优于普通法,被适用的法规吸收其他法规,对保护法益只起辅助补充作用的法规只有在不能实现对法益保护时才适用等。实质上,适用特别法是由于逻辑上的原因,其他的情形都是在具体案件情况基础上得出来的。

(2)犯罪竞合时,即不能从现有法规中找到从各个方面均适合适用于某个行为的条款,对此行为进行评价后,在法定刑幅度内适用至少是相近的刑罚。

3、犯罪复数,是由于刑事政策的需要加重或减轻刑罚,从而对同一行为人数个行为之间规定刑法上的联系。主要情形有:

(1)重新犯罪,在完全或部分执行或免除因过去所犯同一犯罪或同种犯罪所判刑

罚后又犯同一或同种之犯罪。重新犯罪只在法律明文规定情况下作为加重处罚事由,且新旧罪之间没有逾越特定时限,即重犯时效。

(2)实质竞合,数个独立的应受处罚行为的实际上的竞合。由于数个行为所独立判处的刑罚简单相加可能导致刑罚的执行太过严厉,建立实质竞合情况下减轻处罚。实质竞合所要求的条件:①在其中一个犯罪行为被一审法院科处刑罚

之前,数个犯罪行为均已经实行终了;②所科处之刑罚同时交付执行

(在整个犯罪的认定上,李斯特都主张罪刑法定,应该尽量从客观主义的立场来看待犯罪的构成。刑罚的目的在于防止具有社会危险性的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明确犯罪人的社会危险性及其大小程度才能确定刑罚的质和量。只有当这种危险性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时,才能动用刑罚。“在法制国家,只有当行为人的敌对思想以明文规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始可科处行为人刑罚。犯罪行为的界限应尽可能地从客观方面来划定,该原则也适用于未遂犯和共同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准确无误地区别应受处罚的行为和不受处罚的行为。”当人身危险性根据各个方面的象征已经明显地充分地暴露出来,但是还尚未成为罪行时,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保安处分或者其他社会防卫措施,因此仍然要恪守罪刑法定主义。客观理论贯穿李斯特的犯罪论体系,但其客观说与纯粹的客观理论亦有所区别。)

第二部刑罚及保安处分

终于进入李斯特刑事社会思想体现得最为显著的保安处分章节。

一、刑罚制度

(一)刑罚理论

1、刑罚概念刑罚是刑事法官根据现行法律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给予犯罪人的痛

苦,以

表达社会对行为及行为人的否定评价。刑罚概念中包含两个内容:①行为人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法益;②刑罚同时对行为和行为人显而易见的指责。前者主要是具备刑罚的特殊预防作用,后者主要是具备刑罚的一般预防作用(P401)。

2、刑罚特征

①是一种犯罪人所必须承受的痛苦。所以,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赔偿,如罚款,则不能置于刑罚概念下。

②是对犯罪人法益的侵害,且涉及其自身利益。刑罚是通过剥夺犯罪人的法益作为保护法律的手段,达到保护法益的目的。

③因实施的违法行为而判处,通过目的规定对将来产生影响,作为不法后果与过去的构成要件联系在一起。(刑罚的本质在于所犯罪行的轻重――已然之罪。)

④由国家通过其刑事司法机关判处的。与刑罚不同的处罚有:纪律罚、秩序罚

(P408)。

(二)刑罚种类德国刑法中规定了主刑和附加刑,前者包括生命刑、自由刑、罚金刑。

1、主刑

(1)死刑

废除死刑的呼声从未消减,因为死刑在实践中适用已经居于自由刑和罚金刑之后,

再加之死刑判决的风险太大,在可能误判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补偿。死刑的适用在德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犯罪未遂、帮助犯、行为人为少年时不得科处死刑。死刑以斩首、枪决方式执行,精神病患者和孕妇不得被执行死刑。

(2)自由刑

现代自由刑的本质特征是,犯罪人在自由刑执行中感受到它是一种痛苦,但

同时对国家而言,它又是一个矫正好教育犯罪人,并让犯罪人重新回到有秩序的社会的极其重要的方法。自由刑主要是具有矫正思想(P416)。以前的自由刑作

为对犯罪人身体的折磨,主要是惩戒和威慑作用。对监狱的改造运动,使得剥夺自由被上升为刑罚要素,犯人劳动被有意识地作为教育手段来适用,特殊预防的思想开始取代一般预防的位置,开辟了刑事司法的新途径。如何根据在押犯的数量进行个别化教育是监狱改革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监禁方式问题的探讨,累进制渐渐成为了监狱所采取的主要执行方式,有的国家还将不确定判决引入自由刑改革措施中,通过教育对押犯进行校正,使其适应释放后的自由生活。自由刑执行依据矫正和教育思想的原则逐步成为现代自由刑的根本。

德国刑法中的自由刑有四种:重监禁、监禁、拘役、要塞监禁(P425)。其期限、适用方式、计算、强制劳动、剥夺特定之名誉权均有具体细致的规定。自由刑执行的内容安排取决于刑罚执行的目的,比如如少年刑法将教育目的作为刑罚执行的中心,就规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少年犯的措施:特定的监狱以及与成年犯罪分开执行。自由刑的执行包含教育和矫正思想作为原则确定下来,只能通过刑罚个别化方式实现,就对刑罚的执行提出了几点要求:

①提高执行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②累进制刑罚执行。

③其他

A.以强化犯罪人的意志力,激励其责任感为原则;

B.重视犯人劳动;

C.给予犯人尽可能无阻碍地重新找到重返自由社会之路,满足其一些特定要求和给予其事实上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D.制定严格的监规纪律。

( 3 )罚金刑罚金刑是唯一的财产性主刑,即使其与自由刑并罚时仍属于主刑(

P433)。罚金刑的执行要求:

①不允许第三人代替被判刑人缴纳罚金。

②罚金刑不得与被判刑人的其他债权相抵消。

③被判刑人必须自己独立地承担之。

④不允许减轻缴纳罚金的执行。罚金刑的最高金额、最低金额、计算时间、计算方

法、追缴均明文规定。对

于不能追缴的,可以替代自由刑来代替罚金刑或者以自由劳动来清偿,是否以后一形式清偿由刑罚执行当局自由裁量之(P436)。

2、附加刑

(1)警察监督,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由法官自由裁量决定是否判处,其不得适用于少年犯罪人。

(2)修正性事后监禁(P438),即除判处短期监禁外,符合《刑法典》361 条第3-8 条规定的越轨行为可被判处交付州警察当局,判决地的官署有权将被判刑人安

置于劳动教养所或命令其从事公益劳动,时间最长为 2 年。

(3)对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4)名誉刑,主要是起降低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的作用,全部或部分地通

过刑事法官的判决剥夺特定的由法律规定的“公民名誉权”(P441)。主要包括:

①长期丧失:公开选举权、公职、身份、头衔、勋章和奖章

②特别时间内丧失:佩戴州徽、参加国防军、获得公职等、公开表决、选举、成为聘请取证时的证人、监护人、保护人等等。

二、保安处分制度

(一)概念

保安处分的目的在于将具体之个人适应社会(教育性或矫正性处分),或者使不能适应社会者从社会中被剔除(狭义的保护性或保安性处分)。保安处分不一定要与实施了应受处罚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因而超越刑罚概念(P401)(保安

处分的本质在于行为人的危险性――未然之罪)。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关系如同两个相互交叠的圆圈:纯威慑刑罚(报应刑)与纯保安处分相互对立;在它们相同部分,保安处分可代替刑罚,刑罚可代替保安处分。(刑罚和保安处分在教育、改造罪犯上具有相同性质,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二)种类

德国刑法中的保安处分种类(P447):

1、教育或矫正处分,针对少年犯罪人的教育处分和无实践意义的矫正处分。

(1)教育处分

①警告。书面形式为例外。

②交付有教育权者或学校管教。法官只有权命令但无权自己执行,特定管教方法的适用,法院也无权规定。

③规定特别之义务。向受害人道歉、定期到法院或少年福利局报告、禁止出入娱乐场所等等。但不得规定少年有参加宗教活动的义务。

④安置。将少年安置于合适的家庭、教育或禁止机构。

⑤保护监督。一般委托少年福利局负责实施,特定情况下由少年法官亲自负责。

⑥托管教育。在公开监督下由国家之费用将少年安置于合适的家庭或教养机构,是最为严厉的一种。

适用教育处分的前提是(P451):①少年实施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②在命令教育处分时不得超越特定的年龄界限;③教育处分的必要性,以社会伦理为中心的一般预防特征为考虑。在教育目的为实现之前,教育处分仍可执行,若已经实现则可撤销。加重处分只能由监护法官为之。

(2)矫正处分

刑法典中的矫正处分针对的是年轻的妓女,而根据《少年法院法》年轻的妓女被交付州警察机关执行,所以没有多少实际含义。

2、使某人不能再危害的措施,即将犯罪行为有关物品没收或破坏其性能。德国刑

法中对于使某人不能再危害规定的措施只有两种,且只涉及物

(P455),物之没收、使犯罪使用的特定铜版和印模不能再使用。

(三)完善李斯特认为德国刑法中缺少针对有矫正需要且有矫正能力的成年人的矫正

处分,还有针对不可矫正之习惯犯不能再危害社会的处分。而在1930年刑法草案中,那些李斯特认为缺少的保安处分措施有所体现,主要包括:

1、矫正措施

①收容于公共治疗或护理机构。如果行为人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且行为人的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有可能继续破坏法制的,法院可命令将其收容于治疗或护理机构,而且,在被判刑人为限制责任能力人之情况,是在确定刑之外命令之。只要命令之目的所需要,收容的期限不限。法院每3年对继续收容的必要性重新进行认定。如果限制责任能力之人同时被命令保护监督的,命令的收容期限最高为2 年。

②收容于酒鬼治疗机构或戒除瘾癖的机构,其期限不得超过2 年。如与保护监督或规定特定义务相联系的情况下亦可附条件缓刑,最高期限也为2 年。

③交付劳动教养所。除规定的刑罚外还可适用于乞讨、派遣他人乞讨、流浪,第一次收容可有固定的时间限制。

④保护监督。保护监督为救济、保护、矫正措施,不具有相对于成年人的独立的保安处分性。

2、使之不能犯处分:

①收容于公共治疗或护理机构,如不可治愈的精神病人。

②保安监禁。针对对公共安全具有危险的习惯犯,即两次因一重罪或故意之轻罪被判处死刑、重惩役或至少6 个月普通监禁,又因同种类之新的犯罪被再次科处自由刑的犯罪人,可无期限地收容于保护监禁机构(P460)。

③将外国人驱逐出境。

三、量刑

(一)概述

德国的刑罚制度为相对确定刑,绝对的刑罚只有死刑和特定金额的罚金,其相对性体现在(P465):

①立法者在同一犯罪类型中规定最低限和最高限,给法官留下一个自由裁量的空间。

②法官有在两个甚至多钟刑罚种类之间进行选择的可能性。

③主刑数量以及是否科处附加刑均由法官自由裁量决定。

(仅仅从目的刑论的角度出发,贯彻李斯特的社会防卫刑论和刑罚个别主义,那么对于犯罪人科处的刑罚可能出现重罪轻罚、轻罪重罚的情形,以及未达到犯罪人被矫正、教育重新成为社会一员时,犯罪人就必须一直被禁锢自由。也就是说,犯罪人与已犯罪行的轻重无关的情况下,其刑罚期限以自身危害性为根据,实行不定期刑。但是李斯特这量刑这部分的阐述,表明其认为应当实行相对确定刑。基于法的可预测性,对于犯下一个犯罪行为将面临的处罚,必须是能够预测和大致确定的,这是法的稳定性所要求的;而且基于犯罪人的人权,不能够以保障社会法益为目的就无可以限制剥夺犯罪人的自由。所以,相对确定刑是李斯特

所倡导的刑事政策理念,即目的刑论与近现代刑法的实质要求所缓和的产物。)

(二)量刑概念法官在法定刑刑罚范围内对具体的犯罪选择刑罚,其确定过程称为量刑,引导法官在量刑时的观点称为刑罚加重事由和刑罚减轻事由。德国刑法列举了一部分具体的加重或减轻刑罚事由,并规定了一定的原则作为法官判断的准则。

1、具体的加重事由规定

①基于特殊的提高刑罚幅度;

②重新犯罪(P472)。

2、减轻事由

一般的减轻事由规定有:①未成年人②未遂犯③帮助犯(P476)。

具体规定了一系列特别减轻事由,以犯罪行为确实非因行为人的责任所致者这一一般性规定来判定减轻情节,法官对其有是否减轻处罚的选择权(P478)。除此之外,对于特定法定刑范围内的量刑,李斯特认为法官应该对行为人的心理特征具有典型意义的外在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在反社会思想的较小或较大强度中,在具备或缺少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去寻找刑罚加重事由和减轻事由(P469)犯罪二元论(P12)可以帮助法官将行为人个性中存在的犯罪原因从外在影响中区分开来,考虑这些外在因素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对行为人的心理特征具有典型意义。法官应当斟酌,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基于行为人的恶劣的思想或意志倾向,在多大程度上基于不应当对行为进行责难的原因,即迈耶所说的“减轻动机之负担,加重个性之负担”。也就是主要将行为人的个性作为法官的判定标准。(在这里可以看出,李斯特在量刑的根据上强调主观主义,对于刑罚的判处应当重点考量的行为人自身的性格、恶性,刑罚的轻重不仅仅根据犯罪的客观危害事实,对犯罪人的人格进行刑罚价值评价,主张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以期达到社会防卫的目的。)

(三)刑罚的转换

当所需适用的刑罚种类因法律或事实原因不能适用时,刑罚的转换就很有必要,即从此一刑罚种类换算成彼一刑罚种类(P478)。主要有:

1、前文所讲的不能征收的罚金刑转化自由刑:①一般转化监禁;②在越轨情况下转短期监禁,单处罚金的轻罪情况下由法官自由裁量之;③重罪和轻罪情况下转重惩役。

2、自由刑转处其他刑罚。

3、个别情况下教育处分转化罚金刑。

(四)刑罚的折抵关于刑罚的折抵主要有三种情形(P481):

1、判决前的待审拘留。

2、在外国已经执行的刑罚。

3、双方均实施了应当予以刑法处罚的行为,仅限彼此侮辱、彼此伤害,法官可以科处双方或一方较轻的刑罚,或者免于处罚。

四、国家刑罚要求之免除

(一)概述

免除刑罚事由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后出现的、使得已经产生的刑罚要求予以

消灭的情状,与阻却刑罚事由不同,后者是阻止刑罚要求的产生(P486)。作为属于实体刑法的免除刑罚事由的主要有:①被告人的死亡②真诚悔悟③赦免④基于《少年法院法》规定的附条件缓刑而免除刑罚⑤时效。只有后三种作为一般的免除刑罚事由:被告人的死亡阻止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但对于已经生效的财产刑则不能适用,所以只能算作永远排除追诉和执行的情况;真诚悔悟只在例外情况下被立法赋予刑罚清偿的效果时才能作为免除刑罚事由。

(二)具体情形

创新工作思路心得体会

创新工作思路心得体会 创新是进展的前提。创新栽体,别断激发企业党建工作活力。要结合企业别同的进展时期,丰富和创新党建工作栽体。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带来的创新工作思路心得体味,欢迎查看。 创新工作思路心得体味篇一: 我曾经写过不少年的日记,因此对写日记很感兴趣,尤其是记笔记,我外甥女告诉我亲孩子,说上课一定别要记笔记,否则知识点可能为了记笔记而不记得仔细听,可能是经验之谈吧,但是我仍然依然对记笔记情有独钟。 因此最近预备整理一具发明专利,算是对于日志或者日记的创新成果,因为那个专利里面包含着不少高层和几个领导兼朋友们的心血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一些制造性的劳动。发觉假如要做到一具合理的日志软件很可能会和我们的专利发生冲突,因为我们的东西很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方便书写和记录以及保存。因此今天在开业绩反馈会的时候我特意提到那个意思,算是凡是都具有制造性,只要你去仔细的考虑都有可能。关于工作创新和创新性的工作,我也有几点心得(有些也是别人的感悟),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1、富有激情的工作,只要进入工作位置就要对得起自己的付出的劳动,别要因为薪水而放弃自己的工作,或者落低自己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关于任何工作都要提一具自己比较难以达到的目标,可能会高一些,但是自己会努力的去做,即便做别到也会做的比较好点,我常告诉同事,假如对大伙儿要求5,哪么你最多只能做到5,大多数只能做到 3、4;假如对大伙儿要求10,哪么你往往可能做的超过5,甚至可以达到8、9,只要要求自己高一点,哪么就会超出别人,关于别人的工作一样,有压力才会制造出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惊喜的东西。惊喜算是超出常规。 3、凡是都要考虑的更多一点,比给你布置工作的人想的更多一点,因为给你布置工作的人对你的期待并非不过布置的内容,可能还要更多的内容没有说出来,需要你去领悟,因此就要思考更周到一些,特别是工作中更是这样,否则不少时候会因小失大。 4、任何情况都要有一具比较远大一点的目标,因为惟独比较远大点的目标才会可以激励人去做更多的工作,这个比较远大的目标别要别可做到,要可以做到,甚至让每个人想象能够做到,不过需要做好目前的工作才干够做好今后的目标,比如我关于部门的目标之一是可以做出零售版的软件,单独销售,而别是只给别的产品配套,别是做一具产品的一部分,大伙儿对此类目标都会有一定的期待。 5、要让自己和团队都可以理解你的标准,假如自己别再团队可以正常运转,让团队成员可以体味到成就的欢乐,可以欢乐的工作,假如一具工作别具备一定的制造性哪么大伙儿的热情就会落低,新鲜和压力也是一种欢乐,我要让我的团队每个人都可以欢乐的工作,别仅仅是抱怨。制造性越强越是对成员有吸引力。 事实上还有不少,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体味,工作着欢乐着,而别是抱怨着,假如需要提出要求能够单独给给你发钞票的人提出来,条件合理通常都会满脚你的。 创新工作思路心得体味篇二: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降实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必须密切联系企业改革进展实际,紧紧环绕中心、服务进展那个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抓住四好班子建设那个关键,突出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机制那个重点,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体制、办法和载体,扎实推进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企业改革进展稳定的坚毅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一、创新思路,更好地保持和进展企业党组织和广阔党员的先进性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插在田地里,用来驱赶那些馋嘴的飞虫。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稻草人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范文1 《稻草人》这本书是叶圣陶写的。里面是一章一章精美的小故事,每个故事能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其中《最有意义的生活》比较有意思,讲的是小青石想像水晶和玛瑙那样成为发簪或纽扣到处都去玩玩,在这里它觉得很闷。而小黑石想暖洋洋的睡觉。过了几天,来了一群工人,把小青石和小黑石铲到小车上运到城市里。路上小黑石掉了下来,小青石被拉到哪儿也不知道。过了一会它才想明白,原来它成为水门汀的一小部分了。看到每天各种各样的脚从身上踩过觉得高兴极了。 小青石觉得小黑石说的很对,石头的天性就是老耽着不动。它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范文2

我读了一本书《稻草人》,这上面有好多小故事都很好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稻草人》这个故事。 稻草人这个故事的第一段写的很好,如果我写的话可能只会这么直接写:“田野里站着一个稻草人。”而叶圣陶老爷爷写的就不一样。他是这么写的:“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我感觉叶圣陶老爷爷写的很生动,而且他写的最后一句话是一个过渡句,正好把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意思连了起来。 下面讲的是稻草人在夜里看见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他看见了一只飞蛾飞了过来,他知道飞蛾是稻子的仇敌,所以使劲的摇着扇子。可是,扇子的风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飞蛾停在了稻子上,而且还产了卵。他想马上就帮主人把那个稻叶揪下来,或者给主人托个风信,但是他做不到,因为他只是一个稻草人。但是他多么善良啊!为主人尽职地扇着扇子。 第二件事:他听到了小孩的咳嗽声,然后又听到了渔妇的说话声。原来渔妇正在捞鱼,而那个小孩却想喝水都没法喝,想和妈妈一起睡也没法睡。稻草人感觉今天晚上悲惨的事情太多了。读到这儿我的心里

工作计划 2020团学工作设想及工作计划范文

2019团学工作设想及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设想: 1、协助主席开展各项活动,根据学生会的决定,安排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 2、主席不在时受主席委托执行主席职权,使学生会的工作能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3、积极执行各项决议,完成各项工作及团委或主席分配的各项具体工作。 4、努力做好分管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事后向主席汇报重大问题或突出事件,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供主席参考决策。 5、认真起草主席及主席团委老师分配的重要工作制度计划、报告、总结、请示、通知等文稿。 6、明确分工,直接抓好分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实地指导,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核实,并对主席负责。 7、进一步加强与校、院团委的沟通交流,争取相关部门更多的支持并协调好本院学生会各部之间的工作,营造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的氛围。 8、检查分管部门的管理、工作制度和关心学生干部间的关系及工作落实执行情况。 9、经常参加分管部门的例会,如有重大活动及会议及时积极参

与,尽量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其工作,并正确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10、负责监督、核查分管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上十点就是我对自己当选副主席后自己工作计划的一个简要概括,另外,虽然副主席主要是协助主席开展工作,但是作为一名副主席我也将报着一颗服务同学的热心,站在学生会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为我们应用技术学院学生会的发展献计献策,力求把我们院学生会建设的更好更加完善。 二、任职计划: 首先,我们应该继续抓好学生会基础工作,垒筑坚实地基。深层的地基关系着高楼的命脉,我们日常看似平淡的基础工作决定着全院学生工作的全方位运作。过去几届学生会的学长们在学习、生活、文艺、体育、实践、纪律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面对学长们为我们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要精诚团结、与时俱进,继续不懈的抓好日常管理和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会各项章程,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其更贴近同学们的需要,引领和凝聚更多的同学一起向更好、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 第二,丰富第二课堂的活动,营造精神家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学始终是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圣洁殿堂,更是我们塑造高尚品格的缤纷天地。作为学生组织,我们要在落实院团委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努力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创建广大同学所喜欢的校园文化。例如督促配合举办“院十佳歌手大赛”,“综合知识竞赛”,“大学生文化节”等活动,创造活泼、和谐的校园氛围。使我院的每一名同学在良好的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一:如何写读书心得体会】 如何写读书心得体会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後无论做什麼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读书心得体会的有下列不同的写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後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後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後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读了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以後,可以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後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後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这是一种「倒果为因」的写法,先说结果,然後说明为什麼是这一种结果的原因.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其实,读书心得并不难写,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和感想。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一篇“读书心得”。当然,读书心得比起摘抄、画写、读书提要那三种读书笔记确实复杂一些,难度大一点。一本厚厚的书,

一篇长长的文章,那么多内容,该从哪里写起呢?应当写些什么呢?你不要怕,只要读书真的有心得,就有的可写,也一定能写好。 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要写清楚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首诗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使你受到教育。要让人看了觉得这确实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首诗的感想。如果不紧扣住所读的书或文章,空泛地议论,那就不是一篇读后感,人家不知道你的感想从何而发。但是,复述书本里文章中的内容,要注意简明,要引用能说明问题的 内容,不要大段大段地摘抄。二是要写清楚读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你有哪些感受?受到了什么教育?要十分明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不要含混模糊。也就是说,你一定要把心中所“得”写出来。否则抄了大段大段的书,没有体会,或体会不多,那还怎么叫做读书心得呢? 三是要有分析。有些同学常常把读后感写成两大段:第一殷是书上怎么写的,抄了一大篇。第二段几句简单的套话,我学到了什么精神,今后准备怎么做。这样写,内容就显得很单薄。一篇读后感一定要有分析。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某一点写得好,使你受到启发。那你就该讲讲:好在哪儿,使你受到什么启发,或是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特”在哪里,“妙”在哪里,把这些感受有分析地具体写出来,这篇读书心得的内容就丰富、充实了。 二、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总体工作思路心得体会5篇

“123456”总体工作思路心得体会5篇 1 当前,我们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作为一名内勤人员,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时刻保持优质的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从而增强客户黏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同事以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为指引,结合日照办事处党委2+10+3重点工作立项部署与要求,明确自身工作目标,认真工作,服务三农,为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党委2+10+3重点工作立项,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下一步,我将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做好风险防控,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一名综合柜员,既要不断提升前台规范化服务水平,又要及时抓好后台调拨现金和凭证工作;做好ATM的管理工作,并及时登记相关登记簿;按季度做好对公单位的对账工作,确保对账及时;保管抵质押品,按月及时核对,确保账实相符;保管重要空白凭证,保证库存充足,按月及时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做好对公单位印鉴卡片的建库和保管工作等。  3

2+10+3重点工作立项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要通过党建统领业务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担当作为干劲,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二是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要传承和发扬农信人的挎包精神,深耕传统农区市场,抢抓城市社区市场,加快推进信贷结构转型,以实际行动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发展.在农区,推广农金员+自助设备+农金通模式,提高综合服务营销能力;在城区,与社区管理部门对接,建立社区金融服务点,实行差异化竞争.三是全力打造过硬零售业务.积极培育农村新兴产业,加大零售贷款投放,聚力支农支小支散支微。 4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五篇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五篇 篇一 我读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是叶圣陶爷爷写的书,名叫《稻草人》。稻草人被插在田地上,驱蚊赶鸟。他虽然不能动,但是他的心肠好,一心想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他的行为感动了我。 在一个夜里,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事,使他无比伤感。 一个老人,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去世了。今年雨水少,收成不错,可庄稼的天敌蛾子却在庄稼上生了许多子。稻草人恨不得帮主人赶走肉虫,不让主人伤心。 一个渔妇,自己的孩子咳嗽了却不能陪孩子睡觉,只能狠心扔下孩子自己睡觉。稻草人看到了伤心极了,他恨不得自己能帮助渔妇照顾孩子。 一个女人哭着来到河边,她的儿子死了,丈夫赌钱赔了,要把她卖了,她不想被卖了,所以她狠心来到河边自杀。稻草人伤心极了,他恨不得却把那个女人拉住不让她自杀。 我觉得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他同情受害者,他为不能给老人扑灭蛾子而愁眉不展,像生病了似的,恨自己不能走动,不能说话;为不能帮助那个渔妇照顾孩子而感到伤心;

为不能挽救那个女人的生命,他的心碎了,昏倒在田中央。他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他想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别人,是别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可是,连这他也做不到,所以他恨自己不能帮助别人,每一件事自己都无能为力,只能袖手旁观痛在心里。 我希望世界上能有许多像稻草人一样的好心人,就像歌曲中说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五篇精选篇二 《稻草人》的第一篇章的大标题是“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这一篇章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童话方式来写的,用童话来写的一种是像《鲤鱼的遇险》一样。揭露了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去刻意的破坏小动物的和谐家园,令鲤鱼们丧失同伴,丧失家人,令被捕的鲤鱼丧失生命,只是为了得到那毫无意义的纸。虽然最后鲤鱼逃走了,拿回了生命,但是他们对世界的观点也改变了。 第二篇章的标题是“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主要写了作者对家乡的思乡之情,《没有秋虫的地方》和《卖白果》这两篇文章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白果,是作者叶圣陶家乡的一个特产,是作者每年都吃的。可如今离开了家乡就好

2021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思路5篇

2021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思路5篇 【篇一】2021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思路 一、成立领导班子,健全各种制度 社区将成立以社区主任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成员有治保主任(对各企业的安全进行督查),会计(信息员)、妇女主任、社区电工等。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及时传达、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政策及要求。坚持每月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适时召开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会议,同时做好各种安全台帐,坚持每月信息上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做好事故及时上报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安全意识 社区将利用横幅、会议、书籍、电子屏等对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广泛宣传,使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还使各企业员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做到遵守劳动纪律,不违规操作、作业。要利用上级主管部门召开安全培训班的契机,积极号召各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参加安全知识培训,使之增加安全意识与知识,还要针对行业、对行业知识进行宣传,同时积极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三、组织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社区将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对所辖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密集型场所进行安全大检查,坚持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主要检查

重点为各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密集型场所的消防设施、器材的完好、有效状况,以及其布置的合理性,检查电器、电力装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以及是否违规作业。同时将根据气候的特点,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夏季主要检查各单位的防暑降温用品,冬季主要检查各单位的防火、防冻情况。对人员密集型场所将着重检查其安全通道与消防设施。在安全生产检查中,检查出的隐患要责令各单位负责人及时、、彻底整改,并督促整改,做到不整改隐患决不生产。同时,还要检查各单位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检查各单位的安全制度等。 总之,我社区下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将吸取前往的教训,立足本责,细致负责,使我村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从而争取做到无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篇二】2021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思路 我是公司后勤负责食堂餐饮的x,下半年已经来了,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也要紧抓卫生问题,让同事们吃得开心,吃得健康。我就下半年的工作做计划如下: 一、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进行 日常食堂的工作,是需要做好,来让同事们可以好好的解决吃饭这个大问题。 早餐,尽量多元化,我们公司的同事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喜欢吃甜,有的喜欢吃咸,有的爱辣,有的喜酸,像公司提供的白粥,下半年我们计划加些配菜放在食堂的自取区里面,像榨菜,酸菜,咸鱼

创新工作思路心得体会_创新工作感悟与反思.docx

创新工作思路心得体会篇一: 我曾经写过很多年的日记,所以对写日记很感兴趣,尤其是记笔记,我外甥女告诉我儿子,说上课一定不要记笔记,否则知识点可能为了记笔记而忘记认真听,可能是经验之谈吧,但是我仍然还是对记笔记情有独钟。 所以最近准备整理一个发明专利,就是关于日志或者日记的创新成果,因为这个专利里面包含着很多高层和几个领导兼朋友们的心血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一些创造性的劳动。发现如果要做到一个合理的日志软件很可能会和我们的专利发生冲突,因为我们的东西很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方便书写和记录以及保存。所以今天在开业绩反馈会的时候我专门提到这个意思,就是凡是都具有创造性,只要你去认真的思考都有可能。对于工作创新和创新性的工作,我也有几点心得(有些也是别人的感悟),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1、富有激情的工作,只要进入工作位置就要对得起自己的付出的劳动,不要因为薪水而放弃自己的工作,或者降低自己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对于任何工作都要提一个自己比较难以达到的目标,可能会高一些,但是自己会努力的去做,即便做不到也会做的比较好点,我常告诉同事,如果对大家要求5,哪么你最多只能做到5,大多数只能做到 3、4;如果对大家要求10,哪么你往往可能做的超过5,甚至能够达到8、9,只要要求自己高一点,哪么就会超出别人,对于别人的工作一样,有压力才会创造出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惊喜的东西。惊喜就是超出常规。 3、凡是都要思考的更多一点,比给你布置工作的人想的更多一点,因为给你布置工作的人对你的期待并非只是布置的内容,可能还要更多的内容没有讲出来,需要你去领悟,所以就要考虑更周到一些,特别是工作中更是如此,否则很多时候会因小失大。 4、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比较远大一点的目标,因为只有比较远大点的目标才会能够激励人去做更多的工作,那个比较远大的目标不要不可做到,要能够做到,甚至让每个人想象可以做到,只是需要做好目前的工作才能够做好将来的目标,比如我对于部门的目标之一是能够做出零售版的软件,单独销售,而不是只给别的产品配套,不是做一个产品的

稻草人读书心得500字六篇

稻草人读书心得500字六篇 稻草人反映的是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一个面对着旧债刚去,新灾又来的老太太,准备自杀的女人,有多病孩子的渔妇。这三个人的命运代表了黑暗社会下的三种人。下面是收集推荐的稻草人读书心得5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稻草人读书心得500字(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人们心灵的窗户。在炎热的暑假,我读了一本名著,由叶圣陶,这位著名作家写的《稻草人》。 《稻草人》这本书是由一串小故事组合成的,每个小故事里都有它的寓意。我还常常会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比如第一篇《稻草人》就讲了一个帮助农夫的小稻草人,他很希望帮助别人,但因为自己无法动弹,看着别人伤心的表情,自己却无能为力,因此感到很难受。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尽力而为,是没有人会责怪你的。 还有一篇《皇帝的新衣》讲述了一个自私的皇帝被两个裁缝欺骗便以为自己穿了一件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的好衣服。之后在全国各地游荡,结果被一个勇敢的人揭穿了,但皇帝把他杀死了,从此之后,皇帝就变得无法无天,谁敢去揭穿他,他就赶尽杀绝。

从此这个国家就变得不诚实,没人再愿意待在这里,就去投靠其他国家了,从此这个国家就亡了。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的地位多么高,都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只会害了自己。 读了这本书,我突然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因为我在这里明白许许多多的大道理,这些道理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它会慢慢地改变我的一生,这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明白了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有一盏“明灯”在指引着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这辈子要读的书还有很多。“同学们,快来读书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让我们的前途坦荡,一片光明吧! 稻草人读书心得500字(二) 今天,我读了《稻草人》这本书。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这本书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爱与善的理想主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吹响改变命运的号角、寻找人生的真谛!主人公是稻草人。 稻草人非常尽职尽责,时刻也不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从不贪玩、从不偷懒,一心只希望自己的主人——一位可怜的老太太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然而,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只蛾子来到稻叶上产卵,尽管稻草人使出了全力,却还是无法赶走蛾子,甚至连提醒自己的主人也无法做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蛾子把稻田吃得几乎没有粮食了。

公司宣传工作计划及思路

公司宣传工作计划及思路 2014年公司宣传部工作计划及思路目的:提高员工素质,突出企业精神的培育增强凝聚力,塑造公司良好形象,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宣传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与鼓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好舆论阵地的作用,促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具体措施 初步计划 一:对外宣传 1、网络。 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网站手机3g网站,借助现有的网络平台如谷歌、百度等设置关键词链接让客户更方便的从网络了解青辰。 2、多媒体 专门设计录制公司企业形象光盘刻录光盘并上传网络。 3、文件资料 制作专门的投标书文件包装、择机更换样本、设计可以体现我公司形象的记事本、、制作新的手提袋、文件袋等。 赠品 4、设计公交卡,u盘贴,鼠标垫,台挂历。以及其他办公用品有关的礼品。 二:内部宣传 1、宣传栏 自1月份开始正式运用公司宣传栏。公司宣传报道员每月至少一篇,期间根据需要增发稿件形式不限,宣传内容以当月公司重大决策,员工当月工作情况,和最新动态,让客户及公司更直接熟知公司近况。 2、标语 增添标语牌。要统一字体,统一着色,使之体现公司文化特色。 3励志宣传 开展评优树先工作,体现人本精神。开展评选质量标兵、技术能手、劳动竞赛等活动,并适当以现金形式奖励优秀员工,以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宣传建议: 建议公司高层能同意我部门为公司专门设计制作属于我公司的吉祥物,更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形象宣传力度。第三篇:2014年公司宣传思想工作思路文章标题:2014年公司宣传思想工作思路

为了内聚合力,外树形象,保证党和政府的各级政策在企业得到宣传于落实,推动公司2014年宣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如下工作要点: 1、营造良好氛围,把握舆论主导。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公司50年厂庆为契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主动权,改进宣 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大力弘扬企业正气。在做好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宣传报道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公司实际,着重抓住“七个围绕”,即要围绕形势、围绕发展、围绕安全、围绕降本、围绕创新、围绕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围绕和谐,多渠道、全方位地把握宣传主动,全面展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三个文明协调推进的态势和成果,把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委和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公司年度目标任务和“十一五”发展目标上来。 2、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唱响又好又快发展主旋律。要贯彻好公司职代会提出的二oo七年方针目标和集团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形势任务,主动深入到生产、经营一线,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对新品开发、工艺创新、开拓市场方面作出显著贡献的知识分子及生产上的先锋、岗位上的标兵、市场上的模范的宣传力度,在公司内部形成“四尊四创”的良好舆论氛围。另外,要根据公司统一部署,配合公司技术开发、营销一线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出有一定指导和提供领导决策参考的文章,拿出改革发展中宣传工作的过硬产品。 3、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完善宣传网络与工作机制。为了更好服务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使公司宣传工作更具时代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建立一支“内聚合力、外树形象,精干强劲、活力迸发”的企业宣传队伍。要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每年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并吸引更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热情高、作风正”的员工加入到宣传骨干队伍,给公司宣传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加强《威孚潮》的管理和出版,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办成集团的主流媒体,并要加强在市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全面提升威孚的品牌形象。另外要办好《威孚通讯》、局域网和广播电视,发挥不同媒体在不同的受众群体中的影响作用,把公司的目标与党员关注的焦点和努力方向结合起来,将宣传队伍建设纳入支部重点考核内容。 4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一是要大力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广大员工用自己的双手、爱心和智慧为企业、为社区、为城市多出一点力,做文明城市的建设者、推动者、受益者,做健康文明的好市民,共建和谐社会。二是要按照ci手册的要求和ts16949的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爱国爱企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提高员工文明素质,远离陋习与不良嗜好,组织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活动,继续抓好以“平安威孚”为主题的“五五”

整理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一、摘要式读书笔记二、评注式读书笔记三、心得式读书笔记 一、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1摘录式笔记可分为:(1)索引读书笔记(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二、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2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1)书头批注(2)提纲(3)提要(4)评注读书笔记(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 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工作心得体会3篇】工作心得体会及计划

下面提供的文章可用于工作中写作参考,提高效率,如果文档有不合适的地方可留言以便进行改进。 关于底图:如果不需要图片或是要更换图片,只需要双击页眉便可删除或替换图片。 目录 1.工作心得体会及计划 2.20xx年学校团委工作计划ppt例文 3.幼儿园春期园务工作计划范本

工作心得体会及计划 工作心得体会及计划篇1 回首年的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惆怅,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充 满希望的年就伴随着新年伊始即将临近。可以说,年是公司推进行业改革、拓 展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年。现就本年度重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一)在年里,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 作方法,一方面,干中学、学xx,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我注重以工作任务 为牵引,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高,通过观察、摸索、查阅资料和实践锻炼,较 快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问书本、问同事,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巧。在各级 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不断进步,逐渐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况,找到了 切入点,把握住了工作重点和难点。 (二)年工程维修主要有:在卫生间后墙贴瓷砖,天花修补,二栋宿舍走廊护 栏及宿舍阳台护栏的维修,还有各类大小维修已达几千件之多! (三)xx、扎实工作、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热情服务,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 应有的作用 二、心系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突出工作重点,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 (一)年上半年,公司已制定了完善的规程及考勤制度年下半年,行政部组织 召开了年的工作安排布置会议年底实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评,将考评结果列 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年终绩效。在工作目标落实过程中宿舍管理完善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对清洁工每周不定期检查评分,对好的奖励,差的处罚。 (三)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负责宿舍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维修和使用维护。

稻草人读书心得三年级范文5篇

稻草人读书心得三年级范文5篇 稻草人读后感1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这个假期,我读了叶圣陶老爷爷写的《稻草人》。读了《稻草人》这本书后,我感受到叶圣陶老爷爷有一颗童心,他的文章充满了童趣,有许多奇思妙想,总是使我读完后回味无穷。 《稻草人》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会牢牢地抓住我的心。里面的一些人物到了那里,遇到了什么,遭遇了怎样的经历,我也深有同感。不禁要带着敬意赞颂叶圣陶老爷爷完美而细腻的描写,这些浅浅的文字真是充满了魅力啊! 我最喜欢《眼泪》也篇文章。有个人整天跑来跑去,要找同情的眼泪。他跑过大街、马路,去了各种地方,都没找到同情的眼泪。很多人都笑他傻,他始终不灰心。终于,他找到了同情的眼泪,来自一个孩子。孩子不忍看妈妈把鸡杀死,同情的眼泪便夺眶而出......我认为找同情的眼泪的人不傻,因为同情的眼泪是不少人缺少的。我也喜欢《地球》也篇文章。起初,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十分安乐,后来发生了灾难,树上人们可以采摘的果子一个都没了,人们只能靠自己耕种来获取食物。柔弱的人拿不动锄头,力气大的人便好心地送食物给他们吃......文中力气大的人很善良,他们助人为乐,这种品质也使不少人缺少的。 《稻草人》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使每位读者的心中都有一双幻想的翅膀。

稻草人读后感2 《稻草人》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将来做什么”、“月娘娘的亲事”......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一粒种子”和“稻草人”。 “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有一粒核桃大的种子,而且是唯一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非常珍贵。国王得到了,非常开心,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供养,等待奇迹的出现,但最终失败了,只好不耐烦地扔掉了;富翁得到了,非常骄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创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迹,只好无奈地抛到别的地方;商人看到了,就把种子种起来,用最好的肥料照顾它,盼呀盼呀,最后又没戏了,就往街上一丢;又被一位军人拿到了,同样也用以上几位的方式供养,等呀盼呀,一等就是一年多,最终还是没能养成,于是,他马上用力一扔,种子坐了快速飞机,直往麦田;最后,被一位年轻的农夫拿起来,农夫种下种子,任其自然成长,终于,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大树发出的浓郁香味,让人们脸上绽放出和平的微笑。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其实,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是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相反的效应。就好比种子,种子的成长也需要适合它的环境和适合它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军人就因为不懂得这种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同时,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现在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一样供养,不愁吃,不愁穿,不需劳动......我想:温室里长大的花朵都不会强大,何况是人呢?他们不正像那一次次被抛弃的种子,永远

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思路文档

2020 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思路文档Contract Template

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思路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何种称谓,这些都是计划的范畴。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下半年工作计划篇一 作为一名店长我深感到责任的重大,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个经济效益好的零售店来说,一是要有一个专业的管理者;二是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后盾;三是要有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与顾客交流,你就可以做好。 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公司的经营方针,同时将公司的经营策略正确并及时的传达给每个员工,起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团结好店内员工,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了解每一位员工的优点所在,并发挥其特长,做到量才适用。增强本店的凝聚力,使之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 3、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同业信息,了解顾客的购物心理,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工作更具针对性,

从而避免因此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4、以身作则,做员工的表帅。不断的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教育员工有全局意识,做事情要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 5、靠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去吸引顾客。发挥所有员工的主动性和创作性,使员工从被动的“让我干”到积极的“我要干”。为了给顾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为公司创作的销售业绩,带领员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做好每天的清洁工作,为顾客营造一个舒心的购物环境;其次,积极主动的为顾客服务,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并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礼貌的文明用语,使顾客满意的离开本店。 6、处理好部门间的合作、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协作,少一些牢骚,多一些热情,客观的去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 现在,门店的管理正在逐步走向数据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提升,对店长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熟练的业务将帮助我们实现各项营运指标。新的一年开始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将以更精湛熟练的业务治理好我们华东店。 面对xx-xx年的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加强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2.对内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树立对公司高度忠诚,爱岗敬业,顾全大局,一切为公司着想,为公司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增砖添瓦。

《超级整理术》读书笔记

《超级整理术》读书笔记 《超级整理术-工作效率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 无论是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时间都是最宝贵的。但是怎样去节约时间呢?我们不禁想到只有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办事效率抑或者是学习效率了。我们学习或是以后的工作中,经常会为找什么资料,写什么策划文案而脚忙手乱,学习一个好的整理方法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既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也可以让我们在完成一件事时可以安心、专心的去做。在《超级整理术》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种方法,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自己比较繁多的东西。 本书的最大的目的是:教我学会制定高效的整理规则和整理方法,获得更充裕的时间,从而逐渐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第一章节作者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整理呢?作者说如果不擅长整理会拖事业的后腿。换言之,不会整理的人,其工作效率往往都很低下,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只要进行整理就不会白做功。 接下来第二章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掌握办公桌及文件的整理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文件,以前可能我们大多会用传统的方式整理这些文件,桌子表面上整整齐齐的了,可是查询的时候文件太多依旧非常不方便。现在按照书上学到的方法来归纳收容自己需要的文件,既便捷又简单,例如将文件分为“正在办理文件”和“需保存文件”并贴上标签,便于我们查找;统一文件的大小和形状,便于收藏和美观;把正在操作中的文件放到透明的文件夹中;使用双层 托盘保存文件等等。这些我们生活中比较多的大大小小的文件按照自己所拟定的规则合理的收妥,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作者进一步教我们如何整理数字信息。电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学会把电脑当作自己的“外脑”。针对电脑里的电子文档信息整理,文件命名很重要,不仅需要分明别类,而且要实时备份资料以降低风险。电子邮件要迅速处理及时回复,这样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建立与客户的信赖关系。第四、五章节介绍了在忙碌繁琐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清理自己的大脑,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如把将要做的事情全部写在to do里;用outlook处理to do;把一些问题委托给他人去做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提高工作能力。又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书中介绍的方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而且人们几乎是可以毫不费力的去接受,虽然在整理方面要花些心思,但是如果回头看看被自己整理好的东西绝对会是非常欣慰的,有时候准备一些资料,需要找一些复制文件,运用书中

《思路决定出路》心得体会范文_心得体会

《思路决定出路》心得体会范文读过《思路决定出路》,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路决定出路,出路通向成功之路,而没有学习,就什么路都没有,只有一条死路。下面是橙子精心为您整理的“《思路决定出路》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思路决定出路有感 当今的商业社会与以往已大不相同。老板不是只需要干活的机器,员工也不是只需要能挣钱就行的岗位。无论自己选择什么方式去实现终极期望,员工都需明白,工作是为自己工作,虽然老板每个月都会固定发工资。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个卓越员工的必由之路:思考――准备――行动――坚持。 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许多人在工作上都存在一种惰性,工作中往往只做领导交代的事情,事不关己,避而远之。一些员工的视野比较狭窄,思维比较简单,做事情时,看不到周围情况的变化,在他的潜意识里并不是不愿意做其他的事情,只是因为缺少经验,或者某些特定的性格因素使然,使他往往不能做的很完美。而这本书恰恰可以告诉我们怎样在工作中表现的更出色。 思考―准备―行动―坚持,能经常这样去改进工作的,肯定是卓越员工,但并非每件事情都要经历这样复杂的过程。日常工作中有许多事,一发现就可以做,无论什么时候。多担待一些责任,多帮助些1 / 10

人,你的个人价值也将随之日趋增加。 学会留心顾客的需求,问问自己怎样才能满足那些需求;学会留心公司的需求,留心怎样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那些需求。创造性地搜寻机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所在。对于你碰到的每一种需求,都要尽力找出三种可能的方案,要都问“如果……,那怎么办?”,这样才能探索出更好的方法。 发挥主动性的关键在于采取行动,只有这样成功才会最大限度地垂青于你。主动行动,不要以为管理层必定会了解每个问题,从而会发出指令,采取措施化解问题。今天,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管理层越来越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所有该做的事情。因此消极的等待上司对某个问题的注意,是不负责任的,是在失去顾客、失去你的工作、甚至损害整个公司的风险。 很多员工都会觉得自己没有技能,其实,在你现在的本职工作中,你就能培养出许多的技能。这些技能从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能力,到专业技术和团队沟通能力,无所不包。制定计划,系统培养你所需要的技能,不断地自我充实、提高。只有自己准备好,才能承担较多的责任与挑战。你所做的越多,工作起来就越是轻车熟路。在你主动改进,努力探索新的更好的完成工作的方法的同时,你的价位在老板心目中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我以前一直相信,只要兢兢业业去做交待给我的事,我就能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现在,我意识到这样一种态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2 / 10

稻草人读后感8篇

稻草人读后感8篇 《稻草人》是一本由许多童话故事组成的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著的。下面是关于稻草人读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稻草人读后感1 最近我又读完了一本书,名叫《稻草人》。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叶圣陶老爷爷写给我们小朋友看的一本小说集,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小故事,《傻子》、《地球》、《梧桐子》等等…… 当我读到“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好像小人国里的睡莲……”;“温和的阳光笼罩在小溪上,好象使每一块石子每一块泥沙都有了欢乐的生命……”等片断时,我感觉我的心立刻被带到一条小溪之旁,站在那里赏玩这种美景,我也不知不觉地惊奇起来,在叶圣陶老爷爷的笔下,不管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活起来! 我最喜欢的还是《稻草人》这篇小故事。“稻草人”大家都认识,这个“稻草人”也一样,一动也不动,但是它在一个非凡的夏天有一次非凡的经历…… 一位失去了所有亲人的老奶奶,在田地里种稻子时,一只小灰蛾飞来,稻草人想赶走它,但是它不能动,它恨不得倒下去,把小灰蛾压死,但它办不到,它用手中的扇子提醒老奶奶,可是老奶奶还是走远了。有一位渔妇的孩子病得很重,稻草人恨不得变成被子去为那个孩子送去一点温暖,但是他不能动,他实在办

不到。第二天,稻草人倒下了,不是他怕辛苦,而是他的心碎了,他觉得自己帮不了任何人。我好可怜稻草人,他有最美的梦,他想去帮老奶奶驱赶小灰蛾,他想去为那个孩子送去温暖,可是却一件也办,他的内心一定非常痛苦,这就是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可是不管不如何,我还是喜欢美丽的梦想。 再想想看,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不如这个稻草人,他们的生活没有梦想,所以更可怜,我想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只要我们每个人付出一点爱,春天一定会常在,黑夜永远也不敢来……稻草人读后感2 一部出自叶圣陶老先生之手的童话《稻草人》,讲述了一个世间红尘的故事。 稻草人是一位贫困的老婆婆用干草编造的。稻草人结构很简单,但它以为这老妈妈和他相依为命的孩子的粮食问题。身担重任的稻草人心地善良,它从不图求什么,一心只为他人。世间像稻草人一般的人,真是少有啊!第一次,稻草人就碰到了难题。一只飞蛾停在了一棵秧苗的叶尖上,别看一只飞蛾微不足道,但它产下的卵却是祸“国”殃“民”呀!善良的稻草人便使劲煽动用破扇子做的手,但总是煽不掉,因为那棵秧苗离它太远了。没过多久,飞蛾就自动飞走了。稻草人无精打采的看了看那可秧苗。唉,上面已布满了蛾的卵,它很想告诉那位老妈妈,可老妈妈听不懂他的语言。一切都已经晚了。到秋季时,秧田被蛾的幼虫啃噬的只剩下根。老妈妈哭了,她伤心欲绝,那稻草人更是伤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