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教育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教育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教育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讨论稿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 0年修订》填写。如:设施农业生产技术(010100。

二、入学要求

满足专业学习的条件。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规定的学制填写,如: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等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掌握××××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从事××××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专业(技能方向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

1

2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一职业素养

1.

2.

(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1.

2.

专业(技能方向1

11.

12.

专业(技能方向2

l 1.

12.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八、课程结构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公共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九、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与任务

参考课时学分 1 职业生涯规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 32~36 2

6 语文

(1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课程,其任务是…… (2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 192~216

12

7 数学 (1 (2

(二专业技能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与任务参考课时学分 1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X 专业

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

2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学生必修的一门×X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其任务是……

专业技能课

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核心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方向A 专业技能方向B 专业模块课1 专业模块课2

专业模块课1

专业模块课2 …

专业模块课1 专业模块课2 …

核心课1 核心课2 核心课3 核心课4

核心课n

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艺术其他

专业技能方向N 选修课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教学时间安排针对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课程开设顺序和周课时安排。

2.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3.公共基础课中的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可根据需要,

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4.专业核心课程为必修课,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包括本专业(技能方向的必修课和用于专业拓展的选修课。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5.对文化基础或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中的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泣不少于10%o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

分总学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程德育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术小计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

核心

专业核心课1

专业核心课2 小计专业

(技

能方

专业模块课5

专业模块课6

向1 小计

专业(技能方向2 专业模块课5 专业模块课6

小计顶岗实习小计合计

选修课程选修课1 选修课2

小计

合计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策略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评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应从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是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具备工作、教研、实训及展示等多项功能,根据××××专业核心课程,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配备实训实习室和设施设备,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平衡,将校内实训实习室建设标准分为基本和示范两个等级。基本标准是开设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示范标准是省级及以上示范专业所必须达到的标准,实训实习室内设施

设备配备充足、先进。

序号实训室名

称面积设施设备

名称

规格和数量

基本示范

1

2

十四、专业师资

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应为××××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所要求的业务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及良好的师德;具有工作实践经验,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对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师资队伍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当外聘企业在职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程。

十五、其他说明

附录l: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岗

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1 1.1

1.1.1

1.1.2 1.2

1.2.1

2 2.1 2.1.1

附录2:术语界定

专业教学标准通用术语(如:技能、知识、职业素养本专业教学术语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一门×××课程。其任务是:

二、课时

××课时。

三、学分

××学分。

四、课程目标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序号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及要求考核要点参考课时

1

2

六、教学实施

根据本专业课程实施的实际要求,提出教学策略、教材编写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等。

(一教学策略

要体现本课程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选择、教学组织创新上的特殊性。

(二教材编写

依据本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编制教材,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三资源开发与利用

包括教辅资料、教学手册、网络资源、教学课件、仿真软件的开发与利用等。

七、考核与评价

1.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要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考核、管理办法。

3.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多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八、其他说明

附件2: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说明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参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 0年修订》的专业名称和代码,不得任意新增、修改。

二、入学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要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

三、基本学制

参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规定的学制填写。对于学制3~4年的专业,本次只编制3年制标准。

四、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五、职业范围

概述本专业针对的岗位群,并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列举“对应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举例”,有具体对应专业(技能方向的,分别列举。

六、人才规格

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 0年修订》中“职业能力要求”及国家、行业职业标准,描述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4~8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

能”(15~25条。“职业素养”应体现产业文化、行业主流价值观和专业特色,特别是体现对应岗位群的职业道德、意识、态度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特点,如:安全生产、节能环保、遵守操作规程等;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等通用职业素养不在此列出。

公共基础课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本专业具体需求开设;包括德育课(职业生涯窥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以及本专业类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描述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先列出本专业共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若该专业具有多个专业(技能方向,除应从专业整体角度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进行描述外,还应就各专业(技能方向分别描述。

七、主要接续专业

中“继续学习专业举例”和高职、本科专业目录。

如:建筑工程施工(040100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

本科:土木工程

如:工程造价(040500

高职:工程造价

本科: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八、课程结构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通过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设置。各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课时数应大体相当,教学中学生至少要选择一个专业(技能方向的课程学习。如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较强,无专业(技能方向,则可直接列出专业技能课程,不再区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含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训实习形式,如认识性实习实训、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要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实训实习环节,规范顶岗实习要求。

九、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描述。物理、化学作为选修课,如果本专业需要开设,则列入文化课中。

专业技能课程名称可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 0年修订》中“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应概述各课程的学时、性质、主要任务;“性质"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还是专业(技能方向课,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每门课程的“主要任务”不超过500字;“机械制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土木工程力学基础”等9门大类专业基础课,按照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9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描述。

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设置顺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能力递进的原则。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十、教学时间安排

参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的要求。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课程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实训实习,校内、校外实训和顶岗实训学时,均包含在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中。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策略

公共基础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教学,根据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倡以项目、案例等为载体,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实施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二教学管理

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500字以内。

十二、教学评价

对专业建设提出总体评价要求,描述中应涉及对学生、教师、专业教学等方面的评价,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300字以内。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描述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要求、职业技能训练必须配备的实训实习环境。实训实习环境应体现职业性,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

十四、专业师资

描述中应包括规模、资格和能力等要求。如: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专业教师人数、队伍结构和任职资格等。队伍结构中应包括职称比例、专兼职比例、企业外聘教师比例等;任职资格应为学历、职业技能、教师任职资格、职业资格,以及企业工作经验或经过企业实践培训等要求。500字以内。

十五、其他说明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如没有,此项可不写。

附录: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从产业、专业调研出发,分析工作岗位任务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这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和依据。本内容应与“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内在联系或对应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标准框架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概述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其中,课程性质指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还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二、课时

应与专业教学标准一致。

三、课程学分

应与专业教学标准一致。

四、课程目标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的维度,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序号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及要求考核要点参考课

时1

2

“内容及要求”可按照模块方式列出,并用清晰、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描述具体要求。可供参考的行为动词有:

(1知识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认识、知道、解释、分析等

(2技能目标:会、能、学会、进行、完成、制定、识读、绘制、画出、检测、安装、操作、运用、使用、选择、找出、识别等

(3情感目标:养成、形成、具有、获得等

六、教学实旋

对本课程的教学策略、教材编写、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建议,800字以内。

七、考核与评价

对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提出建议,300字以内。

八、其他说明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如没有,此项可不写。

附件 3: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一、调研目的为新一轮专业教学改革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是新制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的必要组成内容。二、调研框架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及职业学校两类主体。总体要求:通过调研,主要反映出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及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现行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与培养现状、企业对现行专业教学的要求与建议等。调研范围:以所承担的专业为主,重点调查相应的岗位或岗位群。重点调研内容: 1.行业发展研究行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国际化发展趋势)、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供求状况行业文化、职业素养状况 2.企业调研重点调研本企业技术变化(工艺、设备、材料等);运营方式变化(商业业态、分销系统发展、服务类型);劳动组织变化(流水线、小组工作、岗位轮换、一人多岗等)等内容,重点研究上述三个方面变化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变化要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情况,要求列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各不少于 10 项。 3.学校调研现行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原有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课程结构比例等)学校生源状况就业与升学情况(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及对口率)三、基本要求 1.本研究采用直接组织调研、第三方材料分析间接调研等进行形式,要求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 2.企业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规模的大中小、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

集型。企业数不少于 10 个。 3.学校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类别的国重、省重与一般,中专与职高、技工等。学校数量不少于 20 所。 4.调查时限为近五年的相关内容。如有近 3 年内的相关调研报告,可以做补充调查后采用。5.本报告作为专业教学标准的附件内容,字数要求在 4000~6000 字。 11

附件 4: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名词术语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规范: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称为标准化。(上述三条引自百度百科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P153 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0)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概念内涵与教学计划基本相同。20 世纪 50 年代至90 年代初,国家对中职三类学校教学计划制订都有明确的规定,结构上主要包括教学原则、培养目标、时间安排、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审批五部分,主要规定出培养目标及专业规范、课程设置及结构、教学时数及要求,这种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与自主性。进入 21 世纪,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及职业教育区域发展特点,在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规范管理的同时,突出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灵活性要求,将教学计划名称改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确立了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的结构框架,以此为据,2000 年教育部统一制定的 82 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专业教学标准:是政府规范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以及进行专业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专业名称、基本学制、培养目标、就业面向、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课程结构、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指导性教学安排等内容。专业教学标准既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

程、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参考。课程结构: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按课程目标分,有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等。按学课程类分,有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等。按学科功能分,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按学习要求分,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课程的各部分互相联系,彼此交叉,不能截然划分。(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P261)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它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景中科学思 12

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一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P20)职业能力就其结构而言,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能力: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并且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简单的说,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rn/view 。/948151.htm)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年~201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6)学历证书制度: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在该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参加学习并完成规定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书面凭证的嘲度。学历证书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维护教育活动正常而有序地进行,保证教育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支

柱之一。(黄尧主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P36)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的目标是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入企业定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P3)。 13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2018各专业教学标准

附件2 XX专业教学标准(参考格式)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解读:表格力求体现出专业与行业、职业等的对应关系。专业方向区分度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分。 职业面向内容包括: 专业大类与专业类(对应2015版专业目录大类和中类) 对应的行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对应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到小类) 主要岗位类别(需调研行业企业现行通用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举例(社会和行业认可度高的) 五、培养目标 解读:通用内容: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等行业/职业类别/技术领域,能够从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专科毕业后3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同时还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二)知识 (三)能力 解读:培养规格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这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和终点。 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落实2017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文化素质 提出对毕业生文化素质的普遍要求,也可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进一步要求。 职业素质 一般应包括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可综合写一条,也可分写2-3小条,200-300字。注意与中职和本科的区别。 身心素质 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普遍要求,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有关要求。 能力 专业的技术技能是最核心的能力,应结合专业特点,结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主要岗位(技术领域)要求等,注意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在“职业面向”的基础上应细化出若干条目。600字以内。 注意,高职是高等教育一部分,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应提出要求。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体系 XXXX专业课程体系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发表时间:2017-03-03T15:11:11.84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上作者:张婷婷[导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面临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题。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面临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题,“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促进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浅谈“分层次教学”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理论和实践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很重要。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需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使学生适应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

数学的分层教学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88933405.html, 数学的分层教学法 作者:许美娥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7期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20世 纪中叶以来,其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是一项具有落实素质教育显著特征的教改实验。它以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突破口,以“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三大原则为指南,并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一个以体现人文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凸显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改实验课题,设想在实验过程中致力于改革教学方法,拼弃陈旧教学模式,为推动我市小学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学习内容精心预设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各界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 如我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测查,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学生知道了圆面积公式。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法: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知道计算公式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三角形、梯形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活泼、各有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教师从中点拔,使一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 二、分层学生提问 1.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 如每节课的全课总结,我这样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收获? 2.适合中下生的提问 主要是为他们设计陈述性和程序性问题,引导他们回忆、理解或感知,学习陈述性、程序性知识。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概述和概念 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逐年增加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分层、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所谓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就是针对教学班内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意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一方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学生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利用这种资源的主要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中,这种差异资源的效益方可释放。“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内容、要求、方法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保证了教师、学生在教学程序中的不同环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保持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把教学系统诸要素合理组合,并把“合作”融入“分层”之中,较一般的“分层”教学更具有优越性和创新性。 二、理论和主张 ⒈“掌握学习”理论。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并能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 ⒉教学形式最优化。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认为,个别指导、分组学习和集体讲授的最佳结合是教学形式的最优化。

⒊合作学习理论。我国古老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三、方法和程序 (一)准备 ⒈调查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合作精神等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问题。调查的形式采用集体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我们设计了六份调查或测试问卷,其中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的测试;对学生的人文性格的测试。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尽量采用统计量化的方法,为教学班分层分组做好准备。 ⒉培训教师。“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实质上是在探索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模式,因此,它必然会涉及到课程和课程改革的诸多领域。我们注重教师重新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识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认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高起点的理论学习为教学模式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 ⒈对教学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在掌握了学生学习成绩、心理情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浅议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浅议 发表时间:2012-10-15T16:24:30.0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马广治 [导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马广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学“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 高考主要测试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将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对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前检测→发现问题→阅读课本→解决问题→提炼出知识要点→小组讨论理解知识→讨论结果展示→教师辅助指正、总结→知识运用举例→学生举一反三的练习→相关高考题赏析→总结需要掌握的知识→布置作业”。而对于A 层次的学生:课前主要是教师列出本节知识的提纲要求他们预习,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导入重点知识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多举贴近生活或生产的例子→板书知识要点→做比较基础的题型进行相关知识运用的练习→做变式题,让学生自己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正和点评→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意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由学生决定课后作业,设置必做和选做部分→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也让需要提高的学生有所提高。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要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3.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管理 虽然从组织形式上看,分层次教学只是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一种变革,它不是一种教学思想,更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如教学思想由原来的“齐步走”变为“快者迈大步,中者迈方步,慢者迈小步”,教学内容由同一教材、同一内容变为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目标也由原来的单一目标改为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由单一变为多样,教学目的也变成了按能力、兴趣和需要进行分类培养等。 总之,分层次教学引发了各个教学环节的重大变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我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

分层次目标教学

民办院校英语分层次目标教学的探索 摘要: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我院发展需要。我院生源组成复杂,以及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造成了“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尤显突出。分层次目标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性,能在我院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适应面试或就业是对英语的需要 [关键词]民办院校英语差异教学改革分层次目标教学因材施教 1.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院的学生英语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扎实,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但多数学生基础一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和信心。有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不愿学英语,对学英语产生“逆反心理”,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考级和面试时的英语运用。如果维持原状,进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势必会加大两极分化,造成大量学生跟班困难,这就很难实现让学生顺利通过面试,面上好单位的要求,并严重影响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对于我院的长足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已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科学认为: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心理、智力、身体还是所处的环境都是存在差异的。“承认差异,正视差异,适应差异,运用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不同学生个性特长的具体措施,是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实事求是的辩证观点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分层次目标教学”方法。 2.分层次目标教学的概念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

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法认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寻求实现目标的最短路径。 其理论依据是“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理解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掌握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标教学法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与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法。(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实施目标教学法的前提是科学的拟定教学目标。 分层目标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其指导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①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应有差异。②在教学中要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③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们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而且发展为在某种程度上还可成为“教”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合作的学习气氛,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3.分层次目标教学的实施

【标准】高职专业教学标准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教学标准 二○一三年七月

目录 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方案(三年制) (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教学方案(三年制) (11)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案(三年制) (23) 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方案(五年制) (39) 汉语预科教学方案 (63)

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方案(三年制) 一、专业名称:铁道车辆 二、专业代码:520203 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学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学制:三年 学历:专科 五、就业面向 1、就业职业领域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铁道车辆部门,从事铁道车辆的检修与运用工作,也可在铁道车辆制造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 2、初始岗位 初次就业岗位为中级工;目标岗位为高级工、技师。 3、发展岗位群 职业发展岗位为高级技师、工班长、车辆调度员、值班员、车间主任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以培养铁道车辆专业职业能力为中心,使学生的、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培养具有铁道车辆检修、运用、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职业岗位 主要从事车辆钳工、制动钳工、轮轴装修工、车辆电工、货车检车员、客车检车员、发电车乘务员、车辆乘务员等岗位的工作。 3、职业核心能力 (1)专业能力

①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熟悉常用专业软件; ②具有中级检车员(或车辆钳工、车辆电工)的操作技能,并依据劳动部门的要求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③具有客、货车主要零部件一般检修的操作技能; ④具有编制一般检修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⑤具有简单的车辆运用检修有关组织能力; ⑥具有简单的车辆检修装备的改造、设计方面的初步能力; (2)方法能力 具有自觉、快速、有效学习铁道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能力;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正确分析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效利用网络、图书、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合理制定铁道专业及相关专业施工方案、技术文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生产实践、人际交往等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和积累技能的能力;能接收他人和社会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3)社会能力 具有社会责任心、诚信的品质、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工作负责、作业规范、注重细节等职业人格;具有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运用法律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4、毕业标准 本专业的毕业方式为完成毕业设计,成绩、学分、取得证书符合要求准予毕业。 1、课程成绩要求:在规定的年限内,考完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 2、学分要求: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本专业规定学分,学生的毕业学分不少低于128分。 3、证书要求: (1)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CCT),并获取相应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5-11-19T15:12:48.60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作者:许文仲[导读]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许文仲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514500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近年来高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得到了全面重视。分层次教学以学生为基本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存在的个体差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过去整齐统一的教学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把握整体教学效果的同时对学生的 个体差异进行认知,建立新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以及相应的练习,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材施教,最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实施分层教学,练习以及评价,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达到分层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个体教育,完善数学的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统一一致的一本教案、一本参考书教一个年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形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次教学建立了全新的教学形式,对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有利于教学模式方案的完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数学分层次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搭建了优秀的发展平台。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 1.学生的分层模式。在实际的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基础知识存在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为(1)、(2)两个层次,其中(1)层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要保证他们能听懂新课,引导他们完成教材中相对应的习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层的学生基础较好,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独立完成课本⑴组的练习题,以及(2)组的部分习题。 2.班级的分层模式。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学期文化课的成绩测评结果,将班级分成若干个不同层次,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建立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在帮助困难学生展开学习的同时,又对优等生的知识进行扩展。 3.目标的分层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然后结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如下不同的层次:基本了解、深入领会、简单应用、综合运用。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1)组学生应达到基本了解、深入领会、简单应用。(2)组学生应该达到全部的目标要求。 4.教学方法的分层次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A层次的教学方法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以创造性学习为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点拨、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一题多解以及一题多变,并运用探索以及归纳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B层次的教学方法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学习进行讲解和交流,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逐步达到“会学”的目的。C层次的教学方法是起点低、进度慢、多反馈,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5.课堂教学互动的分层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互动模式,将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层,促使每位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明显提高。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手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构成以及知识水平和特长爱好进行合理分层,组成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师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在学生们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观念和集体意识。 6.教学和练习的分层次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安排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教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相宜的提问和练习,对课堂练习进行分层布置,使每个学生的分层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均有所提高。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 7.教学评价的分层次模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和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该对他们采取不同的相适应的评价手段。 综上所述,根据高中数学学科具备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勇于创新,进行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主理解及认知能力,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加重了学困生的教学力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的实际,课堂教学的结构得到了优化,教学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并最终确保学生和谐稳定的发展。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陕电培基地〔2009〕1号 关于印发《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本部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经2009年8月11日主任(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八月十九日 主题词:实训基地项目管理办法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主任(校长)办公室2009年8月23日印发

共印:49份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流程、加强项目实施管理,确保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指为优化教育培训资源,提升培训、教学设施水平,中心报建的用于开展各类专业技能操作教学和培训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负责制、招投标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灵活实行工程监理制。 第四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对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制度,采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各分部(各培训处室)、项目组三级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基本建设领导小组 1.负责审定基本建设规划、管理标准及工作流程。 2.负责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建设、小型基建、大型技改)方案审定及立项审批。 3.负责组织协调、考核、督促项目建设,使项目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4.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造价等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5.监督检查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和工程成本核算管理。 6.对基本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决策。 7.批准工程预、决算。 第六条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计划发展部) 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公司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负责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管理。 2.编制并下达基本建设项目计划,负责组织可行性方案及规划研究,负责立项,组织实施、验收、审核预算、变更、结算、决算。 3.负责督促实施部门移交相关项目资料,在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至档案室及使用部门。 4.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提出奖惩建议。 第七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 1.全面负责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项目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的审定工作。 3.负责组织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前期调研、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的论证,加强建设项目前期管理。 4.负责组织或委托实训基地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方案。 5.负责制定实训基地项目管理标准及工作流程,规范工程管理。 6.负责编制中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积极推进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做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7.负责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进度、

分层次教学总结

分层次教学总结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要与时具进~求实创新。在农村小学一线工作了十六个春秋期间~我骏马扬蹄地探索着学校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学真谛~我努力用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治学~不断求索的勇气和在务实中进取的精神塑造着班级孩子们完美人格的雏形~为他们一生的走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一些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提倡的分层次教、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揣摩~渐渐地我发现它在学校集体教学模式下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活力。在运用分层次教、分类指导的教学中~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因材施教思想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产生于个别教育的土壤。但是从班级授课制问世以来~一直受到限制。班级授课制显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一位老师可以同时教几十个学生~按年龄随机编班~照统一时间授课~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则以相同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试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与差的学生。它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学业基础相差不大~教师上课主要是根据中等程度的学生可接受的能力组织教学。优点是教学效率高~教师备一次课~基本上对所有学生都适用。但缺点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护理 专业代码:630201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助产、护理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主要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2、就业岗位(群) 护理人员。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基层、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门护理人才。 4、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文件制作以及科研论文的书写知识。 (2)技能要求 能够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常见、主要问题,做好基层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观察,并结合自己实践不断提高;能够独立利用各种机会和工具(包括计算机网络等)查阅、并获取新的护理学相关知识;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撰写医学科研论文;能够和患者、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正

(完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意义与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构想。教学设计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尺寸,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艺术出具特色,在教学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培养特色教师奠定基础,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目的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严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也不能有内容不注重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测试而实现的。 2、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确定教学内容三维目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分层教学思想,在备、讲、改、辅、作业等诸多环节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设计要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又要体现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研究内容 1、学生情况分层分析: 对学生学习改内容时,要分析各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该内容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各层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各层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方法。 2 、教学内容分层分析:

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院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建设和管理。 第二条学院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教学实体之一。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第三条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四条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全面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第五条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第六条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4.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 5.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颁发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6.承担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 第七条实训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八条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实训基地建设 第九条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突出以下特点: 1.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2.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