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学论复习大纲

数学教学论复习大纲

数学教学论复习大纲
数学教学论复习大纲

数学教学论复习大纲

一、填空(共30分,每空2分)

1、为了数学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需要,在我国传统优

势“双基”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考)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三数”即:“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

文化”?(考)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包含的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考)

4、弗莱登塔尔所认识的数学教育的五个特征概述即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这些特征概括为“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5、波利亚“怎样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了解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

6、”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二、三学段分别表述为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课题学习。

二、判断(共12分,每个2分)

1、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1)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均服从总的教育目标,并为完成总体教育目标服务;

(2)数学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

(3)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着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

(4)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

2、什么是判断、命题?

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一般地说,所有的判断都是命题,判断是经过断定了的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命题都是判断。因此,命题的外延要比判断大的多。判断侧重于内容方面,而命题侧重于形式方面。联系:对于一般的逻辑学教程中,两个概念不做严格的区分,他们都表示同一个意思,都是指人对思维对象的断定。

3、概念间的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是什么?

4、教案设计的要素?

答案: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

5、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一般的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局、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决定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期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它由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就知识不牢固造成的,一般的,知识过于抽像,知

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概念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知识由旧到新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以及各种逆运算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

三、简答(共18分,每个6分)

1、什么是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一般的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局、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决定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期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它由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就知识不牢固造成的,一般的,知识过于抽像,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概念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知识由旧到新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以及各种逆运算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

关键点:是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其余内容就容易掌握,或者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2、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基本模式及其环节、特点(优缺点)?

答案:(1)讲授式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环节: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特点:讲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教师的主导地

位,通常适用于概念性强、综合性强或者比较陌生的课题教学中。

优点:教师能在单位时间里向学生迅速传递较多的知识;

缺点: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乃是机械的学习。

(2)讨论式教学模式

主要步骤:提出要谈的问题;将未数学化的问题数学化,并在需要时对问题进行解释;组织谈话,鼓励学生讨论与争辩,对学生有突破性的建议及时认可;逐个考察全班学生初步认可的建议的可行性,圆满解决问题后,请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曾提出的问题做评价,以积累发现的经验。

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即教师有知识的“代言人”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这变成了某种程度知识的建构者。

缺点:这种教学模式可能走向极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依然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效果同样不好。

(3)学生活动式教学模式

(4)探索式教学模式

(5)发现式教学模式

3、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好的导入要达到什么目的、

答案:常见的导入法有:情境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

引入应该达到的效果:(1)让学生身临其境。(2)让知识急待应用。(3)让学生兴趣盎然。(4)抽象思想变形象(5)引起学生求知欲

4、板书设计的类型及其基本理论?

答案:内容式板书、强调式板书、设问式板书、序列式板书

理论:知识性与教育性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实用性与趣味性统一、常规性与多样性统一、整体与重点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网上找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哈)

四、论述(共12分)

1、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原则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1、弗莱登塔尔的数学化原则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五、实做(共28分,每个14分)

1、根据板书设计的理论,结合微格教学,设计某一命题教学或概念教学的草图,并阐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任选教学内容,写出说教材部分的说课内容。(先写说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在进行说课)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1.绪论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该课程起源于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1919年秋,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此举为政府所接受。 总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为什么教”和“教给谁”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主要从教师角度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 其研究任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1)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数学教学为什么教,教给什么样的对象,教什么样的内容三个问题; 2)具体数学活动的教学; 3)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特点 1)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独立的学科; 2)中学数学教学论与实践的关系十分直接; 3)中学数学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1)必须广泛地学习并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 3)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基础 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任务; 2)数学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我国的规定,基础教育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后续的高中教育。 数学活动实质上就是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活动的三个特点 1)思维对象的抽象性以及思维过程中抽象方法的特殊性; 2)严谨性与非严谨性的结合; 3)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相结合。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各大快数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

1、在一定教育阶段中,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在德、智、体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称为( ) (分数:2 分) A. 教育目标 B. 教学目标 C. 课程目标 D. 发展目标 标准答案是:C。 A 2、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 (分数:2 分) A. 《周髀算经》 B. 《孙子算经》 C. 《九章算术》 D. 《几何原本》 标准答案是:C。 3、狭义的教材是指( ) (分数:2 分) A. 教科书 B. 教学大纲 C. 教学参考书 D. 教学软件 标准答案是:A。 4、熟练地掌握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整数教学中哪一个循环圈的教学重点( ) (分数: 2 分) A. 20以内的数 B. 100以内的数 C. 10000以内的数 D. 多位数 标准答案是:A。 5、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名符其实地发展为综合式体系的时间是( ) (分数:2 分) A. 1963年 B. 1978年 C. 1986年 D. 1992年 标准答案是:B。 二、多选 1、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性有( ) (分数:3 分) A. 概括性 B. 批判性 C. 问题性 D. 逻辑性 标准答案是:ACD。 2、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 (分数:3 分) A. 比较 B. 概念 C. 判断

标准答案是:BCD。 3、图形想象和图式想象一般都要经历的几个层次是( ) (分数:3 分) A. 构想 B. 表达 C. 识别 D. 推理 标准答案是:ABCD。 4、学生理解应用题意的途径有( ) (分数:3 分) A. 演示 B. 模拟 C. 图示 D. 图解 标准答案是:ABCD。 5、在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几何教学内容删去了( ) (分数:3 分) A. 圆 B. 平行四边形 C. 棱柱 D. 棱锥 标准答案是:CD。 一、单选 1、有关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 分) A.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理论; B. 认知主义者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恒久性 C. 对于知识的运用,认知主义者强调其应用的普遍性,建构主义强调其情景性 D. 对于学习,认知主义强调学生的个体经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本身的权威 标准答案是:C。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 分) A.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B. 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的反映 C. 讲解法是填鸭式的,发现法是启发式的 D. 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标准答案是:D。 3、关于备课、上课与说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 分) A. 备课就是编写教案,上课就是实施教案 B. 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C. 教案是教学前的一种设想,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 D. 说课就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教学设想或在上课的基础上对实际上课情况进行阐述 标准答案是:A。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种概念的定义法是( ) (分数:2 分) A. 属加种差式定义法 B. 属加种差式定义法 C. 列举定义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

一、填空选择 1.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科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征。 3.桑代课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把准备律和练习律看成 是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 4.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为三个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 取阶段。 5.数学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掌握三个环节。 6.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 学中介。 7.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 教学、班内个别教学、大班教学、小班教学)。 8.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组织形式: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班内个别教 学。 9.班级授课制的变式有两种: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10.练习课的一般结构: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11.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归纳整理、重点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12.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根据学习的深度划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划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1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与实践活 动课等基本类型。 14.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的不同的领域,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活动。 16.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影响),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 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17.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就可以理解为:儿童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 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18.布鲁纳的四条学习原理:构建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关联原理。 19.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20.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重要组成 部分。 21.数学问题的结构--波利亚认为问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已知数、未知数、条 件。 22.一般数学问题的分类--从解题方式上数学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求解题、求 证题。 23.小学数学问题的分类--传统的方式将问题分三类: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 24.数学开放题的特征:多样性、层次性、探索性。 25.常规的教学手段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简单的教具和学具。 26.评价的呈现方式包括:评分(等级)、评语和成长记录袋三种方式。 27.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2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观察力、记忆力属于()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2.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联合成整体,从而进行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属于() A.归纳B.综合 C.推理D.演绎 3.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四则混合式题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种思维方法是() A.综合B.分析 C.实验D.观察 4.创造力的核心是()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集中思维D.直觉思维 5.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的考评是()A.预示性考评B.总结性考评 C.诊断性考评D.形成性考评 6.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B.赫尔巴特 C.克伯屈D.卢梭 7.无线电广播开始最早的教育节目起始于()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 9.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总括同化D.上位同化 10.在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1.数学操作技能的活动品质主要指() A.思维的品质B.动作的品质 C.意识的品质D.语言的品质 1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 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

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解答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随机现象 答: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实例,所得的结果不确定,在实验之前无法预测实验结果。 2.电化教学手段 答:是指利用声、光、电原理设计的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3.开放性问题 答:从狭义上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所谓解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从更广义的角度,开放性问题意味着一个较为复杂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经历提出假设、对数学情境作出解释,计划解题的方向,创造一个新的相关的问题或进行概括等等,也就是说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有关学生更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说它更具开放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对比《大纲》,具体分析《标准》对“数与代数”的内容有何调整? 答:“数与代数”是《标准》设计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内容中,把以往数学与计算、代数初步知识、量与计量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更新,形成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整数的

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而《大纲》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和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有的内容。 2.如何理解“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施中的注意要点是什么? 答:《标准》提出的“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是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之后,初步懂得一些实践活动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活动经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宝贵积累,它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是指数学的应用问题,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为知识的综合应用创造条件。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数学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放羊式”的活动,它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中,应重点帮助 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操作步骤与操作方法,以便为他们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2)加强综合设计的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力求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1.什么是数学课程?课程有哪些表现形式? 关闭提示 答案:小学数学课程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标准及其进程的总体安排。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数学教学活动进程的总和。 数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设计好的课程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文件来表现,我国的课程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 2.新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6.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各部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闭提示 答案: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地又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提出要求。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无主次之分,互相联系,互相融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落实。要全面落实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第一次把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是在(B) A.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

案)》 B.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D.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2.教材是课程内容的(A) A.载体B.展现 C.工具 D.根据 3.将原来的课程标准更名为教学大纲的是(B) A.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B.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4.19 《奏定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堂修业(B)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5.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生获取数学知

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C) A.操作过程B.认知过程 C.思维活动过程 D.感知过程 6.认知-发现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加涅B.布鲁纳 C.布卢姆 D.皮亚杰 7.“猎犬具有灵敏的嗅觉”,它的这种经验是(C) A.个体经验B.群体经验 C.种系经验 D.实际经验 8.学生已掌握了总价和数量、路程与时间等数量关系,现在又学习稻谷量与出米量的关系,这种概念的同化属于(B)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上位同化 D.下位同化 9.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D)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 D.加里培林 10.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C) A.教师与教材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重点2014

数学教学论复习参考内容(样板) 一判断题 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只理解为教师教的活动(X ) 2.数学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V ) 3.数学竞赛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X ) 4.课本例题一般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改动。(X ) 5.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V ) 6.数学建模是大学课程,我国中小学数学课堂没必要引入数学建模。( X ) 7.学者必定是良师。(V ) 8.评价一堂数学课的质量,首先要关注教学过程是否揭示了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的精神。( V ) 9.波利亚建议,要成为一名好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两方面知识,一是数学内容知识,二是数学教学法的知识。(V ) 10.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要按课本要求进行的,不必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 X ) 11.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基础是根本,而不必过多地学习、关注、研究数学教育。(X ) 12.数学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V ) 13.数学活动,一般理解为教师教的活动。(X ) 14.课本例题一般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改动。(X ) 15.数学竞赛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 X ) 16.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要按课本要求进行的,不必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 X ) 17.数学问题的设计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X )18.欧氏几何公理体系是公理化方法的典范。( V ) 19.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经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V ) 20.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 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 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 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 1. 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2. 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3.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4. 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 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 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 5、口算、笔算、估算 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 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 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编版

小学数学教学论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3)数学科学发展的

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 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 3.结合《标准》,谈谈数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标准》对数感的说明是“能用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义,能运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 4.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两种变式是什么? 答: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变式有两种:一是“复式教学”,一是“现场教学”,它们在我国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占有一定地位。(1)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主要适合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对于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有重要意义。(2)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也是班级授课的一种变式,它对于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5.简答第一学段“概率”学习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学段“概率”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初步体验有些是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一项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的结果,有确定的与不确定的两种情况。(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本目标的重点是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 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 A.概念 B.分析 C.判断 D.推理 2. 2×1可以表示1个人手的数量,也可以是1双筷子的根数,它可以表示天 地万物之间某一特定的数量关系,这表明数学学科具有 ( ) A.抽象性 B.系统性 C.具体性 D.逻辑性 3. 数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 ) A.问题解决 B.一纲多本 C.编审分开 D.大众数学 4. 从 3+6=6+3 , 15+8=8+15 ,得出 a+b=b+a 是 (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5. 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通过数小棒、摆图片等认识了“几”和“第几”,这说明其思维正处于 ( )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以再造性思维为主 6. 学生学习整数除法时,商是整数而余数为0,就叫除尽;继而学习小数除法,商是有限小数,也叫除尽。这是认知结构的 ( ) A.同化过程 B.顺应过程 C.强化过程 D.迁移过程 7.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性质是 ( ) A.射影几何 B.抽象几何 C.直观几何 D.空间解析几何 8.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 ) A.社会实践 B.课外活动 C.动手操作 D.课堂教学 9.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 A.计算能力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0.目前许多国家都允许并鼓励小学哪个年级的学生使用计算器( ) A.低年级 B.中年级 C.低、中年级 D.中、高年级 11. 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依靠的中介环节是( ) A.观察 B.操作 C.表象 D.想象 12. 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的几何教学内容增加了( ) A.平行线 B.圆柱 C.圆锥 D.扇形 13. 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操作实验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学课程目标可以分为:实用知识、、和 三类。 2.从各国的数学课程标准看,数学交流大体包括这样三个方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1

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 料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教学论 绪论 1、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招收数学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什么时候开始招收学科教学(数学)方向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什么时候开始招收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博士研究生什么时候开始计划招生学科教学方向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答:我国从1962年开始招收数学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数学)方向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世纪末,开始招收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博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计划招收学科教学方向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2、什么是数学教学论? 答: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的科学。 第一章现代数学发展概况 1、何谓数学观? 答: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本质、规律和活动的各种认识的总和。 2、简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角色转变和观念更新的主要内容. 答:(1)、数学教学论、数学教学观和数学活动观与数学教育评价观的重新认识; (2)、从教书匠的角色定位向既是教书匠又是教育家的双重角色转变;(3)、从知识的传输者向知识的解释者的转变;从至高无上的知识的终极权威向展示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的转变;从绝对数学真理的代言人向演化的、动态的、相对的数学真理探索者的转变。 (4)、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思维活动的决定者、控制着向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从数学教学管理方式上的管理这=者、灌输者、命令者向合作者、咨询者、对话者的转变。 (5)、无论在课程设置、教材处理还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都要对数学不仅有一个横向的透视,而且要有纵向的穿透。 (6)、数学教师应具备初步的数学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数学教育观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必要阶梯。 2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关于小学数学课程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 (一)数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 1、数学的产生 2、数学的研究对象 (二)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 1、生活数学观 2、儿童数学观 3、现实数学观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任务 (一)发展公民数学素养 精英数学大众数学 数学素养:一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运用数学技能的能力,能够满足个人每天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需求;二是能正确理解数学术语的信息。 (二)培养数学思维 (三)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景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阶段的教育目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回答小学数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一)社会发展因素 1、生活的变化 2、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 (二)儿童发展因素: (三)数学科学的发展 经典数学现代数学 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与分析(一)问题辨析 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两个目标是否一样?有何区别? 现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目标有何区别? (1)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2)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二)我国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1、清末算学的目标 1903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算学,其要义在使日用之计算,与以自谋生计必需之知识,兼使精细其心思。 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2、1920—1948年五次修改《小学算术课程标准》 3、1949——现在:九次修定小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一)数学课程目标 (二)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 (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 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代数领域改革的国际趋势 美国2000年的数学课程标准,英国1995年的数学课程标准,日本2000年的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中反映出数与代数领域改革的趋势: 重视数的意义的理解,注重学生数感的形成;加强口算和估算的地位;强调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使用计算器;消弱复杂的笔算;淡化固定的计算程序和方法;不提倡过早的建立数系的概念等。 二、数与代数的教育价值 1、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2、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华中师大《数学教学论》期末考试备考资料全集题及参考答案

《数学教学论》练习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的(为什么教?)、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方法(怎么教?) 2.观察法、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统计法、行为研究法、比较法、分析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3.导言、报告主体、结论与建议 4.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5.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6.分科式;统一式 7.螺旋式;直线式;过渡式 8..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原则 9..是以外界的对象、现象为客观剌激物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引起反射的系统,这是人与一般动物共有的 是以语言作为剌激信号,引起神经反射的系统,这是只有人类才有的 10.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形直观、语言直观 11.相互依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 12.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小测验或学业竞赛 13.能动性、独立性、异步性和自我监控性 14.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思维的独创性 15.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经验型抽象思维和理论型抽象思维 16.数学思维发展的趋向、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17.准确程度、合理程度、简捷程度和快慢速度 18.具体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 19、科学性、启发性、简洁规范性、通俗形象。

20、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探索能力和数学阅读能力。 21、数量加方向 22、“愤悱术”和“产婆术” 23、集合思想、数学结构思想、对应思想和划归思想。 二,选择题: 1. D 2. B 3. A 4. C 5. B 6.C 7. A 8. A 9. C 10. B 11. C 12. A 13 .B 14 .A 15 .D 16 . ABC 17 . ABCDE 三,名词解释: 1.自变量:自变量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2.教育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 因果联系,从而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 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4: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具体做法,进行归纳 与分析、加工与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上升为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 方法。 5: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搜集、阅读、鉴别、 整理有关论文、著作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形成对事实 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6:调查法:通过对数学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直接观察、调查,在系统而 周密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获得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7: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以数学语言、符号为中介,自觉地、 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 技巧与能力的过程。 8: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某个数学 符号、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 9: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经过思考,掌握并理解了由符号所代表的数学知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 中位数 答:中位数(又称中值。英语:Median),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吧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2.PCI原则 答:PCI原则:是黛安·蒙哥马利基于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提出的认知教学原则。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包括: (1)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应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而不是打个勾或表示一下就了事: (2)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3)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选用学习材料。 (4)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3.探究—研讨法 答:“探究--研讨”法是美国兰本达教授倡导的一种新型自然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觉,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法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组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标准》中规定的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

答: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原来的内容进行了 整合,并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内容是将原来数学与计算和代数初步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图形与空间,这一领域分为四个方面内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体验处理数据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第一学段重点是实践活动,第二学段是综合应用。 2.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哪几个环节。 答:作为一个完整的课,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下六个环节: (1)、基本训练(5分钟)。 (2)、导入新课(2分钟)。 (3)、进行新课(15分钟)。 (4)、巩固练习(6分钟)。作为第二次尝试练习。 (5)、课堂作业(10分钟)。 (6)、课堂小结(2分钟)。这一教学结构,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加了练习时间,改变了满堂灌的做法。 3.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答:特点:1.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2. 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4. 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 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6. 开发非智力因素,力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发展趋势:1. 教学实验是教学方法发展的实践基础。传“自学辅导实验”、“尝试教学法”、“整体改革”实验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保证了教学方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 心理学研究成果是教学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以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为基

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考试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小学数学教学论》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学算术(数学)课程标准制订于( )年。(分) A. 1950 B. 1949 C. 1951 D. 1952 2.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始于( )年。(分) A. 2011 B. 1985 C. 2001 D. 1986 3.《课标(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为()。(分) A. 了解、理解、掌握 B. 经历、体验、探索、运用 C. 经历、体验、探索 D.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4.在我国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中,把“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分) A. 八 B. 七 C. 五 D. 六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分) A. 七 B. 八 C. 六 D. 九 6.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分析,提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 )。(分) A. 经验课程 B. 实验课程 C. 体验课程 D. 做的课程7.《课标(2011年版)》中,对《课标(实验稿)》的课程总目标()。(分) A. 由四条改为两条 B. 由三条改为四条 C. 没有修改 D. 由四条改为三条 8.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 ( ) 的科学。(分) A. 数的基础知识 B. 形象思维 C. 逻辑推理 D. 空间形式 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统一施行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名称是()。(分) A.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D.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1.规—例法的学习一般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变式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列学习 2.质数与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属于()(分) A. 属种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3. 例—规法的学习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并列学习 C. 变式学习 D. 上位学习 4.创立发生认识论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分) A. 奥苏伯尔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