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户在给猪注射疫苗时要注意以下细节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给猪注射疫苗应注意什么养猪户都了解定期打疫苗是维护家里猪的健康不受疾病侵害的必要措施,但需要注意在疫苗注射过程中有八个禁忌是不能犯的。
以下为八个注射疫苗的禁忌,仔细阅读并避免犯错。
1、不要盲目接种。
在为生猪免疫疫苗之前,畜牧养猪场和专业户应当首先了解本地区猪病的规律和情况,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并对症下药。
2、不要使用过期疫苗。
购买疫苗时,应根据饲养猪只数量和疫苗的使用期限准确计算疫苗用量,并在正规畜牧部门购买疫苗。
不要购买瓶身破损、标签不清或记录不详的疫苗,也不要购买过期或未按要求保存的疫苗。
3、不要给发病猪注射疫苗。
猪群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免疫成功率。
如果猪群已经感染了某种传染病,注射疫苗不但不能达到免疫效果,反而会加剧疫情扩散并导致死亡。
4、不要过多或过少注射疫苗。
疫苗注射量过多往往会引起副作用,注射量过少则抗原不足,达不到预防效果。
使用疫苗前应充分摇匀,使沉淀物充分混合均匀。
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计量注射,并详细记录剂量、日期、疫苗产地和出厂日期等信息,避免漏防。
5、不要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
疫苗属于一种弱毒疫苗,有可能引起母猪流产、早产或死胎。
对于繁殖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注射疫苗,既能预防母猪在怀孕期接种疫苗而导致意外流产,同时又能**产仔猪的免疫力。
6、不要过早为仔猪注射疫苗。
新生仔猪可以从母体获得母源抗体,能够**地预防疾病,除非是遇到特殊情况如超前免疫,一般情况下不要过早接种疫苗。
如果过早注射,会干扰母源抗体,使仔猪的免疫效果变差。
因此,在20到25天龄期间应**接种猪瘟疫苗,并在60天龄时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
7、不要在注射时消毒不严。
注射疫苗时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准备。
针头、注射器和镊子等工具都必须事先消毒并做好准备工作,酒精棉球需要在48**前准备。
在免疫猪群中,每注射一头猪都要更换针头,以免带毒或细菌污染。
同时,应当避免在注射前后再次进行大面积的消毒活动,以及避免使用抗菌药物。
8、不要同时注射两种疫苗。
猪乙脑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猪乙脑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疫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免必须在150日龄以上,以防母源抗体干扰。
(2)以间隔2~3周注射两次为佳。
(3)2周岁以内的种公猪、初产母猪产后都要免疫一次,2胎以上的母猪可不免疫。
(4)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应防止高温、消毒剂和阳光照射。
使用本疫苗前应仔细检查包装,如发现破损、标签不清、过期或失真空现象时禁止使用。
(5)被注射猪必须健康,如体质瘦弱、有病、食欲不振者均不应注射。
(6)免疫所用器具均应事先消毒,用过的空疫苗瓶及器具应及时消毒处理。
每注射一头猪必须更换一次消毒过的针头。
(7)疫苗必须用专用稀释液,内含免疫增强成分,不要随意用生理盐水替代专用稀释液,并保证在稀释之后2小时内用完。
(8)疫苗要严格按照规定在低温条件运输、贮存,在2°C~8°C 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在-15°C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
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检查,不要使用过期、失真空及接近失效期的疫苗。
使用过程中应防高温、消毒剂和阳光照射。
其他使用注意事项参见兽用生物制品一般注意事项。
(9)乙脑活疫苗经安全性试验证实,1头份剂量接种早期怀孕母猪,接种后虽可能出现短时(2~4天)的病毒血症,但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不能通过怀孕母猪的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发病,对胎儿的发育也未出现不良影响,因此,后备母猪漏免而已怀孕的,可在怀孕早期补免一次。
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办法,在配种前做好免疫是选择。
猪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猪常用疫苗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养猪技术近年来,我国集约化猪场不断增多,但由于养殖水平的不同,对猪场的主要疾病的免疫,有的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有的却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如何科学地使用疫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猪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猪常用疫苗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疫苗的接种方法1.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疫苗都是经这一途径进行免疫。
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
注射部位多在耳根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
2.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肌肉内,注射针头要足够长,以保证疫苗确实注入肌肉里。
3.超前免疫。
是指在仔猪未吃初乳时注射疫苗,目的是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和使疫苗毒尽早占领病毒复制的靶位,尽可能早刺激产生基础免疫,这种方法常用在猪瘟的免疫。
4.滴鼻接种。
滴鼻接种是属于黏膜免疫的一种,黏膜是病原体侵入的最大门户,有95%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侵入机体,黏膜免疫接种既可刺激产生局部免疫,又可建立针对相应抗原的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工程;黏膜免疫系统能对黏膜表面不时吸入或食入的大量种类繁杂的抗原进行准确的识别并作出反应,对有害抗原或病原体产生高效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
5.口服接种。
由于消化道温度和酸碱度都对疫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而这种方法目前很少使用。
6.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
这两种方法多用在猪喘气病的预防接种。
7.穴位注射。
在注射有关预防腹泻的疫苗时多采用后海穴注射,能诱导较好免疫反应。
二、各类疫苗特点1.冷冻真空干燥疫苗。
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
病毒性冻干疫苗常在-15℃以下保存,保存期一般为2年。
细菌性冻干疫苗在-15℃保存时,保存期一般为2年;2-8℃保存时,保存期9个月。
猪只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
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疫苗:不同的疫苗适用于不同的疫情和养殖环境,选择
适合本地区的疫苗是关键。
2.注意疫苗保质期:疫苗的保质期过期后,其保护效果会大大降低,
因此在接种前要检查疫苗的保质期。
3.遵循疫苗的使用指南:每种疫苗都有一份详细的使用指南,应严格
按照指南中的要求进行疫苗的储存、配制和接种过程。
应对措施:
1.根据疫情制定接种计划:疫苗接种计划应根据疫情、猪只年龄和养
殖环境等因素制定,以确保接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接种前检查猪只健康状况:在接种前,应对猪只进行一次全面的健
康检查,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以增加疫苗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
3.正确储存和配制疫苗:疫苗的储存和配制过程要严格按照使用指南
进行,避免疫苗的变质和交叉感染,以确保接种的有效性。
4.选用合适的接种工具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接种工具和方法,确保疫
苗能够被准确地注射到猪只体内,并防止接种时产生细菌污染和外伤感染。
5.接种后观察猪只反应:在接种后应密切观察猪只的反应,包括接种
部位的红肿和发热等,及时判断疫苗的效果和猪只的健康状况。
猪用疫苗的接种技术及注意事项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猪疫苗的接种成为预防猪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猪用疫苗的接种技术及注意事项,以帮助养殖户正确使用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
一、疫苗接种技术1. 疫苗选择: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疫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当的疫苗。
常见的猪病疫苗包括猪瘟病毒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等。
2. 接种时间:根据疫苗的使用说明,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一般来说,猪仔在断奶后2-3周龄开始接种疫苗,成年猪每年接种一次。
3. 接种部位:常用的接种部位有颈部皮下、耳根部皮下和肩胛肌肉。
接种前应清洁接种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4. 接种方法: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注射和滴鼻。
注射方法适用于肌肉接种,滴鼻方法适用于鼻腔接种。
接种时应注意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5. 接种剂量:根据疫苗的使用说明,按照正确的剂量接种。
剂量过低可能导致免疫效果不佳,剂量过高可能引起副作用。
二、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1. 疫苗保存:疫苗应保存在冷藏条件下,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在使用前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过期或受损的疫苗不得使用。
2. 免疫程序: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接种。
不同疫苗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期,避免相互干扰。
3. 观察期:接种后应对猪群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如发现异常反应,应及时请教兽医进行处理。
4. 养殖环境卫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定期清理猪舍,消毒饮水设备和饲料槽,避免交叉感染。
5. 其他免疫措施:疫苗接种只是预防猪病的一种手段,还应结合其他免疫措施,如合理饲养管理、营养调理和疫区隔离等,提高猪的免疫力。
总结起来,猪用疫苗的接种技术及注意事项对于预防猪病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户应选择适当的疫苗,按照正确的接种技术进行接种,并注意疫苗的保存和免疫程序的制定。
同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采取其他免疫措施也是提高猪的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疫苗接种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猪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猪口蹄疫疫苗的注射注意事项
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又被称为畜牧业的头号杀手,虽然口蹄疫疫苗能对疫病的起到有效地控制,但是疫苗需要经常注射才能达到效果,而且注射时候还需注意关键才能有效地发挥疫苗的效用。
下面介绍一下注射疫苗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症状:
1、急发型注射疫苗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颤抖,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眼结膜发绀,四肢腋下皮肤发紫,部分猪腹下出现荨麻疹样疙瘩,抽搐,经1小时左右死亡。
2、迟发型注射疫苗后4至6小时不爱运动,不吃饲料,身上出现疙瘩,发痒,见墙就蹭,有时持续1至2天自然好转,严重的经治疗,4至7天恢复正常,部分(8头)死亡。
措施:
1、注射疫苗时保定方法要科学,分散猪的注意力,如喂料、饮水、挠痒等。
2、注射后要观察30分钟后没有出现反应症状时离开。
3、反应初期要及时注射地塞米松,按10千克体重1毫克的剂量,每日1次,连续注射2次。
4、用0.1%肾上腺素按大猪每头5~10毫克,小猪1~2毫克肌肉注射。
5、在注射上述药物的同时要大量供应葡萄糖、电解多维饮水,
促进解毒和排泄。
6、饲料中添加5%维生素C粉,以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
注意事项:
1、在注射前要搞好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人为的外界干扰。
2、注射前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射。
3、注射后须做好记录,注明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包装规格、注射剂量,以备查看。
常用八种猪疫苗的保管疫苗的注意事项:1、弱毒苗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稀释时发现失空禁用。
发现苗瓶破损、没有标签或标签不清楚、苗中混有杂质、已过失效期、未在规定条件下保存的,均不能使用。
2、被注射猪只必须健康,如体质瘦弱、有病、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均不应注射。
3、注苗前后各一周严禁使用抗生素、抗菌素类药物。
4、免疫使用的各种工具,用前必须消毒。
随着猪的体形大小选择针头型号。
5、每注射一头猪必须更换一次消毒的针头,严禁打“飞针”。
6、注苗时间,根据本场制定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
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注意不要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或死胎。
出现应激反应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7、注射部位先用5%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再进行注射。
按疫苗要求选择注射部位。
如有瘟疫发生时,由兽医师严格指导,安全区、威胁区、发病区依次注苗后并观察。
8、稀释后或开封的疫苗,根据疫苗的种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严禁冻结或保存再用。
9、在寒冷季节注苗时,疫苗放置室温下2小时,再稀释或开封进行接种。
10、按疫苗的说明保存疫苗,冷冻或冷藏。
一般干粉苗冷冻保存,水剂或油剂苗冷藏保存。
11、用完后的疫苗包装或空瓶,用5%火碱水消毒处理或高温焚烧按环保要求标准处理。
12、接种过程中须做好记录,注明接种猪的品种、大小、性别、数量、接种时间、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注射计量和操作人员等。
一、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及猪瘟兔化弱毒细胞培养冻干疫苗1.预防的疫病及对象:猪瘟,适用于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只。
2.保存方法:按批号、生产日期,在-15℃保存以下,不超过18个月,在0-8℃保存,不超过3个月,一般禁止零上温度保存。
3.使用方法:这两种疫苗皆为淡红色、海绵壮疏松物。
按瓶标签说明的头份加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各种大小猪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4头份,注射后4天产生免疫抗体;根据免疫抗体水平,可以加大疫苗的接种剂量,尤其是细胞培养冻干苗。
猪瘟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猪场的猪群健康和经济状况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控制和预防猪瘟的传播,猪瘟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猪瘟疫苗正确使用的一些建议。
1.疫苗的选择和储存:在使用猪瘟疫苗之前,要先选择合适的疫苗。
疫苗应来自可靠的生产商,具有有效期和存储要求。
在购买疫苗之前应查看其有效期,并确认该疫苗是否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标准。
疫苗的储存十分重要,因为存储条件的不良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
疫苗应储存在2至8摄氏度的冰箱内,避免冰冻或暴露于高温中。
另外,疫苗容器应密封良好,以防霉菌和细菌污染。
2.疫苗接种计划:在确定使用疫苗之前,兽医应通过猪群的健康状况、病原存在的程度和免疫目标等因素来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接种计划需根据疫苗类型和其推荐的接种方案来制定。
疫苗接种计划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猪的年龄:不同年龄的猪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和疾病的易感性不同,因此接种时间应根据猪的年龄来确定。
-免疫状态:检查猪群的免疫水平,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增强免疫。
增强免疫通常在青年阶段进行。
-疫苗剂量:根据猪的体重和病原体水平,确定每头猪需要接种的剂量。
3.疫苗接种的适当方法:兽医或经过相关培训的人员应使用适当的实施技术来进行疫苗接种。
下面是常见的疫苗接种方法:-注射法:疫苗通常通过肌肉注射或亚切皮注射的方式接种。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并在每次使用之前进行消毒。
-皮内注射法:疫苗可以通过皮肤的最上层注射进入皮下组织。
此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疫苗。
-水接种法:疫苗可以通过饮水或饲料接种的方式投放到猪群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疫苗接种,但需要确保每头猪接种了正确剂量的疫苗。
4.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猪瘟疫苗接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确保疫苗不过期,查看是否已经在储存期间超过了推荐的温度范围。
-仔细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检查注射器、针头和其他设备是否干净无菌。
-在接种之前,检查猪的健康状况。
给猪免疫接种注意事项1.不过分依赖疫苗过去,将猪传染病的重点都放在消灭病原体,加强免疫接种其他工作上,如今,要把防病观念转变为通过进一步增强猪自身健康提高抗病力。
这也必需是实现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的必须。
2.不要盲目接种养猪场(户)在给猪免疫接种前在,首先应对本地猪病流行情况有所了解,有的放矢,合理免疫。
注射过多种类的疫苗,猪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强烈刺激,对猪健康不利,免疫效果差。
注意,任何疫苗都只能给生殖猪须要注射。
若本地正在流行某种疫病,对看似健康猪是否要接种相应看似药物,要找兽医确定,以免其正处于疾病潜伏期或再者潜伏期感染,接种后造成大面积流行。
接种前后加强管理给猪接种疫苗前后各1周,要在猪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以减小应激反应,禁止使用抗菌药物,不过早或频繁消毒,接种疫苗后,要认真观察猪的反应,准备好药物,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不要注射过期疫苗要到畜牧部门购疫苗,凡瓶壁破裂,标签不清、记载不详、不按要求保存、快到失效期的疫苗不要使用。
掌握注射剂量疫苗注射过多,易引起疫苗反应、免疫麻痹;注射量过少则抗原不足,达不到预防效果。
疫苗接种前应充分摇匀,严肃观看标签和使用说明,严格按要求注射。
详细详细描述生产厂家、接种日期、接种剂量等。
4.不给怀孕麻醉母猪静脉注射疫苗疫苗是一种弱毒苗,易引起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绝佳在母猪空怀期注射。
5.不要过早或过晚给子猪注射疫苗刚出生的子猪,通过吃奶可以血清获得母源抗体,过早注射疫苗,一是子猪胰岛素应答差,二是会受到母源抗体干扰,过晚注射则母源抗体抗原已消退,增多感染疫病的潜质。
6.不要同时注射多种疫苗注射疫苗后才猪需一定时间产生抗体,多种疫苗同时注射会相互干扰,影响抗体形成。
注射不同疫苗时,应间隔10天。
注射器最能体现严格消毒针头注射器注射器必须先消毒,未用完的疫苗应深埋或严格消毒,以防散毒。
养猪户在给猪注射疫苗时要注意以下细节
给猪注射疫苗本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但是如果没有做好防疫工作,很可能会给猪场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在此建议广大养猪户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细节:
1细节之一——灭活苗使用应注意
1、用量较大,需多次接种。
--后备母猪和育肥猪用灭活苗时,都属于首次注射,必须两次以上,才可能有足够的免疫力。
2、产生免疫保护力时间较长(需7-14天)--不能用于紧急接种,如发生传染病,应结合高免血清的使用。
2细节之二——弱毒苗使用注意事项
1、有些疫苗毒株不稳定存在返祖、返强的可能。
目前我国还没有弱毒活苗毒株返强的报道。
但在丹麦发现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活疫苗弱毒株返强的报道。
2、疫苗中可能污染其它病原。
--无形的传播,所以在使用猪瘟疫苗时,正常猪群建议使用细胞苗。
3、抗体水平不太整齐。
--或高或低,在猪瘟抗体监测时很明显。
3细节之三——免疫剂量不准
过少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过多容易产生免疫麻痹;2006年,我们曾对一猪场进行口蹄疫免疫,开始时在45天注射1.5ml,70日龄注射2.5ml,检测抗体不足;后改成55天注射2ml,70天注射3ml,再检查时大多数合格;也就是开始时注射剂量太小了。
4细节之四——母源抗体的影响
我们经常发现,仔猪21日龄注射猪瘟疫苗后,在保育阶段检测抗体,往往有部分猪的抗体指数不够,这是因为母源抗体与疫苗抗原中和的缘故;但由于不同个体母源抗体高低不同,注射疫苗的时间也就难于确定,不论哺乳阶段什么时间注射都会有一部分猪抗体不足。
建议:产房和保育加强管理,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到保育后确认抗体降到很低时注射疫苗,这样更确实。
5细节之五——初产母猪的影响
初产母猪产死胎木乃伊比例明显大于经产母猪,初产母猪所产仔猪黄痢发生的比例也要高得多,主要原因是疫苗免疫不到位或是初产母猪的特殊性造成的;特别是繁殖类疫苗多是首次注射,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在作抗体检测时,发现初产母猪的抗体指数明显低于经产母猪,这样,初产母猪所仔猪的母源抗体也就低于相同日龄的其它仔猪。
我曾想过初产母猪在产前三十天左右再次注射一次猪瘟疫苗,这样可增加初生仔猪的抗体指数,可能和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接近,便于以后注苗时统一进行。
6细节之六--疾病的影响
资料上明确过猪在发病期间不能注射疫苗,因这时的猪处于应激状态,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实际上许多猪场都没有按这个要求去做,有的是不懂,有的是为了省事(因未注苗的猪需要记耳号,会影响其它疫苗的注射计划等),这样这些病弱猪将是受危协最大的群体。
我们曾对一些猪场的弱小仔猪进行剖检,不少猪有明显的猪瘟感染迹象(肾脏、喉头、膀胱等有出血点,回盲口附近有纽扣状溃疡等),这就需要怀疑这些猪在注苗时是不是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
7细节之七--注射部位
疫苗稀释后,失效很快,而遇到高温影响更大。
疫苗注射时多要求肌肉注射,是因为肌肉吸收快,疫苗很快进入血液,而如果注射到皮下,吸收减慢,效力降低,而如果注射进脂肪,吸收就更慢了,大部分疫苗将失去作用,也就相当于注射剂量不足。
生产上给猪注苗时,多采用飞针为主,如果没有足够的熟练程度,没有高明的技术,注射部位很难准确,同一天注射同样剂量,也会出现抗体指数不一的情况。
一些猪场强调,仔猪注苗时要抱起,后备猪要用保定器固定后注射,是有道理的。
8细节之八——疫苗的保存期
一些疫苗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但这也是有前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如冻干苗需在零下十五度以下,油苗多在2-8℃恒温保存。
生产上,许多因素将改变保存环境,如长途运输,开箱取苗,停电等,每一次都会大大缩短疫苗的有效期。
所以除尽可能防止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在使用临近失效期的疫苗时,应适当加大剂量,以补充贮存时所引起的部分损失。
近几年来,使用的“猪瘟细胞培养活疫苗”,它稀释后的降解速度加快,有效时间缩短,即稀释后,在气温15℃以下的6小时内用完,15℃-27℃应在3小时内用完。
有的资料要求稀释后两小时内使用。
9细节之九——疫苗的保护力
世上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更很少一针就能终身免疫的疫苗,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工艺不同,保护力也有差别。
选择疫苗时,要选择可靠性大的疫苗种类和厂家,即使是最好厂家的疫苗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保护,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
所以建议各猪场应进行定期的抗体监测,以便更好掌控猪场的免疫情况。
10细节之十——应激与免疫抑制
猪在处于应激时免疫力会降低,在免疫系统受侵害时免疫力也会降低。
如果猪场出现园环病毒和蓝耳病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以前所做的免疫效果大大降低,常发生做过免疫的猪发病。
所以在猪处于应激时或有上述两种病毒感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或药物预防,以防继发感染引起更大的损失。
11细节之十一——稀释液和佐剂的影响
用蒸馏水或凉开水等做稀释液时,疫苗中的细胞、活病毒或活细菌就会加速它的崩解或灭活,尤其是病毒大多存在于细胞中,细胞遇到这种渗透压不同的稀释液时会遭到破坏,致使病毒粒子被暴露而加速疫苗的失效。
国外疫苗价格比国内的贵,是因为佐剂不同;佐剂的影响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说我们前几年使用伪狂犬灭活苗时,经常发现猪颈部起脓包;使用口蹄疫I号苗时,过敏的猪很多;这些都是佐剂不好的缘故。
好的佐剂,使疫苗的作用很好发挥,但不好的佐剂,可能使疫苗没有作用。
12细节之十二--超前免
许多猪场给初生仔猪进行超前免疫,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超免效果不理想,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
1、能否做到仔猪生后及时放进保温箱,如果有几窝猪同时产仔时,或是几个猪舍同时产仔时,而接产员只有一人怎么办?
2、疫苗要求稀释后两小内使用;夜班人员有没有机会两小时去冰箱内取一次疫苗?他们是否愿意这么麻烦?如果是提前将疫苗放到产房,在常温下,疫苗是否会降低效果?
3、能否做到每头仔猪出生后做标记,与产仔记录上相符?
4、能否做到有专门的超免仔猪箱,因为许多产仔保温箱封闭并不严实,仔猪饿后可能挤出来。
5、能否做到到时间后及时将仔猪放出吃初乳?否则将推迟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的时间,降低其抗病能力。
6、能否做到抗体监测?监测的时间定在什么时候?如果定在哺乳期间,与母源抗体混合,难以确定是母源抗体起作用,还是超免起作用;如果定在断奶后一周时间效果会好些,因此时的母源抗体基本消失,能测出的抗体是只能超免产生的。
如果注意了上面的细节,超免是可以成功的。
13细节之十三--抗体监测
抗体监测是验证免疫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现在的检测手段很难将野毒产生的抗体与疫苗产生的抗体分清楚,也是需要注意的事情。
如果猪群正处于病态,而抗体指数很高,
也可能是野毒产生的抗体,也就是猪群正在发病;而如果猪群正常,一般是疫苗的抗体;但如果遇到隐性感染,猪体已经带毒,但不表现病态,则更难判定。
所以抗体监测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判定免疫力是否合格,还需要以猪群的健康状态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