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2014年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

一、会计的含义

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工作。

会计的特点:

主要利用货币度量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中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作。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采用的三种量度:

(2)会计核算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的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是一种货币监督。

(2

(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1)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2)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三、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基本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

(1)企业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2)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

(1)企业的投资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供应商及客户

(4)企业部员工及管理者

(5)政府部门

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物质基础(资产)的特点:

(1)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2)能够用货币表现

(3)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债权人投资形式(负债)的特点:

(1)能够用货币计量。

(2)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3)企业承担偿债义务。

所有者对企业投资(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1)不要求偿还,企业可在存续期间长期使用

(2)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按投资比例承担风险

(4)分享剩余利润及资产

(5)能够用货币计量

经济利益流入(收入)的特点: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与经济利益流入相对应的经济利益流出(费用)的特点:

(1)在日常活动中发生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3)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二、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

(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负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2)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

(四)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2)形成经济利益流入

(3)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五)费用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

(2)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的一种扣除

(六)利润

三、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联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

(二)会计恒等式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产生影响的情况: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增加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减少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右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记账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围。

(三)会计分期

期间。

(四)货币计量

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前提是币值稳定)

二、会计记账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

(二)收付实现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客观性或中立性):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容完整。

(二)相关性(有用性):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首要质量要求

(三)可理解性(明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七)谨慎性:(稳健性或保守性)该原则要求企业对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

或延后

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确认

记录并列入账务报表的过程。

确认的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可定义性: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

(二)可计量性

(三)可靠性

(四)相关性

二、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通常采用历

史成本为基础。

2、重置成本: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

3、可变现净值: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

4、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5、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三、会计记录(专门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

(二)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

(四)登记账簿。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

(五)成本计算。就是对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