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导演第四章

影视导演第四章

影视导演第四章
影视导演第四章

第四章导演与剧作

学习导演,为何要学习剧作知识呢?因为导演创作时,首先接触的是剧本,所以导演必须把好剧本关。要以特别慎重的态度,甚至要以苛刻的眼光去审视剧本,以免将来陷入困境,甚至是陷阱。

一、认知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电影文学剧本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阅读和欣赏的价值,享有文学的高尚品位。

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的确渗透着文学的元素,同样,也渗透着其他门类艺术的元素,因为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需要向各种门类的艺术学习和借鉴,当然,也需要向文学学习和借鉴。但是这种学习和借鉴的本意,应该是借鉴和学习文学对生活犀利的认识、独特的发现和深刻的开掘,以及附丽于内容的优美形式的创造,而不是向文学靠拢,让文学代替或束缚自己。

越强调电影的文学性,同电影的本性离得就远。正如电影理论家钟惦棐在《电影文学要改弦更张》一文中指出的那样:

“诸种艺术均需发展其自身,不然就不足以说明自己。”

以上的论证,意在说明电影剧本应该是为拍摄电影服务的,而电影又是由工厂生产制作出来的。那么电影剧本理应成为生产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或是首道工序。因此,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影剧本,必然都带有天然的商品属性,都要投入到市场中参加竞销机制。

二、选择剧本

我国文化主管部门对电影创作有一个原则要求,就是“提倡主旋律,题材多样化。”

西安制片厂曾因出品《野山》、《老井》、《红高粱》、《黑炮事件》、《双旗镇刀客》等影片。

选剧本应考虑的六个方面:

一、看剧本的社会价值是否反映了生活,并能对生活起到认识和推动作用。

二、看容量如何。要有三五个有血有肉、有作为的人物和一组好的人物关系。

三、看有无可供导演等组成摄制组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余地。文艺片要看人物有无发展,娱乐片要看有无“绝招”和兴奋点。

四、看能否使观众感兴趣。观众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政治兴趣

二、感情满足

三、好奇心

四、艺术享受

五、要考虑是否有对路的导演,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题材再好,也宁可放弃。

六、重视市场调查研究。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变。

电影从题材上分为:

(1)、以时间划分:

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

(2)、以行业划分:

工业、农业、军事、商业、校园

(3)、以样式划分:

悲剧、喜剧、正剧

(4)、以类型划分:

言情、惊险、悬念、推理、枪战、功夫、科幻

(5)、以品位(种)划分:

商业(娱乐)片、艺术片

导演在选剧本时,一般来说,需要主要以下两个问题:

一、要具有胆识。所谓“胆”,就是要有胆量。

二、"要有自知之明。

导演能否驾驭剧本,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题材特殊、重大、自己把握不住,或者风格样式和自己的艺术趣味不投合、不对路,或者剧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距离太远、太生疏、难以沟通。

总之,导演从选择剧本开始,就必须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选好剧本,以便给未来的影片打下牢固的基础。否则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剧本出现问题而搁浅,整个摄制组停下来修改剧本,那就会给摄制组的工作造成损失并带来许多困难。所以在开拍之前一定要把剧本搞扎实。剧本中没有的,想到拍摄现场找回来,那是难以做到的,所以一定要事先把好剧本关。

三、分析剧本

导演如何分析剧本,并无一定的规则或套路,否则就会流于形成或陷于僵化。

导演如何分析剧本,虽无一定之规,但要从实际出发。要关注一下几个问题:

一、要把焦点对准人物

在银幕和屏幕上塑造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向来是导演关注的焦点和苦苦追求艺术的理想境界。剧本必须为导演提供人物形象的基础。

《阿甘正传》就是以人为主,并一举战胜了《真实的谎言》,夺得了1995 年第67 届奥斯卡金像奖六项大奖,在美国1994年电影票房排行榜上雄居首位。从电影的历史来考察,人物形象被冲击也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他曾经先后受过三次大的浪潮的冲刷。

第一次是20 世纪20 年代出现的先锋派。

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

第三次是20 世纪60 年代现代主义的兴起。

导演在分析剧本中的人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关注剧中人物形象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

《红楼梦》

《公民凯恩》是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代表作

2、"要关注人物动作

电影和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表现运动,要求人物富于动作性,要求将人物放在动作中展示其思想、情感、心理和性格特征,以增强人物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前苏联著名导演和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

“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

xx 说:

“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所谓“做什么”,是指人物的外在行为,即外部动作;而“怎么做”,则指人物的心理状态及其完成任务的方式,即内部动作。

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狂乱》

总之,编剧在剧作中刻画人物,导演把人物搬上银幕,都不能仅从意念出发,而要通过人物动作加以展示,这是最为得力和有效的手段。

3、要关注人物语言语言是传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也是人际交流和互相沟通信息的媒介。所以在影视作品中,写好人物语言、用好人物语言、对于导演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

《归心似箭》《骆驼xxxx》

4、要关注人物出场

人物出场的好坏,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第一印象,而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比较深刻的。

总的来看,人物的出场基本上可分为实出和虚出,以及虚实结合的出场方法。

(1)实出。实出即可以是开门见山式的,立即让主要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也可以是随意性的,平平淡淡让人物出现在银幕上。

电影《xx 将军》我国影片《xx》

(2)虚出。所谓虚出人物,基本上是借助已经登场的人物间接地介绍未曾出场人物的社会面貌和性格特征,以及他或她和已经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与纠葛。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xx 影片《蝴蝶梦》

xx 影片《没有留下地址》

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国产影片《日出》

(3)虚出与实出相结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推出人物,这是比较常见的,是为了做好铺垫,加深印象,并给观众的思想上留下欲睹此人风貌的期待感。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前xx 影片《xx》

二、剧本要有吸引人、感动人的故事情节

生动需要作家、编剧对生活进行加工、提炼,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虚构和创造,并使读者和观众感到那是真实的、可信的,甚至为之感动得悲从中来,失声落泪,或者为之转悲为喜,开怀大笑。这都得利于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除了生动性之外,最能吸引人的则是具有新奇性的故事。

人人都有好奇心,都有喜新厌旧的癖好,所以新奇的事物最惹人注目。

所谓新,就是生活中特殊的、罕见的、非同寻常的、想象不到的、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事情。

写亲情的电影有《母女情深》、《手足情深》、《克莱默夫妇》写男女之间恋情和爱情的电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爱你没商量》、《爱情麻辣烫》、《网络上的爱情》

美国影片《魂断蓝桥》、《相见恨晚》、《坠入情网》、《诺丁山新娘》现代电影对传统电影或者说对好莱坞电影模式的突破,就是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冲突尖锐的戏剧因素很强的故事情节。其艺术特征,是善于运用电影语言讲情绪、讲感觉、讲意境、讲气氛、注重探索人物心灵的奥秘,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更多地从作者主观意识和艺术感觉出发去处理影片中各种人物、场景以及背景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联系。

法国电影《去年在xx 巴德》

研究接受美学的德国美学家伊瑟尔在《本文的召唤结构》中指出,作品本文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是使读者接受好产生社会效果的基本条件。

三、要关注剧本有无新意

艺术贵在创新,追求艺术作品的创新问题,自古以来即为艺术家和理论家所注目。

在关注剧本有无新意时,主要应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1、剧本的立意是否有新意所谓立意新,主要指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表述的

思想的角度不

一般,开掘的意蕴较深远。就是说既要新,又要深。

电影《湘女潇潇》电视剧《白色xx》

2、剧本的形式是否有新意所谓形式新,主要指表述内容的结构方法和表现技巧不落俗

套,有新颖独

特之处。

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于1949 年执导的影片《罗生门》(1950年获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大奖)

四、体现剧本从选择剧本,到分析研究剧本,再到体现剧本,这是导演创作的全过程。导演在构思和创意时要特别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关注整体把握

二、为内容寻找物质外壳李安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或奥斯卡金像奖的十项提

名。他的作品能为西方人接受并得到超常的礼遇,原因是:一是在于他的创作理念;二是在于他饿作品特色;三是在于他的操作方

式。

五、导演是否要参与剧本写作

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加拿大著名导演戴维克罗南伯格在讲课时说:

“导演应该会写作。”他说,“我坚持认为,在动笔写作的导演与只满足于拍片的导演之间,有着真正的差别。我坚定地认为,为了成为全面的导演,必须自己来写剧本。”

40年拍摄电影经验的英国著名导演约翰布尔曼在授课时说:

“我认为,导演与写作有本质的联系。即使他们的名字不会作为作者在片头字幕上出现,但是所有严肃的导演都会参见他们的影片的写作。他们不一定写出什么书面的东西,可他们以一种与写作密不可分的方式来对影片予以加工。

XX导演XX阿莫多瓦在授课时说:

“如今,我认为在写与不写的导演之间有着真正的区别。”

XX著名导演希区柯克认为:

“拍一部完全由别人写作的剧本的影片是不可能成功的。”

XX著名导演塔尔科夫斯基说:

“我想象不出怎么可以根据别人的剧本拍摄影片。如果导演完全接受别人的剧本来拍摄影片,那他必须成为一个图解者。”

因为导演的思维方式是非文学性的,是纯电影性的。所以他们在构思时展现在他们头脑中的事物,都是具有视觉性的生动具体的形象,都是按照电影思维的方式来构建剧本的,然后再用电影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编剧和导演要不要合而为一,导演要不要参与剧本的写作,我认为不必强求一致。有的导演谙熟剧作,所以总要参与编剧工作,或者亲自动手来创作剧本;有的导演则认为那是分外事,所以从不参与编剧。

总之,不同类型的导演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做法,不必强求划

导演与编剧应该彼此尊重,互相理解,达到默契。

对于导演来说,有关剧作的知识与写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的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 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 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 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 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 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匕曰. 近景: 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 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xx: 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 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 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 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 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 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 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 上升摄影、摄像。 降: 下降摄影、摄像。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第一讲导演在影视创作中的中心职能 (一)导演中心的形成 (二)影视的本性(即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和叙述方式上的蒙太奇特性)决定了导演必然成为创作的中心 强调导演中心,并不意味着贬低剧作的作用。对一部影片来说,剧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剧作是通过导演的再创作而成活的,导演必然用自己的思想去阐发,至少要加上许多他的主观理解和色彩。决定影片质量的关键还是导演,因为最终剧作还是要靠导演体现在银幕上。 第二讲导演的工作程序 导演拍摄一部影片时的工作程序: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其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中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前期(筹备期): 第一阶段:根据文学剧本产生导演构思,即对未来影片的总计划和各种重大问题作出思考和决定。 第二阶段:写出或通过各个部门的讨论形成分镜头剧本。这是对导演构思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未来影片的设计图。 第三阶段:选演员、选外景、商定内景的方案和确定人物造型,商定影片音乐、音响构成。 中期(实拍期): 第四阶段:写出并向摄制组宣讲“导演阐述”。 导演要把一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达到,用非常简洁、清楚的语言,写在“导演阐述”中。也就是说,“导演阐述”表达了导演创作一部影片的初衷。在好的影片中,导演阐述基本上是能够实现的。 导演阐述的内容因人而异。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片主题、时代背景、人物设计、分场景设想、风格样式,以及对各部门的要求。 第五阶段:排演。 每个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同,排演方式也各异。有的导演把影片中的所有的戏从头到尾串排下来,让演员适应一下未来的形象感觉;有的导演则强调电影(电视剧)表演的现场感受,根本不排戏,而是通过小品练习,在表演方法上达到一致,以便于导演将来在镜头前的调动;还有的导演在摄影机摆定以前,让演员走地位。无论导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排演,其目的都是通过演员的实体活动,检验自己从接到剧本到实拍以前所有的工作。排演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分镜头方案。 第六阶段:实拍。 后期: 第七阶段:剪辑 第八阶段:声画合成。 包括配对白、音乐、音响效果、混录等等。这些工作结束了,一部影片才算是最后完成。 第三讲导演构思 在导演工作程序的八个阶段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里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导演构思产生于第一阶段,它的酝酿、修改、落实,却贯穿于影片创作的全过程。 导演构思的任务是使剧作银幕(屏幕)形象化。通过连续不断、结构有致地出现在银幕(屏幕)上的人物和一切视觉听觉形象,阐发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感染观众的艺术作用。 导演构思所包括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题意念的把握(二)确定人物形象的配置和基调,安排具体的行为动作来表现性格 (三)造型形式和音响手段的选择和组织(四)叙述结构的安排(五)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二战后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产生《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影片,中国三、四十年代时早于意大利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江泽民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空间设计)【圣才出品】

第9章空间设计 一、选择题 1.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的方式称为()。 A.框架 B.景深 C.构图 D.影像 【答案】C 【解析】电视画面由框架、影像、构图三个要素构成。其中,构图即画面布局,是指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 2.利用画面景深的(),可以突出主体,表现纵深感,创造形式美。 A.虚实关系 B.深度关系 C.对比关系 D.空间关系 【答案】A 【解析】画面景深是指画面主体与景物的清晰度,体现其间的空间感和虚实关系。而利用画面景深的虚实关系,可以突出主体,表现纵深感,创造形式美。

3.轴线是指为了在活动画面组接时,保持同一场景中物体运动方向的一致、人物交流关系的合理,要求拍摄时摄像机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侧的()以内。 A.75° B.90° C.180° D.360° 【答案】C 【解析】轴线,是指由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假定的直线。在方向性较强的人物或物体的拍摄中,往往存在着一条假想的轴线,摄像机要在假想轴线的一侧,即180°以内设置机位,以保证正确处理人或物体在画面中的方向。 二、名词解释 1.虚拟演播室[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二、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 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 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 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影视导演基础复习资料

影视导演基础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悬念:指作品给观众带来的一定程度的不安、好奇、焦虑和由此而产生的间接同情。作品中一旦出现这种戏剧效果,就会快速的传达给观众,之后观众又会通过移情作用参与创作,与剧中的人物互动:或焦虑、或不安,忧心忡忡、惊恐等。 追逐:导演释放积淀戏剧情绪、拖延时间的一种技巧。追逐手法一般都使用在某一蒙太奇叙事段落高潮部分,它利用强烈的肢体语言运动,快速的影像视频剪接释放情绪,以达到导演要达到的视听目的。 未知悬念:与未见、未来悬念构成总悬念叙事体系,是悬念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演二度创作时的重要语汇,多由剧中核心主角完成。 文开篇:一般是指影片开端时运用冷静、平静、去除动作以及激烈矛盾冲突的开篇方法引出片头。文开一般温文尔雅,多从交代事件背景、展现人物关系、环境关系入手,引导观众循序渐进的进入到情节中来。 对抗:即冲突,一般分为三种主角与对手、主角与环境、主角与超自然力的对抗。对抗是戏剧最本质的因素,是编剧和导演揉搓调控观众情绪、增强影片戏剧性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抗是情节的发动机,是戏剧的核心娱乐元素。 二、简答 1.情境构成的要素及作用? 戏剧情境由3种因素构成:剧中人物生存与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直接发生影响的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 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导致人物的行动,它既是戏剧情节发展的基础,也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展开的基础。 ①情境是人物行动的外因。 ②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 ③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的行动,从而构成情节的发展。 ④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导演的案头工作包括哪些? 导演的案头工作属于导演的前期筹备工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修改、确定剧本; ②组建摄制组,召开主创筹备会议,阐明导演创作意图,布置各主创任务; ③挑选、确定主要演员和重要场景; ④确立导演总体构思,完成分镜头剧本或分场台本; ⑤拟定拍摄日程和拍摄计划。 3、在影片创作中选择场景环境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①时代特征呈现;②人物的情感表现;③对情节事件展开的作用;④带有表现成分的环境;⑤场景的空间创作专业需要。 4、导演现场拍摄指导时应做到哪几点? ①要做到绝对的心中有数,即要对未来成片的效果、镜头叙事方法、光色、人物造型、演员的调度和表演及情节故事做到绝对的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是现场自由创作的前提。②要做到谦虚而目空一切,心中有戏。目空一切是指在拍摄过程中对遇到的困难能做到用经验和智慧加以化解,导演面前应该无困难,心中有戏是指一切都要围绕着拍出精品影片为核心任务,不受外界任何干扰。 ③要有精气神。导演在现场是整个剧组的核心、统帅,所以导演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全组的创作工作,因此导演必须时刻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带动大家以最饱满的热情进行创作。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与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与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万氏兄弟”就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与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就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她的心理状态与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就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与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就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就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就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与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影视导演第十章

第十章视觉语言 二、镜头 镜头也是构成视觉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叙事和表意的基础。(填空) (一)镜头景别的划分与作用(简答) 1、远景 主要被摄体(人物或景物)处于画面空间的远处,在画幅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远景的作用,多用于介绍环境、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巨大的空间,表现宏伟壮观的气势,表现事件和场面的规模和气势。 2、全景 主要被摄体(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较远景增大。它涵盖的范围包括人物的全身,也称为带头带脚的全身镜头。但人物在画面中切忌顶天立地,上下要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保持画面的均衡和完整。 全景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区别不大,主要是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开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中景 人物在画面中涵盖的范围,包括由头部到膝上和腰下部分。 中景在电影中用得比较广泛,因为它的距离不远不近,位置适中,非常适合观众的视觉距离,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最主要的是能明晰地看到人物上半身的动作,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流。 一般来说,中景缺乏表现力,较之近景、特写,缺少力度和强度,较之远景和全景,缺少意境和韵味。被戏称为“二半吊子镜头” 4、"近景

人物在画面中涵盖的范围,包括由头部至腰上和肩下。 近景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由于视距较近,使观众更接近人物形象,能够看清人物的表情、面部神态、脸上的细微的动作,有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对事、对人的情绪反应。 5、特写 画面中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 特写是视距最近的镜头,用以突出刻画被拍摄的对象,在视觉上起到一种强调、突出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某种心理暗示的作用,还可以调节影片的节奏感。 值得重视的作用有一下几点: (简答) (1)用来突出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动作细节和过程,展示细微的令人不易察觉的心理活动和形体动作,如眼神的顾盼、嘴角的颤动、手指的痉挛等,用以传达人物思想感情极为细腻和微妙的变化。 (2)强调物件细节。 (3)交代关键性的动作。 (二)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1、固定镜头(名解) 固定镜头主要指,把摄影机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方位和角度对准被摄主体后不再变换。即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静态,如人物的坐、立、卧,同时也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还可以拍摄动静结合的画面。 2、运动镜头(名解) 运动镜头主要指摄影机在运动中表现被摄对象。无论被摄对象处于静态或动态,摄影机都能在运动过程中将其捕捉下来。

影视导演基础

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蒙太奇原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把各种不同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计划把它们装配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这个名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含有组接构成的意思。 细节的定位:影视作品中细节的描写基本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即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另一方面是指对物件细节的运用与处理 悬念:所谓悬念主要是指编剧和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与期待的心理,在剧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后果,以便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和观赏兴趣,诱导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以达到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在接受中获得审美感受 画内空间:主要指画框之内,即银幕四个边框之内映出的环境空间。特点是画内空间是有限的。 画外空间:是指银幕四个边框之外损存在的空间 摇镜头:在拍摄时简称“摇”。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的位置不动,以其为轴心,机身做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它可以连续不断地畏现环境,丰富背景变化,扩大空间范围,跟随人物运动,使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产生巡视环境展示规模、揭示动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烘托情绪与气氛等多种艺术效果。 镜头内部蒙太奇:所谓“镜头内部蒙太奇”,主要指在单个镜头内,由于摄影机的运动或拍摄对象(主要指演员)的运动,使摄影机与拍摄对象之间发生变化,产生大小不同景别的一系列画面,这种大小不同景别的画面组合在一个镜头内,形成“镜头内部蒙太奇”结构。 镜头调度:镜头调度即摄影(像)机的调度。导演运用摄影(像)机的移动或角度焦团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开降等各种运动方式,以及俯、仰、平、斜等不同方位和角度以及长短焦距的改变,以获得不同景别和造型的画面,用来展示人物运动,环境气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的情景。 1.写实主义传统与技术主义传统的区别: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记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技术主义传统与写实主义传统恰好相反,它重视技术精湛,制作精良,包装精美,高成本,大制作,侧重娱乐性和观赏性,让观众陶醉在梦幻的生活当中。 2.电影的特性:综合性;逼真性;蒙太奇 3电视与电影的异同:电视与电影的传播物质材料不同:电视与电影的观赏方式不同;电视与电影的审美媒介不同 4.怎样认识电影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综合了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把它们消化融合之后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第七艺术。从而改变了它所综合的各种艺术原有材料和独特的个性,引起了原有艺术元素的质的变化。比如绘画在电影中获得了动态,文学的叙事在电影中看到了逼真的形象,音乐与画面运动的结合,则成为不可分割的视听形象。 5.怎样才能促成电视剧精品的出现?(论述,什么是精品?) 1.精品是指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物件,等级,性质。 2.电视剧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创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二是视听语言无新意,技巧手法陈旧落套。三是内容空泛单薄,思想苍白无力,有的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回避现实、脱离现实与粉饰现实上。四是题材单调雷同,大同小异,或者是好莱坞电影题材二三流的模仿秀。总之,电视剧能否成为精品,是和它能否经得住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对其审视密切相关的。真正的“美学客体”,也是和观赏者能否产生美感经验相关联的。 6.学习导演和培养导演都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有点灵性;要有点悟性;要有点韧性 7.导演的职责与工作:一筹备阶段(研究剧本;筛选演员;写作导演阐述;选景;创作分镜头剧本)二拍摄阶段三后期制作阶段 8.应该如何分析剧本:导演分析剧本并无一定的规则或套路,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或陷于僵化,虽无一定之规,但要从实际出发,要关注几个问题:(1)要把焦点对准人物,关注剧中的人物形象是立体还是平面的,要关注人物的动作,关注人物的语言,关注人物的出场(2)剧本要有吸引人感动人的故事情节(3)关注剧本有无新意 9.剧本为什么要有吸引人感动人的故事情节?1.让故事情节吸引人,光靠有生活还不行,还必须讲得生动。2.要想故事情节感动人就必须写好感情戏。3.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都能牵动人们最为敏感的情感神经,所以才能让观众拥到影院,在银幕前,乐于受感情的折磨。就连那些在银幕土表现瞬息即逝、擦肩而过的爱情,如前苏联影片《湖畔奏鸣曲)和美国影片《廊桥遗梦》,也能触动观众的心弦,可见爱的力量有多大。4.因此,要想使剧本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就要分析它是否把埋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感情因素开掘出来。因为情节剧是诉诸观众感情的,它迫使观众热烈地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对主人公产生同情。所以,情感因素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视觉语言)【圣才出品】

第10章视觉语言 一、选择题 1.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是()。 A.构图 B.镜头 C.框架 D.图示 【答案】B 【解析】镜头是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表意单元。它由静态和动态的画面组成,有固定镜头、运动镜头、长镜头等类别。 2.以下元素中不属于电视画面三要素的是()。 A.框架 B.影像 C.声音 D.构图 【答案】C 【解析】电视画面三要素是指框架(电视屏幕框架)、影像(影视画面造型元素)和构图。构图指画面布局,指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影视构图的表现主要可分为四点:静态构图、开放式构图、动态构图和运动摄影。

3.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从而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的是()。 A.大卫·格里菲斯 B.麦克斯·林戴 C.埃德温·鲍特 D.梅里爱 【答案】A 【解析】1915年,大卫·格里菲斯创作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两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电影。在这两部影片中,格里菲斯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格里菲斯是电影艺术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4.影视中的长镜头主要是指()。 A.不间断的镜头 B.时间长的镜头 C.距离远的镜头 D.运动中的镜头 【答案】A 【解析】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是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这里的“长镜头”,是指拍摄时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

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5.中景是景别中表现画框中被拍摄人物的()。 A.胸部以上 B.肩部以上 C.膝盖以上 D.全身 【答案】C 【解析】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6.景别中()常用来表现宏大的场面,显示气势、气氛。 A.远景 B.全景 C.中景 D.近景 【答案】A 【解析】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远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

影视导演基础

电影的历史轨迹 一、电影的发明 (一)电影发明的先导:我国古代的灯影戏(二)电影发明的科学依据:视觉暂留视觉暂留即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只留不到一秒时间的现象 (三)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年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正式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其中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这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为电影艺术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电影创作传统 *写实主义传统与技术主义传统 *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记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醇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技术主义传统,重视技术精湛、制作精良、包装精美,高成本,大制作,侧重娱乐性和观赏性,让观众陶醉在梦幻的生活中。 并非完全对立、互相排斥的 (四)有声电影的诞生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声音的出现改变了电影的创作手法,赋予了电影更大的美学表现空间。(五)彩色电影的诞生 1935年,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彩色电影《名利场》完成。从此,色彩和声音一样,作为一个艺术元素纳入到电影创作中。 (一)1896年8月11日(清光绪22年中秋节),一名法国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电影,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次。人们称它为“西洋影戏”。 二、(二)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立了“虹口大戏院”,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三)1905年,任景丰创办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戏曲片《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电影。 三、电影的特性(一)综合性: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二)逼真性(直观性)逼真性≠真实性 1.不同: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逼真性,是科学的概念,是电影本身的天然属性;而真实性则是艺术上的概念,常指艺术创作上的追求。 2.联系:真实性来自电影的逼真性,因为尽管电影故事是虚构的,但体现形象的物质外壳必须有逼真的质感,而且是以导演构思的主观刻画呈现其面貌的。 3.总结:逼真性和真实性相互依存,逼真是物质外壳,真实是艺术魅力。 电视的崛起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1926年1月27日贝尔德在伦敦公开示范表演,引起了极大轰动。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并于同年11月2日以一场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定期播出,这一天被公认为电视诞生日。 一、电视与电影之比较一)传播物质材料不同:磁带VS胶片二)观赏方式不同:开放性的家庭艺术VS封闭性的观赏体验三)审美媒介不同:屏幕VS银幕四)在艺术创作规律和原理上,二者是相通的,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二、电视剧呼唤精品=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一)创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二)视听语言无新意,技巧手法陈旧落套;三)内容空乏单薄,思想苍白无力,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四)题材单调雷同,大同小异。 导演的基本素质要求一)要有灵性:艺术感觉好。二)要有悟性:对生活中事物的敏感性三)要有韧性: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 一、筹备阶段一)选择、研究并修改剧本二)创建主创班子三)遴选演员:艺术表现力和商业号召力四)写作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电视剧描绘的蓝图,是导演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说明,也是导演纲领性的整体设计。五)选景:确定外景和内景搭建方案六)创作分镜头剧本:是导演用于现场拍摄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导演对文学剧本的二度创作。将文学剧本转化为可读的视听语言结构,并将导演的一切艺术构思溶入到分镜头剧本之中。 二、拍摄阶段 (一)场面调度:导演为拍摄出符合自己的艺术构思的电影画面,对演员表演和摄影机运动所作的调度和安排。 (二)即兴创作:这种突发灵感会对剧作起到增色的作用,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后期制作阶段 1.剪辑工作:是以拍摄的画面和录制的声音素材为基础,参照分镜头剧本,结合导演的创作意图,将分散的镜头,有序地、合乎逻辑地、富有节奏的组接在一起。一般要经过初剪、细剪、精剪三个阶段。 2.录音工作:导演和录音师一起运用音乐和音响效果与剪接好的画面进行合成。 3.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还涉及到作曲、乐队、演唱、动画、字幕、特技等人员的创作 副导演、助理导演和场记的职责与工作 一、副导演的责任与工作 (一)筹备阶段 1.协助导演搜集与创作有关的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为导演创作提供参考; 2.参与创作讨论,提出自己对艺术处理的见解和设想供导演参考; 3.协助导演编写分镜头剧本; 4.协助导演选演员; 5.协助导演选场景; 6.检查督促化妆、服装、道具等的准备工作; 7.协助编制场景表和制定拍摄计划。 (二)拍摄阶段 1.检查拍摄现场的各项准备工作 2.负责安排和知道后景中的群众演员的表演与调度 3.在分组拍摄或导演不在的时,按照导演的意图执行导演的工作(三)后期阶段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导演与剧作)【圣才出品】

第4章导演与剧作 1.简述剧本的重要性。 答:(1)剧本的定义 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剧本是未来影片的基础,基础不牢靠,上层建筑就不稳固,甚至会倒塌。所以历来的导演和制片人都非常关注剧本的好坏,因为剧本关系着未来影片的成败,也关系着影片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2)剧本内容 ①剧本中包括开始、发展、高潮、结束; ②剧本中包括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 ③剧本是整个电影拍摄的基础,包括内容形式、角色定位、矛盾冲突。 (3)剧本最根本的问题 剧本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影片的内容和思想。所有的形式技巧都是外在的,是表现手段。真正打动人心引起欢笑和共鸣的是影片的思想和内容。在确定影片内容和思想前很重要的是确定创作目的和受众。不同的创作目的有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受众。针对不同的群体也会有不同的思想和内容,这是导演考虑剧本的第一步。 2.剧本经过导演和各部门的工作转化成为演出有几种转化方式? 答:剧本经过导演和各部门的工作转化成为演出主要有以下几种转化方式: (1)爬疏法,直译式

无论导演如何忠实于原著,一定程度的改动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是从情节上、台词上还是行动上。 ①情节上,你会根据舞台美术的需要或者行动线的因素,对剧本的情节结构进行前后次序的调整,轻重程度的修正; ②台词上,你会根据时代特征、语言习惯对原剧本的台词进行口语化、国语化; ③行动上,剧本一般是很少明示舞台行动的,行动都是隐藏在台词中的,需要导演去转译、去构思行动——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 (2)窜改法 这在古典名著的改变、搬上舞台中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这里的古典名著是指经典剧本,经典剧本现在来演,必须要改要删,但是删改不能乱来,不能光凭自己喜好和观点倾向乱来。 ①删比改要严谨,不是说一定是删比改好,而是更谨慎,更忠实于原著。 ②削着改比大块改要严谨。 在二度创作这个本体的对立统一中,二度是规定性的,创作是主导性的。二度创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既意味着导演要尊重一度创作,承认一度创作必然带来的某种限制,又意味着以剧本提供的东西为启示,唤发出自己的热情与想象,进行生机勃勃的再创造。 就现在的高科技条件,文学甚至文字的东西都能被搬上舞台,无所不至,灯光、机械装置等等,创作是有无限空间的,但必须要遵循剧本的规定性。 3.简述剧本分析的目的。 答:概括地说,导演分析剧本的目的是进行二度创作: (1)剧本是导演创作的开始,要研究剧本及其中的生活,并搜集资料;

(完整word版)电影拍摄基础知识

————————场记———————— 现场记录员,导演部门最低职位,工作量大,报酬少。需要细心认真,还要能熬夜。电影入门最易上手的职位,脚勤手快的话一部戏便可速成副导演。熟悉整个拍摄过程,也是洞悉导演的最佳位置。很多导演都是从场记、副导演出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坚持住啊,可别半途而废. ————————副导演———————— 千万别以为副导演跟导演差不远了,为了去掉这个副字,花你十年八年也不嫌多!这不是人干的活,虽说是辅助导演工作,但全是跑腿的干活,挨骂是家常便饭。(要知道,剧组是一个最践踏人格的最粗俗的地方,别以为那里的人在搞艺术,通常剧组里的人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毕业,但文凭高也没人会特别看得起你,一切全看你有没有料。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超长的体力,呆得久了,清纯女孩子也会随口带出那些框框叉叉的字。) 副导演通常需要有拍摄经验人士担当,是晋身导演的常规途径。 -————————制片———————— 影片生产的工作与工序虽然数不胜数,但一些基本步骤在各种影片的制片中都是相同的。但没有绝对,大制片公司雇佣成百的专业人员,搭建昂贵布景,小制片商则用几个人的摄制组,独立制片则可能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特别是DV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也可制作自己的电影。无论什么规模的制作,复杂程度和预算如何,无论职位为何,只片工作都是必须的,这些基本工作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 剧本写作组织摄制组成员准备工作 电影开拍前应有一个计划并仔细筹备,剧本出来以后便有一个依据,制片主任要分门别类把剧中每一人物、道具、特技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再将剧本印成若干份分发到包括布景设计师、置景人员、摄影、道具、服装、运输等各部门手中,请他们分析详细计划,然后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一部电影的赚与赔,在筹备期已经决定了八成以上,所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2.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 拍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先制定计划时的认真程度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设备是否按时到达现场。制片组要确保通知各部门开工时间地点,并预先联络好拍摄场景和电源,为工作人员提供运输工具以及饮食。总之,剧组的吃喝拉撒睡都要负责。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也是制片部门的职责范围。 3.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包括停机后完成该片所必须的一切工作。停机后,工作只完成了20%,工作样片还需要剪辑,音响效果需要录制成声带,所有声带,包括对白、音响效果、音乐、解说等要混录合成,字幕需要设计并拍摄,光学效果需要制作,底片要按照样片搭配好,最后要送审,并合成拷贝洗印,然后发行。 4.制片还担任一项重要工作:拉赞助,此活动可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烟火枪械———————— 合法的非执法持枪者,可放炸弹打机关枪,炸什么都可以,只要电影里需要。香港已经开始发放枪械师执照,大陆则由电影厂垄断,你可到电影厂拜师。 ————————电影特技———————— 在影片摄制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成本高或危险性大及难以在生活中拍摄的一些镜头和景象。由于常规摄制技术难以完成,这就必须用特技方法来完成。 早期的电影特技使用一些常规的特技摄影的手法,除了快速摄影、慢速摄影、倒拍、停机再拍(画面多次暴光)。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技的制作有了极大的飞跃。电子影像的形成、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数字特技奠定了基础,数字特技即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后的音视频信号的方法,来实现视觉和听觉上的特殊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