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冻干管开启规程

冻干管开启规程

冻干管开启规程
冻干管开启规程

冻干管的开启及制作规程

一、培养基的配制要求:

1. 按照菌种库相应要求配置培养基,6支液体试管(5ml/支),三角瓶4个(30-50ml/瓶),斜面5支。

2. 所有培养基配制完成后,放置于相应的培养温度和37℃无菌检查48h。

注意:

有很多无机盐的培养基要将能够产生沉淀的盐分开溶解(各自用10ml去离子水溶解后,再加入到主培养基中)

二、超净工作台的准备

1. 将新洁尔灭原液稀释50倍,喷到台面上,或者纱布浸湿后擦拭台面,或者用75%的乙醇擦拭或者喷洒(注意不要开火)。

2. 开紫外灯照射20-30min。

3. 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10分钟以上。

4. 在开始接种前,用75%酒精棉擦拭台面,手、枪。

5. 可以在台面上铺一块灭菌的纱布。

三、冻干管的开启

1. 冻干管的开启:一般有滴水法和砂轮打磨法。从DSMZ买来的双层菌种管需要用滴水方法,从国内的有些库购买的,或NRRL得到的菌种管很细,滴水法很难打开,因此,需要用砂轮打磨。

滴水法:用酒精棉擦拭菌种管,尖头稍倾斜向下(以防菌种滚落到前面烫的区域致死,重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烧烤菌种管的前端,约1min后,用无菌水快速滴加到菌种管上,此时,管上会有裂缝,继续靠火操作,用无菌镊子轻敲破碎处,将菌种管打开。

砂轮打磨法:用玻璃砂轮在菌种管的一侧反复打磨,出现痕迹。接着,将该处在火上灼烧灭菌。将一张无菌牛皮纸包在菌种管上,反方向用力掰断。

2. 菌种的复水:将液体培养基吸取0.5-1ml左右(视菌体量多少而定,厌氧菌加0.5ml),充分水化后,吸取100ul左右到第一支试管中(第二支和第三只分别稀释100倍和1000倍),100ul到斜面上,晃动使其均匀分布,也可以用无菌接种针涂布均匀。如有多余的冻干液,则接200ul左右至摇瓶中。有些菌要求的初始菌液浓度比较大,因此需将冻干液全部接种到液体试管中。剩余的冻干液用EP管装好,放置于4℃冰箱中,以备不测。

开启冻干管需要准备的器材:无菌水、培养基、黄蓝枪头、纱布、EP管

四、传代培养

从菌种库接出来的一般称为第一代,第一代其生长可能同正常的菌不一样,会出现延滞期延长等现象,因此如果一个菌出现长时间不长的现象,可以延长等候时间,直至过了其2-3个生长期后仍不长,可判断菌种死亡。因此所有保种的菌必须用第二代或第三代来保种。

第一代菌体进行染色、涂片,对图片资料进行保存。

五、冻干管制作

保护剂——脱脂牛奶的制作:大多数的菌种都可以用脱脂牛奶作为保护剂,但DSM1616等属的微生物需要用蔗糖和明胶作为保护剂。初始菌种如果呈现米色块状,一般是用牛奶做保护剂的,如果呈现透明状,则可能是使用明胶蔗糖或DMSO做保护剂的。

a、用蓝盖瓶装20-30ml水,121℃,30min灭菌。

b、在无菌室取2-3g脱脂奶粉(BD),(10%的浓度),在无菌室中加入到蓝盖瓶中,溶解完全,盖好盖子,115℃15min灭菌。将灭菌好的牛奶涂布在肉汤培养基平板上,37℃检查48h,验证无菌后待用。牛奶放4℃冰箱中。

1. 冻干管一般用斜面,如果斜面生长不理想,或者厌氧菌,则可以用菌液离心后的沉淀来保种。

2. 正常传代,菌种长至对数生长期。将待保种的菌体涂片检查,图片资料进行保存。

3. 斜面:取出新鲜斜面两支,如果菌苔较厚,则吸取1ml牛奶到EP管中,用接种环刮取菌苔,到牛奶中,混合均匀,盖好盖子,用振荡器混匀。

如果菌苔较薄,无法刮取,则吸取牛奶液到斜面中,用接种环将菌体刮到牛奶中,再用长针头吸出。

菌液:将新鲜菌液吸取无菌离心管中,离心沉淀,加入牛奶,长针头吸出。

牛奶菌悬液的浓度一般在1亿个/ml。

4. 将混合好的菌液用长针头吸出到冻干管中,冻干管事先用纸塞子塞好。全部做好后,用八层纱布扎好,每5-6只扎一起。

5. 菌体预冻:将制作好的冻干管先放在4℃,2h后转入-20℃,2h后转入-80℃。多数细菌可以直接冻到-80℃,两小时或者过夜之后,上冻干机。

制作冻干管需要准备的器材:菌种、冻干管、长针头、大小纱布、牛奶、肉汤培养基(可以用LB培养基取代)、接种针、枪头、EP管

六、冻干机的使用:

a、将真空泵和冻干机之间的接头打至垂直,将真空泵预热。

b、将冻干机的冷冻腔开关打开,待降至-52℃时,将样品放置在冷冻腔中,接头打至平行。

c、抽干8h以上,可过夜。

d、接头打至垂直,放气,待真空度显示正常,取出有机玻璃罩,取出样品,再把玻璃罩放上,抽真空。

e、待真空度达到0.1Mpa时,先把白色旋钮垂直向上,上冻干管,待冻干管全部插满后,将白色旋钮垂直向下,开始抽真空,约10min后,开始热熔封。

f、将所有管子热熔封后,将真空泵和冻干机之间的接头打至垂直,关闭真空泵,将白色旋钮打至倾斜,开始往冷冻腔中缓慢进气,真空度慢慢解除。关闭冻干机。

g、将冻干机前面的黑色旋钮打开,放冷凝水。

h、关闭煤气开关。

七、菌种管检查

为了保证冻干管的纯度,需要对该批冻干管进行检查,随机取出一支,按三中的方法开启冻干管,分别接液体和斜面,待生长后,涂片,检查纯度。

八、入库记录

演示:

1. 冻干管开启。

2. 菌体涂片检查。

3. 酒精棉制作。

4. 长针头制作。

5. 冻干机使用。

亨盖特法厌氧培养基的制备

一.目的:学习制备厌氧菌培养基。

二.实验原理

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微生物分成好氧菌和厌氧菌两大类,并可细分为五类。(1)专性好氧菌:必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细胞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绝大多数真菌和许多细菌都是专性好氧菌。(2)兼性好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情况下生长得更好;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借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含SOD和过氧化氢酶。许多酵母菌和许多细菌都是兼性厌氧菌。(3)微好氧菌: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也通过呼吸链并以氧为最终受体而产能。(4)耐氧菌:一类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厌氧生活的厌氧菌,即它们的生长不需要氧,分子氧对它也无毒害。不具有呼吸链,仅依靠专性发酵获得能量。细胞内存在SOD和过氧化物酶,但缺乏过氧化氢酶。一般的乳酸菌多数是耐氧菌。(5)厌氧菌: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即使短期接触空气,也会抑制其生长甚至致死。厌氧菌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深层才能生长,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通过发酵、无氧呼吸、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等提供;细胞内缺乏SO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

氧气进入菌体后,能接受电子而产生不同还原性的氧离子,如过氧离子、过氧化物自由基。过氧化物自由基和过氧离子都是很强的氧化剂,对微生物有毒,能氧化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酶。好氧菌、兼性好氧菌以及微好氧菌体内含有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这两种酶能将过氧化物自由基和过氧离子还原成没有毒性的水分子,所以以上三种菌不会被氧气所杀死。耐氧菌虽没有过氧化氢酶,但有SOD酶,而不会被氧毒害。厌氧菌体内都没有这些酶,所以不能忍受氧气。

厌氧微生物的研究可采用美国微生物学家Hungate(亨盖特)于1950年提出并广泛应用的厌氧滚管技术又称亨盖特滚管技术(Hungate roll-tube technique)。其原则是利用物理化学的手段在制备、保存、培养等各个环节驱除和避免接触氧气,具体做法有五点:①利用高纯氮驱除小范围的空气,创造缺氧的小环境。②培养基要经过煮沸以除氧。③在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还原剂如半胱氨酸或硫化钠,以得到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④用无氧指示剂刃天青指示培养基中的无氧环境。⑤用特殊的密封器皿进行培养,如带有丁基橡胶塞的血清瓶或试管(用试管可制作亨盖特(Hungate)滚管)。

三.实验器材

1. 培养基: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培养基(配方见该实验附)

2. 过滤除菌的Na2CO3(5% w/v)溶液

3. 还原剂半胱氨酸,还原剂Na2S?9H2O 10%母液。

4. 高纯混合氮气钢瓶(80% N2+20% CO2 ),减压阀。

5.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厌氧试管,厌氧瓶(即血清瓶),异丁烯橡胶塞,煤气灯,注射

器、18#长针头,移液器,枪头,一次性无菌过滤器。

四.实验步骤

1. 高压钢瓶的使用

气体钢瓶是储存压缩气体的特制的耐压钢瓶。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气压表)有控制地放出气体。由于钢瓶的内压很大(有的高达15MPa ),而且有些气体易燃或有毒,所以在使用钢瓶时要注意安全。

(1)在钢瓶上装上与气体配套的减压阀(图1)。

(2)使减压阀处于旋松状态,此时气体不会外泄。用时先逆时针打开钢瓶总开关,观察高压表读数,

记录高压瓶内总的氮气压,然后顺时针转动减压阀,使其压缩主弹簧将活门打开。这样进口的高压气体由高压室经节流减压后进入低压室,并经出口通往工作系统。使用结束后,先顺时针关闭钢瓶总开关,再逆时针旋松减压阀。

图1 高压气体钢瓶及减压阀

(3)利用分支管从氮气钢瓶中接出两支气路,每支气路各接长针头(图2)。

图2 氮气气路连接图

2. 解纤维梭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按照配方称取除钙镁盐、刃天青外所有组分。

(2)溶解定容:用500ml 左右蒸馏水溶解,然后将钙盐和镁盐溶液按需要的量滴加其中,

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混合后定容至1000ml 。

(3)调节pH :由于刃天青和半胱氨酸加入后会影响培养基的pH 值,因此将二者加入到培养

基后再调节pH 。刃天青加1ml ,半胱氨酸0.4g ,此时培养基呈现蓝紫色。灭菌前用盐酸将pH 调整到6.0,灭菌后用过滤除菌的Na 2CO 3(5% w/v)溶液在混合气体保护下(80% N 2+20% CO 2 )将pH 调整到7.2(一般10ml 培养基中加入0.4ml )。

(4)煮沸除氧气:将调好pH 值的培养基放置在煤气灯上加热至沸腾,培养基保持沸腾时会显示除氧后的颜色,即刃天青变为无色,培养基显示出原本的淡黄色。此时打开高纯氮气钢瓶,将长针头置入培养基中通气,并冷却。

(5)培养基的分装:往培养基中加入Na 2S ?9H 2O 母液5ml ,将厌氧瓶或厌氧管用长针头通上氮气,然后取出定量注射器从培养基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基注入厌氧瓶或厌氧管中,继续通气15s 左右,迅速塞好塞子。

(6)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

3. 厌氧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1)按照步骤2(1)~(3)步进行操作。

(2)取适量上述培养基,加入适量琼脂粉,然后在煤气灯上煮沸以彻底融化琼脂并除氧。

(3)按2-(5),2-(6)的步骤进行分装和灭菌,厌氧管装量为5ml 。

(4)灭菌结束后进行滚管操作。将灭完菌的厌氧管放置在桌面上进行匀速滚动,这样培养基会在试管壁形成一层琼脂面,且面积较大,可以进行分离的操作,也可以摆放成斜面。

4. 厌氧生理盐水的制备

(1

)配制0.85%的生理盐水。

(2)按照1ml/1000ml的比例加入刃天青母液,按终浓度0.05%加入半胱氨酸固体粉末。将生理盐水煮沸至无色后,保持沸腾5min。

(3)将生理盐水中通N2,用10ml定量注射器吸取9ml生理盐水,注入到已经换气的厌氧试管中,继续通气15s左右,迅速塞好塞子。

五.注意事项

1. 气体钢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1)压缩气体钢瓶应直立使用,务必用框架或栅栏围护固定。

(2)压缩气体钢瓶应远离热源、火种,置通风阴凉处,防止日光曝晒,严禁受热。

(3)禁止随意搬动敲打钢瓶,经允许搬动时应做到轻搬轻放。

(4)使用时要注意检查钢瓶及连接气路的气密性,确保气体不泄漏。使用钢瓶中的气体时,要用减压阀(气压表)。各种气体的气压表不得混用,以防爆炸。

(5)使用完毕按规定关闭阀门,主阀应拧紧不得泄露。养成离开实验室时检查气瓶的习惯。(6)不可将钢瓶内的气体全部用完,一定要保留0.05MPa以上的残留压力(减压阀表压)。(7)绝不可使油或其他易燃性有机物沾在气瓶上(特别是气门嘴和减压阀)。也不得用棉、麻等物堵住,以防燃烧引起事故。

(8)各种气瓶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检验,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观察钢瓶的状态,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或其他严重损伤,应停止使用并提前报检。

2. 培养基配制注意事项

(1)刃天青在氧化态时呈现绛紫色,在完全还原时为无色。它第一步不可逆地还原为resorufin,呈现桃红色;然后再可逆地还原为无色的二氢resorufin。如果制备的培养基呈现桃红色,表明培养基已经被氧化,氧化还原电位已经升高,其还原指示电位为-42mV。但如果配制低氧化还原电位菌株(如-330mV甲烷菌)培养基,由刃天青所指示的培养基氧化还原电位还不能满足要求,仍需添加一定数量的还原剂如硫化钠,使得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进一步降低。

(2)硫化钠的母液应现配现用。

(3)灭菌后的培养基应为淡黄色,如果出现粉色甚至是紫色,表明氧化还原电位已经升高,培养基已不适合专性厌氧菌的生长。

4)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尽快使用。

附:本实验所用培养基和试剂

1. 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培养基(g/L):(NH4)2SO4 1.30,KH2PO4 1.50,K2HPO4?3 H2O

2.90,MgCl2?6 H2O 0.20,CaCl2? 2 H2O 0.075,微量元素溶液1.0 ml(配方见下),刃天青(resazurin)母液1ml,酵母粉2.0,纤维素10.0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其中:刃天青母液:用无菌水配制浓度为0.1%的母液,置于4℃冰箱保存。

2. 微量元素溶液配方

HCl (25%;7.7 M) 10.00 ml ,FeCl2? 4 H2O 1.50 g,ZnCl2 70.00 mg,MnCl2? 4 H2O 100.00 mg,

H3BO3 6.00 mg,CoCl2? 6 H2O 190.00 mg,CuCl2? 2 H2O 2.00 mg,NiCl2? 6 H2O 24.00 mg,Na2MoO4? 2 H2O 36.00 mg,蒸馏水990.00 ml

首先,将FeCl2用盐酸溶解,然后用水稀释,再加其它盐,最后定容至1000ml。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一.实验目的

学习几种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二. 实验器材

1. 菌种:巴氏固氮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 ,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疱肉培养基(配制方法见本实验步骤-2),实验十一中所配制的解纤维梭菌培养基。

3. 其他仪器及用品:焦性没食子酸,10%NaOH,棉花,灭菌的石蜡凡士林(1:1),1mg/ml

的刃天青母液,厌氧罐,催化剂袋,气体发生袋,指示剂袋,灭菌的带橡皮塞或螺旋帽的大试管,灭菌的玻璃板(直径比培养皿大3~4cm),灭菌的滴管,烧瓶,刀,亨盖特滚管,厌氧瓶,微波炉,灭菌锅。

三. 实验步骤

1.厌氧罐培养法

(1)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倒平板,凝固干燥后,取两个平板,以划线的方法接种巴氏芽孢梭菌,将已接种的平皿置于厌氧罐的培养皿支架上,而后放入厌氧培养罐内。

美蓝指示条

厌氧罐

气体袋

图3 厌氧罐外观图

图4 厌氧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2)剪开催化剂袋,将催化剂倒入厌氧罐盖下面的多孔催化剂盒内,拧紧催化剂盒的盒盖。厌氧罐中的钯或铂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培养环境中的水汽、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污染,从而失去催化能力,因此在每次培养前,催化剂都必须在140~160℃的烘箱内烘2h,以使其充分活化。

(3)剪开气体发生袋的切碎线处,并迅速将此气体发生袋置罐内金属架的夹上,再向袋中加入约10 ml水。同时,由另一人配合,剪开指示剂袋,将指示条暴露,立即放进罐内。必须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往气体发生袋中注水,加水后应迅速密闭厌氧罐,否则,产生的氢气过多外泄,会造成罐内厌氧环境不能建立。

(4)迅速盖好厌氧罐的盖,将固定梁旋紧,置30℃培养。

2. 亨盖特培养法

(1)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实验十一的方法配制实验中所要用到的解纤维梭菌培养基以及灭菌的无氧生理盐水。

(2)按照实验十一的方法对培养基进行除氧,制作厌氧液体培养基和厌氧亨盖特管。(3)厌氧微生物的液体接种:在N2保护下,用注射针管吸取解纤维梭菌菌液,从丁基橡胶塞部分注射到预还原培养基中,在要求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4)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a. 取出含9ml生理盐水的厌氧试管若干,用无菌的1ml注射器吸取解纤维梭菌菌液,并以10倍稀释法将菌液稀释到合适浓度。

b. 用无菌1ml注射器吸取已经稀释过的菌液0.2ml,在N2保护下注入到含5ml固体培养基的厌氧试管中,立即滚管,滚管结束后,用无菌注射器将多余的液体吸出,以免过多的水滞留导致菌落模糊。

(5)在接种的时候,可以将无菌针头直接插入丁基橡胶塞后注入(接种方法见图5 ),不过这种方法会损害橡胶塞的密封性,使得塞子不能重复使用。也可以打开塞子,在氮气保护下直接注入菌液,这种方法如果操作得当,是不会引入氧气的,而且不会对塞子造成破坏。

图5 厌氧管接种图

五.注意事项

1. 刃天青在使用时应配成0.1%(w/v)的母液,且随配随用。

2. 在本实验中涉及到气体钢瓶的使用,气体钢瓶的使用及存放应符合安全规范。

3. 焦性没食子酸对人体有毒,有可能通过皮肤吸收;10%NaOH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因此操作要小心,并戴手套。

4. 由于焦性没食子酸遇到碱性溶液后会迅速发生反应并开始吸氧,因此用此法培养厌氧菌时,应确保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才能向焦性没食子酸上滴加NaOH,并迅速封闭大试管或平板。

第四章 冻干机工艺的一般原则和标准操作规程

第四章冻干工艺的一般原则和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节冻干工艺的一般原则 制品的冻干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过程。它不仅要求该过程严格遵守制品的冻干工艺曲线,而且要求所使用的冻干设备也同时能够满足它的要求。本章节对冻干工艺的一般过程提出一些指导性原则,仅供操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制品的特性进行参考。 冷冻干燥过程共分三个过程,即预冻结过程、升华干燥(第一阶段干燥)过程、解析干燥(第二阶段干燥)过程。 一、预冻结过程 预冻是冷冻干燥的第一步,在预冻结过程中,预冻速率、预冻温度和预冻时间是影响后面过程的主要因素。若预冻没有冻好,产品冻结不实,在进入第一阶段升华干燥时,产品可能出现“沸腾”现象而引起喷瓶,或冻干后制品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外观;如果冷的过低,则不仅浪费了能源和时间。而且对某些产品还会降低存活率。因此预冻之前应确定以上三个数据。 1、预冻速率 预冻速率的快慢,对制品冻结中晶粒的大小、活菌的存活率和升华的速率均有影响。一般来说,慢冻晶粒大,产品外观粗糙,不容易损伤活菌,但升华速度快;而速冻则与此相反。 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冷却速度,以得到较高的存活率,较好的物理性状和溶解度,且利于干燥过程中的升华。 2、预冻温度 预冻温度必须低于制品的共晶点温度,根据预冻的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来说,搁板温度应低于制品共晶点5~10℃。各种制品的共晶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制品而不同浓度的制品的共晶点温度也会有所不同。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才能得到。 3、预冻时间 预冻所需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来确定。总的原则是,应使制品的各部分完全冻牢。 通常冻干箱的搁板从室温25℃降到-40℃约1.5小时。在达到预冻温度后再保持1~2小时,确保整箱全部制品完全冻结。预冻时间仅是个经验值,根据冻干机不同,总装量不同,物品与搁板之间接触不同,预冻的时间会有差异。具体预冻时间可由实验测得。 二、升华干燥过程 在升华干燥阶段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产品中的温度分布,升华时的温度限制,升华速率。1、产品中温度分布 产品中冰的升华是在升华界面处进行,升华时所需的热量由加热设备(通过搁板)提供。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优.选)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评估环境 环境清洁宽敞,定期消毒,在操作前30分钟停止一切清扫活动,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面清洁干燥,操作前用消毒毛巾擦拭操作台面。 操作前准备 1、操作前检查指甲清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1)检查无菌手套密封包装,型号合适,在有效期内。 (2)无菌治疗碗包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 (3)无菌治疗巾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 (4)无菌持物钳包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 (5)无菌敷料容器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 (6)无菌溶液瓶口无松动,瓶身无裂缝,对光检查溶液透明,澄洁、无混浊、无沉淀、无絮状物,在有效期内。 (7)棉签在有效期内,消毒液在有效期内。 (8)弯盘清洁干燥,治疗盘清洁干燥。 操作过程 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流程: 1、打开无菌包,将无菌持物钳置于操作台面上,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4小时。 2、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3、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从贮槽中取物时应将盖子完全打开,避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 注意事项: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油纱布和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用来换药或消毒皮肤。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二、无菌包使用法无菌容器使用法铺无菌盘法取用无菌溶液法 1、无菌包使用法: 打开无菌包,手不可触及无菌包内面,无菌治疗巾包消毒指示条码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治疗巾放治疗盘内,无菌包内物品未用完时,按原折痕包好,系带横向结扎,有效期为24小时。 2、铺无菌盘法: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区,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打开无菌换药碗,无菌包内物品一次用完时,一手抓住无菌巾四角,包裹另一手拿住无菌物品放于无菌巾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品时

(完整版)铝型材熔铸工艺规程综述.doc

铝型材熔铸工艺规程 ——熔铸精炼除气氮气工业要求 1主题与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熔铸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及操作规范 . 本规程适用于挤压用铝的熔炼,铸造 ,均质生产 . 2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2.1 检查贮油罐的油位是否达到最低值,燃烧器 ,油枪是否正常 ,炉门开启是否灵活 ,炉门的密封是否良好。 2.2 检查铸造平台 ,供水系统是否正常。 A 检查铸造平台保温材料 ,结晶器 ,引锭头 ,流槽等是否完好 ,安装好陶瓷过滤板或过滤布。 B 每次铸造前必须试水 ,通入铸造机正常铸造水量 ,检查结晶器出水环喷水角度是否良好 ,水帘的成形情况及溢水孔有否漏水 ,溢水孔有漏绝不能铸造。若有堵塞 ,应立即拆洗 ,清除杂物。 C铸造前引锭座必须上升至正常起动位置并调好水平。 D若铸造机长时间不用或由于天气潮湿造成引锭头生锈 ,在铸造前全部引锭头必 须涂一次猪油。 E铸造用水必须经过小于 1MM 过滤 ,铸造用水的水温应低于 40 摄氏度。 2.3 熔炼炉停炉达一个月以上或者新制的炉子,必须烘炉后才能使用。

2.3.1 烘炉

首先打开炉门与放水口用木柴点火烘炉,防止大明火 ,根据炉内温度与火的大小随时调整炉门开启的大小,控制在150 摄氏度以下,升温的速度不大于10 摄氏度/H; 两天后将炉温按10 摄氏度升到250 摄氏度,无水汽蒸发后,用一台小燃烧器加热烘, 四天后用两台小燃烧器热烘,温升按15 摄氏度/H 升至500 摄氏度,五天后升至600 摄氏度 ,六天后将温度按 16℃ /h 的速度升至 800℃,恒温 10 小时以上 ,烘炉终止。 2.4 备料 2.4.1 合金的配比按 HD/QB-2004《内部质量控制标准》执行。 2.4.2 熔炼工根据配料员填写的《配料、熔炼、铸造及化学分析结果记录表》 , 作为配料指令 ,将铝锭、镁锭、铝硅合金 (或金属硅、金属添加剂、型材废料、挤压压余、熔铸锯切头、接料 斗中的大块铝块、复熔铝锭等计量后分批运上炉前操作平台,并做好相应记录。 2.4.3 覆盖剂、精炼剂、打渣剂烘干备用。 2.4.4 各种炉料不准淋雨受潮或与其它料混放,不准混杂其它金属。 3熔炼 3.1 装炉 3.1.1 炉温升到 800 摄氏度时 ,堵好出铝水口 ,开启炉门开始投料。 3.1.2 投料时 ,先用同牌号短小型材废料铺底 ,将短型材 (最好打成捆废料从炉门 投入炉中 ,以便保护好炉底。然后再投放铝锭至炉门口。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是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 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4、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 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可,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液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好。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须置于无菌容器内,有效期限 4 小时;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盖打开,钳端闭合,不可在盖孔中取、放;如需取远处物品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无菌物品。 3、无菌包使用法: 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粘贴。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处,撕开粘贴。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

熔铸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铝镁业有限公司 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熔铸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HDQ/J101 版本:A版 受控状态: 实施日期:2015年5月1日 编制:审核:批准: 文件更改记录 1、目的 通过确定圆铸锭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所生产的圆铸锭符合内控质量标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熔铸车间生产活动的高效率、高成品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6000系铝合金,外径为Ф85-Ф178圆铸锭的生产作业活动。 3、职责: 3.1 炉前班长对合金的化学成份是否合格负责。 3.2 熔炼工对熔炼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金属烧损率是否超标,油耗是否达到节能要求,同时对灰渣中金属铝是否回收干净,是否降低环境污染负责。 3.3 铸造工对铸造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铸锭晶粒度是否达到1级标准,铸锭直径、弯曲度和表面质量是否符合内控质量标准要求负责。 3.4 锯切工对圆铸锭的定尺长度,切斜度和产品标识负责。 4、工艺操作规程: 4.1 熔铸生产流程图 配料→装炉→熔炼→扒渣→合金化→精炼→扒渣→静置→细化→铸造▲→锯切→交付▲表示特殊过程 4.2 配料(责任人:带班主任) 4.2.1 配料前准备 4.2.1.1 车间主任以填写《铸棒生产计划单》的形式对各班班长下达生产任务,规定合金牌号、铸棒规格、生产时间和熔炉编号。 4.2.1.2 到限根据生产计划单准备备料及相关工具等。 4.2.2 原铝锭的使用:不同品位的原铝锭,适合于配制不同牌号的合金,在配制合金时,应按表1的规定选用原铝锭。

表1 注:纯度高的铝锭可以代替纯度低的铝锭使用,但反之则不行。 4.2.3 配料计算的有关规定 a)镁:按镁锭含镁量为100%计算。 b)铝硅中间合金:规定理论含硅量为12%,每批硅种进厂应取三个试样化验含硅量,取其算出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c) 铜、锌:按含铜、含锌100%计算。 d) 锰、铬:按锰剂、铬剂中含锰或含铬的百分比计算。 4.2.4 原料的使用配比 4.2.4.1 原料的使用配比,原则上应按表2的规定执行 表2 注:1、一级废料是指本厂各车间返回的6000系合金废料。 2、二级废料指外购的6000系合金废料。 4.2.4.2 含有Zn、Pb、Bi等元素的废料,不准混入一、二级废料中去,不准用来配制无Zn、Pb、Bi的合金。这些废料需隔离管理。 4.2.5 合金元素的配料计算值: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已修整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1 碳素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的焊接 焊前准备 焊件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焊件组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表面不小于30 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不得有裂纹、夹层、加工损伤、毛刺及火焰切割熔渣等缺陷。油污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擦洗,然后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管子或管件、筒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 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钢板卷筒或设备、容器的筒节与筒节、筒节与封头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 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 mm; 除焊接及成型管件外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l00 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 mm。同一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不锈钢焊件焊接部位两侧各l00 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焊接飞溅物沾污焊件表面的措施:可将石棉置于焊接部位两侧等。 焊条、焊丝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保温,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焊丝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见表4。 焊接工艺要求 异种钢材焊接时的焊条选用。 (1)当两侧母材均为非奥氏体钢或均为奥氏体钢时,可根据合金含量较低一侧母 材或介于两者之间的选用焊材; (2)当两侧母材之一为奥氏体钢时,应选用25Cr—13Ni型或含镍量更高的焊材。 定位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接定位焊缝时,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

真空冷冻干燥机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冻干机标准操作规程,使其能够正确和正常的使用。 责任人:操作人员、QA、设备安全员。 范围: FNLY-3型真空冷冻干燥机。 内容: 1、工前检查: 1.1检查设备的清洁情况,设备清洁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且未被污染,有“设备完好”标识。 1.2开机前的检查: 1.2.1确认已按《ICA-10工业用水冷机标准操作规程》开启ICA-10工业水冷机,设备运行正常。 1.2.2检查电源,真空冷冻干燥机电源供电正常。 1.2.3检查电源,计算机控制系统供电正常。 1.2.4检查真空泵油位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2、工前准备: 2.1打开冻干机前箱旋转门,用无尘抹布蘸上75%的酒精对冻干仓内进行无死角的清洁。 2.2打开冻干机前箱旋转门,进行板层进料工作,板层必须装载均匀,且每个板层装载不得超过一层,并按要求放置物料温度探头。 2.3装载结束后关闭冻干机前箱旋转门。 2.4检查好相关阀门的开启与关闭状态,循环水系统运行正常。 3、操作运行: 3.1冻干机开机:打开冻干机电源,控制部分工作,处于待机状态。打开计算机主机电源、显示器电源,启动计算机。 3.2进入现场控制界面: 3.2.1进入现场控制界面后,显示屏上出现设备各组件当前运行状态及各项参数,包括:搁板温度、导热 油温度和冷阱温度等。 3.2.2参数设置:在自动程序运行前需要设定配方参数并且下载到PLC,以让程序按设定好的工艺进行运行, 不进行参数设置自动程序无法启动。配方中可根据产品控制需求分段进行温度设置、时间设置、真空设置、真空控制设置、压力升控制。 3.3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 3.4程序运行: 3.4.1自动模式切换:将所有控制部件全部切换至自动模式。 3.4.2程序自动运行:点击现场控制界面右上角自动按钮,选择并加载冻干所需配方并下载至PLC。点击右下角退出按钮。 3.4.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产品名称和批号,并点击自动开始按钮,管理员输入操作密码,冻干机开始自动运行。 3.5程序结束:自动程序运行结束后,点击“停止自动”按钮,停止自动程序。 3.6取出物料:待手动给前箱回气至起亚平衡后,拧开箱门螺丝,打开仓门,取出物料。 3.7化霜:待物料取出结束后关闭仓门,打开后箱进气阀,后箱进水阀,进水至淹没后箱盘管。浸泡观察使盘管上的霜全部溶化至水中,打开排水阀,排尽后箱所有的化霜用水。最后关闭进气阀,关闭排水阀。

中频炉熔炼工艺操作规程

中频炉熔炼工艺操作规程 1、中频炉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阳极组装车间生产。 2、设备主要技术性能 2.1 产品型号KGPS—1250 额定容量2t 额定功率1250KW 额定频率500HZ 额定温度1500℃ 感应器电压2000V 熔化效率1.8t/h 2.2 冷却水系统 冷却水压力0.1~0.25MPa 冷却水进水温度≤35℃ 冷却水耗量12t/h 冷却水出口温度≤55℃ 冷却水PH 值7-8.5 总硬度不大于10度 导电率<500u.s/cm 3、生产前的检查 3.1操作人员必须认真了解中频炉系统设备的结构、性能。 3.2生产前仔细检查炉体及部件是否完好。 3.3仔细检查炉衬、炉口烧损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检查和维修熔炼时所用的工器具是否齐全。 3.5检查冷却水系统及液压系统管路是否有滴漏现象。 3.6检查各个部位的仪表和显示是否正常。 3.7检查炉料是否清理干净和数量充足,配比是否合理。 3.8检查铁水包及输送电胡芦是否完好。 3.9检查各控制系统是否正常,灵活可靠。 3.10检查漏炉报警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电气绝缘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3.11检查倾炉系统是否灵活、可靠。 3.12检查中频炉电源系统及纯水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完好。 4、熔炼操作

4.1检查无误后,如是冷炉或空炉,必须先加入干净炉料,成份必须符合要求。 4.2炉料要干燥,严禁潮湿料及杂物入炉,一般情况炉料入炉前应予热,加料时应小心操作,不能砸伤炉口炉衬,空心料更应该小心加,防止炉气和铁水喷出飞溅伤人。 4.3开通冷却水,先用低功率进行炉料预热。几分钟后,改用高功率熔炼、炉料开始熔化,此时注意冷却水、根据水温和经验进行调整。 4.4熔炼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炉衬的烧损情况电源功率表。检查炉口是否有凝结现象。炉膛里不准有炉料架空棚料现象,有应及时处理。 4.7在熔炼过程中、铁水不能溢出,应与炉沿保持50mm 的距离。 4.8铁料彻底熔化浇铸前,观测铁水温度是否达到1450℃,用渣耙除渣。按要求每周取样一次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及时调整配料。 4.9正确操作炉子液压倾炉系统,倒出铁水至铁水包。铁水距离包沿50mm. 4.10出炉后炉内应留有少量铁水,并及时添加新炉料,继续通电熔炼。 4.11根据浇铸组装块任务量熔化铁水,待生产结束后炉内不应留有铁水。为保护炉衬,一般情况下趁热加入炉料,准备下一班次的生产。 4.12停炉后冷却水不能停,仍继续循环24小时。 4.13待炉子冷却后,用照明灯或手电照明检查炉衬情况如有破损及时修理。 4.14停炉必须停掉电源,清理现场,做好所有记录。 5、中频炉突发事件 5.1当熔炼过程中中频炉产生报警或漏液时,应立即关掉电源停止熔化,倒出已熔化铁水、按应急预案处理故障。 5.2熔炼过程中,突然停水或停电时间又长时,应立即停掉中频电源,开启备用泵或备用水箱及自来水直接引至炉冷却管路,按应急预案处理故障,绝不能扩大事故范围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2006-05-25发布2006-06-01日实施

1 碳素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的焊接 1.1 焊前准备 1.1.1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附录A.0.1的规定. 1.1.2焊件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1.1.3焊件组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表面不小于30 mm围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不得有裂纹、夹层、加工损伤、毛刺及火焰切割熔渣等缺陷。油污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擦洗,然后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1.1.4 管子或管件、筒体对接焊缝组对时,壁应齐平,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 1.1.5 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5.1 钢板卷筒或设备、容器的筒节与筒节、筒节与封头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 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 mm; 1.1.5.2除焊接及成型管件外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l00 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 mm。同一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 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1.1.5.3 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冻干粉针生产工艺规程通则

1.目的:建立冻干粉针生产工艺规程,确保冻干粉针的生产过程按规定程序进行。 2.范围:适用于冻干粉针生产的全过程。 3.责任者:生产管理部技术员、质量管理部QA 监督员、车间工艺员、各工段长、操作工。 题 目 冻干粉针工艺规程通则 编 码 STP-TF (Z ) -1001-02 制 定 人 制定日期 审 核 人 审核日期 批 准 人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生产管理部 颁发数量 3份 执行日期 替 代 STP-TF (Z ) -1001-01 分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生产车间、生产管理部 变更原因 更换版本 共 11 页 第 1 页 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 HEILONGJIANG AOLIDANED PHARMACEUTICAL CO.,LTD . 标 准 技 术 规 程

4.正文 冻干粉针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2.1洗瓶 4.2.1.1瓶子需经纯化水或注射用水冲洗,最终淋洗用μm滤膜滤过的注射用水至少冲洗一次。 4.2.1.2洗净的瓶子应在4小时内灭菌,灭菌温度设为350℃,时间在5分钟以上。 4.2.1.3隧道式干热灭菌器已灭菌/去热原瓶子的出口应在单向流保护罩内存放。 4.2.2胶塞清洗:丁基胶塞需用注射用水清洗,至最终淋洗水符合质量要求。 4.2.3胶塞的灭菌:经125℃灭菌150分钟。 4.2.4称量 冻干粉针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例 D 级区 C 级区 B 级区 ﹡ A 级区 非最终灭菌无菌冻干粉注射剂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 图

4.2.4.1按处方及SOP要求配料,记录原辅料代号、品名、批号并做好称量记录。 4.2.4.2称量及计算必须复核,操作人、复核人应在记录上签名。 4.2.4.3剩余的原辅料应封口贮存。 4.2.4.4天平及其他称重设备每次使用前应校正,并定期由计量部门专人校验,校验结果应予记录。 4.2.5配液 4.2. 5.1配制药液用的注射用水必须符合要求。 4.2. 5.2按品种进行在线控制。如测定PH值等。 4.2. 5.3凡接触药液的设备、管道和容器具,应根据SOP进行清洁,必要时进行灭菌处理。 4.2. 5.4在线控制用计量器具应按SOP要求校验后方可使用。 4.2. 5.5按批生产记录及SOP的要求做好各种记录。 4.2.6过滤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1. 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2. 环境评估: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操作中减少人员走动,开窗、通风、换气,操作台宽敞、平坦、整洁、干燥。 3. 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包:包内置无菌巾若干无菌容器内置无菌持物钳棉签无菌包:内置治疗碗一个,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球罐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 铺无菌盘 1. 洗手戴口罩。 2. 治疗盘清洁,干燥。铺无菌换药盘。 3. 开无菌包:(化学指示胶带有变色,在有效期内,无潮湿、无破损。)斜角打开(打开无菌包内角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得跨越无菌区域)看化学指示卡,有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无菌巾放入治疗盘内,将无菌包按原折痕“一字”包好后,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24 小时内有效。 4. 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侧两角外面轻轻抖开,由近及远的将治疗巾一半铺于治疗盘上,将上下对齐后上层扇形折三次,开口外边向外,使治疗巾内面构成一无菌区。 5. 开无菌包,(指示胶带变色,在有效期内,侧孔、底孔闭合) 1)打开无菌包,看化学指示卡变色 2)用无菌钳分别取治疗碗(内含两把镊子)、弯盘放入无菌盘内。 3)打开无菌纱布罐夹取纱布置无菌盘内;同法夹取无菌棉球置治疗碗内(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或内侧),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下直接盖上。 6. 倒无菌溶液:(拿起溶液瓶,看瓶签)口述:瓶身干净,标签完整、字迹清楚, 0.9%Nacl500ml,在有效使用期内,瓶盖无松动,瓶身瓶底无无裂缝,对光检查:(溶液澄清、无杂质)。除盖:查棉签(无漏气,在有效试用期内)写好开包日期,消毒瓶盖、手指,开瓶盖。倒溶液于治疗碗内,再次消毒瓶口,盖回瓶盖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签名,(24 小时有效)。 7. 铺完盘,看时间口述:记录名称、时间并签名(小标签贴于盘缘)、4 小时内有效。述:已铺好换药盘,可以给病人进行换药护理。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带无菌手套 1.检查手套:7 号无菌手套,在有效使用期内,无潮湿、破损,将手套放置于操作台,打开手套,戴手套,戴手套时应防止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手套内面及非无菌物品或区域。为使手套与手贴合,可双手交叉互推。边做边口述:手套完好无破损,可进行无菌操作。3.脱手套,置于医疗垃圾桶内,将用物推至处置室归类处理。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

1、目的 通过确定圆铸锭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所生产的圆铸锭符合内控质量标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熔铸车间生产活动的高效率、高成品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6000系铝合金,外经为Ф4″-Ф9″圆铸锭的生产作业活动。 3、职责: 3.1 炉前班长对合金的化学成份是否合格负责。 3.2 熔炼工对熔炼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金属烧损率是否超标,油耗是否达到节能要求,同时对灰渣中金属铝是否回收干净,是否降低环境污染负责。 3.3 铸造工对铸造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铸锭精粒度是否达到1级标准,铸锭直径、弯曲度和表面质量是否符合内控质量标准要求负责。 3.4 锯切工对圆铸锭的定尺长度,切斜度和产品标识负责。 4、工艺操作规程: 4.1 4.2 4.2.1 配料前准备 4.2.1.1 车间主任以填写《铸棒生产计划单》的形式对各班班长下达

生产任务,规定合金牌号、铸棒规格、生产时间和熔炉编号。 4.2.1.2 到限根据生产计划单准备备料及相关工具等。 4.2.2 原铝锭的使用:不同品位的原铝锭,适合于配制不同牌号的合金,在配制合金时,应建议按表1的规定选用原铝锭。 表1 注:纯度高的铝锭可以代替纯度低的铝锭使用,但反之则不行。 4.2.3 配料计算的有关规定 a)镁:按镁锭含镁量为100%计算。 b)铝硅中间合金:规定理论含硅量为12%,每批硅种进厂应取三个试样化验含硅量,取其算出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c) 铜、锌:按含铜、含锌100%计算。 d) 锰、铬:按猛剂、铬剂中含猛或含铬的百分比计算。 4.2.4 原料的使用配比 4.2.4.1 原料的使用配比,原则上应按表2的规定执行 表2 注:1、一级废料是指本厂各车间返回的6000系合金废料。 2、二级废料指外购的6000系合金废料。 4.2.4.2 含有Zn、Pb、Bi等元素的废料,不准混入一、二级废料中去,不准用来配制无Zn、Pb、Bi的合金。这些废料需隔离管理。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1 使用范围及目的 范围:本规范是适用于地铁铝合金部件焊接全过程的通用工艺要求。目的:与焊接相关的作业人员按标准规范作业,同时也使焊接过程检查更具可操作性。 2 焊前准备的要求 2.1 在焊接作业前首先必须根据图纸检查来料或可见的重要尺寸、形位公差和焊接质量,来料不合格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2.2 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将残留在产品表面和型腔内的灰尘、飞溅、毛刺、切削液、铝屑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 2.3 用棉布将来料或工件上的灰尘和脏物擦干净,如果工件上有油污,使用清洗液清理干净。 2.4 使用风动不锈钢丝轮将焊缝区域内的氧化膜打磨干净,以打磨处呈白亮色为标准,打磨区域为焊缝两侧至少25mm以上。 2.5 焊前确认待焊焊缝区域无打磨时断掉的钢丝等杂物。 2.6 钢焊和铝焊的打磨、清理工具禁止混用。 2.7 原则上工件打磨后在48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酸洗部件在72小时内没有进行焊接,则焊前必须重新打磨焊接区域。 2.8 为保证焊丝的质量,焊丝原则上用完后再到焊丝房领用,对于晚班需换焊丝的,可以在当天白班下班前领用,禁止现场长时间(24小时以上)存放焊丝。 2.9 在焊接作业前,必须检查焊接设备和工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焊 前应检查焊机喷嘴的实际气流量(允差为+3L/min),自动焊焊丝在8圈以下,手工焊焊丝在5圈以上,否则需要更换气体或焊丝;检查导电嘴是否拧紧,喷嘴是否需要清理。导电嘴不能只简单的采用手动拧紧,必须采用尖嘴钳拧紧。检查工装状

态是否完好,若工装有损坏,应立即通知工装管理员进行核查,并组织维修,禁止在工装异常状态下进行焊接操作。 2.10 焊接前必须检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作业区要求温度在5?以上,MIG焊湿度小于65,,TIG焊湿度小于70,。环境不符合要求,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2.11 焊接过程中不允许有穿堂风。因此,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关闭台位附近的通道门。当焊接过程中,如果有人打开台位相近处的大门,则要立即停止施焊。如果台位附近的空调风影响到焊接作业,也必须将该处空调的排风口关闭,才能进行焊接作业。 2.12 对于厚度在8mm以上(包括8mm)的铝材,焊接要预热,预热温度 80?,120?,层间温度控制在60?,100?。预热时要使用接触式测温仪进行测温,工件板厚不超过50mm时,正对着焊工的工件表面,距坡口表面4倍板厚,最多不超过50mm的距离处测量,当工件厚度超过50mm时,要求的测温点应位于至少75mm距离的母材或坡口任何方向上同一的位置,条件允许时,温度应在加热面的背面上测定,严禁凭个人感觉及经验做事。 2.13 按图纸进行组装,点焊固定,点焊要满足与焊接相同的要求,不属于焊接组成部分的点焊要尽可能在焊接时完全熔化(图纸要求的点焊 除外,如焊接垫板的固定),组焊后不能出现图纸要求之外的焊点,部件固定后按图纸要求进行尺寸、平行度、垂直度等项点的自检,自检合格后,根据图纸进行焊接,操作工人必须及时、真实填写操作记录。 2.14 当图纸要求或工艺要求使用焊接垫板时,应将焊接垫板点焊在工件上,点焊应符合焊接质量要求,点焊要求为:焊接垫板小于100mm时,在焊接垫板两端点焊固定,焊接垫板大于100mm时,根据焊接垫板长度点焊均匀分布,间距100mm。 2.15 为了避免腐蚀,铝合金配件存放时不允许直接采用钢或者铜材质的容器存放,不允许将配件直接放置在钢制的工装或地板上。 2.16 对于焊缝质量等级为

冻干车间配液岗位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冻干粉针配液岗位标准操作程序防止污染和差错,使工作人员正确操作 范围:适用于冻干粉针配液岗位操作全过程 责任:车间主任、岗位操作人员、QA人员 1.主要生产设备

2.操作过程 准备工作 人员按SOP-03-003《人员进入万级洁净标准操作规程》进入配液岗位。 生产前的检查。 核对本批生产用文件已准备(批生产记录、批生产指令),核对生产状态标志与本批生产指令; 确认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批生产无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核对清场合格在有效期内,如不在有效期内按(清场操作规程)进行重新清场; 查看温度18~26℃,相对湿度65%以下记录。 检查设备和各部件应完好,设备及容器工具已清洁灭菌,并在有效期内。将终端过滤器已作泡点测试应合格。(μm压力≥,μm≥,μm呼吸器每三个月检测一次,泡点压力≥。) 计量器具已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确认设备运行正常; 确认电源、蒸汽、注射用水正常。 配液罐须标明配制产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生产日期,滤芯按品种专用,不同品种用不同的滤芯; 操作

按批生产指令领入原辅料,配液前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及数量。 在称量间进行原辅料的称量及复核,按批指令的投料量称取相应数量的原辅料及做好标示记录,操作人、复核人均应该在原始记录上签名,再称重剩余的原辅料,重量复核正确后封口,在包装外贴上标明物料名称、批号、日期、剩余量及签名的标签; 配液过程按照不同品种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药液脱碳后经μm及μm滤芯过滤; 过滤后取滤过药液送QC按各中间体质量标准检查,检验合格后输送给灌装岗位; 进行物料平衡计算,确认符合要求或经偏差分析确认正确,把剩余物料退出岗位。 检查和填写设备运行记录、批生产记录完整后,待清场结束后将批生产记录交车间办公室 3清场 清除与本批生产有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 使用后的μm滤芯做起泡点试验,检测是否合格; 将可拆卸的管道、过滤器以及容器工具进行清洁清洗,按规定位置摆放并做好标示; 按各自的操作规程对电子秤、除尘器及配液罐进行清洁; 各操作间按《万级洁净区清洁操作规程》进行清洁消毒。 清场结束后经QA检查合格后发放清场合格证,正本附于批生产记录中,副本挂在指定位置; 4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规程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二)准备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号。 5、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铺无菌盘: 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

铸造工艺流程图

《铁-石墨自生金属型特种成型技术》的优越性 我公司重点项目为:《铁-石墨自生金属型特种成型技术》 我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系联合研发该项技术:《铁-石墨自生金属型特种成型技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技 术及利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FPM件主要用于汽车、机床、压缩机和液压件等)填补了省内空白。该技术是把铁碳合金在金属模中高速冷却,使得微观组织中的石墨形成致密的珊瑚状(具有分支的纤维),均匀分布在基体组织中。这种珊瑚状石墨由于是在合金液凝固过程中通过冷却速度的控制和加入微量元素而得到的,无须外加加入非金属强化材料(纤维或粒子),故被认为是自生复合材料。由于石墨本身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当该材料用于耐磨件时,一方面,石墨有润滑作用,另一方面,石墨剥落形成的显微凹坑可以在摩擦面上形成储油腔,使得在工件相互运动时可在配合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对材料起到保护作用.因此,铁-石墨自生复合材料作为高强度耐磨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表8典型金属型铸铁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

注:1?表中化学成分含量百分数皆指质量分数。 2.净化球墨铸铁铁液,控制Ti、Pb、S、Mn、Cu等元素对金属型球铁质量也十分重要。 ①Mg :高冷却速度(铜)型薄壁件低硫铁液加MgO.01%即可使石墨完全球化。过高残Mg是造成多种金属型球墨铸铁件废、 次品的主因。 ②P:增加流动性,又可防热裂,有的加到 3.6%[53]。还加Sb0.02%?0.04%53]。磷加于炉料中的效果比加于铁液中明显。 ③Ti对灰铸铁可增加铁液过冷度,促进生成D型石墨。低CE作用明显。为保护机加工刀具Ti V 0.075%。 该技术的主要优越性及先进性体现为:环境与资源是当今世界的两个重大课题。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目前各国 铸造工作者迫切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提出了绿色集约化铸造(绿色材料环境材料)的概念。所谓绿色集约化铸造是指铸造整个生产过程中应满足对环境无害、合理使用和节约自然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得到最大的产出和效 益等几个要求。所谓绿色材料是指资源和能源消耗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或可降解使用的具有优异 实用性能的新型材料。按照这些要求,如前所述“铁-石墨自生金属型特种成型技术”代表了这一趋势。它除了在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优点,还摈弃了铁合金铸造中采用的砂型铸造的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等落后的生产方法。该技术生产的 铸铁可保证致密无气孔、缩孔、缩松,工艺出品率高;铸铁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加工量少且易加工(退火后);结晶细,性

通用工艺守则

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与工艺文件中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与工艺文件的整洁和完整,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所借的夹、量、刃辅具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施工员联系。 3.操作者应将夹、量、刃辅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他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改变原来形状或尺寸。 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毛坯,或上道工序加工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程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在装夹工件前应将工件和夹具清理干净。在定位基面处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加工面已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加工后应达到工艺文件通用技术标准、部标或厂标有关规定的要求。 7.按工艺规程进行压紧,应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用以增强刚性的各种辅助支承压紧后要注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工件的首件检验,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不得压紧在夹具上或机床工作台面上或其他压紧情况下检验,换刀后的首件应交检。 9. 对连续加工的工序或工步,为避免最后成批报废,操作者应分工序进行自检,并请检查员巡检。 10. 倒角与倒棱,沉割槽,都应按工艺规程加工,保证加工完成

后达到工艺或图纸要求。 11. 图纸中或工艺中未规定倒角倒棱的棱边处一律倒钝,一般情况应在加工有关方面时进行,如机械加工时无法倒钝,则最后由钳工倒钝。车内外螺纹时,口端都要倒成和螺距的大小及螺纹角度一样的成形角。零件倒毛刺应由操作者在本工序完成。 12.工件在各道工序加工后应由操作者保持清洁,到达无屑、无水、无脏物,并在适当的工位器具上存放整齐。经过研磨后的精密配合面必须洗净研磨剂。不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加工的工件,加工面应采取防绣措施。 13.用磁力台吸住加工的各种工件,在加工后应该进行退磁。 14.工作前应首先检查机床各部位是否正常,机床应空运转5~10分钟,使转速逐渐增高,以消除传动部分的间隙,并保持良好的润滑状况,对于磨床磨头应点动和快速行程4~5次,工作台以最大行程往返10~20次。 15.操作者不私拆机的任何部件,在保险装置和安全罩拆下的情况下,严禁开车工作。 16.机床开动时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工作是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17.用作精密加工的机床,严禁强力切削或进行粗加工,一般机床应按规定动作进行操作,杜绝野蛮操作。 18.严格遵守机床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工件加工范围,不允许超规格,超负荷使用机床。

冻干技术指导原则(4.21)1

冻干粉针剂(化学制剂)药品质量安全专项工作 生产质量技术指导原则 为了提高冻干粉针剂(化学制剂)生产质量风险评估、管理的有效性,指导企业在严格执行GMP的基础上,有序开展药品生产质量风险排查和生产质量研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在新版GMP实施前,我们在相关企业质量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关键工序和岗位,制定了本指导原则。 冻干粉针剂(化学制剂)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案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 1.人员培训管理 1.1称量、配制、灌封、过滤、冻干、无菌和内毒素项目检验等关键岗位新进人员经GMP知识、岗位操作等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经质量管理部门确认后才能上岗。 无菌区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应重点关注进、出无菌区的更衣和无菌操作要求(包括生产操作和安装时的姿势、动作幅度及速率等)。 1.2企业应定期对上述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组织岗位操作SOP及相关管理制度再培训、再考核。 1.3冻干粉针剂灌装生产线的员工,应定期参加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灌装生产线的新员工经岗位培训后,在正式上岗生产的第一年内,至少有一次参加成功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2. 厂房、设备与设施 2.1厂房、设备与设施管理

2.1.1厂房和设备设施应采用经过验证的工艺和规程进行生产操作,并应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2.1.2设备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维护和维修职责,制定厂房和设备设施的预防维护计划, 相应的维护和维修应有记录。生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上报设备运行的重要情况。 2.1.3厂房和设备设施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经改造、重大维修或停产一定时间以上的关键设备(如灭菌、灌装等设备)应进行再确认或评估,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 2.2HVAC系统 2.2.1洁净区的洁净要求应在2013年12月31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相应洁净度的要求。 应开展HVAC系统验证,验证结果符合规定,并与实际生产相适应。 2.2.2应制定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监测程序。应对无菌操作区域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程序至少应明确:取样的位臵和高度、取样的时间、监测的频次、培养基更换时间。 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当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 2.2.3高风险区域(新版GMP要求A级的区域),应开展以下工作,如果采取其他方法,必须经过证明,例如基于监测的数据。 项目及内容频次要求(至少) 悬浮粒子静态测试1次/3月 空气流速测定1次/半年 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应采用气溶胶法)1次/年 流向/型测试(如气雾试验录像)1次/年 环境和人员微生物监控每班 备注:设备、厂房等采用表面取样法,应开展回收率验证,考虑操作的可重复性。ISO14644推荐使用接触盘水平采样点的理想方法如下:培养基表面应与采样点接触不少于10s(或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向整个接触表面施加恒定均匀的压力(如施加的质量约为25g/cm2),不得有环形或线性运动。装臵有接触并拿开后,要加盖并尽快用适当的培养条件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