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通信原理及同步技术系列实验八》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班级

学生

学号

教师

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指导书

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

2、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变换方法。

3、熟悉BPSK(DPSK)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输入与输出波形。

4、了解载波同步锁相环的原理与构成,观察锁相环各部分工作波形。

5、了解码间串扰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能够从时域和频域上分析经过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前后的信号。

6、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Simulink环境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二、实验原理

数字信号载波调制有三种基本的调制方式: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它们分别是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参数如振幅、频率和相位,得到数字带通信号。

PSK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通频带的利用率均优于ASK幅移键控和FSK频移键控。由于PSK调制具有恒包络特性,频带利用率比FSK高,并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误码率比FSK低。同时PSK调制的实现也比较简单。因此,PSK技术在中、高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BPSK是利用载波相位的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在B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π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其调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解调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1 BPSK的模拟调制方式

由于在BPSK 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载波相位0 和180 的不确定性反向,所以在实际的BPSK 通信系统设计中,往往采用差分编解码的方法克服这个问题。差分编解码是利用前后信号相位的跳变来承载信息码元,不再是以载波的绝对相位传输码元信息。

差分编解码的原理可用下式描述。

1n n n d b d -=⊕ 1

???n n n b d d -=⊕ 其中第一个公式为差分编码原理,第二个公式为差分解码原理。

差分编码的原理框图如3图所示,差分解码的原理框图如4图所示。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基带码元采用矩形波表示,其频谱是无限宽的,当信号通过实际的带限信道,频域截短,时域变为无限,产生码间串扰,为了克服码间串扰,需要对码元进行成形滤波。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升余弦滤波器作为成形滤波器。

滚降系数为α的升余弦滚降特性传输函数H (ω)可表示为:

图2 B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框图

图3 差分编码原理框图

图4 差分解码原理框图

00000000

10(1)2(1)1()1cos (1)(1)42(1)0RC f f f f f H f f f f f f f f απααααα?≤≤-??????--??????=+-<≤+???????????>+?

升余弦滚降信号在前后抽样值处的码间串扰为0,满足抽样值无失真传输条件,滚降系数α越小,则波形的振荡起伏就越大,但传输频带减小,对接收端的定时要求更严格;反之,α越大,则波形振荡起伏越小,但频带增加。0α=时,升余弦滤波器变成了理想低通滤波器,此时信号的频带最窄;1α=时,升余弦滤波器的频带最宽,为理想低通滤波器的2倍。所以,升余弦滚降滤波器是以频带的增加来换取码间干扰的减少。

对于特定的α值,升余滚降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如图5所示。

实际系统设计中,为了减小抽样定时脉冲误差带来的影响,滚降系数不能太小,通常选择0.2α≥。而在高速数字传输系统中,还应该考虑频带利用率,故滚降系数α的范围一般为0.2~0.6;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调制器端和解调器端分别选取根升余弦滤波器(SRRC): ()()()T R G G H ωωω==

其中()T G ω为发射滤波器,()R G ω为接受滤波器,若信道传输特性

()1

T C ω=,则可以满足无码间串扰的条件了。在考虑信道特性不为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接收端添加均衡器1/()T C ω,补偿信道特性。

图5 升余弦波形和对应的幅度频谱

图6 平方环结构框图

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synchronization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BPSK(DPSK)通信系统中,同步包括载波同步(carrier synchronization )和码元同步(symbol synchronization )两种。

载波同步是在接收设备中产生一个和接收信号的载波同频同相的本地震荡,供给解调器作相干解调。当接收信号中包含离散的载频分量时,在接收端需要从信号中分离出信号载波作为本地相干载波;这样分离出的本地相干载波频率必然和接收信号载波频率相同,但是为了使相位也相同,可能需要对分离出的载波相位作适当调整。

码元同步又称为时钟同步。在接收数字信号时,为了对接收码元抽样判决,必须知道每个接收码元准确的起止时刻。这就是说,在接收端需要产生与接收码元严格同步的时钟脉冲序列,用它来确定每个码元的抽样判决时刻。时钟脉冲序列是周期性的归零脉冲序列,其周期与接收码元周期相同,且相位也与接收码元的起止时刻对正。码元同步技术则是从接收信号中获取同步信息,使此时钟脉冲序列和接收码元起止时刻保持正确关系的技术。

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 ,PLL )是一类可以锁定某一谐波分量的闭环负反馈系统,具有良好的鉴频域鉴相特性。在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与实际应用中,常常用来进行载波提取与时钟的恢复。

本实验中将采用两种载波提取锁相环进行载波恢复:平方环与Costas 环(同相正交环)。两种锁相环的结构框图如图6、7所示。

图7 同相正交环结构框图

在接收数字信号时,为了在准确的判决时刻对接收码元进行判决,必须知道接收码元的准确起止时刻。为此需要获得接收码元起止时刻的信息,依据此信息产生一个码元同步脉冲序列,即定时脉冲序列。

在无辅助导频的情况下,系统必须由信息序列的传输信号生成同步信号,这种方法称为自同步法。自同步法要充分借助传输信号中的某些特性,其主要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开环同步法,这类方法从接收信号中直接恢复出发送时钟的副本。第二类方法称为闭环同步法,这类方法自己产生本地时钟,并比较本地时钟与接收信号,利用反馈控制使本地时钟锁定到接收信号的“内在节拍”上。相比之下,闭环同步法更复杂,它生成的时钟信号也更精确。

非线性滤波同步法是一种常用的开环自同步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现对信号进行非线性处理,使它在s f R 处存在冲激函数。

三、实验系统组成

本实验是运用MATLAB 软件的集成开发工具Simulink 搭建了一个BPSK(DPSK)的调制解调系统,从而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其传输性能。Simulink 是MATLAB 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Simulink 环境下的系统仿真框图如图8所示。

图8 系统整体仿真框图

实验系统各部分组成如下。

(1) 信源与差分编解码部分。

(2) 信道编码部分(即平方根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3) 信道传输部分。

(4) 载波同步部分。

(5)定时同步部分。

(6)定时判决部分。

(7)误码率计算部分。

(8)信号功率与信噪比计算显示部分。

图9 信源与差分编解码部分仿真图

图10 信道编码部分(即平方根升余弦滚降滤波器)仿真图

图11 信道传输部分仿真图

图12 载波同步部分仿真图

图13 定时同步部分仿真图

图14 定时判决部分仿真图

图15 误码率计算部分仿真图

图16 信号功率与信噪比计算显示部分仿真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启动MATLAB 6.5,打开文件BPSK_v6_1.mdl和SBPSK_v4_1.mdl文件。

2、单击快捷工具栏中的图标,或者单击菜单栏中的Simulation→Start,

开始进行仿真。

3、观察各个Spectrum Scope显示的信号功率谱并记录之,填画与报告上。

4、双击各个示波器Scope,观察各处信号时域波形并记录之,填画与报告

上。

五.根据第五项“实验及报告要求”中的具体要求修改系统相关参数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及报告要求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实验报告要求内容为:实验报告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同组人员、实验日期、实验简要步骤及记录,最后通过分析,完成思考题。

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操作如下:

(1) 在观察系统运行稳定后(建议使用SBPSK_v4_1.mdl ),双击打开AWGN Channel 模块,选择Mode 为Variance from mask 。

(2) 设置下面的Variance 选项中的值分别为记录表中的噪声功率值(初始值为0.1)。

(3) 每次设置好之后运行系统,找到Power Calculation Subsystem 模块(图16中有显示),双击打开,模块Display 2中显示即为0/b E N 数值。

(4)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记录误码率计算部分(图15所示)Display 模块显示的误码率。

注:每次运行时,务必要保证所测试码元数目超过5000个,这样才能测得

稳定的误码率数值。每次修改参数时,要先单击停止按钮

或单击菜单栏中的噪声功率

0.05 0.1 0.12 0.14 0.2 0.3 信噪比0/b E N 10.55

7.664 6.977 6.405 5.285 4.617 误码率

0 0.006241 0.009826 0.01149 0.0171 0.03182

Simulation→Stop,之后再进行参数修改。

六、思考题

1、B PSK通信系统中为什么要进行差分编码?若发送信息码元101,结合仿

真系统中的差分编码和解码子系统(假设单位延迟寄存器的初始条件为

0),分析差分编解码过程。

减小传输运输中带来的误差。

2、系统中的平方根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作用是什么?从频域上看,经过升

余弦滚降滤波器前后的信号有什么差别?

保证信号经过传输后,整个波形发生了变化后,但只要保证其特定的抽样点不变,那么用再次抽样的方法,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恢复原始信号。

关于X轴对称。

3、分别比较使用Costas环与平方环进行载波提取的系统,分析两者异同。

Costas环与平方环都是利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在AWGN噪声下,利用平方环和Costas提取DSB-SC调制信号的载波是可行的.Costas环与平方环相比,虽然在电路上要复杂一些但它的工作频率即为载波频率,而平方环的工作频率则是载波频率的2倍.显然,当载波频率很高时,工作频率较低的Costas环易于实现,并且Costas较平方环而言具有更强的抗噪声能力.但平方环结构较科斯塔斯环简单,因此当条件受限且输入载波频率较低时可采用平方环。

七、参考文献

1、《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钱亚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

2、《数字通信原理》徐台松、李在铭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年8月。

3、《MATLAB语言精要及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施阳等编,西北工业

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五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掌握BPSK数据传输过程,熟悉典型电路; 3、了解数字基带波形时域形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滚降系数的概念; 4、熟悉BPSK调制载波包络的变化; 5、掌握BPSK载波恢复特点与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原理框 P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Hz载波及256KHz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BP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送入到13模块载波提取单元得到同步载波;已调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后,解调输出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 BPSK调制信号观测(9号模块) 概述:BP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相位相差180°的载波变换来表征被传递的信息。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BP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BPSK/DBP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W3使256 KHz载波信号峰峰值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z。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9号模块“NRZ-I”为触发,观测“I”; (2)以9号模块“NRZ-Q”为触发,观测“Q”。 (3)以9号模块“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调制输出”。 思考:分析以上观测的波形,分析与ASK有何关系? 实验项目二 BPSK解调观测(9号模块) 概述: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解调输出波形,观察是否有延时现象,并且验证BP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中间观测点TP8,深入理解BPSK解调原理。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 2、以9号模块测13号模块的“SIN”,调节13号模块的W1使“SIN”的波形稳定,即恢复出载波。 3、以9号模块的“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BPSK解调输出”,多次单击13号模块的“复位”按键。观测“BPSK解调输出”的变化。 4、以信号源的CLK为触发,测9号模块LPF-BPSK,观测眼图。 思考:“BPSK解调输出”是否存在相位模糊的情况?为什么会有相位模糊的情况? 五、实验报告 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输入的基带信号由转换开关转接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差分编码控制256KHz的载频,另一路经倒相去控制256KHz的载频。???解调采用锁相解调,只要在设计锁相环时,使它锁定在FSK的一个载频上此时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为零,而对另一载频失锁,则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不为零,那末在锁相环路滤波器输出端就可以获得原基带信号的信息。? 2、分析BPSK调制解调原理。 调制原理是:基带信号先经过差分编码得到相对码,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调相, 即将相对码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载波及256K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DBPSK 调制输出。?

3高频实验三_幅度调制与解调

实验三:幅度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幅度调制与检波原理。 2、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构成调幅与检波电路的方法。 3、了解二极管包络检波的主要指标、检波效率及波形失真。 二、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高频电子线路》中有关调幅与检波的内容; 2、阅读本实验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步骤; 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 1、调幅与检波原理简述: 调幅就是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载波)的幅度,使高频振荡的振幅呈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而检波则是从调幅波中取出低频信号。振幅调制信号按其不同频谱结构分为普通调幅(AM)信号,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信号,抑制载波和一个边带的单边带调制信号。 把调制信号和载波同时加到一个非线性元件上(例如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经过非线性变换电路,就可以产生新的频率成分,再利用一定带宽的谐振回路选出所需的频率成分就可实现调幅。 2、集成四象限模拟乘法器MCl496简介: 本器件的典型应用包括乘、除、平方、开方、倍频、调制、混频、检波、鉴相、鉴频动态增益控制等。它有两个输入端Vx、Vy和一个输出端Vo。一个理想乘法器的输出为V o=KVxVy,而实际输出存在着各种误差,其输出的关系为:Vo=K(Vx+Vxos)(Vy+Vyos) + Vzox。为了得到好的精度,必须消除Vxos、Vyos与Vzox 三项失调电压。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是目前常用的平衡调制/解调器,内部电路含有8个有源晶体管。本实验箱MCl496的内部原理图和管脚功能如图3-1所示:

图3-1 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电路原理图 MCl496各引脚功能如下: (1)、SIG+ 信号输入正端 (2)、GADJ 增益调节端 (3)、GADJ 增益调节端 (4)、SIG- 信号输入负端 (5)、BIAS 偏置端 (6)、OUT+ 正电流输出端 (7)、空脚 (8)、CAR+ 载波信号输入正端 (9)、空脚 (10)、CAR- 载波信号输入负端 (11)、空脚 (12)、OUT- 负电流输出端 (13)、空脚 (14)、V- 负电源 3、实际线路分析 U501是幅度调制乘法器,音频信号和载波分别从J50l和J502输入到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K501和K503可分别将两路输入对地短路,以便对乘法器进行输入失调凋

抽样定理和PCM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抽样定理和PAM调制解调实验 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03班 学生姓名:陈威 同组学生:杨鑫 成绩: 指导教师:惠龙飞 (实验时间:2012 年 12 月 7 日——2012 年 12 月28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实验目的 1对电路的组成、波形和所测数据的分析,加深理解这种调制方法的优缺点。 2.通过脉冲幅度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2、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一块 2、①号模块 一块 3、6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4、连接线 若干 3、实验原理 3.1基本原理 1、抽样定理 图3-1 抽样与恢复 2、脉冲振幅调制(PAM ) 所谓脉冲振幅调制,即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如果脉冲载波是由冲激脉冲组成的,则前面所说的抽样定理,就是脉冲增幅调制的原理。 自然抽样 平顶抽样 ) (t m ) (t T

图3-3 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波形 PAM方式有两种: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自然抽样又称为“曲顶”抽样,(t)的脉冲“顶部”是随m(t)变化的,即在顶部保持了m(t)变已抽样信号m s 化的规律(如图3-3所示)。平顶抽样所得的已抽样信号如图3-3所示,这里每一抽样脉冲的幅度正比于瞬时抽样值,但其形状都相同。在实际中,平顶抽样的PAM信号常常采用保持电路来实现,得到的脉冲为矩形脉冲。 四、实验步骤 1、将信号源模块、模块一固定到主机箱上面。双踪示波器,设置CH1通道为同步源。 2、观测PAM自然抽样波形。 (1)将信号源上S4设为“1010”,使“CLK1”输出32K时钟。 (2)将模块一上K1选到“自然”。 (3)关闭电源,连接 表3-1 抽样实验接线表 (5)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输出,调节W1改变输出信号幅度,使输出信号峰-峰值在1V左右。在PAMCLK处观察被抽样信号。CH1接PAMCLK(同步源),CH2接“自然抽样输出”(自然抽样PAM信号)。

DBPSK调制解调实验

班级:2016112 学号:20161223 姓名:谢峻漪 实验三DBPSK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BPSK差分解调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DBPSK数据传输过程; 二、预备知识 1、差分BPSK的解调基本工作原理; 2、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三、实验仪器 1、J H5001-4实验箱一台; 2、20MHz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原理 差分BPSK是相移键控的非相干形式,它不需要在接收机端恢复相干参考信号。非相干接收机容易制造而且便宜,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在DBPSK系统中,输入的二进制序列先差分编码,然后再用BPSK调制器调制。差分编码后的序列﹛a n﹜是通过对输入b n与a n-1进行模2和运算产生的。如果输入的二进制符号b n为0,则符号a n与其前一个符号保持不变,而如果b n为1,则a n与其前一个符号相反。 差分编码原理为: n ) a⊕ - = n a b ( ( )1 (n ) 其实现框图如图4.3-1所示: 图4.3-1 差分编码示意图 一个典型的差分编码调制过程如4.3-2图所示:

图4.3-2 差分编码与载波相位示意图 在DBPSK 中,其不需要进行载波恢复,但位定时仍是必须的。在DPSK 中如何恢复位定时信号,初看起来比较复杂。我们仍按以前的信号定义,如图4.3-3所示: 图4.3-3 位定时误差信号提取 实际上其与相干BPSK 中的位定时恢复是一样的,由由其存在一个较小的系统剩余频差(发送中频与接收本地载波的频差,其与码元速率相比而言一般较小),结果是在每个剩余频差的周期中,具有很多有码元信号(例如对于64KBPS 的速、剩余频差为1KHZ ,则每个剩频差的周期中可包含64个码元符号)。从这些码元信号中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对位定时误差的大小进行计算: )]2()2()[()(+--=n S n S n S n e b 当然在剩余载波发生正负变化时,按上式提取的位定时误差信号可能出现不正确的情况,但只要在位定时误差信号的输出端加一滤波器,就可以克服在DBPSK 中剩余载波的影响(在相对剩余载波不大时)。 对位定时的调整如下:如果0)(>n e b ,则位定时抽样脉冲向前调整;反之应向后调整。 对DBPSK 的解调是通过比较接收相邻码元信号(I ,Q )在星座图上的夹角,如果大于900 则为1,否则为0,如图4.3-4所示:

实验三模仿调制与解调

实验三、模拟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MATLAB 进行模拟调制与解调的方法。 2、理解各种模拟调制解调系统的性能。 3、掌握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的仿真方法。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 计算机 2、 MATLAB 软件三、实验原理与步骤一)、调幅 1、AM 信号的仿真与解调 项目1、给定消息信号,,使用该信号以AM 方式调制一个载波频率为300Hz ,)4sin()2cos()(t e t t x t ππ-+=100≤≤t 幅度为1的正弦载波,试求: (1)消息信号的频谱和已调信号的频谱。(2)消息信号的功率和已调信号的功率。 clear all ts=0.001; t=0:ts:10-ts; fs=1/ts; df=fs/length(t); msg=randint(100,1,[-3,3],123); msg1=msg*ones(1,fs/10); msg2=reshape(msg1.',1,length(t));Pm=fft(msg2)/fs; f=-fs/2:df:fs/2-df; subplot(2,1,1) plot(f,fftshift(abs(Pm))) ;xlabel('李啊兴'); title('消息信号频谱') A=1; fc=300; Sam=(A+msg2).*(cos(2*pi*fc*t)+exp(-t).*sin(4*pi*fc*t)); Pam=fft(Sam)/fs; subplot(2,1,2) plot(f,fftshift(abs(Pam))); xlabel('李啊兴'); title('AM 信号频谱') axis([-500 500 0 23]) Pc=sum(abs(Sam).^2)/length(Sam) Ps=Pc-A^2/2 eta=Ps/Pc Pc = 2.3077Ps = 1.8077eta = 0.7833项目2、用Simulink 重做项目1 。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通信原理实验 QPSK调制解调实验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十QPSK调制解调实验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10 QPSK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QPSK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了解IQ调制解调原理及特性 2. 进行QPSK调制、解调实验,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了解载波在QPSK相干及非相干时的解调特性 二、实验原理 1、QPSK调制原理 QPSK又叫四相绝对相移调制,它是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征数字信息。由于每一种载波相位代表两个比特信息,因此,对于输入的二进制数字序列应该先进行分组,将每两个比特编为一组,然后用四种不同的载波相位来表征。 用调相法产生QPSK调制原理框图如图所示,QPSK的调制器可以看作是由两个BPSK调 制器构成,输入的串行二进制信息序列经过串行变换,变成两路速率减半的序列,电平发生器分别产生双极性的二电平信号I(t)和Q(t),然后对Acosωt和Asinωt进行调制,相 加后即可得到QPSK信号。 二进制码经串并变换后的码型如图所示,一路为单数码元,另外一路为偶数码元,这两个支路互为正交,一个称为同相支路,即I支路;另外一路称为正交支路,即Q支路

2、QPSK解调原理 由于QPSK可以看作是两个正交2PSK信号的合成,故它可以采用与2PSK信号类似的解调方法进行解调,即由两个2PSK信号相干解调器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 三、实验步骤 在实验箱上正确安装基带成形模块(以下简称基带模块)、IQ调制解调模块(以下简称IQ模块)、码元再生模块(以下简称再生模块)和PSK载波恢复模块。 1、QPSK调制实验 a、关闭实验箱总电源,用台阶插座线完成连接 * 检查连线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 b、按基带成形模块上“选择”键,选择QPSK模式(QPSK指示灯亮)。 c、用示波器观察基带模块上“NRZ-I,I-OUT,NRZ-Q,Q-OUT”的信号;并分别与“NRZ IN”信号进行对比,观察串并转换情况。 NRZ-I 与NRZ IN I-OUT与NRZ IN NRZ-Q 与NRZ IN Q-OUT与NRZ IN d、观测IQ调制信号矢量图。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课程设计论文 姓名:姜勇 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班 学号:1665090208

安徽科技学院学年第学期《》课程···················装···············订················线···················专业级班姓名学号 内容摘要: 教师评语: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班姓名:姜勇学号:1665090208 一、设计摘要: 现代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距离远、信道容量大、传输质量好。在信号处理里面经常要用到调制与解调,而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是最基本,也是经常用到的。用AM调制与解调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制造出很多的电子产品。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MATLAB实现对正弦信) fπ =进行双边带幅度调制,载波信号频率为100Hz,在MATLAB中 t sin( (t 40 ) 显示调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比较信号调制前后的变化。并对已调信号解调,比较了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区别。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及MATLAB 中信号表示的基本方法及绘图函数的调用,实现了对连续时间信号的可视化表示。本文采用MATLAB对信号的幅度进行调制和解调。 二、关键词:幅度、调制、解调、 MAT LAB 三、设计内容 1. 调制信号 调制信号是原始信息变换而来的低频信号。调制本身是一个电信号变换的过程。调制信号去改变载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值(如振幅、频率、相位等),导致载波信号的这个特征值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个规律是调制信号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1.1 matlab实现调制信号的波形 本设计的调制信号为正弦波信号) fπ =,通过matlab仿真显示出其波形图 t (t sin( ) 40 如图1-1所示

基础实验cm调制与解调实验

基础实验c m调制与解 调实验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础实验6 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M编译码原理与系统性能测试; 2.熟悉PCM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学习PCM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电路,掌握它的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CM/ADPCM编译码模块,位号:H 2.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位号:G 3.20M双踪示波器1台 4.低频信号源1台(选用) 5.频率计1台(选用) 6.信号连接线3根 7.小平口螺丝刀1只 三、实验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完成的。 PCM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框图如图6-1所示。

在PCM脉冲编码调制中,话音信号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后进行脉冲抽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PAM脉冲序列,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脉冲序列用类似于“四舍五入”办法划归为有限种幅度,每一种幅度对应一组代码,因此PAM脉冲序列将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序列。对于电话,CCITT规定抽样率为8KHz,每一抽样值编8位码(即为28=256个量化级),因而每话路PCM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本实验应用的单路PCM编、译码电路是 TP3057 芯片(见图6-1中的虚线框)。此芯片采用a律十三折线编码,它设计应用于PCM 30/32系统中。它每一帧分32个时隙,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最多允许接入30个用户,每个用户

各占据一个时隙,另外两个时隙分别用于同步和标志信号传送,系统码元速率为。各用户PCM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受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控制,它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中被发送和接收,而不同用户占据不同的时隙。若仅有一个用户,在一个PCM 帧里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的PCM编码数据,在其它时隙没有数据输入或输出。 本实验模块中,为了降低对测试示波器的要求,将PCM 帧的传输速率设置为64Kbit/s或128Kbit/s两种,这样增加了编码数据码元的宽度,便于用低端示波器观测。此时一个PCM 帧里,可容纳的PCM编码分别为1路或2路。另外,发送时序FSX与接收时序FSR使用相同的时序,测试点为34TP01。实验结构框图已在模块上画出了,实验时需用信号连接线连接34P02和34P03两铆孔,即将编码数据直接送到译码端,传输信道可视为理想信道。 另外, TP3057芯片内部模拟信号的输入端有一个语音带通滤波器,其通带为200HZ~4000HZ,所以输入的模拟信号频率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有效。 四、各测量点的作用 34TP01:发送时序FSX和接收时序FSR输入测试点,频率为8KHz的矩形窄脉冲; 34TP02:PCM线路编译时钟信号的输入测试点; 34P01:模拟信号的输入铆孔; 34P02:PCM编码的输出铆孔; 34P03:PCM译码的输入铆孔; 34P04:译码输出的模拟信号铆孔,波形应与34P01相同。 注:一路数字编码输出波形为8比特编码(一般为7个半码元波形,最后半个码元波形被芯片内部移位寄存器在装载下一路数据前复位时丢失掉),数据的速率由编译时钟决定,其中第一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符号位,后七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电平值。

通信原理-实验一 Systemview系统下幅度调制与解调

实验一:Systemview 系统下幅度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ystemview 仿真软件; 2. 掌握调幅信号产生和解调的过程及实现方法; 2.研究输入信号和信道对调幅信号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调制 幅度调制是无线电通信中最常用的调制方式之一。普通的调幅广播就是它的典型应用。 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是用基带信号(调制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幅度,使其携带基带信号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调制的基本作用是频谱搬移,其目的是进行频率变换,使信号能够有效的传输(辐射)或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根据频谱特性的不同,通常可将调幅分为标准调幅(AM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 ),单边带调幅(SSB )和残留边带调幅(VSB )等。 2.调制信号的实现方法 设f (t )为调制信号,高频载波为C (t )=A 0cos (ω0t +θ0) (1)标准调幅 AM 信号可以表示为: S AM (t )=[A 0+f (t )]cos (ω0t +θ0) 已调信号的频谱为(设θ。=0) S AM (ω)=πA o [δ(ω-ωo )+δ(ω+ω0)]+1/2[F (ω-ωo )+F (ω+ωo )] 标准调幅的数学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标准调幅的数学模型 AM 信号在SystemView 中可由模块实现,如图1-2所示。 cos (ω0t + θ0 ) A 0

图1-2 AM 信号在SystemView 中的实现 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的波形如图1-3所示。 图1-3 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 3.解调 调制的逆变换过程叫解调。解调方法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 为了不失真的恢复调制信号,要求本地载波和接收信号的载波必须保持同频同相,这种方法称为相干解调。它适用各种调幅系统。它的一般数学模型如图1-4所示。 图1-4 相干解调数学模型

FSK调制解调实验

实验报告册课程:通信系统原理教程 实验:FSK调制解调实验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实验四:FSK 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对FSK 信号调制解调原理; 2、根据其原理设计出2FSK 信号的调制解调电路,在对电路进行仿真,观察 其波形,从而检验设计出的调制解调器是否符合要求。 二、实验原理: 2FSK 信号调制: 又称数字调频,它是用两种不同的载频1ω ,2ω来代表脉冲调制信号1 和0,而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不变。如果载波信号采用正弦型波,则FSK 信号可表示为: 2FSK 信号()t S 分解为信号()t S 1与()t S 2之和,则有:()()()t S t S t S 21+= 其中:()()()t U t S m 11cos ω=,代表数字码元“1” ()()()t U t S m 22cos ω=,代表数字码元“0” 2FSK 信号调制器模型如下图: 如上图,两个独立的振荡器产生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当输入基带信号()1=t S 时,调制器输出频率为f1的载波信号,当()0=t S 时,反相器的输出()t S 调制器输出频率为f2的载波信号。f1和f2都取码元速率的整数倍。 2FSK 信号的带宽为:B f f B FSK 221+-= 其中:f 1为对应脉冲调制信号1的载波频率;f 2为对应脉冲调制信号0的载波频率。 2FSK 信号解调: 是调试的相反过程。由于移频键控调制是将脉冲调制信号“1”用FSK 信号()t S 1,而“0”用()t S 2表示,那么在接收端,可从FSK 信号中恢复出其基带信号。本设计采用了普通鉴频法进行解调,将()t S 1恢复成码元1,把()t S 2恢复成码元0 。 2FSK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也可以采用包络解调。 实验中采用相干解调,解调器模型如下图: ) 2 2cos(2)(2t f b T t πφ= 号 号调制器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

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3.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1) 2DPSK信号解调的极性比较法 它的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它的原理框图如图1.3.1所示。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2DPSK 带通滤波器 延迟T

基于matlab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姓名: XXX_____________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____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01班 学号: 541001030XXX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任景英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2013年6月28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__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利用MATLAB对正弦信号) t (t fπ =进行双边带幅度调制,载波信号频率为 40 sin( ) 100Hz,首先在MATLAB中显示调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比较信号调制前后的变化。然后对已调信号解调,并比较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区别。基本要求: 1、掌握利用MATLAB实现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的方法。 2、利用MATLAB实现对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可视化表示。 3、验证信号调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 4、加深对信号解调的理解。 主要参考资料: 1、陈后金. 信号与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2、张洁.双边带幅度调制及其 MATLAB 仿真[J].科技经济市场,2006.9 完成期限: 2013.6.24—2013.6.28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2013年6月21日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利用MATLAB实现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以及MATLAB中信号表示的基本方法及绘图函数的运用,实现对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可视化表示。详细介绍了正弦信号的双边带调制与解调原理并对调制信号与已调信号以及调制信号与解调后的信号分别进行了比较。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欲传输的原始信号在发送端对一个高频信号进行振幅调制,而在接收端通过检波过程恢复原信号。这种频带传输不仅克服了目前许多长途电话线路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缺点,而且能实现多路复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关键词:DSB调制、解调、MATLAB

幅度调制解调案例

幅度调制解调器案例 1. 理论公式解析 1.1 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设载波电压为 ()cos cos 2c cm c cm c u t U t U ft ωπ== 设调制电压为 ()cos cos 2m m u t U t U Ft πΩΩΩ=Ω= 根据幅度调制信号的定义,已调信号的幅度随调制信号()u t Ω线性变化,那么普通AM 波的振幅()m U t 表达式 ()()t m U t U U k U t U u k U t U a cm cm m a cm m a cm m Ω+=??? ? ??Ω+=Ω=+=ΩΩΩcos 1cos 1cos a k 是叫做灵敏度的参数,a m 一般叫做调幅系数,也可以叫做调幅度或者调制度, cm m a a U U k m Ω=?= c c U U 是载波幅度根据调制信号变化程度。这给出了单频调制的调幅信号表达式 ()()()()()()cos =cos cos =1cos cos cos cos cos 11 cos cos cos 22 AM m c cm a m c cm a c cm c cm a c cm c a cm c a cm c u t U t t U k u t t U m t t U t U m t t U t m U t m U t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 +Ω+-Ω 可以看出,三个高频分量组成了单频信号调制的已调波,分别是角频率为c ω的载波, ()c ω+Ω和()c ω-Ω两个新产生的角频率分量。其中上边频分量比c ω高,下边频分量比c ω低。频率分量为c ω的载波振幅还是为cm U ,两个边频分量的振幅都是1 2 a cm m U 。由于a m 不 可以超过1,所以边频振幅不大于1 2cm U ,把三个频率分量画成图,便能够得到图1所示的 频谱图。图1中,用每一条线段表示幅度调制波的一个正弦分量,幅度用线段的长度来表

MATLAB幅度调制与解调

绪论 调制在通信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线电通信是通过空间辐射方式传送信号的,调制过程可以将信号频谱搬移到容易以电磁波形式辐射的较高频率范围,此外调制过程可以将不同的信号通过频谱搬移托付至不同频率的载波上实现多路复用不致于互相干扰。振幅调制是一种应用很广的连续波调制方式调幅信号。 现代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的调制解调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模拟调制到数字调制, 从二进制调制发展到多进制调制, 虽然调制方式多种多样, 但都是朝着使通信系统更高速、更可靠的方向发展。一个系统的通信质量,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因此对调制方式的研究直接决定着通信系统质量的好坏。实际的通信系统需要完成从信源到信宿的全部功能, 这通常是比较复杂的。对这个系统做出的任何改动(如改变系统的结构、改变某个参数的设置等) 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因此在设计新系统、对原有的系统做出修改或者进行相关研究时, 通常要进行建模和仿真, 通过仿真结果来衡量方案的可行性, 从中选择最合理的系统配置和参数设置, 然后再应用于实际系统中。通过仿真, 可以提高研究开发工作的效率, 发现系统中潜在的问题, 优化系统整体的性能。利用MATLAB编程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通信信号的调制的仿真。本文针对模拟调制技术进行讨论,介绍了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使MATLAB对其进行仿真的基本方法。在MATLAB环境下模拟了双边带幅度调制的基本过程,构建了一个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并进行了动态仿真, 得到较为直观的实验结果, 使得对调制系统的分析变得十分便捷。由于本文的工作只限于原理性的仿真,所以在实际系统设计中还应考虑噪声、干扰和滤波等模块的引入。同时, 各个模块的参数的设置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计算, 以更好的实现系统的性能。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讲解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利用MATLAB对正弦信号) t (t fπ =进行双边带幅度调制,载波信号频率为 40 sin( ) 100Hz,首先在MATLAB中显示调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比较信号调制前后的变化。然后对已调信号解调,并比较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区别。基本要求: 1、掌握利用MATLAB实现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的方法。 2、利用MATLAB实现对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可视化表示。 3、验证信号调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 4、加深对信号解调的理解。 主要参考资料: 1、陈后金. 信号与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2、张洁.双边带幅度调制及其MATLAB 仿真[J].科技经济市场,2006.9 完成期限:2013.6.24—2013.6.28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2013年6月21日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摘要 现代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距离远、信道容量大、传输质量好。在信号处理里面经常要用到调制与解调,而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是最基本,也是经常用到的。用AM调制与解调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制造出很多的电子产品。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MATLAB 实现对正弦信) t =进行双边带幅度调制,载波信号频率为100Hz,在MATLAB fπ ) 40 sin( (t 中显示调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比较信号调制前后的变化。并对已调信号解调,比较了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区别。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及MATLAB中信号表示的基本方法及绘图函数的调用,实现了对连续时间信号的可视化表示。本文采用MATLAB对信号的幅度进行调制和解调。 关键词幅度、调制、解调、MAT LAB

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范文

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2. 掌握二相相位键控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 3. 学习二相相位调制、解调硬件实现,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PSK 调制模块,位号A 3.PSK 解调模块,位号C 4.噪声模块,位号B 5.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6.20M 双踪示波器1 台 7.小平口螺丝刀1 只 8.频率计1 台(选用) 9.信号连接线4 根 三、实验原理 相位键控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具有优良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比其他调制方式(例如:ASK、FSK)更低的误码率,因而广泛应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本实验箱采用相位选择法实现相位调制(二进制),绝对移相键控(PSK 或CPSK)是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绝对码)选择开关通断控制载波相位的变化来实现。相对移相键控

(DPSK)采用绝对码与相对码变换后,用相对码控制选择开关通断来实现。 (一)PSK 调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相相位键控的载波为1.024MHz,数字基带信号有32Kb/s 伪随机码、及其相对码、32KHz 方波、外加数字信号等。相位键控调制解调电原理框图,如图6-1 所示。 1.载波倒相器 模拟信号的倒相通常采用运放来实现。来自1.024MHz 载波信号输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在输出端即可得到一个反相的载波信号,即π相载波信号。为了使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的幅度相等,在电路中加了电位器37W01 和37W02 调节。 2.模拟开关相乘器 对载波的相移键控是用模拟开关电路实现的。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分别加到模拟开关A:CD4066 的输入端(1 脚)、模拟开关B:CD4066 的输入端(11 脚),在数字基带信号的信码中,它的正极性加到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13 脚),它反极性加到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12 脚)。用来控制两个同频反相载波的通断。当信码为“1”码时,模拟开关 A 的输入控制端为高电平,模拟开关A 导通,输出0 相载波,而模拟开关 B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模拟开关B 截止。反之,当信码为“0”码时,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模拟开关A 截止。而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却为高电平,模拟开关B 导通。输

实验4 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班级通信1403 学号201409732 姓名裴振启指导教师邵军花日期 实验4 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SK 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 2. 进行PSK 调制、解调实验,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 3. 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SK QPSK调制模块,位号A 2.PSK QPSK解调模块,位号C 3.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4.噪声模块,位号B 5.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6.20M双踪示波器1台 7.小平口螺丝刀1只 8.频率计1台(选用) 9.信号连接线4根 三、实验原理 PSK QPSK调制/解调模块,除能完成上述PSK(DPSK)调制/解调全部实验外还能进行QPSK、ASK调制/解调等实验。不同调制方式的转換是通过开关4SW02及插塞37K01、37K02、 四、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进行PSK(DPSK)调制时,工作状态预置开关4SW02置于00001, 37K01、37K02①和②位挿入挿塞,38K01、38K02均处于1,2位相连(挿塞挿左边)。 相位键控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具有优良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比其他调制方式(例如:ASK、FSK)更低的误码率,因而广泛应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 本实验箱采用相位选择法实现二进制相位调制,绝对移相键控(CPSK或简称PSK)是 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绝对码)直接控制选择开关通断,从而选择不同相位的载波来实现。相对移相键控(DPSK)采用绝对码与相对码变换后,用相对码控制选择开关通断来实现。1.PSK调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相相位键控的载波为1.024MHz,数字基带信号有32Kb/s伪随机码、及其相对码、32KHz 方波、外加数字信号等。

振幅调制器与振幅解调器实验报告

二、实验电路图 1.1496组成的调幅器 图6-2 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 2、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 图 1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电路

3、MC1496 组成的解调器实验电路 图 2 MC1496 组成的解调器实验电路

2 .1496组成的调幅器 用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与图1相对应之处是:R 8对应于R t ,R 9对应于R B ,R 3、R 10对应于R C 。此外,W 1用来调节⑴、⑷端之间的平衡,W 2用来调节⑻、⑽端之间的平衡。此外,本实验亦利用W 1在⑴、⑷端之间产生附加的直流电压,因而当IN2端加入调制信号时即可产生AM 波。晶体管BG 1为射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制器的带负载能力。 3.包络检波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是包络检波器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电路。它适合于解调信号电平较大(俗称大信号,通常要求峰-峰值为0.5V 以上)的AM 波。它具有电路简单,检波线性好,易于实现等优点。本实验电路主要包括二极管BG 2和RC 低通滤波器,如图1所示。图中,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使得电路的充放电时间常数不同(实际上,相差很大)来实现检波。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常数RC 就显得很重要。 4.同步检波 同步检波,又称相干检波。它利用与已调幅波的载波同步(同频、同相)的一个恢复载波(又称基准信号)与已调幅波相乘,再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从而解调得调制信号。本实验采用MC1496集成电路来组成解调器,如图2所示。图中,恢复载波v c 先加到输入端IN1上,再经过电容C 1加在⑻、⑽脚之间。已调幅波v amp 先加到输入端IN2上,再经过电容C 2加在⑴、⑷脚之间。相乘后的信号由⑿脚输出,再经过由C 4、C 5、R 6组成的 型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后,在解调输出端(OUT )提取出调制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中对1496采用了单电源(+12V )供电,因而⒁脚需接地,且其他脚亦应偏置相应的正电位,恰如图中所示。 图 6-2 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

实验三---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实验三---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高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一、实验目的

a) 通过实验了解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的工作原理,验证普通调幅波(AM ) 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AM SC DSB -/)的相关理论。 b) 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实现AM 和DSB-SC 的方法,并研究调制信 号、载波信号与已调波之间的关系。 c) 掌握在示波器上测量与调整调幅波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 1.调幅信号的原理 (一) 普通调幅波(AM )(表达式、波形、频谱、功率) (1).普通调幅波(AM )的表达式、波形 设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余弦波: t U u m Ω=ΩΩcos ,载波信号为 : t U u c cm c ωcos = 普通调幅波(AM )的表达式为AM u =t t U c AM ωcos )()cos 1(t m U a cm Ω+=t c ωcos 式中, a m 称为调幅系数或调幅度。 由于调幅系数a m 与调制电压的振幅成正比,即 m U Ω越大, a m 越大,调幅波 幅度变化越大, 一般 a m 小于或等于1。如果 a m >1,调幅波产生失真,这种情况称为过调幅。 未调制状态调制状态 m a Ucm ω0 Ω 图3-1 调幅波的波形 (2). 普通调幅波(AM )的频谱 普通调幅波(AM )的表达式展开得: t U m t U m t U u c cm a c cm a c cm AM )cos(2 1 )cos(21cos Ω-+Ω++ =ωωω 它由三个高频分量组成。将这三个频率分量用图画出,便可得到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