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二

表二

表二
表二

表二:

2018年4月份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专业统考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表(专升本)

注:标注“**加试”的课程为报考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或专升本)部分专业、不考英语(二)(00015)课程所须加试的规定课程。

做个乘法表教案

做个乘法表 ——探索乘法的规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P84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之前,学生已学习了2-9的表内乘法,并且已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习,对乘法口诀的背诵已经比较熟练,对于口诀的整理已不再陌生。因为在第三单元单元的2-5的乘法口诀的整理复习中,学生已经尝试将口诀整理成表格,并对表格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因此学生对于整理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验。我想这节课如果还仅仅是乘法口诀的背诵就显得太单薄,太枯燥乏味了。如果还只是单纯的表格的整理就显得太空洞,太低效了。基于以上的想法,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参考了人教版、苏教版等教材对这一知识的编写特点,把本节课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再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整理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强化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通过对乘法口诀的有序排列等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整理“乘法表”和探索“乘法表”的规律这一过程中发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渗透变量与函数的数学思想,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围绕如何把整理乘法表上“活”上“趣”上“新”进行设计和实施。 教学目标: 1、渗透归纳和分类的思想,对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

2、深入挖掘乘法表里的规律,渗透变量和函数的思想,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教学重点: 归纳整理乘法表 教学难点: 从乘法表里发现规律,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表等 课前谈话: 关于乘法口诀的小笑话等或找找关于归纳、分类游戏、整理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1、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天圣诞老人也来到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块学习,高兴吗?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礼物,想不想知道里面都有啥? 2、出示神奇的魔盒,这是一个神奇的魔盒,放进去两个数字经过魔盒的加工会出来一个新的数,魔盒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魔盒出示一下题目,开火车进行计算 3×1= 3×2= 3×4= 3×3= 3×5= 3×6= 3×7= 3×8= 3×9= 2×4= 5×5= 5×8= 9×6= 8×7= 4×2= 小结:你们真是太厉害啦!这么快就把算式全算对了,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秘密武器吗?(乘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做个加法表》精品教案

《做个加法表》精品教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自主探究 1. 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即按什么分类整理。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完整,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 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作参考,降低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第二列往下写是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是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入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 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的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竖着看,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结提升

初三.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 系数0a ≠,而b c ,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结论: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

2. 2 =+的性质: y ax c 结论:上加下减。 总结:

3. ()2 =-的性质: y a x h 结论:左加右减。 总结: 4. ()2 =-+的性质: y a x h k

总结: 1. 平移步骤: 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 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三、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请将2245y x x =++利用配方的形式配成顶点式。请将2y ax bx c =++配成 ()2 y a x h k =-+。 总结: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 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四、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 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 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 、以及()0c ,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顺序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 系别:嵌入式系统工程系班级:嵌入式11003班 学号:11160400314 姓名:xxx 日期:2012年4月9日指导教师XX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顺序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具体实现要求: 1.从键盘输入10个整数,产生顺序表,并输入结点值。 2.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在顺序表中查找该结点的位置。若找到,输出结点的位置;若找 不到,则显示“找不到”。 3.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 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4.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包括程序的结构,数据结构,输入/输出设计,符号名说明等) 创建一个顺序表,实现对顺序表的插入,查找,删除等功能。 三、源程序及注释: #include /*顺序表的定义:*/ #define ListSize 100 /*表空间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这里假设为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DataType可以是任何相应的数据类型如int, float或char*/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ListSize]; /*向量data用于存放表结点*/ int length; /*当前的表长度*/ }SeqList; /*子函数的声明*/

void CreateList(SeqList * L,int n); /*创建顺序表函数*/ int LocateList(SeqList L,DataType x); /*查找顺序表*/ void InsertList(SeqList * L,DataType x,int i); /*在顺序表中插入结点x*/ void DeleteList(SeqList * L,int i);/*在顺序表中删除第i个结点*/ void PrintList(SeqList L,int n); /*打印顺序表中前n个结点*/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n=10,x,i; /*欲建立的顺序表长度*/ L.length=0; /*调用创建线性表函数*/ printf(“create function:\n”); CreateList(&L,n); /*建立顺序表*/ PrintList(L,n); /*打印顺序表*/ /*调用查找函数*/ printf(“search function:\n”); printf("input the data you want to search:"); scanf("%d",&x); i=LocateList(L,x); /*顺序表查找*/ if (i==0) printf("sorry,don't find %d!\n\n",x); else printf("i have find the %d,it locate in %d!\n\n",x,i); /*调用插入函数*/ printf(“Insert function:\n”); printf("输入要插入的位置:(input the position:)"); scanf("%d",&i); printf("输入要插入的元素:(input the data:)"); scanf("%d",&x); InsertList(&L,x,i); /*顺序表插入 */ PrintList(L,n); /*打印顺序表 */ /*调用删除函数*/ printf(“delete function:\n”); printf("输入要删除的位置:(input the position:)"); scanf("%d",&i); DeleteList(&L,i); /*顺序表删除 */ PrintList(L,n); /*打印顺序表 */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 二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 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3. ()2 y a x h =-的性质: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 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 四、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顺序表实验报告

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线性表实验地点锡科405 指导老师巫喜红实验时间第2-3周提交时间第3周 班级1303班姓名魏振辉学号131110108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编写一个程序algo2-1.cpp,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 二、实验环境、内容和方法 实验内容: 1.初始化线性表L; 2.依次采用尾插法插入a,b,c,d,e元素; 3.输出顺序表L; 4.输出顺序表L的长度; 5.判断顺序表L是否为空; 6.输出顺序表L的第3个元素; 7.输出元素a的位置; 8.在第4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9.输出顺序表L; 10.删除L的第3个元素; 11.输出顺序表L; 12.释放顺序表L。 实验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6.0 三、实验过程描述 (详见本文件夹) 四、结果分析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初始化线性表,先定义一个变量num,用while循环配合switch语句的使用来达到在未选择退出即num不等

时一直提示操作的效果,每执行一次操都会先运行fflush(stdin)函数来清除缓存区,避免下次操作受到干扰; 1、往线性表里插入元素,位置和元素用空格隔开; 2、查询线性表是否为空 3、输出顺序表 4、查询线性表长度

5、查询某位置的元素。执行查询操作时先用if语句判断查询元素的函数LocateElem(L,e)返回的值来执行不的操作,当返回的值为0时则所查元素不在线性表中; 6、查询木元素的位置。用if语句判断是否正确输入; 7、删除某元素。 8、释放顺序表 9、退出。用if语句每次执行操作时都判断一次指令是否正确。 五、实验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教案

做个加法表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奖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1. 整理加法表。 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即按什么分类整理。 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作参考,降低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同学们说得很对,第二列往下写是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是9+0、8+1…… 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入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完整word版)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

二次函数知识点 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ax 2+bx+c (a b 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a ≠0,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性质 1)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 2 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 44ac b a -. (三)、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 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即240b ac -≥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 练习 1.下列关系式中,属于二次函数的是(x 为自变量)( ) A. B. C. D. 2. 函数y=x 2-2x+3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4) B.(-1,2) C. (1,2) D.(0,3) 3. 抛物线y=2(x-3)2的顶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x 轴上 D. y 轴上

顺序表实验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题目:_顺序表的实现 学号:______ 姓名:___张磊_______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题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实现顺序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运算。 二、实验内容 1.完善顺序表的定义,并运用其实现线性表的操作。 2.(课上任务) 选题一:集合的交、并、差运算 【问题描述】 编制一个能演示执行集合的交、并和差运算的程序。 【任务要求】 1)集合元素用小写英文字母,执行各种操作应以对话方式执行。 2)算法要点:利用顺序表表示集合;理解好三种运算的含义 【测试数据】 自行设定,注意边界等特殊情况。 选题二:文章编辑 功能:输入一页文字,程序可以统计出文字、数字、空格的个数。 静态存储一页文章,每行最多不超过80个字符,共N行;要求①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数和空格数及整篇文章总字数;②统计某一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输出该次数;③删除某一子串,并将后面的字符前移。 存储结构使用顺序表,分别用几个子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 输入数据的形式和范围:可以输入大写、小写的英文字母、任何数字及标点符号。 输出形式:①分行输出用户输入的各行字符;②分4行输出"全部字母数"、" 数字个数"、"空格个数"、"文章总字数";③输出删除某一字符串后的文章; 选题三:构造有序顺序表 要求:进一步完善SqList类模板,实现顺序表的按值插入元素,即顺序表为递增有序表,插入元素后仍递增有序。

方法:在中添加代码,在SqList类模板的定义中添加函数声明,在类模板实现部分实现该函数。bool CreateListOrder(); bool InsertOrder(ElemType e); 三、实验步骤 1.启动: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Visual Studio →Microsoft Visual C++ 2.建立工程:文件(File)→新建(new)→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工程标签(Project)→选中选项: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不能选别的)→输入工程名(Project Name)→选择工程的存放位置(Location)→单击“确定”按钮(O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选项:An Empty Project→单击“完成”按钮(Finish)→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OK )。 3.创建头文件:文件(File)→新建(new)→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标签(Files)→选中选项:C/C++ Header File→输入头文件名(此处定义为“”)→单击“确定”按钮(OK)。 内容如下: #ifndef __SQ_LIST_H__ #define __SQ_LIST_H__ 创建源程序文件:文件(File)→新建(new)→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标签(Files)→选中选项:C++ Source File→输入源程序文件名(main)→单击“确定”按钮(OK)。 文件内容可参考下述代码: #include "" 输入线性表,创建顺序表"; cout << endl << "2. 求线性表长度"; cout << endl << "3. 判断线性表是否为空"; cout << endl << "4. 判断线性表是否已满"; cout << endl << "5. 修改线性表某元素值"; cout << endl << "6. 求线性表某位置元素值"; cout << endl << "7. 在线性表中查找元素"; cout << endl << "8. 在线性表中插入元素"; cout << endl << "9. 在线性表中删除元素"; cout << endl << "10. 遍历线性表"; cout << endl << "11. 清空线性表"; cout << endl << "12. 销毁线性表"; cout << endl << "13. 退出"; cout << endl << "选择功能(1~13):"; cin >> c; switch (c) { case '1':(); break; case '2': case '3': ................编程过程中注意及时保存编写内容。 2.对顺序表的各种操作在运行结果中体现出来。 四、实验结果

全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相关典型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2 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 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 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 学院:班级: 学号:姓名: 日期:程序名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顺序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具体实现要求: 1.从键盘输入10个整数,产生顺序表,并输入结点值。 2.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在顺序表中查找该结点的位置。若找到,输出结点的位置;若找 不到,则显示“找不到”。 3.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 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4.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二、源程序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顺序表的定义:*/ #include #define ListSize 100 /*表空间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这里假设为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DataType可以是任何相应的数据类型如int, float或char*/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ListSize]; /*向量data用于存放表结点*/ int length; /*当前的表长度*/ }SeqList;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i,x; int n=10; /*欲建立的顺序表长度*/ L.length=0; void CreateList(SeqList *L,int n); void PrintList(SeqList L,int n); int LocateList(SeqList L,DataType x); void InsertList(SeqList *L,DataType x,int i); void DeleteList(SeqList *L,int i);

线性表逆置(顺序表)实验报告

实验一:线性表逆置(顺序表)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描述: 实现顺序表的逆置算法 (二)数据结构的设计: 顺序表是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形式,因此设计如下数据类型表示线性表: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length; /* 当前长度*/ int listsize; /* 当前分配的存储容量(以sizeof(ElemType)为单位) */ }SqList; (三)函数功能、参数说明及概要设计: 1.函数Status InitList(SqList *L) 功能说明:实现顺序表L的初始化 算法设计:为顺序表分配一块大小为LIST_INIT_SIZE的储存空间 2.函数int ListLength(SqList L) 功能说明:返回顺序表L长度 算法设计:返回顺序表中的length变量 3.函数Status ListInsert(SqList *L,int i,ElemType e) 功能说明:将元素e插入到顺序表L中的第i个节点 算法设计:判断顺序表是否已满,已满则加空间,未满则继续,将元素e插入到第i个元素之前,并将后面的元素依次往后移 4.函数Status ListTraverse(SqList L,void(*vi)(ElemType*)) 功能说明:依次对L的每个数据元素调用函数vi() 算法设计:依次对L的每个数据元素调用函数vi() 5.函数void Exchange(SqList *L) 功能说明:实现顺序表L的逆置 算法设计:用for循环将顺序表L中的第i个元素依次与第(i+length)个元素交换6.函数void print(ElemType *c) 功能说明:打印元素c 算法设计:打印元素c 2. (四)具体程序的实现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59889

二次函数知识点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3. ()2 y a x h =-的性质: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c bx ax y ++=2 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 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c m x b m x a y ++++=)()(2 (或 c m x b m x a y +-+-=)()(2) 四、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

实验一.顺序表验证实验

实验一顺序表操作验证 一、实验目的 ⑴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⑵验证顺序表及其基本操作的实现; ⑶掌握数据结构及算法的程序实现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⑴建立含有若干个元素的顺序表; ⑵对已建立的顺序表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三、设计与编码 (a)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首先定义顺序表的数据类型——顺序表类SeqList,包括题目要求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为便于查看操作结果,设计一个输出函数依次输出顺序表的元素。 (b)算法设计 const int MaxSize=10; template //定义模板类SeqList class SeqList { public: SeqList( ){length=0;} //无参构造函数 SeqList(T a[ ], int n);//有参构造函数 void Insert(int i, T x); //在线性表中第i个位置插入值为x的元素 T Delete(int i); //删除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 int Locate(T x ); //按值查找,求线性表中值为x的元素序号 void PrintList( ); //遍历线性表,按序号依次输出各元素 private: T data[MaxSize]; //存放数据元素的数组 int length; //线性表的长度 }; 其次,建立含有n个数据元素的顺序表,即设计构造函数。算法如下:

最后,对建立的顺序表设计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的算法。 ⑴插入算法 ⑵删除算法 ⑶查找算法 (c)编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一年级上册 做个加法表

课题:做个加法表(共1 课时,第1 课时)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做个加法表》教案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87页) 1. 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过程。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过程。 难点:能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课件。 师:我们以前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了1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并有条理地整理在了表格里。上一节课还有同学提到要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成表格,这节课我们完成这项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师:在动手之前,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在整理10以内加法表的时候,是怎么整理的? 生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按其中一个加数的大小顺序整理成一列。 生2:横排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加数,另一个加数是按顺序排列的。 设计意图: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10以内加法表的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师:整理的方法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现在就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尝试完成加法表的填写。(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加法表)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表格,教师深入小组重点指导分工不明确、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交流小组活动的结果。 师: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横着看,第1排的得数都是11,第2排的得数都是12,第3排的得数都是13……

?竖着看,左边第1列都是9加几,第2列都是8加几,第3列都是7加几…… ?从右上往左下看,第二个加数相同,第一个加数增加1,得数也增加1。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不错,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一定会有所发现。 设计意图:借助以前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己整理、自己找规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前面整理10以内加法表的经验,自己做了个新的加法表,很了不起,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这样用我们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试一试,也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做个加法表 119+28+37+46+55+64+73+82+9 129+38+47+56+65+74+83+9 139+48+57+66+75+84+9 149+58+67+76+85+9 159+68+77+86+9 169+78+87+9 179+88+9 189+9 A类 画一画,算一算。 在□的左边画5个△,在□的右边画7个○。 □ △、□和○一共有多少个? (考查知识点:20以内加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B类 在○里填上数,使各行三个数相加的和是9。 (考查知识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灵活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5+1+7=13

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

二次函数知识点 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ax 2+bx+c (a b 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a ≠0,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性质 1)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 (三)、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 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即240b ac -≥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 练习 1.下列关系式中,属于二次函数的是(x 为自变量)( ) A. B. C. D. 2. 函数y=x 2-2x+3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4) B.(-1,2) C. (1,2) D.(0,3) 3. 抛物线y=2(x-3)2的顶点在(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