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述评

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述评

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述评
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述评

2012年第22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2No.22

收稿日期:2012-02-09,修回日期:2012-05-2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预研基金项目“网络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信息质量问题研究”(YY -20118);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质量元数据及评估应用研究”(12BTQ016)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2.011

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述评

宋立荣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摘要:信息质量评价是网络信息质量控制的前提。从网络信息资源的本身特点看,必须有效解决信息质量最优化等实质问题,才能有效提高信息利用率,促进信息服务发展,实现信息价值。从目前信息质量评价框架设计、评价指标选择和评价方法三方面回顾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质量评价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增进对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质量评价的认识。关键词:网络信息;信息质量;信息质量评价;评价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2-0051-06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SONG Lir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China )

Abstract :Information Quality (IQ )assessmen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IQ control of network information.From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o improve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achieve the value of network information.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IQ assessment of three aspects ,such as assessment framework design ,assessment index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o on.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future trends of IQ assessment.It com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Q assessment in network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quality (IQ );inform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ssessment

信息质量(Information Quality ,IQ )评价是信息质量管理(Inform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QM )中的关键内容,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质量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进一步规范网络信息的关键步骤。就目前相关文献研究进展看,网络信息资源的IQ 评价还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一项全新的内容,对IQ 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都有着新的、不同于以往传统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要求,研究的难点在于对IQ 概念的理解、评价内容,以及IQ 评价指标的分类、分级等。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达成一个一致认识,还没有建立一套能被广泛接受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IQ 评价理论来指导网络环境下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改进。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的理解认识对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

信息质量评价的必要性认识

评价一词,在英文里有Evaluation ,Appraisal ,Assessment ,Judgment ,Measurement ;在中文里,评估、评价、评定、评判、测度这些词所表达的含义

都近似,有“评定价值高低

”、“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

”、“衡量人物或物的价值”等含义。目前在一些学术著作中对评价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已有所拓展,可以认为,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

法对有关对象的多个方面进行测度、评判的过程[1]

其中

,“质量评价”,又称“质量评估”等,主要用于确定评价对象的质量保证能力。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IQ 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帮助用户识别和使用有价值的信息。由于网络信息数字化生产、制作、发布、传播、使用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缺少必要的质量控制和筛选机制,使得许多网站信息资源呈现无序状态,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伪混杂,增加了公众查找、选择、利用有用信息的难度。而进行IQ 评价的目的是加强网络信息生产过程中质量规范性,提高和改善信息质量,增进公众及相关方面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进而促进信息有效利用。

(2)帮助信息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借此有针

★ 第六章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课前索引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讲解了网络信息资源这种重要而又独特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在介绍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层次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进行了探讨,并着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进行了详细论述。介绍了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并对搜索引擎这一众所周知的最常用网络检索工具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在此基础上,本章从检索技术的角度,对网络检索技术做了较大篇幅的讨论,并结合常用的搜索引擎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章最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进行了研究。 【学习目标】 1、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法; 3、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 4、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 5、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作用; 6、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学习指南】 本章的重点是第1节、第3节、第4节。 【预习思考题】 1、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 2、和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什么特点? 3、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主要有哪些方法? 4、请简述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具体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主要有哪些? 5、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有哪些? 6、搜索引擎主要有哪些类型?各类搜索引擎各有什么特点? 7、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节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本节内容 一、网络信息资源类型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一,网络信息资源从内容范围上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学术信息,教育信息,政府信息,文化信息,有害和违法信息等。 第二,按信息源提供信息的加工深度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等。 第三,依据信息源的信息内容则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以下类型:一是联机数据库,即各类数据 库是联机存储电子信息源的主体。二是联机馆藏目录。三是电子图书。四是电子期刊。五是电子报纸。六是软件与娱乐游戏类。七是教育培训类。八是动态性信息。 第四,如果认为网络中的信息存取方式所要达到的功能是在简单地模拟和再生人类信息传播方式

第一章1.3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教学设计

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常用的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类型及信息检索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技巧,并能利用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类型。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 由海南日报的一篇调查问题“海南省陆地面积有多大”,“海南省有多少人口”,“海南最长的河流是什么”,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交流探究并实践的基础上,让最先找到答案的同学上进行上机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其操作的过程及想法,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4)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 (5)入侵检测是网络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

1.3_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_教学设计

1.3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 【教案背景】 普通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 【教学课题】 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 【教材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模块已经基本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为了避免陷入高一学搜索高二还是学搜索的尴尬境地,这节课的教学没有仅仅定位于教会学生利用关键字搜索或者教会学生掌握几个搜索技巧,而是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去更好地运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检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能描述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2、能利用搜索引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实践体验各类搜索引擎的优缺点、理论探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解决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运用因特网检索信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高效获取环保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提问法 【教学重点、难点】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利用“百度”、“Google”搜索信息的时候,肯定都遇到过“该页无法显示”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网站服务器暂时中断或堵塞、网站已经更改链接等等。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百度快照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快照”,就是搜索引擎把索引的网页缓存在服务器中,这样即便链接死了,用户也可以从搜索服务器中取出这个被存储的“快照”页面。那么,搜索引擎是如何搜索信息的呢?同学们可能听说

过“网络机器人”、“蜘蛛”,也知道搜索引擎多亏了它们的辛勤工作。其实,“蜘蛛”只是搜索引擎的一个组成部分,叫做“搜索器”。 二、教授新课,知识建构 (一)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我们举个例子,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中国环保”进行检索,结果出来后,有上万条信息。点击其中的一项“中国环保网”,就进入了这个网站的首页页面。我们来分析这个例子,“百度”的“蜘蛛”程序“爬”到“中国环保网”(https://www.doczj.com/doc/489648602.html,)上,抓到了这个页面,并从全文中抽取了一系列的关键字,包括“中国”、“环保”等,并把网页网址与这些关键字关联,利用“索引器”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当你向“百度”提交了这些关键字,“百度”就利用“检索器”从索引数据库中搜索,并将搜索到的结果展示在页面上。那么,“百度”的“蜘蛛”是如何知道有这个网页呢?一种可能是,“中国环保网”在“百度”的网站目录中注册过;另外一种可能是,“蜘蛛”顺着其他网站上的链接“爬”行抓取到了“中国环保网”这个网站的首页页面。 展示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图,请学生试着描述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然后教师点评。 (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在高一的必修课上,我们知道了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一般采用人工方式采集和存储网络信息,通常是按网络资源的主题性质进行分类,将信息资源分为若干领域的主题范畴,然后再细分为各科专题目录,最后列出具体的相关网站,形成一个由信息链组成的树状结构,即总目录-专题目录-链接-网站。比如雅虎中国以及国内的搜狐、新浪、网易分类目录。

Internet概述

Internet概述 一、Internet介绍 Internet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计算机信息资源网络。它就是将遍布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而成的一个计算机互联网络。从技术角度瞧,Internet就是一个以TCP/IP作为通信协议连接各国、各地区、各机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络。从资源角度来瞧,它就是一个集各部门、各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供网络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 Internet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ARPA)建立的军用计算机网络ARPAnet,它就是利用分组交换技术将斯坦福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犹她大学连接起来,于1969年开通。ARPAnet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组建的网络,就是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后改名为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简称DARPA。ARPAnet被称为DARPAnet Internet,简称为Internet。1974年提出的TCP /IP协议在ARPAnet上的应用使ARPAnet成为初期Internet的主干网。 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筹建了互联网中心,将位于新泽西州、加州、伊利诺斯州、纽约州、密西根州与科罗拉多州的6台超级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NSFnet,并通过NSFnet资助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近20个区域性的计算机广域网,同时,NSF确定了Internet的TCP/IP通信协议,所有网络都采用TCP/IP协议集并连接ARPAnet,从而使各个NSFnet用户都能享用所有用于Internet的服务。随后NSFnet又把各大学与学术团体的各种区域性网络与全国学术网络连接起来。1990年3月,ARPAnet停止运转,NSFnet接替ARPAnet成为Internet新的主干网络。1995年4月,NSFnet停止运行,由美国政府指定的Pacific Bell、Ameritech Advanced Data Services and Bellcore与Sprint 3家私营企业介入网络的运作,网络进入了商业化全盛发展时期,Internet发展成为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小不等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结构松散、开放性强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到1995年,网络个数达到25000多个,主计算机个数达680多万台,用户数达4000多万人,遍布世界136个国家与地区。 最权威的Internet管理机构就是Internet Society(ISOC,因特网协会)。它就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组织,目的就是推动Internet的技术发展,促进全球性的信息交流。 二、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1987年至1993年就是Internet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首的一批科研院所与国外机构合作开展一些与Internet联网的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高晓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 摘要 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不是全部的信息都对网络用户是有价值的,本论文就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主体,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其中也包括了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不完善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ABSTRACT It is a network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but not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to network users, the paper on the need for evalu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studied, which also Including the status of foreign research in this area. Finally, describing current statu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adequat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of evaluation 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1,2,3] 1.1网络信息内容的庞杂 因特网是一个包含众多信息格式、众多信息内容的信息混合体,当前社会,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据估计互联网每天发布的信息超过700NB,但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程序,缺少了编辑、审核后再出版这一质量控制环节,用户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但由于信息发布的开放性,随意性,大量垃圾信息和对用户无用的信息也在快速增长,使得信息过载现象严重。 1.2搜索引擎的不足 尽管网络搜索引擎给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搜索引擎不能鉴别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高低,其输出的检索结果一般只以与检索词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并不按照信息资源的相关质量标准排序,因此并不能全面改善网络信息的无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01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是什么? A、模拟化格式 B、数字化格式 C、图片格式 D、文本格式 2、网络信息资源过度增长而引发的信息泛滥是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冗余信息 C、失效信息 D、污秽信息 3、网络信息流中混杂着与信息含量无关的多余、重复、无价值的信息是指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冗余信息 C、失效信息 D、污秽信息 4、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信息内容失真这一现象是指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虚假信息 C、冗余信息 D、失效信息 5、GIF、JPG等文件格式存储的信息是以下哪种信息? A、文本信息 B、图片信息 C、视频信息 D、虚拟信息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类可以利用的战略资源有哪些 A、物质 B、意识 C、能量 D、信息 2、信息资源的主要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A、信息的内容 B、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

C、信息表述所依附的载体 D、信息传播所利用的媒介 3、按照资源的交流方式,网络信息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A、正式出版信息 B、非正式出版信息 C、灰色信息 D、半非正式出版物 4、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A、标准化 B、整体化 C、法规化 D、政策化 5、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A、技术 B、经济 C、人文 D、社会 02网络信息组织与存储 A B C D 指的是什么 A B

C、内嵌式存储 D、区域化存储 3、FAS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网络化存储 C、区域化存储 D、内嵌式存储 4、NAS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内嵌式存储 C、网络接入存储 D、存储区域网络 5、SAN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内嵌式存储 C、网络接入存储 D、存储区域网络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网络信息组织需要经过哪两个过程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序? A、重组 B、序化 C、优化 D、传播 2、下列哪些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中观组织模式? A、编目 B、数字图书馆 C、学科信息门户 D、网站导航 3、下列哪些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组织模式? A、数字图书馆 B、网络资源指南 C、搜索引擎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以 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我们政府特此制定了由“知识成产系统,技术生产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只是应用系统”4个良性循环的子系统所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传播系统,已经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势必造成巨大的变化,产生新的社会需求,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式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 1.网络信息资源含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侠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的身。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恶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细细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因特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 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活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第三章 作业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3 一、思考题: 3.1为什么说研究Feistel密码很重要? 答: Feistel 密码结构是用于分组密码中的一种对称结构。Feistel提出利用乘积密码可获得简单的代换密码,乘积密码指顺序的执行两个或多个基本密码系统,使得最后结果的密码强度高于每个基本密码系统产生的结果。他的优点在于: 由于它是对称的密码结构,所以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就极为相似,甚至完全一样。这就使得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编码量和线路传输的要求就减少了几乎一半。此外,Feistel密码结构开辟了新的加密算法模式,很多密码标准都采用了Feistel 结构,其中包括DES。 3.2分组密码和流密码的区别是什么? 答: 分组密码是将一个明文分组作为整体加密并且通常得到的是与明文等长的密文分组。 流密码是每次xx一个字节或一个位。 3.3为什么使用表3.1所示的任意可逆代替密码不实际? 答: 对于像N=4这样的较小分组,密码系统等价于传统代替密码。用明文的统计分析方法攻击它是轻而易举的。这种脆弱性并非来自于代替密码,而是因为使用的分组规模太小。 如果N充分大,并且允许明密文之间采用任意的变换,那么明文的统计特征将被掩盖从而不能用统计方法来攻击这种体制,但是对于系统来说不切实

际。从实现的角度来看,分组长度很大的可逆代换结构是不实际的。如果分组长度太小,系统则等价于古典的代换密码,容易通过对明文的统计分析而被攻破。表3.1定义了n=4时从明文到密文的一个可逆映射,其中第2列是每个明文分组对应的密文分组的值,可用来定义这个可逆映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第2列是从所有可能映射中决定某一特定映射的密钥。这个例子中,密钥需要64比特。一般地,对n比特的代换结构,密钥的大小是n×2n比特。如对64比特的分组,密钥大小应是64×264=270≈1021比特,因此难以处理。 3.4什么是乘积密码? 答: 乘积密码就是以某种方式连续执行两个或多个简单密码(如替代、置换),以使得所得到的最后结果或乘积从密码编码的角度比其任意一个组成密码都更强的分组密码。 3.5混淆与扩散的差别是什么? 答: (1)扩散(diffusion): 将明文的统计特性散布到密文中去,实现方式是使得明文的每一位影响密文中多位的值,使得每一字母在密文中出现的频率比在明文中出现的频率更接近于相等。其方法是尽可能的使明文和密文间的统计关系变得复杂,以挫败推倒出密钥的企图。 (2)混淆则是尽可能的使密文和加密密钥间的统计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以阻止攻击者发现密钥。其目的在于使作用于明文的密钥和密文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使明文和密文之间、密文和密钥之间的统计相关特性极小化,从而使统计分析攻击不能奏效。 3.6哪些参数与设计选择决定了实际的Feistel密码算法? 答: (1)分组xx: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

南京理工大学编(高纲号0585 )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21 世纪为信息社会,信息资源是一种 战略资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信息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竞争实力。国家信息化 建设领导小组在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在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如何从Internet 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则成为从事各项工作和一般用户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随着Internet 上信息资源库的增多,Internet 的内涵已经由信息高速公路扩大到信息资源库,成为一个集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数据资源网。而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面和传播范围、类型、媒体形态等方面都与传统信息资源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组织、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标准,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技术,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以讲解、发掘各种载体中信息并加以提取利用的方式、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通过系统而专门的学习,培养学习敏锐的信息意识,掌握现代检索工具和手段,增强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 1 )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 2 )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检索技术、检索方法; 3 )掌握搜索引擎的类型、基本原理,熟悉常用搜索引擎; 4 )掌握专职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5 )掌握综合数据库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6 )掌握特殊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7 )了解交互式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 n、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点) 第一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应考者应当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分布、特点等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检 索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其发展,重点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及其检索步骤,在掌握各类检索技术的基础上能将其熟练应用。 、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资源的实质 (二)信息检索的实质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doc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可分为第三方评价法、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评价法及由文献计量学引伸和发展而来的网络计量法。 第三方评价法主要是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者(所有者)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而言的,目前的主要形式有:一是商业性的专业网络资源评价网站,评价的范围多侧重于综合性网络资源,面向普通网络用户,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日访问量、网站设计的感官效果等,注重网络资源的形式而不注重信息内容。二是由图书馆所提供的网络资源评价服务,一般针对学术信息资源评价,具有专业性,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多侧重于信息内容,且考虑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学说性,是专为科学研究而服务。第三方评价法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 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评价法主要是由有关网络资源评价的专业机构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由用户根据其特定信息需求从中选择符合其需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在这种方式中,评价机构仅将其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南告知用户,帮助或指导用户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而不是代替用户评价。这有助于用户搜集完全符合自身特定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提高网络信息资源过滤的质量。用户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多为定性评价方法。 网络计量法是目前正在探讨和研究的一种网络资源评价方法。与第三方评价法和用户自我评价法不同的是,网络计量法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的自身特征和规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第三方评价法和用户自我评价法的主观性、价值偏向性。在定性评价方法中,也往往涉及到相关数量指标,如根据专家评价的结果赋予某项指标特定的值和权重,但这些往往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依赖于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严格的定量方法并不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依据,而是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有关特征。目前,尽管许多图书馆学家和信息管理学家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无法用特定的"量"来计算,也无法计算网络信息资源的绝对价值,但我们仍可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相互之间的"引用"关系建立网络信息资源价值或重要性的相对度量值。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目前多从资源的权威性、准确性、目的性、时效性和全面性五方面进行。 权威性:考察网页的编写者是谁。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要设法了解他们的信用。特别是对于用于学术研究的站点,考察他们的学术声望则更为重要。还可以通过服务器的域名来考察网站的可靠性。 准确性:考察登载在网上的资料是否经过加工,可信度如何。如果发现存在拼写、打印和语法错误,说明该资料未经加工,因此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审查。 目的性:考察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版目的是什么,学术的、商业的、娱乐的。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站点、出版这些资料?这些资料是为哪些用户出版的和服务的?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大纲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课堂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及内容设置 第一章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教学目的】 1、掌握文献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及特征 3、了解文献检索的原理 4、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步骤 【重点难点】 1、信息概述 2、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3、文献检索 4、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以及检索策略 【教学内容】 1.1信息资源概述 1.1.1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 1.1.2信息源的类型 1.1.3文献信息源的类型

1.1.4主要的一次文献信息源 1.2信息资源检索 1.2.1信息检索及其相关概念 1.2.2信息检索的类型 1.2.3信息检索系统 1.2.4数据库 1.3信息检索语言 1.3.1信息检索语言概述 1.3.2信息检索语言的类型 1.4信息检索技术 1.4.1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 1.4.2新型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 1.5信息资源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1.5.1信息资源检索方法 1.5.2信息资源检索途径 1.5.3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6信息资源检索效果的评价 1.6.1检索效果的评价 1.6.2信息检索的意义 习题1 第二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概述【教学目的】 1、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类型 2、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方法 【重点难点】 1、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 2、目录型与索引型网络检索工具的使用 【教学内容】 2.1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2.1.1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2.1.2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2.2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网络信息资源描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探析 摘要: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对象,并对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这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探析,最后指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 因特网开放、自由等特点使它在为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过载和信息污染等新问题。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并呼吁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与评价纸质文献一样的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与传统印刷体信息环境相比,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与质量控制更加迫切;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和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今天,电子出版的迅速发展、资料类型的推陈出新以及网络资源的海量增加对现有的编目规则和MARC格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图书馆目录有效回应用户的期望与需求,如何按照一定格式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如何更有效地编制书目记录,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问题,MARC的不断扩充与元数据格式的产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受到MARC的影响和启发,人们结合当今网络技术的特点和大众需求,开始对网络检索、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以及新一代元数据XML、RDF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在对新一代元数据研究的同时,MARC格式已成为其他元数据格式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图书馆界,MARC格式更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需要做的是继承和发展MARC。因此,对机读目录格式应用的深层次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一、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1、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与用户利用之间的矛盾 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文献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信息量大,来源广泛;②信息层次多,品种多样;③非线性排列,具有超级链接特性以及交互性;④信息内容庞杂,质量参差不齐,在学科、行业和地理位置上具有非均衡性;⑤信息资源分散无序,具有非控制性;⑥信息传播速度快,更迭频繁;⑦信息发布自由,并可供多人随时无限次使用,资源提供者和受众者无数;⑧信息获取与站点有关。 首先,网络信息量大和信息爆炸式的增长特点,加大了用户查找所需的有用信息的难度。其次,网络松散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是成非线性排列的,是一个开放型、生长型的“有机体”,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它的生长状态随时能被受众和信息源所改变,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再次,网络信息资源生产、制作、发布、传播、使用的自由性,使得网络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真伪混杂;同时,因特网对网络信息生产和信息发布缺乏严格的管理限制,没有一个专门的信息过滤机构和过滤机制,所以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时所产生的困惑就更大了。 2、检索的准确性和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

[信息网络安全资料]

[信息网络安全资料] 信息网络安全主要内容 u 基础概述 u 风险威胁 u 建设应用 u 安全管理第一部分信息网络基础概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高科技的网络信息时代,把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 虚拟世界:数字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同: 交往方式不同,(面对面,视距; 点对点,非视距)生存基础不同(自然,科技)实体形态不同(原子,比特)自由空间不同(心灵空间,网络空间)科技是第七种生命形态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 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处理技术变成当代社会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发展成功的关键。 一、基本概念信息定义1: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定义2: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

信息构成是由: (1)信息源(2)内容(3)载体(4)传输(5)接受者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①数据②文本③声音④图像人类信息活动经历: 1、语言的获得 2、文字的创造人类四大古文字体系: ①古埃及圣书文字②苏美尔楔形文字(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③印地安人玛雅文字④中国甲古文 3、印刷术的发明唐朝有印刷; 宋代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元代王祯创造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 明代铜活字出现; 再到油印,发展到现在利用磁的性质来复印。 4、摩尔斯电报技术的应用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网络一、概念定义1:由具有无结构性质的节点与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的体系。 定义2:在物理上或/和逻辑上,按一定拓扑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节点和链路的集合。 ★计算机信息系统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94年国务院147号令)信息网络是一个人机系统。 基本组成:网络实体、信息和人。 ★信息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免遭拒绝服务,未授权(意外或有意)泄露、修改和数据破坏的措施和控制。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说课讲解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作者:高丽 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班 【摘要】通过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遵循的原则出发, 阐述了网络信息资源主、客体与评价的指标, 重点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方法。 【关键字】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原则评价方法 【正文】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1 无限性和广泛性: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覆盖面广,涵盖了各个领域,且种类繁多,几乎无所不包,网络连接了数以亿计的承载了各种信息的主机,信息容量几乎是无限大。 1.2 多样性:超文本、超媒体、集成式地提供信息,除文本信息外,还有图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 1.3 廉价性:网络信息资源大多是免费提供的,用户仅需要付出一定的通信费用低费用的网络信息刺激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使得网络信息的普及率和利用率不断提高。 1.4 共享性:由于信息存储形式及数据结构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它在网络环境下,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扩展。一份信息资源上网后,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给本地用户,而且可以发散到全球各个角落,用户不用排队等候就可以共享同一份信息资源。 1.5 新颖性:与传统的印刷型信息资源不同,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出版

周期性,实效性等特点,即使是同一个网页,也会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 1.6 无序性:信息来源分散、无序,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且变化、更迭、新生、消亡等都时有发生,难以控制。总之,网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信息、查找信息渠道,它具有方便、及时、快速和交互性的特点。 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2.1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 (1) 学术领域专业人员 (2) 图书馆员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 (3) 网络用户 (4) 网上评估服务机构 (5) 进行网上资源评价的出版物 2.2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客体 从检索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网站信息资源和网页信息资源。我们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对象,主要也从这两个方面:网站信息资源又包括网站(不包括站内所包含的具体信息)和站点信息(即网站所发布的具体信息);网页信息资源包括网页(不含具体信息内容)和网页信息。因此,总的来说,评价的客体一是具体的网上信息,二是站点/页面。由于具体的网上信息量大,人们无法搜集齐全所有的信息,并对它们逐一进行评价,因此,目前较为可行且被普遍采用的对策是采取替代办法即用网站的评价代替对信息的评价,具体评价

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

课题:1.3 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 教学分析:本节内容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对因特网信息检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还是不很了解,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教学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得到结论。 教学目标:1.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特点和工作原理;2.能比较出不同检索工具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提高搜索技能,熟练地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的信息;3.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全文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全文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任务引导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经常使用的两种信息检索方式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 二、特色信息检索工具 专门搜集某一类的信息资源,内容丰富,数据量大,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其他信息检索工具 最早的FTP搜索引擎是基于文本显示的Archie。 三、元搜索引擎 是一种调用其他多个独立搜索引擎的引擎,是对多个独立搜索引擎的整合,调用,控制和优化,能方便地检索多个搜索引擎,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的全面性。 四、因特网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搜索引擎 基于专业领域的垂直搜索引擎 五、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搜索器:负责定期地自动到各个网站上,把网页抓下来,并顺着上面的链接,持续不断地抓取网页。 索引器:把搜索器抓来的网页进行分析,按照关键词句进行索引,并存入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检索器:面向用户,接收用户提交的查询字串,在索引数据库中查询,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六、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一般采用人工方式采集和存储网络信息,依靠手工为每个网络确定一个标题,并给出大概的描述,建立关键字索引,讲其放入相应的类目体系中。 七、小结 利用困特网进行信息资源检索时,如果想大致了解某一个领域的信息资源,可以使用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如果需要检索的信息资源目标比较明确,则可以根据信息资源的类型选择搜索工具。 八、课堂练习 1.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一般采用什么方式采集和存储信息 A.人工方式 B.“蜘蛛”程序 C.关键字检索 D.检索工具 2.最早的FTP搜索引擎是基于文本显示的 A.Google B.Baidu C.Archie D.天网搜索 3.下列不属于搜索引擎中“搜索器”工作程序的是 A.网络机器人 B.蜘蛛 C.爬虫 D.CuteFTP 4.下列不属于元搜索引擎特点的是 A.搜索时,用户必须多次提交搜索请求 B.可同时搜索多个数据库 C.一般支持AND、OR、NOT等操作 D.一般只使用简单、直接的搜索策略 九、实践园地 1.三个代表的英文翻译:____________ 2.以写无题诗著名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这样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 3.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网上找一幅郁金香的图片,格式为JPG,保存到桌面上建立的文件夹。 5.在网上搜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演示文稿,并保存到桌面上建立的文件夹。 6.通过地图等特色搜索找到你家大概位置 7.借助Google-earth软件精确定位你家的位置(选做题)

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信息组织课程论文 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摘要: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其有别于传统信息资源特点,并重点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进行了分类和剖析,最后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1. 网络信息资源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的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因特网的发展,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我们能以比以前快得多的速度在全球范围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因特网的发展大大扩展了我们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世界,信息的生产和服务都能够直接面向用户,因特网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集散地和最大的图书馆。然而,由于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而又非常分散、无序,使得人们对网络信息的查询、检索、利用都十分困难。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以利于人们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从而有效地开发和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的组织与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内涵、类型、载体形态、分布和传播范围、控制机制、传递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信息资源有显著的差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2.1 信息量大,传播广泛 网络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它既是信息资源存储和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是集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信息资源网。由于信息源的增多,信息发布的自由,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并迅速增长。 2.2 层次众多,品种多样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第六章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第一节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具备这三类媒体的许多优点,也自有其独特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按信息源提供信息的加工深度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等。 依据信息源的信息内容则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以下类型:一是联机数据库,二是联机馆藏目录,三是电子图书,四是电子期刊,五是电子报纸,六是软件与娱乐游戏类,七是教育培训类,八是动态性信息。 如果从科学的正式交流渠道与非正式交流渠道的思想出发,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分为稳定的信息资源和不稳定的信息资源两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源,它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传统信息资源的特点:第一,以网络为传播媒体。第二,以多媒体为内容特征。第三,以超文本形式组织信息。第四,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交互性。第五,变化更新快。 第二节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是指对网上的各种概念、数据(包括声音、图像、软件等)、事实、文献等,通过分析、标引(分类的和语词的)、著录(信息特征的描述)、链接(把相关的信息加以联系)、排序、存储等手段,形成一个有序的、便于用户理解和查询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决定了人们查找利用它们十分困难,而且也使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变得十分必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Internet上存在着大量可获得的有价值、可利用的信息。二是为了检索的便易,这些资源需要组织。三是为了方便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 ●网页的链接结构 网页的链接结构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树状结构(层级结构)和网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