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

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动向

汽车智能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

例如赛德斯-奔驰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循迹辅助系统(Spurhalte-Assistent)是利用摄像机完成工作的。它可以在汽车无意间离开原车道时提醒驾驶员,并且把即将面临突发事故危险的汽车自动地引导回原车道,以避免严重事故发生。梅赛德斯-奔驰同时也进行了名为“疲劳识别”的辅助系统的研发。该系统能及时地识别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对其继续驾驶予以警告。

未来将逐步应用于汽车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汽车智能轮胎,智能玻璃,智能安全气囊,音控技术等等。

新能源: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这次奥运会上有通过产学研结合研发成功的50辆锂离子动力大客车进行载货运行,还有5辆燃料电池大客车进行示范运行,有20辆燃料电池轿车为奥运官员和媒体记者提供服务;同时还有三百多辆各种各样的场地车、游览车、清洁车运行,同时,在奥运的周边还有几百辆混合动力大客车进行线路运行。北京市已经有几千辆燃烧天然气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目前,国内外已普遍达成共识:新能源必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奋斗和发展的方向。通用汽车公司全面开展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生物燃料、柴油机、天然气等新型汽车的研发,福特汽车公司全面开展混合动力、充电式混合动力、E85乙醇灵活燃料、清洁柴油、氢气内燃机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欧洲汽车公司选择性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主攻柴油机、生物燃料、氢燃料市场化工作,日本汽车公司在积极开展和推进各种新能源汽车研究和市场化工作,其混合动力汽车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十大焦点汽车安全技术”。

1汽车电子稳定程序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是一种能识别汽车的非稳定行驶状态,并进行自动修正的安全系统。

2防碰撞系统

当车辆车距过小,甚至有可能发生碰撞时,防碰撞系统将自动通过增加刹车力度等方式降低车速,防止发生碰撞。

3盲点预警系统

由A柱、B柱造成的视觉盲点可能引起交通事故。

若车主在驾驶时能眼观六路,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通过配备简单的天线、计算机芯片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车载通讯设备,汽车就可以敏锐感知400米内其他车辆的位置。

4智能导航系统

智能导航系统可让车辆自动保持合理车距和车速。如奔驰Distronic、雷克萨斯雷达巡航系统等,均可实现智能导航功能。

5车尾监视系统

倘若所有汽车都具备后视能力,那么汽车驾驶将变得更方便、更安全。

6轮胎压力监控预警系统

轮胎的使用状况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因此,轮胎压力监控预警系统显得非常重要。

7智能安全气囊

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例如奔驰一些高档车型便装备了阶段式安全气囊,根据撞击的力度分阶段弹出,防止乘客因气囊弹出力度过大而受到伤害。

8汽车翻滚保护系统

汽车侧翻造成的车内人员伤亡率很高。因此,汽车侧翻保护系统的存在很必要,对于SUV和敞篷车来说尤为重要。

9头部保护装置

通过合理的座椅、头枕设计,缓解汽车在碰撞时对乘员头部的瞬间撞击。

10事故安全助手

当车辆发生事故时,相关系统将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车内乘客。

汽车GPS技术的应用

GPS全球导航系统也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是依靠地球周围的24颗定位卫星,不断的对地面发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的电子信息,然后通过地球上安装的相应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这些信息,并用中转帧继续设备进行分析,从而判定发射提供信息的物体所处方位的一种定位系统。

GPS的主要功能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时显示汽车在预先制定的电子地图中的位置、行驶速度,以及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输入目的地后自动生成一条去目的地的最佳行驶路线,并在转弯时用语言提醒用户,使用户去任何地方都不用问路,便可直接到达。

随时可查询沿途的酒店、商店、加油站、修理厂、车站、码头等,为用户提供方便。

可在汽车遭遇抢劫后,在指定范围内停止发动机的运行,并把汽车所处的位置报告警察。

停车后可用其播放音乐或VCD。

汽车GPS导航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安装在原车上的GPS接收机和显示设备组成;另一部分是由计算机控制中心组成。两者之间通过定位卫星进行联系。

汽车智能避撞系统

汽车避撞技术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汽车与汽车之间超过了这个安全距离,就应该能自动报警,并采取制动措施。

目前测定汽车之间安全距离的方法有三种:超声波测距、微波雷达测距和激光测距。超声波测距就是利用其反射特性。汽车避撞雷达是通过对电磁波发射后遇到障碍物反射的回波进行不断检测和计算,经过分析判断,对构成危险的目标按程度不同进行报警,控制车辆自动减速,直到自动刹车。

汽车避撞雷达的主要功能有:测速测距;对前方100m内危险目标提供声光报警;兼备汽车黑匣子功能;自动巡航系统;紧急情况下自动刹车。装有避撞雷达的汽车上了高速公路以后,驾驶员就可以启动车上的撞避雷达。雷达选定好跟随的汽车以后,被跟随的汽车就成了后面汽车的“目标车”,无论是加速、减退,还是停车、启动,后面的汽车都能在瞬间之内予以模仿。如果前面的汽车在行驶一段时间之后,不再适合于自己的“目标车”,驾驶员可以重新选择另一辆“目标车”。

激光雷达避撞装置是防追尾碰撞激光报警装置,该装置结构包括发光部、受光部、计算车间距离的激光雷达、信号处理电路、显示装置、车速传感器等组成。激光镜头使脉冲的红外激光束向前方照射,并利用汽车后部分反光镜的反射光通过受光装置检测其距离,使用汽车反光镜,检测距离约为100m,最大检测宽度3.5m以上。控制部分微机进行下列运算:本

车车速、前方行驶车辆车速和车间距离、根据车间距离和安全车间距离的比较发出警报声和报警灯闪烁,显示装置可在仪表盘上进行距离显示。

最早的前方用激光雷达都是发出多股激光光束,并依靠前行车反光镜的反射时间来测定其距离。但是由于要对前方车辆进行辨别,因此开始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这样不但可测出前方车的距离,而且其横向位置也可以检测出来。随着此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使扫描角度达到360°。如果在车辆四角设置类似的扫描式激光雷达,那么车辆四周的障碍物都可以测出。

汽车智能“黑匣子”

汽车智能“黑匣子”能客观地记录机动车辆发生车祸前司机的操作过程,有效地提供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作出的种种反应。据称,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安装这种系统后,可随时对穿行在各条公路上的所有汽车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车祸,离事故发生地点最近的交通事故处理中心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获取撞车时的驾驶速度、车内乘客伤亡情况等信息。

这种黑匣子与普遍烟盒差不多大,构件包括可以储存、收集和传输数据的蜂窝电话装置和外部的保险装置。车祸发生后,黑匣子会自动打开,利用传感器记录下汽车的行驶速度以及出车祸时汽车的撞击位置,然后将这些信息传输给中央通信系统。黑匣子内部嵌有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负责数据处理与传输功能。

汽车智能驾驶系统

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相当于机器人,能代替人驾驶汽车。它主要通过安装在前后保险杠及两侧的红外线摄像机,对汽车前后左右的一定区域进行不停的扫描和监视,车内计算机、电子地图、光化学传感器等对红外钱摄像机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传来的交通信息,代替人的大脑发出指令,指挥执行系统操作汽车。

汽车智能轮胎

汽车智能轮胎是在轮胎内装有计算机芯片或将芯片与轮胎相连接。计算机芯片能自动监控并调节轮胎的行驶温度和气压,使轮胎在不同条件下都能保持最佳的运行状况,既提高了安全系数又节省了开支。更先进的智能轮胎还能在探测出结冰的路面后变软,使牵引力更好;在探测出路面的潮湿程度后,还能自动改变轮胎的花纹,以防打滑。

气车智能悬架

智能悬架系统由电子装置控制,可根据路面情况,调节悬架弹性元件的钢度和减振器的阻力,使振动和冲击迅速消除。此外,智能悬架还可以自动调节车身的离地高度,即使汽车在崎岖的路面上行驶也不会出现路面障碍,而使乘客倍感平稳和舒适。

汽车智能钥匙

奔驰CLK双门轿车已采用了智能钥匙。这种智能钥匙能发射出红外线信号,既可打开车门、行车箱和燃油加注孔盖,也可以操纵汽车的车窗和天窗。更先进的智能钥匙则像一张信用卡,当司机触到车门把手时,中央锁控制系统便开始工作,并发射一种无线查询信号,智能钥匙作出正确反应后,车锁会自动打开。同时,只有当中央处理器感到钥匙卡在汽车内时,发动机才会启动。

汽车智能安全气囊

汽车智能安全气囊是在普遍安全气囊的基础上增设传感器和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而成。其重量传感器能根据重量感知是大人还是小孩;其红外线传感器能根据热量探测座椅上是人还是物体;其超声波传感器能探明乘员的存在和位置等。计算机的软件则能根据乘客的身体、体重、所处的位置和是否系安全带以及汽车碰撞速度及碰撞程度等及时调整气囊的膨胀时机、膨胀速度、膨胀程度,使安全气囊对乘客提供最合理和最有效的保护。

汽车智能空调

智能空调系统能根据外界气候条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指标对车内的温度、湿度、空气

清洁度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自动打开制冷、加热、去湿及空气净化装置并调节出适宜的车内空气环境。

汽车夜视系统

英国牛津大学发明了汽车夜行器,本系统利用红外线技术能将黑暗变得如同白昼,使驾驶员在黑夜里看得更远更清楚。夜视系统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红外摄像机,另一部分是挡风玻璃上的光显示系统。装上这种夜行器后,司机通过光显示系统可像白天一样看清路况。当两车交会时,它可以大大降低前方汽车前灯强光对司机视觉的不良剌激,还可以提高司机在雾中行车的辨别能力。为看清车后的情况,研制人员又研制出一种新型后视镜,当后方车的大灯照在前方车的后视镜上时,自动感应装置可随之使液晶玻璃反光镜表面反光柔和使驾驶者不眩目。

司机分神监视系统

澳大利亚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装在汽车仪表盘上的监视系统。它能利用目光跟踪技术判断司机是否在注意路况,在司机打磕睡时及时发出提醒。这种监视系统采用两个摄像机,可持续不断地观察司机的面部,包括耳朵、鼻子和下巴的方位,据此来计算眼情所处的位置,追踪其眼白和虹膜的状态。然后这一系统将当前虹膜的形状与计算机模型对比,分析司机的视线方向,判断司机是否注意路面。

汽车新技术

一.丰田VVT-i系统

近年生产的丰田轿车,大都装配有“VVT-i”字样的发动机,经过商业宣传,很多人已经知道VVT-i这一新名词。VVT是英文缩写,中文意思是”可变气门正时。该系统主要控制进气门凸轮轴,又多了一个小尾巴“i”,就是英文“Intake”(进气)的代号。VVT-i系统由传感器、ECU(电子控制单元)和凸轮轴液压控制阀、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现在,先进的发动机都有“发动机控制模块”(ECM),统管点火、燃油喷射、排放控制、故障检测等。丰田VVT-i发动机的ECM在各种行驶工况下自动收寻一个对应发动机转速、排气量、节气门位置和冷却水温度的最佳气门正时,并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并通过各个传感器的信号来感知实际气门正时,然后再执行反馈控制,补偿系统误差,达到最佳气门正时的位置,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功率与效能,尽量减少油耗和废气排放。

二.VTEC系统

本田汽车公司在1989年推出了自行研制的“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英文全称“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缩写就是“VTEC”,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启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与普通发动机相比,VTEC发动机同样是每缸4气门(2进2排)、凸轮轴和摇臂等,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

整个VTEC系统由发动机主电脑(ECU)控制,ECU接收发动机传感器(包括转速、进气压力、车速、水温等)的参数并进行处理,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电磁阀调节摇臂活塞液压系统,从而使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工况下由不同的凸轮控制,影响进气的开度和时间。

三.可变压缩比

一般发动机的压缩比是不可变动的,因为燃烧室容积及气缸工作容积都是固定的参数,在设计中已经定好。不过,为了使得现代发动机能在各种变化的工况中发挥更好的效率,以变对变来改善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其中气门可变驱动技术早已实现,作为重要参数的压缩比也有人尝试有固定不变改为“随机应变”,但由于涉及压缩比必然要涉及整个发动机结构的改变,牵一而动百,难度很大,长期没有进展。现在这一难题已被瑞典绅宝工程师克服。近年绅宝(Saab)开发的SVC发动机来改变压缩比来控制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它的核心技

术就是在缸体与缸盖之间安装楔型滑块,缸体可沿滑块的斜面运动,使得然烧室与活塞顶部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改变燃烧室的容积,从而改变压缩比。其压缩比范围可从8:1至14:1之间变化。在发动机小负荷时采用小压缩比节约燃油;在发动机大负荷时采用低压缩比,并辅以机械增压器以实现大功率和高转矩输出。

四.电子油门

我们知道,操纵节气门开度就能控制可燃混合气的流量,改变发动机的转速和功率,以适应汽车行驶的需要。传统发动机节气门操纵机构是通过拉索(软钢丝)或者拉杆,一端连接油门踏板(加速踏板),另一端连接而工作节气门连动板而工作。但这种传统油门应用范畴受到限制并缺乏精确性,在日新月异的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形势下,一种电子油门(EGAS)应运而生。

五.OBD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电子技术应用于发动机管理系统,除燃油喷射系统和点火功能等基本功能外,还有车载诊断(OBD)功能。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是一种自动诊断汽车的程序。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MIL)灯或检查发动机(Check Engine)警告灯亮,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PCM)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动力总成控制模块)中读出。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有针对性地去检查有关部位、元件和线路,将故障排除。

汽车新技术二

主动安全系统的发展和市场趋势

自动行驶(ACC)、碰撞报警和碰撞避免系统在内的汽车主动安全性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来源於以下三方面:

-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目前,公众对汽车事故的发生愈来愈关心和重视,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提高,普遍存在要求降低汽车事故和增强汽车安全性的呼声。根据SAE 在2002年底的一份调查,65%的人认为汽车安全性技术是对顾客最重要的电子技术;根据最近TRW 在200374%?

-最新安全法规的制定。为了减少汽车事故发生,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各种法规,对汽车的安全性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安装ABS、汽车侧翻、轮胎气压监测等。这些新出台的法规对推动汽车安全性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化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新技术的应用使驾驶员分心。现代电子技术使汽车愈来愈豪华舒适,车子象办公室,人们在车上一面开车一面打电话的情景时时都能看到,有的车内带有传真机和现代导航系统,甚至在车内可以看电影和上网。不可否认,这些条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方便,但好事往往会

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总体上可以分五大类,如图1所示。

在交通事故中,很大比例的事故是由汽车之间的碰撞造成,所以开发使用能够帮助驾驶员降低或避免这种汽车事故的技术产品显得十分重要。事实证明,早期的报警会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

碰撞报警/避免系统的研发早在50年代已经开始,但由於受制於电子和雷达技术的成本和功能等原因,开发生产经济实用的产品比较困难。然而,随着当前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得到价格便宜性能很强的电控元件和传感设备已不是困难的事情。所以,近年在这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从汽车应

自动行驶、碰撞报警和避免系统的基本功能

自动行驶、碰撞报警和碰撞避免系统均属於汽车主动安全性系统,又称作驾驶员辅助系统。自动行驶系统、碰撞报警和碰撞避免系统的开发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车与车之间碰撞而引发的事故。不可否认,这种安全性系统的产生,其另外一大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减轻驾驶员的紧张和疲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当然,这反过来也有助降低汽车事故的发生。

研究表明,装备这些系统的车辆,因碰撞造成的事故可以减少一半以上。如果驾驶员能够得到0.5秒额外的报警时间,60%的前方碰撞可以避免。1.0秒的额外报警时间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90%这样的事故。有研究表明,在汽车上装备自动行驶系统有助於改善道路上的车流。

自动行驶系统

自动行驶系统属於一期驾驶员辅助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帮助驾驶员保持一定的行车速度和与前面车辆的行车距离。

在系统中,汽车前方装有车辆/障碍物探测装置,探测前方车辆/物体的距离和速度。根据与前面车辆间的距离和预先设定的行驶车速,自动行驶系统能使汽车自动加速或减速,从而使汽车保持设定的行驶速度和与前车的行驶距离,并在必要时紧急制动干预。

如果前方车辆/物体的速度慢於设定的行驶速度,使距离间隔小於设定值,发动机或制动器就得到信号自动减速,直到与前方车辆保持预先设定的距离。然後,如果前方道路条件允许,车辆就自动加速到先前设定的行驶速度。具有加强功能的ACC系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制动停车,然後在条件允许时自动起动(如TRW的ACC系统)。

一般的减速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来实现。但在比较紧急的情况下,汽车的减速必须由自动控制的制动器来达到。根据需要,制动的减速度可达到0.3~0.4g。由此可见,要使这个系统在车上实现,整车在系统上必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整车系统必须具有自动制动的能力。如汽车上已经配置了VSC(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液压控制单元及其电控单元;

-系统与发动机控制和制动控制系统之间必须存在网络通讯和信号交流的能力。

碰撞报警系统

碰撞报警系统是碰撞避免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当该系统探测到有可能与其周围的车辆/物体出现碰撞危险时,它就向驾驶员发出警报,从而使驾驶员有时间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避免车祸的发生。报警可以通过声音或图像信号来实现,信号强度随紧急程度而变。该系统只会报警,不会自动减

目前在市场上或在开发中的碰撞报警系统有多种形式。在有些系统中,汽车前方装有物体探测装置,测量本身车辆与前方车辆/物体的距离。当该汽车与前面车辆的距离处於危险?围,表示碰撞将有可能发生,系统就向驾驶员发出报警。在有些系统汽车两侧面装有传感器,探测本身车辆与两边邻近行车道上车辆/物体的距离,加强驾驶员换道时的安全性,一般称为盲区探测系统。在换道时,如果邻近的行车道上在危险区域内存在其它车辆/物体,系统就以某种方式向驾驶员发出警告。这种盲区探测系统对在停车场倒车也很有辅助作用。显然,盲区探测系统的作用对大卡车和大客车更有效。

有些系统在汽车前方和两边都装有传感装置,探测车辆与前面和两边邻近行车道上车辆/物

体的距离。所以,在汽车前行和换道时都能够帮助驾驶员。有些系统也装有摄像机,具有实现图象识别的功能。这种系统不仅能够识别行车道的分隔线,也能识别行驶前方的弯道,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前

倒车辅助系统可以说是最简单并且是最早得到应用的碰撞报警系统。这种系统只在汽车的後面装有传感器,探测汽车尾部与其它物体之间的距离,仅仅在汽车倒车时工作。报警一般是通过声音来实现,而且声音的频率随着距离的靠近变得愈发急促。

由於报警系统不具备控制车速的功能,也不会主动帮助驾驶员改正行车方向,所以它不需要与别的系统联网交流,因此不需依赖其它控制系统独立存在,并往往在售後服务站作为附件安装。当然,碰撞报警系统也可以是自动行驶系统功能的扩展。譬如,TRW最新的ACC系统就带有碰撞报警的功能。

碰撞避免系统

碰撞避免系统是目前正在开发更高一级的主动安全系统,是基於自动行驶系统和碰撞报警系统发展起来的。在必要时,该系统能够主动地辅助驾驶员,达到避免与其它汽车碰撞或偏离行车道的目的。

当系统监测到有可能出现碰撞危险时,它不仅能够象自动行驶系统一样辅助驾驶员控制车速,同时也能够帮助驾驶员改正行车方向,使之避免与前面或两边的汽车/物体发生碰撞。还有,汽车在驾驶员不小心驶离行车道时,该系统也会辅助驾驶员主动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这种系统,汽车各部都有传感器,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碰撞避免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当汽车可能与前方的车辆发生碰撞时,系统就要求本身车辆自动减速,这与自动行驶系统的功能原理一致;

-但当系统根据计算发现通过紧急制动已经难以避免与前方车辆的碰撞,系统一方面给驾驶员紧急报警,另一方面,如果驾驶员已经?取了通过转向躲避的措施,系统就会辅助驾驶员进行转向助力控制。如果驾驶员还没有?取措施,系统就会实行对方向盘的主动控制,使汽车进入临近的安全行车道;

-在倒车时(如系统装备後视雷达或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将发生碰撞前,系统能使汽车停车。这是倒车辅助系统的宽展;

-在公路上正常行驶时,如由於驾驶员打瞌睡或其它不小心的原因使汽车驶离路面或进入临近车道,系统在发出报警的同时协助驾驶员改正行驶方向。当然,要实行这一功能,道路必须有明显的行车道分隔线;

-更高级的系统,当碰到前方同一条行车道的汽车行驶速度太慢或突然减速时,在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使汽车自动实现减速-换道-加速-超车-返回原车道这一系列动作;

-因为主动安全性是以安全为最高目标,所以对方向盘的主动控制是在迫不得已时才进行。

为了实现碰撞避免这一辅助功能,整车系统必须具备实现ACC系统的两个必要条件。除此之外,汽车还必须具备可以实现电子控制的转向系统,如电动助力转向或电线转向系统各系统之间的联网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转向的主动控制。

传感测距装置/图像识别和算法

传感测距装置/图像识别和算法是碰撞避免系统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基本要求包括:

-区分前面的车辆与其它路障或路标;

-确定前面或两边车辆的方位和速度;

-识辨弯道和车道分隔线;

-辨别同一行车道上的车辆还是邻近车道上的车辆,尤其是在弯道上;

-在各种天气和道路条件下工作可靠;

-主动碰撞避免系统要求对车辆/物体的探测更可靠,更精确;

-系统的敏感度和可靠性-尽量减少误报。

以下为几种不同类型的传感测距/图像识别装置:

-红外线传感系统测距。这种传感系统依赖好的天气,在雾天和雨天工作就不可靠;

-远距离雷达式传感系统;

-激光测距;

-摄像设备和图像处理系统,用於识别道路的弯道和车道分隔线等;

-超声波测距(一般用於倒车辅助系统)。

TRW的自动行驶系统

TRW在这一领域的开发已经有15年的历史,也是在市场上第一个应用远距离雷达式的自动行驶系统。

TRW的自动行驶系统能在所有天气和道路条件下跟踪前方超过150米远的车辆。即使在弯道上,TRW系统也能比较可靠地测得邻近车辆的距离、角度位置和相对速度。TRW的第一代系统(AC10),被大众选用在四种中高档车型上,其中包括2002年投产的Phaeton高档车。现在正在开发第二代系统(AC20),尺寸更小,成本更低,功能更强,将被应用在北美一家主要汽车公司2005年上市的中高档小轿车上。

TRW正在开发设计中的最新驾驶员辅助系统(DAS)能够测量行车道的宽度,汽车在行车道上的位置,前方道路的弯度,用来车道偏离报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辅助驾驶员使汽车保持行车道(Lane Guidance)等。

汽车新技术三

中国汽车新技术:助推车市的核动力2009年12月31日11:25来源:深圳晚报发表评论【字体:↑大↓小】对于中国,每谈到汽车技术,话题都显得有点沉重。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可当我们还在为研制主发动机而雀跃、为造自动变速箱而

烦心时,世界汽车技术已经越过内燃机的门槛,迈向节能低碳的新领域。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似乎再次被抛在了“排气尾喉”之后。

迷茫的电动车

电动汽车技术早已被列为下阶段节能减排的最重要手段,中国也有了号称领先世界的国产电动车。可惜在中国的街头,我们却很难看到电动车的身影。2010年,或许全球电动汽车技术将在中国进行国际“技术研发竞赛”。

国家发改委近日透露,我国近期将发布新能源汽车技术规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预计明年3月正式颁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明确提出到2011年要形成50万辆产能的目标。可这一目标却备受业内质疑。50万辆电动车产能,细分到每个一线城市至少10万辆的销量。按目前加油站密度,仅在北京,要保证10万辆电动车运行,就要建立1700个充电站,1年时间怎么建?2010年,电动汽车听起来很美,但如何去实现却似乎很迷茫。

时髦的轻量化

所谓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强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放。研究表明,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此外,汽车轻量化还可以提高汽车动力性,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早在两年前组建了“中国轻量化联盟”。遗憾的是,除了合资企业,目前真正致力研究汽车轻量化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还寥寥无几。

有人曾预计,到2010年汽车整备质量平均将减轻17%,即250公斤;轿车整备质量将从目前的平均1300公斤左右降至1000公斤。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未为可知,但全球包括中国的各大汽车企业把汽车轻量化列为重要规划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全民的涡轮增压

随着迈腾2.0T、新君威2.0T等带“T”车型的登场,原本在国内还非主流的涡轮增压技术突然被拉到了前沿。在这些车型的影响下,市场和消费者逐渐认识和接受了小排量却能爆发惊人动力的“Turbo”技术,尝到甜头的汽车厂商们开始大举引进涡轮增压新车。

明年福特在华的四款车型,将至少两款装上EcoBoost新动力技术——缸内直喷加上涡轮增压,包括丰田、大众、日产、奔驰、宝马、华晨等在内的多家汽车厂商明年也都有类似引进计划。可以预见,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即将刮起一场“T”字风暴。

汽车电子新技术一

汽车电子新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https://www.doczj.com/doc/4810583976.html, 2007-10-23 07:29:00 (来源:一大把网站)[一大把电子圈]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机遇。

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占到一辆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在高级轿车上比例更高,在国内,中高级轿车电子装置的配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汽车电子业总体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研究投入的力度。汽车电子技术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现正处在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汽车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电子控制器,并开始由分立电子元件产品向集成电路产品过渡;第二阶段则主要采用集成电路和8位微处理器开发汽车专用的独立控制系统;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设备广泛采用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该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

1.线控技术DBW

汽车的各种操纵系统正向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未来的5~10年里,传统的汽车机械操纵系统将变成通过高速容错通信总线与高性能CPU相连的电气系统。如汽车将采用电气马达和电控信号来实现线控驾驶、线控制动、线控油门和线控悬架等,采用这些线控系统将完全取代现有系统中的液压和机械控制。在新一代雅阁V6轿车上采用的DBW就是新技术之一。DBW是线控油门的英文缩写,也可称之为电控油门,即发动机的油门是通过电子控制的。传统的油门控制方式是驾驶员通过踩油门踏板,由油门拉索直接控制发动机油门的开合程度,从而决定加速或减速,驾驶员的动作与油门动作之间是通过拉索的机械作用联系的。而DBW将这种机械联系改为电子联系。驾驶员仍然通过踩油门踏板控制拉索。但拉索并不是直接连接到油门,而是连着一个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传感器将拉索的位置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汽车的大脑ECU(电子控制器),ECU将收集到的相关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后发送命令至油门作动器控制模块,油门作动器控制模块再发送信号给油门作动器,从而控制油门的开合程度。也就是说驾驶员的动作与油门的动作之间是通过电子元件的电信号联系的。虽然从构造上来看,DBW比传统油门控制方式复杂,但油门的控制却比传统方式精确,发动机能够根据汽车的各种行驶信息,精确调节进入汽缸的燃油空气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燃烧状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使用线控技术的优点很多,比如使用线控制动无需制动液,保护生态,减少维护;质量轻;性能高(制动响应快);制动磨最小(向轮胎施力更均匀);安装测试更简单快捷(模块结构);更稳固的电子接口;隔板间无机械联系;简单布置就能增加电子控制功能;踏板特性一致;比液压系统的元件更少等。

2.CAN总线网络

随着电控单元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车载电子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构造汽车车载电子网络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大量数据的快速交换、高可靠性及廉价性是对汽车电子网络系统的要求。在该网络系统中,各处理机独立运行,控制改善汽车某一方面的性能,同时在其它处理机需要时提供数据服务。汽车内部网络的构成主要依靠总线传输技术。汽车总线传输是通过某种通讯协议将汽车中各种电控单元、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联接起来,从而构成的汽车内部网络。其优点有:减少了线束的数量和线束的容积,提高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采用通用传感器,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改善了系统的灵活性,即通过系统的软件可以实现系统功能的变化。

CAN总线是德国博世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讯协议。它的短帧数据结构、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以及灵活的通讯方式,使CAN总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满足了汽车对总线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目前,国外的汽车总线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已在汽车上推广应用。国内引进技术生产的奥迪A 6车型已于2000年起采用总线替代原有线束,帕萨特B5、宝来、波罗、菲亚特的派立奥、西耶那、哈飞赛马等车型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CAN总线技术。此外,部分高档客车、工程机械也都开始应用总线技术。预计到2005年CAN将会占据整个汽车网络协议市场的63%。在欧洲,基于CAN的网络也占有了大约88%的市场。目前使用CAN总线网络的汽车大多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总线,一条是动力CAN总线,主要包括发动机、ABS 和自动变速器三个节点,通信速率一般为500kbps;另一条是舒适CAN总线,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器和四个门模块,通信速率一般为62.55kbps或100kbps。

3.汽车巡航控制系统CCS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是汽车在运行中不踩加速踏板便可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自动地保持一定的行车速度,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汽车舒适性的自动行驶装置。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简称为CCS。根据其特点又称“汽车巡航控制系统”、“恒速控制系统”、“车速控制系统”、或“巡航控制系统”等。目前,不少车辆特别是高级轿车已把巡航控制系统作为配属设备或选配设备。例如日本的皇冠、凌志、佳美,美国的别克、凯迪拉克、德国的奔驰、宝马等车均装有巡航控制系统。

轿车装上巡航控制系统后,当车速在40min/h以上时,该装置可自动按照驾驶员所要求的速度保持行驶,并保持这一恒定速度,驾驶员不用踩加速踏板。采用这种装置后,当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车时,就可使驾驶员踩加速踏板的脚得以休息,不致因长时间驾车控制加速踏板稳定车速而产生疲劳,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由于电子系统能准确地控制车辆的工况,从而使高速行驶的车辆更加安全、平稳、耗油量减少,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的舒适性。此功能特别适用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巡航控制系统如果在安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上使用,更能发挥其优点。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点是:(1)保持车速稳定,无论由于风力和道路坡度引起汽车的行驶阻力怎样变化,只要在发动机功率允许范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便可保持不变。(2)提高汽车行驶时的舒适性,尤其是汽车在郊外或高速公路上行驶,舒适性体现得更为明显。驾驶员不需频繁地用脚踏踩加速踏板,故疲劳强度大大减轻。(3)提高经济性和环保性,在同样的行驶条件下,对一个有经验的驾驶员来说,可节省燃油15%。在巡行控制系统中使用速度稳定器后,可使发动机燃料的供给与功率之间处于最佳的配合,降低了燃油消耗率,大大减少了排气中有害气体成分。(4)延长发动机寿命,可使汽车工作在发动机有利转速范围内,使汽车的供油与发动机功率间处于最佳配合状态。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机械控制、晶体管控制、模拟式微机控制和数字式微机控制4个阶段。日本丰田公司从1965年起就开始在车上装用机械控制的巡航系统,之后德国VDO公司也研制出气动机械式巡航控制系统。1968年德国奔驰

公司开发了晶体管控制的巡航系统,并在莫克利汽车上装用。

4.汽车导航系统GPS

GPS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继阿波罗飞船和航天飞机之后的第三航天工程。开始它只用于军事方面,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GPS也逐渐应用于汽车导航。

装有导航系统的汽车,在驾驶室内有一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某个城市的交通图(称为电子地图),以及当时汽车在图上所处的位置。如果驾驶员输入目的地的地名、在图上的位置,那么图上就会显示一条从汽车所处位置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和行驶方向,引导汽车行驶,起到导航作用。这样,驾驶员可以安心地驾车到达陌生地区以及在夜间安全行车。此外,GPS 还能够随时告诉驾驶员当时的交通状况,指出什么地方交通拥挤,什么地方车流畅通,以及什么地方有空缺位置可以停车。使驾驶员能绕过拥挤路段,较快到达目的地,避免交通阻塞,提高综合行车效率。

整个导航系统由GPS导航、自律导航、地图匹配器、信号处理单元、存贮器、显示器、传感器等几部分组成。GPS导航由GPS天线和GPS接收机组成。GPS卫星发射出电波发射时刻信息,而接收机可根据电波到达的时刻,算出电波行走的时间。将这时间乘以电波传播速度就可以知道卫星与接收机的距离,即卫星与装有该接收机的汽车的距离。同时,各GPS 卫星的轨道位置也被发射出去。因此,接收点位置可由以三个卫星为中心的三个球面交点求出,即可确定该车在电子地图上的位置。

当汽车行驶在地下隧道、密集森林、高层建筑群等接收不到GPS信号时,汽车会进行自律导航。行驶开始前先由驾驶员对车辆位置设置一个初始值。在行驶中,检测每经过一定时间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方向,从而确定车辆的位置。其中行驶距离由车速传感器得出,而方向信号由光导纤维传感器测出。GPS导航和自律导航得到的汽车状态及位置的一些信号要经过地图匹配器处理后才能准确无误地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电子地图是这样制成的:首先利用城市航空测量拍到的全貌照片,经过实际调查、标记、补充形成一张精确的地形图,它包括各城市道路交通图、公路网及沿线地名。然后将地形图通过数字化仪、扫描仪,送入PC机中,并用专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编辑处理,生成数字地形模型。再经叠加、分类、标记形成一张电子地图并制成只读光盘。

汽车导航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一些系统上采用32位的CPU嵌入实时操作的微处理单元,便于高速行驶的汽车进行快速处理数据。激光技术的应用,产生大容量数字化视盘可以存贮更多的信息。使用薄膜晶体管有源液晶显示器可使图像更加清晰。汽车导航系统能实时提供自身位置和目的位置坐标、全部行驶的直线距离、时间、速度、前进方向等。当遇到道路阻塞、路段施工或走错路等情况,GPS能够及时进行检索,提供新路线。此外,为了让驾驶员事先了解行驶中路面情况,GPS还能进行语音提示。若将汽车导航系统与其它部门进行联网,驾驶员能够随时获得交通状况的最新信息,从而使汽车避开阻塞和拥挤路段,实现自动道路选择和无阻挡行驶。汽车导航的普及使用,将会给21世纪的城市交通带来新的面貌。

5.汽车电控制动系统EBS

汽车电控制动系统EBS是在ABS的基础上,用电子控制取代传统的机械传动来控制制

动系统,以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增加汽车制动安全性。汽车制动时,车轮的制动力与地面附着系数有关,当车轮处于半滑动半滚动状态时,地面附着系数可以达到最大,即制动力可以达到较大,此时的侧向稳定性也较好。当车轮完全抱死无滚动时,地面附着力有所下降,而侧向稳定性为零。极易出现侧滑和甩尾现象,容易造成事故。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就是在汽车制动时,使车轮始终处于即将抱死又未能完全抱死的状态。即保证汽车获得最大的附着力,同时又能保持相应的侧向稳定性,彻底解决常规系统中,要么车轮未抱死制动力不够,要么完全抱死,使汽车失去横向稳定性的问题。汽车制动时,ABS系统不断检测车轮的转动情况。当车轮将要抱死时,ABS系统发一信号给压力调节器,以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力,使制动力停止增加。这时制动器中的制动液少量回流减压,然后又增压,制动力增长,如此连续几次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可以达到10~20次/秒。EBS系统比ABS系统增加了各种传感器,包括三维力传感器、制动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等。制动时,制动踏板位置信号传给电控单元,同时各力传感器把载荷、地面附着力和制动气压信号传给电控单元,由电控单元自动调节制动压力,形成闭环控制。该系统用电子控制取代机械传动,减少制动系统机械传动的滞后时,缩短制动距离,在低强度时,使摩擦片磨损最小;中等强度时,利用ABS达到最佳的道路附着系数利用率;高强度时,施加最大的制动压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控制制动力。摩擦磨损传感器可以监测得各制动片的摩擦情况,控制各制动器压力分配延长使用寿命。EBS系统可以与其它电子控制系统一起由一个电控单元进行集中统一控制。实现各种不同要求的控制功能。

6.乘员感知系统OPDS

本田第7代雅阁V6轿车装备了前排侧气囊,因此在前排乘客座相应地配备了乘员感知系统。乘员感知系统的作用是,当前排座椅上坐着小孩或者小孩侧着头打瞌睡时,乘客座椅侧气囊将自动关闭,从而减小侧撞事故发生时安全气囊对儿童的伤害。那么安全气囊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呢?原来在看似跟普通座椅一样的乘客座椅内暗藏了7个传感器,座椅靠背内的6个传感器负责观察乘员的坐姿高度,来判断坐着的是儿童还是大人,或者饮料瓶等其它东西;靠背侧边的一个传感器则专门检查儿童是不是侧着头打瞌睡,判断儿童的头部是不是处于侧气囊展开的范围内。OPDS传感器是根据乘员的导电体量来做出这些判断的,座椅在出厂之前已经设定了一个座椅自身的导电体量,座椅安装到车上并坐了人后,OPDS系统检测出一个总体的导电体量,总导电体量减去座椅的导电体量就是乘员的导电体量,如果乘员导电体量低于系统初始设定的判断临界值,则OPDS系统认为坐着的是儿童或儿童的头部处于侧气囊引爆的范围中,从而自动关闭安全气囊,同时仪表板上的“SIDE AIRBAG OFF”黄色指示灯亮起,告诉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已经关闭。有了OPDS这样一个关怀备至的“看护人”,儿童就可以在旅途中尽情地享受自己的梦乡了。

7.移动多媒体系统

运用移动多媒体技术可开发出汽车娱乐系统,这种音响--图像技术包括全彩屏幕、游戏设备、DVD机、录像机、DVD机和放唱机等。移动多媒体技术还体现在智能无线产品、远程通讯设备和信息处理产品等方面,其中包括提供语音识别系统,支持多种语言,使驾驶者不用于动操作娱乐系统,从而腾出双手控制转向盘。它还能将Internet的功能集成到车辆中,使人在车上就可以上网测览、收发邮件、进行股票交易,同时采用“即插即用”的方式使汽车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新他们的多媒体产品,享受更丰富的全新服务。数码影音娱乐媒体方面的配备实际上已开始普遍化,车上的卡拉OK、VCD视听功能都属于此种设计。甚

至还能将车室营造成影、音、声、光效果俱佳的DVD剧院。数字技术的进步,给汽车A V 世界带来了巨大变革,全新概念的汽车多媒体已经开始出现。歌乐公司与微软公司合作,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综合运用汽车音响、计算机技术、导航技术及自动语言识别技术,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拥有车载计算机系统,将车载多媒体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预计,将声音、图像、办公通讯融为一体的汽车多媒体不久将成为现实。那时,坐在汽车里,除了可享受高品质音响及导航外,还可预定饭店、餐馆、机票等,辅助驾驶也成为可能。

8.电气系统电压升级

目前全球汽车制造商将共同为未来电子系统电压制定一项新标准,即36V/12V双电压系统将和42V电压系统一起使用。预计第一个运用42V电压系统的汽车将在几年后出现,而且在随后的十年里国际汽车业将会发生一个长久、彻底的变化。几年前在底特律召开的SAE年会上,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即如何去发展42V电压系统:目前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等等。

当然汽车电压升级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除了能减少线束截面积,减小电机体积外,还能趁机将车上的电器来一场“革命”,例如终结目前使用的机械式继电器,进入固态开关模式,采用电子模块代替目前的分立元件等。据行业人士认为,目前的豪华轿车使用1~3千瓦的功率,而到2010年高级轿车的使用功率将达到10~20千瓦,如果汽车性能要提高,设置要增多,唯有走电压升级这一条路才能解决问题。可以预见,汽车电气技术的改革,会给汽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4/42V及42V电气系统已得到国际汽车工业界的广泛认可,因此,可以相信这一新的汽车电气系统进入实用化的时间已为期不远。由于该电气系统的固有特点,以功率半导体元器件同微电子器件相结合的控制装置,将在新的电气系统中获得大量应用,这将对传统的汽车电器带来较大的冲击,并对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的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已对新的汽车电气系统给予了应有的关注,这一汽车新技术正进入研究起步阶段。

汽车电子新技术二

无钥匙系统

一种新型的“免钥匙”智能卡技术有望在今后成为市场主流。而它采用的正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射频技术、GPS技术。

这种系统被称之为“驶向未来的钥匙”。使用这种技术,在驾驶员靠近汽车一米范围以内,无需钥匙和按钮,系统就能辨识车主身份并将车门由锁死改为自由状态,车主只需拉动把手就可打开车门。而上车后车主也只需一个按键动作即可启动点火开关。

这种“驶向未来的钥匙”还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的终端,读取和存储包括车辆已行驶的公路里程、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下次检修时间以及当前胎压等车况信息。如果车主忘记了汽车的停放地点,利用手机软件来读取钥匙上记录的汽车GPS坐标,就可以帮助车主找到车辆停放的位置。

睡眠驾驶报警系统

该系统可防止驾驶员在睡眠(意识低下)状态下发生事故。它通过监视转向操作和驾驶员心跳状态感知睡眠(意识低下)特有的现象,以判断驾驶者是否开始瞌睡。若认为是轻度瞌睡,则发声及闪亮警告灯,提醒驾驶员采取措施。如果驾驶员未觉察仍继续瞌睡,则此装置会振动驾驶员的座椅,以唤醒驾驶员采取措施。如果警告后驾驶员继续处于睡眠(意识低下)状态驾车行驶时,电子控制油门和制动系统自动停车。这对防止驾驶员在瞌睡状态下操作非常有效。

点评:对于行驶过程中疲劳驾驶者会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很多技术都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只是所用方法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判断驾驶者是否进入疲劳状态,提示其保持清醒,这是各种睡眠驾驶报警系统的核心。

我国汽车行业先进技术

我国汽车行业先进技术专利布局

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知识产权困局

2005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590万辆,跃居全球第二位。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

我国2010年汽车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随着我国汽

车制造能力的增强,我国政府还计划用10年的时间,使我国汽车行业占据约10%的

国际汽车市场,年出口收入达到1200亿美元。

尽管我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全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品牌、技术的局

面并没有改变。在国内轿车市场,国外品牌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专利方面,根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从1985年至2005年,

国外企业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总量约为国内企业的11.2倍。而且,国外企业的

专利申请集中在车上保护、发动机、电气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国内企业的专利申

请则集中在车辆传动、特种运输等非关键领域。

在国外市场,我国企业的专利部署极少,目前还没有出现为拓展海外市场积极

开展专利部署的迹象。例如,根据企业、品牌名称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数据库进

行检索,我国长安、奇瑞、吉利、一汽、东风等著名汽车企业都没有在全球最大的

汽车市场——美国获得任何授权专利,也没有公开任何专利申请。相比之下,丰田

公司在美国授权的专利是1.0483万件,公开的专利申请是2486件;本田公司在美

国授权的专利是1.2214万件,公开的专利申请是3912件。国内企业的PCT专利申请也不多。例如,吉利、奇瑞各公开了1件和2件申请。本田、丰田则各公开了2462件、2863件申请。从这些情况看,我国汽车行业要实现品牌和技术崛起,急需在诸多重

大技术领域有所突破。

鉴于此,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中列出了我国通过863计划着力发展的六大

“汽车开发先进技术”。目前,这六大领域的863课题招标工作已经展开。随着863

课题研究的深化,我国完全有能力在这六个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帮助国

内企业彻底打破知识产权困局,迅速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崛起。

我国六种“汽车开发先进技术”的专利部署情况

(一)轿车集成开发先进技术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轿车底盘匹配与性能优化、碰撞安全性技术、整车NVH (Noise Vibration,Harshness)控制技术等。近3年来,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在该领域公开了约1200篇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企业申请占60%多。国内

企业申请占34%左右,其余主要为国内科研机构申请。

第一,底盘技术。例如,200510061026.8号文献涉及一种计算机辅助的轿车

底盘总布置的实现方法。200410104005.5号文献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测功机系统,

包括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工控机、变频器等。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入端通过

传感器与底盘测功机连接,其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卡块的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卡的

输出端与工控机连接,信号调理模块控制输出端还与连接有风机的变频器和连接有

电机的加载控制器连接。

第二,降噪技术。例如,200610054365.8号文献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由筒体、3个隔板、进气管、出气管及前、后端盖组成。隔板将筒体分隔成4个腔室,进气管从筒体一端伸进,经第一、第二至第三腔室止,出气管从第一腔室开始穿过第二、三、四腔室后接出,在进气管、出气管上和隔板上都开有一定数量的微孔,使第一、第二、第三腔室形成共振腔,可有效降低低频噪声。第四腔室内填满吸声棉,形成消声室,同时在出气管中后段外周设置消声套。200510043862.3号文献涉及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可对低、中、高3种频率的噪声进行清除。

第三,安全技术。例如,200510101159.3号文献涉及一种两用燃料汽车的防爆安全阀,安全阀壳体外部设计有密封圈,安全阀壳体上有排气通道、承压腔、进气通道及安装螺母。它可有效避免发动机回火爆燃问题。200580031820.6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前保险杠下部区域的加强件及装配该加强件的汽车前保险杠。200610140742.X号文献涉及一种汽车侧式安全气囊导板,包括中柱、支撑架、顶板等。200510085133.4号文献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充气装置。

第四,减震技术。例如,200580030393.X号文献涉及一种在汽车车身结构中的减震支柱罩。它由两个半壳构成,半壳在彼此之间构成一个空腔。减震支柱罩整合到车身结构内作为用于邻接的车身结构的空心型材连接节点,使减震支柱罩有效加强车身结构,并提高汽车防碰撞能力。200480025762.1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增强

侧面冲撞时汽车中的乘客保护的装置及方法。200610044077.4号文献涉及一种一

维扫描激光雷达汽车防撞系统。200610099747.2号文献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设备的

停车冲击限制功能实现技术。

(二)重型商用车集成开发先进技术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底盘集成匹配与性能优化、重型商用车驾驶室降低风阻的

设计、驾驶室造型设计、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与优化、驾驶室结构设计与匹配、驾

驶室降噪技术和舒适性设计等。该领域出现的专利文献大部分来自国内企业和科研

机构。国外申请主要来自日本、欧洲。不过,近3年新公开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仅

约720件,相关技术主要分布在如下领域:

第一,构件连接技术。例如,03111835.6号文献涉及一种重型载重汽车可提

升后支撑轴的连接方法,其中,支承轴摆臂的上部左端孔的公称尺寸为81至100毫米、尺寸公差为0.054毫米,轴头的公称尺寸为81至100毫米,尺寸公差为0.035 毫米,支承轴摆臂的上部右端孔的公称尺寸为101至120毫米,尺寸公差为0.054毫米,轴中部的公称尺寸为101至120毫米,尺寸公差为0.035毫米。

第二,齿轮技术。例如,200410024132.4号文献涉及一种重型汽车主动伞齿

轮局部软化新工艺。

第三,车型技术。例如,02816515.2号文献涉及一种车身构型。它利用车身

在平轧制底盘上的互换性开发新车型。该技术可把各种座位结构设置、不同类型的

内外部环境,包括声音、灯光及其它改进反映到车身。

第四,驾驶室技术。例如,200480037488.X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载货汽车驾驶室的车顶伸展区。驾驶室包括:在前进方向上的左柱,在前进方向上的右柱,以及

在前进方向上设置在门切口后的至少一后左柱和至少一后右柱,车顶伸展区至少包

括被车顶罩覆盖的两个车顶弧拱。第一车顶弧拱从左柱延伸到后右柱,第二车顶弧

拱从右柱延伸到后左柱。200480022697.7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的驾驶室,

包括两个空心型材支架,它们连接到一个支承结构上并且支承在该支承结构上,使

得在有力作用到前端部上的情况下,空心型材支架将力继续传递到支承结构内。

200610018463.6号文献涉及一种驾驶室半浮前悬置装置,包括与驾驶室固定连接

的上支架,与车架固定连接的下支架,以及连接在上、下支架之间与上支架通过翻

转轴活动连接、与下支架固定连接的橡胶支撑总成。

第五,轮胎设计。例如,200510048959.3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钢丝

子午线轮胎。

第六,重型汽车安全装置。例如,200510043950.3号文献涉及一种载重汽车

安全刹车报警装置。

第七,电控技术。例如,200710003369.8号文献涉及一种重型汽车离合器用

电控气动控制阀及电控气动操纵系统。

(三)轿车直喷汽油机(GDI)开发先进技术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直喷汽油机结构优化、燃烧技术研究、直喷汽油机电控系

统及控制策略、尾气后处理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中国高硫燃油适合性研究、降

低喷嘴积碳的技术研究等。该领域职务发明主要来自日本、德国、美国企业。我国

企业和科研机构也有少量申请。近3年,该领域新公开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约140件,主要分布在如下技术领域:

第一,混合气形成技术。例如,200410004473.5号文献涉及一种基于多段喷射

的汽油直喷式发动机分层混合气形成方法,还涉及电控汽油直喷式发动机在中小负

荷时分层稀薄燃烧方法。

第二,燃烧控制技术。例如,200610002140.8号文献涉及一种在直喷汽油机

上实现燃烧模式切换的燃烧控制方法。它使用汽油机配气相位快速切换装置,在

一个发动机工作循环内切换不同的配气策略,同时配合不同的喷油策略,在点火

模式下采用进气冲程和压缩过冲两段燃油喷射,在切换过程中采用进气冲程,压

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末期3段燃油喷射,在压燃模式下采用进气冲程和排气冲程末期

两段燃油喷射。

第三,燃油雾化技术。例如,200510009115.8号文献涉及一种车辆供油系统

的汽油雾化装置。

第四,发动机电控技术。例如,200510024460.9号文献涉及一种车用发动机

电控EGR系统,包括信号采集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它还涉及阀门主要参数,包括进气主流孔、阀门升程、排气出口孔等的确定,以及EGR系统在发动机各工况的控制策略等。

第五,除碳技术。例如,200610096952.3号文献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

统自动除碳装置,尤其涉及排气暖风装置的排气换热装置和消声器的自动除碳技术。

(四)轿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开发先进技术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电控系统软硬件开发和控制策略研究、双离合器分离接合

和换档策略研究、匹配标定软硬件开发、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技术研究,以及产品

台架和装车性能、可靠性、产品一致性、电磁兼容性的试验研究等。该领域专利文

献较少,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大致分布在如下技术领域:

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例如,200580002077.1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

双离合器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两根输入轴、两个离合器和至少两根驱动轴。200610095125.2号文献涉及一种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或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电动换档执行装置。

第二,发动机诊断控制技术。例如,200610159926.0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车辆的装置和方法。在发动机启动之前,它预先执行发动机启动的预测,当预测出了发动机的启动时,进行设备的故障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加热器和泵等被确定为正常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电子等学科领域的先进技术在车辆上开始大量应用,汽车的功能和性能日益提高,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争相采用新技术、新理论研制各种高性能、安全、环保车,使得汽车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是对近年来汽车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进而达到推广和普及新技术的目的。 关键词:汽车新技术发展 近年来,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各种概念车和新型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车展上,由车展我们也可窥见今后汽车技术的将会向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发展。 一、汽车安全技术将更加完善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 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驾驶汽车,首先要确保行车安全;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所以今后的汽车安全技术是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1] 1.1车辆动力学控制 车辆动力学控制(Vehicle Dynamics Cotrol)的缩写是VDC,该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汽车在行驶(包括制动和驱动)时的稳定性。传统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牵引控制系统)主要是对车轮上的制动力和驱动力进行控制,防

止车轮出现过大的纵向滑移率,以获得最大的附着力,既可产生最大的减(加)速度,又可防止出现侧滑。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虽然也是控制车轮的制动力与驱动力,但它们与ABS/TCS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是可实现左右纵向力的差动控制,以直接对汽车提供横摆力矩,抵消汽车的不稳定运动(如在滑路上甩尾时的矫正作用)。该系统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检测到汽车的速度、角速度、转向盘转角以及其它的汽车运动姿态,根据需要主动地对某侧车轮进行制动,来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使汽车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和操纵性能,增加了车轮的附着性和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1.2智能速度控制系统 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在某些特殊路段或特殊行驶条件下对车速进行强制限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该控制系统工作时,需首先设定限制速度。例如某区域的限速为80km/h,我们可以将该速度设定为限速值。当车速未达到80km/h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不起作用。当车速接近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启动执行器,限制加速踏板的行程,使汽车不能继续加速。当车速低于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解除对执行器的控制,驾驶员又可以自由地踏下加速踏板使汽车加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限速值的设定,可以用选择开关设定,也可以通过接受无线信号设定(即接收道路速度无线信号切换或电子地图信号切换) :可以只设定一个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有多个挡位供设定。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为智能化交通奠定了基础。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限速无线信号发射系统,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和路面情况及时调整限制车速,让道路更加安全畅通。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向: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三、安全技术发展方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 1886 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 21 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 .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

国内外铸造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铸造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8-7-14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空前高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高速提升,中国(这里只讲大陆的情况,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铸造业当清醒认识自己的历史重任和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大胆利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认清“只有实现高新技术化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机智地把握现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理智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明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铸造业的累累硕果来奠定中国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坚实基础。 1.发达国家铸造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总体上铸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原辅材料已形成商品化系列化供应,如在欧洲已建立跨国服务系统。生产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操作)。 铸铁熔炼使用大型、高效、除尘、微机测控、外热送风无炉衬水冷连续作业冲天炉,普遍使用铸造焦,冲天炉或电炉与冲天炉双联熔炼,采用氮气连续脱硫或摇包脱硫使铁液中硫含量达0.01%以下;熔炼合金钢精炼多用AOD、VOD等设备,使钢液中H、O、N达到几个或几十个10-6的水平。 在重要铸件生产中,对材质要求高,如球墨铸铁要求P≯0.04%、S≯0.02%,铸钢要求P、S均≯0.025%,采用热分析技术及时准确控制C、Si 含量,用直读光谱仪2~3分钟分析出十几个元素含量且精度高,C、S分析与调控可使超低碳不锈钢的C、S含量得以准确控制,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控制铸件质量。 普遍采用液态金属过滤技术,过滤器可适应高温诸如钴基、镍基合金及不锈钢液的过滤。过滤后的钢铸件射线探伤A级合格率提高13个百分点,铝镁合金经过滤,抗拉强度提高50%、伸长率提高100%以上。 广泛应用合金包芯线处理技术,使球铁、蠕铁和孕育铸铁工艺稳定、合金元素收得率高、处理过程无污染,实现了微机自动化控制。 铝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性能被广泛重视并日益转向工业规模应用,如汽车驱动杆、缸体、缸套、活塞、连杆等各种重要部件都可用铝基复合材料制作,并已在高级赛车上应用;在汽车向轻量化发展的进程中,用镁合金材料制作各种重要汽车部件的量已仅次于铝合金。 采用热风冲天炉、两排大间距冲天炉和富氧送风,电炉采用炉料预热、降低熔化温度、提高炉子运转率、减少炉盖开启时间,加强保温和实行微机控制优化熔炼工艺。在球墨铸铁件生产中广泛采用小冒口和无冒口铸造。铸钢件采用保温冒口、保温补贴,工艺出品率由60%提高到80%。考虑人工成本高和生产条件差等因素而大量使用机器人。由于环保法制严格(电炉排尘有9国规定100-250mg/m3、冲天炉排尘,11国规定100-1000mg/m3,或0.25-1.5kg/t铁液;砂处理排尘,8国规定100-250mg/m3。),铸造厂都重视环保技术。 在大批量中小铸件的生产中,大多采用微机控制的高密度静压、射压或气冲造型机械化、自动化高效流水线湿型砂造型工艺。

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个人见解

谈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汽车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车辆动力学控制 车辆动力学控制(Vehicle Dynamics Cotrol)的缩写是VDC,该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汽车在行驶(包括制动和驱动)时的稳定性。传统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牵引控制系统)主要是对车轮上的制动力和驱动力进行控制,防止车轮出现过大的纵向滑移率,以获得最大的附着力,既可产生最大的减(加)速度,又可防止出现侧滑。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虽然也是控制车轮的制动力与驱动力,但它们与ABS和TCS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是可实现左右纵向力的差动控制,以直接对汽车提供横摆力矩,抵消汽车的不稳定运动(如在滑路上甩尾时的矫正作用)。该系统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检测到汽车的速度、角速度、转向盘转角以及其它的汽车运动姿态,根据需要主动地对某侧车轮进行制动,来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使汽车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和操纵性能,增加了车轮的附着性和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智能速度控制系统 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在某些特殊路段或特殊行驶条件下对车速进行强制限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该控制系统工作时,需首先设定限制速度。例如某区域的限速为80km/h,我们可以将该速度设定为限速值。当车速未达到80km/h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不起作用。当车速接近80km/h 时,电子控制单元启动执行器,限制加速踏板的行程,使汽车不能继续加速。当车速低于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解除对执行器的控制,驾驶员又可以自由地踏下加速踏板使汽车加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限速值的设定,可以用选择开关设定,也可以通过接受无线信号设定(即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本文由棋子逃至198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世界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21 世纪的头 10 年将是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迅猛的 10 年,估计有 42 个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 50 种制造工艺(技术)和 20 余种(组)材料将获得重大或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关注:股市机会流向五大热点板块! ) 促使汽车工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就是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社会对环保也更加关注,现有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和与此有关的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对这种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四大领域技术及市场展望 1.1 新型动力及代用燃料汽车在新世纪头 10 年末期上市的汽车,由于装用了新型动力系统和废气净化装置,其噪声值要比现今的车约低 30%,汽车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 15%,废气排放也将大幅度减少。 2010 至年,目前许多人看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各种代用燃料汽车(例如燃气汽车)等的市场份额将达 10%左右,即每年的销售规模为 500 万—600 万辆。(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1.2 电子技术成为汽车核心技术现在,电子装备及其软件价值平均已占世界汽车生产成本的 22%(约为 2250 欧元/辆),至 2010 年,该比例将上升 55535%(约为 3870 欧元/辆)。届时,世界汽车电子市场的年销售额规模将达到 2600 亿欧元,与现在相比增长 115%。由于汽车电子化的推动,2010 年前后,几乎所有的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都将实现智能化。到 2010 年,世界汽车软件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1000 多亿欧元。不同的总线系统,操作控制系统通过软件不仅能相互联成一体,而且可实现智能化。 1.3 汽车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今后,在汽车车身制造领域长期广为流行的模块式技术将淘汰。新的轻量化材料(诸如高强度钢,金属泡沫材料,镁,铝和陶瓷材料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至 2010 年,世界汽车整车整备质量平均将减少 17%(即质量减小 250kg)。 1.4 汽车制造装备市场的结构变化至 2010 年,汽车工业对机器设备和模具(工具,工装等)的需求量将比现在增长10%左右。据预测,至 2010 年,汽车制造业对压铸设备的需求量将增长 10%;对纤维复合材料压制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15%;对工作压力较低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减少 5%;对工作压力较高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增长 6%;对液压成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压制模具(工具)的 1 需求量增长 26%;在机械及切割领域,对多工位自动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5%,对磨削机床的需求量下降 15%,对齿轮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10%,对珩磨机的需求量下降 20%,而对加工中心的需求量增长 2%,对硬车削和硬铣削车床的需求量增长 18%,对激光束切削机床的需求量增长 30%,对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4%;在部件联接/装配领域,对点焊设备的需求量将下降 20%,对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需求量增长 5%,对粘贴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28%,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6%;在表面处理领域,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油漆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8%。从以上汽车制造领域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发展趋势中,亦可看出未来汽车制造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未来生物工程技术在汽车油漆领域也将得到应用,并引起一些革命性变化。 2 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状况 2.1 新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目前博世开发的第 3 代共轨直喷柴油系统已经上市。这种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到180MPa,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喷油器,该系统可以进行多点喷射。在该技术的应用方面,德尔福在 2002 年初已经将其生产的喷射压力为 140MPa 的共轨直喷柴油系统装在福特Fcous 轿车上。西门子开始为标致 307 型轿车供应类似的系统。 2004 从年起,MagneitMarelli 将为菲亚特和欧宝公司供应其带多点喷射功能的共轨系统。不过,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是博世“整体式喷油器”系统,该装置已经被大众集团广泛采用。这种整体式喷油器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 205MPa。 2.2 5 缸发动机 5 缸发动机的采用已经有多年历史

汽车电子新技术

汽车电子新技术 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机遇。 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占到一辆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在高级轿车上比例更高,在国内,中高级轿车电子装置的配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汽车电子业总体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研究投入的力度。 汽车电子技术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现正处在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汽车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电子控制器,并开始由分立电子元件产品向集成电路产品过渡;第二阶段则主要采用集成电路和8位微处理器开发汽车专用的独立控制系统;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设备广泛采用1 6位或3 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该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本文就其中几个典型的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线控技术(control by wire) 汽车的各种操纵系统正向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未来的5~10年里,传统的汽车机械操纵系统将变成通过高速容错通信总线与高性能C P U相连的电气系统。如汽车将采用电气马达和电控信号来实现线控驾驶(steer by wire)、线控制动(brake by wire)、线控油门(throttle by wire)和线控悬架(suspension by wire)等,采用这些线控系统将完全取代现有系统中的液压和机械控制。 在新一代雅阁V6轿车上采用的DBW就是新技术之一。DBW是线控油门的英文缩写,也可称之为电控油门,即发动机的油门是通过电子控制的。传统的油门控制方式是驾驶员通过踩油门踏板,由油门拉索直接控制发动机油门的开合程度,从而决定加速或减速,驾驶员的动作与油门动作之间是通过拉索的机械作用联系的。而DBW将这种机械联系改为电子联系。驾驶员仍然通过踩油门踏板控制拉索。但拉索并不是直接连接到油门,而是连着一个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传感器将拉索的位置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汽车的大脑ECU(电子控制器),ECU将收集到的相关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后发送命令至油门作动器控制模块,油门作动器控制模块再发送信号给油门作动器,从而控制油门的开合程度。也就是说驾驶员的动作与油门的动作之间是通过电子元件的电信号联系的。虽然从构造上来看,DBW比传统油门控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论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论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新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主要就混合动力电动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碰撞预警系统、电子巡航控制系统、感应控制系统(SBC)这五个方面的汽车新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让汽车的性能、功能、美观等更为优越。同时对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汽车车身的造型外观,主要分为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汽车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自身的安全技术,最后介绍了两个大的方面,即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 标签:新技术;混合动力电动车;系统 1引言 随着汽车的问世,人类告别了“马车时代”,跨入了“汽车时代”。由此人类的行走艺术由此赋予了新的内涵。汽车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世界的经济与文化,其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随着人们对汽车的不断深入研究,新的技术会让汽车的性能、功能、美观等更为优越。 2汽车新技术 2.1混合动力电动车 就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的的结构而言,其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控制系统;(2)驱动系统;(3)辅助系统;(4)电池组。就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原理而言,其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汽油引擎加上电动机输出动力作配合,当引擎在工作时也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进而将电动机和引擎产生的动力不断切换和转化,以便达到双动能推动。通过这样的配合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耗油和废气排放,达到环保的效益。 2.2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就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而言,其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进气系统:该系统的一大特点在于:当汽车处于运行状态时,节气门开度可以控制空气的流量;而当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时,节气门会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便可以使得空气由怠速旁通道和怠速辅助通道进入气缸。怠速调节螺钉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利用其来改变怠速旁通道的通气量,进而达到调整发动机怠速的目的;电子控制器通过控制怠速调节电磁阀,可调节怠速辅助空气通道的空气流量,以实现发动机怠速的自动控制。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基 2保有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60万辆,即使按每年增长10%的保守估计,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3年也要超过2000万辆,一个国家的市场总规模与人口有密切关系,比如,中国有7亿部手机,钢铁产量为世界的48%,有近4亿网民,这些都是别的国家无法超越的。汽车产销量2010年将达到1500万辆,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呈现巨大的社会需求。 1、汽车市场发展潜力 (1)、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汽车量情况(1.86亿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与2008年相比,增加16692914辆,增长9.83%,增幅上升3.5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保有量为7619305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4530658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40.84%、50.66%,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 (2)、全国机动车驾驶员1.88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1.3亿人, 200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99765889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9105153人,增长10.58%,增幅上升0.2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38203911人,占驾驶人数的69.18%,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与2008年相比,增加16111779人,增长为13.20%。 (3)、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1360万辆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几年也将维 持这一水平,或继续增长,它将带来迅速扩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2、汽车售后服务高新技术化 目前,属于汽车工业本身制造的价值,在整个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减小,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像奥迪A6这样的产品其电子产品部分的成本,已经占整车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的材料、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追求时尚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加装和改装日益普及,包括高保真数字音响、无线通讯、网络电脑、GPS导航、DVD及电视等娱乐系统。 3、从修理为主向维护为主转变 目前,美国的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年均收入超过数百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车坏了才去修理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保正常使用,保性能优良状态,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 4、售后服务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外汽车厂家开始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本文由棋子逃至198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世界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21 世纪的头 10 年将是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迅猛的 10 年,估计有 42 个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 50 种制造工艺(技术)和 20 余种(组)材料将获得重大或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关注:股市机会流向五大热点板块! ) 促使汽车工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就是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社会对环保也更加关注,现有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和与此有关的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对这种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四大领域技术及市场展望 1.1 新型动力及代用燃料汽车在新世纪头 10 年末期上市的汽车,由于装用了新型动力系统和废气净化装置,其噪声值要比现今的车约低 30%,汽车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 15%,废气排放也将大幅度减少。 2010 至年,目前许多人看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各种代用燃料汽车(例如燃气汽车)等的市场份额将达 10%左右,即每年的销售规模为 500 万—600 万辆。(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1.2 电子技术成为汽车核心技术现在,电子装备及其软件价值平均已占世界汽车生产成本的 22%(约为 2250 欧元/辆),至 2010 年,该比例将上升 55535%(约为 3870 欧元/辆)。届时,世界汽车电子市场的年销售额规模将达到 2600 亿欧元,与现在相比增长 115%。由于汽车电子化的推动,2010 年前后,几乎所有的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都将实现智能化。到 2010 年,世界汽车软件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1000 多亿欧元。不同的总线系统,操作控制系统通过软件不仅能相互联成一体,而且可实现智能化。 1.3 汽车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今后,在汽车车身制造领域长期广为流行的模块式技术将淘汰。新的轻量化材料(诸如高强度钢,金属泡沫材料,镁,铝和陶瓷材料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至 2010 年,世界汽车整车整备质量平均将减少 17%(即质量减小 250kg)。 1.4 汽车制造装备市场的结构变化至 2010 年,汽车工业对机器设备和模具(工具,工装等)的需求量将比现在增长10%左右。据预测,至 2010 年,汽车制造业对压铸设备的需求量将增长 10%;对纤维复合材料压制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15%;对工作压力较低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减少 5%;对工作压力较高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增长 6%;对液压成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压制模具(工具)的 1 需求量增长 26%;在机械及切割领域,对多工位自动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5%,对磨削机床的需求量下降 15%,对齿轮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10%,对珩磨机的需求量下降 20%,而对加工中心的需求量增长 2%,对硬车削和硬铣削车床的需求量增长 18%,对激光束切削机床的需求量增长 30%,对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4%;在部件联接/装配领域,对点焊设备的需求量将下降 20%,对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需求量增长 5%,对粘贴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28%,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6%;在表面处理领域,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油漆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8%。从以上汽车制造领域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发展趋势中,亦可看出未来汽车制造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未来生物工程技术在汽车油漆领域也将得到应用,并引起一些革命性变化。 2 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状况 2.1 新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目前博世开发的第 3 代共轨直喷柴油系统已经上市。这种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到180MPa,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喷油器,该系统可以进行多点喷射。在该技术的应用方面,德尔福在 2002 年初已经将其生产的喷射压力为 140MPa 的共轨直喷柴油系统装在福特Fcous 轿车上。西门子开始为标致 307 型轿车供应类似的系统。 2004 从年起,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1]

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动向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汽车智能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例如赛德斯-奔驰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循迹辅助系统(Spurhalte-Assistent)是利用摄像机完成工作的。它可以在汽车无意间离开原车道时提醒驾驶员,并且把即将面临突发事故危险的汽车自动地引导回原车道,以避免严重事故发生。而这类事故在交通死亡事故中占了三分之一;梅赛德斯-奔驰同时也进行了名为“疲劳识别”的辅助系统的研发。该系统能及时地识别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对其继续驾驶予以警告。这项新系统的开发始于几年前在柏林的驾驶模拟器上的系列试验,随后,在高速公路上,研发人员还进行了夜间驾驶试验。至今,已经有超过300人参与到了这个试验之中,而试验的里程到也已经超过了500,000公里。 未来将逐步应用于汽车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汽车智能轮胎,智能玻璃,智能安全气囊,音控技术等等。 新能源: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这次奥运会上有通过产学研结合研发成功的50辆锂离子动力大客车进行载货运行,还有5辆燃料电池大客车进行示范运行,有20辆燃料电池轿车为奥运官员和媒体记者提供服务;同时还有三百多辆各种各样的场地车、游览车、清洁车运行,使奥运中心区实现零排放。同时,在奥运的周边还有几百辆混合动力大客车进行线路运行。北京市已经有几千辆燃烧天然气的汽车。 按照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目前,国内外已普遍达成共识:新能源必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奋斗和发展的方向。通用汽车公司全面开展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生物燃料、柴油机、天然气等新型汽车的研发,福特汽车公司全面开展混合动力、充电式混合动力、E85乙醇灵活燃料、清洁柴油、氢气内燃机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欧洲汽车公司选择性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主攻柴油机、生物燃料、氢燃料市场化工作,日本汽车公司在积极开展和推进各种新能源汽车研究和市场化工作,其混合动力汽车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乘用车混合动力开发将陆续准备量产。 安全性:据保守估计,到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0个成员国中,机动车的拥有量将增长62%,汽车保有量大为提高。无论是已经进入机动车时代的国家,还是仍处在混合交通时代的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发表了一篇评论,对当前的汽车安全新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点评,并评出了“未来十大焦点汽车安全技术”。 1汽车电子稳定程序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是一种能识别汽车的非稳定行驶状态,并进行自动修正的安全系统。 2防碰撞系统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作者:温福聪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系2017届汽车检测与维修3班) 摘要: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三、安全技术发展趋势: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 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第1章、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为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

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论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姓名:张亚楠 班级:动科141 学号:20140714117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与此同时也迅猛发展。但是现代汽车 虽然已经有着非常好的性能,仍对现代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人们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汽车能更好的服务人类,就此提出了许多未来汽车的模型,以及如何造福人类。未来汽车发现是个大问题,是一个我们要慎重思考的一个大难题。汽车已经普及,它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奢侈品,本文就是要论一下未来汽车的几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服务新能源 我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每天上学放学看着过往的车辆来回穿梭,人们忙忙碌碌开着汽车上班下班做工作,随后的几年,汽车越来越多,新闻里各种报道:堵车,车祸,肇事逃逸,酒驾……一系列事情层出不断,于是人们开始想汽车对人类到底是福还是祸呢?其实福与祸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对它进行好好的利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市场和用户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日益提好的要求汽车制造厂商必须在短时间内是产品更新换代使各国各公司不得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汽车造型设计就逐步摆脱了国家和地域的束缚,日渐走向全球化,从而使汽车这一产品成为世界性商品。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概括起来应该是:零油耗,零排放,零堵塞,零事故,甚至零付费,零等待。 当然我们先从备受青睐的新能源汽车说起, 作为亲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5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2411辆。即使以今后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的销量也不过是10万辆左右,与国家规划相差40万辆左右,与各个地方规划之和的差距就更大了。新能源汽车的规划销量与实际销量的巨大差距充分说明,相关部门都希望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希望把它做好做大,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好处:节能减排。这也符合我国经济长远发展需要,但现实确实如此惨不忍睹。其实消费者也知道新能源汽车节能,能省下不少油钱,能节能省钱。但是为什么消费者始终没有实际购买的冲动呢?前瞻网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汽车行业中的后起之秀,其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被确定为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下述特点非常值得摩托车行业借鉴,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的认识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的认识 一学期的汽车文化课程结束了,我对汽车在技术方面的发展有了点新认识,或许这些认识在专业人士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我还是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外形、舒适度、安全性谈论一下自己对汽车技术发展的认识。 一、外形设计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注重形象的时代,所以,在车身设计上的技术发展更新更是层出不穷。汽车刚开始被称为“无马马车”可以想象刚出来的汽车外形与卸下马的马车无二,在联系一下电视里面坐马车的情形不难想象坐这样的马车毫无舒适可言,赶完一天的路估计腰酸背痛好几天。运气不好碰上雷雨天气就得在风雨中驰骋了,只能仰天大笑“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之后出现了厢式汽车,厢式汽车用来遮风挡雨是没有问题了,但舒适度就爱不那么尽人意了,但相比前面的“无马马车”就要好多了。之后出现的甲壳虫就比较接近现代的车了。流线型的车身线条给人感觉更柔和,增强了美感。现在车身的设计都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技术是一项集光学、机械制造、电器自动的控制等多项技术与一体的复杂工艺技术。此项技术在化学性能,抗蚀性能和电磁学性能上都要优于常规焊接方法,且能精确控制能量输出,并且在能量输出时,焊接边缘减小。激光焊接由于其焊缝外形美观、穿透力强、热影响区小、母材烧损少、焊接强度高、效率高等优点经年来在轿车制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焊接技术使得汽车看上去浑然一体,不像是几块铁板拼合堆叠而成。现在的汽车不光外形上更有美感了,而且应大众追求个性的心理,越来越多样化了。不同的汽车品牌虽然主打的风格不同,但确在其基础上不断创造新样式,以适应不同需求,不同年龄阶段人的需要。 二、舒适度 现在的车逐渐从代步工具这唯一的角色中走出来,进入生活中,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需要更好的舒适度。忙碌一天后,汽车中舒适的坐靠垫能给人提供舒适休息的环境,所以越来越被人看重。汽车坐垫按材质分类主要分为:传统的竹编或草质坐垫、亚麻坐垫、水牛皮坐垫、冰丝坐垫、羊毛坐垫。传统的竹编或草质坐垫最大的优势是凉快;亚麻坐垫采用纯天然材料制成,亚麻就是具有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显著特点,才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水牛皮材质坐垫:优质水牛皮坐垫色泽生动、自然,皮质具有韧性,手感细腻柔滑,天然无瑕疵。最主要的是具有透气散热和美观时尚两大优点。冰丝坐垫: 冰丝是由天然棉皮经科学提炼而成,具有透气性能好,自动调湿,日照升温慢等特点羊毛坐垫采用优质羊皮一般经过几十道生产工序精制而成。羊毛坐垫优点是毛绒细密、色泽光亮如丝、手感如绸缎般柔软舒适、透气、保暖效果好。此外,其后视镜、车窗等也更人性化。为你在开车时提供最大的舒适程度。 三、安全性 随着汽车数量以及车速的提高,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人们对安全的考虑也是越来越看重。安全性便成为汽车生产时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人们买车时所考虑的性价比中,安全性不可避免的占着很大的比重。汽车安全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安全系统,另外一方面是被动安全系统。简单说,所谓主动安全,就是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则是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对车内成员的保护

汽车制造中焊接新技术的应用与总体发展趋势

汽车制造中焊接新技术的应用与总体发展趋势 焊接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种必要的工艺方法,在汽车制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架、车身、车厢六大总成都离不开焊接技术的应用。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点焊、凸焊、缝焊、滚凸焊、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气焊、钎焊、摩擦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等各种焊接方法中,由于点焊、气体保护焊、钎焊具有生产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高速、低耗、焊接变形小、易操作的特点,所以对汽车车身薄板覆盖零部件特别适合,因此,在汽车生产中应用最多。在投资费用中点焊约占75%,其他焊接方法只占25%。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车身焊装生产线也在逐渐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为了赶上国际水平,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要求努力提高汽车制造质量。众所周知,实现自动化的前提是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很高,希望焊接变形最小,焊接部位外观要清爽,故要求焊接技术越来越高。我国面临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焊接方面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汽车工业的品牌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汽车工业所用的焊接方法及零部件的应用情况 汽车制造业是焊接应用面最广的行业之一,所用的焊接方法也种类繁多,其应用情况如下: 1.电阻焊 (1)点焊主要用于车身总成、地板、车门、侧围、后围、前桥和小零部件等。 (2)多点焊用于车身底板、载货车车厢、车门、发动机盖和行李箱盖等。 (3)凸焊及滚凸焊用于车身零部件、减震器阀杆、制动蹄、螺钉、螺帽和小支架等。 (4)缝焊用于车身顶盖雨檐、减震器封头、油箱、消声器和机油盘等。 (5)对焊用于钢圈、排进气阀杆、刀具等。 2.电弧焊 (1)CO2保护焊用于车箱、后桥、车架、减震器阀杆、横梁、后桥壳管、传动轴、液压缸和千斤顶等的焊接。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巨永锋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本文就汽车电子化和控制理论发展概况、网络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以及汽车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地综述,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模糊控制;网络技术;汽车传感器 1汽车电子化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化是建立在电子学的发展基础之上,从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汽车电子化也随着逐年的深化与发展,而且有的汽车电子装置占整车造价的1/3,高级轿车有的就装几十个微控器、上百个传感器。电子化的程度可以说是衡量汽车高档与否的主要标志。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在汽车上安装电子管收音机,这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雏形。1959年晶体管收音机问世后,很快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60年代,汽车上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晶体管调节器,到60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但更多地应用电子技术则是在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和节油3大问题。进入70年代后期,电子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微机在汽车上的应用,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有价值、最有贡献的阶段,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即包括电子技术(含微机技术)、优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耦合交叉技术等综合技术的小系统,并且早已从科研阶段进入了商品生产的成熟阶段。 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硬件包括微机及其接口、执行部件、传感器等;软件主要是以汇编语言及其他高级语言编制的各种数据采集、计算判断、报警、程控、优化控制、监控、自诊断系统等程序。 微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指挥其他设备工作。目前汽车上用的微机以通用单片机和高抗干扰及耐振的汽车专用微机为主,其速度和精度要求不像计算用微机高,但抗干扰性能较强,能适应汽车振动大等恶劣的工作环境。有的由单机控制(即一个微机控制一个项目,如控制点火)向集中控制发展,而汽车集中控制也由原来的多个计算机通信向网络化管理过渡。 2汽车电子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础,是“汽车电子技术”中的难点和重点。利用自动控制理论而建立的开环、闭环、最优、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汽车优化控制中都有采用。建立这些控制系统时,首先对汽车某个系统,如点火提前角优化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辨识,建立数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