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

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30k m2;在200多个革命老区县安排中央投资20.16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79k m2。

(2)加大城口县对口帮扶力度。圆满完成“八大工程”年度任务,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25处,开工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2座,推进前期工作4座,落实贫困户产业帮扶工程款100万元,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00人次,为69名贫困大中专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平均增加收入3600元。

(3)继续支持河北阜平、江西宁都、安徽金寨、甘肃临夏、青海贵德5个对口支援贫困县,共安排水

土保持中央投资0.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k m2。

3.工程建设管理不断加强按照水利部党组关于加快推进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的安排部署,各级水利部门超前谋划,狠抓关键控制节点,强化中央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和专项督导,召开推进会议进行安排部署,2017年年底,中央投资计划执行进度达到90.98%。强化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级水利部门三级监督检查机制,组织流域机构对重点工程进行两次专项督导,印发“一省一单”。(常小峰)

【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2017年,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

共同努力下,黄土高原七省区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防汛值守,成功应对黄河中游地区多次强降雨过程,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未发生人员伤亡。

1.加强安全度汛工作部署2017年3月,商国家防总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的通知》。4月,印发《关于做好

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和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召开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现场会议,对安全度汛工作进行全面部署。7月,针对雨情汛情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的通知》。

2.夯实防汛责任黄土高原七省区把淤地坝工程防洪度汛纳入各级防汛责任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岗位负责制,汛前对中型以上淤地坝逐坝逐级落实政府和主管部门责任人,并在有关媒体上公示了责任人名单。2017年5月,在水利部网站上公布5885座骨干坝防汛政府责任人和主管部门责任人名单。

3.加强安全运行管理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组成8个检查组,对七省(自治区)淤地坝安全运用进行专项检查,印发“一省一单”,督促整改落实到位。汛期派出16个淤地坝防汛工作组,赴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自治区)督导防汛工作。推进监控预警,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和河南等5省(自治区)30座险坝配备了监控设备,基本实现汛情实时监控。建立防汛应急机制,制定了《水土保持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方案》,形成了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到各级地方水保部门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防汛信息报送和应急机制。

4.扎实推进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依据

《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2017年安排中央投资3.9亿元,除险加固

433座病险淤地坝。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对七省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进行专项督查,并开展《淤地坝建设管理技术规范》修订工作。在2016年开展第一批核实的基础上,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剩余

1166座淤地坝病险情况逐坝核实。(常小峰)【水土保持监测】

1.强化水土保持监测顶层设计水利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和《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2017—2020年)》,印发《关于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

2.有序推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水利部和流域机构在35个国家重点防治区持续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监测范围79.5万k m2,查清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预防与治理措施等现状。完成监测数据整编,形成7卷14册资料,发布《中国水土保持公报》。18个省份开展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点运行管理开展重要监测点升级改造,实施王家桥、鹤北2个小流域综合观测站和上东河风蚀观测场的监测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实现对坡面径流小区、小流域控制站径流泥沙和风沙通量的自动采样与测验、土壤水分自动测验、降水和风等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以及观测数据自动传输等,为监测点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模板。(李智广)

【水土保持信息化】

1.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顶层设计水利部印发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明确2017—2018年信息化工作实施目标、主要任务、

进度要求和组织分工等。编制完成《国家水土保持监管规划(2018—2020年)》,明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2.完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围绕水土保持各项核心业务,开展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改造工作,实现“一平台、三应用、一服务”的系统格局。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录入水土保持相关业务数据,水土保持数据库逐步完善,为信息化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1建设管理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标准完整版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 标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 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 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水利部提出。本部分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 发布日期: 2018-12-03 查看:238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_土地整理 【标准名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 【标准号】GB/T 16453.6-1996 【标准文件】 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 (土壤肥料) 前言 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

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 GB/T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 GB/T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19—2019》共9页文档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年)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土流失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订本纲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长汀、重庆北碚、甘肃天水及陕西长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查清了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措施效益和预测模型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奠定了基础。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狠抓制度和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和黄河2个流域监测中心站、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建立了18个

4、水利部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公布)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现就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测目的 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二、监测分类 建设类项目,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

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面积或挖填土石方量为依据,依照上条执行。 三、监测内容和重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监测方式和手段 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建设单位自行监测的项目要指定专职人员开展定期监测。 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量测为主。线路长、取弃土量大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手段调查扰动地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该规范是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预防、控制和治理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危害而制定的。 该规范适用于建设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 该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该规范共分为14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各设计阶段的任务、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植被建设工程、防风固沙工程等。

该标准是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而制定的。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该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该规范是为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查、实施、监理、监测、评估和验收的管理而制定的。 该规范适用于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 该标准共6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项目类型及时段划分、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防治标准。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2018)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地理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性工程应说明起点、走向、途径县级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或改建)、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概算总投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挖方、填方、借方、弃方)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形特征、地貌类型)、气象(气候类型、将数量、雨季时段、风速及主导风向、风季时段、冻土深度)、水文(水系、水功能区划)、土壤(土壤类型)、植被(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省级)防治区划等情况。 项目区点型工程按乡(镇)或县级行政区域确定,线型工程按县或地市级行政区域确定。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水土保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变更、备案,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实施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接受委托时间、监测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类型,重点介绍针对工程特点采用的监测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记录表、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年度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 水保监…2006?16号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 各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各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持证单位: 为了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质量,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健康发展,我中心组织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见附件)。现印发你们,请在工作中参照使用,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和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其重点是:依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经过一定深度的现场查勘和调查,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对水土保

持监测的内容、时段、监测点布设、主要观测指标及其方法与频率、监测工作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和预期主要成果等进行设计。该文件可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监测工作进度与监测成果质量得到保证。 附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二○○六年七月六日 主题词: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实施计划提纲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2006年7月6日印发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标准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 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主体土建投 0.5 1.0 2.0 3.0 4.0 5.0 6.07.08.09.010.0 资(亿元) 方案编制费 3052728295104116119132156171(万元) 主体土建投 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 资(亿元) 方案编制费 185200220230245259270290320350(万元)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第四章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原则与目标。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监测范围及其分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点布设。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及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监测时段包括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 第五章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在施工准备期之前,主要是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标准

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表2 水土保持施工期监测费计列标准 注:地貌类型调整系数山区为,丘陵及风沙区为,平原区为。 四、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咨询评估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其费用可参考表3标准计列。

水土保持收费标准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保监2005 22号 (保监[2005]22号2005年6月17日)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咨询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

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 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表2 水土保持施工期监测费计列标准 四、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咨询评估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其费用可参考表3标准计列。 表3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计列标准 五、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样本

附件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等, 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见附表) 。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建设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等情况。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 ”三同时”制度落实, 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变更, 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 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 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执行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监测任务委托、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 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 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应用的一般监测方法( 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 , 重点介绍针对项目特点采用的先进监测技术和方法, 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监测记录表、监测意见、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 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 等。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1 扰动土地情况 列表说明扰动土地情况( 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 的监测频次与方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监测 ××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以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开发建设项目区域造成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的过程。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进行,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应确定监测项目、内容、方法、时段、频次。初步确定监测点位。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 一、监测目的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等手段,及时控制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对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控制状况,以便于提出相应的对策;水土保持监测的结果也是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二、监测原则 (一)监测点的时间性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确定临时性监测点和永久性监测点两类。 1、临时性监测点 用于建设性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建设性项目是指建设过程中造成一次性水土流失,建成后基本不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 2、永久监测点

用于生产性项目运行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生产性项目是指既在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又在建成后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如采矿业。 (二)监测点密度的合理性 监测点的布设密度,一是要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二是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同监测项目有不同的监测点密度,或同一监测点含有不同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方案的可操作性 用于水土保持监测的设施和方法应针对开发建设项目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观测时段、观测周期也要结合实际。同时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监测方法的针对性 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方法。一般大、中型项目采用地面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并有相对固定的监测设施;小型项目则以调查监测为主。 地面监测有径流场法、控制断面观测站法、钉子法、沟道淤积物体积测量法等,以测定水土流失量和计算水土流失强度。调查监测则采用调查和量测相结合的方法。 (五)监测资质的准入性 应具备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的单位和持水土保持监测上岗证的人员,方可以实施水土保持监测。 三、监测内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内容完全一样,主要包括: 1、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应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等。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 (试行)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1) 3 监测阶段及主要工作 (2) 4 监测实施方案编制与报送 (2) 5 监测项目部组建 (3) 5.1 一般规定 (3) 5.2 监测项目部主要职责 (3) 5.3 监测项目部组成与岗位职责 (3) 6 监测人员进场 (3) 6.1 技术交底 (3) 6.2 监测设施建设 (3) 7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 (4) 7.1 监测内容 (4) 7.2 监测要求 (4) 7.3 监测程序 (4) 8 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 (4) 8.1 监测内容 (4) 8.2 监测要求 (4) 8.3 监测程序 (5) 9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 (5) 9.1 监测内容 (5) 9.2 监测要求 (5) 9.3 监测程序 (6) 10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6) 10.1 监测内容 (6) 10.2 监测要求 (6) 10.3 监测程序 (6) 11 监测总结与成果要求 (6) 11.1 一般规定 (6) 11.2 总结报告要求 (7) 11.3 成果要求 (7) 附录A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8) 附录B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10) 附录C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12) 附录D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年度报告提纲 (14) 附录E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16) 附录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意见书 (25) 附录G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汇报材料提纲 (27) 附录H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资料清单 (2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编制内容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内容提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为了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文件与相关文件依据,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编制依据。(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以及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等概况。 (3)项目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原则。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其指标、方法、监测样点布设和设施设备等。 (6)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数据与成果质量保证制度等组织管理。(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8)有关内容的说明。

目录 1总则 (1) 2编制依据 (2) 2.1法律法规 (2) 2.2规范性文件 (2) 2.3技术标准依据 (2) 2.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3) 2.5技术合同 (3) 3建设项目概况 (4) 3.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4) 3.2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 (4) 3.3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4) 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5) 4.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5) 4.2社会经济概况 (6) 4.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6) 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8) 5.1监测目标 (8) 5.2监测原则 (9) 6监测内容和方法 (10) 6.1监测内容 (10) 6.2监测方法 (13) 7组织管理 (16) 8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17)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 术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赵永军 二○一○年十一月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与术语 方案编制总则 勘测与调查 水土保持评价与各类限制性规定 水土流失预测 措施布局与设计的要求 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其中,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

的全部过程 水土流失有三条标准:一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场所是陆地表面,除了海洋外的地球表面都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二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必须是外营力,最主要的外营力是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三是水土流失产生的结果是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 基本概念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共同点: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差别:水土流失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虽然二者在定义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但考虑到水土流失一词源于中国,科研、教学和生产上使用较为普遍。而土壤侵蚀一词为传入中国的外来词,其涵义显然狭于水土流失的内容。随着水土保持这一学科逐渐发展和成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人们对二者的差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生产上人们常把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作为同一语义来使用 几个术语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组成。 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地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初稿)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2003年05月1 总则 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统一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要求,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 1.1本标准编制采用的主在技术依据有 《防洪标池》(GB50201-199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199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Q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公路环境保护设汁规范》(JTJ/T 006-1998) 1.2本标准适用于需编制报告书的新建或改扩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其他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可参照执行。 条文说明: 1.2根据水利部、交通部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水保[2002]12号),对于路线处于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简称“三区”)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项目,应编制独立成册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三区”外的二级以上公路建设项目只需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列水土保持专章专节进行评述。 1.3一般规定 1.3.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应符合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的要求,并做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组成部分。 条文说明: 1.3.1根据《水土保持法》第十几条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上保持方案”及《水上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1.3.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贯彻以下原则: 1结合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点线结合,以沿河、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路段为重点地段,以高填深挖路基、长大隧道、特大及大桥、集中弃渣场、大型取土场为重点工程单元;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内容。 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图。 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 1)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址、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等。 地形地貌主要介绍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区、地形地势、沟壑、地震情况,以及代表性地形的特坡度、坡长、坡形(凹形、凸形、直线型、阶段性等)。 地质(工程地质概况)主要包括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地震烈度等。 气候气象介绍项目区所属气候类型区及其特点,以及降水、温度、风力、日照、蒸发以及灾害性气候等。着重介绍设置在项目区内、或距离项目区最近、或与项目区相近的气象站多年主要气象参数统计特征值(应列表说明)。 水文介绍项目区所属水系(应从所属的7大流域内或内陆河直

至最低一级支流),最低一级河流的基本技术参数(如流经项目区或相关行政区的长度、面积以及径流、泥沙)等,以及主要提(取)水品、排(泻)水口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

植物介绍项目区所属植物类型区,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林草种类的名称、生长状况、总体覆盖(或郁闭度)等。 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介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质地和土壤层厚度等。地面组成物质应从项目区总体上和水土保防止责任范围各个分区两个层面上介绍。 从项目总体上,应根据地面组成物质中土、石、沙三者所占地面积的比例,说明石质、土质或土石质(划分标准见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附录A)。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分区层面上,应分别说明土壤、裸岩、明沙的面积状况。 土壤介绍,应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分区说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质地,或进一步按照各个分区的坡沟位置说明相关参数。 2)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生态环境概况主要介绍项目区绿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范本)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等,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见附表)。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建设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等情况。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变更,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执行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监测任务委托、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应用的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重点介绍针对项目特点采用的先进监测技术和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监测记录表、监测意见、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1 扰动土地情况 列表说明扰动土地情况(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的监测频次与方法。 2.2 取料(土、石)、弃渣(土、石、矸石、尾矿等) 列表说明取料(土、石)、弃渣(土、石、矸石、尾矿等)(以下简称取料、弃渣)的监测内容(包括取料场、弃渣场及临时堆放场的数量、位置、方量、表土剥离、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监测频次与方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规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务实、简便、易操作的原则制定。 2 基本要求 2.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以下简称自主验收)包括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2.2 自主验收应以水土保持方案(含变更)及其批复,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批(审查、审定)意见为主要依据。 2.3 自主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b)水土保持设施质量。 c)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d)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情况。 2.4 自主验收合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a)水土保持方案(含变更)编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手续完备。

b)水土保持监测资料齐全,成果可靠。 c)水土保持监理资料齐全,成果可靠。 d)水土保持设施按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含变更)、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成,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 e)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批复的要求。 f)重要防护对象不存在严重水土流失危害隐患。 g)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满足交付使用要求,且运行、管理及维护责任得到落实。 2.5 验收资料制备由项目法人(或者生产建设单位,下同)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备的资料应加盖制备单位公章,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自主验收应制备的资料清单参见附录。 2.6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资料应按规定保存,并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2.7 涉及重要防护对象的水土保持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水土保持质量评定应符合SL336-2006的有关规定。 2.8 水利水电项目移民安置或专项设施迁改建的水土保持设施可单独验收。 3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 3.1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由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第三方)编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