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宝山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

上海市宝山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

上海市宝山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
1.C. 《吉尔伽美什》2.D3. C.罗马万民法 4.C.西欧封建制 5.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6.C.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提高了国际地位 7.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8.C.遏制强国称霸,大国势力均衡9.A.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夺取了政权10.D.日本海军地位已经上升到次席11.B.农产品价格明显提高12. A. 时间13.B.多元并存的世界14.D.世贸组织在规范贸易方面起重要作用15.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16. C.从“封国”到“帝国” 17.B.汉高祖18.D.地方豪族势力19.B.官方控制了以朝贡为名的商业活动20.D.清朝设立军机处21.C.提出修约,扩大市场22.B.《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23.B.义和团运动中24.C.清末新政25.D.领导改订新约26.B. 境内战乱不断,农户背井离乡27.C. 消灭剥削28. B. 50年代末期29.A.破冰之旅30.A. 思想解放的历程31.C.多向互动 32. A.中央集权33.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34.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35.C.用中国民俗表达对欧盟繁荣期盼
36.西欧政治制度。
(1)材料一:封建等级制;材料二:等级君主制;材料三:君主专制。
(2)封建等级制: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
等级君主制:12世纪以后,城市复兴(或自治)和商品经济的活跃,王权加强。
君主专制:15世纪下半叶,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君主立宪制: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3)政治制度要应时而变(或政治制度的变化要有利于社会进步)。
37.“中国”的形成。
(1)汉代: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
唐代:对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代,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
元代:设置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吐蕃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2)东北:康熙时两次在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西北:乾隆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派军驻守,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当地军政。
西南:雍正派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东南:康熙时清军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
(3)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出大一统的趋势;呈现出疆域拓展的特征;呈现

出多民族融合的特征。
38.启蒙运动。
(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哲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2)都主张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但观点不尽相同。
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通过国王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
卢梭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3)启蒙思想传播到北美大陆,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北美的建国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美国独立战争中发表的《独立宣言》体现了卢梭的天赋人权的思想;独立后制定的《合众国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39. 来自课本的片段。
20世纪五十年代,初登国际舞台(或初展外交风采):
50年代初,中国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倡导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使会议取得了成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拓展外交舞台: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双方发表《上海公报》,标志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
1972年,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交,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20世纪八十年代后,积极拓展多边外交,致力于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关系: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推动APEC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WTO)成员,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0.从解构走向重构。
(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
(2)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世界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经过一战,改变了列强的实力对比,英国世界霸权受到美国挑战。
战后出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新的国际政治体系,它建立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之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是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的,动摇了一战之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
20世纪30年代,突破与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这一时期外交舞台上的焦点,法西斯国家的兴起与结盟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挑起了二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各国协同作战,扭转战局,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战结束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雅尔塔体制构成新的国际格局。
战后初期,以苏联和美国为中心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展开了东西方“冷战”。
冷战时期的世界由两极逐渐向多极化演变,两大阵营的分化导致大国关系的重组,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力量的消长而发生变化。
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到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以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
41.社会转型。
(1)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各省宣布起义或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
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称谓和礼节的变化,是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反映了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体现了女权的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