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8讲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28讲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28讲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28讲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教学要求

了解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电极化强度。了解电介质的静电场。

理解静电平衡的条件、推论及其性质、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空腔导体内外的静电场、静电屏蔽,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及应用、电位移的定义、D ,E ,P 之间的关系。

9.5 静电场中的导体

9.5.1 导体的静电平衡

导体的特点是导体内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对金属导体(本书讨论都是金属导体)而言,就是自由电子。即金属导体在它内部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子。一个不带电的中性导体放在静电场中,在电场力作用下,它内部自由电子将受静电场的作用而产生定向运动而改变导体上的电荷分布。这电荷的分布的改变又将反过来改变导体内外的电场分布。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导体由于静电感应而带的电荷叫感应电荷。因此,当电场中有导体存在时,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的宏观定向运动时,我们称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所满足的条件叫静电平衡条件。

如图9-27,我们将一块导体板放入一均匀电场E

中,电场力则驱动金属板内部的自由

电荷逆着电场的方向运动,使得金属板的两个侧面出现等量异号的电荷。这些电荷将在金属

板的内部建立一个附加电场'E ,附加电场'E 的方向与原场E

相反。金属板内部的电场强度就是E

和'E 的叠加。开始时,E E <',金属板内部的电场不为零,自由电子会不停地向左移动,从而使'

E 增大。这个过程一直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为止。

int 0

E =

'E

E

图9-27 导体的静电平衡

E

E

静电平衡状态只有在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时才有可能达到和维持。否则,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同时,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必定和导体表面垂直。显然,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是: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即int 0E ≡

,导体表面紧邻

处的场强s E 垂直于导体表面。这里所说的电场强度,指的是外加的静电场E

和感应电荷产

生的附加电场'E 叠加后的总电场,即=E E E '+

总。由于将导体放入电场中到建立静电平衡

的时间是极短的(610s -的数量级),所以通常在我们处理静电场中的导体问题时,若非特别说明,总是把它当作已达到静电平衡的状态来讨论。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除了电场强度满足上述的静电平衡条件外,还具有以下性质:

(1)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因为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而且表面紧邻处的电场强度都垂直于表面,所以导体中以及表面上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必然为零。

(2)导体内部处处没有未被抵消的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上。

为了证明上述结论,我们在导体内部围绕任意点P 作一个小闭合曲面S (如图9-28),由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因此通过此封闭曲面的电通量必然为零。按高斯定理,此闭合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为零,由于P 点是任意的,封闭曲面也可以作得任意地小,所以导体内部各处净电荷为零,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

(3) 导体以外,靠近导体表面附近场强大小和导体表面在该处的面电荷密度 的关系

E σε=

(9-30

图9-29导体表面电荷与场强的关系

'

S ?int 0

E =

E

图9-28 导体内无净电荷

p

σ

为了证明上述结论,我们在导体表面紧邻处取一点P ,以E

表示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如图9-29)。过P 点作一个平行于导体表面的小面元S ?,以S ?为底,以过P 点的导体表面法线为轴作一个封闭的圆柱面,圆柱面的另一底面S '?在导体的内部。由于导体内部场强为零,而表面紧邻处的场强又与表面垂直,圆柱面的侧面与场强方向平行,所以通过此封闭圆柱面的电通量就是通过S ?的电通量,即等于S E ?,以σ表示导体表面上P 点附近的面电荷密度,则圆柱面包围的电荷就是S ?σ。由高斯定理可得

εσS

S E ?=

? 即 0

εσ

=

E 注意 导体表面附近某点的场强是所有电荷(包括该导体上的全部电荷以及导体外现有的其它电荷)产生的,而不仅仅是邻近的表面电荷产生的。

问题9-10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面电荷密度为σ)的两侧场强为02εσ=E ,而在静电平衡状态

下,导体表面(该处表面面电荷密度为σ)附近场强为

σ=E 。为什么前者比后者小一半?

孤立的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它的表面各处的面电荷密度与各处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越大的地方,面电荷密度σ越大。表面凸出而尖锐处,曲率较大,σ也较大;较平坦处,曲率较小,σ也较小;凹进去,曲率为负,

σ则更小。

图9-30给出一个有尖端的导体表面的电荷和场强分布的情况,尖端附近的面电荷密度最大。

上述结论在生产技术上十分重要。由式(9-30)对于具有尖端的带电导体,无疑尖端处的场强特别强。那里空气中散存的带电粒子(如电子或离子)在过强电场的作用下作加速运动时就可能获得足够大的能量,以致它们和空气分子碰撞时,能使后者离解成电子和离子。这些新的电子和离子与其它空气分子相碰,又能产生新的带电粒子。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与尖端上电荷异号的带电粒子受尖端电荷的吸引,飞向尖端,使尖端上的电荷被

图9-30导体尖端处电荷密度大

中和掉;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带电粒子受尖端电荷的排斥而从尖端附近飞开。这种使得空气被“击穿”而产生的放电现象称为尖端放电。

问题9-11 说出尖端放电在生产实际中的一些使用实例。

9.5.2 静电屏蔽

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场强为零这一规律在技术上用来作静电屏蔽。 1 空腔导体(无论接地与否) 将使腔内空间电场不受外部空间的电 场的影响。

如图9-31一空腔导体A 外面放有点电荷+q ,在静电平衡时,腔体内的场强为零。这时如果在腔体内作一个封闭曲面S (图9-31)包围住空腔,可以由高斯定理知空腔内表面上的净电荷为零。但是会不会在

内表面上某处有正电荷,另一处有负电荷呢?(图9-31)不会的。因为如果这样,则空腔内将有电场。这一电场将使得内表面上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地方有电势差,这与导体是等势体的性质相矛盾了。所以空腔的内表面上必然处处无净电荷而空腔内的电场强度也就必然为零。

-

图9-31 用空腔导体屏蔽外电场

++?

--

+

++

-

-

-q

+A

S

S

-

-

--

--

-

-

-

+

-

-

-

+

+

++

+

图9-32接地导体空腔的屏蔽作用

注意尽管空腔导体和空腔内部的电势处处相等,然而这个电势值与导体未放入外电场时的值是不相等的,即外电场会改变空腔导体的电势。因此,如果要使空腔导体(包括腔内)的电势不变,就应该把导体接地,使导体始终保持与大地的电势相等。

2 接地导体壳内表面以外的空间不受腔内电场的影响

如一导体壳的空腔内有一正电荷,则空腔的内表面上将产生等量的感应负电荷,外表面上将产生等量的感应正电荷[如图9-32(a )],从而使空腔外面的物体受到影响。这时如把导体空腔接地,则外表面上正电荷将和地上来的负电荷中和,这样接地的导体空腔内的电荷对导体外的电场就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了[如图9-32(b )]。

问题9-12对于图9-32(a )的导体球壳空腔,(1) 若变动空腔内点电荷的位置,球壳内外表面的电荷

分布变化吗?球壳外与空腔内电场发生变化吗? 球壳的电势呢?(2) 若在球壳外引入电荷, 球壳内外表面的电荷分布变化吗?腔内的电场、球壳的电势呢?

9.5.3 静电平衡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

在静电平衡情况下,场强和电势的计算方法为首先根据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和电荷守恒求出电荷分布,然后再计算场强和电势。

例9-14一半径为R 1的导体球带有电量q ,球外有一内、外半径分别为R 2和R 3的同心导体球壳带电为Q (图9-33);(1) 求导体球和球壳的电势;(2) 若用导线连接球和球壳,再求它们的电势;(3) 若使外球壳接地,再求它们的电势。

解 (1) 由静电平衡条件可知,电荷只能分布于导体表面。在球壳中作一闭合曲面可求得球壳内表面感

图9-33 带电球壳包围同心带电球

3

R 2

R 1

R Q q

+Q q

+

应电荷为q -。由于电荷守恒,球壳外表面电量应为Q q +。由于球和球壳同心放置,满足球对称性,故电荷均匀分布形成三个均匀带电球面,见图9-33(a),根据电势叠加原理,并利用均匀带电球面电势分布,可求得

导体球的电势为 1

012314πq q Q q V R R R ε??+=

-+ ???

导体球壳的电势为

203

4πQ q V R ε+=

(2) 若用导线连接球和球壳,球上电荷q 将和球壳内表面电荷q -中和,电荷只分布于球壳外表面,见图9-33(b)。此时球和球壳的电势相等,为

1203

4πQ q V V R ε+==

(3) 若使球壳接地,球壳外表面电荷被中和,这时只有球和球壳的内表面带电,见图9-33(c),此时球壳电势为零 2

0V =

球的电势 1

01214πq q V R R ε??=

- ???

例9-15 有两块面积很大的导体薄板a 、b 平行放置,它们的面积均为S ,距离为d (图9-34)。若给a 板电荷a Q ,b 板电荷b Q ,

(1)求导体板四个表面的电荷分布、空间的场强分布及两板之间的电势差;

(2) 若将b 板接地,再求电荷分布、场强分布及两板的电势差。

解(1) 不考虑边缘效应,静电平衡时电荷将分布在导体板

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四个均匀带电平面,设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234σσσσ、、、。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

a

12Q S

σσ+=

(1)

b 34Q S

σσ+=

(2) a

Q b

Q 图9-34 无限大带电平行导体平板

由静电平衡条件,导体板内的A 点和B 点的场强应为零。以向右为正,

()12340

1

02A E σσσσε=

---= (3) 同理,B 点场强为

()12340

1

02B E σσσσε=

++-= (4) 联立以上四式可得

a b a

b

1423,22Q Q Q Q S S

σσσσ+-==

=-=

a 板左边的场强

()a b 1234001

22Q Q E S

σσσσεε+=

----=-Ⅰ

两板之间的场强

()a b 1234001

22Q Q E S

σσσσεε-=

--=Ⅱ+

b 板右边的场强

()a b 1234001

22Q Q E S

σσσσεε=

+=Ⅲ+++

以上三式中若E >0,表示场强向右,E <0,表示场强向左。读者可以验证一下,上述三个区间的场强与附近导体表面电荷密度的关系均满足0

E

σ

ε=

。两板之间的电势差 b

a b ab a

0d 2Q Q U E l E d d S

ε-=?==?

(2) 若将b 板接地,地面可考虑作一个延伸到无穷远处的导体,若以无穷远处作为电势零点,则地面和接地的导体电势均为零。此时b 板右表面的电荷应为零即

40σ=

此时问题(1)中的(2)式由于b 板和地面交换电荷已经不成立了,而(1)、(3)、(4)式仍成立。注意到已有4

0σ=,可解得

140σσ==,a 23Q S

σσ=-=

即电荷分布集中于两导体板的内侧,且两板所电荷量等值异号,进而可求出三个区域此时的场强为

0E E =ⅠⅢ=

,a 0Q E S

ε=Ⅱ

两板间的电势差为 ab 0a

Q U E d d S

ε==

9.6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9.6.1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通常是指不导电的绝缘介质。在电介质内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子),但是,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的正、负电荷仍可作微观的相对移动,结果,在电介质内部或表面出现带电现象。这种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出现的带电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极化所出现的电荷称为极化电荷。极化电荷不能离开电介质而转移到带电体上,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运动,所以又叫做束缚电荷。本章只简要介绍均匀电介质的极化现象。

1 两类电介质

在电介质中,电子受原子核的强烈束缚,因而在常态下,电介质内部自由电子很少,可认为没有自由电子。为研究极化过程,常将分子中的正负电荷看作分别集中在两个几何点上,这两个点分别叫做正负电荷“中心”。在无外电场时,有些电介质的分子(如24H CH 、等)正、负电荷的中心是重合的[图9-35(a )],这类电介质称为无极分子电介质;有些电介质的分子(如23HCl H O NH 、、等)正、负电荷的中心不相重合,构成一等效的电偶极子(称为分子偶极子),这类电介质称为有极分子电介质。

2 电介质的极化

无极分子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将发生相对位移,形成电偶极子,

相应的电偶极矩e p

方向都沿着外电场0E 方向,如图9-35(b )所示。对一块电介质整体来

说,由于电介质中每一个分子都形成电偶极子,所以它们在电介质中排列如图9-35(c ),在

p

图9-35 无极分子极化示意图

(b)

0=E 0

E

E (c)

(a)

电介质内部,相邻电偶极子的正负电荷相互靠近,因而对于均匀电介质来说,其内部仍是电中性的,但在和外电场垂直的两个端面层里将分别出现正电荷和负电荷。这类极化是由于电荷中心位移引起的叫位移极化。

有极分子电介质虽然有分子偶极子,整块电介质可以看成是无数的分子偶极子的聚集体。在没有外电场时,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各个分子偶极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如图9-36(a )所示,电介质宏观不显电性。当有外电场时,每个分子偶极矩都受到电场力矩

的作用,如图9-36(b )所示,从而使其电偶极矩e p

的取与外电场0E 的方向趋于一致。这

样在和外电场垂直的两个端面层里也将分别出现正电荷和负电荷[图9-36(c )]。这种极化叫取向极化。有极分子电介质也存在位移极化,只是比取向极化弱得多。

9.6.2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电介质极化后,在电介质内将产生与外电场0E 方向相反的附加电场'E

。由于束缚电荷

的活动不能超出原子范围以及分子热运动的缘故,均匀介质两端表面出现的极化电荷的数量比导体因静电感应在两端表面出现的感应电荷要少得多。因此在电介质内部,极化电荷产生

的附加电场'E

与外电场0E 叠加的结果,会使介质内部的电场削弱,即00'E E E E <-=,

但不会完全抵消而变为零。经实验测定,对于平行板电容器、圆柱形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等常见电容器,如在两极板之间是真空,自由电荷激发的场强大小为0E ,在极板之间的空间引入均匀电介质后,介质内的场强大小E 将削弱为0E 的r ε分之一即

(9-31) 式中r ε称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没有单位的纯数。真空中的1=r

ε,空气中的

图9-36 有极分子极化示意图

0=E

E 0

E 1

F 2

F (a)

(b)

(c)

p

0'r

E E E E ε

=-=

005.1=r ε,可认为近似等于1,其它电介质的r ε都大于1。相对介电常数r ε和真空介

电常数0ε的乘积,即r εεε0=称为电介质的绝对介电常数,简称为介电常数。

9.6.3 D

矢量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有电介质时,空间各点的总场强E

是自由电荷激发的场强0E 和极化电荷激发的附加电场E '

叠加的结果,即0'E E E =+ 。所以有电介质时高斯定理表达为

00

d i i S

q q E S ε'

+?=∑∑??

式中

0i

q

∑和

i

q '∑分别为高斯面S 内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代数和。引入极化强度

P (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e p

的矢量和)

,即 ei p P V

=

?∑

(9-32)

利用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

d i S

P S q '

?=-∑??

以及在各向同性电介质中任一点,极化强度P

和电场强度E 的关系:

0P E εχ=

(9-33)

式中χ是介质的极化率。 则高斯定理可改写为

()

00d i S

E P S q ε+?=∑??

引入一个辅助物理量电位移矢量,符号用D

,在各向同性电介质中, 0D E P ε=+

(9-34)

就得到

0d i

i

S

D S q ?=∑??

(9-35)

式(9-35)就是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在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内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式(9-34)表示了电场中任一点处,,D E P

三个矢量的关系,对任何电介质都适用。在

各向同性的电介质中,,,D E P

三个量方向相同,结合(9-33)式,则有

()001D E P E εεχ=+=+

令()1r

εχ=+叫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则

0r D E E εεε==

(9-36)

r 01

E E ε>∴<

介质中的场强小于真空中的场强.这是因为介质上的极化电荷在介质中产生的附加电场E′与E 0的方向相反而减弱了外电场的缘故.。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的应用和真空中高斯定理的应用基本相同,主要用于当电荷和电介质分布(1) 具有球对称性;(2) 具有轴对称性且沿轴向均匀分布;(3) 具有平面对称性且沿平面方向均匀分布。可以首先由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解出D ,结合(9-36)式,解出E 。D 的

单位为库/米2

(2

C/m )。

注意 1. 电位移线是从正的自由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的自由电荷;而电场线是可起迄各种正、负电荷,包括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如:平行板电容器情况(不计边缘效应)(图9-37)。

2. 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只与自由电荷有关,而与极化电荷无关,而D

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均有关。

例9-16如图9-38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面积为S ,板间距离d ,电势差为U .两极板间平行放置

一层厚度为t ,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试求:(1)极板上的电量Q ;(2)两极板间的电位移D 和场强E 。

解:取图示园柱形高斯面

图9-37 电位移线和电场线的区别

d S

D S D S

?=??

图9-38 例9-16图

Q 是正极板上的电量,待求.

在真空间隙中

在介质中

把 代入上述 和 得

q S

σ=?∑

Q D S

σ∴==

10

0D

Q E S εε==200r r D

D

Q

E S

ε

εεεε=

=

=

120001()()(1)r r r

Q Q Qd t U E d t E t d t t S S S d εεεεεε-∴=-+=

-+=-00[

]()()r r r r SU

SU

d Q d d t t d t t

εεεεεε=

=

-+-+0()r r SU Q d t t εεε=-+10Q E S ε=20r Q E S εε=

1()r r U E d t t

εε=

-+2()r U E d t t

ε=

-+0()r r U D d t t

εεε=

-+

第13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思考题 13-1 尖端放电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答: 尖端放电的物理实质,是尖端处的强电场致使附近的空气分子电离,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急剧运动和相互碰撞,碰撞又使更多的空气分子电离,并非尖端所带的电荷直接释放到空间去。 13-2 将一个带电+q 半径为R B 的大导体球B 移近一个半径为R A 而不带电的小导体球A ,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B 球电势高于A 球。 答: 正确。不带电的导体球A 在带电+q 的导体球B 的电场中,将有感应电荷分布于表面。另外,定性画出电场线,在静电场的电力线方向上电势逐点降低,又由图看出电场线自导体球B 指向导体球A ,故B 球电势高于A 球。 (2) 以无限远为电势零点,A 球的电势: V A < 0 答: 不正确。若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V ∞=0,从图可知A 球的电力线伸向无穷远处。所以,V A >0。 13-3 怎样能使导体净电荷为零 ,而其电势不为零? 答:将不带电的绝缘导体(与地绝缘并与其它任何带电体绝缘)置于某电场中,则该导体有∑=0q 而导体的电势V ≠0 。 图13-37 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场能

13-4 怎样理解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各点的场强为零? 答: 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这里的“点”是指导体内的宏观点,即无限小体积元。对于微观点,例如导体中某电子或某原子核附近的一个几何点,场强一般不为零; (2) 静电平衡的这一条件,只有在导体内部的电荷除静电场力以外不受其他力(如“化学力”)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13-5 怎样理解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与表面上对应点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答: 不应产生这样的误解:导体表面附近一点的场强,只是由该点的一个面电荷元S ?σ产生的。实际上这个场强是导体表面上全部电荷所贡献的合场强。如果场中不止一个导体,则这个场强应是所有导体表面上的全部电荷的总贡献。 13-6 为什么不能使一个物体无限制地带电? 答: 所谓一个物体带电,就是指它因失去电子而有多余的净的正电荷或因获得电子而有多余的负的净电荷。当物体带电时,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其电场强度随物体带电量的增加而增大。带电体附近的大气中总是存在着少量游离的电子和离子,这些游离的电子和离子在其强电场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使它们和中性分子碰撞时产生碰撞电离,从而不断产生新的电子和离子,这种电子和离子的形成过程如雪崩一样地发展下去,导致带电物体附近的大气被击穿。在带电体带电的作用下,碰撞电离产生的、与带电体电荷异号的电荷来到带电体上,使带电体的电量减少。所以一个物体不能无限制地带电。如尖端放电现象。 13-7 感应电荷的大小和分布怎样确定? 答: 当施感电荷Q 接近于一导体时,导体上出现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 ′。其分布一方面与导体的表面形状有关,另一方面与施感电荷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1 填空题 3.1.1 电介质的极化分为( )和( )。 3.1.2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电介质叫做( )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形成( )。 3.1.3 如果电介质中各点的( )相同,这种介质为均匀电介质;满足( )关系的电介质称为各向同性电介质。 3.1.4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相距为0.2 mm ,其间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r ε=5.0的玻璃片,当 两极间电压为400 V 时,玻璃面上的束缚电荷面密度为( )。 3.1.5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这时储存的能量为0w ,然后在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则电容器内储存的能量变为( )。 3.1.6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保持连接,然后使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 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这时两极板上的电量是原来的( )倍;电场强度是原来的( )倍;电场能量是原来的( )倍。 3.1.7 两个电容器1和2,串联以后接上电动势恒定的电源充电。在电源保持联接的情况下,若把电介质充入电容器2中,则电容器1上的电势差( ),电容器1极板上的电量( )(填增大、减小、不变)。 3.1.8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充满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已知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若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σ,则介质中电位移的大小D =( ),电场强度的大小E =( )。 3.2 选择题 3.2.1 两个相距很近而且等值异号的点电荷组成一个( )。 A :重心模型; B :电偶极子; C :等效偶极子; D :束缚电荷。 3.2.2 可以认为电中性分子中所有正电荷和所有负电荷分别集中于两个几何点上,这称为分 子的( ) A :电介质; B :电偶极子; C :重心模型; D :束缚电荷。 3.2.3 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定义为( ) A :E p M ?=; B :l q p =; C :l q p ?=; D :l q p ?= 3.2.4 在电场E 的作用下,无极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向相反方向作微小位移, 使得分子偶 极矩的方向与场强E 一致,这种变化叫做( ) A :磁化; B :取向极化; C :位移极化; D :电磁感应。 3.2.5 在真空平行板电容器的中间平行插一片介质,当给电容器充电后,电容器内的场强为( ) A :介质内的电场强度为零; B :介质内与介质外的电场强度相等; C :介质内的场强比介质外的场强小; D :介质内的场强比介质外的场强大。 3.2.6 一平行板真空电容器,充电到一定电压后与电源切断,把相对介质常数为r ε的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容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介质中的场强为真空中场强的r ε1 倍;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习题详解

习题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均匀带电球体,总电量为+Q ,其外部同心地罩一内、外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的金属球壳。 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壳内半径为r 的P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为[ ] (A )200, 44Q Q E U r r εε= = ππ; (B )01 0, 4Q E U r ε==π; (C )00, 4Q E U r ε==π; (D )020, 4Q E U r ε== π。 答案:D 解:由静电平衡条件得金属壳内0=E ;外球壳内、外表面分别带电为Q -和Q +,根据电势叠加原理得 00 0202 Q Q Q Q U r r r r εεεε-= + += 4π4π4π4π 2.半径为R 的金属球与地连接,在与球心O 相距2d R =处有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如图所示。设地的电势为零,则球上的感应电荷q '为[ ] (A )0; (B )2 q ; (C )2q -; (D )q -。 答案:C 解:导体球接地,球心处电势为零,即000044q q U d R πεπε'=+ =(球面上所有感应电荷到 球心的距离相等,均为R ),由此解得2 R q q q d '=-=-。 3.如图,在一带电量为Q 的导体球外,同心地包有一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球壳,其相对电容率为r ε,壳外是真空,则在壳外P 点处(OP r =)的场强和电位移的大小分别为[ ] (A )2 200,44r Q Q E D r r εεε= =ππ; (B )22 ,44r Q Q E D r r ε==ππ; (C )220,44Q Q E D r r ε==ππ; (D )22 00,44Q Q E D r r εε==ππ。 答案:C

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03 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能分析简单问题中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电荷分布、场强分布和电势分布的特点。 2.了解两种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了解各向同性电介质中的电位移和场强的关系,了解各向同性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3.理解电容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电容器的电容。 4.了解电场能量、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二、本章要点 1.导体静电平衡 导体内部场强等于零,导体表面场强与表面垂直;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在静电平衡时,导体所带的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上,导体内没有净电荷。 2.电位移矢量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 E E D r εεε0==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i i s Q s d D 自 3.电容器的电容 U Q C ?= 电容器的能量 C Q W 2 21= 4.电场的能量 电场能量密度 D E w ?= 2 1 电场能量 ? = V wdV W 三、例题 8-1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B) (A)若闭合曲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为零,则曲面上任一点场强一定为零。 (B)若闭合曲面上任一点场强为零,则曲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一定为零。

104 (C)若闭合曲面内的点电荷的位置变化,则曲面上任一点的场强一定会改变。 (D)若闭合曲面上任一点的场强改变,则曲面内的点电荷的位置一定有改变。 (E)若闭合曲面内任一点场强不为零,则闭合曲面内一定有电荷。 解:选(B )。由高斯定理??∑=?0/εi i q s d E ,由 ∑=?=00φq ,但场强则 不一定为零,如上题。 (C )不一定,受静电屏蔽的导体内部电荷的变动不影响外部场强。 (D )曲面上场强由空间所有电荷产生,改变原因也可能在外部。 (E )只要通过闭曲面电通量为0,面内就可能无电荷。 8-2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导体薄球壳,带电量为-Q1,在球壳的正上方距球心O距离为3R的B点放置一点电荷,带电量为+Q2。令∞处电势为零,则薄球壳上电荷-Q1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等于___________,+Q2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等于__________,由叠加原理可得球心处的电势U0等于_____________;球壳上最高点A处的电势为_______________。 解:由电势叠加原理可得,球壳上电荷-Q1在O 点的电势为 R Q U 0114πε- = 点电荷Q2在球心的电势为 R Q R Q U 02 0221234πεπε= ?= 所以,O 点的总电势为 R Q Q U U U 01 2210123ε-= += 由于整个导体球壳为等势体,则 0U U A =R Q Q 01 2123ε-= 8-3 两带电金属球,一个是半径为2R的中空球,一个是半径为R的实心球,两球心间距离r(>>R),因而可以认为两球所带电荷都是均匀分布的,空心球电势为U1,实心球电势为U2,则空心球所带电量Q1=___________,实心球所带电Q2=___________。若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则空心球所带电量为______________,两球电势为______________。 解:连接前,空心球电势R Q U 2401 1πε= ,所以带电量为

电介质中电场

第九章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9-1静电场中的导体 一.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1.静电感应现象 a.静电感应:外电场的作用导致导体中电荷重新分布而呈现出带电的现象 b.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内部和表面上都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状态 2.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1).静电平衡条件: a.导体内部任何一点的场强为零 b.导体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垂直于该点的表面 (2).等价条件: 静电平衡时,导体为等势体. 证:设a 和b 为静电平衡导体上任意两点 单位正电荷由a 移到b ,电场力的功为 b a b a U U l d E -=?? U ?= (1).a 、b 在导体内部: 0=E 0=?∴U (2).a 、b 在导体表面: l d E ⊥0=?∴l d E 即0=?U ----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 二.静电平衡导体的电荷分布 1.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上 证:在导体内任一点P 处取一任意小的高斯面S 静电平衡导体内0≡E ?=?∴S S d E 0 →0=∑内 S i q ----体内无净电荷 即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上 2.有空腔的导体:设空腔导体带电荷Q 空腔内没有电荷时:导体内部和空腔内表面上都没有净电荷存在,电荷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 证:在导体内作一包围空腔的高斯面 S 导体内0≡E ?=?∴S S d E 0 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静电平衡状态 + + + +

即 0=∑内 S i q ----S 内无净电荷存在 问题:会不会出现空腔内表面分布有等量 异号电荷的情况呢? 空腔内有电荷q 时:空腔内表面感应出等值异号电量-q ,导体外表面的电量为导体原带电量Q 与感应电量q 的代数和 由高斯定理和电荷守恒定律可证 3.静电平衡导体,表面附近场强的大小与 该处表面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证:过紧靠导体表面的P 点作垂直于导体 表面的小圆柱面,下底△S ’在导体内部 ??S S d E ???=S S d E S E ?=0 εσS ??= εσ= ∴E 4.静电平衡导体,表面曲率越大的地方,电荷面密度越大 以一特例说明: 设有两个相距很远的导体球,半径分别 为R 和r (R >r ),用一导线将两球相连 R Q U R 041πε= R R R 02 44πεσπ= εσR R = r q U r 041 πε=r r r 0244πεσπ= 0εσr r = r R R r =∴ σσ 三.导体静电平衡特性的应用 1.尖端放电 年美富兰克首先发明避雷针 2.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隔绝电的相互作用,使内外互不影响的现象. a.对外电场的屏蔽 ++ ++ +

第6章 静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

第6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一、选择题 1. 当一个导体带电时,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上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表面上每点的电势均相等 (D) 导体内有电力线穿过 [ ] 2. 关于带电导体球中的场强和电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导体内的场强和电势均为零 (B) 导体内的场强为零, 电势不为零 (C) 导体内的电势与导体表面的电势相等 (D) 导体内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均是不为零的常数 [ ] 3.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为零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 ] 4. 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放入一个带等量异号电荷、半径为R 的球壳中,如图1所示.在距球心为r (R r <)处的电场与放入小球前相比将 (A) 放入前后场强相同 (B) 放入小球后场强增加 (C) 因两者电荷异号, 故场强减小 (D) 无法判定 [ ] 5. 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半径为R 的导体球带电后其电势为V , 则球外离球心距离为r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23R V r (B) V r (C) 2RV r (D) V R [ ] 6. 有两个大小不等的金属球, 其大球半径是小球半径的两倍, 小球带有正电荷.当用金属细线连接两金属球后 (A) 大球电势是小球电势的两倍 (B) 大球电势是小球电势的一半 (C) 所有电荷流向大球 (D) 两球电势相等 [ ] 7. 在某静电场中作一封闭曲面S .若有 ??=?s S D 0d ? ρ, 则S 面内必定 (A) 没有自由电荷 (B) 既无自由电荷, 也无束缚电荷 (C) 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D) 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 ] 8. 有一空气球形电容器, 当使其内球半径增大到两球面间的距离为原来的一半时, 此电容器的电容为 (A) 原来的两倍 (B) 原来的一半 (C) 与原来的相同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 ] 9. 一均匀带电Q 的球体外, 罩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同心金属球壳,如图2所示.若以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 则在金属球壳r <R '<R 的区域内 q 图1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作业

第6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选择题 1. 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半径为r , 球心处放一点电荷, 可测得球壳内外的电场.此后将该点电荷移至距球心r /2处, 重新测量电场.试问电荷的移动对电场的影响为下列哪一 种情况? [ ] (A)对球壳内外电场无影响 (B)球壳内外电场均改变 (C)球壳内电场改变, 球壳外电场不变 (D)球壳内电场不变, 球壳外电场改变 2. 当一个导体带电时,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B)表面上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表面上每点的电势均相等(D)导体内有电力线穿过 3. 关于带电导体球中的场强和电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内的场强和电势均为零 (B) 导体内的场强为零, 电势不为零 (C)导体内的电势与导体表面的电势相等 (D)导体内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均是不为零的常数 4.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 ](A)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为零 (B)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5. 一点电荷q 放在一无限大导体平面附近, 相距d , 若无限大导体平面与地相连, 则导体平面上的总电量是 [ ] (A) 2q (B)2 q -(C)q (D)q - 6. 在一个绝缘的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点电荷q , 则球壳内、外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若 使q 偏离球心, 则表面电荷分布情况为 [ ] (A)内、外表面仍均匀分布(B) 内表面均匀分布, 外表面不均匀分布 (C)内、外表面都不均匀分布 (D)内表面不均匀分布, 外表面均匀分布 7. 带电量不相等的两个球形导体相隔很远, 现用一根细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若大球半径为m , 小球半径为n , 当静电平衡后, 两球表面的电荷密度之比σm /σn 为 [ ] (A)n m (B)m n (C)22n m (D)22m n 8. 真空中有两块面积相同的金属板, 甲板带电q , 乙板带电Q .现 将两板相距很近地平行放置, 并使乙板接地, 则乙板所带的电量为 [ ] (A)0(B)-q (C)2Q q +-(D)2 Q q + T6-1-1图 T6-1-5图 T6-1-8图

第6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习题讲解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选择题 1. 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半径为r , 球心处放一点电荷, 可测得球壳内外的电场.此后将该点电荷移至距球心r/2处, 重新测量电场.试问电荷的移动对电场的影响为下列哪 一种情况? [ ] (A) 对球壳内外电场无影响 (B) 球壳内外电场均改变 (C) 球壳内电场改变, 球壳外电场不变 T6-1-1图 (D) 球壳内电场不变, 球壳外电场改变 2. 当一个导体带电时,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 (A)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上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表面上每点的电势均相等 (D) 导体内有电力线穿过 3. 关于带电导体球中的场强和电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导体内的场强和电势均为零 (B) 导体内的场强为零, 电势不为零 (C) 导体内的电势与导体表面的电势相等 (D) 导体内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均是不为零的常数 4.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 ] (A)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为零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T6-1-5图

5. 一点电荷q放在一无限大导体平面附近, 相距d, 若无限大导体平面与地相连, 则导体平面上的总电量是 [ ] (A) qq (B) - (C) q (D) -q 22 6. 在一个绝缘的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点电荷q, 则球壳内、外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若 使q偏离球心, 则表面电荷分布情况为 [ ] (A) 内、外表面仍均匀分布 (B) 内表面均匀分布, 外表面不均匀分布 (C) 内、外表面都不均匀分布 (D) 内表面不均匀分布, 外表面均匀分布 7. 带电量不相等的两个球形导体相隔很远, 现用一根细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若大球半径为m, 小球半径为n, 当静电平衡后, 两球表面的电荷密度之比σ m/σ n 为 mnm2n2 [ ] (A) (B) (C) 2 (D) 2 nmnm 8. 真空中有两块面积相同的金属板, 甲板带电q, 乙板带电Q.现 将两板相距很近地平行放置, 并使乙板接地, 则乙板所带的电量为 [ ] (A) 0 (B) -q (C) - q+Qq+Q (D) 22 T6-1-8图 9. 在带电量为+q的金属球的电场中, 为测量某点的电场强度E, 现在该点放一带电量为(+q/3)的试验电荷, 电荷受力为F,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满足 6F 3F[ ] (A) E> (B) E> qq 3F 3FT6-1-9图 (C) E< (D) E= qq 测得它所受力为F.若考虑到q不是足够小, 则此时F/q比P点未放q 时的场强 [ ] (A) 小 (B) 大 (C) 相等 (D) 大小不能确定 10. 在一个带电量为Q的大导体附近的P点, 置一试验电荷q, 实验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要求 1、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掌握极化强度矢量的物理意义 2、理解极化电荷的含义,掌握极化电荷、极化电荷面密度与极化强度矢量P 之间的关系 3、掌握有介质时场的讨论方法,会用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来计算静电场;明确E 、P 、D 的联系和区别 4、了解静电场的能量及能量密度 5、演示实验:介质对电容器电容的影响 (二)要点 1、电介质的极化 (1)电介质的电结构 (2)电介质的极化 2、极化强度矢量 (1)极化强度矢量 (2)极化电荷 (3)极化电荷体密度与面密度 3、有介质时的静电场方程 (1)电位移矢量

(2)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3)介质中的电场方程 *4、静电场的边值关系 5、静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三)难点 求解介质中静电场的具体问题,如极化电荷的分布,介质中电场的分布等 § 3-1电介质的极化 一、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实验表明,电容器中填充介质后电容增大,增大程度由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由于引入外电场后,电介质表面出现电荷,产生附加电场比方向与外电场方向相反,削 弱了电介质内部的外电场,这样

f f f 4 E=E^ + E f 但 E t丰E‘,辰工On 二、电介质的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的极化,在表面出现的这种电荷叫极化电荷(束缚电荷)。 由于极化电荷比自由电荷少得多,极化电场比感应电场也小得多,因此介质内部合场强不为零但要注意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极化电场与感应电场的区别。 §3-2极化强度矢量 一、极化的微观机制1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无极分子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出现极化电荷的现象,称为位移极化。 2、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有极分子的电偶极矩受到电场的力矩而转向外电

10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习题解答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 选择题 1. 半径为R 的导体球原不带电,今在距球心为a 处放一点电荷q ( a >R )。设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导体球的电势为 ( ) 2 02 00π4 . D ) (π4 . C π4 . B π4 .A R) (a qa R a q a qR a q o --εεεε 解:导体球处于静电平衡,球心处的电势即为导体球电势,感应电荷q '±分布在导体球表面上,且0)(='-+'+q q ,它们在球心处的电势 ??'±'±='= ' = 'q q q R R q V 0d π41π4d 00 εε 点电荷q 在球心处的电势为 a q V 0π4ε= 据电势叠加原理,球心处的电势a q V V V 00π4ε= '+=。 所以选(A ) 2. 已知厚度为d 的无限大带电导体平板,两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电荷面密度均为σ ,如图所示,则板外两侧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 2 . D . C 2 . B 2 .A εd E= εE= E E σσεσ εσ= = 解:在导体平板两表面外侧取两对称平面,做侧面垂直平板的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考虑到两对称平面电场强度相等,且高斯面内电荷为S 2σ,可得 0 εσ= E 。 所以选(C ) 3. 如图,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 d 处(d

静电场中的导体

第七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介质 一、选择题: 1. 已知厚度为d 的无限大带电导体平板,两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电荷面密度均为σ,如图所示,则板外两侧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 )E=0 2εσ (B )E=02εσ (C )E=0εσ (D )E=02d εσ 2. 两个同心薄金属体,半径分别为R 1和R 2(R 2>R 1),若分别带上电量为q 1和q 2的电荷,则两者的电势分别为U 1和U 2(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现用导线将两球壳相连接,则它们的电势为[ ] (A )U 1 (B )U 2 (C )U 1+U 2 (D )2 1 (U 1+U 2) 3.如图所示,一封闭的导体壳A 内有两个导体B 和C ,A 、C 不带电,B 带正电,则A 、B 、C 三导体的电势U A 、U B 、U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U A =U B =U C (B )U B > U A =U C (C )U B >U C >U A (D )U B >U A >U C 4.一厚度为d 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导体板,电荷面密度为σ,则板的两侧离板的距离均为h 的两点a 、b 之间的电势差为: [ ] (A )零 (B )02εσ (C )0εσh (D )0 2εσh 5.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 ] (A) 表面上电荷密度转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 (C)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6. 如图示为一均匀带电球体,总电量为+Q ,其外部同心地罩一内、 外半径分别为r 1、r 2的金属球壳、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在球壳内半径为r 的P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为: [ ] (A )E= r Q U r Q 02 04,4πεπε= (B )E=0, 1 04r Q πε (C )E=0, r Q 04πε (D )E=0,2 04r Q πε 7. 设有一个带正电的导体球壳,若球壳内充满电介质,球壳外是真空时,球壳外一点的场强大小和电势用E 1,U 1表示;若球壳内、外均为真空时,壳外一点的场强大小和电势用E 2、U 2表示,则两种情况下,壳外同一处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大小的关系为: [ ] (A )E 1=E 2, U 1=U 2 (B )E 1=E 2, U 1>U 2 (C )E 1>E 2, U 1>U 2 (D )E 1

大学物理练习题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练习八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选择题 1. 极化强度P v 是量度介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有一关系式为()E P v v 1r 0?=εε,电位移矢量公 式为P E D v v v +=0ε,则 (A ) 二公式适用于任何介质。 (B ) 二公式只适用于各向同性电介质。 (C ) 二公式只适用于各向同性且均匀的电介质。 (D ) 前者适用于各向同性电介质,后者适用于任何电介质。 2. 电极化强度P v (A ) 只与外电场有关。 (B ) 只与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有关。 (C ) 与外场和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都有关。 (D ) 只与介质本身的性质有关系,与电场无关。 3.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 ,带电量为Q 的导体球,测得距中心O 为r 处的A 点场强为() 30π4r r Q E A εv v =,现以A 为中心,再放上一个半径为ρ,相对电容率为ε r 的介质球,如图所示,此时下列各公式中正确的是 (A ) A 点的电场强度r εA A E E v v =′。 (B ) ∫∫=?S Q S D v v d 。 (C ) ∫∫?S S E v v d =Q /ε0。 (D ) 导体球面上的电荷面密度σ = Q /(4πR 2)。 4. 在一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一块电介质如图放置,以点电荷所 在处为球心作一球形闭合面,则对此球形闭合面: 电介质 (A ) 高斯定理成立,且可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场强。 (B ) 高斯定理成立,但不能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场强。 (C ) 由于电介质不对称分布,高斯定理不成立。 (D ) 即使电介质对称分布,高斯定理也不成立。 5. 关于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 高斯面内不包围自由电荷,则面上各点电位移矢量D r 为零。 (B ) 高斯面上处处D r 为零,则面内必不存在自由电荷。 (C ) 高斯面的D r 通量仅与面内自由电荷有关。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关于静电场中的电位移线,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 起自正电荷,止于负电荷,不形成闭合线,不中断。 (B ) 任何两条电位移线互相平行。 (C ) 起自正自由电荷,止于负自由电荷,任何两条电位移线在无自由电荷的空间不相交。 (D ) 电位移线只出现在有电介质的空间。 7. 一导体球外充满相对电容率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若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 ,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σ为: (A ) ε0E 。 (B ) ε0εr E 。 (C ) εr E 。 (D ) (ε0εr ?ε0)E 。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第十章 大学物理辅导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53 ~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教材的安排与教学目的 1、教材安排 本章的教材安排,讲授顺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导体的静电平衡; (2)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3)电位移矢量和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和电容器; (5)电容器的储能和电场的能量。 2、教学目的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确切理解并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静电平衡导体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了解电介质极化的机构,了解极化规律;理解电位移矢量的定义和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容概念,掌握计算电容器的方法。 (4)使学生掌握电容器储能公式,并通过电容器的储能了解电场的能量。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明确导体与电场相互作用的大体图象; 2、了解电介质的极化规律,清楚对电极化强度矢量是如何定义的,明确极化强度由总电场决定,并且'=σθP cos ; 3、理解电位移矢量的定义,注意定义式 D E P =+ε0是普遍适用的,明确 D 是一个 辅助矢量; 4、掌握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5、掌握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电容的计算方法; 6、了解电容器的储能和电场能量 三、内容提要 1、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1)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是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所谓静电平衡,指的是带电体系中的电荷静止不动,因而电场分布不随时间而变化。导体的特点是体内存在着自由电荷,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可以移动从而改变电荷的分布。电荷分布的改变又会影响到场的分布。这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最后达到静电平衡。 (2)从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出发,可以得出三个推论 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导体表面外侧的场强方向处处垂直于表面,并且有导体内部无净电荷,即电荷体密度,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 ;E =??? ??? =σερ00 2、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 三 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6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介质极化机制,熟悉极化强度、极化率、介电常数等概念。 2.会求解极化强度和介质中的电场。 3.掌握有介质时的场方程。 4.理解电场能量、能量密度概念,会求电场的能量 。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电介质与偶极子( 1学时) 2.电介质的极化(1学时) 3.极化电荷(1学时) 4.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1学时) 5.有介质的场方程(1学时) 6.电场的能量(1学时) 三、本章思路 本章主要研究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特性,其基本思路是:电介质与偶极子→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有介质的静电场方程 →静电场的能量。 四、重点难点 重点:有介质的静电场方程 难点: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五、讲授要点 §3.1 电介质与偶极子 一、教学内容 1.电介质概述 2.电介质与偶极子 3.偶极子在外电场中受到的力矩 4.偶极子激发的静电场 二、教学方式、 讲授 三、讲课提纲 1.电介质概述 电介质是绝缘材料,如橡胶、云母、玻璃、陶瓷等。 特点:分子中正负电荷结合紧密,处于束缚状态,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当导体引入静电场中时,导体对静电场有很大的影响,因静电感应而出现的感应电荷 产生的静电场在导体内部将原场处处抵消,其体内00='+=E E E ,且表现出许多特性,如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分为面、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等;如果将电介质引入电场中情况又如何呢?实验表明,电介质对电场也有影响,但不及导体的影响大。它不能将介质内

部的原场处处抵消,而只能削弱。介质内的电场00≠'+=E E E 。 2.电介质与偶极子 (1)电介质的电结构 电介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像金属导体外层电子那样自由,而是被束缚在原子分子上,处于事缚状态。一般中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不止一个,且不集中于一点,但它们对远处一点的影响可以等效为一个点电荷的影响,这个等效点电荷的位置叫做电荷“重心”。分子中电荷在远处一点激发的场近似等于全部正负电荷分别集中于各自的“重心”时激发的场,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在一起的称无极分子,如 H ,N ,CO 等。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在一起的称有极分子,像SO ,H O,NH 等。这样一个分子等效为一个偶极子。 (2)偶极子 两个相距很近,带等量异号电量的电荷系统叫做偶极子 ①偶极子在外场中受到的力矩 均匀外场中,0=∑F 但受到一个力矩:θθθsin sin *2*sin *2*qLE L F L F T =+= 定义:L q P = 称为偶极子的偶极矩,上式可写为: E P T ?= 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Q 、L 可以不同。但只要其乘积qL 相同,力矩便相同。此力矩总是企图使偶极距转到 外电场的方向上去; 非均匀外场中,0≠∑F ∑≠0T 如摩擦事的笔头吸引纸屑,其实质就是纸屑在笔头电荷的非均匀电场中被极化,等效为偶极子,偶极子受到非均匀电场的作用力(指向场强增大的方向)而向笔头运动。 ②偶极子的场 中垂面上一点的场强:场点到的距离相等,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为: 但它们沿垂线方向分量互相抵消,在平行于连线方向分量 相等,故有: 延长线上一点的场强 向右,向左,故总场强大小为 偶极子在空间任一点的场强 4 412 20l r q E E + = =-+πε2322 )4(41 2l r ql COS E E πεθ+==+⊥20)2(41l r q E -= +πεE =-3 02220220//42]) 4 (241 )2(1 )2(1 [4r P l r qlr l r l r q E E E πεπεπε≈-=+--=-=-+ 图3-3 图3-4 +q -q 图3-1 图 3-2

大学物理第7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第7章静电 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课后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7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习题及答案 1. 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两个导体球,相距甚远。用细导线连接两球并使它带电,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σ和2σ。忽略两个导体球的静电相互作用和细导线上电荷对导体球 上电荷分布的影响。试证明:R r =21σσ 。 证明:因为两球相距甚远,半径为R 的导体球在半径为r 的导体球上产生的电势忽略不计,半径为r 的导体球在半径为R 的导体球上产生的电势忽略不计,所以 半径为R 的导体球的电势为 R R V 0211π4επσ= 14εσR = 半径为r 的导体球的电势为 r r V 0222π4επσ= 24εσr = 用细导线连接两球,有21V V =,所以 R r =21σσ 2. 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来说,(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 证明: 如图所示,设两导体A 、B 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σ,2σ,3σ,4σ (1)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A 、B 内部的闭合圆柱面为高斯面,由高斯定理得 S S d E S ?+= =??)(1 0320 σσε 故 +2σ03=σ 上式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2)在A 内部任取一点P ,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 022220 4 030201=---εσεσεσεσ 又 +2σ03=σ 故 1σ4σ= 3. 半径为R 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为R d 3=处有一点电荷+q ,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量。 解:如图所示,设金属球表面感应电荷为q ',金属球接地时电势0=V 由电势叠加原理,球心电势为 = O V R q dq R 3π4π41 00εε+ ? 03π4π400=+'=R q R q εε

第9章_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第9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平衡 9.1.1 静电感应静电平衡 金属导体:金属离子+、自由电子- 1、静电感应:在外电场作用下,导体中电荷重新分布而呈现出的带电现象,叫做静电感应现象,对应的电荷称为感应电荷。(感应电荷与外加电场相互影响,比如金属球置于匀强电场中,外电场使电荷重新分布,感应电荷的分布使均匀电场在导体附近发生弯曲。) 2、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不受外电场影响时,无论对整个导体或对导体中某一个小部分来说,自由电子的负电荷和金属离子的正电荷的总量是相等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导体呈现电中性。

若把金属导体放在外电场中,比如把一块金属板放在电场强度为0E r 的匀强电场中,这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作无规则热运动的同时,还将在电场力作用下作宏观定向运动,自由电子逆着电场方向移动,从而使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电荷重新分布的结果使得金属板两侧会出现等量异号的电荷。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引起导体中电荷重新分布而呈现出的带电现象,叫做静电感应现象,对应的电荷称为感应电荷。 感应电荷在金属板的内部建立起一个附加 电场,其电场强度'E r 和外在的电场强度0E r 的方向相反。这样,金属板内部的电场强度E r 就是0 E r 和'E r 的叠加。开始时0'E E <,金属板内部的 电场强度不为零,自由电子会不断地向左移动, 从而使'E r 增大。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金属板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零,即0'0E E E =+=r r r 时为止。这时,导体上没有电荷作定向运动,导体处于静电平衡 状态。 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满足以下条件: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九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 9.1 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半径为R 的导体球带电后,其电势为U 0,则球外离球心距离为r 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 3 2r U R . (B) R U 0. (C) 2 0r RU . (D) r U 0 . [ C ] 9.2如图所示,一厚度为d 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导体板,电荷面密度为σ ,则板的两侧离 板面距离均为h 的两点a 、b 之间的电势差为: (A) 0. (B) 2εσ . (C) 0εσh . (D) 0 2εσh . [ A ] 9.3 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 处( d < R ),固定 一点电荷+q ,如图所示. 用导线把球壳接地后,再把地线撤去.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电势为 (A) 0 . (B) d q 04επ. (C) R q 04επ-. (D) )1 1(4 R d q -πε. [ D ] 9.4 在一不带电荷的导体球壳的球心处放一点电荷,并测量球壳内外的场强分布.如果将此 点电荷从球心移到球壳内其它位置,重新测量球壳内外的场强分布,则将发现: (A) 球壳内、外场强分布均无变化. (B) 球壳内场强分布改变,球壳外不变. (C) 球壳外场强分布改变,球壳内不变. (D) 球壳内、外场强分布均改变. [ B ] 9.5在一个孤立的导体球壳内,若在偏离球中心处放一个点电荷,则在球壳内、外表面上将出现感应电荷,其分布将是:

(A) 内表面均匀,外表面也均匀. (B) 内表面不均匀,外表面均匀. (C) 内表面均匀,外表面不均匀. (D) 内表面不均匀,外表面也不均匀. [ B ] 9.6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 D ] 9.7如图所示,一内半径为a 、外半径为b 的金属球壳,带有电荷Q ,在球壳空腔内距离球心r 处有一点电荷q .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试求: (1) 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 (2) 球心O 点处,由球壳内表面上电荷产生的电势. (3) 球心O 点处的总电势. 解:(1) 由静电感应,金属球壳的内表面上有感生电荷-q ,外表面上带电荷q +Q . (2) 不论球壳内表面上的感生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因为任一电荷元离O 点的 距离都是a ,所以由这些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 a dq U q 04επ= ?-a q 04επ-= (3) 球心O 点处的总电势为分布在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和点电荷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的代数和 q Q q q O U U U U +-++= r q 04επ= a q 04επ- b q Q 04επ++ )111(40b a r q +-π=εb Q 04επ+ 9.8有一"无限大"的接地导体板 ,在距离板面b 处有一电荷为q 的点电荷.如图所示,试求: (1) 导体板面上各点的感生电荷面密度分布. (2) 面上感生电荷的总电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